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评课稿
【参考文档】人教版数学第九册《数对》评课记录-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人教版数学第九册《数对》评课记录篇一: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一、紧密联系生活,借助熟悉场景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室中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环节,在学了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能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吗?首先要干什么?准备怎样确定列和行?引发学生讨论。
然后通过4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数对知识应用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环境建立起空间观念。
二、制造矛盾冲突,注重学生知识的自然生成。
整节课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
三、运用对比教学,细腻处理教学重难点。
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比如:1、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第4列第3行的写法时学生创造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师通过比较这多种方法的共同点,从而优化出简洁、方便的记录方法;2、又如在用数对分别表示出(2,5)和(5,2)时老师对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进行了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该先写列,再写行,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就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这样处理,显得老师的教学细腻中见真知;3、再如,在练习中让同一列或同一行的学生分别说说他们的数对,说完后通过比较得出“同一列数对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数对的第二个数字相同”。
通过多次对比活动,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数对中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意义,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四、探究层层递进,体现知识形成的循序渐进。
篇二: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本堂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在教学列和行的含义时,老师导入教学,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受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用“排”或“组”的概念交流猜想时,他们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
本周听取了朱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可以看出,朱老师的准备非常充分,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一节非常值得学习的一节课。
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因此朱老师在教学时,首先唤醒学生原有的“行、列”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
第一次探究,让学生创造位置的描述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
接下来是深入探究更简洁的表达方式环节。
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
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
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课堂中,通过教学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不但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表述数对时的用语如果更加严谨一些就更好了。
【参考文档】用数对确定位置任欣欣评课-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用数对确定位置任欣欣评课篇一: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听了郭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感触很深。
我觉得郭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创设游戏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展开。
”郭老师的课由“说位置找朋友”的游戏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情境出发,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
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教师搜集信息: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究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
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而且还能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做好了学习前的铺垫。
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课题。
二、制造矛盾冲突,注重学生知识生成。
整节课郭老师不断制造矛盾冲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
1.课始的“说位置,找朋友”游戏引发学生确定位置的需要;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
2.课堂中用列和行记录赵亮的位置后,让学生意识到第3列第2行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写得更简洁一点,于是出现了板书中的4种不同的记录方法。
自然过渡让学生“创造”出了数对。
4.在课尾,当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乐而忘返。
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经历了数对的发现,探索和形成的过程。
郭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对数对知识的质疑,更注重了数对的形成过三、运用对比教学,细腻处理重难点。
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较这4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优化出数对(3,2)表示最简洁、方便。
这样处理,显得郭老师的教学细腻中见真知,整节课实在而高效。
2018-2019-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精选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篇一: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一、紧密联系生活,借助熟悉场景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室中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环节,在学了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能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吗?首先要干什么?准备怎样确定列和行?引发学生讨论。
然后通过4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数对知识应用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环境建立起空间观念。
二、制造矛盾冲突,注重学生知识的自然生成。
整节课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
三、运用对比教学,细腻处理教学重难点。
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比如:1、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第4列第3行的写法时学生创造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师通过比较这多种方法的共同点,从而优化出简洁、方便的记录方法;2、又如在用数对分别表示出(2,5)和(5,2)时老师对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进行了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该先写列,再写行,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就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这样处理,显得老师的教学细腻中见真知;3、再如,在练习中让同一列或同一行的学生分别说说他们的数对,说完后通过比较得出“同一列数对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数对的第二个数字相同”。
通过多次对比活动,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数对中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意义,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四、探究层层递进,体现知识形成的循序渐进。
篇二: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有效评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一定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精准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重点与难点: 数对的表示和 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方法:讲 解、示范、练
习和互动
教学效果:大 部分学生能够 掌握数对确定 位置的方法, 但少数学生仍
需加强练习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提升
回顾教学过程:梳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分析教学效果 评估教学目标:对照课程目标,评估达成情况 反思教学不足: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提升教学能力: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提升教学能力
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效 果良好,学生在互动 中积极发言、认真思 考,对课程内容有了 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对数对确定位置的掌握程度
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运用能力: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对确定位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数对确定位置的讨论和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数对确定位置的作业,并且正确率较高。
知识点:数对的 概念和表示方法
重点:如何用数 对确定位置
难点:数对在生 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 、演示、小组讨 论和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 示范、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PPT 演示、实物展示、 互动游戏、小组 竞赛
强调实践操作和 体验,注重培养 学生的实际操作 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对数对概念 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否正确应 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生在解决实际 问题时对数对的 应用能力
学生对数对概念 的掌握程度和应 用能力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程中涉及的实际问题数量和难度适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挑战。 通过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确定位置》评课稿9篇

《确定位置》评课稿《确定位置》评课稿9篇《确定位置》评课稿1最近听了校内几位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同课异构,收获很多。
张晓燕老师上课干练,厉登高老师的课问题意识很强,候详海老师课设计的很精巧,章晓燕老师的课开放。
其中章晓燕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章晓燕老师的设计层次分明。
从啦啦操引入,贴近生活,学生有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意见不统一,为了统一怎么办?板书很多学生的说法,体会同一位置很多不同方法,学生产生统一的需求。
二、课上教师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注模型的建立,利用图到圆圈的转化,然后是数对的基本要素列和行,更加明确了列行的含义、规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被感悟、被结晶。
而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另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位置,学生情感体验丰富,能力得到提升。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些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
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简单地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和积淀。
三、活动丰富。
当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对后,通过写数对、找数对的方式进行分层次变式练习:普通数对、两个数字相同的数对、颠倒数字位置的两个数对,含有字母的数对,逐层深入,进一步理解数对中各个数的意义。
通过找同列、同行的学生的位置,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
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从在教室中找自己的位置到找同学的位置等等活动,设计的及时。
因为课上到此时学生已经疲劳,此时活动能加以调节,学生又感兴趣。
四、章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更值得我学习。
因为下午上课干扰多,章老师能不断肯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
如学生说4列3行,4,3……答案,教师鼓励学生说:“看,我们自己的表达竟然和数学家很接近。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1】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难度不大,学生都能快速掌握,但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轻松自主的认识数对并非易事。
本课教师开门见山从实际座位场景引出数对,这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个环节,接着在练习中从(5,2)实地与书本位置的指认到随机报出数对请学生起立再到只给出列不给出行让学生体会行列的重要性,完成数对的第一层次学习。
第二层次要让学生在坐标轴上找位置,这次不同于之前的开门见山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由点到线再到图形,步步递进完成在坐标图中确定位置的教学,体现坐标图的作,层次清晰。
然而到了回顾阶段学生仍有诸多疑惑,为什么学数对?数对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从左到右?为什么先列后行?这些本该在课堂内解决一二的问题,却并未充分解决,我想教师在设计环节时,不妨从学生的角度入手,适度调整教学环节的顺序,让学生在经历中理解这些问题。
【2】张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课,知识点不多,内容比较简单。
张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
课堂上评价性语言也很多,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上这节课,我觉得关键要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
这两点,我觉得张老师可能做得还不够。
比如引入部分,张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位置,从生活情境引入比较好,但就从几个学生的回答,马上引入新课,并没有激发学生要学习新知的动机。
在新授部分,对列和行的教学没有到位,师在提问“同一个位置为什么有不同的说法”这一问题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要统一确定位置的方法这样的需要。
在引出数对的环节上,老师也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产生“数对”的需要,是老师直接告知数对,而不是探究出数对。
这个环节的处理上,可以从把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为什么这位同学记完了,其它同学没记完?再让记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

建议:强调一下数对地写法,以及看图确定位置和实际生活中由座位确定位置地异同.
分钟
本环节通过谈话,既复习了旧知,又拉近了师生距离,猜儿子还引起了学生地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前谈话时时间过长,若能短一些可能效果更好.
二、新知探究
、给学生提示用数对来准确找到儿子所在位置.在“确定位置”前板书:数对.并给出儿子所在位置地数对().
、请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说出自己认为儿子所在地位置.
、引导学生说出要确定位置必须知道顺序和方向.板书:顺序,方向.
、让学生知道列和行分别从哪边数起.
、让学生根据儿子朋友地位置()来准确地找出儿子地位置.在“数对确定位置”前板书:用.(此时课题已经板书完整:用数对确定位置)
分钟
整个环节层层深入,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地想法并解决提出地新问题,突出了学生地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地能力.
四人小组讨论前若能让学生自己先思考,或者把其中一些四人小组讨论改为两人小组讨论,可以避免讨论形式单一化.没有强调数对地写法.
三、巩固练习
、师随便点儿子集体照上地人,让学生快速用数对说出他们地位置.
、让学生把自己在教室里地位置用数对写下来并发言.询问学生还有什么疑惑,和学生约定从哪边数起地规则.
、师报某行某列,让学生迅速举手.
、和学生一起找班里地“大官”.
分钟
整个环节地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列和行地认识,从儿子地集体照自然地过渡到具体地座位中来,让学生在愉快地气氛中巩固了知识.还有让学生不断地提出新地问题并合作解决,培养了学生地问题意识.
若能跟学生说说看图纸确定位置和实际座位确定位置有什么异同就更好了.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4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4篇《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4篇《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1有效评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一定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精准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一、课前互动,期待式的语言评价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
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
如课前交流中,何老师说:“黄老师给我介绍,咱们班的孩子是最会思考,最会听讲的,他有没有吹牛呀?全体学生大声的说道:没有吹牛!师:怎么来检验她没有吹牛呢?生:上课时,像黄老师说的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这时何老师期待式的语言评价“说得真好,如果这节课大家真像黄老师说的那样,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老师会有奖励”实际就是在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挑起学生为了老师的荣誉而战的无穷斗志,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二、课中交流,生生互评在合作交流探究体验的环节中,何老师采用了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各抒己见,直接交流各自的意见,交换各自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各自创造的方法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变得思想清晰,不严谨的同学变得严谨。
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记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记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主要学习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直观性强,学生之间学习描述位置主要凭借生活经验,而这节课要上升到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有幸聆听蔡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其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的过渡巧妙自然。
2、教学中体现了数学贴近生活的思想,每一个练习题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既渗透了数学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3、教学准备充分,蔡老师利用课件教学,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很好。
4、整节课师生互动很多,提供了充分地交流空间及展示的平台,气氛活跃。
如让学生根据老师发给的数对卡片,找到自己新的位置。
5、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予以肯定、表扬等等,评价性语言很多。
自己的一点感受: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不是很好,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完整的回答问题,尽量少一些提示,避免填空似的回答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反思及评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反思及评课稿《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反思及评课稿《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反思及评课稿1、教学内容:人教修订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中的内容。
2、教材简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
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3、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如:教室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
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
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设计理念本节课内容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更为丰富、饱满的数学价值,为了不就数对而教数对,而是要用“望远镜”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宏观把握,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他们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并注意把抽象的知识与图形结合起来,通过独学、群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知识。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2、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建数对,理解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增加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的机会。
3、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创建数对的过程,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及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五年一班的简写1.五年一班可简写成五(1)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简洁、准确)2.学生思考简写不但要简洁还要准确,五和(1)一个都不能少。
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入,让学生知道关键词:简洁、准确。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

告诉亦可创造有价值的课堂----评《用数对确定位置》哈市道里区进修学校栾燕睿智的课堂总能给人留下永久的印象。
纵观整个课堂,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探究数对的表示方法。
用孩子最喜欢的找一找游戏引出《确定位置》,传统的教学,教师一般只需要几分钟,让学生接受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就行了,而她却精心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家确定位置的这一过程,而让学生不盲目服从,而是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究,让学生们去发现,去验证,从而充分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整个过程,刘老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导入环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情境引入,只有引人入胜的多层教学悬念。
学生在经历1张图片时“无”条件,5张图片时“觅”条件,多张图片时“给”条件,探究之后“供”条件之后有应用教师给出的条件得出“数对”的概念之后,又应用概念“释”条件。
“数对位置”知识的讲解并不是这节课的最终追求目标,“数对位置”知识的探究与形成过程才是这节课的终极价值取向。
一句“还要加上什么条件”的多次问题引导既尊重了学生个体,还生成了多次对新条件的探索,更加深了学生对数对位置概念的深刻理解。
拉大了课堂教学深度、宽度、广度与厚度。
这就是教师创造性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本质所在。
练习的设计也独具匠心。
班级座位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解放了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大气的体现出“点-----线-----面”的数学教学文化。
动物园示意图通过在数对中加入字母,(2,y),(X,3),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同时为进入初中学习函数知识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
我们更是看到刘老师仔细观察倾听了孩子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最后共同质疑、交流,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无论是那一种方法的建构,都离不开两个量,也就是平面几何中位置的确定必须由两个参数来决定。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我想从以下三点来谈一谈本节课:⒈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利用课件呈现了小青所在班级的座位表,抛出问题“小敏的位置在哪?”,这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学生的描述可能比较准确但不够简练,也可能比较简练,但不够准确,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这些表示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⒉巧妙引导,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和思考,学生认识到自己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规范、准确、简明,这时。
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将描述的方法统一到列与行的认识上,并且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小敏、小青和小华的位置,进一步感受到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简明性和准确性。
而这一环节是学习在方格图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必要的过渡。
⒊感受并创造: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利用教师连写了三个同学的位置后的劳累感,发出抱怨“一连写了三个同学的位置,手都有点酸了,看来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的这种方法还是不够简洁啊!还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呢?”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次点燃起来,进而引入“数对”的读写法的学习。
此外,通过辨析表示两个不同位置的数对(2,3)和(3,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促使学生的深入思考,发现数对中两个数是有序的。
另外,利用现有资源——本班的座位表,让学生先用列和行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再用数对来表示自己的位置这一环节,体现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这一理念,进一步巩固了新知。
而在这一板块中,孙主任还设计了一个趣味游戏——“找朋友”。
不仅巩固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这一新知,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丰富其对数对的认识。
同时这也为在方格图上确定一个点位置的学习作了铺垫。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共9篇)

篇一: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本堂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在教学列和行的含义时,老师导入教学,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受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用“排”或“组”的概念交流猜想时,他们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
在这里,老师通过告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更加有序、有度。
在教学数对的含义和写法时,老师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一些符号加以记录,实质是教师又一次创设认知冲突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取共同的合理成份,说明正确规范的书写方法,“数对”引出自然有序,语言简明清晰。
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老师通过活动,先让学生明确有关于列与行的规定,再通过一系列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期间,教师预设充分,在学生易错处引领,促进了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意义的建构。
而且,老师还用体验性活动引发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思考,进一步让学生把握数对的实质,培养了学生的符号化思想。
在后面的练习中,通过一些生活情境,在学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了运用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要求学生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纵观几节课:首先,老师们都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课始的激发矛盾,让学生产生学习本节课的需要。
其次,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老师提出用一个数对怎样表示第三列所有同学后,对学生不同的回答,老师能够及时追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及时作出评价,激发了学生了学习兴趣。
第三,知识面的拓宽。
本节课老师们介绍了数对的产生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地球仪经纬网的确定、居家装修的学问等等。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该让学生知道数对的知识是怎样产生的,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
数学又是服务于生活的,为学生拓展数对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对、用好数对知识。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今天听了XXX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受益匪浅,现将我对这节课的评课稿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课程目标XXX老师在课程开始时便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对的概念,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对确定位置。
这个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四年级数学教学的要求,也与本节课的内容紧密相关。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节课主要涉及了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XXX老师通过以下方式组织教学内容:1.情境导入: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重要性。
比如通过描述教室里学生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和应用。
3.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上,XXX老师采用了问题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XXX老师有以下几个亮点:1.自然流畅: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得当。
比如在讲解完数对的概念后,老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究数对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2.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中,XXX老师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时,他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师生互动:本节课中,XXX老师充分注重了师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比如在巩固练习环节,他让学生上黑板演示答案并解释思路,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时间掌控得当:XXX老师对教学时间的掌控非常得当,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都得到了合理的分配,既没有浪费时间,也没有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有效评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一定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精准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下面我就何老师早上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与大家作简单的交流:一、课前互动,期待式的语言评价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
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
如课前交流中,何老师说:“黄老师给我介绍,咱们班的孩子是最会思考,最会听讲的,他有没有吹牛呀?全体学生大声的说道:没有吹牛!师:怎么来检验她没有吹牛呢?生:上课时,像黄老师说的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这时何老师期待式的语言评价“说得真好,如果这节课大家真像黄老师说的那样,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老师会有奖励”实际就是在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挑起学生为了老师的荣誉而战的无穷斗志,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二、课中交流,生生互评在合作交流探究体验的环节中,何老师采用了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各抒己见,直接交流各自的意见,交换各自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各自创造的方法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变得思想清晰,不严谨的同学变得严谨。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听过很多老师讲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但周老师这节以“小压在哪里”为主题的设计别开生面,新颖巧妙。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富有童趣。
在最开始让学生描述出小鸭的位置,引出要想确定位置,首先要知道方向和距离,通过“世界这么大小鸭想去看看”再次发问“我们应该怎样确定位置呢?这时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想象力,对于学生给出的多种方案周老师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出用数对的方法、最后周老师通过小鸭潜水把问题设定为在三维空间里该怎么确定位置?开放性的探究、活动性的体验、智趣话的游戏,价值观的教育都在周老师这节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周老师说:“有没有最简洁的方法?更加统一的方法记录呢?”学生给出了多种方案.老师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总结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正确书写方式。
最终引导出最正确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表示方法。
这个方法是孩子们想出来的,经进全体学推理而来的。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到知识的由来、更加准确的认知和记忆:我想这远远超过了老师的直接告知,而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古人有言: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不纳也。
教育应中应该尽量鼓励儿童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二是周老师说:“如果你是数学老师.你会问学生什么问题?”这让学生从学习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提问者,儿童的提间力对儿童自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提问力是儿童的动力之源,谁问谁学。
: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此解决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周老师的“大格局"大智慧。
周老师这节课实现了数学思维、艺术审美、科学精神,多种品质的融合,展开了深度教学,听了周老师这节课也使我受益匪浅,感恩遇见,感恩学校组织的每一次学习带给我的收获。
一路成长,不断前进,虽然很慢,但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知识点不多,内容比较简单,上这节课,关键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
这两点,在胡伟华老师和夏春红老师的课堂上得以具体的体现,下面我就对比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进行简单的评价。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为载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两位老师的引入课题部分截然不同,胡老师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位置,介绍班级,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引入课题,自学课本,认识行列后再出示主题图,用刚学的知识来描述位置。
而夏老师也是用课前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自己的位置,学生这个时候的语言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是不正确的,然后老师也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自学课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需要才引起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两位老师在新授的过程中,都采用了自学课本的方法,引领学生逐渐抽象,由繁入简,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网格图,逐步深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后感受
整体看,两位老师上出了真实扎实的原味课堂,没有作秀的感觉。
上这样比较简单的一类课,我认为应该体现两个主线:以自学为主线、以训练为主线、以全体参与为导向。
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做到三点:一读二说三。
2018-2019-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篇一: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本堂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在教学列和行的含义时,老师导入教学,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受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用“排”或“组”的概念交流猜想时,他们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引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
在这里,老师通过告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更加有序、有度。
在教学数对的含义和写法时,老师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一些符号加以记录,实质是教师又一次创设认知冲突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取共同的合理成份,说明正确规范的书写方法,“数对”引出自然有序,语言简明清晰。
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老师通过活动,先让学生明确有关于列与行的规定,再通过一系列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期间,教师预设充分,在学生易错处引领,促进了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意义的建构。
而且,老师还用体验性活动引发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思考,进一步让学生把握数对的实质,培养了学生的符号化思想。
在后面的练习中,通过一些生活情境,在学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了运用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要求学生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纵观几节课:首先,老师们都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课始的激发矛盾,让学生产生学习本节课的需要。
其次,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老师提出用一个数对怎样表示第三列所有同学后,对学生不同的回答,老师能够及时追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及时作出评价,激发了学生了学习兴趣。
第三,知识面的拓宽。
本节课老师们介绍了数对的产生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地球仪经纬网的确定、居家装修的学问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评课稿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说,课堂评价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成为了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做得怎样呢?如何能使我们的课堂评价更为有效呢?基于这样的想法,带着学习和观察研究的目的,我认真聆听了须敏霞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
从教学目标的准确确定到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这节课流程清晰、语言精练、讲练结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对于课堂上学生回答后的信息处理,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让我有些许的不满意。
当然,这只是一名语文教师的个人浅见。
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首
先要真诚、有亲和力,具有调节性,不能一棒子把学生打死;其次,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正确、有探究力,具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再次,教师的评价语必须要热情、有感染力,具有激励性。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为思维碰撞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