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项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

合集下载

吉林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俗文化

吉林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俗文化
吉林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 治县民俗文化
查干淖尔冬捕习俗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 布,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文化工作总站(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心)获得“查干淖尔冬捕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蒙古族婚礼(蒙古族婚俗)
马头琴制作技艺(5张)文化遗产名称: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马头琴制 作技艺)
所属地区:吉林·前郭尔罗斯
申报人/申报单位: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国家
马头琴 mǎ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scroll
谢谢观看
蒙古族婚礼(蒙古族婚俗),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蒙古族婚俗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特殊的形式表现出蒙古人粗犷、 豪爽、勇敢、智慧、勤劳、善良的民族性格。蒙古族分布地域广阔,因居 处地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婚礼仪式。传统婚礼在蒙古包内进行,在 婚礼中,民族传统服饰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各地婚仪大同小异,展示骑 术是其中一大特色。婚礼过程往往伴随着形式多样的歌舞表演。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指流传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及 周边地区郭尔罗斯草原蒙古族群众中的民歌形式。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 的旋律,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具有蒙汉兼容、农牧相宜、长短调结合 的独特风格,《陶克陶胡》、《龙梅》、《高小姐》等许多代表性民歌, 长久传唱。2008年6月14日,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中,前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荣列榜中。
2008年6月7日,蒙古族婚礼(蒙古族婚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Ⅹ-55。

前郭尔罗斯草原牧歌

前郭尔罗斯草原牧歌
现在 O形 网里 鱼不 跳 ,渔 工
片水 。天也 是 白茫 茫 的 ,
若不是绿树和稻田,这种天 水 一色 的景 象还 真不 好 接 受 。湖边的村落飘来一股刺
们也会帮着它们跳 ,一尺来 长的鱼捡起来全扔到网外 , 网里留的是特大号的鱼和极
小 极 小 的鱼 。我不 太 明 白 , 渔 工说 ,小鱼 是 成鱼 ,3 年 自然死 亡 ,还 有一 个 原
了一束之字形曲拐的图案 ,在水面上醒目而耀 眼。
世 界奇观查干湖狩猎 水里的渔工们在起网,揭起的网罩上粘着成片的小 查干湖是全国第七 大淡水湖 。在郭尔罗斯境 白鱼 ,未粘上网的小鱼和大鱼们二起跃跳。长网未 内,水域面积4 2 0 平方千米 ,湿地5 0 6 平方千米 。 收拢的部分呈8 字形 ,8 字形的网渐渐变窄。挣扎着
鼻的鱼腥味,这味道是渔村 特有 的标志。湖岸有个小码
头 ,停着 几 条 船 。渔 场 的渔 工 拿 了 几 筒矿 泉水 ,
最后收网拉鱼时 ,眼看着 的一张网变成 了2 张 快艇 在茫 茫水 域 中跳荡 ,直到 跳 出 了水 域 网 ,两条 装鱼 的船 各 收各 的 。 深 处 的一 抹 耀 碧 流 翠 的 岸 际 和 面前 不 远 处 的几 个 胖 头 鱼 在 鱼 群 里 看 着 没 多 少 ,却 总 也 捡 不 黑点才减速平稳下来 。黑点是人头 ,几个渔工站 净 ,一会儿一条一会) L  ̄ -- -条 ,个顶个估 摸着十 在水里 ,一 串浮漂儿串成 的黑线甩 出了巨大的弯 几 斤往 上 ,有 的得 达几 十斤 。
有 那 么大 的空 间 容 量 ,在 那 浩 阔 的空 间里 ,你 被 站在 水里 的那 些 渔工都 显得 十分 小 。 吸纳进去 ,与之完成了一次精神 的牵手 ,一次心 网线在收缩 ,鱼越蹦越欢 ,那不是快乐 的健

吉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

吉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

刺绣、长白山红松根雕、长白山山核
桃拼贴、长白山靰鞡草编结艺术、松
13
通化市
花石雕刻、长白山满族撕纸、长白山
研究培训基地
满族木屋建造技艺、长白山满族豆瓣
酱制作技艺、长白山满族传统医药、
长白山满族高跷大秧歌等长白山满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承基地名单
基地所属单位
农安县黄龙戏传承保护中 心
长春师范大学
显顺琵琶学校
传承基地
8
四平市
李连贵熏肉大饼制作技艺
生产(经营)性保护基 地
9
前郭县
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查干湖全鱼宴烹 生产(经营)性保护基
饪技艺、冰下捕鱼技术

10
延吉市
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生产(经营)性保护基 地
11 省艺术研究院
东北二人转
展示传播基地
12
抚松县
长白山采参习俗等人参文化项目
展示传播基地
长白山满族剪纸、长白山满族枕头顶
吉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
序号
申报地区 或单位
基地承担项目内容
基地类型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安县
黄龙戏
传承基地
九台满族石氏家族萨满传说、九台满
2
长春市
族石氏家族祭祖习俗、满族关氏家族 祭祖习俗、满族杨氏家族祭祖习俗、
传承基地
满族赵氏家族祭祖习俗
3 辽源市龙山区
琵琶艺术
传承基地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四胡音
乐,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蒙古族长
4
前郭县
调、短调,郭尔罗斯查玛舞,潮尔, 呼麦,蒙古族安代舞,蒙古族盅碗舞
传承基地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浩特市所传承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该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俗习惯等。

其中,乌兰浩特市的蒙古族马头琴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蒙古族民族音乐的精髓。

马头琴是一种传统蒙古族弦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被认为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此外,乌兰浩特市的马头琴艺术表演和创作技巧、社交艺术也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包括了愚人舞、小尚都舞、开篇舞等各种形式的舞蹈艺术。

这些舞蹈多以马为主题,展示了乌兰浩特地区特有的牧民文化和马文化。

此外,乌兰浩特市还有丰富的传统民俗习惯,如马拉松比赛、蒙古包搭建、包饺子、剪纸等。

这些习俗代表了该地区的民族传统和生活方式,在当地群众中广泛流传。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培训班,传统的音乐、舞蹈和民俗习惯得以传承并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可。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够保留和传承,使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文化得到了弘扬,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3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3

前郭县再次荣获“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荣誉称号近期,文化部公布了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我县第二次获此殊荣,此次评选吉林省共有8个县荣获该称号。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1987年文化部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重要公共文化品牌项目,命名周期为3年,是县、乡一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此次命名的“中国文化艺术之乡”涉及特色民间文化资源或艺术形式550种,涵盖表演艺术、造型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艺术门类,集中展示了我国民间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现状。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艺术特性探究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艺术特性探究

是依据时间、地点及方位的变化进行层层的推进,完整 的表达故事情节。
(二)音乐特点 对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其大 部分作品中每段均有四个乐句,通过在中间增加衬语的 方式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且从唱词、音程及节奏等 方面来看,均充分体现了自然语音的规律与特点,且无 论歌曲中出现了多少的人物,或者讲述了多复杂的故事 情节,亦或是演唱了多长的时间,都只采用一首曲调。 分析其音乐特点可知,具有前弱后强的特点,即发音遵 循从低向高及从弱到强的规律,无论是音乐形象的塑造 或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为此也可看作 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中最为突出的音乐特点。 “同度进行”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另一个主要 特点,因其与东盟盟歌高度相似,为此其叙述性相对较 强,所有的音乐同度进行,以 2/4 或 4/4 拍为主的小节 内容通常为弱强关系。除此之外,还具有“同音相对” 的特点,即两个同音相接以形成一种特殊的旋律,通常 用于改变原有的节奏关系。另外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中 的大跳音阶的部分,主要是依据蒙古族独特的发音而自 然产生的,其中以八度跳音及十度跳音最为常见。 就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调式曲式而言,蒙古族民 歌大多采用五声音阶,同时还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 声,且大部分为徽调式及羽调式,大部分以两个或四个 乐句构成的单段体,句法结构相对自由且呈现出不对称 性。分析其场白结构可知,演唱时均需采用唱白结合的 方式,既要叙述故事,又要留给听者以想象的空间,从 而实现故事情节的延续。就其衬语而言,以“啊、哈、嗬、 咿”最为常见,遍布曲头、曲中及曲尾,用以突出民歌 的地域色彩及民族色彩,就装饰音的使用而言,全曲的 最高音或高潮部分都能使用波音技巧,在每个乐句的尾 声部分都可以使用倚音。就节拍而言,郭尔罗斯蒙古族 民歌大多采用 2/4 或 4/4 拍,而 3/4 拍以及自由体节拍 相对较少,演唱时大多采用四胡伴奏,而艺人通常采用 自拉自唱的形式,在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不断创新与 发展的过程中开始使用多种乐器进行伴奏。 四、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创作特征 (一)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思想特征 以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努恩吉娅》为例,这首音 乐作品是蒙古族姑娘在出嫁前一晚的必唱歌曲。其歌曲 内容主要描写了出嫁时与亲朋好友别离的场面以突出依

浅谈前郭县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前郭县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前郭县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作者:苏欣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3期摘要:蒙古族作为我国一个古老而重要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而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本文主要以吉林地区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为代表,以马头琴文化的发展保护为例,谈一谈马头琴文化在前郭尔罗斯的历史传承以及其现今发展的阻碍,笔者会相应的提出一些对策,以期马头琴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蒙古族文化可以薪火相传。

关键词:蒙古文化;马头琴;前郭县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蒙古族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隶属于吉林省“中国北方经济四小龙”——松原市,在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蒙古族文化。

而马头琴这一饱含民族文化结晶的乐器更赋予了前郭尔罗斯厚重的文化内涵,该县至今仍然保留着诸多的蒙古传统民族文化,并且在时代进步和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中,使蒙古族文化继续蓬勃发展。

一、马头琴文化在前郭县的现状蒙古族学者、郭尔罗斯人苏赫巴鲁先生曾考证过马头琴的渊源,马头琴形成世系是“弹拨乐器火不思—诺门图·火不思—抄兀儿—马头琴”。

这一观点现今已被乐器学术界认可。

蒙古族最古老的一把马头琴出自前郭尔罗斯,在前郭尔罗斯,马头琴已经普及到了县内的小学以及幼儿园,是许多孩童必学的乐器之一。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正面看去琴体犹如一匹马化成人形的半身塑像。

马头琴的结构由音箱、琴杆、琴弦、弦轴和拉弓组成。

马头琴的音色纯朴、浑厚,极贴近人声。

郭尔罗斯的琴师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

他们演奏时,指法与弓法显得很隐蔽,从而使音色细腻、深沉,更加富于感染力。

笔者曾有幸听过一次老艺术家进行的马头琴演奏会,演奏时他们呈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

马头琴发出来的声音浑厚而悠扬,不像是音弦颤动时发出来的声音,而像是骏马一路狂奔而来,带着草原的豪迈与豁达,引领着听众对草原生活的向往。

马头琴的简介·拉弦类乐器

马头琴的简介·拉弦类乐器

三一文库()〔马头琴的简介·拉弦类乐器〕*篇一: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

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化内涵、拓展其文化外延,意义尤为深远。

本文就其传说、形制、构造、演奏技法及马头琴音乐与所处草原文化脉络的关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马头琴的传说、形制、构造与草原文化在远古的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段美丽哀婉的传说:勤劳善良的老牧人奥其尔,全家三口人就靠牧羊来维持生活。

家里唯一的心爱之物是一匹英俊而高大的枣骝马,每天与牧人一起牧羊、劳动,朝夕相处,情同手足。

一天,草原上传来了一个消息,说蒙古部落首领要举行“赛马”大会,谁的马跑了第一名,就将他的女儿嫁给这名勇敢的骑手……比赛中,老牧人奥其尔的小儿子贡嘎因枣骝马获得第一骑手的荣誉……但是,授奖时,部落首领竟然不谈许配他女儿的事情,却示意手下差人把枣骝马给他牵来……部落首领跨上枣骝马后,箭一般地飞奔起来。

老牧人奥其尔非常气愤,他吹了一声口哨,枣骝马听到主人的口哨声后不停地打转、尥蹶子,一下子就把首领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首领忙让差人把枣骝马抓住,可枣骝马已冲出人群跑向远方。

首领立即命令弓箭手发箭,一霎那,枣骝马身中很多箭向家乡的方向跑去……当它用尽最后的力气于一天的午夜时分回到了老牧人的帐篷前时,它就倒了下来,随即便死去了……老牧人奥其尔悲痛欲绝,和小儿子贡嘎在枣骝马身旁整整守护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夜里,他梦见枣骝马和他说话了,并让老牧人用它的骨头和皮做成琴,每天带在身边。

于是,老牧人奥其尔用枣骝马的骨头做成共鸣箱、琴杆和琴轴,用枣骝马的皮蒙在共鸣箱上,用枣骝马的细尾做成琴弦和琴弓,最后用枣骝马的腿骨刻成一个马头装在琴杆上,自此,在辽阔无垠的蒙古高原上就诞生了第一把马头琴 (1)·在内蒙古草原民间,每诞生一把马头琴,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仪式结束后,牧人就开始举行马头琴试奏音乐会,这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段古老文化遗风,同时也说明了马头琴在草原上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割舍不断的依恋。

前郭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前郭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前郭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科学实验》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近日,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决定》,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项目)。

这是前郭县在发展马头琴事业中又一新的里程碑。

【总页数】1页(P25-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福建安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茶文化)之乡”
2.安徽省7个县、镇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的发展与规范
4.卓尔有艺在民间——秭归“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5.平坝:黔中腹地山川秀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清真美食之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内蒙古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内蒙古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是其中一些: 1. 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蒙古族音乐的“活化石”。

它以悠扬、婉转、深情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风格,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是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之一,以其悠扬、柔美、感人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奏风格,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的情感和信仰。

3. 剪纸艺术:内蒙古地区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被誉为“剪纸之乡”。

它以简洁、生动、有趣的造型和鲜艳、明亮的色彩,表现了内蒙古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

4. 呼麦歌唱艺术:呼麦歌唱艺术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复杂的唱法和高超、精湛的技巧,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的情感和信仰。

5. 蒙古象棋:蒙古象棋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古朴的造型和规则,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 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婚礼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隆重、热闹、喜庆的氛围和独特的表演方式,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以上是内蒙古地区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们都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被誉为"万马之乡、千号之地"。

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许多具有独特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内蒙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蒙古族花灯蒙古族花灯是内蒙古地区广泛流传的一项民间艺术活动。

它以纸质雕刻、绘画、彩色油纸等工艺为特色,以图案丰富而唯美的灯光为表现形式,展示了蒙古族民间文化和生活特色。

2. 蒙古族马头琴艺术蒙古族马头琴是传统蒙古族民乐器,被誉为"蒙古的民族乐器之王"。

其音色高亢而独特,能够表达出蒙古族骑马狩猎、放牧生活等文化内涵,是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代表。

3. 蒙古族长调蒙古族长调是一种传统的蒙古族曲艺形式,具有悠扬婉转、情感丰富的特点。

它既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又是他们对自然、神灵、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和表达。

4. 蒙古族马头墩蒙古族马头墩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它以独特的造型、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为特点,是蒙古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5.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独木舟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是内蒙古地区的两个民族,他们以独木舟为工具进行渔猎、交通等活动。

他们掌握了制作和使用独木舟的技艺,并将其视为宝贵的文化传统。

6. 大企业瓦窑大企业瓦窑是内蒙古地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古老制瓦窑遗址,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它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最早的瓦窑之一,通过研究这个遗址,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7. 鄂尔多斯葡萄酒鄂尔多斯葡萄酒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传统特产,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这种葡萄酒以其浓郁的果香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产业和文化特色。

这只是内蒙古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其他项目值得一提。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代表了内蒙古地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这片土地丰富的资源和活力。

[工作]蒙古四胡之乡

[工作]蒙古四胡之乡

蒙古四胡之乡——前郭尔罗斯白玉霞富山万强“郭尔罗斯杯”八省区第三届四胡大赛落下帷幕。

我县选送的“郭尔罗斯”组合荣获一等奖,同时我县被内蒙古四胡协会授予“蒙古四胡之乡”称号,成为继获得“中国马头琴之乡”美誉之后的又一殊荣。

同期声: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9宝因太四胡神韵古老神奇的前郭尔罗斯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这里积累了丰富的郭尔罗斯地域文化,留下了浓郁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

郭尔罗斯草原上的旖旎风光,查干湖畔的风霜雨雪、人生的悲欢离合,个人的喜怒哀乐,年景的旺衰丰歉,无不勾动草原人民的情怀。

他们把内心所思所想都赋予手中的蒙古四胡,化作弦上清风明月,马嘶鹿鸣,清纯自然,鲜活优美。

在这里,无论是白发老人,还是稚龄儿童,无论是男儿,还是女子,拿起四胡,手中就流淌出悠扬的曲调,令人荡气回肠、神思遐想。

四胡史话四胡又称“四弦琴”,蒙语为“胡尔”,形似二胡,弦为四根。

四胡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顾名“胡琴”。

清初著名蒙古族历史学家罗卜桑丹津在他的巨著《黄金史》中记载: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途中病逝了,当蒙古骑兵护送灵车返回故乡不儿罕山的时候,军中最著名的歌手吉洛阔台在献给他的君主成吉思汗的歌中唱到:您化作雄鹰的翅膀,乘风归去了,我贤明的可汗您那胡尔、潮尔奏出的美曲佳音,您那广阔无垠的土地、众多的人民,还有那山川河流、富饶的草原,都在那里啊!歌中的“胡尔、潮尔”就是指的四胡和马头琴两种乐器。

可见,演奏四胡在元朝的蒙古族中已经十分流行。

清代,四胡在东蒙:包括郭尔罗斯地区得到普及,随着岁月的推移,在茫茫草原上,四胡如诉如泣的琴声已成为草原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与奶酒、牧歌一道,深深融入草原人的生命里。

伴随着郭尔罗斯波澜壮阔的历史流传并扎根于前郭大地,代代相传。

在旧社会,四胡是民间艺人用以倾诉牧民苦难生活,鞭挞剥削和压迫,向往美好生活,歌颂英雄史诗的乐器。

同期声:县四胡研究所所长嘠尔迪(介绍解放前四胡概况)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文化日益繁荣,四胡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有才华的优秀四胡演奏者如雨春笋般破土而出。

内蒙古春节马头琴与舞龙

内蒙古春节马头琴与舞龙

内蒙古春节马头琴与舞龙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

而在中国的各个地区,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各具特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内蒙古春节的独特庆祝方式,即马头琴与舞龙。

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北方草原上。

这里有着辽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春节期间,内蒙古的各个地方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马头琴与舞龙是最具特色的两个传统表演。

马头琴是内蒙古的民族乐器,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由木制琴筒、供弦和马头等部分组成,外形独特,如同一匹骏马。

马头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内蒙古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邀请马头琴艺人前来表演。

马头琴艺人手持马头琴,用弓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音乐。

这种音乐带有草原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听到这种音乐都会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起来,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气氛。

与马头琴相比,舞龙更加引人注目。

舞龙是中国传统舞蹈形式之一,在中国各地都有流传。

在内蒙古,舞龙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人们认为龙是神圣的动物,代表着权威和吉祥。

在春节期间,人们使用布匹制作的龙身,穿上龙头和龙尾,进行起舞。

内蒙古的舞龙有着独特的风格。

龙身上的布匹常常是由色彩鲜艳的蒙古族传统图案组成,给人一种热烈而欢快的感觉。

舞龙的动作也与别处有所不同,充满着草原民族的热情和豪迈。

人们手持长长的鞭炮,不时放响,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内蒙古的春节庆祝活动中,马头琴和舞龙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们通过音乐与舞蹈表达对节日的热爱与祝福。

马头琴带来悠扬的旋律,舞龙带来热闹的场面,共同构成了一个欢乐的春节庆祝画面。

总的来说,内蒙古的春节庆祝活动中的马头琴和舞龙是两个独特而魅力十足的表演形式。

它们展现了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和草原风情,让人们在春节期间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对这种传统表演充满了热爱和兴趣。

希望在未来的春节,更多的人能够亲自去内蒙古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春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前郭县迎奥运火炬传递马头琴表演实施方案的通知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前郭县迎奥运火炬传递马头琴表演实施方案的通知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前郭县迎奥运火炬传递马头琴表演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01•【字号】前政发[2008]13号•【施行日期】2008.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前郭县迎奥运火炬传递马头琴表演实施方案的通知(前政发〔2008〕13号)前郭尔罗斯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现将《2008年前郭县迎奥运火炬传递马头琴表演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四月一日2008年前郭县迎奥运火炬传递马头琴表演实施方案为繁荣和发展蒙古族马头琴艺术,传承和弘扬蒙古族优秀文化,提高我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前郭县迎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我县拟创造2008人马头琴表演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做好此项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奥运精神,根据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郭尔罗斯特色文化区的目标,按照《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前郭县马头琴、四胡艺术发展规划的通知》(前政发〔2006〕84号)要求,为郭尔罗斯马头琴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二、演出时间和地点(一)演出时间:2008年7月17日上午8:00-10:00时。

(二)演出地点:1.马头琴演出地点:市奥林匹克广场;2.民族舞蹈表演地点:郭旗街广场;3.安代舞表演地点:乌巴什广场;4.秧歌和舞狮表演地点:哈萨尔广场。

三、工作安排(一)县教育局:负责落实2008人参加迎奥运马头琴演出;按照工作计划做好马头琴表演的培训工作;在乌巴什广场组织300名学生演出安代舞;制作安代舞演出区位示意图;设计制作奥林匹克广场演出人员座位示意图(体现“2008五环”奥运会会徽图案),安排演出人员按照座位示意图就座;按照市政府部署做好演出彩排工作。

东乌珠穆沁旗—积淀丰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东乌珠穆沁旗—积淀丰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东乌珠穆沁旗—积淀丰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张志波【摘要】正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辖5个镇、2个苏木、1个国营林场。

总人口为7.0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56万人,占总人口64.5%。

北与蒙古国接壤,东邻兴安盟、通辽市,南连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西接阿巴嘎旗。

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珠恩嘎【期刊名称】《内蒙古艺术》【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2页(P73-74)【作者】张志波【作者单位】东乌珠穆沁旗文体广电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49.27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辖5个镇、2个苏木、1个国营林场。

总人口为7.0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56万人,占总人口64.5%。

北与蒙古国接壤,东邻兴安盟、通辽市,南连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西接阿巴嘎旗。

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位于乌里雅斯太镇以北54公里处,是锡林郭勒盟及其周边地区向北开放的门户,国境线长527.6公里。

旗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辖8个牧业嘎查、6个社区居委会,人口3.3万人。

东乌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南段西北山麓,俗成“大兴安岭西嘴,二连盆地东岸”。

地形东高西低,北高中间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在830—1500米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54.3毫米,日照2975小时。

乌珠穆沁系蒙古语,意为葡萄乡之人。

16世纪初期,随巴图蒙克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迁徙到瀚海以南一带游牧,隶属察哈尔汗管辖地。

1623年,乌珠穆沁部落首领多尔济率领部落迁至喀尔喀的克伦河一带游牧。

1637年(清朝顺治三年),把乌珠穆沁部落分为左右翼旗,封多尔济侄子色棱为扎萨克多罗额尔德尼贝勒,统治乌珠穆沁左翼旗。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东乌珠穆沁旗。

乌珠穆沁草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拥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06•【字号】前政发[2010]55号•【施行日期】2010.1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前政发〔2010〕55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林、牧、渔场,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国、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各地申报和文化部门初审的基础上,经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和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的公示后,县政府同意将“阿阑豁阿”等38个项目列入《前郭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予公布。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制定保护规划,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使之得以传承和弘扬,为繁荣前郭尔罗斯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民族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前郭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民间文学(6项)(一)阿阑豁阿(二)巴拉根仓的故事(三)郭尔罗斯部落传说(四)祝赞词(五)郭尔罗斯寺庙故事(六)郭尔罗斯蒙古族地名传说二、民间美术(3项)(七)乌力吉将嘎(八)蒙古族刺绣(九)郭尔罗斯剪纸三、民间音乐(2项)(十)郭尔罗斯扎萨克音乐(十一)潮尔四、民间舞蹈(1项)(十二)朝鲜族农乐舞五、曲艺(1项)(十三)笑嗑六、传统戏剧(1项)(十四)郭尔罗斯蒙戏七、杂技与竞技(6项)(十五)达尔罕扔砣(十六)冰嘎游艺(十七)布日格(十八)乃日(十九)喜塔尔(二十)蒙古族纸牌八、传统手工技艺(8项)(二十一)前郭尔罗斯酿酒技艺(二十二)粘米食品制作技艺(二十三)风干鱼制作技艺(二十四)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二十五)蒙古族牛肉干制作技艺(二十六)松嫩平原传统民居建造技术(二十七)蒙古族咸菜制作技艺(二十八)蒙古族炒米加工技艺九、民俗(7项)(二十九)蒙古族交往礼俗(三十)蒙古族端午习俗(三十一)朝鲜族花甲宴习俗(三十二)蒙古族成年礼俗(三十三)蒙古族清明习俗(三十四)蒙古族寿辰礼俗(三十五)蒙古族养马驯马习俗十、传统医药(3项)(三十六)蒙医正骨(三十七)蒙医针灸(三十八)蒙医放血疗法。

民族教育成果展板解说词修改

民族教育成果展板解说词修改

民族教育成果展板解说词各位领导:大家好!现在您看到的是主题为”传民族教育圣火,创郭尔罗斯辉煌”的我县民族教育60年成果展板区。

我们前郭县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多年来上级部门不断加大民族教育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这片神奇的土地大放民族教育的异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族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回顾过去,我们看到的是我县民族教育走过的光辉足迹,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历史回眸板块。

作为我县民族教育的主阵地前郭蒙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家请看这里,这组图片展现的是前郭蒙中6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校园风貌,和今天的校园相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前郭蒙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变化。

前郭蒙中一路走来离不开前郭教育人的呕心沥血,这组照片展示的是历任蒙中校长和国家级优秀教师的代表,(这位是我校第一任校长才音老师。

)改革开放以来,前郭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精于骑射。

这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下了我校学生正在进行射箭练习的场景。

这幅照片记录了蒙古骑兵团的领导来我校视察工作时的情况。

民语教学一直是我校民族教育的主导,这几张照片展示了我校六、七十年代民语教学的情景,这是我们学校90年代蒙语教学课堂画面。

一路走来,前郭教育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使民语教学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展现它丰富的内涵和丰厚的底蕴。

翻过历史的篇章,重温走过的足迹,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前郭县的民族教育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各位领导这边请,1986年,在蒙中建校30周年前夕,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同志在百忙之余为我校题写校名,现在依然悬挂在蒙中校门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蒙中学子。

(这张照片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在我们县庆50周年之际,到我校视察。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县民族教育,近几年来,国家民委.省民委及省教育厅领导,经常莅临我县指导工作,指引前郭尔罗斯民族教育的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这幅照片就是2011年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实地查看我们蒙古族中学的办学条件和校容校貌,并参观了校史馆,观看了学生马头琴演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项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马头琴简介: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马皮蒙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乐器概述: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

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

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

队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文化艺术: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历史追溯: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

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

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

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

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

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

"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

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

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

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

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

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

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

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

与此相关,元代的蒙古民族乐器,其总体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仅是用于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还产生了纯器乐曲,诸如《海青拿天鹅》《白翎雀》等,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十八世纪初,马头琴的外观及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马头琴琴体的革新,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涌现出不少民间说唱演奏家。

问世传奇: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

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

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

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

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

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越来越黑。

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

就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苏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走进蒙古包来。

人们一看,原来是匹刚出生的小马驹。

苏和看着大伙惊异的眼光,对大家说:“在我回来的道上,碰上了这个小家伙,躺在地上直动弹。

我一看没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来啦。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管下长大了。

它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见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

一天夜里,苏和从睡梦中被急促的马嘶声惊醒。

他想起小白马,便急忙爬起来出门一看,只见一只大灰狼被小白马挡在羊圈外面。

苏和赶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马浑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来了很久了,多亏了小白马,替他保护了羊群。

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白马汗湿的身子对它说:“小白马呀!多亏你了。

”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王爷要在喇嘛庙举行赛马大会,因为王爷的女儿要选一个最好的骑手做她的丈夫,谁要得了头名,王爷就把女儿嫁给谁。

苏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邻近的朋友便鼓动他,让他领着小白马去参加比赛。

于是,苏和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赛马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

到终点的时候,苏和的小白马跑到最前面。

王爷下令:“叫骑白马的上台来!”等苏和走上看台,王爷一看,跑第一名的原来是个穷牧民。

他便改口不提招亲的事,无理地说:“我给你三个大元宝,把马给我留下,赶快回去吧!”“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呀。

”苏和一听王爷的话,顿时气恼起来。

我能出卖小白马吗?他这样想着,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那两句话。

“你一个穷牧民竟敢反抗王爷吗?来人哪,把这个贱骨头给我狠狠地打一顿。

”不等王爷说完,打手们便动起手来。

苏和被打得昏迷不醒,还被扔在看台底下。

王爷夺去了小白马威风凛凛地回府去了。

苏和被亲友们救回家去,在奶奶细心照护下,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

一天晚上,苏和正要睡下,忽然听见门响。

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

门还是碰碰地直响。

奶奶推门一看:“啊,原来是小白马!”这一声惊叫使苏和忙着跑了出来。

他一看,果真是小白马回来了。

它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汗水直流。

苏和咬紧牙,忍住内心的痛楚,拔掉了马身上的箭。

血从伤口处像喷泉一样流出来。

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原来,王爷因为自己得到了一匹好马,心里非常高兴,便选了吉日良辰,摆了酒席,邀请亲友举行庆贺。

他想在人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好马,叫武士们把马牵过来,想表演一番。

王爷刚跨上马背,还没有坐稳,那白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头摔了下来。

白马用力摆脱了粗绳,冲过人群飞跑而去。

王爷爬起来大喊大叫:“快捉住它,捉不住就射死它!”箭手们的箭像急雨一般飞向白马。

白马虽然身上中了几箭,但还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亲爱的主人面前了。

白马的死,给苏和带来了更大的悲愤,他几夜不能入睡。

一天夜里,苏和在梦里看见白马活了。

他抚摸它,它也靠近他的身旁,同时轻轻地对他说:“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只琴。

每当他拉起琴来,他就会想起对王爷的仇恨;每当他回忆起乘马疾驰时的兴奋心情,琴声就会变得更加美妙动听。

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大规模移民,将马头琴在内的蒙古文化传到了欧洲,俄罗斯也就有了马头琴,并受到人们的欢迎,直到今天。

独特造型: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呈正梯形,也有极个别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制成,上下两框板的中央开有装入琴杆的通孔,左右侧板上分别开有出音孔,琴箱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为饰,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木板的。

琴头、琴杆多用一整块色木、花梨木、红木或松木制作。

琴头呈方柱形,顶端向前弯曲,造型为雕刻精细的马头,既有奔马的马头,也有立马的马头,有的是在琴杆上端直接雕出,也有的是雕好以后粘上去的。

弦槽后开,多有槽盖,两侧横置两个弦轴(左右各一)。

弦轴又称把子,采用黄杨木或琴杆木料制作,轴杆为圆锥体,轴柄呈圆锥形、八方形、瓜棱形或扁耳形,圆锥形轴柄外表刻有直条瓣纹,便于拧转,有的轴顶为圆球形。

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正面为按弦指板,上端设有山口,下端装入琴箱上下框板的通孔中。

皮面中央置木制桥形琴马。

张两条马尾弦,两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长马尾合成,两端用细丝弦结住,上端缠于弦轴,下端系于琴底的尾柱上。

琴弓用藤条或木料制作弓杆,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

传统的马头琴,多为马头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自用,故用料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

通常分为大、小两种,分别适用于室外或室内演奏。

大者,琴体全长100厘米~120厘米,琴箱长26厘米~30厘米、下宽22厘米~28厘米,宜室外演奏使用;小者,琴体全长70厘米左右,琴箱长20厘米、下宽18厘米左右,宜室内演奏使用。

马头琴是属于指板类型的拉弦乐器,不设千斤,从山口到琴马的一段琴弦为有效弦长。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琴箱的面、背两面都蒙皮膜,这和一般拉弦乐器只正面(筒前口)蒙皮、背面(筒后口)设音窗或呈开口式是不同的。

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演奏方法:演奏马头琴时,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

左手虎口稍张开,拇指微扶琴杆,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顶弦、无名指按弦、小指指尖顶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常从外弦下面伸进去顶里弦;在高把位上,由于音位距离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

右手执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

运弓中,弓毛和琴弦要保持直角状态。

马头琴的定弦有多种,因较细的琴弦张在里弦,较粗的弦张在外弦,所以常以反四度关系定弦为a、e,有时也以正四度关系定弦为A、d,正五度关系定弦为d、a,用于伴奏时音域仅一个八度。

拉奏方法也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琴弓的弓毛不夹在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奏,所以它具有独特的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拉奏起来,特别洪阔、低沉而豪放,富有草原风味。

右手弓法有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打弓、击弓、碎弓和抖弓等,左手指法有弹音、挑音、颤音、打音、滑音、双音、拨弦、揉弦和泛音等技巧,许多装饰音都是由小指奏出的。

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所以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