奇妙的生命现象学案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06dc6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0.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奇妙的生命》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成长过程、各种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命的成长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和成长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体验和表现生命的特点,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生长过程图片等)。
2. 学具: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是怎么来的吗?它们与生命有什么关系呢?”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生命的起源、成长过程,以及动植物生命周期的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蝴蝶的生命周期为例,讲解其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动植物,了解其生命周期,并绘制生命周期图。
5. 小组分享(5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7. 课堂延伸(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活动,观察幼儿园内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命周期。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生命》2. 内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成长过程动植物生命周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命周期,并绘制生命周期图。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绘制生命周期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观察和记录生命周期,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2篇)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d974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c.png)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奇妙的生命》大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帮助幼儿了解生命的特点和基本生命活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幼儿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教学重点:1. 给幼儿提供一系列观察生命的机会,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生命。
2.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生命的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1. 《奇妙的生命》幻灯片或图片。
2. 生命活动实验材料:水、苹果、土壤、种子、动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命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生命体,并引导幼儿描述生命的特点。
2. 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有哪些特点?”二、学习生命的特点(15分钟)1. 让幼儿观察图片或幻灯片中的生命体,引导幼儿描述生命的特点,如:生命可以移动、生命可以生长等。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生命的其他特点,如:生命需要食物、生命需要水、生命可以繁殖等。
三、观察生命的活动(20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提供的生命活动实验材料,如:摆放在水中的苹果、种子发芽等。
2. 让幼儿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苹果会浮在水上?”“为什么种子发芽了?”等。
3.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把苹果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观察苹果是否会浮起来,为什么。
4. 结合实验结果,向幼儿解释原因,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活动原理。
四、生命的保护(15分钟)1. 引导幼儿讨论生命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应该保护生命。
2. 给幼儿讲述一些生命保护的故事,如:保护海洋生物、保护森林动物等。
3. 让幼儿发表自己的保护生命的意见和建议,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等。
五、总结(10分钟)1. 给幼儿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如:生命的特点、生命的活动、生命的保护等。
2. 鼓励幼儿向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生命的保护活动。
教学延伸:1. 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公园、动物园等场所,观察各种生命形式,加深对生命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生命》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生命》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e9b43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2.png)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生命》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生命》及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活动意图: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这一切都要从正确认识生命开始。
以幼儿生活为基础,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如何长大,思索,探究生命孕育的奇妙。
使幼儿初步懂得“生命不仅仅神奇,而且特别珍贵”的重要意义,知道妈妈怀孕时的艰辛。
活动目标:1、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
2、培养幼儿对妈妈爱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图书课件ppt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让幼儿观看大屏幕,提问,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1、师:猫宝宝是从哪里出来的?幼儿:猫宝宝是从猫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2、让幼儿说一说哪些可以从蛋里出来?(鸡、鸭、鹅……)老师告诉幼儿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宝宝叫胎生,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叫软生3、在黑板上出示写有“十月怀胎”的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十月怀胎是什么意思?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点点变化的?4、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奇妙的生命》,让幼儿自己欣赏,看一看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一点点发生变化的?5、让幼儿观看大屏幕,从书中找出宝宝是怎么一个月一个月长大的?!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在书的14页、16页、17页)6、在黑板上出示十张(十月怀胎)图片,请幼儿找一找第一个月什么样?第二个月什么样?以此类推,老师讲解。
7、让幼儿欣赏视频,观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脐带有什么作用?(是一根生命的管道)8、让幼儿欣赏视频,看看脐带是怎样剪掉的?几天之后,脐带就会自动脱落。
活动延伸:老师再次讲解宝宝在肚子里的成长,让幼儿加深对妈妈的爱。
教学反思:整个活动充满着欢声笑语,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和成长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生命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生命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140d82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5.png)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
2.探究生命的起源及演化;
3.认识不同生物的特点及生存环境;
4.通过实验探究物种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
热身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命的定义、构成和特点,让学生先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
主体环节
探究生命的起源及演化
1.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不同生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探究生命的起源;
2.学生小组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了解生物演化的过程和原理。
认识不同生物的特点及生存环境
1.学生小组分别选择一种生物,将该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进行介绍;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不同生物的适应性和优劣之处。
探究生物的相互关系
1.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2.学生小组讲解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结束环节
1.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进行探究;
2.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从自然环境中学习。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更加具体、有针对性,方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
2.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物展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生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生命》](https://img.taocdn.com/s3/m/a93eaa7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a.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生命》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到生命的来源和生命的特点2.帮助幼儿区分生命和非生命事物3.培养幼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学内容生命与非生命从实物入手,引导幼儿发现和探究生命与非生命的差异。
先让幼儿在教室中找出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体,询问幼儿它们之间的区别。
•生命物体:虫子、树叶、盆栽等•非生命物体:书、板擦、桌子等生命的来源通过布置实验,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的来源。
在教室内放置两三个一模一样的花盆,分别浇水、放置于阳光下和不浇水、不放置于阳光下。
观察一段时间后,引领幼儿进行讨论,帮助幼儿得出结论:生命需要水和阳光。
生命的特点通过幼儿进行活动游戏,肢体动作与语言的交流,来引导幼儿发现生命物体与非生命物体的不同,并初步了解到生命物体的一些特点。
•游戏1:抓住生命物体–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幼儿手拿木板,模拟捕捉生物。
–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注意哪些物体是生命物体。
•游戏2:捕捉虫子–将教室中的一些虫子放在盆栽上或室内,幼儿鼓励抓住。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了解到虫子也是生命物体,并初步了解到生命物体用谷物和水为食物。
生命的扩展介绍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引导幼儿思考许多生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吃的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都是生命物体,而许多药物、化妆品、建筑材料、燃料等都来自于生命物体。
活动设计活动1:《观芽儿开放》模拟实验情境,在教室中放置两三个一模一样的花盆,分别浇水、放置于阳光下和不浇水、不放置于阳光下。
让幼儿在不干涉花盆的情况下,大大限制了幼儿的选择,也让幼儿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观察芽儿发育的变化,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的来源。
活动之后应引领幼儿进行讨论,帮助幼儿得出结论,即水和阳光,是芽生长的必备条件。
活动2:《抓住小虫儿》声音、语言和肢体动作的交流,让幼儿不仅了解到更多生命的特点,还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生命物体与非生命物体的不同,进而初步了解到生命物体的一些特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dfc1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3.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奇妙的生命现象考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的生活环境3、科学探究的方法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考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的种类:、、(真菌、细菌、病毒等)。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是:1、复习观察与思考。
2总结:①生物具有现象②生物能够③生物具有④生物具有现象⑤生物具有⑥生物能三、巩固练习:分析下列俗语,说明它们分别描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朵朵葵花向太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考点二: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生物圈的范围:、和(海平面上下约千米)二、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三、栖息地:(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绿孔雀的栖息地位于,野大豆的栖息地位于。
(2)类型:不同的、、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3)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四、巩固练习:请把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用线连接起来:仙人掌南极冰原鲫鱼高山竹林鲨鱼淡水湖泊大熊猫松林果园企鹅沙漠灰喜鹊海洋考点三:科学探究的方法一、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①②③④⑤⑥二、对照实验原则:变量;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
成功的关键是。
考点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一、显微镜的结构:(结合课本P15,要求会识图、填图)1、请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并填写在下面图片上2、显微镜的重要部件(1)放大结构:,是显微镜最主要的部件(2)调焦结构(升降镜筒):、(3)光线调节强弱结构:(光圈)和二、显微镜的使用:1、 2、 3、 4、 5、1、取拿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偏,镜臂朝向自己;距实验台边缘约 cm。
2、对光—四个转动对光时,转动,使镜筒上升;然后转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直到看到。
注意事项:(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我们一般选用、。
(2)对光时、、、、等结构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奇妙的生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生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0753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0.png)
《奇妙的生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生命》。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生命的成长”和第四章“生命的多样性”,详细内容涉及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孵化过程、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脆弱。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多样性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动手、协作能力,增强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植物、动物标本或图片)、放大镜、显微镜、种子、泥土、花盆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PPT课件,展示植物生长、动物孵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观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生命现象,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物展示、放大镜观察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发芽、成长、开花等阶段。
讲解动物的孵化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孵化、成长等阶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自己了解的生命现象,鼓励他们用画笔、文字记录下来。
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植物或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分享观察结果。
邀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脆弱。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生命》2. 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孵化过程生命的多样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或动物,记录它们的生命周期。
2. 答案示例:植物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死亡。
动物生命周期:受精、孵化、成长、繁殖、死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奇妙和脆弱,培养他们的关爱生命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a5de9a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3.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奥秘》,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命的多样性,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索生命的奇妙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及生长过程。
重点:培养幼儿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生长过程的图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图片,引发幼儿对生命多样性的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介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意识。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生命生长过程的例题,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绘制一幅关于生命生长过程的画,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生命》2. 内容:生命的多样性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关爱生命、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关于生命生长过程的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生长过程中的动植物,并标注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幼儿提问、分享。
3.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奇妙。
通过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作业设计中的绘制一幅关于生命生长过程的画。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互动性和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适合的动植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长过程明显的动植物,便于幼儿观察和理解。
济南版初中生物精品教案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全部教案
![济南版初中生物精品教案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全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d56af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b.png)
济南版初中生物精品教案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全部教案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教学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列举、辨认具体事例,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通过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举例分析生活中的生物及其特征,增强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1.重点:准确概述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难点:准确归纳和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准备: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一盆塑料质的含羞草;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探究一:我们身边的生物1.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屏幕呈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
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
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
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
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2.提出问题质疑: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上课初始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3.问题解决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bc404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5.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生命》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成长、多样的生命形态以及生命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和成长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培养他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植物、动物)、观察盒、放大镜等。
2. 学具:绘画材料、手工材料、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命的起源、成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他们对生命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生命的成长过程,让幼儿观察、体验,加深对生命成长过程的理解。
(2)引导幼儿思考生命的多样性,让他们举例说明不同生命的形态。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观察盒和放大镜,让幼儿观察植物、昆虫等,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2)组织幼儿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4. 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用绘画或手工材料制作生命成长过程的作品。
(2)每个小组展示作品,分享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生命》2. 内容:(1)生命的起源(2)生命的成长(3)生命的多样性(4)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生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奇妙的生命现象学案教案
![奇妙的生命现象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166dfd4d8d15abf234e27.png)
奇妙的生命现象学案教案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导学提纲一、我们身边的生物1.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都是___。
2.真菌、细菌和病毒也是___,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___多万种。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等现象,能够不断地从外界摄取___,同时不断地排出体内的___。
2.生物具有___,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例题解析【例1】鲸浮出水面时,在头部往往会形成巨大的雾状水柱,这是鲸()时产生的。
A.吸气 B.取食 C.呼气 D.呼吸解析: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呼吸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一,而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该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排出体内废物的理解。
答案:C【例2】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含羞草、真菌、水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C.猫、蘑菇、细菌D.蝴蝶、小鸟、钟乳石解析:生物具有生命现象,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不具备生物基本的生命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
答案:C【例3】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长C.发育D.繁殖解析: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命特征。
猫妈妈生小猫、后代再生小猫属于繁殖特征,小猫长大属于生长和发育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生命特征的理解。
答案:A课堂自测1.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A.生长B.遗传变异C.新陈代谢D.应激性2.黑豆幼苗不断长大属于()现象。
A.遗传变异B.新陈代谢C.生殖D.生长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B.细菌C.植物D.化石4.在生物大家族中,除了植物、___、___外,还有细菌、___等。
5.现在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___多万种,而且还有许多未知种类,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___,但又存在着___。
2024年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33774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9.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材《奇妙的生命》,涉及第四章“认识生命的多样性”和第五章“生命的成长”,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生命特征,探索生命的成长过程,认识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生命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认识生命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关爱生命的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生命多样性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命成长过程的理解,生命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动植物基本生命特征的掌握,关爱生命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或图片)、生命成长过程图解。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奇妙的生命现象,引发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 讲解: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生命特征,介绍生命成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让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动植物模型,加深对生命特征的理解。
4. 例题讲解:以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观察、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的基本生命特征2. 生命的成长过程3. 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绘它们的生命特征,画出生命的成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让他们实地观察和体验生命的奇妙,增强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操作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对于本节课而言,生命成长过程的理解和生命多样性的认识是难点,动植物基本生命特征的掌握和关爱生命意识的培养是重点。
2024年《奇妙的生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奇妙的生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b82a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0.png)
2024年《奇妙的生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奇妙的生命》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生命》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动植物生命的特征、生长变化、生命周期以及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植物生命的特征和生命周期,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命周期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动植物生命特征的认识,以及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植物图片、生命周期挂图、实物展示(如蝴蝶标本、植物种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动物,引导幼儿关注生命的存在和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和生命周期挂图,讲解动植物生命的特征和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观察教室内的动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引导幼儿讨论生命周期和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植物种子和培养土,指导幼儿动手种植,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命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生命的特征2. 生命周期3. 观察记录表4. 植物种植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动植物生长变化。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填写观察记录表。
2. 作业题目:和家人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根据讨论内容,列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动物园,深入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生命》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36f96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a.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生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奇妙生命》是一堂针对幼儿园大班孩子科学教育活动。
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六章“生命奥秘”,具体内容包括植物生长过程、动物生长变化以及人类生命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植物、动物和人类生长过程,认识到生命奇妙。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兴趣。
3. 引导幼儿关爱生命,尊重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命生长过程,掌握植物、动物、人类生命周期。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关爱生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植物生长过程图片、动物生长变化图片、人类生命发展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让幼儿观察植物、动物和人类生长过程,引发他们对生命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讲解动物生长变化,让幼儿解蝴蝶从卵、幼虫、蛹到成虫变态发育过程。
(3)讲解人类生命发展,让幼儿解婴儿、幼儿、成年人成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观察教材中图片,描述植物、动物、人类生长过程。
4. 小组讨论(5分钟)(1)为什种子会发芽?(2)蝴蝶为什要经历变态发育?(3)人为什会有生老病死?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生命》2. 板书内容:(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2)动物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3)人类生命发展:婴儿、幼儿、成年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植物、动物或人类,描述他们生长过程或变化。
2. 答案示例:(1)我观察到一棵小草,它从种子发芽,慢慢长出叶子,开出小花。
(2)我看到一只蝴蝶,它从一个小小卵孵化出来,变成毛毛虫,然后变成蛹,变成美丽蝴蝶。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奇妙的生命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奇妙的生命](https://img.taocdn.com/s3/m/5b1d168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a.png)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奇妙的生命第一章:奇妙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来源,认识到生命的奇妙。
2. 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来源:地球、动植物、人类。
2. 生命的奇妙:生长、变化、繁殖。
三、教学活动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有关生命奇妙的故事,如“种子发芽的故事”。
2. 观察讨论:观察图片,让幼儿描述图片中的生命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生命的奇妙。
3. 游戏互动:开展“生命接力”游戏,让幼儿体验生命的传承与延续。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导入环节的兴趣程度,了解他们对生命的好奇心。
2. 评价幼儿在观察讨论环节的表述能力,考察他们对生命现象的理解。
3. 分析幼儿在游戏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尊重的态度。
第二章:多彩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生物的特点。
2. 培养幼儿接纳、欣赏不同生命的态度。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
2. 生命多样性:外形、颜色、生活环境。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描述。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有关多彩生命的故事,如“彩虹鱼的故事”。
3.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生物手工,展示对多彩生命的喜爱。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图片展示环节的兴趣程度,了解他们对生命多样性的好奇心。
2. 评价幼儿在故事分享环节的倾听态度,考察他们对多彩生命的接纳程度。
3. 分析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欣赏的能力。
第三章:生命的成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认识到成长中的艰辛与快乐。
2. 培养幼儿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成长:种子发芽、动物成长、人类成长。
2. 成长中的困难与快乐:克服困难、取得成就。
大班社会《奇妙的生命》教案
![大班社会《奇妙的生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103f7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e.png)
大班社会《奇妙的生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社会领域教材《奇妙的生命》,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一章节“生命的起源”,详细讲述了生命的演变过程,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到人类的诞生。
2. 第二章节“生命的奇迹”,介绍了生命的孕育、出生、成长过程,以及生命的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生命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生命的多样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命的奇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述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演变。
(2)介绍生命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2)动手制作,以画纸、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出自己心中的生命形象。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分析例题,让学生明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生命》2. 内容:(1)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生命的多样性(3)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2)以“我心中的生命”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1)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多样化,关键是要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2)画作要求形象生动,表现出生命的多样性和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奇妙的生命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奇妙的生命](https://img.taocdn.com/s3/m/e9e5347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4.png)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奇妙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奇妙,知道生命是由种子、动物、植物等不同形式存在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奇妙和多样。
难点:培养幼儿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图片、卡片、故事书、种植工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舞蹈等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生命的活力。
2. 主题活动一:生命的奇妙(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如种子、动物、植物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生命奇妙的故事,如种子发芽、小动物成长等。
(3)幼儿分组讨论:生命为什么奇妙?3. 主题活动二:尊重生命(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如一只受伤的小鸟,让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关爱生命的故事,如小朋友照顾受伤的小鸟等。
(3)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尊重和关爱生命?4. 实践活动:种植绿色植物(1)教师示范种植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种植绿色植物,体验生命的成长过程。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幼儿的种植情况。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奇妙和珍贵。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关爱生命的行为表现。
六、教学内容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链。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学会尊重生命。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热爱生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链。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https://img.taocdn.com/s3/m/ec73a45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1.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生命》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奇妙的生命》的第二章节“生命的成长”。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的生命周期,动、植物的生长特点,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命现象,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认识到生命的成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生命的成长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生命现象,理解生命成长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种子、发芽的植物、小动物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生命现象。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结合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触摸,加深对生命成长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生命的成长过程。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进行“种子成长”游戏,让幼儿体验生命的成长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提问:“你们觉得生命奇妙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生命?”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生命》2. 内容: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动物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孵化→成长→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命现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生命的成长过程。
2. 答案示例:我观察到了一只蝴蝶,它从一个小小的卵变成了一只毛毛虫,然后变成了一个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互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生命的成长过程。
但在引导幼儿表达方面还需加强,可在下次课程中增加相关环节。
大班社会教案:奇妙的生命
![大班社会教案:奇妙的生命](https://img.taocdn.com/s3/m/3bbb7bc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07.png)
大班社会教案:奇妙的生命第一章:奇妙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之处。
2. 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之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之处的理解。
2. 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之处的图片和视频。
2. 观察材料:花草、小动物等。
3. 记录工具: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之处。
2. 观察:让幼儿观察花草、小动物等,引导幼儿发现生命的奇妙之处。
3. 表达:让幼儿用画笔和纸张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生命的奇妙之处。
4.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幼儿珍惜和尊重生命。
第二章:生命的成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
2. 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耐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命的成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命的成长过程的理解。
2. 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生命的成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2. 观察材料:花草、小动物等。
3. 记录工具: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
2. 观察:让幼儿观察花草、小动物等,引导幼儿发现生命的成长过程。
3. 表达:让幼儿用画笔和纸张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生命的成长过程。
4.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幼儿关爱和尊重生命。
第三章:生命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2. 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命的多样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命的多样性的理解。
2. 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导学提纲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都是___。
2.真菌、细菌和病毒也是___,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___多万种。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等现象,能够不断地从外界摄取___,同时不断地排出体内的___。
2.生物具有___,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例题解析
【例1】鲸浮出水面时,在头部往往会形成巨大的雾状水柱,这是鲸()时产生的。
A.吸气
B.取食
C.呼气
D.呼吸
解析: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呼吸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一,而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该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排出体内废物的理解。
答案:C
【例2】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含羞草、真菌、水
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C.猫、蘑菇、细菌
D.蝴蝶、小鸟、钟乳石
解析:生物具有生命现象,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不具备生物基本的生命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
答案:C
【例3】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
D.繁殖
解析: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命特征。
猫妈妈生小猫、后代再生小猫属于繁殖特征,小猫长大属于生长和发育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生命特征的理解。
答案:A
课堂自测
1.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A.生长
B.遗传变异
C.新陈代谢
D.应激性
2.黑豆幼苗不断长大属于()现象。
A.遗传变异
B.新陈代谢
C.生殖
D.生长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
B.细菌
C.植物
D.化石
4.在生物大家族中,除了植物、___、___外,还有细菌、___等。
5.现在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___多万种,而且还有许多未知种类,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___,但又存在着___。
知能提升
1.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3.“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要不断从外界获取___,同时不断地排出体内的___,这是___现象;能够由小___;个体成熟后___后代;亲代与后代之间既___又有___,这是___和___现象;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___的反应,生物所表现出的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导学提纲
一、分析与讨论
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___引起的,这些___来自于___。
二、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___→___→___→___→
___→___。
例题解析
【例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探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顺利完成的,而需要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同时要知道改进实验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答案:B
【例2】探究过程中需要()。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和测量法
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解析:此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只靠一种方法往往不能满足探究的需要,而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灵活贯穿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这样才能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满足探究的需要。
答案:D
课堂自测
1.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证明的。
A.达尔文
B.巴斯德
C.施莱登
D.施旺
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方法可以利用的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以上均可
3.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
知能提升
1.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当地的有关环境污染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2.探究计划包括___和___,以及所需要的___、___等。
3.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___、___、___、___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4.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5.观察法是在___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___和___,用自己的___外加___,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___、___和___,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6.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___和___,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___和___,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