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fb8d6a844769eae009ed8a.png)
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植物;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3、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植物植物,也称为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在拉丁语中),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细胞组织开花植物,松柏类、蕨类和苔藓,以及,根据定义,绿色的海藻,但不是红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也没有真菌或细菌。
二、植物与生活花草树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处不存在。
生活与植物总是联系一起的。
古人更不必说,那时候的环境非是现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们聚居的村落,更是环绕了一大丛青翠的竹林。
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绿色中。
在满目的绿色中生活和现在身边就几抹绿色的日子比较,还是环境好给我的感觉好啊。
只是城市的好和乡村的绿色在一起的时候太遥远了,还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绿化早就是城市规划里重要的一环,不会存在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做出的牢笼。
不论是行道树,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三、植物与环境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风固沙,加速降尘。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
布置作业:1、活动:看图并回答问题2、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植物标本。
教后反思:第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植物生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2、知道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500字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fc12c0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7.png)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提高劳动技能。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常见工具的使用与维护3.常见材料的加工方法4.创新设计与实践5.团队协作与沟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使用与维护、材料的加工方法、创新设计与实践。
2.教学难点:工具的熟练使用、创新设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基本概念(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劳动与技术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2)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特点及相互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劳动与技术实例,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应用。
(4)课堂小结2.第二课时:工具的使用与维护(1)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工具在劳动与技术中的应用。
(2)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锤子、螺丝刀等。
(3)演示工具的使用教师现场演示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工具的使用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5)课堂小结3.第三课时:材料的加工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的加工方法。
(2)讲解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详细介绍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如切割、打磨等。
(3)演示材料加工方法教师现场演示材料加工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加工过程。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
(5)课堂小结4.第四课时:创新设计与实践(1)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创新设计的方法。
(2)讲解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详细介绍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实用性、美观性等。
(3)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创新设计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创新设计的方法。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新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教案整套
![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教案整套](https://img.taocdn.com/s3/m/25a9a6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8.png)
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教案整套第一章:劳动的意义与价值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劳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1.2 教学内容劳动的定义和分类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劳动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实际案例。
小组讨论法:讨论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劳动技能的培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技能的含义和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劳动技能的含义和分类劳动技能的培养方法和途径实际劳动技能的训练和应用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劳动操作。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4 教学评估劳动操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际劳动技能水平。
小组合作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章:农业劳动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农业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教学内容农业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和技术农业劳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农业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3.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生产实践。
演示法:展示农业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农业生产技术。
创新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和思考。
3.4 教学评估农业生产实践评估:评估学生的农业生产技能和实践能力。
农业技术创新报告: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工业劳动技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工业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劳动技能。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ae173e605ef7ba0d4b733b11.png)
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植物;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3、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植物植物,也称为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在拉丁语中),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细胞组织开花植物,松柏类、蕨类和苔藓,以及,根据定义,绿色的海藻,但不是红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也没有真菌或细菌。
二、植物与生活花草树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处不存在。
生活与植物总是联系一起的。
古人更不必说,那时候的环境非是现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们聚居的村落,更是环绕了一大丛青翠的竹林。
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绿色中。
在满目的绿色中生活和现在身边就几抹绿色的日子比较,还是环境好给我的感觉好啊。
只是城市的好和乡村的绿色在一起的时候太遥远了,还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绿化早就是城市规划里重要的一环,不会存在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做出的牢笼。
不论是行道树,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三、植物与环境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风固沙,加速降尘。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
布置作业:1、活动:看图并回答问题2、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植物标本。
教后反思:第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植物生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2、知道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dc0b72e49649b6649d74746.png)
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植物;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3、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植物植物,也称为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在拉丁语中),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细胞组织开花植物,松柏类、蕨类和苔薜,以及, 根据定义,绿色的海藻,但不是红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也没有真菌或细菌。
二、植物与生活花草树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处不存在。
生活与植物总是联系一起的。
古人更不必说,那时候的环境非是现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们聚居的村落,更是环绕了一大丛青翠的竹林。
让我想起自己4、时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绿色中。
在满目的绿色中生活和现在身边就几抹绿色的日子比较,还是环境好给我的感觉好啊。
只是城市的好和乡村的绿色在一起的时候太遥远了,还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绿化早就是城市规划里重要的一环,不会存在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做出的牢笼。
不论是行道树,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三、植物与环境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民间草药约有5000- 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 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固定CO2 ,合成有机物。
风固沙,加速降尘。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
布置作业:1、活动:看图并回答问题2、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植物标本。
教后反思:第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植物生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2、知道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1c3429d4d8d15abe234ecd.png)
识图与制作1---识图基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
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一)确定设计要求(二)收集分析资料(三)学习构思方案(四)相架设计表达(五)技能体验(六)修改相架设计(七)交流评价识图与制作1---自制小书架一、【教学目标】1.情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2.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制作小书架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不同形状小书架制作方法。
2.难点:不同形状小书架的识图能力。
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书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1.准备工具材料。
2.图片导言按作品的特点归纳分类。
3.针对每类作品,讲解演示制作方法。
4.分小组,发工具。
5.创作制作小书架成果展示。
6.小组讨论推选出优胜作品。
五、【展示交流】学生谈心的体会。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a7cb0158f5f61fb6366616.png)
・上海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 : WTf 8Y-W8BBGB-BWYTT-19998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识图与制作1…识图基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0)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
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口四、【教学过程】(-)确定设计要求(二)收集分析资料(三)学习构思方案(四)相架设计表达(五)技能体验(六)修改相架设计(七)交流评价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识图与制作1---自制小书架一、【教学目标】1•情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的情操。
2.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制作小书架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不同形状小书架制作方法。
2.难点:不同形状小书架的识图能力。
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书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1.准备工具材料。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供参考)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ba7cd9e240c844768eaee15.png)
识图与制作1---识图基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
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一)确定设计要求(二)收集分析资料(三)学习构思方案(四)相架设计表达(五)技能体验(六)修改相架设计(七)交流评价识图与制作1---自制小书架一、【教学目标】1.情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2.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制作小书架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不同形状小书架制作方法。
2.难点:不同形状小书架的识图能力。
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书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1.准备工具材料。
2.图片导言按作品的特点归纳分类。
3.针对每类作品,讲解演示制作方法。
4.分小组,发工具。
5.创作制作小书架成果展示。
6.小组讨论推选出优胜作品。
五、【展示交流】学生谈心的体会。
劳动与技术优质课教案初中
![劳动与技术优质课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a4d058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e.png)
劳动与技术优质课教案初中年级学科:八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时:1课时教材:《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关系2.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4. 学会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劳动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技术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讨论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运用劳动与技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讨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3. 教师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劳动与技术?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劳动与技术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劳动与技术的能力。
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同感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劳动与技术教案
![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3805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4.png)
劳动与技术教案主题:劳动与技术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
2. 掌握不同劳动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3. 能够分析和评价技术对劳动生产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劳动?什么是技术?2. 劳动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3. 技术对劳动生产的影响。
4. 创新和技术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劳动?什么是技术?2. 探究问题:劳动和技术之间有什么关系?讲解与讨论(30分钟):1. 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
2. 分类讨论不同的劳动方式,比如人力劳动、动物力劳动、机械化劳动等,强调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3. 探究技术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如机械化生产的效率提高、劳动强度减轻等。
4. 讨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如数字化技术、物联网等。
实践活动(20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比如使用不同劳动方式完成一项任务,比较效率和质量。
2. 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子,并尝试实施。
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问题:劳动和技术之间有什么关系?技术对劳动生产的影响是什么?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拓展活动:1. 邀请一名专业人士或企业代表来学校分享他们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技术提高劳动效率的实践经验。
2. 安排学生参观本地企业或工厂,了解现代劳动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实例。
3.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劳动与技术的小论文,分析技术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4. 在学校或社区举办劳动与技术创新展览,展示学生的创意和成果。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针对总结问题的回答。
3. 学生小论文的评价。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88b9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3.png)
教案标题:木工基础技能训练教学目标:1.掌握木工基础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手锯、锉和砂纸对木材进行修整和打磨。
3.学习如何正确进行木料切割和拼接。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木工基础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手锯、锉和砂纸的正确使用技巧。
3.木料切割和拼接的方法。
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
2.相关的木工工具:手锯、锉、砂纸、木工夹等。
3.不同规格的木料:实木板、胶合板等。
4.预先准备好的木工样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话题:你认为木工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二、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将黑板上的木工基础工具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画出或贴上图片。
2.介绍手锯、锉和砂纸的使用技巧,并让学生记下相关的注意事项。
三、实操训练(40分钟)1.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3人。
2.每组分配一块木料和相应的木工工具。
3.老师示范如何使用手锯、锉和砂纸对木料进行修整和打磨。
4.学生按照示范进行操作,老师和助教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重新分发新的木料,让他们进行切割和拼接的训练。
6.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可以制作小木工品或完成一些简单的装置。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老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木工基础工具使用的要点。
2.强调正确使用木工工具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的意义。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可以在家进行木工技能的练习,如修整家具、制作小木盒等。
2.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尝试用木工技能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木工基础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和创造性的木工制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拓展延伸环节,激发学生对木工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b59657f121dd36a22d827c.png)
识图与制作1---识图基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
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一)确定设计要求(二)收集分析资料(三)学习构思方案(四)相架设计表达(五)技能体验(六)修改相架设计(七)交流评价识图与制作1---自制小书架一、【教学目标】1.情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2.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制作小书架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不同形状小书架制作方法。
2.难点:不同形状小书架的识图能力。
三、【教学器材】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书架模型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1.准备工具材料。
2.图片导言按作品的特点归纳分类。
3.针对每类作品,讲解演示制作方法。
4.分小组,发工具。
5.创作制作小书架成果展示。
6.小组讨论推选出优胜作品。
五、【展示交流】学生谈心的体会。
初二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案学习简单的金属加工技能
![初二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案学习简单的金属加工技能](https://img.taocdn.com/s3/m/16090d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a.png)
初二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案学习简单的金属加工技能初二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案:学习简单的金属加工技能第一部分:引言初二劳动与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初二学生学习简单的金属加工技能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1. 了解金属加工技能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2. 学习简单的金属加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3. 掌握金属加工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部分:教学资源1. 金属加工工具:手锯、金属锉、钳子、锤子等;2. 安全设施:护目镜、耳塞、手套等;3. 金属材料:铁板、铝板等。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介绍金属加工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汽车零件、家具等,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加工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强调其重要性。
2. 学习金属加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5分钟)2.1 介绍常用的金属加工工具的名称、形状和功能;2.2 演示正确使用金属加工工具的方法,并注意安全事项;2.3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练习,手把手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金属加工工具。
3. 掌握金属加工基本操作技能(30分钟)3.1 介绍金属加工操作的基本步骤:标尺测量、锯切、锉削、钳工等;3.2 分别进行每个操作技能的示范,引导学生实际操作;3.3 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创作,如制作一个简单的金属曲线图形。
4. 实践操作和创作(30分钟)4.1 分配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小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和创作;4.2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设计,并运用所学的金属加工技能进行操作;4.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共同评价和改进。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和创造力的发挥情况,记录并评价。
2. 作品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考察综合运用金属加工技能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教案整套
![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教案整套](https://img.taocdn.com/s3/m/1095aa9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0b.png)
八年级-劳动技术教学教案整套第一章:劳动的意义与价值1.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生活中的体现。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小组讨论: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分享和总结: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生活中的体现。
第二章:劳动技能的培养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技能的培养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2.2 教学内容:劳动技能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基本的劳动技能介绍和学习。
2.3 教学活动:讨论:劳动技能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实践操作: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第三章:家庭劳动教育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家庭劳动技能。
3.2 教学内容:家庭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家庭劳动技能的介绍和学习。
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家庭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操作:学习并掌握一些家庭劳动技能。
第四章:学校劳动教育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学校劳动技能。
4.2 教学内容:学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劳动技能的介绍和学习。
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操作:学习并掌握一些学校劳动技能。
第五章:社会劳动教育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社会劳动技能。
5.2 教学内容:社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劳动技能的介绍和学习。
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社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操作:学习并掌握一些社会劳动技能。
第六章:劳动安全常识6.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6.2 教学内容: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介绍和学习。
6.3 教学活动:讨论: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0e00412b160b4e767fcf5b.png)
第一单元现代农业第一课现代农业概述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3.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
教学方法:导入分析讲解教学课程:一、现代农业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1.生产过程机械化:机械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2.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减低生产成本。
3.增长方式集约化: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4.市场成熟化:从自给农业发展到市场化农业。
5.劳动者智能化:生产或经营的人要具备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
6.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1.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
2.休闲农业: 就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利用农业景观的农村自然景观,吸引游客来观赏,游览,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3.设施农业: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
4.立体农业:在空间和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5.都市农业:地处都市机器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
第二课休闲农业教学目标: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对经济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事休闲农业。
2.休闲农业的意义。
3.休闲农业的主要模式。
教学方法:导入讲解学习教学过程:一、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以弄湿活动为基础,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民众提供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体验农村生活的农业经营。
二、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1.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农民就业增收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5.丰富我国一体化发展a)休闲农业的主要模式1.连片开发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
2.“农家乐”模式3.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4.村镇旅游模式:将休闲农业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特色,开发观光旅游。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0815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3.png)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教案:劳动与技术(八年级上册)教材:《劳动与技术》(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第二课:劳动与技术的关系与作用第三课:劳动与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第四课: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第五课:劳动节与科技创新教学步骤:第一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劳动和技术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和问答,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3.通过讲授劳动与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技术的进步对劳动的影响。
第二课:劳动与技术的关系与作用1.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讲解劳动与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3.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劳动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带来的影响。
第三课:劳动与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1.通过讲授劳动与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四课: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1.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了解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2.讲解劳动技能的分类,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劳动技能。
第五课:劳动节与科技创新1.通过讲授劳动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尊重和感恩。
2.讲授科技创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科技创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
2.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3.布置小作业,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劳动与技术》(八年级上册)教材。
初中劳动技术教案20篇
![初中劳动技术教案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bf2db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8.png)
初中劳动技术教案20篇初中劳动技术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性的活动,让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3、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意外事件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做安全教育的小小宣传员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1、《安全手册》2、集有关中小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1、观看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死于非命,给家庭带来了不幸,给父母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的短片。
2、说一说:看到这种场景,你想说什么?你在哪里还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3、教师总结,揭示主题:是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如此美丽,但又是如此脆弱。
他们曾经是那么活泼可爱,但却因为缺乏安全意识而受到伤害,甚至失去了生命。
我们要珍惜宝贵的生命,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从我做起;安全第一,从小事做起,给危险挂上红灯!”老师和家长每天最惦记的就是我们的安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安全知识,有了它既可以保护了自己,又让家长放心。
情景再现:观看小品表演《车祸》。
(一位学生扮演一位司机驾驶一辆疾驰而来的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将另外一位学生撞倒。
)交通安全大家谈:1、多么危险的场面!那么我们在街道上面如何防止自己被汽车碰到?2、果出了意外我们应该怎样应付?3、用哪些手段可以尽量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再选一名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七嘴八舌话安全:日常生活之中,出除了以上遇到的问题,还会有哪些比较危险的情况在中会出现。
?我们又怎样避免这些危险的出现?一、防水。
在游泳池或者池塘附近玩耍时,一定需要有成年人陪伴。
如果发生事故要及时呼救。
二、防火。
1、什么要注意防火?(因为我们每天都可能会与火打交道,所以防火知识必不可少)2、应该怎样防火?3、遇到火灾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424b6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0.png)
教案名称:初中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安全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劳动和劳动安全的概念;2.基本的劳动技能:使用工具、器械和设备;3.劳动技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2.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难点:1.理解劳动安全的重要性;2.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劳动工具、器械和设备;2.学生准备:纸笔,劳动服装和劳动保护用具。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
2.介绍劳动和劳动安全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3.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不同行业中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安全知识。
4.教师进行解释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技能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保证劳动安全。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2.讲解基本的劳动技能:使用工具、器械和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第三课时:1.复习前两节课内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技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并进行讨论。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并进行展示。
4.学生讨论和反思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技能的应用场景和劳动的实际情况。
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八、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进行评价;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提高。
九、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3.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理有效;4.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走进蔬菜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家里菜篮子蔬菜的特点及闻名遐尔的中国蔬菜。
2、通过调查讨论,激起学生对学习蔬菜栽培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菜篮子蔬菜的特点及闻名遐尔的中国蔬菜【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饮食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了。
家里的菜篮子里每天都装着许多新鲜的菜。
每天上午去菜市场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蔬菜。
(板书课题:走进蔬菜世界)二、知识探讨出示一些蔬菜图片,引导学生探讨下列问题:(1)你家的菜篮子里一般是什么菜?你的家人喜欢吃哪些蔬菜?(青菜、白菜、黄瓜、茄子、西红柿等)(2)我们经常食用的菜有哪些?其中哪些是蔬菜?怎样的菜是蔬菜?(3)你一定逛过菜市场。
菜市场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露天菜摊、室内菜场、超市菜柜)(4)什么是“净菜”?净菜有什么特点?购买净菜有什么好处?(干净卫生,食用方便卫生,对人体健康有好处)(5)人们常把蔬菜分为哪几类?根据是什么?(蔬菜生长发育的习性和栽培特点)(6)在菜市场中有哪些蔬菜是本地生产的?哪些主要是从外地运来的?三、实践巩固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P4内容。
2、引导学生完成P3和P4“看一看”。
3、引导学生完成P5“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经常食用的蔬菜有哪些?(2)蔬菜市场有哪几种主要类型?(3)蔬菜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依据是什么?【课题】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教学目标】1、进一步详细了解蔬菜的种类及特点;2、了解经常食用的蔬菜的营养成分。
【教学重难点】蔬菜的种类、特点及营养成分【教具准备】图片,几种蔬菜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蔬菜是一个庞大的植物系列,我国蔬菜的种类繁多是世界闻名的。
同时蔬菜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时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了解蔬菜的种类、特点及营养成分。
(板书课题: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二、知识探讨1、复习:上节课我们对蔬菜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回忆一下蔬菜可分为哪几类?依据是什么?总结:根据蔬菜生长发育的习性和栽培特点。
大致可以将蔬菜分为白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绿叶类、薯芋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蔬菜类和多年生蔬菜类十类。
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分别举出白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绿叶类、薯芋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蔬菜类和多年生蔬菜类等各类蔬菜至少三种具体蔬菜。
(2)各类蔬菜各有什么特点?生长发育习性和栽培特点是什么?(3)根据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可将蔬菜分为几类?(放心菜、无公害蔬菜、一般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4)放心菜、无公害蔬菜、一般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五类各有什么特点?检测的标准是什么?(5)蔬菜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你知道你平常经常食用的蔬菜有哪些营养成分?三、实践巩固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2—P56的内容2、出示几种常见蔬菜,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类型及营养成分。
四、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简单介绍白菜类、根菜类两种蔬菜的特点。
(2)蔬菜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课题】蔬菜的来源与生长【教学目标】1、了解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2、了解蔬菜的栽培方式、生长习性与生长环境。
【教学重难点】蔬菜的来源与生长【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似乎十分简单,你们有人会毫不犹豫地说:“蔬菜当然是从地里种出来的。
”这个答案全面吗?蔬菜生长的习性与环境有哪些要求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板书课题:蔬菜的来源与生长)二、知识探讨1、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蔬菜是从哪里来的?(蔬菜栽培方式:露地栽培、大棚栽培、温室栽培、无土栽培)引导学生比较四种栽培方式的优缺点。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种好蔬菜的关键是什么?(了解所种蔬菜的生长习性,根据不同蔬菜对环境的特定要求,采取高效、低耗的栽培措施,创造满足蔬菜生长的最佳环境,是种好蔬菜的关键。
)(2)影响蔬菜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呢?(土壤、水分、温度、肥料、成熟、光照等)(3)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应满足哪些要求?(厚、肥、柔、温、润)(4)常见蔬菜对水分的要求有什么不同?(耐涝极不耐旱、耐涝不耐旱、耐旱不耐涝、不耐涝不耐旱)(5)常见蔬菜对温度的要求有什么不同?(6)蔬菜对肥料的要求可按什么标准来区分?(需肥量、耐肥性、吸肥能力)(7)要种好蔬菜需要了解哪些情况?三、实践巩固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P8的内容。
2、引导学生完成P6“查一查”和P7“想一想”。
四、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种好蔬菜的关键是什么?要种好蔬菜需要了解哪些情况?(2)影响蔬菜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各个因素的特点是什么?【课题】种菜的工具和过程【教学目标】1、认识种菜的常用工具及其用途。
2、了解种菜的一般过程及各程序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了解种菜的工具和过程【教具准备】图片,工具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种好菜,必须先了解和熟悉一些常用的工具。
同时你有没有观察过你的父母种过蔬菜,他们一般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在种菜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种菜的工具和过程。
(板书课题:种菜的工具和过程)二、知识探讨1、出示一些工具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工具是什么?用途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铁耙——主要用于翻地,粉碎大土块等;(2)锄头——主要用于整地作畦,也用于除草等;(3)喷雾器——喷洒液体农药、喷施叶面肥;(4)水桶、水勺——浇水、施液体肥料;(5)簸箕——装运固体肥料和土.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种菜的一般流程图是什么?(确定项目→选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收获)(2)我们这里主要栽培的蔬菜有哪些品种?农民为什么选择栽培这些品种的蔬菜呢?(3)选种的要求有哪些?(用优良的品种、进行种子处理)(4)“苗床”育苗需要做好哪三方面的工作?(5)为什么说“定植”是菜苗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难关”?(6)田间管理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7)在蔬菜的收获阶段,怎样进行适时采收和科学贮藏?三、实践巩固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P15的内容。
2、引导学生完成P9、P12、P13“议一议”。
四、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种菜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2)种菜的一般过程有哪些?(3)怎样进行采收和贮藏?【课题】整地作畦和播种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整地作畦的基本过程。
2、熟悉常用播种技术。
【教学重难点】了解整地作畦的基本过程和播种技术【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学生:(1)种菜的一般过程有哪些?(2)育苗时需要做好哪三个方面工作?(3)什么是“畦”?什么是间苗、分苗、炼苗?它们各起什么作用?(4)在种菜过程中,需要哪些播种技术呢?2、学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课题。
(板书课题:整地作哇和播种技术)二、知识探讨1、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蔬菜栽培的第一道工序是什么?(整地作畦)为什么说它是最基本、最花气力的工作呢?它的基本过程是什么?(翻地→用农家肥作基肥→晒土→作畦→作好畦面)2、组织小组讨论,出示如下问题:(1)播种技术包括哪几个方面?(确定播种量、种子处理、播种)(2)怎样确定播种量?(根据种植面积,推算所需苗数,计划面积和播种量)(3)为什么要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哪些?(作用:确保种子出苗快而整齐,幼苗健壮,无病虫害。
方法有:种子精选、种子消毒、浸种催芽)(4)种子消毒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杀死病菌、病毒等;消毒方法有干热消毒、药剂消毒、热水消毒等)(5)蔬菜常用的播种方法有哪些?(撒播、点播)三、实践巩固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7—P59的内容。
2、引导学生P59的思考题。
四、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播种技术包括哪几个方面?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哪些?(2)举例说明什么是撒播?什么是点播?【课题】苗期管理【教学目标】1、了解苗期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2、熟悉苗期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苗期管理的基本方法【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学生:种菜的一般过程有哪些?(确定项目→选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收获)2、在种菜的过程中,育苗时要进行苗期管理,苗期管理是育苗过程中时间长、技术性强的一项工作。
苗期管理包括控水、控温、控光、控肥、间苗、分苗、炼苗等多项工作。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苗期管理知识和技术。
(板书课题:苗期管理)二、知识探讨1、出示一些图片,组织小组讨论,出示如下问题:(1)育苗管理的意义是什么?(育苗是蔬菜栽培中的关键技术;苗期管理的质量,是蔬菜茁壮生长的基础。
)(2)苗期管理分为几个阶段的管理?(出苗前的管理,出苗后的管理,成苗期管理,天气应急管理)(3)出苗前管理的主要工作有哪些?(控制好温度、田间检查、撤掉薄膜、人工摘帽)(4)出苗后管理主要抓好几方面的工作?(籽苗期管理和分苗前后的管理)(5)籽苗期管理和分苗前后管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6)成苗期管理应抓好哪些环节?(①改善光照;②加大通风量,温度均匀,适度干燥;③加强炼苗;④及时补充营养,减少病害)(7)育苗时该如何应对灾害性天气?(及时了解天气状况,针对不同天气,对苗床采取相应措施。
)三、实践巩固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9—P61的内容。
2、引导学生复述苗期管理的几个阶段的具体方法。
四、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苗期管理的意义是什么?(2)成苗期管理应抓好哪些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