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在读博士对十几年求学之路的回顾
黄国平人物素材积累200字
黄国平人物素材积累200字
案例一:
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黄国平的一篇博士论文致谢引起热议,2012年他还曾经发表一篇《我为什么读研的》的短文,这两篇文章最打动我的几点有:
内心坚持的力量。
在父母相继离世、家庭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他始终坚信学习会改变他的命运,大学期间多次参加各种比赛,攻读硕士、博士,选择的一直是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他的选择很简单,但坚持的过程足够振奋人心。
可多年过后,再去回忆这段经历,我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平和,对过往经历的释怀,正是这段煎熬的经历才成就了黄国平博士内心的坚强和平和。
案例二:
对于物质生活的简单追求。
在《我为什么读研》这篇文章中,他提到初中时就有很多同学辍学打工,本科找工作也能拿到每月九千的工资,他有很多次机会放弃学业,选择将体力或智力变现,改善生活,他却依然选择挚爱的计算机专业,专注于学术,他对于未来的规划,希望有个幸福的家,这个家和房子、金钱的关系不大,却是学术温馨型家庭,他的很多选择和大多数“急功近利”、喜欢走捷径的年轻人不同。
《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作为农民的儿子一旦掌握了权利、有了权利寻租的机会,轻易地丧失防线沦为“小官巨贪”的典型,黄国平博士在如此贫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能够保持
如此的清醒,保持初心,实属难得。
博士心得体会
博士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回顾这几年的求学之路,内心充满了各种感慨和思考。
博士期间的学习、研究和生活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博士生涯中所获得的体会和经验,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启发。
首先,博士期间的重要一环就是研究。
作为一名博士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问题,为学术界做出贡献。
在我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收获并不仅仅是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阶段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是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且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其次,博士期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
学术界是一个充满合作与交流的环境,博士生需要与导师和其他同行进行密切的合作。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不断学习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研究水平。
同时,交流也是激发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与他人的讨论中,我常常能够得到启发,并且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因此,我认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是博士期间非常重要的事情。
此外,在博士期间,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博士生活节奏紧张,很容易导致身心俱疲。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周期性的锻炼身体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取和均衡的饮食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只有身体和心理的平衡,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对于未来的规划和发展。
博士阶段只是学习道路的一个重要阶段,并不是终点。
博士毕业以后,我们需要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以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能够继续在学术界深耕,并且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者和导师,为学术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生毕业博士又考上的感慨语录
研究生毕业博士又考上的感慨语录本文介绍了研究生毕业博士又考上的感慨语录,包括研究生毕业的感受、博士备考的艰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研究生毕业博士又考上的感慨语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生毕业博士又考上的感慨语录》篇1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刚刚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艰辛,但也有很多感慨和收获。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慨语录:1. 研究生毕业是一段令人感慨的经历。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博士学位。
这时候,我们会感到兴奋和自豪,也会感到离别的悲伤和不舍。
同时,我们也会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
2. 博士备考是一项艰苦的任务。
博士考试是一项高度竞争的考试,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我们需要阅读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忍受孤独和压力,也需要保持信心和毅力。
3. 博士毕业是一个新的开始。
博士学位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新起点。
博士毕业后,我们可以进入学术界、企业界、政府部门等不同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工作。
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我们都需要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和贡献。
4. 我们需要珍惜机会,不断追求卓越。
博士学位是我们多年的努力和追求的结果,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本。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追求卓越,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生毕业博士又考上是一个令人感慨的经历,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
《研究生毕业博士又考上的感慨语录》篇2作为一名研究生毕业并成功考上博士的学生,我的心情充满了感慨。
这一路走来,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艰辛,但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的感慨和经验,希望能对那些正在追求博士学位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答辩上的感言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揣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向各位老师、同学们汇报我的博士毕业论文研究成果,并接受大家的评审。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感谢他们陪伴我走过了这段难忘的求学之路。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
在博士研究过程中,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和无私的关爱,使我受益匪浅。
导师不仅给予我学术上的指导,更在人生道路上给予我无尽的关怀。
在此,我要向导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家人。
他们是我人生中最坚实的后盾,是他们给予了我无尽的关爱和支持。
在求学过程中,他们始终关注着我的成长,为我排忧解难。
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
在此,我要向他们表达我最真挚的感激之情!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
在博士学习期间,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在学术探讨和生活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此,我要向我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我要感谢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正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我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回顾过去的博士生涯,我感慨万分。
以下是我对这段经历的几点感悟:一、坚定信念,勇攀学术高峰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在面对困难时,我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勇攀学术高峰。
正是这种信念,让我在博士研究中不断突破自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严谨治学,追求卓越在博士研究过程中,我深知严谨治学的重要性。
因此,我始终遵循学术规范,力求在研究中做到精益求精。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开展实证研究、进行数据分析,我力求使我的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博士学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分享研究心得,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我受益匪浅,也为我的博士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博士讲自己的求学之路听后感
博士讲自己的求学之路听后感最近在聆听了一位博士讲述自己的求学之路,深感自己的悟性与努力还不够,因此从这位博士身上汲取些许精神力量,下文将记录我的听后感。
首先,博士的青年时期充满了迷茫。
他虽然爱学习,但是对于未来却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毕竟“读书在小,为时可以有大用;读书在老,已经时晚”。
然而博士的曲折求学之路令我感到深刻:他在大学选了一个错误的专业,导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后来又选择了一个与自己兴趣不太匹配的硕士专业。
但同时,这些经历反而锤炼了他顽强的毅力,他始终坚持努力,一步步往前走。
其次,博士讲述了自己读博士的历程,让我感受到了他追求学术进步的热情。
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发表文章、参加国际会议等上,并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
他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学者,只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包括自我修养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质。
作为一个平凡人,博士的努力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不断提升,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追求学术进步的那份坚持与孜孜不倦奋斗的精神力量。
最后,博士的求学历程鼓励我不断尝试和勇于承担。
他在读研究生阶段经常辗转于各个实验室,试图找到自己心仪的研究方向,最终还是质疑自己的目标,选择了自己有热情和兴趣的领域展开研究。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愁眉苦脸为研究生期间科研课题烦恼、不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因此感到挫败的经历。
却忘记了人生就像坐过山车,崎岖曲折才是常态。
面对现实中的压力与竞争,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勇于面对尝试中的不如意,这些经历才能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综上所述,聆听博士自己的求学之路,给我启示,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让自己坚持追求真理,不断推进自己。
追求理想的征途上,我们能够有所成长,也会遭遇许多挫折。
只有需要我们保持坚定信念,学会承担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博士论文致谢辞
博士论文致谢辞博士论文致谢辞日前,东北林业大学一篇博士生论文《致谢》走红网络。
《致谢》用文言文写成,全文1427字,饱含深情。
这篇文章被网友点赞转发,并给予该博士“天才理工男”的美誉。
昨天,记者辗转联系到这篇文言文的作者张明明。
他是林大野生动保护与利用的博士,前年已经毕业,现在贵州大学任教,回忆当年写此《致谢》的点滴,依然历历在目。
1 酷唐诗宋词,“千字文”一周写完张明明今年31周岁,有着典型的射手座害羞性格。
本硕博的10年时光,张明明都在林大度过,本科读管理专业,硕博转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理工男张明明怎么能写出令文科生称奇的千字文言文呢?张明明告诉记者,他从初中起就酷爱唐诗宋词,喜怒哀乐用几个凝练的词组就表达了,没比这更畅快的了。
2015年夏,收尾博士论文的张明明着手写《致谢》。
回想多年在、上帮助自己的老师、兄弟姐妹、女友和家人,爱与感激涌上笔尖,他开始提笔书写这篇千字文言文《致谢》。
从起草到提交,不到一周的时间。
内容涉及论文写作过程、学习期间的调研经过以及对70余人的感谢。
2 网友围观问婚否岂知才子有佳妻除了将这篇《致谢》附到论文的最后,张明明还发到了朋友圈。
亲朋好友多多少少知道他的文字功底,在好评之外,均被他的浓情感动。
没想到两年后,林大老师将此文发到了网上,引来新一轮围观。
网友“晽琾”感慨,“林大不缺人才”。
网友“刘阿呆呆呆呆”直问重点,“这位仁兄真是厉害,不知婚配否?”面对网友的关心,张明明坦言,他跟女友相爱多年,目前已婚。
至于平日的爱好,仍离不开唐诗宋词,虽无法倒背如流,但能基本表达想说的话。
记者在张明明的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无论是思亲还是酒醉,在每个感情浓烈的时刻,他都写下了这样文艺的诗词。
■“致谢”都说了些啥自我勉励明,无志之辈,畏葸(xǐ)之属,道无具而能不备,才无华而胆不著,学疏不以参天地,德浅未及合自然。
企卓然成功而未量己之力,图斐然成就而未竭其能。
长戚戚于而立而未立,时郁郁乎未来而未曾来。
每日一星周斌: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每日一星周斌: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一位孜孜不倦的科研工作者、一位令人敬佩的学者、一位总能“忙里偷闲”的引路人,这样的形象在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学生心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密仪器系副研究员周斌,了解他的故事。
偷得劳生数刻“闲”“周老师几乎过着一年无休的生活。
”这是鞠春鸽对周斌老师的评价。
“周老师白天忙着上课、指导学生、召开或参加各种会议。
晚饭后,他常常又回到实验室,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下科研至凌晨。
”“要是你能来得比魏老师早(另一位老师魏琦,每天五点来实验室),走得比我晚,那你肯定算是实验室最勤奋的。
”邢博文常常想起周老师的这句话。
“导师这么厉害,还比自己要勤奋很多,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正是在周斌老师的带动下,虽然实验室没有硬性的考勤要求,大家依然自觉出勤。
实验室项目较多,周老师经常加班加点操劳各种事情,学生总是感慨老师从未停歇过。
然而,只要学生遇到困难,周老师一定会“闲”下来,全力为学生答疑解惑。
即使在出差的路上,周老师也会挤出时间,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其实闲也不是真的闲,总会被各种项目电话打断,但接电话肯定会说在电话里说先等一下,我这边正在和学生讨论。
”周斌老师的科研生活学海泛舟引前行“周老师是一位令人折服的学术大师。
”邢博文这样评价他的导师。
“周老师对MEMS惯性器件领域了如指掌,但他始终秉持着谦虚儒雅的学术精神,尊重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果。
他每天仍在不断学习,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并鼓励同学们多多学习新的知识,拓宽思路,开发创新思维。
周老师经常身体力行分享观点新颖、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并津津有味地探讨他的学术观点,经常能想出可以开发的创新点。
我的很多课题的新思路都得益于和周老师的头脑风暴。
”“无论是电路设计思路,还是芯片测试实验,周老师看问题总能切中要点,找到解决方向。
”鞠春鸽每次和周老师讨论都收获良多。
在侯波五年的博士时光里,周斌从不吝啬指导与帮助。
博士伊始,由于项目的开展缺乏经费支持,侯波一度想要放弃。
博士论文的致谢
博士论文的致谢博士论文的致谢四篇博士论文的致谢一:“怀疑而后能学问,审辩而后能解惑”.从接触科学知识社会学开始,我便对其产生了兴趣。
不过,与其说是兴趣,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这种情绪既有库恩所言的那种“神志清醒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东西来”的疑惑,也有试图深入了解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冲动。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阅读了大量科学知识社会学方面的中英文文献,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趣”也变得越发浓厚,我发现科学知识社会学并非像原先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于是,值博士论文选题之机,我决定以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作为自己的论题,我试着将向导师提出这个想法,幸运的是,它得到了导师的鼓励和支持。
一篇论文的完成需倾注多少心血,只有经历过的人方能明白。
从酷暑到寒冬,再由寒冬临近酷暑,在差不多历经了一个四季轮回之后,我终于为文章划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在倍感轻松的同时,我觉察到了有些许惶恐逐渐涌上心头。
由于时间紧迫,更由于自己生来愚钝,我自觉论文距离完善程度还很远,时不时地总想对其作进一步的思考和修饰。
然而,想到学术成就并非朝夕之功的道理,心中也不禁释然,毕竟,有了这些时日的磨练和积淀,我往后的学术之路不仅有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开端,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
无论自己今后能不能更上层楼,我都会始终愿意为此付出毕生精力。
恩师高文武为论文整体思路的构思给予了悉心指导,并且,先生自始至终对我论文的撰写过程进行了密切关注。
没有先生的启迪和关心,我想我很难如期完成这篇论文,在此,我表示对恩师由衷的谢意、十年前,当我跟随先生攻读硕士学位时,些年里,正是先生把我带入了哲学的殿堂,使我领略到了哲学的深髓和美妙。
这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先生都给了我很多帮助。
谢谢您,值得感谢的还有王贵友教授、李光教授、童鹰教授、张掌然教授、先生、程炼教授、李宏芳副教授和周祝红副教授。
谢谢你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谢谢你们在论文开题时对我的指导,谢谢你们、人生只是一个过程。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励志故事:考研3次读博7年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励志故事:考研3次读博7年名人励志故事,朗读者薛其坤的励志故事。
35岁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49岁提出界面高温超导;50岁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称为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52岁获中央电视台“科技盛典”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称号;53岁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奖金100万美元,这位“顺风顺水”的物理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
但就是这位“顺风顺水”的大先生,硕士考了3次,报考中科院物理所,物理只考了39分;攻读博士学位,别人花5年时间,他却用了7年。
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支撑他走过那段看似灰暗的日子?一个个荣誉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一、沂蒙山走出的“大先生”薛其坤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儿时家里穷,农忙时不上课,父母平时都忙着下地种田,没时间管孩子读不读书。
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薛其坤顺利考进了山东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曲师大物理系,一心想报考哈工大的研究生,可高等数学只考了39分。
他回到学校一边教书一边苦读,两年后,报考中科院物理所,这次物理只考了39分。
连续两次落榜,对他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周围人也劝他别固执,可他还是鼓起勇气考了第三次,终于考入中科院物理所。
毕业的时候,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薛其坤只好跟着导师继续读博士,从事表面物理的研究。
直到1992年6月,薛其坤才迎来转机,导师陆华把他送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希望能通过联合培养弥补国内设备条件方面的不足。
让薛其坤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科研路上考验才刚刚开始。
导师樱井利夫要求他们:一周工作6天,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准时到达实验室。
薛其坤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
有的时候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除了体力和毅力上的考验,语言不通则是精神上的折磨。
薛其坤几乎听不懂导师的指令,当导师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的时候,他连碰都不敢碰,只能怔怔地看着。
我的求学之路(节选)
我的求学之路(节选)作者:赵林城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8年第16期我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时,已是人到中年。
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到成为今天的博士、教授,我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
每当回顾我的这段求学经历,眼前总要闪现出亲人、老师和同学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们。
我上头有四个姐姐,母亲常年有病,主要靠父亲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我六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
不久,房子又倒了。
听大人们说,那是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要不是母亲的供桌顶着,我和四姐就被掉下的横梁砸着了。
这两次大的变故,使我家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我们只好暂时借住在一个邻居家。
父亲带着大一点的姐姐,起早贪黑地干活,又忙地里,又罱泥脱土坯张罗盖房,终于在不长的时间后渡过了难关。
父亲在我心中留下的,就是这样一种吃大苦、耐大劳,在困难面前不弯腰的形象,经常给我向上的力量。
我的高小是在另外一个村子上的。
父亲让四姐跟我一起去,顺带照看着我。
我们住在一家远房亲戚的空房子里,自己做饭。
虽然生活清苦,但却在书中找到不少乐趣。
凡是能借到的书,从古典名著到通俗小说,甚至一些残缺不全的书,都看得很投入。
农村中书很少,算术参考书尤为少见,记不清哪位同学弄来一本,还是解放前出的,半文半白,里面有植树、行程、方阵、倒卷帘及鸡兔同笼等问题。
对每一个问题,我都爱动脑子想一想,从做题中得到了新的乐趣,就这样,我读完了高小,家庭报告书评语栏中只有四个字:品学兼优。
正当我十二岁刚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又一个重大的不幸降临到我们头上,父亲在卧病一年之后去世了,丢下了三姐、四姐和我。
当年我们都很小,三姐才十八岁。
考虑到日后生活的艰难,父亲临终前含着眼泪对两个姐姐说:“如果负担不了,就别让弟弟上学了。
”两个姐姐一面哭着,一面要父亲放心。
从此,三姐、四姐和我相依为命,她们用辛勤劳动所得供我读书。
那时我先后在时阳中学和盐城中学住读,伙食费由国家补助一半,但各项开支加起来,对于农村的两个女孩子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尤其是每次开学的一笔大头,总是不得不到队里去借。
专业型骨科学博士毕业证
专业型骨科学博士毕业证尊敬的评阅委员、领导和亲爱的家人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衷心感谢评阅委员会对我的研究工作的认可,并且感谢领导的支持和家人朋友的陪伴。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向大家宣布我正式获得专业型骨科学博士毕业证。
这是我求学路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也是我的骨科学研究生涯的胜利。
从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带着对骨科学的无限向往,踏进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天起,我就立下了一个心愿,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学博士。
我坚信,一个对待科学研究充满热爱的人,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于是,我追逐知识的脚步,决心不负科学的期待。
研究生阶段的五年时间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积攒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我的导师和研究团队教会了我如何独立思考、获取和分析数据,并将其应用于骨科学研究中。
在实验室中每一天的打磨,每一个小的进步,都使我对科研充满了无限的激情。
研究生期间,我参与了多项骨科学研究项目。
我和队友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文献研究。
通过反复试验和质疑,我们最终解决了一个个科学难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数据。
这些研究成果证明了我们的科学观点,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在科研过程中,我也曾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要不断调整实验设计和方法;有时,文献阅读和资料收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我坚信只要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除了科学研究,我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社群,拓宽了研究领域的眼界,扩展了科研合作的渠道。
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我与许多同行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骨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这些交流和合作不仅丰富了我的学术生活,也为我未来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基础。
回顾这五年的求学之路,我深深地感慨万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我既感谢曾经对我的教导和帮助;也感激每一位和我并肩努力的研究伙伴;更要感谢家人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
乔德礼的“认真”之路
乔德礼的“认真”之路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6年第4期本刊记者宋洁专家简介:乔德礼,研究员,博导,紫江青年学者。
2007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4年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下一代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014年9月开始,在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从事教师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信息论、无线通信及信号处理,特别是“时延限制下的无线通信”“大规模阵列天线的传输设计”和“绿色无线通信”。
共计发表I E E E期刊及会议论文30余篇,包括I E E E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篇)等。
从牛气冲天的大哥大,到能砸核桃的诺基亚,再到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及方式。
自1989年我国第一部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投入商用以来, 25年间,我国的通信事业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现在正大踏步迈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而且即将迎来5G时代的到来,用户也越来越追求高速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10亿,国家基站已达到200万以上,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些数据都直观地呈现着无线通信所承载的负荷和需要消耗的巨大能量。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绿色无线通信”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健康通讯生态体系便成了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而绿色无线通信背景下的基础通信,正是乔德礼一直关注和感兴趣的研究。
从“Q o S时延限制下的无线通信”到“大规模阵列天线的传输设计”,都离不开乔德礼的“绿色无线通信研究”。
通信事业的偶然选择与执着坚守谈起当年的专业选择,用乔德礼的话说,“出于偶然”。
乔德礼从小就喜欢数学,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也是冲着数学专业去的,而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录取,是他的第二志愿。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词原文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词原文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词原文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如梦一场,仿佛昨天家人才团聚过。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
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
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
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
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
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
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xx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
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
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力。
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
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
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
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鳍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旦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
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
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
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
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
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身处命运的旋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
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
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xxx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
博士论文致谢辞
致谢辞一树树花开,一声声燕鸣,最美人间五月天。
花城的五月格外美丽,她美在收获,美在希望。
尽管时光如水样流泻,但很多回忆却不能笑忘。
回首过去,思绪万千,这几年,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课题和论文堆积在一起,压力一直驱使我向前迈进。
大型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控制模式变革研究,不仅是工商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组织学等多学科交叉争鸣的领域,是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集团企业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长期在大型企业集团担任主要领导工作,一直关注这个课题的研究,深感其重要性、复杂性和开拓的困难,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不断地思考、探索、寻求“济世良方”。
所幸,三年的读博生涯丰富了我这方面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我研究分析的能力,能够形成这篇论文,也确实是我在这方面积累的结果。
能完成这篇论文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教授。
三年前蒙##教授首肯,得以进入师门,这是我读博期间最幸运的事。
##教授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态度教导了我踏实求学,使我的知识层次又有所提高,打牢了研究基础;在学术探讨中他又以对问题高屋建瓴的专业见地使我茅塞顿开,逐渐掌握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每思及恩师教诲和为此付出的辛劳,常自责未能达到恩师期望,唯有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勤勉努力,望能不负师恩。
感谢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的@@教授、¥¥教授、**老师、&&老师,他们在论文开题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对提高本文质量有很大帮助。
同时也感谢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其它老师三年来对我的教导和启发,他们对工商管理学不倦的探求和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远充满敬意。
感谢广晟有色的领导与同事们,是他们给予我这学习的机会,是他们给予我更多的工作与学习上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在做课题论文期间密切协助我做课题调查与研究的华菱管线、粤丰公司的同行。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妻子罗芳女士与家人,正是她们默默而无私的付出才使我有信心和毅力完成学业。
求学之路_精品文档
求学之路未到不惑之年的我,治学的时间不算很长,要谈治学经验,确实有些惶恐。
但毕竟在求学的道路上已经跋涉了近二十年,其中有些甘苦,写出来供想入学问之门的同好们参考,也许不无启发。
一我七七年考上武汉师范学院(即现在的湖北大学),同年级的同学年龄悬殊比较大,老三届的同学比较多,知识基础也比我们年龄较小的同学要厚实。
尤其是上大学后不久的摸底考试,我成绩不及格,更感到有些自卑。
回想起来,自卑并不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自傲比自卑更可怕。
因为知道自己不足才感到自卑,而知不足然后才会发愤图强,既求超越自我,也力求超越他人。
读大学时,读书真有如饥似渴之感,那时并没有想到今后会走上做学问之路,只觉得成绩不如人,上的学校也不是名牌,总想赶上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赶上考入了名牌大学的同学,以摆脱自卑。
自己觉得古典文学的基础稍为好一点,于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古典文学方面。
读大一时,我就开始每天背诵古典文学作品。
先是跟着老师,讲一课背一课,因为背诵得比较快,就“超前”背诵。
教材的作品背诵完了,再背诵其他选本。
我采取的是反复记忆法。
在弄懂作品文意的基础上,每天早上背诵一遍,晚饭后散步时再重背一遍,夜晚入睡前再默记一遍,第二天早锻炼跑步时又默背一遍。
一周后,再把本周所背诵的作品全部复习背诵一遍,一个月后又把本月所背诵的内容全部过一遍。
这样,一篇作品一天之内经过三、四次的背诵,一周、一月内又经过复习,就不容易遗忘。
,但并不能代替人的记忆。
尤其是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大脑中不储存一些优秀的作品,就很难提高自己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判判断能力。
创造往往是基于联想,而联想又常常源于记忆。
要对作家作品有新的发现和创见,仅仅是增强理论的修养是不够的。
要分析评价一篇或一类作品的优劣好坏,总得有另一篇或另一类作品作为直接或潜在的参照。
临时寻找参照的作品,并非不可能,但总不如记忆来得快捷,最关键的还是记得多,能够随时产生联想,发现新问题。
治学的根本在于解决前人未曾解决或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善于发现问题。
名人的勤学小故事
名人的勤学小故事名人的勤学小故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的勤学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伽利略勤学好问的故事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
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
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
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
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
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
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
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
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中科院博士致谢相关素材高中语文期末作文素材精选
一、话题简介“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后……作者的身份也被大家认识。
据悉,他是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
博士毕业后,赴腾讯就职,在该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担任高级研究员。
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没有华丽的文字,只有真挚质朴的真情,不煽情,不走心,却打动了无数网友……特别是,作者在讲述到学业路上的艰辛,以及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的求学精神,也必将会激励无数学子……二、励志金句01.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02.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03.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04.没有被苦难打败,就已是生活的王者。
过往皆序章,未来皆可盼。
05.谁说寒门无贵子?这就是当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
06.如果人生之路真的有捷径,读书可能是改变命运最好的路。
07.所有吃过的苦,都会化作生活馈赠的惊喜。
人生不易,唯有努力。
0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09.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2.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该使我们伟大!13.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
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三、精彩评论1.这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更应该唤醒这个社会责任担当的一记警钟。
为何这些从底层爬上来的人反倒是能带着感恩与担当,身处泥泞却不忘拉一把同处窘境的路人,而身处温室一路高歌的成功人士却无半点怜悯之心。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17期每一位站在科学职业门槛上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这本书。
不论你的研究生教育、智力和技术才能如何,你的科研职业还不能令人放心。
因为永久性的职位是不多的,而正规的研究生教育很少讲科学生存技巧,这方面好的咨询师又很难找到。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这本独特的书讲解了你达到一个完善的长期研究生涯之前,所要面对的事情。
本书集中在重要的生存技巧上,提出了把你自己打造成一名科学家的理性方法。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一共分为10章,从选择论文或博士后导师到在科研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和工业研究所之间挑选研究职位,再到确定研究项目,书中都给出了可靠的忠告。
在书中的第一章,列举了研究生涯中的几个问题或者误区,并得出结论:大多数年轻科学家急需一位咨询师,帮助他们规划科研战略。
关于如何选择指导老师的问题上,作者在第二、三章给出了答案:谁是系里最有名的教授?谁的研究生毕业最快?选名教授的好处是:他是老同志,可以给你救助;不会与你争夺什么。
名教授还不够,还要看他研究组里的学生是否能够了解全局。
因为博士后成功的关键在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要让别人知道你并觉得你是有用的;多与实验室成员交流,不要只限于导师一人。
在第四章、第五章,作者探讨了学术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书中指出,要吸引人们的关注,除非你兜里装着诺贝尔奖章。
书中建议:报告好比演出,要仔细排练;自信很重要;尊重听众,让他们能够听懂;做到一张幻灯片有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宁缺毋滥;直观,赏心悦目,但不要奢华。
而在文章的写作上,关键在于要有故事。
大家都很忙,没空看长篇大论,一定要在标题、摘要和前言部分打动人心,同时要细心列出同行的工作。
在第六章,作者谈论了职业类别的选择,主要是科研实验室、政府研究所和工业实验室的优缺点。
紧接着,在第七章,作者探讨了求职面试问题。
书中指出,求职面试关键在于要预先研究招聘单位的需求,提出自己的研究想法,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位在读博士对十几年求学之路的回顾,颇多感悟,很有独特见解,我加以整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关于小学:1、小学的时候,真的不要太压迫孩子了。
著名的“起跑线”理论扼杀了很多孩子美好的童年!很多从小家境好的同学,长大后的真相:凡是自己没兴趣,小时候被家人强迫学(钢琴、小提琴等等)的几乎没有坚持下去,并把其当成事业的。
而他们回忆起来的时候,只剩下一段灰暗压迫的岁月,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熏陶吗?2、小学数学没啥说的,家长多管管吧,小学生根本没必要找家教找辅导班。
3、给一个小学数学的建议:学学奥数吧,对于开拓思维确实会起到作用。
没有坏处的,而且一不留神,发现了自己孩子原来是个难得一见的数学神童。
4、小学五六年级其实挺重要的,承上启下,尤其是一些数学应用题,考验你的抽象思维,而智商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抽象思维。
5、字一定要写好!从小就要写好,这也是一劳永逸。
同样的卷子,卷面整洁与否判分也迥然不同,这是种高考阅卷老师的肺腑之言。
二、关于初中:1、初二真的很关键,基本是分水岭,所以一定要重视初二的学习!2、初中是形成思想观和价值观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人带坏就带坏了。
与其多花时间给孩子找家教找辅导班,不如多注意孩子身边的玩伴和朋友,一定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学业成绩掉得厉害,一定要及时找原因。
3、“网络是是把双刃剑,有好有坏”,千万不要任由孩子沉溺网络!沉溺于网络,学业必然受影响!不过,现在的孩子,已经视网络为我们时代的电视、父辈时代的收音机,网络已经常态化、工具化,节制是关键。
4、孩子没考上理想的高中,该不该交择校费去读?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的确是自然灾害,孩子临场没发挥好,砸锅卖铁都要去读,小学、初中在哪个学校读不重要,高中真的太重要了;如果孩子确实自己不想学,那就不用白花钱了,因为此类择校生考上好大学的是特例,自己申请退学或是被开除很多。
5、初中强烈要听课文!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中考是必须保证很高的及格率的!所以,很多中考试卷的真题都是来自课文原句的改写或者同一题材的改写,主要考固定搭配、语法、一词多义、习惯表达,因为知识点就那么多。
6、中考英语拿高分真的很简单:参加中考的同学,能把初二上学期到初三下学期的所有英语课文背的滚瓜烂熟,也每天都在听英语,正常发挥的状况下中考一定会考到110!三、关于高中:1、高中和初中区别很大的,因为即使在大学如此扩招,重点大学录取率依然不足百分之十。
初高中最大的差距是:初中只要能把课本看明白就能考得不错,高中即使把书本看烂可能也只是及格分。
2、高中切记要多看看高考历年真题,太重要了,高考就是选拔性考试。
想考名牌大学的,一定要认真研究高考真题,你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每年出题目的几乎都是那帮名师们,能没规律吗?四、关于语文学习:1、有这样一则轶事:北京某年中考选用了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作为现代文阅读材料,有好事者就把这篇现代文阅读让巴金先生做,这篇现代文阅读满分二十分,最后巴金只得了七分,最难理解的是,有一个题目问“此处作者这样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巴金作为文章的作者,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竟然相去甚远,被判不得分!2、语文基本只要把字写好了,基础知识(拼音、名句、成语、病句)掌握了,就成功一大半了。
3、学好语文需要富有诗书气自华。
多读课外书吧,天文地理历史人文都要读一些。
书籍会给你打开一翻新的世界,中国古典文学让人陶冶情操,心清气静。
很多理科学习特别好的学生都喜欢读课外书,而且知识全面,充满灵气。
五、关于数学学习:1、数学怎么学?数学是一门技巧性的学科,小学要求要运算准确就行,中学主要由四个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划归与转化。
只要把这四种方法掌握了,就不要为数学而担心。
学好数学的秘诀是整理错题。
为什么整理错题这么重要?因为初高中数学所有的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
2、你的数学成绩一般,会认为自己只学会了一般的知识!大错而特错,其实掌握了一大部分知识,只是有几个没掌握。
就是那个没掌握的,让你总是做错。
而考试,考的都是综合题,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基本就一票否决了!所以错题,真的太重要了。
3、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一般都很两个明显的缺点:粗心、没有毅力。
4、是不是经常有一些题目(比如大型考试的压轴题),会出现没有思路,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情况?如果基础过关的情况下,那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还不到位,就是常说的“不开窍”。
六、关于英语学习:1、英语怎么学好?最好的办法:多听!就像我们从小听方言所以就会说一样,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不要过分强调语法、结构,英语人没人搞得懂自己的语法(我们中国人又有多少知道汉语里面的主谓宾定状补!),不要妖魔化英语。
多听英语,每晚睡觉前听半个小时。
长期以往,英语保证不会差的。
2、英语学得不好的同学有个共性的缺点:懒!如果一个孩子学习很刻苦,英语就不会差的。
学习认真刻苦但是数学差是有可能的,主要是不得要领,做的是无用功。
3、英语有很多学习方法,但是多听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
这个要坚持,而且真的要坚持。
很多教育家们喜欢把学英语上升到形而上学或者上升到方法论的境界,真是玄之又玄。
4、英语的提高,真的是个长久的过程,提高的速度较慢,但是考试的稳定性能好。
尤其高中,班上英语成绩最好的总是那几个人!5、英语听什么好?小学以前随便听听,不要太有目的性,培养兴趣为主;初中听课文,高中听历年高考题。
6、强调英语多听,实际上除了多听以外还有一个大问题:词汇量。
不背单词只听英语的人想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
7、高中英语得词汇量者,得天下。
高三学生要背诵课外常用单词,起码要达到大学四级单词水平,效果很好,一劳永逸,发挥稳定。
每一个高中生都被要求去背课本单词,但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明白为什么只背课本单词HOLD不住高考了吧?!七、关于文理科的选择:1、关于报考志愿:除非家庭经济情况已经到达财团的境界、或者关系已经强硬到出路已经内定了、或者对某一门专业抱着非此专业不读大学的决心,不建议男生读文学、英语、哲学、政治、环境、生物工程等“形而上”的专业。
2、不否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更不否认在社会分配如此不公、就业压力如此大的今天,男生入错行是很悲惨的。
3、一切学科上升到学术的境界都是乏味的。
不要拿中学的擅长的科目说事,很多获得过学科世界奥赛金牌的基本都没有继续从事该科目的学习研究。
4、建议男生学理工科专业,“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放之四海而皆准。
同样为中国顶级学府,你现在知道为啥卖糖葫芦、卖猪肉的是北大学生而不是清华了吧?!5、学医学、法律、经济学这些实用性学科的,要做好考研考博司法考试等等继续深造的思想准备。
6、不要追求“站着把钱赚了”,每一个专业都有好有坏。
工科好就业工资高,但是就业环境相对差些;文科难就业,但是就业环境好。
八、关于考试和高考:1、大型考试比如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学考试,那种感觉和平时考试是完全不一样的,必须承认临场发挥的重要性,平时一定要刻意训练这一点。
怎么样算是训练合格呢?!平时就是中考,中考就像平时。
2、经济学里面有个理论叫做“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具体例子就是一盒火柴再怎么涨价,也不可能比一辆汽车贵,因为固有劳动时间不一样。
这个可以用来说明大型考试发挥的问题。
3、高考、中考实际上是对学习、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不光考察学习,这也是高考中考存在具有合理性的原因吧。
4、那些抱怨自己因为考试当天过度紧张、腹泻、失眠、头疼等总总原因没发挥好而与理想学校擦肩而过的同学,如果有这种认识,是不是那些纠结和遗憾会释怀了很多?!5、中考、高考几乎是所有已知的国内考试中最公正公平的了,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很多农村的、家境一般的家长和孩子跟着叫嚣取消高考,改变现行人才选拔方式的时候,真的不能理解。
6、奋斗永远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任何一场考试,都只是学业的一个节点,如果觉得过完了中考或高考就轻松了,那真的需要再去成熟一下。
7、很多高考发挥不好的同学,研究生考的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名校。
虽然高考很重要,但是也没“一考定终生”那么离谱。
8、学途曼曼,考试多如牛毛,发挥或好或坏,或喜或悲也很常见。
即使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也要好好考虑坚持的价值。
九、关于粗心:1、粗心只是你做的还不够,熟练程度还没达到!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粗心,也不觉得世界上有粗心这回事。
“粗心”二字,不知道多少次被我们当做借口掩盖了事实的真相,害死了多少英雄好汉。
你以为你会做了,其实你还没有那么熟练,所以很容易“粗心”,这在大型考试里面会害死人的2、和学生关于粗心的对话:学生说“老师,我本来可以考140的,因为粗心最后只考了120。
”老师问“1加1等于几?。
”学生答“等于2。
”老师说:“题目只有会做和不会做两种,不得分就是不会,这个在大型考试里面从来都是这样。
为什么你1加1等于2没有粗心?所以你要做的是把你的熟练程度和对知识点的认识再提高一个境界,这些题目对于你来说都是1加1等于2的问题你就无敌了,把这些错题认真的誊写到错题本上,这个就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十、关于其他:1、小学时代如果能写一手工整的字,具有准确的数学运算能力,就完美了,对以后的学业帮助很大,所以需要给孩子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
2、小学和中学这十二年的学习内容,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人类创造的东西,思辨性不高,真的不难。
如果想要拿诺贝尔奖或者当选两院院士,需要有天赋和智商;但是学那些几百年以前的东西,考个好的大学,基本和智商无关。
和什么有关?情商!3、成绩不好的同学,基本都是严重拖延症患者:今天的事能拖到下个学期。
4、家长问“孩子严重偏科,其他科目能考130,但是英语只能考50,马上中考了,怎样让他中考成绩不偏科呢?!”开玩笑回答:“让他其他科目都考50就可以不偏科了!”。
想说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早点关注,采取有效地学习方法,把偏科扼杀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到了快中考才着急。
5、如果孩子能够每天做个学习计划,每天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睡觉前逐一打勾,他的学习效率会快两倍,也会更加喜欢学习。
6、一份模拟考试卷子,假如考了一百四十分,你是不是很开心?!我不觉得,因为实际上你花了两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听老师改卷、评奖,而实际上对你学习进步有意义的只是那个丢掉的十分,知道了这一点,还会轻视错题吗?在错题本上,改正错题的时候,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题目当时为什么写错了,以及心得体会,不要干巴巴的只是错题而已。
7、如果化学没学好,基本就是一个字:懒。
8、不要让孩子太早接触网络,这个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9、勤奋永远是真理吗?!教育学理论里面有个“有效时间”的概念:看你的心用在学习上面的时间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