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健康教育程序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健康教育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健康教育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了解其预防和治疗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1.了解支气管肺炎:了解这种疾病的症状和原因,可以帮助家
长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患病,避免延误治疗。
支气管肺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
2.预防感染:教育孩子正确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支气管肺炎的关键。
包括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有感染的人、保持室内通风等。
此外,建议给孩子接种相应的疫苗,减少感染的风险。
3.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
呼吸健康。
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并避免环境污染物,如烟雾、有害气体等。
4.避免二手烟暴露:二手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孩子的呼吸系统,增加患上支气管肺炎的风险。
在家庭和公共场所,尽量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
5.加强营养和免疫力:良好的营养和免疫力有助于孩子抵御感染。
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适当锻炼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6.及时就医和治疗:如果孩子出现可能是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家长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确保治疗的效果。
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家长和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小儿支气管肺炎,保障孩子的呼吸健康。
小儿肺炎健康教育

小儿肺炎健康教育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什么是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指儿童在5岁以下时因感染或细菌引起的肺部炎症。
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尤其在冬春季节高发。
小儿肺炎的症状小儿肺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热、胸闷、呼吸困难、乏力等。
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唇周发绀等症状。
小儿肺炎的传播途径小儿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或细菌会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或污染的物体也会导致传播。
如何预防小儿肺炎?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避免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或污染的物体。
3. 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避免密集场所,减少接触飞沫传播的机会。
5. 坚持室内外锻炼,增强免疫力。
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1. 如果怀疑患有小儿肺炎,应尽早就医。
医生通常会通过体格检查、病史询问等手段来确定诊断。
2.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退热药等。
3. 在治疗期间,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
4. 请勿擅自中断治疗,按医嘱坚持服用药物。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小儿肺炎期间?1.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安抚,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和不适感。
2. 提供合适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有助于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3. 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及时给予退热药物。
4. 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室温适宜、空气流通。
5.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
小儿肺炎的并发症小儿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肺脓肿、胸膜炎、气胸等。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咳嗽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结对于小儿肺炎,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
儿童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定期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小儿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旦出现儿童肺炎症状,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幼儿园中班健康课程《肺炎防控知识》

幼儿园中班健康课程《肺炎防控知识》一、课程背景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冬季,儿童的发病率较高。
为了增强幼儿的肺炎防控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我们特此开展本节健康课程。
二、课程目标1. 让幼儿了解肺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肺炎发病率。
3. 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肺炎知识介绍- 病因: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
- 症状:发热、咳嗽、气促、胸痛等。
- 危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2. 预防肺炎的措施-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 保持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
- 佩戴口罩:尤其在公共场所和冬季,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 及时就医: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2. 互动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情景模拟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幼儿实际操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 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肺炎防控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检验幼儿对肺炎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行为改变: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是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包含图片、动画等元素,生动展示肺炎防控知识。
2. 道具:如口罩、洗手液等,让幼儿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游戏材料:设计相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肺炎防控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或提问,引出肺炎防控主题。
2. 讲解肺炎知识:介绍肺炎的病因、症状和危害。
3. 讲解预防措施:讲解如何增强体质、保持卫生、佩戴口罩等。
小儿支气管肺炎健康教育

小儿支气管肺炎健康教育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1.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空调和空气净化器。
避免使用烟草或其他污染物。
2. 加强个人卫生:儿童应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手肘掩盖口鼻。
3. 饮食健康:给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刺激或油腻食物。
4. 注重运动锻炼: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5.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孩子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季节性流行病期间。
6.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尤其是持续咳嗽、发热和气促,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7. 注重免疫接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接种,特别是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
8. 避免环境污染:尽量避免儿童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生活或活动,注意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除湿。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孩子的健康。
如果孩子确诊患有小儿支气管肺炎,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保证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小儿肺炎健康教育

小儿肺炎健康教育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什么是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指儿童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泡和支气管炎症。
它通常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喉咙痛、喷嚏、发热等。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但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小儿肺炎的传播途径小儿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患有肺炎的人咳嗽或打喷嚏时,、细菌或真菌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到其他人体内。
此外,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或通过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传播。
如何预防小儿肺炎?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了公共场所、动物或病患后应尽快洗手。
-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与已经患有肺炎的人密切接触,并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
- 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用手肘或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或空调设备来保持空气的新鲜和干净。
3. 加强体育锻炼和免疫力提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肺炎的机会。
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 注意个人防护在流行季节或疫情期间,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对于预防小儿肺炎非常重要。
佩戴口罩、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开放性黏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都能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
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若孩子疑似患有小儿肺炎,请及时就诊医院并听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小儿肺炎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休息与营养患有小儿肺炎的儿童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营养补充,以加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饮食上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保持水分平衡。
2. 使用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肺炎的病因和程度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肺炎,而抗药物则适用于引起的肺炎。
3. 控制症状对于小儿肺炎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来控制咳嗽、发热等不适症状。
幼儿园中班的《肺炎预防》健康教案

幼儿园中班的《肺炎预防》健康教案1. 目标本健康教案旨在向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传授有关肺炎预防的基本知识和健康惯,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2. 教学内容2.1 肺炎的基本认识- 介绍肺炎是一种传染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解释肺炎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 强调肺炎的传播途径,如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
2.2 预防肺炎的方法- 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用肥皂和水洗手,洗手时间和洗手步骤。
- 强调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以避免飞沫传播。
- 提醒学生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有肺炎症状的人。
- 教授正确的通风方法,如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湿度适宜等。
- 强调在公共场所使用口罩的重要性。
2.3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引导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好惯,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外出回家后、进食前等时刻。
- 教育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纸巾,包括使用后将纸巾丢入垃圾桶等。
- 培养学生勤锻炼身体、保持良好饮食和充足睡眠的惯,以增强免疫力。
3.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肺炎的相关知识。
-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
- 利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研究预防肺炎的方法。
- 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个人卫生惯和健康经验。
4.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肺炎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 组织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肺炎预防措施的理解程度。
-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家长合作- 向家长传达肺炎预防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与孩子一起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 提供家庭卫生保健指南,帮助家长在家中创造健康、清洁的环境。
-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支持。
6. 结语通过本《肺炎预防》健康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让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了解肺炎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肺炎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小儿肺炎的健康教育

小儿肺炎的健康教育小儿肺炎的健康教育⒈什么是小儿肺炎?⑴定义:小儿肺炎是指儿童肺组织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⑵分类:小儿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等多种类型。
⑶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急促、胸闷等。
⒉小儿肺炎的传播途径⑴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源。
⑵直接接触传播:与患儿密切接触后感染。
⑶携带者传播: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仍可传播。
⒊预防小儿肺炎的方法⑴接种疫苗:儿童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等。
⑵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儿的分泌物等。
⑶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⑷健康饮食:合理摄入营养,增加免疫力。
⒋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⑴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不同,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抗药物。
⑵对症处理:控制发热、咳嗽,保持水分摄入,休息等。
⒌小儿肺炎的并发症预防⑴肺炎并发症:如肺不张、呼吸困难等。
⑵其他并发症:如中耳炎、流感、支气管炎等。
⑶预防措施:注意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⒍引起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⑴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⑵:呼吸道合胞、腺等。
⑶真菌:念珠菌、曲霉菌等。
⒎小儿肺炎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⑴传染病防治法:指导和管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⑵疫苗管理法:规定疫苗的生产、销售和接种管理等事项。
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的基本法律,旨在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监测、报告和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疫苗管理法:是我国疫苗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疫苗的生产、销售、进口和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预防肺炎》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预防肺炎》一、教案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肺炎的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肺炎的概念和病因2. 掌握预防肺炎的基本方法3. 研究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4.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惯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肺炎的症状和传播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肺炎的了解和认知。
步骤二:讲解肺炎的概念和病因1.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肺炎是一种感染病,它会影响肺部的功能。
2. 讲解肺炎的主要病因是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3. 强调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地方传播更容易。
步骤三:预防肺炎的基本方法1. 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进行示范。
2. 告诉学生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经感染肺炎的人。
3. 强调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在封闭空间内停留。
步骤四: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1. 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姿势,例如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2. 鼓励学生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并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和丢弃使用过的纸巾。
步骤五: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惯1. 强调每天洗澡的重要性,讲解正确的洗澡方法。
2. 鼓励学生养成勤换洗衣物和保持整洁的好惯。
3. 提醒学生要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肺炎预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分发简单的练题,检测学生对肺炎预防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
---以上为教案内容,供参考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肺炎健康教育程序
[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了解病儿是否有气促、端坐呼吸、鼻翼煽动、三凹症及唇周发绀等症状和体征;是否有发热、咳嗽、咳痰、心跳过速、肺部罗音,以及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了解病儿及家长的心理情况,是否焦虑和恐惧;病儿既往是否有住院的经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
2、学习需求了解病儿、家长的学习能力及对肺炎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控制并发症的重要性;是否清楚用药的注意事项;是否掌握物理降温、协助排痰及合理饮食、正确喂养等自我护理、保健的方法。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肺炎引起氧供不足及缺乏合理作息知识有关。
2、体温过高:与感染及缺乏合理降温知识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病儿年幼及未掌握有效排痰方法有关。
4、父母焦虑:与对病儿病情牵挂及不确定预后有关。
[教育目标1
教育对象能够:
1、简述小儿肺炎及其治疗、护理的意义。
2、说出主要治疗用药的作用及护理方法。
3、识别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
4、主要配合治疗、护理
5、熟练演示自我护理技能。
6、复述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小儿肺炎是由各种不同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其他因素(吸入羊水,胎粪)引起的肺部炎症积,好发于秋,冬季,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通过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蔓延引起。
肺炎起病急,一般表现有发热,咳嗽,气促,严重者唇周发绀,拒食,烦躁,面色青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嗜睡,抽搐等。
2.心理指导:因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病儿可表现烦躁不安。
由于对该病知识缺乏了解,家长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
护士首先药安慰家长,告知该病虽然急重,疸只要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儿很快会痊愈。
还应及时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相关防治,护理知识指导,取得病儿及家长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饮食指导:给予易消化饮食。
高热期多饮水,忌食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以免因尿素排出增高而增加水分的丢失,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蛋白质,易增强体质。
忌食多糖,生冷(如西瓜,冷饮,香蕉。
生梨等),酸性食物。
膳食重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不宜吃鱼肝油,动物内脏等油腻厚味食物,乳母也应少吃油腻,忌喝茶。
教会家长正确喂养的方法,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引起呛咳,吐奶致窒息。
如鼻塞妨碍吸吮者,可于哺乳前10-15分钟用0.5%麻黄素滴鼻;咳嗽时停止喂养;有呼吸困难的婴儿喂养时应抬高头部喂养,并夹紧奶头;人工喂养儿用小孔奶头;无力吸吮者可用小勺或滴管喂,或暂禁饮食,可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和水分。
4.作息指导:急性期卧床休息,取侧半卧位。
尽量使病人安静避免哭闹。
恢复期逐渐恢复活动,保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 用药指导:治疗应采用综合性措施:(1)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2)给镇咳,祛痰,解热药及雾化吸入。
(3)给抗组织胺药及激素。
根据情况选择抗组织胺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重症喘憋或中毒性脑病时可短时间应用激素。
(4)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5)必要时营养支持治疗。
(6)在输液过程中,应遵循医护人员控制的点滴速度,切忌心切而随意加快输液速度。
(7)严重腹胀致呼吸困难时,行肛门排气减轻症状。
6.行为指导
(1)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同时可采用轻轻拍背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
(2)高热时可采取降温措施,松解衣服和盖被,可行温水浴,冷毛巾湿敷,冰敷及用25%-35%酒精100-200ML擦浴降温,必要时也可使用药物降温。
退热期往往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3)接受氧气吸入时,要保证氧气吸入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效果。
同时注意用氧安全。
7.病情观察指导:定时测量体温;监测心率;观察胸服的起伏,测量呼吸的速率和节律。
并观察口周,唇,指,趾有无青紫,鼻翼有无煽动,是否张口呼吸,点头呼吸,有无三凹征等,以判断缺氧程度。
准确记录病儿每日液体出入量。
8.出院指导:
(1)保持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2)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服。
(3)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少去公共场所。
(4)保证足够的休息及合理的营养,正确按时添加辅食。
(5)注意体质锻炼,婴幼儿多晒太阳。
(6)小儿咳嗽及发烧时避免接种各种疫苗。
[教育评价]
教育对象能够简述小儿肺炎及其治疗、护理的意义;说
出主要治疗用药的作用及护理方法,识别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能熟练演示自我护理技能,复述出院后注意事项。
[教育内容]
l、疾病简介:小儿肺炎是由各种不同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人羊水、胎粪)引起的肺部炎症,好发于秋、冬季,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是空
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通过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蔓延引起。
肺炎起病急,一般表现有发热、咳嗽、气促,严重者唇周发绀、拒食、烦躁、面色青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嗜睡、.抽搐等。
2、心理指导:因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病儿可表现烦躁不安。
由于对该病知识缺乏了解,家长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
护士首先要安慰家长,告知该病虽然急重,但只要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儿很快会痊愈。
还应及时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相关防治、护理知识指导,取得病儿及家长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饮食指导:给予易消化饮食。
高热期多饮水,忌食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鸡蛋),以免因尿素排出增高而增加水分的丢失。
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蛋白质,以增强体质。
忌食多糖、生冷(如西瓜、冷饮、香蕉、生梨等)、酸性食物。
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不宜吃鱼肝油、动物内脏等油腻厚味食物,乳母也应少吃油腻,忌喝茶。
教会家长正确喂养的方法,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引起呛咳、吐奶致窒息。
如鼻塞妨碍吸吮者,可于哺乳前10—15min用0.5%麻黄素滴鼻;咳嗽时停止喂养;有呼吸困难的婴儿喂养时应抬高头部喂养,并夹紧奶头;人工喂养儿.闲小孔奶头;无力吸吮者可用小勺或滴管喂,或暂禁食,可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广养和水分。
4、作息指导: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取侧半,卧位。
尽量使病儿安静,避免哭闹、恢复期逐渐恢复活动,保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用药指导:治疗应采用综合性措施:
(1)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2)给镇咳、祛痰、解热药及雾化吸人。
(3)给抗组织胺药及激素。
根据情况选择抗组织胺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重症喘憋或中毒性脑病时可短时间应用激素。
(4)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5)必要时营养支持治疗。
(6)在输液过程中,应遵循医护人员控制的点滴速度,切忌心切而随意加快输液速度。
(7)严重腹胀致呼吸困难时,行肛门排气减轻症状。
6、行为指导:
(1)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同时可采用轻轻拍背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
(2)高热时可采取降温措施,松解衣服和盖被,可行温水浴、冷毛巾湿敷、冰敷及用25%-35%酒精100-200ral擦浴降温,必要时也可使用药物降温。
退热期往往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3)接受氧气吸人时,要保证氧气吸人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效果。
同时注意用氧安全。
7、病情观察指导:定时测量体温;监测心率;观察胸腹的起伏,测量呼吸的速率和节律。
并观察口周、唇、指、趾有无青紫、鼻翼有无煽动。
是否张口呼吸、点头呼吸、有无三凹征等,以判断缺氧程度。
准确记录病儿每日液体出入量。
8、出院指导:
(1)保持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2)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服。
(3)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少去公共场所;
(4)保证足够的休息及合理的营养,正确按时添加辅食。
(5)注意体质锻炼,婴幼儿多晒太阳。
(6)小儿咳嗽及发烧时避免接种各种疫苗。
[教育评价]
教育对象能够简述小儿肺炎及其治疗、护理的意义,说出主要治疗用药的作用及护理方法,识别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能熟练演示自我护理技能,复述出院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