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水力侵蚀
《土壤侵蚀原理》水力侵蚀
《土壤侵蚀原理》水力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地表面的土壤被雨水、河水、风力等自然因素剥蚀或冲蚀的过程。
其中,水力侵蚀是土壤侵蚀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种形式。
水力侵蚀主要是指雨水或河水冲刷土壤表面,将土壤颗粒随水流带走,导致土地表面的土壤减少、土壤质量降低,进而影响土地的肥力和产量。
水力侵蚀在许多地方都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平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力侵蚀是由于水流对土壤表面的冲蚀和剥蚀作用造成的。
雨水或河水在土地表面流动时,会对土壤表面产生水力力量,将表面的土壤颗粒随水流带走。
水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冲蚀和剥蚀。
冲蚀是指水流在土地表面流动时,对土壤表面的冲击、冲刷和破坏作用。
冲蚀能够将土壤表面的松散土壤颗粒冲刷掉,使土地表面形成裸露的岩石或坡面。
冲蚀会导致土地表面的凹坑、沟壑,加剧水流的冲刷速度和力量,进而增加土壤流失的速度和程度。
剥蚀是指水流将土地表面的土壤颗粒带走或剥离的过程。
水流在流动时,会将土壤表面的颗粒随水流冲刷、搬运到其他地方。
剥蚀会导致土地表面的土壤减少和质量下降,影响土地的肥力和产量。
剥蚀还会导致土地的压实和侵蚀,使土地的透水性和保水性下降,增加水灾的风险。
水力侵蚀的发生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地貌、降雨量、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过度耕种、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等,会加剧水力侵蚀的程度和速度。
地形地貌的陡坡和裸露的岩石等,也容易受到水力侵蚀的影响。
降雨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对水力侵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类型的含沙量、颗粒大小、团聚体稳定性等,也会影响土壤的侵蚀抗力。
为了减轻水力侵蚀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理措施。
首先,要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避免人为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其次,要合理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植树造林、开渠排水、修筑沟壑、种植地被等,有效减缓水流的速度和力量,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
此外,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侵蚀抗力,减少水力侵蚀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侵蚀原理》水力侵蚀
《土壤侵蚀原理》水力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受到风力、水力、重力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移动和破坏。
其中,水力侵蚀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类型。
水力侵蚀通过水力的作用,将土壤颗粒带走或通过沉积的方式形成土壤侵蚀。
水力侵蚀主要包括雨滴侵蚀、坡面流水侵蚀和河流侵蚀三种形式。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形式进行介绍。
首先是雨滴侵蚀。
雨滴侵蚀是指降雨冲击土壤表面所引起的侵蚀。
雨滴打击土壤表面,使土壤表面颗粒松散,形成水珠和水泥结构的土壤溶液。
这些水泥结构会随着雨滴的冲击和降雨的冲洗而破碎,形成裸露土壤或小颗粒表面。
雨滴侵蚀一般发生在山区、贫瘠地区和无植被覆盖的地区。
其次是坡面流水侵蚀。
坡面流水侵蚀是指降雨后,坡面上形成的流水冲刷土壤。
当坡面上的降雨强度超过土壤的入渗能力时,雨水无法快速渗入土壤表层,而形成积水,水流会在坡面上迅速流动,将土壤颗粒随水流进行冲刷和带走。
坡面流水侵蚀是造成沟壑侵蚀和坡面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在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的地区,坡面流水侵蚀更为严重。
最后是河流侵蚀。
河流侵蚀是指河流流水冲刷河道和河岸,将沉积在河床和河岸上的土壤颗粒冲刷掉。
河流侵蚀一般发生在山区、平原和河谷地区。
河流的冲刷力度取决于河水的流速、流量和土壤颗粒的大小。
当河水流速加大时,冲刷力度也会加大,从而引起河道的变化和土壤的移动。
水力侵蚀的发生与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地形、降雨情况、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降雨冲击是引起水力侵蚀的主要因素。
当降雨超过土壤的入渗能力时,导致水珠和水流的形成,从而引起水力侵蚀。
此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由于植被的保护作用,降低了水力侵蚀的程度。
为了减少水力侵蚀的发生,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侵蚀的程度。
例如,在坡面上适当种植保持坡面稳定的植被,对于降低坡面流水侵蚀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河道和河岸上合理管理和保护水体和土壤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减少河流侵蚀的有效方法。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风力和重力等自然因素对土壤表面的物质的迁移和剥蚀过程。
土壤侵蚀的原理可以归纳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三大类,它们在不同的地质、气候和土地利用条件下起作用。
第一,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冲刷或溢流对土壤的破坏和剥蚀。
这种侵蚀形式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形式。
水力侵蚀分为径流冲刷和地表径流两种。
径流冲刷是指水流在地表上直接冲刷土壤,主要发生在坡面和沟壑中。
地表径流是指超过土壤持水能力时,多余的水流在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溢流,并带走土壤颗粒。
水力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坡度、土壤水分、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等。
在降雨较多、土壤水分过饱和或缺乏植被覆盖的地区,水力侵蚀往往较为严重。
第二,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的破坏和剥蚀作用。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其是沙漠和荒漠地区。
风力侵蚀的主要形式有风蚀、风积和风抛三种。
风蚀是指风吹走和剥蚀土壤表面的颗粒,形成裸露的地面。
风积是指风吹来的土壤颗粒在障碍物(如植物、岩石等)后停下来沉积。
风抛是指风将沉积在地面上的土壤颗粒再次飞扬,形成新的沙丘和沙尘暴。
风力侵蚀的影响因素包括风速、土壤颗粒大小、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和地表覆盖物等。
第三,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是指由于地形起伏引起的土壤移动和剥蚀。
重力侵蚀主要包括坡面侵蚀和坡底侵蚀两种形式。
坡面侵蚀是指坡面上的水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土壤发生蠕动、滑动或溜滑等移动形式,导致土壤剥蚀。
坡底侵蚀是指坡脚处的沉积物被水流冲刷或冲刷而形成的坡脚沟进一步向上发展,从而造成坡面土壤的剥蚀。
重力侵蚀的发生主要受坡度、土壤性质、降雨强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的原理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三种形式。
这些侵蚀形式在不同的地质、气候和土地利用条件下相互作用,导致土壤的流失和剥蚀。
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土壤侵蚀,保护耕地和自然环境。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被水流、风力、人类活动等因素剥蚀和破坏的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好土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对于预防和治理土壤侵蚀至关重要。
土壤侵蚀的原理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蚀和人为侵蚀三种类型。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和剥蚀,主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雨水冲刷和河流冲刷是水力侵蚀的两种主要形式。
雨水冲刷是指降雨冲刷土壤表层,将土壤颗粒和有机质带走,造成土壤流失。
河流冲刷是指河水对河岸和河床的冲刷,导致土壤流失和河床淤积。
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风力将土壤颗粒吹走,形成沙尘暴和风沙土壤流失。
人为侵蚀是指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和侵蚀,主要包括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采等行为。
土壤侵蚀的原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土壤侵蚀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山区和丘陵地带的陡坡易发生水力侵蚀,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易发生风蚀。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
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的地区容易发生水力侵蚀,而干燥、多风的地区容易发生风蚀。
再次,植被覆盖情况对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
植被可以减缓水流和风力的侵蚀作用,保护土壤不受侵蚀。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采都会破坏植被覆盖,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土壤侵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持植被的完整性,减缓土壤侵蚀的发生。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梯田、防护林、草地固沙等工程,减少水力和风力侵蚀的发生。
再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加强土壤侵蚀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土壤侵蚀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总之,土壤侵蚀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
土壤侵蚀分类知识点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面被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剥蚀、推移和破坏的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不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的分类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冰雪侵蚀三种类型。
一、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表面的冲刷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河流冲刷、滑坡、泥石流等。
河流冲刷是指河水对河岸和河床的冲刷和剥蚀,导致土壤和岩石的流失。
滑坡是指由于土壤的润湿或失稳而导致的山体滑坡现象,造成土壤大量流失。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或融雪等原因,大量泥沙和石块随水流冲刷而形成的高速流动的土石混合物,对土壤造成严重侵蚀。
二、风力侵蚀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表面的吹刮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风蚀和风积两种类型。
风蚀是指风吹走土壤表面的颗粒,造成土壤质量的流失。
风积是指风把风蚀的颗粒沉积在其他地方,形成风积土,对土壤表面造成覆盖和堆积。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草原、沙漠等地。
三、冰雪侵蚀冰雪侵蚀是指冰雪对土壤表面的冲刷和剥蚀。
它主要包括冰川侵蚀和雪崩两种类型。
冰川侵蚀是指冰川对地表物质的磨损和剥蚀,将岩石和土壤颗粒带走,并在移动和融化过程中形成冰碛和冰碛土。
雪崩是指积雪在山坡上突然滑坡和坠落,对土壤造成冲击和破坏。
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不利影响。
它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河道淤积等问题。
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合理利用农田等。
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保护好宝贵的土壤资源。
土壤侵蚀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冰雪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分类。
了解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维护好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侵蚀原理考研复习资料
土壤侵蚀原理考研复习资料土壤侵蚀是指地表土壤被水、风等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所破坏和剥蚀的过程。
它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农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考研复习中,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土壤侵蚀的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土壤侵蚀的原理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人为侵蚀三个方面。
首先,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和剥蚀作用。
水流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了水力侵蚀的程度。
当水流速度增加时,土壤颗粒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被冲刷走,形成沟壑和河道。
此外,水流还会将土壤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泥沙,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的程度。
其次,风力侵蚀是指风对土壤的冲击和剥蚀作用。
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燥地区和裸露的土地上。
当风速增大时,风对土壤的冲击力也会增加,导致土壤颗粒被风吹走。
风力侵蚀的程度取决于土壤的风蚀性和风速的大小。
沙尘暴是风力侵蚀的典型表现,它不仅造成了土壤的流失,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最后,人为侵蚀是指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和剥蚀作用。
人类的农耕、建设和开采等活动都会导致土壤侵蚀的加剧。
农耕活动中,长期的耕作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质量,使土壤更容易受到水力和风力的侵蚀。
建设活动中,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和建筑物的修建会破坏土壤的完整性,加速土壤的侵蚀。
开采活动中,采矿和采石等活动会导致大量的土壤流失和破坏,严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保护和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在农田中,采取适当的耕作方式和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力侵蚀的发生。
例如,合理利用梯田、沟壑和水库等水利工程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流速度,减轻水力侵蚀的程度。
在干旱地区,采取覆盖措施可以减少风力侵蚀的发生。
例如,种植抗风沙植物和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被风吹走。
此外,人类还应该加强土壤保护和治理的意识。
通过加强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加有效的土壤保护和治理技术,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土壤侵蚀原理考试重点
土壤侵蚀原理考试重点
“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讲讲土壤侵蚀原理考试的重点啊。
”我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们说道。
那首先呢,就是水力侵蚀。
这可是土壤侵蚀中很常见的一种。
你们想想,下雨的时候,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就会带着土壤一起流动,这就是水力侵蚀。
比如说在一些山区,下雨后经常能看到山坡上有一道道的水沟,这就是水力侵蚀造成的。
就像黄土高原地区,那里的土壤疏松,降雨集中,水力侵蚀就特别严重。
然后是风力侵蚀。
在一些干旱、多风的地区,风会把土壤吹起来带走。
比如在沙漠边缘,常常能看到沙尘暴,那里面就有大量被风卷起来的土壤颗粒。
像内蒙古的一些地方,就深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再来说说重力侵蚀。
当山坡上的土壤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就会滑落、崩塌。
大家可能都见过山体滑坡吧,这就是重力侵蚀的一种表现。
比如说四川的一些山区,在暴雨后就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重力侵蚀现象。
还有冻融侵蚀。
在一些寒冷地区,土壤会因为反复的冻结和融化而发生破坏和移动。
比如在东北地区的冬天,土壤冻结后体积会膨胀,等融化时就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
另外,人为活动也是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建设等都会破坏地表植被,让土壤更容易受到侵蚀。
就像有些地方为了种庄稼,把山坡上的树都砍了,结果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同学们,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啊,一定要好好理解和掌握。
只有明白了土壤侵蚀的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保护我们的土壤资源,让我们的土地更加肥沃,更加可持续利用。
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土壤侵蚀原理
合理耕作:采 用轮作、间作 等耕作方式, 保护土壤结构,
减少侵蚀
生态修复措施
种植植被: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 提高植被覆盖率
水土保持:修建 梯田、护坡等设 施,减少水土流 失
生态护岸:采用 生态护岸技术, 保护河岸生态
生态修复技术: 采用生态修复技 术,恢复受损生 态系统
土地利用合理规划
合理规划土地用途, 避免过度开发
土壤侵蚀风险的预测
土壤侵蚀类型:水蚀、风蚀、冻融侵 蚀等
评估方法:遥感技术、实地调查、模 型模拟等
预测因素:降雨量、风速、气温、地 形地貌等
预测模型:经验模型、物理模型、数 值模型等
预测结果:土壤侵蚀风险等级、发展 趋势等
应对措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工 程措施等
土壤侵蚀对环境的影响评估
土壤流失:导致土 壤肥力下降,影响 农作物生长
水力侵蚀原理
水流冲刷:水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导致土壤颗粒被带走 水流侵蚀:水流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导致土壤颗粒被带走 水流搬运:水流将土壤颗粒带走,形成侵蚀现象 水流沉积:水流将土壤颗粒带到其他地方,形成沉积现象
风力侵蚀原理
风力侵蚀:风 对地表的侵蚀
作用
风力侵蚀过程: 风携带沙粒、 尘土等物质, 对地表进行侵
水土流失:导致河 流泥沙含量增加, 影响水质和水生生 物
土地退化:导致土 地生产力下降,影 响农业生产
生态破坏: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影 响生态系统平衡
水土保持措施
植树造林:增 加植被覆盖率, 减少水土流失
修建水利工程: 如修建水库、 拦河坝等,调 节水流,减少
侵蚀
土地平整:平 整土地,减少 坡度,降低侵
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被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侵蚀、流失的过程,是造成土地资源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侵蚀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土壤侵蚀的原理。
水力侵蚀是土壤侵蚀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种形式。
水流冲刷、冲切和冲蚀土壤,使土壤表层失去肥力和养分,严重影响土地的生产力。
水力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降雨、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
降雨是水力侵蚀的直接驱动力,大雨冲刷力强,容易造成土壤流失,而小雨则有利于土壤渗透和保持。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也是影响水力侵蚀的重要因素,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土壤侵蚀越严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力侵蚀的抵抗能力也不同,砂质土壤容易被冲刷,而粘土质土壤则较为稳固。
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风力侵蚀是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的一种土壤侵蚀形式。
强风会将土壤表层吹走,造成土地的贫瘠和荒漠化。
风力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风速、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等因素。
风速越大,土壤侵蚀越严重,而湿润的土壤和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减少风力侵蚀的发生。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农耕、滥伐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行为都会加剧土壤侵蚀的程度。
农耕过度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松散易冲刷。
滥伐植被会削弱植被覆盖的保护作用,增加水力和风力侵蚀的可能性。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土壤侵蚀的程度。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控制过度的农耕行为等,以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人们对土壤侵蚀问题的认识,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土地。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是指自然力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壤表面被水流、风力、重力等因素剥夺、运移和堆积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包括水力侵蚀和风蚀两种。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在地表和地下的作用下,对土壤进行剥蚀和运移的过程。
水力侵蚀又可以分为雨滴冲击侵蚀、表流侵蚀和下垫面侵蚀三种类型。
雨滴冲击侵蚀是指雨滴落击地面时产生的冲力,使得土壤颗粒发生位移和抛射,造成土壤松散和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
表流侵蚀是指降雨过程中,由于降雨量大于地表的渗透能力,形成的降雨径流流向低洼地势,使得土壤表面发生剥蚀和运移的现象。
表流侵蚀需要一定的坡度和流动介质,如临时流或持续流。
下垫面侵蚀是指水流在陆地和河床之间作用下,产生的剥蚀和运移过程。
水流在下垫面上流动时,具有破坏性的冲击力和剪切力会导致河岸和堤坝的崩塌,从而使土壤被冲刷和流失。
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壤进行颗粒蚀刷和悬浮粒子的运移过程。
风蚀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覆盖和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地区。
风蚀的主要形式有风蚀侵蚀、风成蚀和风积过程。
风蚀侵蚀是指风力吹拂地表,使得土壤表面的细颗粒被风扬起并携带走的过程。
风蚀侵蚀会造成地表土壤的逐渐消耗,形成裸露的岩石表面或沙丘。
风成蚀是指风力将携带的细粒颗粒运移并,在风力影响较小的地方沉积下来的过程。
风成蚀形成的沉积物通常是细沙和粉砂。
风积过程是指风力携带的颗粒在地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现象。
风积过程主要受到风速、风向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沙漠、沙丘和滩涂等地区较为常见。
综上所述,水力侵蚀和风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理。
它们可以分别或同时作用于土壤表面,导致土壤的剥蚀、运移和堆积,进而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土壤侵蚀原理-1
土壤侵蚀概况
风力侵蚀 重力侵蚀 其它侵蚀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一、定义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 地球表面的土壤及其母质受水力、风力、冻 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 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风、温度、重力等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二、土壤侵蚀的原因
冻拔、劈裂
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条形、瓢形、弧形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五、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强度
1、土壤侵蚀量
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 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
土壤侵蚀模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产生 的土壤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率(或速 度),或称为土壤侵蚀模数,单位: t/km2•a、 mm/a 、m3/km2•a 。
3.中度侵蚀
2500~5000
1.9~3.7
4.强度侵蚀
5000~8000
3.7~5.9
5.极强度侵蚀
8000~15000
5.9~11.1
6.剧烈侵蚀
>15000
>11.1
(水利部 1997SL190- 96)
风力侵蚀强度分级参考指标
级别 微度侵蚀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极强度侵蚀 剧烈侵蚀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5、冻融侵蚀(Freeze-thaw 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冻结, 体积膨胀,裂隙随之加大增多,土体或整块岩 石发生碎裂,温度升高消融后在重力作用下产 生位移的现象。
表现形式:冰冻风化和融冻泥流。 冰缘气候条件下,积雪频繁消融和冻胀产生的
一种侵蚀形式称为雪蚀作用。
第一节 土壤侵蚀概况
土壤侵蚀原理第3章水力侵蚀
第3章水力侵蚀主要教学目标 (2)主要内容 (2)主要讲解内容 (2)第一节水流作用 (2)第二节溅蚀 (4)第三节面蚀 (8)第四节沟蚀 (11)第五节山洪侵蚀 (14)第六节海岸、湖岸及库岸浪蚀 (17)主要教学目标:分析水力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阐述影响水力侵蚀的自然因素,使学生在掌握上述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防治水力侵蚀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结合图片讲授为主,学生课下自习为辅。
主要内容:第一节水流作用第二节溅蚀第三节面蚀第四节沟蚀第五节山洪侵蚀第六节海岸、湖岸及库岸浪蚀主要讲解内容第一节水流作用一、水流剥蚀作用1.判断条件水流剥蚀也就是地表泥沙被水流带走,沙粒可以呈滑动或滚动形式运动。
是否发生剥蚀可根据泥沙起动条件来判断。
在水流流动时,砾石顶部和底部水流流速不同,根据伯努里定律,顶部流速高压力小;底部流速低压力大。
所造成的压差产生了上举力P y,方向朝上,并通过颗粒重心。
2.数量关系沙砾在流水作用下,无论是滑动或滚动,沙砾粒径总是与起动流速平方成正比。
而泥砂体积或重量又与其粒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颗粒的重量与流速间有G∝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山区河流能够搬动粗大砾石的原因。
二、水流搬运作用泥沙的搬运形式可分为推移和悬移两大类。
这两种形式运动的泥沙分别称为推移质及悬移质,它们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律。
1.泥沙搬运方式泥沙起动以后,在水流上举力作用下可以跳离床面,与速度较高的水流相遇,被水流挟带前进。
但泥沙颗粒比水重,它又会逐渐落回到床面,并对床面上的泥沙产生一定冲击作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颗粒的跳跃高度和水流流速,如沙粒跳跃较低,由于水流临底处流速较小,泥沙自水流中取得的动量也较小,在落回床面以后就不会再继续跳动;如沙粒跳跃较高,自水流中取得的动量较大,则落于床面以后还可以重新跳起。
流速继续增加,紊动进一步加强,水流中充满着大小不同的旋涡,这时泥沙颗粒自床面跃起后,有可能被旋涡带入离床面更高的流区中,随着水流以相同速度向前运动,这样的泥沙称为悬移质(图3.3)。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水或风的运动而引发的土壤颗粒的移动和携带过程。
它是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农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采取相应的土壤保持措施至关重要。
土壤侵蚀的原理可以分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两个方面。
水力侵蚀是由于降雨引起的土壤颗粒的平面和体积运动。
当降雨发生时,水滴打在土壤表面会产生冲击力,将颗粒溅起并带走。
同时,雨滴碰撞还会破坏土壤表面的结构,使其变得更易于被侵蚀。
随着降雨水量的增加,将产生径流,即地表水的流动。
大量的径流会形成河流、沟壑等小水道,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侵蚀。
水力侵蚀的速度受到降雨强度、土壤流失动力、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风力侵蚀是由于风的运动引起的土壤颗粒的表面运动和携带。
在干燥、半干旱和沙漠等地区,风力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推动力。
风力侵蚀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步骤。
首先,风对土壤表面产生摩擦力,使得土壤颗粒从表面脱落。
其次,被风吹起的细颗粒会被风的携带力带走,进一步引起土壤侵蚀。
风力侵蚀的速度受到风速、颗粒粒径、土壤表层结构和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侵蚀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肥力,造成土壤贫瘠和产量下降,导致农田退化。
大量的土壤被冲刷走,还会造成水库、河流和海洋淤积,引发水源的污染和水灾的发生。
此外,土壤侵蚀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因此,采取有效的土壤保持措施成为防止土壤侵蚀的关键。
土壤保持措施包括植被覆盖、梯田、防风林和草帘、梯田等。
植被覆盖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土壤保持手段。
通过种植作物或树木,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滴对土壤表面的冲击,增强土壤的结构和固持力。
梯田是在坡耕地上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土壤保持措施。
通过修筑梯田,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防风林和草帘则是用来抵御风力侵蚀的手段,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
总之,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采取相应的土壤保持措施至关重要。
《土壤侵蚀原理》水力侵蚀
2021/7/7
h
34
3.4.1 侵蚀沟的形成 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
蚀引起的溯源侵蚀和沿程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 水流悬移、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
2021/7/7
h
35
2021/7/7
h
36
2021/7/7
h
37
坡面降水经过复杂的产流和汇流,顺坡面流动,水量 增加、流速加大,出现水流的分异与兼并,形成许多切入 坡面的线状水流,称为股流或沟槽流。水流的分异与兼并 是地表非均匀性和水流能量由小变大,共同造成的。
2021/7/7
h
50
⑶ 年际变化
山洪在年际分布上表现为不规律性,很难 准确预报。就近80年的资料来看,山洪在不同 时期发生频次也很不均匀,常在某一时段形成 频发期,而在另一时期则很少发生。
2021/7/7
h
51
3.5.3 影响山洪因素 ⑴暴雨 ⑵地形 ⑶植被 ⑷人类活动
2021/7/7
h
52
3.5.4 山洪侵蚀特征
主要包括栽培技术、旱作农业技术和复合农林业技术 等。
栽培技术主要有:轮作,间作,套种和混播技术等
旱作技术主要包括:抗旱作物品种的选用及抗旱保苗 技术、坡地节水灌溉技术和径流农业技术等。
复合农林业技术主要包括:林农复合模式、林农草轮 作模式,林农间作套种模式,林牧系统,林鱼系统等。
2021/7/7
h
32
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及其水稳性,土壤孔隙,剖 面构造,土层厚度,土壤湿度,土地利用方式等。
土壤越黏重,胶结物越多,抗蚀性越强。腐殖质 能把土壤胶结成稳定团聚体和团粒结构,因而含腐殖 质多的土壤抗蚀性强。
土壤的抗冲性可以用土块在水中的崩解速度来判 断,崩解速度越快,抗冲能力越差;有良好植被的土 壤,在植物根系的缠绕下,难于崩解,抗冲能力较强 。
2.1 水力侵蚀
四 北方山地丘陵区
北方土石山区水力侵蚀特点
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松辽、海河、淮河、黄河等四 大流域的干流或支流的发源地,共有土石山区面积约75 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主要是水蚀)面积48万平 方公里。地面组成物质是石多土少,石厚土薄,地面土 质松散,夹杂石砾。由于水土流失,坡耕地和荒地中土 壤细粒被冲走,剩下粗沙和石砾,造成土质“粗化”; 有的甚至岩石裸露,不能利用(石化)。由于土层薄, 裸岩多,坡度陡,沟底比降大,暴雨中地表径流量大, 流速快,冲刷力和挟运力强,经常形成突发性“山洪”, 致使大量泥沙砾石堆积在沟道下游和沟外河床、农地, 冲毁村庄,埋压农田,淤塞河道,危害十分严重。
第二章土壤侵蚀原理按侵蚀营力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按侵蚀速度常态侵蚀加速侵蚀第一节水力侵蚀watererosion?水力侵蚀的定义?水力作用?水力侵蚀的分类和分级?水力侵蚀的影响因素?水力侵蚀的定义水力侵蚀是指地表土壤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水径流作用下被剥蚀冲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力侵蚀是指地表土壤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水径流作用下被剥蚀冲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力侵蚀图片1水力侵蚀图片2水力侵蚀图片3水力侵蚀图片4水蚀图片5?一水力作用1降雨侵蚀力2水流作用力重力水流的推移力上举力3水流侵蚀作用下蚀侧蚀侵蚀起动流速44水流搬运作用推移质悬移质5泥沙堆积1降雨侵蚀力?溅蚀过程降雨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土壤而作功导致土粒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降雨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土壤而作功导致土粒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raindropsplasherosion
云贵高原的梯田
我国不同水力侵蚀区概况
(一 ) 黄土高原侵蚀状况 (二)东北黑土丘陵与漫岗地区 (三)北方山地丘陵地区 (四) 南方山地丘陵地区 (五) 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 (六
第三章 土壤侵蚀(2)
特点
横断面呈“V”字形,沟头有一定高度的 跌水,长宽深三方面的侵蚀同时不同程 度地进行,加之重力作用,沟岸不断坍 塌。这种侵蚀在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和 具有垂直节理的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浅沟
侵
切沟
蚀
沟
冲沟
河沟
深度从1m,逐渐发展到 10~20m “V” 字型,切沟 侵蚀是侵蚀沟发育的盛期, 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 扩张均很激烈。
③ 泥沙的堆积
当泥沙的来量大于水流的挟沙力时,多余的 泥沙就要沉积下来。
当摩阻流速相当于泥沙的沉速时,泥沙悬移运
动才有可能产生。
(水流摩阻流速ν*=
0
,其中τ0为作用在床
面上的水流切应力)
40
(
摩 10
阻
流1
速
或 沉
0
.
速1
cm/s)
.
0 01
C 3w E
0.01
1 0
V*c代替泥沙启动水流切应力 V*代替摩阻流速, W代表沉速
① 起动流速 ——水流能冲刷推动泥沙运动的最小流速,也称临界流速。
若要使静止泥沙开始沿坡面滑动:
fPFshFt(f为启动摩擦系数)
K d d
1
K1
2fs fsht
若要使静止球形泥沙滚动(rolling):
F t 1 d F sh2 d G 3 d
(a1d、a2d、a3d分别为球形体相接点的距离)
(W.H. Wischmeier 威斯迈尔经验公式)
E —该次降雨的总动能 (J/m2·mm),
I30—是该次暴雨过程中出现的最大30分钟强度 (mm/h)。
E = 118.9+87.3log10I (劳斯和帕森,19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阶段的侵蚀沟形态
2017/3/26
第二阶段的侵蚀沟形态
第三阶段的侵蚀沟形态
2017/3/26
2017/3/26
第四阶段侵蚀沟
3.4.3 影响侵蚀沟发育的自然因素 ⑴汇水面积 ⑵坡度和坡长 ⑶土壤结构 ⑷植被条件 ⑸人为因素
2017/3/26
汇水面积是保证浅沟 形成发育的首要条
件,有了足够大的
砂砾化面蚀
2017/3/26
2017/3/26
鳞片状面蚀
2017/3/26
细沟状面蚀
3.3.1 坡面径流形成
蓄渗阶段 蓄渗阶段一般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和填洼三个部 分。植物截留是雨水在植物叶面吸着力、承托力、 重力和水分子内聚力作用下的叶面水分储存现象。 其截留量一般为几毫米。 当降雨量大于植物截留和下渗量时,雨水便在一 些分散的洼地停蓄起来,这种现象称为填洼。填洼 量可达10~100mm。
汇水面积,才能够
形成足以进行浅沟
侵蚀的水流。
2017/3/26
3.5
山洪侵蚀
定义: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 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称之为山洪侵蚀 (torrential flood erosion)。
2017/3/26
3.5.1 山区洪水类型
依照成因不同,可将山洪分为以下几种。
①由短历时大暴雨形成的局地性山洪; ②由中等历时的一次暴雨过程所形成的区域性山洪; ③由长时间大范围的连续淫雨,并有多个地区多次暴雨 组合产生的大范围淫雨性山洪。
2017/3/26
3.4
沟蚀
集中的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 壤、母质及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称之为沟蚀 (gully erosion)。
沟蚀是地表径流集中冲蚀土壤和母质并切入
地面形成沟壑的一种侵蚀形态。
2017/3/26
3.4.1 侵蚀沟的形成
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
蚀引起的溯源侵蚀和沿程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
2017/3/26
2017/3/26
2017/3/26
2017/3/26
⑷管理措施 法律法规 管理机构 监督执法
2017/3/26
2017/3/26
降雨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土壤而做功,导致 土粒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 称为雨滴溅蚀作用或击溅侵蚀。 击溅侵蚀引起土粒下移的数量称为溅蚀量。
2017/3/26
无雨滴
溅蚀过程 干土溅散 泥浆溅散
地表板结
2017/3/26
2017/3/26
溅蚀的主要表现
①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体或土粒,造成土壤表层 孔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引起土壤渗透性下 降,利于地表径流形成和流动。 ②直接打击地表,导致土粒飞溅并沿着坡面向下迁 移。 ③雨滴的打击增强了地表薄层径流的紊动强度,导 致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的输沙能力增大。
2017/3/26
⑵ 季节分布 每年春夏之交我国华南地区暴雨开始增多 ,洪水发生机率随之加大,受其影响的珠江流 域在5、6月易发山洪,6、7月主雨带北移,受 其影响的长江流域易发生山洪。7、8月华东、 华北、东北地区,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 流域、辽河流域易发生山洪。
2017/3/26
⑶ 年际变化
2017/3/26
3.3.3 面蚀的影响因素: ⑴气候因素 降雨强度和前期降雨 ⑵地形因素 坡度,坡长,坡形,坡向 ⑶土壤因素 土壤的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其分散和悬 浮的能力。 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其机械破坏 和推动下移的能力。
2017/3/26
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及其水稳性,土壤孔隙,剖 面构造,土层厚度,土壤湿度,土地利用方式等。 土壤越黏重,胶结物越多,抗蚀性越强。腐殖质 能把土壤胶结成稳定团聚体和团粒结构,因而含腐殖 质多的土壤抗蚀性强。 土壤的抗冲性可以用土块在水中的崩解速度来判 断,崩解速度越快,抗冲能力越差;有良好植被的土 壤,在植物根系的缠绕下,难于崩解,抗冲能力较强 。 土壤结构性越好,总孔隙度越大,其透水性和持 水量就越大,土壤侵蚀就越轻。 ⑷植被因素 ⑸人为因素
推移质
河床
床面
床沙(静止)
2017/3/26
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的沙量。 水流挟沙力: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挟运 泥沙的数量。
①含沙量>挟沙力时 ②含沙量<挟沙力时 ③含沙量=挟沙力时
泥沙沉积 河床冲刷 不冲不淤
2017/3/26
2017/3/26
黄河水流搬运
3.1.5 水流堆积作用 当泥沙的来量大于水流的挟沙力时,多 余的泥沙就要沉积下来。
第3章
水力侵蚀
2017/3/26
水力侵蚀的定义
水力侵蚀(water erosion)是指在降雨雨滴 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 土壤母质及其他地表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 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水力侵蚀也简称水蚀。
2017/3/26
本章学习目标
• 分析水力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 阐述影响水力侵蚀的各种因素 • 掌握防治水力侵.3.2 坡面侵蚀过程 层状侵蚀:能量不大、冲刷力微弱,只能较 均匀地带走土壤表层中细小的呈悬浮状态的物质 和一些松散物质。 细沟侵蚀:当地表径流沿坡面漫流时,坡面 水流的冲刷能力便大大增加,产生强烈的坡面冲 刷。 细沟的出现,标志着面蚀的结束和沟道水流 侵蚀的开始。
2017/3/26
斜面上,其主要侵蚀特征是分散的地表径流从
地表带走表层的松散土粒和土块。
2017/3/26
• 面蚀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覆盖或植被稀少的 土地上。 • 按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发生程 度不同,面蚀可分为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 、鳞片状面蚀和细沟状面蚀。
2017/3/26
层状面蚀
2017/3/26
2017/3/26
2017/3/26
3.6.2 海浪、湖浪及库浪形成
海洋中的波浪主要是风作用于海面将其能量
传递给海水所发生的现象。
波浪对海岸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波浪的能量E,
其大小与波高的二次方、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
因此,波浪愈大,尤其是波高愈大,波能就愈大
,其对海岸的侵蚀作用也愈强。
2017/3/26
3.5.5 山洪沉积物特征 洪积扇分选性较明显。 距沟口越近,组成物质越粗,反之越细。
2017/3/26
2017/3/26
3.6
3.6.1 海岸带划分
海岸、湖岸及库岸侵蚀
海洋水体与陆地的接触称为海岸带。海岸带 自陆向海可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 陆地上湖岸带的划分与海岸带类似,只是规 模小一些。
水流悬移、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
2017/3/26
2017/3/26
2017/3/26
坡面降水经过复杂的产流和汇流,顺坡面流动,水量 增加、流速加大,出现水流的分异与兼并,形成许多切入 坡面的线状水流,称为股流或沟槽流。水流的分异与兼并 是地表非均匀性和水流能量由小变大,共同造成的。 引起地表非均匀性的原因有: ①地表凹凸起伏差异; ②地表物质抗蚀性强弱、渗透强度、颗粒组成大小的
2017/3/26
2017/3/26
黄河泥沙的沉积
3.2
溅蚀
定义:在雨滴击溅作用下土壤结构破坏和 土壤颗粒产生位移的现象称为雨滴击溅侵 蚀(rain drop splash erosion) ,简称为 溅蚀(splash erosion)。
2017/3/26
3.2.1 雨滴特性 雨滴特性包括雨滴形态、大小及雨滴分布 、降落速度、接地时冲击力、降雨量、降雨强 度和降雨历时等,直接影响侵蚀作用的大小。 一般小雨滴(<0.25mm)为圆形;大雨滴 (>5.5mm)开始为纺锤形,在其下降过程中因 受空气阻力作用而呈扁平形,两侧微向上弯曲 。(稳定雨滴、暂时雨滴)
2017/3/26
本章目录
3.1 3.2 3.3 3.4 3.5 3.6 3.7
2017/3/26
水及水流的基本特性 溅蚀 面蚀 沟蚀 山洪侵蚀 海岸、湖岸及库岸侵蚀 水力侵蚀防治
3.1 水及水流的基本特性
3.1.1 作用于水流的力
惯性力
重力 黏滞力 弹性力 表面张力
2017/3/26
3.1.2 水流的基本流态 水流可以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基本流态。 ① 层流的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 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 ② 紊流的水质点呈不规则运动,并且相 互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了大小不一 的漩涡运动。
2017/3/26
漫流阶段
随着植物截流和填洼过程的结束,水分主要 入渗土壤,而土壤入渗率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 减弱,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的入渗率时,地表即 开始形成地表径流。(降雨量、降雨强度、入渗 能力、植被和地形等) 分散的地表径流也可称为坡面径流。它的形 成分两个阶段:坡面漫流阶段和全面漫流阶段。
2017/3/26
影响溅蚀的因素
⑴气候因素 雨型、降雨强度、风力作用 ⑵地形因素 坡度和坡向 ⑶土壤因素 种类、黏粒、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多少 ⑷植被因素 植被和枯枝落叶层
2017/3/26
3.3
面蚀
定义: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称之
为面蚀(surface erosion)。
面蚀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坡度大于0°的
3.6.3 波浪的侵蚀作用
当波浪以巨大的能量冲击海岸时,水体本身的压力和 被其压缩的空气,对海岸产生强烈的破坏,即冲蚀作用。 当波浪水体夹带岩块或砾石时,其侵蚀力更大,这即 是磨蚀作用。
若海岸为含有易溶矿物的岩石,如石灰岩等,还要发
生溶蚀作用。
2017/3/26
2017/3/26
3.6.5 影响海岸侵蚀作用的因素
原始海岸类型
其对侵蚀作用有很大影响,主要反映在侵蚀
作用的强弱上。
构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