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汇总
四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定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定义2017.03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得数叫做和。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结果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乘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做除数。
4.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注意观察物体的角度,角度不同观察物体的形状也不一定相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2.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一、四则运算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 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5、混合运算中有中括号的,一定要把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
6、列综合算式时,代换前后,算式的运算顺序要相同,如果运算顺序不同,要用加括号的方法来调整。
7、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最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8、探究最省钱的租船策略,一是要租单价低的,二是要保证空位最少。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 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四则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 的运算。 6.和 -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7. 一个数加上 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 0,还得原数;被减 数等于减数,差是 0;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0 除以一个非 0 的 数,还得 0。 8.0 不能作除数。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一是确定方向,二是确定距离。 2.从教学楼出发,先向东偏北 45 度方向走 200 米到 1 号检查 点,再从 1 号检查点出发,向西偏北 30 度方向走 150 米到 2 号检查 点,从 2 号检查点出发,向西偏南 40 度方向走 250 米。到达终点。 (书本 23 页的图)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 示: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 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 示:a×b=b×a 4.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 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c=a×(b×c) 5.在简便运算中常用的乘法式有: 125×8=1000 25×4=100 50× 2=100 6.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 a×(b+c)=a×b+a×c 7.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如 112-43-57=112-(43+57)可变成:112-(43+57)=112-43-57 8.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如 2000÷125÷8=2000÷(125×8)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全部概念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全部概念四年级下册数学书全部概念数与数的运算•自然数:0和比0大的整数。
•数的读法:掌握数的读法,包括个、十、百位。
•数的大小: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加法与减法: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乘法与除法•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使用乘法完成有关问题的计算。
•乘法的性质:学习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使用除法完成有关问题的计算。
•除法的性质:了解除法的性质,掌握除法的基本规则。
数的整体性与分布性•数的整体性:认识一个整体数量的组成和结构。
•数的分布性:通过观察,发现数在数轴、表格、图形等中的分布规律。
分数的概念与运算•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理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分数与整数:学习将带分数转化为整数形式。
•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长度、质量和容量•长度的量和比较:学习认识长度的量和比较长度的大小。
•质量的量和比较:学习认识质量的量和比较质量的大小。
•容量的量和比较:学习认识容量的量和比较容量的大小。
时、刻和日历•时和刻:认识时和刻,学习读表和计算时间。
•日历:了解日历的组成和使用方法,学习通过日历计算时间。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认识•图形的辨认:认识和辨认各种几何图形。
•图形的性质: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如边数、角数等。
•图形的变换:学习平移、翻转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方法。
数据的整理与加工•图表的读取:学习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柱形图、折线图等。
•数据的整理: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分类、整理和处理等。
•选择和运用:培养学生选择数据,并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数的概念与运算•小数的意义:学习小数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小数的读法:掌握小数的读法和表达方式。
•小数的大小比较: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大小比较符号的运用。
•小数的加减法: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一、四则运算。
1. 加法: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是加法。
比如说,你有 3 个苹果,我又给了你 2 个,那一共就有 3 + 2 = 5 个苹果啦。
2.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这就是减法。
就像你有 5 个糖果,吃了 2 个,还剩 5 - 2 = 3 个。
3.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比如 3 个 5 相加,写成乘法就是 3×5 = 15 。
4.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比如说 15 个糖果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人就有 15÷3 = 5 个。
二、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比如 2 + 3 = 3 +2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就像(2 + 3)+ 4 = 2 +(3 + 4)。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比如 2×3 = 3×2 。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好比(2×3)× 4 = 2×(3×4)。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比如说(2 + 3)× 4 = 2×4 + 3×4 。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1000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就好像3.20 和 3.2 是一样大的。
四、三角形。
1.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你看那些自行车架、电线杆的架子,很多都是三角形的,就是因为它稳定呀!2.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数学一、数的认识数的概念——数的大小和排列二、加减法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三、乘除法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四、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五、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六、有关长度和面积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七、有关时间和温度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常来说,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小数、有关长度和面积以及有关时间和温度的知识点。
其中,加减法为数学基础,乘除法为数学进阶,而分数和小数则为数学拓展。
对于数的认识,学生们需要了解数的大小和排列,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加减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而在乘除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表及其应用、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整十整百数及其应用。
此外,学生们需要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
在分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表示、分数加减法及应用。
在小数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小数的概念、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基本运算。
有关长度和面积的学习中,需要了解长度的认识、长度的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在有关时间和温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时间的认识、时间的单位——秒、分、时、温度的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等内容。
总之,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可以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点公式概念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点公式概念汇总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7、算式里既有小括号的,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8、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9、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不能作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11、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1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 ×a13、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14、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者a×(b+c)=a×b+a×c15、减法性质:a-b-c=a-(b+c)16、除法性质:a÷b÷c=a÷(b×c)17、带着加减号搬家:a-b-c=a-c-ba-b+c=a+c-ba+b-c=a-c+b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8、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19、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20、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21、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22、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23、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部分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2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5、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从十分位起,一位一位依次比下去,直到分出大小.26、小数点移动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27、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28、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29、带有单位名称的数叫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复名数.30、单位化聚:长度单位(进率是10):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进率是100):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毫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重量单位(进率1000):1吨=1000千克=1000000克;1千克=1000克.31、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把第三位数省略.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要把第二、三位数省略.32、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33、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第五单元《三角形》34、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35、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3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37、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 B C.38、三角形的特性:(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39、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40、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底;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41、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4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三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44、小数加减法要注意:(1)小数点对齐,也是把数位对齐.(2)从最低位算起.(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45、小数加减法的的验算跟整数加减法一样.46、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第七单元《统计》47、折线统计图不但清楚反映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汇总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汇总(大全)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在有括号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得0;( 0 )不能作除数。
7、组合成综合算式: 12×3=36 240÷60=445×2=90 35÷7=5 25×4=100100-90=10 36+5=41 100-98=2综合算式:100-(45×2)12×3 + 35÷7 25×(240÷60)- 988、陷井题:15×4÷15×4(不等于1,正确等于16) 14+6-14+6(不等于0,正确等于12) =60÷15×4 (先乘、再除、最后乘) =20-14+6 (先加、再减、最后加)=4×4 =6+6=16 =12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6、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7、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如:127-65-35=127-(65+35)8、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如:490÷35÷2=490÷(35×2)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 乘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5、在简便运算中常用的乘法式有:125×8=100025×4=100 50×2=100 15×2=306. 37+46+63=37+63+46 运用(加法交换律)(46+37)+63=46+(37+63)运用(加法结合律)37+46+63+54=(37+63)+(46+54)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5×23×4=25×4×6 运用(乘法交换律)(23×25)×4=23×(25×4)运用(乘法结合律)15×125×2×8=(15×2)×(125×8)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27×64+27×36=27×(64+36)运用(乘法分配律)99×21+21=100×21 运用(乘法分配律)102×23=100×23+2×23 运用(乘法分配律)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四则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6.和- 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积÷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7.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一是确定方向,二是确定距离。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4.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 ×c=a×(b×c)
5.在简便运算中常用的乘法式有:125×8=100025×4=10050× 2=100
6.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a×(b+c)=a×b+a×c
7.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如112-43-57=112-(43+57)可变成:112-(43+57)=112-43-57
8.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如2000÷125÷8=2000÷(125×8)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不着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5.小数数位顺序表
6.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比较两位小数的大小:从高位比起,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9.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
10. 单位互化: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单位互化具体步骤:1.想进率;2.判断乘除法;3.移动小数点。
11.常用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人民币单位:1元=10角1角=10分
时间单位:1时=60分1分=60秒 1.5小时=()小时()分
11.求整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第五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他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如果最短的两根小棒的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那么这三根小棒一定能拼成三角形。
7.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锐角三角形的特点是: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是: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两个角是锐角。
钝角三角形的特点是:有一个角是钝角,有两个角是锐角。
9.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10.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相等,三个角都是60°。
1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
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
1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等腰三角形。
13.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等腰三角形。
14.任何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最少用2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最少用3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最少用2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用小数计算要注意:首先要把不是小数的复名数化成带小数的单名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如:1吨30千克+980千克=1.03吨+0.98吨=2.01吨
第七单元统计
1.本单元学的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全长÷间距=间隔数(段数)
两端都种:段数+1=棵数
两端不种:段数-1=棵数
只种一端(封闭图形):段数=棵数
方阵问题:(每边数量-1)×变数=最外层数量
每边数量×每边数量=整个实心方阵数
最外层数量÷边数+1=每边数量
方阵中相邻两层差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