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第3、4章课件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精品文档]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精品文档]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 2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 2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产业包括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P30-33第1题:(1)中间投入=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5663-11424=14239(亿元)(2)固定资产消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1424-5888-810-3533 =1193(亿元)(3)总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3803+507=4310(亿元)(4)总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出口-进口)-统计误差=11424-4310-(1571-1789)-(-4)=7336(亿元)根据以上计算的指标,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第2题:(1)生产法:农业增加值=200-50=150亿元工业增加值=600-200=4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00-80=120亿元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00-40=160亿元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200-60=140亿元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200-40=160亿元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300+300×10%=33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150+400+120+160+140+160+330=1460(亿元)(2)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700+(200-120)+400+280=1460(亿元)(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1000+640+(220-400)=1460(亿元)第3题:(1)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472+(114-50)+96+282=914(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914-96=818(亿元)第4题:(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1200-700=500(亿元)(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300+40+60+100=500(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300+210+(80-90)=500(亿元)第5题:本年度工业总产出=当年销售收入+当年库存变化+当年来料加工收入=25+[(10-16)+0+(11-8)]+5=27(万元)第6题:农业总产出=粮食总产出+其余农产品总产出+林产品总产出+森林培育费+畜产品总产出+畜牧存栏期初期末差额=103×1300+8.7+3+6+6+(17-15)=133925.7(万元)第7题:(1)中间消耗=生产成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小型工具支出=542-68-25+5 =454(万元)(2)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0-454=406(万元)第8题:(1)该金融部门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50-128=222(亿元)该金融部门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222-120-15-12=75(亿元)(2)金融部门生产账户第9(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自产自用=866.89+459.16+196.0+231.34=1753.39(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492.04+381.20+192.64)+(22.30+111.89+333.76+171.23)+48.33=1753.39(亿元)第10题:(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9159-4381=4778(亿元)(2)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4778-3858-889=31(亿元)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净出口=1124-31=1093(3)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4778-589=4189(亿元)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五)计算题:5.02000100011111===X x a 2.0100020021212===X x a 2.050010031313===X x a 1.0200020012121===X x a 1.0100010022222===X x a 1.05005032323===X x a 1.0200020013131===X x a 1.0100010023232===X x a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1题:(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非金融企业:1700亿元;金融机构:95亿元;政府:320亿元;居民:620亿元;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3亿元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Σ各部门增加值=2738亿元 (2)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非金融企业:975;金融机构:35;政府:90;居民:510;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 (3)各机构部门综合收入形成账户:略第2题:(1)各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企业:(200-350)+(360-1150)-300+(20-100)=-1320亿元 金融机构:(500-400)+(1000-130)-10+(5-10)=955(亿元) 政府:(30-150)+0+0+(110-5)=-15(亿元) 居民:(200-50)+(800-130)+0+(30-20)=830(亿元)(2)国外自该国得到的财产收入净额=(-1320)+955+(-15)+830=450亿元第3题:(1)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50+〔(500+50+100)+250〕-300=650(亿元)(2第4题:(1)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80-60-(10-0.2)=110.2(亿元)(2=91.5(亿元)(3=91.5+0-(30+5+0.1)=56.4(亿元)第5题:该地区住户最终消费=购买消费品支出+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支付保姆工资+支付房租=100+30+18+8=156(万元)第6题:总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消费总额=388-(212+156)=20(亿元) 储蓄净额=可支配收入净额-消费总额=358-(212+156)=-10(亿元)第7题:(1)根据公式:可支配收入净额=可支配收入总额-固定资产消耗,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可支配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537;居民:1746;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60;经济总体:2448 (2)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最终消费支出居民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1395+8+18+6+10+2+115+3=1557(亿元)政府部门:个人消费=105+125+75+35=340(亿元)公共消费=100+45+70+22=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340+237=577(亿元) 非营利机构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50亿元经济总体:个人消费支出=340+1557+50=1947(亿元)公共消费支出=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1947+237=2184(亿元)(3)根据公式:储蓄总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储蓄总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277.5;金融公司:48;政府:5;居民:252;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4.5;经济总体:597 (4)计算储蓄净额:储蓄净额=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消耗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40;居民:189;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0;经济总体:264第8题:(1)国民可支配收入=900+2500+800=4200(亿元)居民最终消费=2500×70%=175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00×90%=72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8.5842007201750=+整个国民经济的储蓄率=%2.414200)7201750(4200=+-(2)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50%=2100(亿元)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20%=840(亿元) 居民最终消费=2100×70%=147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40×90%=756(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5342007561470=+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B. 非物质生产活动C. 社会经济活动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1.D 2.A 3.C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答案:1.ABCDE 2.ACDE 3.BCD四、判断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第3、4章课件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第3、4章课件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课件后:1、已知某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20亿元,补贴食堂、医疗、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0.1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10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要求计算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和可支配收入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180-60-(10-0.2)-20+1.3=91.5可支配收入=91.5-30-5-0.1=56.42、已知某国当年GDP1854亿,对国外支付雇员报酬2亿,支付财产收入38亿,支付经常性转移39亿;来自国外雇员报酬6亿,财产收入63亿,所得税1亿,其他经常性转移收入19亿。

求: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又知该国该时期最终消费支出1399亿元。

要求计算该时期的消费率和储蓄率国民总收入= 1854+(6+63)(2+38)=188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883+(1+19)-(39)=1864消费率= 1399/1864=75.05%储蓄率=1-75.05%=24.95%3、某地区2007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1)总产出5800亿元;(2)中间投入3200亿元;(3)固定资产折旧300亿元;(4)劳动者报酬2060亿元;(5)生产税100亿,生产补贴20亿元;(6)营业盈余160亿元;(7)总消费1800亿元;(8)总投资700亿元;(9)出口220亿元;(10)进口120亿元;。

试用三种方法计算该地区的GDP。

答案略第四章课件后:1、已知甲企业资料:固定资本形成总额350亿元,库存变化2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总储蓄780亿元,应收资本转移15亿元,应付资本转移17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和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均为0。

求(1)净储蓄,(2)资本形成总额,(3)净贷出或净借入,并判断该部门是居民部门还是企业部门此题课件上有答案2、已知已企业资料:资本形成总额1200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亿元,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为0,总储蓄890亿元,应收资本转移100亿元,应付资本转移80亿元。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杨灿

国民经济统计学核算教材课后答案杨灿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1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经济流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

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

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

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GDP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2.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3.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4.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5.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

其中明确了两个基本规定:1.“经济领土”是在通常的地离疆土或政治领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同事又要减去国外在本国的类似的领土飞地。

2. 必须在该经济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在当地长期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3及4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3及4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3及4网考题库答案形考任务3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1.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冋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作业内容: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工作情况或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

(题目自拟,可参考课程论坛组织的学习讨论。

)小论文:浅谈人均GDP、人均GNI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区别与联系及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用哪个指标更合理。

答* (1)人均GDP与人均GNI的概念明显不同.人均GDP和人均GNI分别是用GDP和GNI除以年平均人口计算得到的人均指标。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价值。

GNI即国民总收入,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等于企业、政府、住户等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2)GDP和GNI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两者的联系看,GDP是GNI核算的基础。

GNI等于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即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净额。

从两者的区别看,GDP是个生产概念,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増长和变动情况;GNI是个收入概念,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收入水平和宏观收入分配状况。

具体到人均GDP和人均GNI上,人均GDP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NI主要反映一个国家获得收入的人均水平。

(3)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区别较大,侧重点不同。

国民总收入(GNI)通过经常转移,形成可支配总收入。

王积田版国民经济核算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王积田版国民经济核算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21、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门)包含的平衡关系有(部门增加值+分配性收入=分配性支出+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中收入=总消费+总储蓄分配性交易的各行来源总计等于使用总计总储蓄+资本转移净收入=非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
22、下列正确的是:住户部门是资金净借出部门、核算居民消费支出的方法有直接核算法和间接推算法两种、可支配收入既可以按总额也可以按净额计算
30、资本转移的主要特征是:无偿性
31、甲单位将设备无偿送给乙单位为资本转移
32、非金融资产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资产的增长。
33、形成积累的主要来源是:经济交易的发生、资产的发现和损毁、资产价格的变动
3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产资本的是:原始森林、土地
35、生产资产划分为: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
36、在资本账户中资产的变化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形成、固定资本消耗、存货变化、珍贵物品的获得减处置、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18、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之间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二者是并列的账户、二者所记录的平衡项—储蓄是一致的、一般应先编制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19、各机构部门中具有消费职能的部门有(居民、政府、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20、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特征:资源方记录可支配收入项目、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项目、储蓄是账户的平衡项、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项目无关
37、库存的内容包括:材料和供应品、在制品、制成品、转卖货物
38、下列项目属于资本形成的有: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资本转移、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
39、下列项目中作为无形固定资产获得或处置的有(矿藏勘探支出、计算机软件、艺术品原件)
40、按非金融资产的产生情况不同,非金融资产可以分为(生产资产、非常产资产)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经济流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

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

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

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1.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GDP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2.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3.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4.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5.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

其中明确了两个基本规定:1.“经济领土”是在通常的地离疆土或政治领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同事又要减去国外在本国的类似的领土飞地。

2. 必须在该经济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在当地长期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一个机构单位的“常住属性”具体取决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界定。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练习PPT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练习PPT
n
xij v j X j i 1
n
xij : j部门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总量 j1 v j : j部门的最初投入
X j : j部门总投入
2、从水平方向看: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总产出)
n
xij yi Xi j1
n
xij : i部门提供中间产品的总量
i 1
yi : i部门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产品数量 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5、投入产出表的第二象限主要反映(D)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主要反映(A)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 A、就是中间产出 B、就是最终产出 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D、以上都不对
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 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
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
一单项选择题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工具是a投入产出表b资金流量表c资产负债表d国际收支平衡表a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b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c部门投入产出表和产品投入产出表d劳动消耗投入产出表和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a就是中间产出b就是最终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d以上都不对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5投入产出表的第二象限主要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c再分配关系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主要反映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c再分配关系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7完全消耗系数反映da中间投入与中间产出的关系b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出的关系c最终产出与总投入的关系d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投入产出表的第三象限主要反映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再分配关系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从纵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各产业部门生产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a受价格变化的影响b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不受价格变化影响d计量单位统一便于进行比较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假定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8说明a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8的工业产品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8的农业产品ij13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的数量a最初投入b中间投入c最终产品d总产品ai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部门产品的数量b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部门产品的数量ci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消耗j部门产品数量d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消耗i部门产品数量1生产过程中的最初投入包括abcd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净额c固定资产折旧d营业盈余e财产收入2投入产出表第二象限的宾栏包括abdea最终消费b固定资产形成c生产税净额d库存增加e净出口3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次作业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次作业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次作业答案1.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A. 第一产业B. 第二产业C. 第三产业D. 无法确定产业范围满分:5 分2. 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A. 5000B. 1100C. 1000D. 2000满分:5 分3.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满分:5 分4. 保险公司属于()。

A. 非金融企业部门B. 金融机构部门C. 政府部门D. 住户部门满分:5 分5. 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A. 农民出售给餐饮业的粮食;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C. 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D. 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满分:5 分6. 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A. 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B. 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万元的救济物资C. 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D. 某企业向政府缴纳所得税450万元满分:5 分7. 服务的特点是()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满分:5 分8.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

A. 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0.15B. 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C. 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5的工业产品D. 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满分:5 分9.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课后答案之欧阳治创编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课后答案之欧阳治创编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目录第1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册答案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册答案作业1(第一章~第三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主要包括:(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1-6 何谓“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国民经济循环中具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经济流量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金融等流量。

人们运用既有的存量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流量;而流量运动的结果又会使原有的资源存量发生变化。

没有存量,流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流量,存量也就成了无用之物。

因此,国民经济循环在数量上表现为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必须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1-7 何谓“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它们之间有何分工与联系,国民经济五大核算:1. 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GDP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关键总量及其内在联系;2. 投入产出核算——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部门间的关联;3. 资金流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分配、消费、投资和金融等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情况;4. 资产负债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同时反映国民财富的规模、结构和变动情况;5. 国际收支核算——是对前述各种核算中有关对外经济往来和关系的内容进行的系统归纳的结果,具体分为国际收支和国际头寸的核算。

五大核算既互有分工,又紧密联系,他们彼此间形成了有关“总量与结构”、“流量与存量”、“国内与对外”的三重互补关系,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核算和分析体系。

1-14 何谓“常住经济单位”,在常住单位的定义中,“经济领土”及“经济利益中心”的基本规定是什么,有何作用,“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

其中明确了两个基本规定:1.“经济领土”是在通常的地离疆土或政治领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本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同事又要减去国外在本国的类似的领土飞地。

2. 必须在该经济领土上具有某种“经济利益中心”,即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并在当地长期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

(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

(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

国民经济核算课后练习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后练习答案

444一:中间消耗=17106-9556=75501、 营业盈余=9556-5166-1202-1178=20102、 总消费=5404+2312=77163、 净出口=2248-2186=624、 总投资=9556-7716-62=1778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778-(-32)-0=1810二:增加值=10*15+(48-23)+0.1+o.4+0.5-112=64(亿元)三: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18+12-12+88=206(亿元)总产出=增加值+中间投入=206+124=330(亿元) 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总产出=124/330=37.6%四: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五:总产出=保费收入+投资收入-费用-死亡赔款-红利支出=400+60-10-25-120-5=300(亿元)六:(一)各部门中间消耗1、农业:2300*34%=782(亿元)2、工业:9200*75%=6900(亿元)3、建筑业:1000*70&=700(亿元)4、运输业:540*50%=270(亿元)5、其他服务业:3270*25%=817.5(亿元)(二)1、国内生产总值=(2300+9200+1000+540+3270)-(782+6900+700+270+817.5)=6840.50(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6840.50/(2300+9200+1000+540+3270)=6840.50/16310=42%七: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1400+3950+4250=24020(亿元)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八: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0124+3145+(2000-1800)=13469(亿元)2、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1302-13469=7833(亿元)3、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13469-1789-6245-(800-44)=4679(亿元)九:1、生产法:GDP=(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2、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1686+548+(75-32)=2277(亿元)十: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3、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549-3658-898+86=79(亿元)十一:(一)各年度的GDP: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最总消耗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国民经济学》第四章习题及解析

《国民经济学》第四章习题及解析

第四章所得课税习题一.填空题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_______、费用和________。

2.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纳税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________扣除。

3.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的____%以内的部份,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______和______两种征收方法。

5.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______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_____税率。

6.国际上判定居民和非居民的两种标准是_______和_______。

7.个人稿酬所得应适用__ __%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法定减征____%。

8.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企业分为_______企业和企业,分别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和有限纳税义务。

9.收益额课税按计税依据可分为对纯收益额课税和对_______课税。

10.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________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减按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1.企业所得税其他所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营业外收益等所得。

12.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不超过工资总额______%、 %和 %的部分,准予扣除。

13.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

14.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________征收的一种税15.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至________的超额累进税率16.在个人所得税中,对_______所得,实行加成征收办法17.在个人所得税中,对________所得,可减征税款的30%18.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低于4000元,可减除_____元,高于4000元,可减除______%的费用19.在个人所得税中, _______所得、所得和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征所得税,不得扣除任何费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课件后:
1、已知某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0.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20亿元,补贴食堂、医疗、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0.1亿元,国库券兑现收入10亿元,利息收入1.3亿元,要求计算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180-60-(10-0.2)-20+1.3=91.5
可支配收入=91.5-30-5-0.1=56.4
2、已知某国当年GDP1854亿,对国外支付雇员报酬2亿,支
付财产收入38亿,支付经常性转移39亿;来自国外雇员报酬6亿,财产收入63亿,所得税1亿,其他经常性转移收入19亿。

求: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又知该国该时期最终消费支出1399亿元。

要求计算该时期的消费率和储蓄率
国民总收入= 1854+(6+63)(2+38)=1883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883+(1+19)-(39)=1864
消费率= 1399/1864=75.05%
储蓄率=1-75.05%=24.95%
3、某地区2007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5800亿元;
(2)中间投入3200亿元;
(3)固定资产折旧300亿元;
(4)劳动者报酬2060亿元;
(5)生产税100亿,生产补贴20亿元;
(6)营业盈余160亿元;
(7)总消费1800亿元;
(8)总投资700亿元;
(9)出口220亿元;
(10)进口120亿元;。

试用三种方法计算该地区的GDP。

答案略
第四章课件后:
1、已知甲企业资料:固定资本形成总额350亿元,库存变化2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总储蓄780亿元,应收资本转移15亿元,应付资本转移17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和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均为0。

求(1)净储蓄,(2)资本形成总额,(3)净贷出或净借入,并判断该部门是居民部门还是企业部门
此题课件上有答案
2、已知已企业资料:资本形成总额1200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亿元,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为0,总储蓄890亿元,应收资本转移100亿元,应付资本转移80亿元。

求(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净贷出或净借入。

判断该部门是居民部门还是企业部门
此题课件上有答案
4、已知一国某时期总储蓄为455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为222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378亿元,存货变动为28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为10亿元,其他非金融投资项目为0,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为-5亿元。

又知当期对外金融资产净获得84亿元,负债净发生50亿元。

要求据此从非金融交易和金融交易两个方向上计算净金融投资?
此题课件上有答案
5、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
(1)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2)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金余缺,并编制部门资本帐户;
(3)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总盈余=1680-800-(150-50)=780
原始收入总额(初次分配总收入)=780-142+138=776 可支配总收入=776-17-8-450=301
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形成账户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账户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500-108=392
资金余缺=(301+150)-500=-49
储蓄率=301/301=100%
投资率=500/301=166.11%
资本账户
5
6.某期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为6800亿元,当期用于最终消费支出35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700亿元,无资本转移收支,增加银行存款780亿元,购买股票230亿元,购买债券260亿元,购买保险450亿元。

要求:
(1)计算住户部门的资金余缺
(2)计算住户部门的金融负债
此题课件上有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