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__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_______

(3)于是遂就.书就:________

(4)吾徒.相教徒: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宋濂和邴原都是小时候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4.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借因为靠近,接近白白地

2.(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只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4.(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己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

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翻译为“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假”意思是“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为“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意思是“因为”。“ 于是遂就.书”翻译为“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就”意思是“接近”。“ 吾徒.相教”翻译为“我白白地教你”,“徒”意思是“白白地”。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句中“尝”意思是“曾经”,“趋”意思是“疾走”,“先达”意思是“有道德有声望的前辈”,“叩问”意思是“请教”。(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句中“愿”和“羡”都是“羡慕”的意思,“不孤”意思是“有父亲”。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宋濂幼时“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成年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见宋濂的求学态度很积极,能主动寻找机会。而邴原“过书舍而泣”,喜欢学习,但不会寻找机会,幸亏遇到富有同情心的老师,“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从文中得到的启示:要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像宋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学习要有持之以恒和谦虚的态度,“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要学会克服困难等。结合实际来谈即可。

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乙)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

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塾师于是对他说:“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4.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

【答案】

1.B

2.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3.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致,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意思对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