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30年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变化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是一 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小岗作 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 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 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 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 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 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 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 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这种家庭 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解 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小岗人敢想、敢干、敢闯的大包干创新 精神,仍然具有时代的特征,融入中国 农村改革的洪流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宝 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小岗村已成为大 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社会调研与培训基 地。两年来,共有美国、法国等中外游 客5万多人来小岗村参观学习。目前,小 岗村新的振兴经济等领域规划正在实施。 新农村建设再次给小岗带来发展的机遇, 小岗的明天会更美好。
• • • • • •
第十个“第一人” 十大外国企业家 IT业界十大突出事件 淡出视界的品牌 信息化政策法规 信息化国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3.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的不足之处 不足 1——政治改革进展缓慢,与经济改革现状明显不适应 内地的言论、新闻自由与国际标准仍有不小的差距,中共的政治体制改 革步伐至今仍未恢复到1987年十三大时的水准。前广州市长黎子流都认为, 现时的村官直选、扩大差额选举等,仍嫌“步伐太小”。 不足 2——官员中的贪污腐化,引发各种社会冲突 社会的不公刺激了社会矛盾,仅从1993年到2003年间,内地集体请愿示 威或骚乱已由1万宗增加到6万宗。 不足 3——城乡、东西部以及各阶层的贫富悬殊,激化了各种矛盾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中国的坚尼系数从1993年的40.7窜升至2004年的 47.3,已处于拉丁美洲国家水平。 不足 4——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出现了造假、吸毒、卖淫等丑恶现象 从制贩假药、假酒,到生产毒奶粉,内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反映的 是30年来的信仰缺失造成了道德的沦丧。打假14年的民间“打假英雄”王海 认为,如今内地假货泛滥愈来愈严重,而且表现得愈来愈具隐蔽性。诗人汪 国真说,他的诗集《年轻的潮》竟有40多种盗版本。 不足 5——经济发展的同时,付出了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 调查显示,13亿人中有3亿人喝不上安全的食水,北京的沙尘暴、太湖和 滇池的蓝藻、沿海的赤潮,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频仍的矿难和工业意 外,也是不顾人命安全只顾掠夺性赚钱的结果。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2页)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78年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正式成立。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

蛇口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1980年广东国营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

1981年全国人大授权广东、福建两省人大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

1982年中国第一代农民工首现广东。

1983年2月6日,中国第一个涉外宾馆“白天鹅”开业。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在深圳发行。

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视察广州、深圳、珠海、顺德,对广东改革开放成绩给予高度的评价。

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7年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省。

深圳首次公开拍卖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

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营业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姓“社”姓“资”等重大认识问题。

邓小平南方谈话,被视为“文革”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1995年11月16日,京九铁路提前全线铺通1999年,深圳首届“高交会”举办,至今已成中国科技第一展。

201X年2月,主席在广东考察工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X年主席考察广东时首次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

广东启动户籍改革。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

201X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加速,珠三角再现合作新支点。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岁月如烟,流年似锦。

一份烟火,一度春秋。

左手染墨,右手繁华。

只言片语,哪能写得尽五味人生?只道是文字如弦,拔动心的音律。

用文字记录花的芬芳,美妙心的花朵,绽放楚楚动人的姹紫嫣红,在流年深处,让文字的河流浅浅流淌,流过花朵依然芳香的冬夏,流过灯火阑珊处那个我日夜思念的他,流过绚烂如梦的年华,在心底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1)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1)

小结
纵观三十年,中国老百姓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再 到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小小的餐桌,见证了中国改革 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以前的解决基本的 温饱问题到现在的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食物构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轨迹,凸显了三十年改 革开改成果的一个侧面,那就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 经历了计划经济年代以后,通过改革开放,在食物构成 方面获得了长足的改善和发展,生活水准日益提高。食 ,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 一门文化。
谢谢观看!
第一次不用粮票,想买啥买啥:1987年9月,广西玉 林市取消粮票,成了当时中国第一个买粮不用粮票的地方。 从此人们可以想吃啥就吃啥。 第一家肯德基进入中国:1987年11月12日,美国著 名快餐品牌“肯德基”设在北京前门地区的餐厅正式开业。 这是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从此之后,中国有了 洋快餐。 第一个饮水机:1991年,在大城市的高档场所出现了 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的设备。此后,它走进了千万中 国家庭,暖壶也成了历史的回忆。
1994年哈 日族一股崇尚日 本明星的风潮从 台湾省吹到了内 地,在1970年 代后出生的人中 风行开来。他们 出门玩滑板,穿 HIP-HOP的衣 裳,扎花里胡哨 的头巾,他们穿 着松糕鞋和有短 流苏的裙子。
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 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 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在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 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 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 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 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快餐也渐渐入驻中国市场,成 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城市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蜕变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首先,广州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将外商投资引入市区,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

这些企业的到来,不仅为广州带来了新的经济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州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从传统的轻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州的GDP年均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实现了从小康到中等发达国家的跨越。

其次,广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的城市规划相对简陋,交通拥堵和城市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活质量,广州启动了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

广州塔的建成标志着广州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它成为了广州的地标之一。

此外,广州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修建了地铁、轻轨等便民工程,方便了市民出行。

同时,广州还大力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得广州成为一座绿色宜居的城市。

再次,广州的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使得广州与世界接轨,外国艺术家以及文化机构的到来为广州的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州艺术节、广州国际电影节等文化盛会成为了广州的名片。

同时,广州也加大了对本土文化的扶持力度,广州美术学院、广州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成为了培养优秀艺术家和文化人才的重要摇篮。

此外,广州的社会福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后,广州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保政策,确保了广州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广州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的福利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广州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然而,广州改革开放30年来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人口问题。

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广州,使得人口压力急剧增加。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2页)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2页)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
1978年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正式成立。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

蛇口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1980年广东国营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

1981年全国人大授权广东、福建两省人大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

1982年中国第一代农民工首现广东。

1983年2月6日,中国第一个涉外宾馆“白天鹅”开业。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在深圳发行。

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视察广州、深圳、珠海、顺德,对广东改革开放成绩给予高度的评价。

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7年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省。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科技体制改革回顾(下)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科技体制改革回顾(下)

碍q ,企 业特 别是 民营科技企业 发展 的政 策因素 ,完善高 bj ,
新技术创业服务体 系,培育 富有 创新活 力的科 技型 中小企 业。 六是吸弓跨 国公司来粤设 立研 发机构 , l 鼓励外资研发机 构与我省科研院所 、大学和企业开展 多种形式 的合作研发 活动 , 联合创建实验室、 研发基地等。
资源共享。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 制和运行机制 , 以资源共享 为核心 , 打破资源分散、 闭和垄断, 封 构建开放的公共研发机
及 孵化器应实现创新资源 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 的充分利 用 , 力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化 , 大 加强 国际科技合 作 , 为产 成
业技术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四是加
构 。按照整合、 共享、 完善、 提高的要求 , 有效调控增量资源 , 整合激活存量资源 , 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
强农 业科技 示范 工作 , 促进 特 色农 业基 地建 设 。根
据 我省农业发展 的特 色和 趋势 , 在健 康农业 、 生态农业 、 都
市 农业 、 向 农业 等 不 同农 业 类 型 建 立 一 批 示 范 区 、 新 中 外 创
( )构建以大学和科研 院所 为主的知识创 四
心、 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和健康基地 , 成为农业科技成 果应 用 和示范的窗口, 为现代 农业发展提供示范。
新体系
以大学 、科研院所为主要依托建立一批高水平 的开放 式公共实验 室和应 用基础研究基地 , 重点为具有前瞻性 、 战
( ) 六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建设
改革 开放 3 年 0 广 东科技体 制改革 回顾 ( 下)
口文 / 张仁 寿
【 作者简介】 张仁寿, 广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 男,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区域经济研 究所所长 , 财务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一)人民生活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

改革开放之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津津乐道、孜孜追求的“三大件”。

进入80年代,“三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后来变为空调、组合音响、录像机。

9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发展迅速,品种越来越多,商品功能完善和替代率很快,人们不再提“三大件”了。

目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DVD、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寻常之物,家庭影院、各种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也纷纷进入百姓家庭。

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

抓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确保当年财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惠民66条”实施以来,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12个区、县均建立了文化馆,文化站遍布163个街(镇、管理区),100%达标;拥有1500多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516个文化广场,每年开展文艺展演3000场(次)以上。

广州还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

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加快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工作。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努力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二)劳动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一)人民生活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

改革开放之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津津乐道、孜孜追求的“三大件”。

进入80年代,“三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后来变为空调、组合音响、录像机。

9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发展迅速,品种越来越多,商品功能完善和替代率很快,人们不再提“三大件”了。

目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DVD、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寻常之物,家庭影院、各种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也纷纷进入百姓家庭。

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

抓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确保当年财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惠民66条”实施以来,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12个区、县均建立了文化馆,文化站遍布163个街(镇、管理区),100%达标;拥有1500多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516个文化广场,每年开展文艺展演3000场(次)以上。

广州还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

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加快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工作。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努力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二)劳动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改革开放前后广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广州的变化
• 图片:70年代的广州珠江新城
法律意识
• 还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广州人们 的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地提高。其中,2005年洛溪 大桥收费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5年7月1日, 争议了7年的洛溪大桥收费尘埃落定!从当日零时起, 收费17年的洛溪大桥停止收费。当时广州上千名市民赶 到洛溪桥争睹这一时刻,番禺交警大队及海珠交警大队
• 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广州的商业开始逐渐 恢复。在80年代初期,广州便引进了外资建立了 花园酒店、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等企业。这又
在全国开了首例。因为政策的优惠,广州努力引进
外资,一系列的企业工厂在珠三角落脚发展,这时
大大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增长。在 1985年,一度衰败冷清的上下九路、第十甫路等 商业街又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当时全国流
• 诚然,广州的高速发展让我们自豪,正由于此,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改革开放前后广州 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正在兴建的海印桥 和还没有开发的二沙岛及滨江东路
如今的海印桥, 每逢夜幕降临总是华灯璀璨
改革开放前后 广州交通状况的变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广州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
的阶段,同时也必然带动了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从前,
• 改革开放30多年,广州确实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后,
广州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改革前,在政治控制和“极左”思想的影响 下,人民的思想非常僵化,无所谓“言论自由”, “公民价值”,“个人利益追求”。但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实现了思想 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极大地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科学思考与务实 创新之门从此被打开。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州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州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州的变化由於中國採取改革開放的政策,引進外資外才,進行以發展經濟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開闢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廣州作為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開放城市,得風氣之先,也得國家政策的優惠使廣州城市的發展、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走在全國城市之先,使廣州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

廣州由原來我國外貿名城改變為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綜合性大都市,而且城市的面貌,市民的生活素質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在的廣州不僅是城區擴大了,而且處處顯得勃勃生機,市民在城市的變化中不斷得到實惠,而且廣州人從來也沒有像現在這樣自信與自豪。

广州变化可以说表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最为基础的变化是广州的社会地位,由备荒备战前线到投资引商前沿转变。

改革开放后,正是具有离港台地区近的地理优势,广东在全国率先享受了经济政策的各种优惠条件,成为投资引商的重点和先驱城市,因此广州地区摇身变为改革开改的前沿阵地,各种优厚的条件使广州地区成为经商的乐土,不少偷渡到港台的人在改革开改后甚至带着资金又重新回来。

其次,由于广东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变化,人员流动方的向由北上到南下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接收的信息快而新,收入分配制度的灵活,用人观点的新颖,具有活力的广州地区吸引力也与日俱增,成为吸引和凝聚人才的地方,因此内地不少人才纷纷南下,寻找发展空间。

同时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民工南下打工也成为风潮,甚至有说法称“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再次,廣州的經濟建設取得巨大的成就。

廣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綜合實驗區的中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堅持鄧小平改革開放理論作指導,充分發揮地緣、人緣和政策優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敢為人先,戰勝各種困難和風浪,贏得了生產力的大解放和大發展,實現了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的大跨越。

一個經濟初步繁榮、社會文明、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廣州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

改革开放30年广州“三农”发展扫描

改革开放30年广州“三农”发展扫描

文化 ,借 鉴 国 际 合 作 社成 功 典 范 ,开 拓 中国特 色 的供 销
合作社 新里程 。
纪 念供 销 合作 社 改革 开放 3 年 ,更期 待 在科 学 发展 0 中再创 辉煌 。合 作社 是人 们为 改善 其生 产生 活条 件抵 御市
场 经济 风险 而成 立 的 自治组 织 ,又 是社 会和 谐 的载体 ,合
改攀纛旋
文 /◇ 魏伟新 张永熙
群警 睛
改革 开 放 3 年 来 ,广 州市 委 、 m政府 认 真 贯彻 党 的 0 十 一届 三 中全 会 精 神 , 从 广 州 的 实 际 出发 ,尊 重 广 大 干 部 群众 的首 创 精 神 , 积 极 开展 农 村 改 革 ,在 全 国率先 推 进 农业 产 业 化 建 设 , 加快 发展 都 市 型 现 代 农 业 , 努 力 建 设 具 有 广 州 特 色 的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悉心 解 决 “ 农 ” 三 问题 ,确 保 农 业 平 稳增 产 ,农 村 稳 步 发 展 , 农 民 生活 不
尤 其 在 发 展社 会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我 国 更 是如 此 。近 三 年 来 ,广 东 省政 府 先 后 召开 了三 次 全 省供 销 合 作 社 工 作会
议 , 发 出 《 于 加 快 我 省 供 销 合 作 社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意 关

见 》( 粤府 [ 0 6 0 2 0 ] 2号 ) 目前 正值 全 面 贯彻 落 实 科 学 。 发展 观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开 拓农 村 市 场 ,拉 动 农 村 内需 ,供 销 合 作 社 面 临 千载 难 逢 又 大 有 作 为 的历 史 机 遇 ,我 们 坚 信 ,沐 浴 在党 的政 策 阳光 下 ,坚 持 合作 制 方 向不 动 摇 ,弘 扬 合 作 社文 化 价 值 ,合 作 社 的 明 天一 定 更 加 辉煌 灿烂 。

广东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走向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路

广东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走向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路

益 丰 富 ,存 贷 款 规 模 大 幅 增 长 ,截 至 2 0 年 6月 08
末 ,各 项 存 款 余 额 5 7 91 2 0 .7亿 元 ,约 占全 国 的 1 % , 2
比 17 年 增 长 7 5 ,其 中 城 乡 居 民 储 蓄 存 款 增 长 98 4倍 13 倍 ;各 项 贷 款 余 额 3 8 9 3亿 元 , 约 占全 国 的 43 25. 6
开放3 周年 即将来临及 当前 国际 国内形势发生 深刻变化之际 ,广东银 行业 既要认真 总结 吸取 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 0
实践 中所取 得的成功经验 ,更要深 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 ,进一步解放思 想 ,拓宽思路 ,坚定 不移地推进银行业 的改革开放和创新 ,在新形 势下实现科学发展 。
关键词 :银行业 ;改革 开放 ;科学发展
中图 分 类 号 :F 3 . 821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0 1 20 (1 0 0 — 3 0 7 9 4 — 0 81) 0 9 0 一


广 东 银 行 业 在 改 革 开 放 中实 现 跨 越 发 展
体亏损近 2 O亿 元 相 比 ,盈 利 能 力 呈 现 历 史 性 飞 跃 , 其 中 中资 银 行 手 续 费 净 收 入 在 利 润 总 额 中 的 占比 已提 升 至 3 .% ,收入 结 构 得 到 优 化 和 改 善 ,整 体 经 营 效 28
改 革 开 放 以来 ,广 东 银 行 业 金 融 机 构 面对 竞 争 激
改 革 开 放 以来 ,我 省 银 行 业பைடு நூலகம்金 融 产 品 和 服 务 日
金 融 机 构 的处 置 取 得 明 显 进 展 ,其 中 曾被 银 监 会 认 定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一、1978年,广东率先进行价格“闯关”.1978年,广州市芳村区最先放开河鲜、蔬菜、塘鱼价格.1981年至1983年,全市蔬菜、塘鱼、水果等价格陆续放开,价格改革几经曲折,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反响很大,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重要基础.1990年,全省市场调节比重达到86.5%.二、1978年,“三来一补”外贸形式首度出现.1978年,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正式成立.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中国内地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同时,“三来一补”成为广东利用外资的典范,后来该模式被全国其他地方广为采用.三、1979年,蛇口建立我国内地第一个出口加工区.1979年1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示同意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交通部《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省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2月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召集会议研究落实在蛇口建立我国内地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中国经济重入世界经济大门.四、1979年,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经济特区成立.1979年7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的报告,决定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包括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出口特区”(后改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由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五、1979年,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广州“东湖新村”动工兴建.1979年,东湖新村的开工建设,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的住宅项目,第一个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这个敢于尝鲜的创举撕开了中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的一个小口,此后无数的中国人通过购买商品房的方式来得到住房,打破了靠单位分配福利解决住房这条单一的路子.接着,深圳等地以多种方式开发建设商品房.六、1979年,广东率先实行财政体制改革.从1979年之后,广东试行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大包干办法.省对地(市)县在中央对广东实行财政大包干情况下,根据省内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省以下相应建立“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一定五年”和“调整部分财政收入上交市的上交办法”等形式.与此前高度集中的财政制度相比,包干制使地方有较大的自主权,更好地实现责、权、利三者的统一,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七、1979年,穗港直通车恢复通车.1949年10月14日,穗港直通车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而中止.1979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粤港两地签署协议,并于同年4月在广州火车站举行首列穗港直通车的开行仪式.直通车在中断了30年后恢复通车,南面总站迁至红磡站.穗港直通车的恢复,大大方便了香港商人入粤投资和经营,以及两地人员的交往、交流.八、1980年,广东国营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1980年7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推广清远经验,确定100户国营工交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年末,扩权试点增加到179户,部分商业企业也加入试点行列.这是广东省在经济管理体制上一个新的重大变革.九、1980年,广东推进流通体制改革.1980年9月30日,省政府印发《关于疏通商品流通渠道、促进商品生产、搞活市场的十项措施》,推进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对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生产、轻流通的扭曲状态产生重大影响.十、1981年,经济特区立法先行.1981年11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授权广东、福建两省人大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12月24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广东省经济特区四项单列法规,即《广东省经济特区入境、出境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广东经济特区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暂行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等.十一、80年代初,广东第一代个体户出现.80年代初,容志仁开了一间“容光”饮食店,以一毛钱“学生餐”闯开局面,成为广州市第一代个体户.他以100元起家,靠卖早餐成了广州首批万元户之一.广东因此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早在1980年,广东省工商局就出台了全国第一个鼓励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1982年5月,佛山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20多年过去了,广东的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在市场经济大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今,广东已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十二、1982年,中国第一代农民工首现广东.1982年,中国第一代打工仔、打工妹首先出现在广东.由于广东在全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先进一步,经济非常活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开始成为中国打工者首选的地区和中国外来工最密集的地区.社会上盛传“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之语.广东也由此引领了中国第一波外来工浪潮.如今,这股浪潮已经席卷全国.十三、1983年,中国第一个涉外宾馆“白天鹅”在广州落成.坐落于广州的白天鹅宾馆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是个标志性符号,它开创了多项“第一”而名震全国——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落成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中国第一家“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管理”的现代大型中外合作酒店;同时,它还是中国第一家敞开大门允许老百姓参观游览的高级酒店.以“白天鹅”为开端,香港资本开始源源不断进入内地,形成了境内外经济合作的崭新格局.十四、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在深圳公开发行.1983年7月8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这张股票催生了内地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深宝安.十五、1983年,广东成立全国首家人才服务机构.广东最早的人才市场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星期六工程师”的初级形式出现的,它对当时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随着人才的流动,对传统的人才部门(单位)所有制和统包统配的人事制度带来很大冲击.1983年,省人事部门率先成立全国首家人才流动服务机构,随后各市县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也相继成立.1987年4月20日,广东省第一个劳务市场——广州市越秀区劳务市场开业.十六、1984年,邓小平视察广东.1984年1月24日~2月5日,邓小平视察广州、深圳、珠海、顺德,对广东改革开放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十七、1984年,广州、湛江被列为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广州、湛江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11月和12月,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在湛江、广州两个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1992年,广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任省长朱森林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将韶关、河源、梅州三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同时将大亚湾、南沙两地区开辟为经济开发区.至此形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粤北、粤东北山区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格局.十八、1984年,全国第一座实行“以桥养桥”收费还贷政策的桥梁开始征费.1984年1月1日,全国第一座实行“以桥养桥”收费还贷政策的桥梁东莞中堂大桥开始征费.依靠“以桥养桥”和由此而来的“以路养路”模式,广东基本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交通不便这一重大瓶颈.十九、1985年,广东推行劳动合同制.1985年3月2日,广东省政府批转省劳动局《关于改革劳动工资管理体制的意见》,新招收职工推行劳动合同制.从而在政策上打破了用工制度上的终身雇员制这一“铁饭碗”.二十、1985年,广东率先全国综合改革试点.1985年5月7日,广州、佛山、江门、湛江市进入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列.1987年11月21日,国务院决定广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范围,由原来的17个县市的“小三角”扩大为28个县市的“大三角”.二十一、1986年,我国第一份关于国营企业股份化改革的政府规范性文件颁发.1986年,深圳市政府颁发《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并在一部分企业中试行,这是我国政府部门颁发的关于国营企业股份化改革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第二年,广东省政府颁布《关于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积极稳妥进行企业工资、奖金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企业劳动制度和企业领导制度;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等.国营企业从此成为国有企业.二十二、1987年,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省.198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体改委明确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体制改革试点省.4月18日,省政府批转《广东省金融体制改革试行要点》.主要内容有:改革信贷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分层次宏观调控体系;加快专业银行改革步伐,逐步实现专业银行企业化;开拓和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金融企业等.二十三、1987年,全国首次公开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在中国内地首次公开拍卖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拉开广东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培育土地市场的序幕.二十四、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4月1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7月3日正式挂牌营业.二十五、1992年,邓小平视察广东并发表“南方讲话”.1992年1月19日至29日,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两市和顺德县就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特别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继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等发表重要讲话.“南方讲话”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迅速在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二十六、1992年,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粮票的内地省份.1992年4月1日,广东省进一步改革粮食购销管理体制,从是日起,全省粮食收购实行指导性计划和指导价,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价格,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粮票的内地省份.1993年8月27日,广东省政府发出《关于保护和稳定粮食生产问题的通知》,建立粮食生产保护制度.到1995年,广东粮食产量上升,达到350亿斤,解决了“米袋子”问题.二十七、1992年,广东社保改革在全国最早全面推开.1992年6月10日,广东省政府批转《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这使广东社保改革制度化.从1983年开始,广东着手对“企业办保险”体制进行改革.1984年在部分地方试行国营和城镇集体企业固定职工退休费由社会统筹;1986年,建立国营企业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制度;1989年开始,部分市试行临时工个人养老保险办法;1990年开始,部分市试行固定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制度;1992年,建立企业职工社会工伤保险制度.广东社保所有改革探索,都在全国范围内最早推开.二十八、1992年,全国率先直选村官.1992年6月底,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麻奢乡通过村民一人一票直接选举的形式,选出了该乡(村)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开全国直选乡(村)官先河.1999年起,广东在全国率先进行直选村官的试点,轰动全国.村委会直选对于实行村民自治,促进民主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十九、广东掀起“开发区热”.1992年,广东涌起“开发区热”,随后发展迅速,各地纷纷借鉴,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大举措和重要途径.如今,开发区在出口创汇、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经济发展中傲然崛起的广州开发区已被人们视为全国开发区建设的典范之一.三十、1993年,中国内地第一家跨地区产权交易机构成立.1993年2月8日,深圳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跨地区产权交易机构.三十一、1994年,广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5月25日,广东省政府批转省体改委、省经委《关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由主要靠放权让利调整为致力于明晰产权的制度创新.8月4日,广东省政府确定广州味精食品厂、深圳华强电子工业总公司等5家企业列为全国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这是继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后进行的第三步改革.三十二、1995年,广东加快小企业改革步伐.1995年12月1日,省政府转发《关于加快我省小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合并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出售转让、嫁接改造、易地改造、抵押承包、破产拍卖等8种改革形式,加快了小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三十三、1996年,全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996年,全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揭开了报业经营集团化新的一页.到1998年,广东新增两家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形成报业集团“三足鼎立”局面.随后,报业集团这种媒体经营模式走向全国,引领新的传媒格局.三十四、上世纪90年代末,新媒体在广东横空出世,走向全国.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着中国人联通彼此和世界的方式.互联网首先在广东寻找到市场的突破口,1997年丁磊于广东创建了网易公司,隔年马化腾创办了“腾讯”.在丁磊的主导下,网易先后推出了免费主页、免费域名、免费信箱、虚拟社区等服务,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让中国的互联网变得容易起来.几乎在同一时段,马化腾开始推出OICQ、QQ,打造出华人群体最大的即时通讯网络.三十五、1999年,深圳首届“高交会”召开,至今已成中国科技第一展.自1999年首次举办至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历经十年的发展,以“国家级、国际性、高水平、大规模、讲实效、专业化、不落幕”的特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被称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借由高交会搭建而起的高端平台,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阵地.三十六、2000年,江泽民考察广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是江泽民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十七、2003年,CEPA正式签署.CEPA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英文简称,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访问香港,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签署了这一历史性协议.按照协议规定,货物贸易方面,由2004年1月1日起,273个内地税目涵盖的香港产品,只要符合原产地规则,都可享有零关税优惠.随着CEPA的签署和大珠三角战略的提出,广东与港澳经济联系更紧密,粤港合作也进入全新的阶段.三十八、2004年,胡锦涛考察广东时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2004年12月22日,胡锦涛在出席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后到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三十九、2004年,广东启动户籍改革,“农转非”将退出历史舞台.2004年起,广东户籍改革再掀新篇章.从这年起,广东将陆续取消“农转非”计划指标,条件成熟的地区取消农业户口.也是在这一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这个打破城乡二元化对立的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铺开,公安部的消息显示,目前已有12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了公民身份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四十、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广东先行一步.广东的义务教育“免费大餐”从2001年开始起步,步步都领先全国.到2007年秋季,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课本费由政府“埋单”,比全国提早一年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春季开始,广东全面免除全省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至此,全省实现了城乡全免费义务教育.而到2008年秋季学期,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覆盖全国.四十一、2008年,暂住证取消,深圳全面迎来“居住时代”.1984年,暂住证在深圳落地生根,至2008年8月,暂住证在深圳全面“告退”,前后24年.取代暂住证的居住证将“一证多用”,逐步增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和教育、金融等多项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持证人员将能享受到一系列的便利服务,包括子女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等.持有10年长期居住证的居民,将被纳入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深圳再次为全国的户籍制度变革和人口管理提供了一个样本.四十二、2008年,广东产生我国首个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初,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在广东度过10年打工生涯的四川籍打工妹胡小燕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成为我国首个从农民工队伍中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将人大代表和农民工两种身份合二为一的第一人,广大农民工的生存际遇和身份认定、子女教育等问题,都寄望通过这个代表找到“发声口”.四十三、2008年,深圳政治体制改革成全国试验田.2008年5月2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外发布《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深圳即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特区深圳也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试验田”.深圳拟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内容包括:在党内选举中引进竞争机制,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范围;差额选举区长、副区长,条件成熟后进行市长差额选举;部分区人大代表直接竞选;逐步实现各区党政一把手、市政府各部门一把手由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人选,票数较高者和自荐、联名推荐的候选人进行公开演讲和答辩,最终由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等.这些措施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创新之举.四十四、珠海成为全国首个“全民医保”试点城市.珠海的“全民医保”试点自2007年起筹措,在全国率先尝试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其思路是:“小病”治疗免费、“中病”依靠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则通过医疗统筹救助.四十五、宝洁入驻中国,引领跨国企业进驻潮流.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引领下,1988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这是宝洁公司在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中所建立的第一间公司,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闯开一条新路.改革开放至今,国际投资者在广州累积设立了18000多个项目,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广州作为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场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50家在广州落户.四十六、广州地铁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广州地铁二号线对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是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它是1997年国家恢复批建地铁项目后中国首条国产化率超过70%的地铁线路.地铁三号线是目前全国最快的地铁,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大学城专线则开创了国内轨道交通采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先河,并且是广州市轨道交通的第一条高架线路.广州地铁的兴建标志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地方经济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地方财政实力.四十七、亚洲最大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洲展馆)首期占地4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一、二层展厅13个,展示面积约13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2万平方米,于200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是目前亚洲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会展中心.自2004年4月第95届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全面启用琶洲展馆,同时在琶洲展馆和流花路展馆两馆分两期举办.琶洲展馆的投入使用,对于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对外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四十八、广东成中国玩具出口最大基地.1988年,世界玩具生产中心经历了从西欧向日本,从日本转向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又从香港转向内地和泰国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玩具出口基地.至今,广东玩具出口占中国玩具出口的6成以上.四十九、广东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活动,努力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2007年底,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吹响“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号角”,汪洋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决定》和《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全省上下广泛动员,迅速行动,兴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破除阻碍科学发展、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体制,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五十、广州新白云机场建成,成为中国客运量第二大的机场和国内重要的航空枢纽.2004年7月,广州新白云机场正式完成转场,它也是我国首个按照中枢机场理念设计和建设的航空港.广州新白云机场拥有定期国内航线120多条、国际航线52条,连通国内外140多个城市和地区,成为中国国内顶尖的航空中枢机构.2007年12月,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发送旅客超过3000万名.这使白云机场超过上海浦东机场,成为中国内地客运量仅次于北京首都机场的第二大机场.新白云机场已经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改革开放成果的一张新名片.。

广州城市中心变迁史

广州城市中心变迁史

⼴州城市中⼼变迁史翻看⽼照⽚,不禁感慨,⾃改⾰开放以来,⼴州在'三年⼀⼩变,五年⼀⼤变'的⼝号下,变化如此之快!曾经'不到南⽅⼤厦,不算到了⼴州'的城市地标,到后来的北京路步⾏街、天河路商圈,再到如今的珠江新城、⽩云新城……城市中⼼的变迁,见证着⼴州城市的发展。

⼴州城市中⼼由⽼城区⼀直变迁到新城区,由西往东经历30年发展,终于在2004年底确⽴了天河区将成新城市中⼼分区的规划。

随后经过10年的努⼒,在亚运会带动下,区位配套建设不断的完善,⼴州打造的⾸个新城—珠江新城已经崛起成为⼴州城的繁华核⼼。

南⽅⼤厦亦盛极⼀时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州⼈对外都流⾏说这样⼀句话:'不到南⽅⼤厦,不算到了⼴州。

'可见在沿江西路上的南⽅⼤厦,是⼴州当时的标志,⼈民南路、⼗三⾏商圈是当时⼴州城市最为中⼼的地区。

事实上,1978年改⾰开放起始期,⼴州城区⾯积还不⾜50平⽅公⾥。

上下九⼀鸣惊⼈北京路步⾏街渐⼊佳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州,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商业街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样,成为最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

许多⼈以为北京路是⼴州第⼀条步⾏街,其实不然,第⼀条步⾏街是上下九。

1995年,上下九正式设⽴为步⾏街,从此带来了'另⼀种兴旺'。

正式成为步⾏街后的上下九,通过管理形式上的变化……⼴州⽼⼀代CBD环市东成⾼端消费地标环市东商圈是上世纪80年代倾⼒打造的CBD。

作为⼴州的⽼牌CBD,环市东路⾃改⾰开放之后,形成⼴州市最早的中央商务区。

⽚内涵盖⽩云宾馆、世贸中⼼、友谊商店、好世界、花园酒店、合银⼴场等⾼档写字楼和酒店,经过数⼗年发展,环市东路的总部经济分布已渐成规模。

天河城风光⽆限天河路商圈烈⽕烹油随着⼴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构想逐步实施,⽼城区作为商业中⼼的传统地位已经受到冲击和削弱,昔⽇繁华的商业街区⽇渐萎缩。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广东乡镇体制变革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广东乡镇体制变革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广东乡镇体制变革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乡镇体制在职能上经历过三次变革。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社改乡,到90年代汲取模式的形成,再到本世纪初由汲取到供给式的体制转型,广东乡镇体制逐渐趋于理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关键词:改革开放;广东乡镇;职能体制一、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乡镇重建(1978~1986年)由于人民公社“大包干”制度对生产力的严重制约,从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分田到户开始,全国各地农村逐渐出现各种新型分配方式与组织,对人民公社的突破势不可挡。

为保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生产转型,推进农村改革开放,中央决定废除人民公社,重新建立乡镇政府组织。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第95条规定在“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提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

”根据中央指示,1983年,广东省以原人民公社所属区域设区,生产大队建乡,改1892个农村人民公社为1836个区公所,26583个生产大队为19955个乡人民政府(小乡)和370个镇人民政府。

公社改区、大队改乡后,乡、镇行政区划很小,而且乡长、副乡长多为不脱产的干部,不利于基层政权建设。

因此,1986年,中共广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撤区建乡镇完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通知》,规定撤销管理区,以原管理区为基础设立乡、镇,将全省1767个区公所改设1456个镇人民政府和483个乡人民政府(内民族乡12个),其中,广州市郊、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等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设立镇人民政府,19095个乡(小乡)改为23163个村委会。

社改乡完成后,乡镇成为五级政府机构——中央、省、市(地级)、县(市)、乡(镇)——中的最基层一级政府。

此次乡镇重建的体制设计提出了三大职能目标:一是管理农村社会。

广州城建30年的发展轨迹

广州城建30年的发展轨迹
12 4 1 座




随着 广 州
向 着 建设 适 宜 创 业 发 展 和 适 宜 居 住 的 目 标 努 力


城 市 功 能 定位 的 演进
19 7 9
相 继 提 出 了 与时 俱 进 的思 路 :

市基 础 设 施 日臻 完 善



广 州 市委

市政 府提 出


把广 州 建设 成 为

为适 应 机 动 车 迅 速 增 长


种 城 市 系 于 山 水 之 问 的 自然 形 态特 征



青山
称号

国家建
半入 城
六 脉 皆通 海

是对 广州









体格 局 的
础 设 施 建设 和 环 境 综 合整 治 特
2002

生 动写照
2000
t 1i

多年 的发展

在 老城 的 核 心 地 区 逐 渐 形 成 了

年荣获
即用


建设 区 域 性 中心 城 市 同时 提 出

从 19 9 6 年 开始

广 州轨道交通 建设 全 面提 速
2 0 0 3 年2

19 9 9

的 定位来 兼 容 国 际 化 大 都 市 的 提 法 适 的 城市 环 境
19 9 9

建设 高 效 舒
地 铁 号线 建成开通
l
号线 全 线 开 通

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报告(同名12785)

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报告(同名12785)

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作者陈永红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宝贵经验。

广东改革开放30年,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快速发展、人民奔向富裕安康、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30年。

广东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和成功实践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初步探索(1978年12月─1983年)广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全面拨乱反正,认真落实干部、华侨等政策,按照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构想,创造性地运用中央赋予广东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充分发挥广东地缘人缘优势,创办经济特区,开展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体制改革,在城市逐步进行以市场调节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

(一)、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广东领导人大胆向中央建议,提出对广东下放对外开放自主权;在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和创办经济特区初期,广东省委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更加开放”这个主题,要求各地用足用活中央给予广东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1年4月,省委提出“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

1982年,广东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严峻的考验,全省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打击走私贩私的斗争。

省委提出“三严”(执法更严、纪律更严、管理更严),保证“三放”(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

省委还提出“打击经济犯罪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坚定不移”和“有所引进,有所抵制”、“排污不排外”的方针。

为了用足用活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4年,广东省委明确提出三条方针:为了办成于国于民有利的事,要积极寻找政策根据;政策规定允许灵活的,要灵活执行;如果找不到政策根据的,可以试点,在试点中突破现有规定。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一)人民生活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

改革开放之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津津乐道、孜孜追求的“三大件”。

进入80年代,“三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后来变为空调、组合音响、录像机。

9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发展迅速,品种越来越多,商品功能完善和替代率很快,人们不再提“三大件”了。

目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DVD、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寻常之物,家庭影院、各种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也纷纷进入百姓家庭。

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

抓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确保当年财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惠民66条”实施以来,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12个区、县均建立了文化馆,文化站遍布163个街(镇、管理区),100%达标;拥有1500多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516个文化广场,每年开展文艺展演3000场(次)以上。

广州还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

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加快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工作。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努力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二)劳动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改革开放30年广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30年广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林 牧 渔 业 总 产 值位 居 全 国 第 五 位

乡镇 企 业 异
出新
农产 品 品质 日益 提高

效益 农 业

特色农
农 村二 三 产业 快速 发 展


成 为农 村 经
12 8 9 7 1

业 成 为农 业 生 产 的 新 亮 点
从 农林 牧 渔 业 结构
济主要增 长点
万个

2006


全 省 乡镇企 业 数达 到
展 优 质 高产 高效 的农 林 牧 渔 业 生 产
主要农产
年的
47

4%


而 从 事 二 三 产 业 的 劳 动 力 比重 则

品产量 大幅增 加
4

极 大丰富 了人 民 的
米袋
上 升 了 4 6 3 个 百 分点
南 方 农 村 2 0 0 8 年第 5 期
“ 纪怎农材改晕 3 O年’ ’征文
2 1 8

7%

23

85
亿元

19 84
年以来


年均增长

个百分点 特色


从 种植业 结构 和 品种看


8%


米袋子
山地


适销
高效 园艺 作 物 持 续 发 展


综合
(二 ) 丰富 了
30
菜篮 子
经 济效益 显 著提高

2007




蔬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一)人民生活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

改革开放之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津津乐道、孜孜追求的“三大件”。

进入80年代,“三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后来变为空调、组合音响、录像机。

9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发展迅速,品种越来越多,商品功能完善和替代率很快,人们不再提“三大件”了。

目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DVD、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寻常之物,家庭影院、各种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也纷纷进入百姓家庭。

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

抓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确保当年财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惠民66条”实施以来,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12个区、县均建立了文化馆,文化站遍布163个街(镇、管理区),100%达标;拥有1500多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516个文化广场,每年开展文艺展演3000场(次)以上。

广州还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

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加快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工作。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努力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二)劳动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健全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大力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987年4月20日,全国第一个劳务集市在广州市越秀区政协礼堂开张。

1988年,广州市越秀区将劳务集市罱化,并规模化,形成职业介绍所。

之后,市、区(县)劳动部门相继成立了固定的、常年开放的职业介绍所。

1995年,广州市根据中组部和国家人事部《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成立了国家级的人才市场——南方人才市场,建成了人才资源配置和人事服务的市场体系。

经过几年的发展,广州正逐步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各类人才在有序的流动中去寻找最佳的配置方式,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996年5月8日,“中国南方人才市场频道”正式开播,这是全国首创的以企业和广大求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广播频道。

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网络,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建立岗位需求预测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落实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政策,完善和加强街镇一级就业服务机构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村(居)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工作。

如“十五”期间,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00万左右。

建立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0年末的3.15%下降为2.08%,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4.26%,广州市政府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8月,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06万人,已有17.51万人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70%,登记失业率为2.23%,实现了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

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和在穗就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人员就业培训和服务资助力度。

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完善技能人才聘用制度,着重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

扎实做好失业人员,尤其是“4050”、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和“城中村”转制人员的就业服务。

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广州市就业和再就业11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就业市场化、率先创建市场就业机制、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率先培育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劳动力市场、率先启动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率先建立对特困失业人员全方位、全免费的就业援助承诺制度、率先实施对“零就业家庭”(全家失业)的就业援助服务措施、率先实施失业人员“金锁匙”培训计划、率先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率先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目标责任制、率先扩大就业援助对象和范围。

广州市下岗失业人员女35岁、男45岁就可获得就业资助,比国家规定的“4050”(女40岁、男50岁)范围扩大。

(三)住房建设30年来,广州住房建设成就斐然。

在全国率先以土地与外商合作开发商品房小区,是房地产市场复苏的信号。

1979年,当时的广州市东山区引进外资住宅建设指挥部(广州东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和香港宝江发展有限公司以实物有偿使用土地方式达成了合作兴建东湖新村的协议,这是全国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商品房的个案。

8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广州市政府以土地作为合资条件,收取土地使用费,对土地实行有期有偿使用,并开放经营商品房,房地产市场初步形成。

1984年广州就在部分地区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5年对新划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

1986年5月广州实行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随着1986年《土地管理法》和1990年《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出台,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始全面有偿使用,实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分离,以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广州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三级房地产市场:一级市场是由政府垄断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市场,出价最高者获得土地使用权;二级市场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按土地使用合同条款的要求,对房地产进行出售和租赁的经营活动;三级市场是对房地产进行转让、租赁、抵押等项活动。

地产市场和房产市场结合,形成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房地产市场。

伴随房地产市场的产生,房地产咨询和房地产中介行业出现。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促进个人购房逐渐成为商品房市场主体,也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989年8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广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是全国第一个全面实施住房制度改革的省会城市。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95年6月5日颁布了《广东省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广州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1997年10月,出台了按月按级别发放住房补贴的货币分房方案,2000年1月1日起,彻底取消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二是积极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广大职工购建住房开辟了一条稳定的资金渠道。

三是公有住房租金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逐步提高了公有住房租金。

四是公有住房出售迈出较大步伐,广州市1989~1997年共出售公房32.6万套,建筑面积达2030万平方米,公有住房出售比重达60%以上。

经过30年的发展,广州房地产业趋向成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如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天力房地产开发公司、广州合生科技园房地产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祈福新村房地产有限公司、侨鑫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恒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城乡住宅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人民居住水平日益提高,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82平方米增加到1995年人均住房面积达9.2平方米,跃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并提前达到建设部提出的2000年大城市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的目标。

物业管理在80年代初首先在广州诞生,物业管理公司迅速发展,物业管理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快速崛起,配套服务体系构架初步形成。

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把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一手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一手抓房地产市场调控。

建立健全保障型住房财政投入政策和优先供地机制,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符合有关规定的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根据房地产市场情况,合理确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重点保障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适度发展限价商品房,进一步改善住房供求关系和结构,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继续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完善配套政策。

加强土地市场管理,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坚决打击囤积土地行为,调控和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和危破房改造,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进一步做好村镇、村庄规划,用三年时间帮助困难农民改造危破房。

2007年全部解决了5643户2005年登记在册、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双特困户住房问题。

200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9.90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4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8.54平方米,增加2.10平方米。

(四)社会保障广州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喜人的成绩。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截至2007年末,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29.84万人、256.46万人、332.56万人、274.45万人和118.91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市所有镇、村,2007年参合率达94.7%。

2007年调整提高了全市50多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和生活补贴,人均增加253元,同比提高22%。

积极推进农转居人员和城市规划区内全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市已有17.96万人参保。

2008年农村低保水平达到202元,人均月补差83元。

全市农村人均收入低于2000元的困难群众全部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

近几年对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的推动力度很大,把100多万外来工纳入进来,每年都以50%的幅度增长,幅度很大。

2008年7月,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12.32万人,其中农民工达182.19万人。

逐步构建共享型社会保险体系。

贯彻分类施保、扩大覆盖、保障基本的原则,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加快解决社保历史遗留问题,在全国率先将早期离开国企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

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在2007年8月和2008年1月,分别两次对全市50多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作出调整,月人均共增加基本养老金303元,月人均基本金水平达到1455元;同时,各级财政加大投入资金,对2006年6月底前的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人均发放生活补贴108元,使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达到1563元/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