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通用10篇)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通用10篇)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通用10篇)《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1在这本书中,张老师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说话,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

实际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

尤其在孩子们的埋头活动中,当你不能讲出有意义的话的时候或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不要讲话,让孩子们自己去做。

美国的几位教师都是在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松懈的时候才进行课堂讨论的。

如果你觉得不讲话、少讲话没法上课的话,就说明你的学具没有足够强的结构。

一般来讲,在活动时如果孩子们盯着你,而不是盯着学具,一是说明你的学具有问题,二是可能你的科学问题不明确。

其实,在上课时,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学生面对实验器材无从下手,明明想让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却又提出了一些不相关的问题,让老师只能强拉学生回头来研究老师准备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在备课时,我们就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备好学生,选择合适的学具,先行进行下水实验或是让部分学生进行操作,从而来选择更适合的学具,能让学生更容易地触到那个科学问题,进而思考。

我们设置的科学问题要清晰明确,科学问题要具体、尺度要小且贴近孩子们的经验。

实际上这也培养了孩子们对待问题的分析态度,而不是所谓的“综合”的、不求甚解的、“宏观”的.态度。

学生在埋头活动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随意的说话会打扰学生的思路。

并且要认真聆听孩子们的发言,要顺着他们的思路,引导学生,而不强拉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教师只是适度的点拨,学生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也应该少说、多看、多听、多感受。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2假期看了张红霞的《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在科学课堂上,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3篇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3篇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3篇《科学究竟是什么》的作者是英国作家A.F.查尔默斯,主要讲述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一)假期看了张红霞的《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在科学课堂上,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张红霞老师说,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一次的培训会上也听到一位老师引用这句话,当时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它。

读了这一章内容后,我发现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对科学观察做的很肤浅。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非常习惯的问:“为什么?”明明学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说的,我们还是追问下去,让学生说出最后的答案。

学生说不出来,答不上来,不能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解释,有时会让教师没有了耐性,有时干脆就自己说出来了。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最常用得一个术语。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借助于仪器得观察”。

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着重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中我明白了,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

观察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蕴涵在其内部的实质性的规律。

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有效的思考时,是很难进行科学解释的,或者只会进行推想或想象学生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什么非常重要。

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提高证据意识,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更好的描述世界,解释世界。

在本章中对观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讨论是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的重要步骤”。

同时兰本达也建议,讨论要在充分的观察、实验活动之后。

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之后势必会有许多发现,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可以取长补短,从同伴中学习自己所未观察到的发现,也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互动起来,质疑问难,达到重复观察的效果。

科学课外书读后感450字

科学课外书读后感450字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是一部科普读物,旨在向读者介绍科学的本质、历史和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其主题的深远和广泛,以及作者对科学的深入理解和阐述。

首先,这本书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科学的本质。

科学不仅仅是一堆复杂的公式和理论,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理解自然现象的方法。

作者通过历史上的众多科学发现和理论,展示了科学如何通过质疑、观察、实验和推理,逐步揭示自然世界的奥秘。

这种对科学的全面理解,使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书中作者传递的信息和思想让我大开眼界。

作者强调,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

此外,作者还通过许多科学史上的案例,展示了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错误、挫折和争议。

这使我更加明白,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最后,这本书所揭示的科学思想,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质疑、探索和创新,我们才能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社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信息,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总的来说,《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应用于学术
领域,更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相信这本书对所有读者都有启示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个世界。

2022《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2022《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科学究竟是什么?拿到这本书后我专门去查了一下“科学”这个词语,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科学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

查过“科学”这次词语以后,当时有种特别高大上的感觉,可是经过两周的阅读,我发现书中的内容并不是这样的,这本书很真实,很接地气,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阅读感受。

第一周我们阅读的主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科学问题。

本周的阅读主题可以概括为——有了科学问题后我们应该怎么办,也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是什么。

张红霞老师说,一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对于项目或者课题我们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实验)、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证明或者修正假说)、提出新的假说。

它们之间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科学的探究过程,对于一个结论的得出需要重复很多次的探究过程。

可是我们要知道探究离不开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孩子们学会进行科学研究或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科学学习中让孩子们学习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等,这些都是科学教育特有的内容,目的是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对于我来说,我也想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在我的课堂里面我更希望,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听到的或者说自己上网查到的,学生对于自己探索到的会比老师教给他记得更深,现在双减也正在进行,希望学生不是被动的记忆知识,而是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去探索知识。

最后呢我想说,这本书,我读了两周了。

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呢?说实话我还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机会,创造遨游科学的空间。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在读完《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通过对科学的探讨和解释,使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世界。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科学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科学的核心在于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解释世界。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局限于科学领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其次,科学是一种方法论。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介绍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

科学家们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严谨的研究方法使得科学成为了一种可靠的知识体系。

而这种方法论不仅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变世界。

最后,科学是一种力量。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科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世界。

正是因为科学的力量,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攻克自然界的难题,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

而在当今社会,科学更是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只有通过科学的力量,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通过阅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变世界。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一定会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2002年的课改,让科学课程进入了老师们的视野。

科学课到底要的是什么?一直是我的思考。

从科学课程标准上看,新的培养目标——科学素养。

那么,科学究竟和其他课有什么区别呢?我寻找到了一本书——《科学究竟是什么》。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看了这本书的想法。

从全书的章节安排看,既有历史逻辑顺序,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

文中既有基本概念的阐释,又有基本方法的指导。

既说明了“为什么”,又告诉我们读者应“怎么样”。

“科学课”是由“自然课”脱胎而来。

相比而言,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从课改开始时就有这方面的讨论和争执。

可是究竟从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科学之所以成为新事物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呢?在书中,作者在第十章详细地分析了现代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

既有横向的对比,又有纵向的剖析。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学科为中心”的阶段到6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反思阶段,从八九十年代的多元思潮论争的时期到90年代以来改革的新阶段,科学教学在波折中乘着时代的列车“与时俱进”。

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

对于问题,老师熟悉,学生也司空见惯。

可是问题和问题还是不同的。

有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之分,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分。

而这些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是根本没有的概念,我就觉得学生提了问题,能解决的就给解决掉,不能解决的,课后再想办法解决。

而实际上课时也遇到了很多让我困惑的问题。

有的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有的根本不值一提。

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让我很伤脑筋。

现在我知道了,有的问题是需要避免的,有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老师的“编辑”。

一堂课往往是由问题开启,也往往是由一个问题结尾。

问题对一节课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虽然看了书本,可是真的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还是不太自信啊!有了问题以后,就开始就问题进行研究了。

在书的第三章特地提到了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

我也觉得假说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查尔莫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查尔莫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查尔莫斯》的书,这本书讲述了科学的起源与发展,让我不禁思考起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中的“scientia”,意为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被广泛视为人类认识世界、掌握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

在《查尔莫斯》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科学的历史演变。

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科学经历了许多发展阶段,不断丰富和完善。

科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逐渐揭示出了自然界的奥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查尔莫斯》让我深刻领悟到科学的价值与意义。

科学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严谨求真的态度。

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时,常常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对知识的探索。

正是这种勇气与坚持,推动着科学不断前行。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然而,科学也面临着挑战与争议。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让人们开始思考科学发展的道路是否正确。

《查尔莫斯》中提到的一句话“熟悉过去的人就不能不怀疑科学”,让我对科学的盲目崇拜产生了一些质疑。

综上所述,科学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科学,既要珍惜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进步,也要警惕科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只有站在科学的肩膀上,才能深入探索未知的领域,迎接未来的挑战。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是一本由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所著的畅销书籍。

在这本书中,道金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科学的本质和意义,揭示了科学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道金斯对科学的热情和深刻的见解所感染,也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书中,道金斯首先对科学的定义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科学是一种理性的、基于证据和实验的探索方式,它通过不断的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来逐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科学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质疑和探索,而不是固守已有的信念和观点。

这种开放和批判性的精神使得科学能够不断进步,推动人类认识的边界不断地扩展。

道金斯还在书中深入探讨了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他指出,科学的核心是观察、假设和实验。

科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有效性。

这种严谨的方法使得科学成为一种可靠的知识体系,能够为人类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理论。

道金斯还强调了科学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科学的真理是普遍适用的,不受个人主观意识和偏见的影响。

除此之外,道金斯还对科学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的方式。

科学使得人类能够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和美丽,也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科学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承。

通过阅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和精神。

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客观、严谨和可靠的认识方式,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科学将继续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快期末了,这两天有点空,在语数英老师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也不能浪费时间,于是仔细阅读了《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教科学已经一年半了,从身边的老师哪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回过头来问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顿时无语。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其他老师,我相信很多老师跟我的反应是一样的,可能说出科学素养等词语,这本书当然也没有给出标准的答案,但至少让我清晰一点,帮助我解决心中的某些疑问。

读了这本书,正如郁波老师在序中所说的:阅读此书,我们能够在教师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了解科学的性质,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重新认识科学和科学探究;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我们还能够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观,区分哪些是与科学理性相违背的,哪些是不科学或反科学的。

科学性质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的确定性;依靠证据;可重复性;科学方法与批判性思维;假说与预测;创造性;科学与提出问题;合作与协作;科学史、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知识的相对真理性;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课标指出:科学有三维教学目标,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

那么在这三个方面科学各是什么呢?看了本书,结合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是这样的:一.科学探究是什么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必须知道什么是科学探究。

课标指出: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7个步骤。

当然也有提出包括5个步骤,初中包括6个步骤,其实只是表达上的不同,意思是一样的。

就小学阶段而言,科学探究最主要的目标应放在最基础的“观察”上,即搜集资料环节上,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获得客观事实是科学的核心,懂得什么是可靠的数据资料,怎样进行观察才能获得客观的、可靠的数据资料。

特别是三年级,刚开始接触科学,他们心中全是好奇,我们老师必须教会他们观察,因为在整个小学科学的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最重要的手段。

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有感

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有感

读《科学终究是什么》有感科学是一个成立在可查验的解说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展望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含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

这是科学一词的解说。

但是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想让学生理解科学这一看法是十分困难的。

最多是让他们有所领会,感悟自己心中的“科学”。

直到我读了张红霞专家所著的《科学终究是什么》,使我对怎样让学生理解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科学是什么科学是独到的思想方式 , 这是南京大学教育系的张红霞专家对小学阶段科学的理解。

她以为在小学教育阶段,只需能完成对学生科学修养的养成就能渐渐在学生心中成立起科学的看法。

这此中包含使学生认识和深谙进行个人决议、参加各位集体事物中所需的科学看法和科学过程。

让学生对平时所见所历的各样事物可以发现、提出、回答因好奇心而引起出来的一些问题。

让学生可以描绘、解说甚至预知一些自然现象。

让学生可以读懂平常报刊上的科学文章。

让学生可以就相关结论能否有充足依据的问题进行交际讲话。

可以辨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依照的科学原理,并可以提出有科学技术依据的看法来。

并可以对一种看法的依据进行评论,从而适合地运用从这些看法得出的结论。

图片二、科学研究的方式书中使我感想最深的则是张红霞专家在书中指出的对于对科学研究的误会。

科学研究一定要着手吗?其实并不是如此,科学教课要以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着手”是为了填补经验的却失或不足。

所以动脑也是一种研究。

那么研究就是独一可行的科学教课法吗?其实依据“科学学习三层含义”。

对于简单、有经验基础的知识,解说教课是可行的,或借助于模拟游戏,如太阳系中的地 - 月 - 日系统;细胞 - 染色体 - 基因 -DNA的关系。

还有归纳性知识与详细领域的知识的差别。

这些收获使我对科学课程的教课方式有了更多的理解,也让我理解了科学研究不该不过拘泥于着手实验这一种形式。

小学科学就应该是培育学生勤于察看、擅长察看的能力。

科学究竟是什么 查尔莫斯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 查尔莫斯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查尔莫斯读后感
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是一
种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

《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讲述了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

作者查尔莫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探讨了科学的本质、意义和影响。

在我看来,科学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而是一种系统化的思考方式。

科学家
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不断地积累知识,并试图用理性的方法解释世界的现象。

正是因为科学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让人类能够不断取得技术上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而在现代社会,科学作为一种信仰,往往是被大众所追逐和推崇的。

人们对科
学的崇拜往往超越了对宗教的信仰。

然而,科学并非万能,也存在局限性。

有时候,过分迷信科学,可能会导致对人文主义价值的忽视,甚至对道德感的淡化。

因此,我们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对人文精神和道德标准的关注。

读完《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科学既是一种认识世
界的方法,也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保持谦逊和理性,不应过度崇拜,也不应忽视传统的人文精神。

只有这样,科学才能真正造福人类,推动社会的不断前进。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科学究竟是什么》,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此书确为理论书籍之经典!科学的本质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理论不显乏味枯燥,恰是平实生动,让我也在不经意间对科学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读过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心中好似在迷惘的黑夜中望着一盏指引我探索科学教案奥秘的指路明灯,这种感觉驱使我将自己的一些杂乱无章的感想记录下来。

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著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

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

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包括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等。

人文科学起源于.西塞罗提出的一种理想化教育思想。

人文科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是人性与教养之意。

狄尔泰首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认为自然科学是研究“死”的自然世界的科学,人文科学是研究“活”的精神世界的科学;李凯尔特继言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认为自然科学是探讨与“价值”无关的自然世界的学问,文化科学是探讨与“价值”相联系的文化世界的学问;胡塞尔主张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态度和方法上相异,认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搁置”起来而采用现象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了解人的“生活世界”;卡西尔则指出人文科学所特具的认知理想,既不在于探求规律的普遍性,也不在于认识事实与现象的个别性,而在于把握“人的本质”。

这些探讨,从表层上看,是在进行学科分类;而从深层上看,则是通过确立人文科学来构造不同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实现人类思维方式由近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是一本由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撰写的科普读物,通过对科学的本质、方法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向读者展示了科学的伟大之处。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

道金斯认为,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对世界的理性探究和解释。

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不断地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

科学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基于证据和逻辑的知识体系,它不断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对科学本质的深刻剖析,让我对科学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科学这种思维方式。

其次,书中对科学方法的介绍让我受益匪浅。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它包括观察、假设、实验、推理和验证等步骤。

通过科学方法,科学家们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道金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科学方法,才能够获得真正可靠的知识,才能够不断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最后,书中对科学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道金斯认为,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和探索。

科学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和脆弱。

同时,科学也让我们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让我们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科技和改善人类生活。

通过对科学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道金斯向读者展示了科学的伟大之处,让我对科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对科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对世界的理性探究和认识。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只有通过科学方法,才能够获得真正可靠的知识。

科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同时也让我们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的伟大之处,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A.F查尔莫斯编纂的《科学究竟是什么》对后世的科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查尔莫斯作为“理科”出身的学者,后期对科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良好的理科的功底也使他能站在科技的角度去研究科学史。

查尔莫斯在文章中对于科学中的各个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贝叶斯方法、库恩的科技革命等进行了辩证的探讨。

本文着重就《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的第八章进行讨论。

1 A.F查尔莫斯简介《科学究竟是什么》是由英国著名科学哲学的学者A.F.查尔莫斯所编纂的著作。

在1982年此书首次在国内问世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国内科学哲学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少人通过此书开始了解到西方的科学哲学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阅读《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使我对科学的概念和发展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

希望能通过这篇读后感将我内心的主观感受呈现出来。

此书的作者A.F查尔莫斯其实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理科”学霸”。

他毕业于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物理系,并分别于曼切斯特大学和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不难看出,A.F查尔莫斯虽然出身于理科,但是他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方面的造诣则更加高深。

我猜测也正是因为他在本科时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使他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方面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敏锐的观察力,从而撰写出《科学究竟是什么》这篇著作。

2《科学究竟是什么》内容2.1《科学究竟是什么》中的各个学派在《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中,A.F.查尔莫斯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各个科学哲学流派,比如:库恩的范式、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科学理论、贝叶斯方法等。

A.F.查尔莫斯对于各个科学哲学流派进行详尽介绍的同时还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各个流派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同时A.F.查尔莫斯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各个流派观点中的不足且对于各个流派观点的先进部分也会加以肯定。

2.2《科学究竟是什么》对归纳主义的批判查尔莫斯在书中对归纳主义进行了批判。

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有感

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有感

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有感读《科学究竟是什么》有感新一轮的科学改革推出了科学课程,那科学究竟是什么呢?这本《科学究竟是什么》引导我们系统认识了科学性质和科学研究中的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和其中的假设、观察、逻辑和理性、人文等问题,同时也阐述了当前教育热门的建构主义和科学教育的关系、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自然等困挠我们一线科学教师的一些问题。

张红霞教授以其敏锐的眼光和长期的研究积淀,对我国的科学教育深入的进行了研究。

2003年初,张教授带着她的工作小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应该从我国的文化传统与科学性质的关系的角度,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对科学教师进行有关的“科学性质”的。

本书就是她研究的结晶,也是努力实现这个设想的一个尝试。

全书除了引言部分,还有十一章和两个附录。

这十一章主要阐述了科学是什么,假说、观察和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科学与逻辑、人文等的关系,以及什么不是科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切中我们现在科学教育的要害,并对之进行分析和界定。

在本书中,个人认为部分章节对我有很大的启示,特作了一些摘录。

如第四章:观察和试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

本章从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科学观察所具有的某些特性谈起,然后再谈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科学的求真性质决定了观察的核心地位。

无论是试验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创始人伽利略、培根、牛顿,还是崇尚理性思考、以“我思故我在”闻名的笛卡儿,都肯定观察和实验的重要地位,伽利略更是身体力行地开实验科学之先河。

观察的核心地位是由科学的性质决定的。

评判一项科学研究是否科学,首先不在于你的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你的观察资料有多真实。

只有事实性资料和基于事实的理论可以在学术圈中积累,而观念不可积累,而更可能产生分歧。

二、科学的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

科学家的观察记录有“对”与“错”、或“真”与“假”之别,而艺术家的观察记录完全不通,多数是用“好”与“差”去评价。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文章首先导出广泛持有的科学观:"科学导源于事实". 当戴维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结构,当安东尼 清楚的表达了科学知识基于由观察和实验确立的事实,当 伽利略用实验证实亚里士多德认为落体的速度受它们各自 的重量制约的公理时,作者查尔默斯却提出这种观点是要 受到批判审查的. 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这两个学派都试图将认为科学知识来 源于事实的这种常识科学观加以形式化.经验主义者约 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皆认为所有知识应该来 源于观念,而观念是借助感觉植入心中.实证主义者继承 奥古斯特孔德引入的实证主义并将其形式化,密切注意 科学知识于事实之间关系的逻辑形式. 在常识观中,关于事实应是科学基础的立场可区分出三个 层分,他们是:(1)事实是通过感觉直接给予仔细的没 有偏见的观察者的,(2)事实先于并独立理论,(3)事 实构成科学知识结实而可靠的基础.
这些并不是作者的观点,相反,查尔默斯认为,这些主张 每一个都面临困难,至少不是绝对的成立.这些区分牵引 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事实与理论的关系问题. 先有鸡, 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这个曾经长时间使人迷惑不解 的问题, 自进化论产生以来, 再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了. 但它在科学哲学中却一直享受厚遇.自古以来, 人们就一 直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而在今天, 这种争论存在着有增 无减的势头.不过在科学哲学范围内, 这个间题有另一种 说法, 就是先有观察, 还是先有理论. 根据常识, 我们总以为, 观察先于理论.因为科学理论实质 上就是从观察中归纳出来的因而也可以为观察证实或证伪 的理论.但查尔默斯则同现代西方大多数科学哲学家一样 持相反的看法, 认为理论先于观察.因为观察中渗透着理 论观察陈述中包含着理论.
是的, 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说, 理论先于观察.因为观察 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 而实践活动的特点, 就 在于这种实践是由已有的理论指导的.查尔默斯从这一点 出发, 进而认为, 个别的观察不能在绝对的意义上证实或证 伪一个普遍性的科学陈述.因为观察中包含着的许多理论 很可能是错误的, 因而观察与它所欲证明的某个理论之相 符或不符, 不能证明这个理论之正确或错误.就是说观察 并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 这里, 查尔默斯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查尔默斯强调的也 仅仅是一个片面.理论先于观察是对的, 观察先于理论也 不错.这里先与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观察作为实践的一 种形式与理论仿佛是在一圆圈上的两个点,不能说哪一个 绝对地在先.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理论 产生于实践, 实践又以理论为指导. 科学究竞是什么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读书笔记《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读书笔记夏维“2002年启动的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成为近年来我们共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这场变革在我国科学教育领域引起了深刻的反响。

对科学课程新的培养目标——科学素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科学教育基本方式——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极大地开拓了我国科学教师的视野。

并正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教育行为和模式。

”这是郁波老师在2003年秋为张红霞老师的《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作的序中所说的状况。

三年后的今天,这个“开拓视野”和“改变行为和模式”的过程仍在继续着。

并且引起更多、更深的反思和实践。

而作为我国第一本用于教师对科学性质方面认识的培训用书,张红霞教授的《科学究竟是什么》则为我们逐步揭开科学教育神秘面纱指引了方向。

、从全书的章节安排看,既有历史逻辑顺序,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

文中既有基本概念的阐释,又有基本方法的指导。

既说明了“为什么”,又告诉我们读者应“怎么样”。

“科学课”是由“自然课”脱胎而来。

相比而言,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从课改开始时就有这方面的讨论和争执。

我也曾经在2004年与人争论过。

可是究竟从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科学之所以成为新事物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呢?在书中,作者在第十章详细地分析了现代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

既有横向的对比,又有纵向的剖析。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学科为中心”的阶段到6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反思阶段,从八九十年代的多元思潮论争的时期到90年代以来改革的新阶段,科学教学在波折中乘着时代的列车“与时俱进”。

从本书的题目看,作者试图通过与科学教育有关的多个方面的阐释来揭示科学的本来面目。

但是对本书通读下来,却发现,我们仍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

我只是在作者的带领下逐步认识到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教育需要亲历探究。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实际上,作者也无意在“科学”的名词上纠缠不清。

她只是想通过对科学史的回顾,对科学相关外延概念的描述使教师们对科学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一条全新的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使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通常我们把能体现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细化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等若干个项目。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选择了一些进行详尽地说明和指导。

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

对于问题,老师熟悉,学生也司空见惯。

可是问题和问题还是不同的。

有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之分,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分。

而这些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是根本没有的概念,我就觉得学生提了问题,能解决的就给解决掉,不能解决的,课后再想办法解决。

而实际上课时也遇到了很多让我困惑的问题。

有的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有的根本不值一提。

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让我很伤脑筋。

现在我知道了,有的问题是需要避免的,有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老师的“编辑”。

一堂课往往是由问题开启,也往往是由一个问题结尾。

问题对一节课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虽然看了张老师的指导,可是真的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还是不太自信啊!读书笔记,读后感,课程改革,读者,教师有了问题以后,就开始就问题进行研究了。

在书的第三章特地提到了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

我也觉得假说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假说就像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之前打的腹稿,也像一个工程师在设计图纸前的一个粗略规划。

假说对后面的实验研究验证有着明确的指引作用。

而一个科学素养高的人提出的假说也一定具有更加合理可行的成分。

假说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没有根据的推断只能是“胡说”。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曾听到一些课上,有老师觉得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含假说这个环节,于是在他的课上假说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

其实这大可不必。

假说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确定它的位置。

在很多时候干脆就没有假说的必要,因为事实就很明显地摆在眼前,由不得去怀疑,用不着去验证。

所以还是“不要为假说而假说”!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最常用得一个术语。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借助于仪器得观察”。

对它的重要性,没有必要赘述。

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着重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就让我们去课堂上践行它吧!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学就是那些精密枯燥的仪器,就是那些散发着异味的化学试剂,就是那些看不明白的公式。

其实就我们小学科学教学来说,给科学教学一点人文气息是很需要的。

正如书中说的“科学与人文是可以融合的两种文化”。

在课改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的今天,科学教学正在强调与人文的结合。

比如,课标提出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不就是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的精神吗?在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合作”是个曾经热得发烫得字眼。

虽然现在逐渐冷却,可是合作的重要性还是很明显的。

我们不排斥竞争,因为竞争能促进发展,但我们更需要合作,只有合作才能由更大更快的发展。

比如我们的QQ群,那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素不相识的老师在一起交流,互相帮助,不就是很好的合作吗?由理由相信,由这样善于合作的科学老师,一定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探究科学奥秘的同时,逐渐具备完美的人文精神。

这本书,我连续读了两遍。

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陈炜假期看了张红霞的《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在科学课堂上,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张红霞老师说,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一次的培训会上也听到一位老师引用这句话,当时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它。

读了这一章内容后,我发现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对科学观察做的很肤浅。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非常习惯的问:“为什么?”明明学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说的,我们还是追问下去,让学生说出最后的答案。

学生说不出来,答不上来,不能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解释,有时会让教师没有了耐性,有时干脆就自己说出来了。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最常用得一个术语。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借助于仪器得观察”。

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着重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中我明白了,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

观察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蕴涵在其内部的实质性的规律。

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有效的思考时,是很难进行科学解释的,或者只会进行推想或想象学生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什么非常重要。

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提高证据意识,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更好的描述世界,解释世界。

在本章中对观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讨论是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的重要步骤”。

同时兰本达也建议,讨论要在充分的观察、实验活动之后。

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之后势必会有许多发现,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可以取长补短,从同伴中学习自己所未观察到的发现,也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互动起来,质疑问难,达到重复观察的效果。

重复实验或多次观察是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探究过程中证伪的一种方式。

但科学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这种重复实验或多次观察是很难在课堂中开展的,而在课外进行,又需要教师及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注意力,学生本身的思维可能就根本不能参与。

从这里可以看到一种较好的方法,就是讨论。

在教学中,我们的讨论有时仅仅只是将观察到的进行汇报,有时仅仅只是个别学生的展示活动,而没有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让其他孩子认真倾听,提出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真实,是否正确,是否和你观察到一样,使学生学会从观察中质疑,也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

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

对于问题,老师熟悉,学生也司空见惯。

可是问题和问题还是不同的。

有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之分,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分。

而这些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是根本没有的概念,我就觉得学生提了问题,能解决的就给解决掉,不能解决的,课后再想办法解决。

而实际上课时也遇到了很多让我困惑的问题。

有的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有的根本不值一提。

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让我很伤脑筋。

现在我知道了,有的问题是需要避免的,有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老师的“编辑”。

一堂课往往是由问题开启,也往往是由一个问题结尾。

问题对一节课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虽然看了张老师的指导,可是真的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还是不太自信啊!有了问题以后,就开始就问题进行研究了。

在书的第三章特地提到了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

我也觉得假说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假说就像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之前打的腹稿,也像一个工程师在设计图纸前的一个粗略规划。

假说对后面的实验研究验证有着明确的指引作用。

而一个科学素养高的人提出的假说也一定具有更加合理可行的成分。

假说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没有根据的推断只能是“胡说”。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曾听到一些课上,有老师觉得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含假说这个环节,于是在他的课上假说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

其实这大可不必。

假说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确定它的位置。

在很多时候干脆就没有假说的必要,因为事实就很明显地摆在眼前,由不得去怀疑,用不着去验证。

所以还是“不要为假说而假说”!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蓝桂勇在学校,自己虽然是科学专职教师,对于科学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学校的同事都是在第一时间内来找我。

可是说来惭愧,对于科学的认识,对于科学教学的认识,对我来说也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因此,在看到《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后,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

通过对该书阅读,使我认识到:科学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开始。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一、从科学教育的价值上来体现:科学的独特教育价值是什么呢?科学是培养学生崇尚事实、强调证据、追求创新、严谨和规范的最佳学科。

(P104)这里的事实、证据就必须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才能得到。

二、从科学研究的目的上来体现: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世界和解释世界。

而描述世界和解释世界的途径便是观察和实验,因此,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

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

科学不相信权威,只相信事实。

当然,这里不是怀疑一切。

不是胡乱怀疑,而必须借助于实证和逻辑的标准。

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放在最基础的“观察”环节上,即收集资料环节上,让孩子们知道获得客观事实是科学的核心。

(P62)以上这段话很清楚的说明了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