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治者列表(05)商朝方国与周边民族

合集下载

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帝国后建立。

商朝有几任君主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商朝皇帝列表商朝较出名的皇帝简介商朝皇帝:汤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以及夏朝的方国韦、顾、昆吾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夏。

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南亳,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

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

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

汤见伊尹商汤去见伊尹,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

彭氏之子半路上问商汤说:“您要到哪儿去呢?”商汤答道:“我将去见伊尹。

”彭氏之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天下的一个曾做过奴隶的人。

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而问他,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汤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

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网开三面商汤有一次外出,看见在一处茂盛的林子里,一个农夫正在张挂捕捉飞鸟的网,东南西北四面挂的都有。

待网挂好后,这个农夫对天拜了几拜,然后跪在地上祷告说,“求上天保佑,网已挂好,愿天上飞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从四方来的鸟兽都进入我的网中来。

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帝国后建立。

商朝有几任君主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商朝皇帝列表商朝较出名的皇帝简介商朝皇帝:汤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以及夏朝的方国韦、顾、昆吾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夏。

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南亳,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

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

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

汤见伊尹商汤去见伊尹,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

彭氏之子半路上问商汤说:“您要到哪儿去呢?”商汤答道:“我将去见伊尹。

”彭氏之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天下的一个曾做过奴隶的人。

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而问他,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汤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

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网开三面商汤有一次外出,看见在一处茂盛的林子里,一个农夫正在张挂捕捉飞鸟的网,东南西北四面挂的都有。

待网挂好后,这个农夫对天拜了几拜,然后跪在地上祷告说,“求上天保佑,网已挂好,愿天上飞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从四方来的鸟兽都进入我的网中来。

中国历史统治者顺序表(全)

中国历史统治者顺序表(全)

中国历史统治者顺序表(全)1. 三皇五帝时期(公元前2852年-公元前2070年)- 伏羲- 神农氏- 黄帝- 堯- 舜2.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禹- 啟- 大庙3.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太甲- 祖乙- 太庚- 太甲- 高辛- 太丁4.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在位诸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哀王5.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齐桓公、鲁隐公、鲁襄公、鲁昭公、鲁孝公、鲁宣公、鲁厉公、鲁文公- 战国时期:秦孝公、秦穆公、秦共公、秦懿公、秦昭公、秦宣公、秦襄公、秦文公、秦武公、秦庄襄王、秦德襄王、秦哀襄王、秦孝襄王、秦文襄王、秦武襄王、秦嬴渠梁王、秦始皇帝6.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帝7.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在位皇帝:刘邦、刘盈、刘恒、刘盈、刘刘^刘弗陈胡8. 新朝(公元9年)- 王莽9.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在位皇帝:刘^刘盈、刘^刘宏、刘^刘土、刘^刘秀、刘^刘利、刘^刘棱、刘^刘^刘^刘回疑10. 三国时期(公元184年-公元280年)- 魏国:曹操、曹丕、曹^胡、曹^芳- 蜀国:劉備、刘二袁熙公钱、劉^刘^刘尹皆- 吴国:孙权、孙^孙皰太尉、孙^孙皝皇帝11.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在位皇帝: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12.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在位皇帝:司马睿、司马攸、司马真、司马宝、司马徽13.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宋:刘^更和上皇、刘^子帝^刘师堂、刘^刘彧胡- 南朝齐:萧道成、萧道成胡、萧道成^鲁粉粉- 南朝梁:侯景^樊整国、樊整、梁武帝、樊殷霸、隋炀、自杀的蠢春主、蠢春主堂、隋文帝、隋炀- 南朝陈:陈后主,阿尔东妮继、天后、后台天后、陈宣帝^天帝弗14.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文帝- 隋炀帝15.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在位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李芳、李唐p姬宣宗、李宏宗、李睿、皇姬清、皇姬病榻、世宗、神宗、武宗、宪宗、穆宗、启宗、殇宗- 张韶寿显德皇帝16.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后梁:朱全忠、朱友谦- 后唐:李克曜、後主李從厚17.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在位皇帝:赵匡胤、哲宗、聖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胡、徽宗,杨延昭- 始皇帝杨延昭18.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在位皇帝:高宗、孝宗、光宗、英宗、昺北瓶光宗胡、宪宗19.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忽必烈- 成宗- 宣宗20.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在位皇帝:朱洪武、朱太忠、朱太焚、朱太祖胡、朱神宗、朱延龄、朱方证、朱乾隆、朱庙元21.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在位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世祖上皇太后、皇太极、世祖、圣祖、世宗、世祖李莆田、高宗、圣祖杨湘云、穆宗、仁宗、宪宗、文祖、悼慈烈皇亲、孺慕皇亲、淳亲王、钦慕皇亲、大冶淳亲王、代理、外戚势戊王、辛壬壬、辛壬十一年。

商朝君王列表及简介

商朝君王列表及简介

商朝君王列表及简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主要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

商朝君王是商朝统治者的集合,他们是这个古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以下是商朝君王列表及简介。

1. 商汤(约公元前17世纪)商汤是商朝的创始人,他在商朝建立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汤出生于商朝的创始地陕西省商县,他的父亲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丘康。

商汤在继承父亲的王位后,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改革,成功巩固了商朝的统治地位。

他被后人尊称为“夏朝天子”。

2. 商世祖(公元前16世纪)商世祖是商汤的长子,他在商朝的统治期间,继续推行了商汤的政治改革。

他加强了中央政权的集权化,进一步巩固了商朝的统治地位。

同时,他还注重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商世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商朝的鼎盛时期。

3. 商寒浞(公元前15世纪)商寒浞是商朝的第三任君王,他是商世祖的儿子。

商寒浞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后,继续推行了商世祖的政策,并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善于用兵,成功地平定了周边部落的叛乱,保持了商朝的统一和稳定。

4. 商武丁(公元前14世纪)商武丁是商朝的第四任君王,他是商寒浞的儿子。

商武丁是商朝的最伟大的君王之一,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商朝的巅峰时期。

商武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新,包括加强军队建设、改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等。

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征服,扩大了商朝的疆域,并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5. 商王季历(公元前12世纪)商王季历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是商武丁的儿子。

商王季历继承父亲的王位后,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他的统治时期,商朝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频发。

最终,在周军的进攻下,商朝灭亡,商王季历被杀,商朝走入了历史。

商朝君王列表及简介如上所述,他们在商朝的统治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成就,为商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

中国各朝帝系表

中国各朝帝系表

中国各朝帝系表夏朝王系表(2205B.C.--1766B.C.)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桀)商王朝王系表(1766B.C.--1122B.C.)成汤->太乙->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袓乙->袓辛->沃甲->袓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袓庚->袓甲->廪辛->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纣王)周王朝帝系表西周朝王系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共和行政->宣王->幽王东周朝王系表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惠王阆->襄王郑->顷王壬臣->匡王班->定王瑜->简王夷->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匄(gai)->元王仁->贞定王介->哀王去疾->思王叔->孝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秦帝系表始皇帝嬴政(221B.C.--210B.C)->二世胡亥(210B.C--207B.C)->秦王子婴(206B.C)西汉帝系(1)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2)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3)汉高后吕雉(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前187-前180)(4)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窦皇后)(5)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6)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7)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8)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9)汉元帝刘爽(前32-前7)(10)汉成帝刘骜(前32-前7)(11)汉哀帝刘欣(前6-前1)(12)汉平帝刘衍(1-5)(13)孺子刘婴(6-8)东汉帝系1)汉光武帝刘秀(25-57)(2)汉明帝刘庄(58-75)(3)汉章帝刘炟(76-88)(4)汉和帝刘肇(89-104)(5)汉殇帝刘隆(105-106)(6)汉安帝刘祜(107-125)(7)汉顺帝刘保(125-144)(8)汉冲帝刘炳(145)(9)汉质帝刘缵(146)(10)汉恒帝刘志(147-167)(11)汉灵帝刘宏(168-188)(12)汉少帝刘辩(189)(13)汉献帝刘协(189-220)三国魏帝系武帝曹操(155-220)文帝曹丕(220-226)明帝曹睿(227-239)废帝曹芳(240-254)废帝曹髦(254-260)元帝曹奂(260-265)蜀汉帝系(1)昭烈帝刘备(221-223)(2)后主刘禅(224-264)孙吴帝系(1)大帝孙权(229-252)(2)废帝孙亮(252-258)(3)景帝孙休(258-264)(4)末帝孙皓(264-280)西晋王朝帝系(1)晋武帝司马炎(265-290)(2)晋惠帝司马衷(290-306)(3)晋怀帝司马炽(307-313)(4)晋愍帝司马邺(313-317)五胡十六国(304-589)(略)东晋王朝帝系(1)元帝司马睿(317-323)(2)明帝司马昭(323-325)(3)成帝司马衍(325-342)(4)康帝司马岳(342-344)(5)穆帝司马聃(344-361)(6)哀帝司马丕(361-365)(7)废帝司马奕(365-371)(8)简文帝司马昱(371-372)(9)考武帝司马曜(372-396)(10)安帝司马德宗(396-403)(11)恭帝司马德文(418-420)南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即帝位,国号宋,为南朝开始,建都建康,史称刘宋. 宋(420-479)王朝帝系表1武帝刘裕(420-422)2少帝刘义符(422-424)3文帝刘义隆(424-453)太子刘劭(453)4孝武帝刘骏(453-464)5前废帝刘子业(464-465)6明帝刘彧(465-472)7后废帝刘昱(472-477)8顺帝刘准(477-479)公元479年,萧道成废刘准即帝位,国号齐,定都建康.史称南齐.齐(479-502)王朝帝系表1高帝萧道成(479-482)2武帝萧赜(482-493)3郁林王萧昭业(493-494)4海陵王萧昭文(494)5明帝萧鸾(494-498)6废帝萧宝卷(498-501)7和帝萧宝融(501-502)公元502年,萧衍即帝位,国号梁,定都建康.史称南梁.萧衍在位48年,由于他的失策,导致侯景之乱,使梁朝国土失去大半.557年,梁敬帝萧方智被迫让位与陈.梁(502-557)王朝帝系表1武帝萧衍(502-549)临贺王萧正德(548-549)2简文帝萧纲(549-551)豫章王萧栋(551-552)武陵王萧纪(552-553)3元帝萧绎(552-554)4敬帝萧方智(555-558)5閺帝萧渊明(555-556)公元557年,陈霸先即帝位,国号陈,定都建康.陈国日益衰弱,其疆域也逐一缩小,公元578年,北周军攻占淮南,陈朝江北之地尽失.公元589陈被隋灭.陈(557-589)王朝帝系表1武帝陈霸先(557-559)2文帝陈蒨(559-566)3废帝陈伯宗(566-568)4宣帝陈顼(569-582)5后主陈叔宝(582-589)北朝公元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为北魏,结束了十六国的割乱,使北魏和南方的刘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为南北朝之开始.北魏(386-534)王朝帝系表1道武帝拓跋珪(386-409)2明元帝拓跋嗣(409-423)3太武帝拓跋焘(423-452)4文成帝拓跋睿(452-465)5献文帝拓跋弘(465-471)6孝文帝元宏(471-499)7宣武帝元恪(499-515)8孝明帝元诩(515-528)9孝庄帝元子攸(528-530)10长广王元晔(530-531)11节闵帝元恭(531)12安定王元朗(531-532)13孝武帝元修(532-534)东魏(534-550)王朝帝系表孝静帝元善见(534-550)西魏(535-557)王朝帝系表1文帝元宝炬(535-551)2废帝元钦(551-554)3恭帝拓跋廓(554-557)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篡东魏自立,国号齐,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县),据有今山东、山西、河南各省及辽宁西部。

中国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中国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中国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

下面是有中国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欢迎参阅。

中国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商朝的历史简介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因契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一带),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在亳建立的王朝称为“商”。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政权,相对于夏朝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

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

《诗经·商颂》云商“邦畿千里”。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都城中的多个都在河南境内。

在河南的安阳发现了殷墟,在商丘、郑州、偃师、温县、辉县、新郑等许多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

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

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考古研究发现殷商甲骨文极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并且有过渡文字——斗门镇花园村甲骨文。

安阳的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商朝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记》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与《史记》的记载一致。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中国历代王朝皇帝介绍

中国历代王朝皇帝介绍

中国历代王朝皇帝介绍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统治者被称为夏王。

夏朝的开国君主是启,他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夏朝延续了大约五百年,后期由于统治者变得腐败,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夏朝成就了许多对中国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业,如发展了文字、建立了社会秩序和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统治制度等。

在夏朝的历史上,有不少睿智、有为的君王,他们为夏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统治者被称为商王。

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他被认为是中国史书上第一个有实际影响力的君王。

商朝执政期间,科学技术、农业、手工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商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发展,提高了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地位。

在商朝历史上,有一些杰出的君王,他们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统治者被称为周王。

周朝可以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朝廷的建立者是周文王,其他著名的统治者还有周武王、周宣王等。

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的开端。

周朝取得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亦为中国社会风貌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朝有不少杰出的君王,他们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朝代,其统治者被称为秦皇。

秦朝的开国皇帝是秦始皇,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它从建立到灭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秦朝的皇帝有许多富有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的君王,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统治者被称为汉皇。

商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商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商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立,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建立的王朝称为“商”,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所以商朝又称为又称殷商。

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17代31个国王,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国。

1、商汤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前1600年—前1588年在位13年,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

他本居于亳,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

夏末时,帝桀为君,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他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

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之后再一举灭夏,历史上称之为“鸣条之战”。

然后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定都于亳,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

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死后被谥为成汤。

2、太丁太丁(生卒年不详)亦称大丁,姓子,名丁,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太子,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之子,商朝太子,但其原名已佚,《史记》称他尚未成为王就已去世,承袭其父武乙,他杀掉了周朝领袖季历,使商朝和周族反目成仇,由于太丁的去世,后来太丁之弟外丙被立为王。

3、商哀王(外丙)子胜外丙,姓子,名胜,一作卜丙,生卒年不详,汤第二子,汤病死后继位,是为外丙元年,前1587年—前1586年在位2年,伊尹摄政。

外丙即位后三年卒,传位其弟仲壬,一说外丙是商汤的弟弟,汤子太丁叔,商汤卒,太子太丁已先商汤而亡,遂继为王,在位3年。

商朝历代帝王,(干货,速来分享)

商朝历代帝王,(干货,速来分享)

商朝历代帝王,(干货,速来分享)商朝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

自天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

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

后来商人把他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颂歌来赞美他(《诗经·商颂·玄鸟》)。

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诗经》上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孙冥“勤其官而水死”(《国语·鲁语上》),商人“郊”祀之。

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发展。

到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

《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

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

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在黄河下游一带繁衍。

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后来在盘庚时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所以商朝一直也称作殷商。

商朝的势力范围也大大超过了夏朝。

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使我们对商朝的了解更为详细可靠。

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

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尤其是手工业,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

中国各朝各代皇帝详表

中国各朝各代皇帝详表

中国古代帝王一览表编辑:焦媛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简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延续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

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帝王战争or典故备注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战争:讨伐三苗典故: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九鼎由来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姒启(禹之子) 夏朝建立者战争:攻益之战,甘之战,河西之战注:争议禹才是夏建立者,但多数觉得是启废除禅让制,他为建立者合适。

启即位后,逐渐抛弃了姒禹的节俭传统,“淫溢康乐”,管磬并作,“湛浊于酒、渝食于野”姒太康(启之子) 典故:「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太康即位后生活比姒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

姒中(仲)康(启之子) 战争:攻羲氏和氏之战典故: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后羿废黜太康之后,立仲康为王。

仲康名义上在位30年,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

姒相(仲康之子)战争:攻东夷之战,浇灭相之战在位28年,先后迁都于商丘、斟寻、帝丘。

后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都城而自刎。

相死,寒浞篡夺王位,使夏朝中断了40年。

后羿又称:羿(异姓皇帝)注:射日的羿是上古神话中人,非此帝王后羿,两人相差数百年。

但是嫦娥的老公就是这个人。

夏朝东夷族有穷氏首领。

夏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

不久,后羿驱逐了相,篡夺夏朝王位,共在位八年,后被家臣寒浞所杀。

寒浞zhuó(异姓皇帝)注:因为他的名声不好,以孔圣人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历史把他排斥在帝王之外,称他为枭雄,把他统治中国的岁月从史书上抹掉。

中国历史统治者简表

中国历史统治者简表

中国历史统治者简表夏朝 (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1600年)- 禹 (大禹):夏朝的开国君主,治理黄河流域,有贡献于水利建设与治水工程。

商朝 (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 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统一各部族,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

- 商世杰:商朝的重要统治者,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周朝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256年)- 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的中央政权。

- 周宣王:周朝的重要统治者,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了土地流转和生产力的发展。

秦朝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7年)- 秦始皇:秦朝的开国君主,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制度。

- 秦二世:秦朝的重要统治者,崇尚法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朝 (公元前206年 - 公元220年)- 汉高祖 (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推翻了秦朝,建立了大汉帝国。

- 汉武帝:汉朝的重要统治者,推行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隋朝 (581年 - 618年)- 隋文帝:隋朝的开国君主,统一南北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

- 隋炀帝:隋朝的重要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朝 (618年 - 907年)- 唐太宗 (李世民):唐朝的重要统治者,进行了多项内外政策的改革,为盛世奠定了基础。

- 唐玄宗:唐朝的重要统治者,进行了文治政策,推动了文艺繁荣和科技进步。

宋朝 (960年 - 1279年)- 宋太祖 (赵匡胤):宋朝的开国君主,统一了北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王朝。

- 宋理宗:宋朝的重要统治者,推行了科举制度,促进了士人文化的繁荣。

元朝 (1279年 - 1368年)- 忽必烈:元朝的开国君主,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的中央政权。

- 元英宗:元朝的重要统治者,致力于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为元朝的治理作出了贡献。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明太祖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君主,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的中央王朝。

中国历史统治者顺序完整表

中国历史统治者顺序完整表

中国历史统治者顺序完整表1.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禹- 啟- 太康- 昌- 円- 湯- 文命- 文王- 武王2.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汤- 昭王- 武丁- 周公- 文王- 武王- 成王- 周宣王- 周康王- 周昭王- 周穆王- 周共王- 周懿王- 周孝王- 周夷王- 周厉王- 周王朝灭亡于西周统治下的周朝3.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 武王- 周成王- 周康王- 周昭王- 周穆王- 周共王- 周懿王- 周孝王- 周夷王- 周厉王- 周显王- 周幽王- 周平王- 西周灭亡于东周统治下的东周时期4. 东周 (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 周平王- 周赧王- 周釐王- 周惠王- 周襄王- 周顷王- 周匡王- 周定王- 周简王- 周灵王- 周景王- 周悼王- 周敬王- 周元王- 周贞定王- 周哀王- 周思王- 周考王- 周威烈王- 周安王- 周烈王- 周显王- 周德王- 周穆王- 周愍王- 周静王- 周猛王- 周敬王- 周元王5. 春秋时期 - 诸侯分封阶段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齐国:厉公、景公、悼公、康公、懿公等- 晋国:厉公、景公、悼公、康公、懿公等- 楚国:昭王、穆王、昭襄王、熊绎、熊渠甲、熊通、熊康、熊弗扈、熊艱、熊武、熊赢、熊来、熊費- 鲁国:周公、太公、隐公、桓公、文公、懿公等- 齐国、晋国、楚国、鲁国皆是春秋五霸之一6. 东周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周怀王- 周宣王- 周幽王- 周顷王- 周襄王- 周(烈王- 周悼王- 周敬王- 周元王- 周贞定王- 周哀王- 周思王- 周考王- 周威烈王- 周安王- 周猛王- 周敬王- 周元王- 东周结束于秦朝的建立7.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嬴政(始皇帝)- 秦二世(胡亥)- 秦朝结束于临时政权的起义8. 秦朝亡后的分裂时期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事权先后在刘邦、项羽、刘备等人手中易位,形成了三国时期以上是中国历史统治者顺序完整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商朝的历代君主

商朝的历代君主

商朝的历代君主商朝是历史上迁都最多的王朝,商朝享国554年,共有30位君主。

第一位:成汤在位13年,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 (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国(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国(今河南范县)、昆吾国(今河南许昌)等,而后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

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

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 ,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第二位:外丙在位2年,外丙是商朝第二任君主,是成汤之子,由于成汤的长子太丁早逝。

因此成汤去世后就由他继位,伊尹摄政。

(伊尹是商朝的开国功臣,和成汤一起打下了商朝的天下,商朝的建立,伊尹功不可没,想知道详细情况的可以翻阅前篇-商朝的起源)第三位:仲壬在位2年,仲壬是成汤的第三个儿子,商朝第三任国王。

在父兄相继去世后继位。

在位期间由老臣伊尹摄政。

第四位:太甲在位12年,太甲继承了王位,伊尹教他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

刚开始还能按伊尹的教导行事,到后面觉得自己一国之君被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来管着。

就不听伊尹的规劝,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

还学夏桀的样子以暴虐的手段对付老百姓,导致百姓们怨声载道。

宰相伊尹在一再规劝无效的情况下,伊尹就把他赶下台。

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去守陵反思(也就是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太甲在经过三年的悔过自新后,被伊尹亲自带着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都城亳(今河南省商丘市)。

严肃而郑重地把政权交还给他。

太甲以前事为师,把上至国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治理得井然有序。

商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第五位:沃丁在位29年,沃丁为太甲的儿子,商朝第五任君主,沃丁在其父太甲死后继位。

沃丁继位时,仍以伊尹为宰相。

沃丁在位期间,辅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将其葬于亳都附近。

伊尹之后,沃丁以咎单为卿士,也就是宰相。

咎单发扬祖制,以德治商。

死后由弟太庚即位。

第六位:太庚在位25年,是商朝第六任君主。

从夏商周至元明清,历代开国君主(共60位)简介及画像一览

从夏商周至元明清,历代开国君主(共60位)简介及画像一览

从夏商周至元明清,历代开国君主(共60位)简介及画像一览夏朝开国君主启姓名:姒启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主要成就:建立“世袭制”在位时间:前1978年 - 前1963年,15年商朝开国君主汤姓名:***别名:商汤、成汤、天乙、大乙、唐、武汤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商丘主要成就:灭夏建商、商朝开国君主、施仁政德化天下庙号:太祖周朝开国君主姬发姓名:姬发称号:周武王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岐周(今陕西岐山)逝世日期:约公元前1043年主要成就:灭商建周秦朝开国皇帝嬴政生卒年:公元前259~前210年,49岁父母:父,秦庄襄王子楚;母,赵太后后妃:不详年号:无在位时间:公元前246~前210年,36年谥号:无庙号:无陵寝:秦陵性格:智略果毅,暴戾贪婪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生卒年:公元前256~前195年,61岁父母:父,刘太公;母,刘媪后妃:吕皇后、戚夫人、薄姬、管夫人、赵子儿等年号:无在位时间:公元前206~前195年,11年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陵寝:长安长陵性格:放荡不羁,慷慨豁达,从谏如流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生卒年:公元前6~57年,63岁父母:父,南顿县令刘钦;母,樊娴都后妃:郭皇后、阴皇后、许美人等年号:建武,建武中元在位时间:公元25~57年,32年谥号:光武皇帝庙号:世祖陵寝:河南原陵性格:谦和谨慎、开明厚道三国·魏开国皇帝曹丕生卒年:公元187~226年,39岁父母:父,武帝曹操;母,卞氏后妃:甄皇后、郭皇后、李贵人等年号:黄初在位时间:公元220~226年,6年谥号:文帝庙号:高祖陵寝:河南首阳陵性格:风雅狭隘,刻薄寡恩三国·蜀开国皇帝刘备生卒年:公元161~223年,62岁父母:父,刘弘;母,不详后妃:吴皇后、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年号:章武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陵寝:四川惠陵(武侯祠正殿西侧)性格:深沉宽厚,大仁大义三国·吴开国皇帝孙权父母:父,孙坚;母,吴氏后妃:谢夫人等年号: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在位时间:公元222~252年,30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陵寝:江苏蒋陵性格:礼贤下士,多谋善断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生卒年:公元236~290年,54岁父母:父,司马昭;母,王元姬后妃:杨皇后、赵夫人等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在位时间:公元265~290年,25年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陵寝:河南峻阳陵性格:荒淫奢靡,深沉宽仁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生卒年:公元276~322年,46岁父母:父,琅玡王司马觐;母,琅玡王妃夏侯光姬后妃:虞皇后、郑贵妃等年号:建武,大兴,永昌在位时间:公元317~322年,5年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陵寝:江苏建平陵性格:恭俭大度,胸无大志十六国·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生卒年:公元274~334年,60岁父母:父,始祖李特;母,罗氏后妃:任皇后年号:建兴,晏平,玉衡在位时间:公元304~334年,30年谥号:武帝庙号:太宗陵寝:安都陵性格:英勇果敢,有魄力,谦虚十六国·汉(前赵)开国皇帝刘渊生卒年:? ~310年父母:父,匈奴左贤王刘豹;母,呼延氏后妃:单皇后,呼延皇后,张氏年号:元熙,永凤,河瑞在位时间:公元304~310年,6年谥号:汉光文帝庙号:高祖陵寝:永光陵性格:自负,果敢,坚韧十六国·前凉开国君主张寔生卒年:公元271~320年,49岁父母:父,武穆王张轨;母,不详后妃:贾皇后年号:建兴在位时间:公元317~320年,3年谥号:昭公庙号:高祖陵寝:宁陵性格:精明坦率,独断专行十六国·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生卒年:公元274~333年,59岁父母:父,周曷朱;母,王氏后妃:刘皇后、程氏年号:太和,建平在位时间:公元319~333年,14年谥号:明帝庙号:高祖陵寝:高平陵性格:英明大度,雄武智略十六国·冉魏开国君主冉闵生卒年:公元322~352年,30岁父母:父,冉瞻;母,王氏后妃:董皇后等年号:永兴在位时间:公元350~352年,2年谥号:武悼天王庙号:无陵寝:无性格:勇猛善战,凶狠残暴十六国·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生卒年:公元297~348年,51岁父母:父,慕容廆;母,段氏后妃:段皇后、兰贵妃等年号:燕元在位时间:公元337~348年,11年谥号:文明皇帝庙号:太祖陵寝:龙平陵性格:聪慧刚毅,暴虐多疑十六国·前秦开国皇帝苻洪生卒年:公元285~350年,65岁父母:父,蒲怀归;母,不详后妃:姜氏年号:无在位时间:公元350年谥号:惠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寝:不详性格:足智多谋,雄图大略十六国·后秦开国皇帝姚苌生卒年:公元330~393年,63岁父母:父,姚弋仲;母,不详后妃:孙妃等年号:白雀,建初在位时间:公元384~393年,9年谥号:武昭皇帝庙号:太祖陵寝:原陵性格:智谋权变,忘恩负义十六国·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生卒年:公元326~396年,70岁父母:父,前燕文明帝慕容;母,兰氏后妃:段皇后等年号:燕元,建兴在位时间:公元384~396年,12年谥号:成武皇帝庙号:世祖陵寝:宣平陵性格:英明神武,能屈能伸十六国·北燕开国皇帝冯跋生卒年:? ~430年父母:父,冯安;母,张氏后妃:孙皇后、宋皇后等年号:太平在位时间:公元409~430年,21年谥号:文成帝庙号:太祖陵寝:长谷陵性格:恭慎宽厚,明达狭隘十六国·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生卒年:公元336~405年,69岁父母:父,前燕景帝慕容,母,公孙氏后妃:段皇后等年号:建平在位时间:公元398~405年,7年谥号:献武皇帝庙号:世宗陵寝:不详性格:冷血狡诈,敏锐务实十六国·后凉开国皇帝吕光生卒年:公元337~399年,62岁父母:父,吕婆楼;母,不详后妃:石皇后等年号:太安,麟嘉,龙飞在位时间:公元386~399年,13年谥号:懿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寝:高陵性格:深沉稳重,宽宏大度十六国·南凉开国君主秃发乌孤生卒年:? ~399年父母:父,秃发思复,母,不详后妃:不详年号:太初在位时间:公元397~399年谥号:武王庙号:烈祖陵寝:不祥性格:深沉坚毅,雄心勃勃十六国·北凉开国君主段业生卒年:? ~401年父母:不详后妃:不详年号:神玺、天玺在位时间:公元397~401年谥号:文王庙号:无陵寝:不详性格:迂腐轻信,优柔寡断十六国·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生卒年:公元351~417年父母:父,李昶;母,不详后妃:尹皇后等年号:庚子,建初在位时间:公元400~417年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陵寝:不详性格:机敏沉着,宽厚仁爱十六国·西秦开国君主乞伏国仁生卒年:? ~388年父母:父,乞伏司繁;母,不详后妃:不详年号:建义在位时间:公元385~388年谥号:宣烈王庙号:烈祖陵寝:葬于夏官营附近性格:机智勇敢,隐忍果断十六国·夏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生卒年:公元381~425年父母:父,刘卫辰;母,苻氏后妃:梁皇后等年号:龙升,凤翔,昌武,真兴谥号:武烈帝庙号:世祖陵寝:嘉平陵性格:忘恩负义,嚣张残忍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生卒年:公元363~422年父母:父,刘翘;母,赵安宗后妃:皇后臧爱亲、张夫人等年号:永初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寝:江苏初宁陵性格:果断勇猛,谋事沉稳南朝·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生卒年:公元427~482年父母:父,萧承之;母,陈道正后妃:皇后刘智容等年号:建元在位时间:公元479~482年谥号:高帝庙号:世祖陵寝:江苏泰安陵性格:深沉谨慎,志向恢宏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生卒年:公元464~549年父母:父,萧顺之;母,张尚柔后妃:郗皇后、丁贵妃等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在位时间:公元502~549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寝:江苏修陵性格:勤俭虚饰,深沉机略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生卒年:公元503~559年父母:父,陈文赞;母,董氏后妃:钱皇后、章要儿等年号:永定在位时间:公元557~559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寝:江苏万安陵性格:明达果敢,恭俭勤劳北朝·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生卒年:公元371~409年父母:父,拓拔寔;母,贺兰氏后妃:慕容氏、刘氏等年号:登国,皇始,天兴,天赐在位时间:公元386~409年谥号:道武帝庙号:太祖陵寝:山西金陵性格:勇猛冷酷,宽厚大度北朝·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生卒年:公元529~559年父母:父,高欢;母,娄昭君后妃:皇后李祖娥、嫔妃段昭仪等年号:天保在位时间:公元550~559年谥号:文宣帝庙号:显祖陵寝:武宁陵性格:荒淫暴虐,智勇深沉北朝·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生卒年:公元542~557年父母:父,宇文泰;母,元氏后妃:元皇后、陆夫人等年号:无在位时间:公元557年正月~八月谥号:孝闵帝庙号:无陵寝:静陵性格:刚毅,果决,坚韧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生卒年:公元541~604年父母:父,杨忠;母,吕后后妃:独孤皇后、蔡妃等年号:开皇,仁寿在位时间:公元581~604年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陵寝:陕西泰陵性格:深沉稳重、狠辣多疑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生卒年:公元566~635年父母:父,李昞;母,独孤氏后妃:窦皇后、万贵妃、尹德妃等年号:武德在位时间:公元618~626年谥号:光孝皇帝庙号:高祖陵寝:陕西献陵性格:谨慎稳重,率性豁达五代·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生卒年:公元852~912年父母:父,朱诚;母,王氏后妃:张皇后等年号:开平,乾化在位时间:公元907~912年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陵寝:河南宣陵性格:狡诈多疑、暴戾好色五代·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生卒年:公元885~926年父母:父,李克用;母,曹氏后妃:刘皇后等年号:同光在位时间:公元923~926年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陵寝:河南雍陵性格:英勇果敢,骄傲昏庸五代·后晋开国皇帝石敬塘生卒年:公元892~942年父母:父,石绍雍;母,何氏后妃:李皇后等年号:天福在位时间:公元936~942年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陵寝:河南显陵性格:老谋深算,贪婪无耻五代·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生卒年:公元895~948年父母:父,刘王典;母,安氏后妃:李皇后等年号:天福,乾在位时间:公元947~948年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陵寝:河南睿陵性格:沉默寡言,机敏权变五代·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生卒年:公元904~954年父母:父,郭简;母,韩氏后妃:柴皇后、张贵妃等年号:广顺,显德在位时间:公元951~954年谥号:武孝皇帝庙号:太祖陵寝:河南嵩陵性格:倔强,骁勇,英明十国·吴开国君主杨行密生卒年:公元852~905年父母:不详后妃:李氏,史氏等年号:天复,天祐在位时间:公元902~905年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寝:兴陵性格:宽厚仁信,果敢睿智十国·南唐开国君主李昪生卒年:公元888~943年父母:父,李荣;母,刘氏后妃:宋皇后年号:升元在位时间:公元937~943年谥号:光文肃武孝高帝庙号:烈祖陵寝:江苏钦陵性格:仁孝厚道,有勇有谋十国·吴越开国君主钱镠生卒年:公元852~932年父母:父,钱宽;母,水丘氏后妃:陈氏、许氏、吴氏等年号:天宝,宝大,宝正等在位时间:公元907~932年谥号:武肃王庙号:太祖陵寝:杭州钱王陵性格:机警,善谋,明智十国·南汉开国君主刘岩生卒年:公元889~942年父母:父,刘谦;母,段氏后妃:马皇后、赵昭仪等年号:乾亨,白龙,大有在位时间:公元917~942年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祖陵寝:广州康陵性格:聪明,残暴,奢侈十国·北汉开国君主刘旻生卒年:公元895~954年父母:父,刘王典;母,安氏后妃:不详年号:乾祐在位时间:公元951~954年谥号:神武皇帝庙号:世祖陵寝:山西交城性格:昏庸无能,刚愎自用十国·开国君主高季兴生卒年:公元858~928年父母:不详后妃:不详年号:无在位时间:公元924~928年谥号:武信王庙号:无陵寝:湖北江陵龙山性格:勇猛,圆滑十国·前蜀开国君主王建生卒年:公元847~918年父母:不详后妃:周皇后等年号:天复,武成,永平,通正,天汉,光天在位时间:公元907~918年谥号:神武圣孝明惠皇帝庙号:高祖陵寝:成都永陵性格:英武神勇,好色误事十国·后蜀开国君主孟知祥生卒年:公元874~934年父母:父,孟道;母,李氏后妃:李皇后等年号:明德在位时间:公元934年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陵寝:河南洛阳和陵性格:英勇善战,稳重大成十国·楚开国君主马殷生卒年:公元852~930年父母:不详后妃:德妃年号:无在位时间:公元927~930年谥号:武穆王庙号:无陵寝:湖南衡阳性格:宽厚,勇敢,精明十国·闵开国君主王审知父母:父,王凭;母,徐氏,后妃:黄惠姑等年号:开平,乾化,贞明,龙德,同光在位时间:公元909~925年谥号:忠懿王庙号:太祖陵寝:福建宣陵性格:英勇坚韧,宽仁节俭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父母:父,赵弘殷;母,杜氏后妃:贺皇后、王皇后、宋皇后等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在位时间:公元960~976年谥号:大孝皇帝庙号:太祖陵寝:河南永昌陵性格:宽仁睿智,廉正果断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生卒年:1107~1187年父母:父,徽宗赵佶;母,韦氏后妃:邢皇后、刘贵妃等年号:建炎,绍兴在位时间:1127~1162年谥号:宪孝皇帝庙号:高宗陵寝:绍兴永恩陵性格:聪明软弱,苟安犹疑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生卒年:公元872~926年父母:父,耶律撒剌;母,萧氏后妃:述律平年号:神册,天赞,天显在位时间:公元907~926年谥号:升天皇帝庙号:太祖陵寝:内蒙古祖陵性格:仁孝英明,刚毅果断金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生卒年:1068~1123年父母:父,劾里钵;母,拿懒氏后妃:皇后唐括氏、裴满氏、仆散氏等。

古中国历代生活在其周边的民族

古中国历代生活在其周边的民族

古中国历代生活在其周边的民族早在传说时代,居住在中国北方的人被统称为狄,其中大漠南北的荤粥是北方强族;东方的人被统称为夷,分布在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南方的人被统称为蛮(见群蛮),包括九黎和三苗等;西方的人被统称为戎,其中羌人在黄河与湟水之间。

在中原地区,炎帝之族先进入黄河中游,后来黄帝之族也迁徙到这里,两族逐渐融合。

传说中的炎帝是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即神农氏。

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

黄帝之族原先游牧于北方。

虞、夏二代尊黄帝为始祖。

舜时的少数民族,西有戎、析枝、渠庾、氐、羌,北有山戎、发、息慎(肃慎),东有长夷、鸟夷,南有交阯等。

传说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由四方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

禹的继承人皋陶,偃姓,是夷族。

皋陶死后,伯益被预定为禹的继承人,也是夷族。

夏帝启死后,五子争立,夷人后羿、寒浞曾“因夏民以代夏政”,先后统治中原达数十年之久。

所以在华夏族的祖先中,很早就包括一部分原属羌、夷等族的成员。

商、周至春秋、战国(公元前16世纪~前221)黄河流域的居民历经夏、商、周三代,不断吸收周围羌、夷、戎、狄、苗、蛮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族。

同时,东方九夷、东北肃慎、南方苗蛮、西方和北方的氐、羌、狄等族,与华夏族的联系日益加强。

殷商称周围的少数民族为“方”,如西北的方、土方和鬼方,江淮流域的虎方等。

商王武丁同各方国接触频繁。

周人原在戎狄之间,早期与羌族姜姓部落通婚。

周朝始祖弃即为有郃氏之女姜嫄所生。

及至周武王伐商纣,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少数民族都派兵参战。

周初,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肃慎已是周朝的远方属国,向武王献楛矢石砮,成王时又来朝贺,成王使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周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周围少数民族产生巨大影响。

这一时期西北戎、狄和西南巴、蜀等族的铜器都模仿周人。

同时,少数民族对周朝也有重大影响。

在推翻已经腐朽了的西周王朝时,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幽王,于是周室衰微而东迁,进入春秋时代。

春秋时,南蛮中的群蛮、百濮、卢戎等居于长江和汉水流域。

中国统治者列表夏朝方国与周边民族

中国统治者列表夏朝方国与周边民族

夏朝方国
同姓方国
姒姓十二氏
文献记载夏朝形成的十二个同姓国,其中一个指夏朝本身(夏后氏),十个为夏朝封国,一个指商灭夏后分
封夏王室后裔形成的杞国
夏后氏
有男氏(有南氏)
彤城氏
莘国(有莘氏有辛氏辛国)
杞国
(周代杞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杞】)
异姓方国
虞国
商国
遂国
葛国
萧国(嬴姓萧国)
昆吾国(昆吾氏昆国吾国)
顾国(鼓国)
温国
有苏氏
封父国(封国)
先祖
此处所列世系前半段与常见炎帝世系有所差异
薛国(邳国)
吕国
曹国
土方(工方)
留国
黄国(潢国)
有易氏(有狄氏)
巫咸国
其它次要方国
周边蛮夷。

中国统治者列表(05)商朝方国与周边民族

中国统治者列表(05)商朝方国与周边民族

商朝方国根据出土甲骨来看,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

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

甸,卜辞称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

男,在卜辞中称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

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多马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同姓方国异姓方国(刘氏韦国/豕韦国)杞国立国不明芈国国君2部分文章中提及的一种楚国先祖世系,为殷商方国名号本名说明季连《清华简》记载为盘庚时期人物,殷商晚期诸侯伯《清华简》记载季连生子伯、远仲(世系不详)鬻熊、鬻熊子、鬻子芈蚤芈国后裔,鬻熊因助武王伐纣有功,其曾孙熊绎被封为子爵荆国国君,后来迁都郢,改国号为楚(周代楚国(荆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楚(荆)】)崇国封号姓名通称说明(世系不详)琮侯?虎(姓氏不详)崇侯虎亡于周沚国(沚方)国君在位说明(世系不详)沚瞂公元前13世纪商王武丁时期时期臣服于商(世系不详)沚戓公元前12世纪商王文丁时期(世系不详)商王文丁之后的卜辞和文献,不见有沚国的身影,可能在商王乙时期遭灭国之灾元国国君说明(世系不详)元铣元国在今河南省永城市。

殷朝有元铣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世系不详)其它君主不详的方国一见于部分文章中的方国,描述极少国名姓氏渊源爵位所在位置封立者灭亡原因说明炎国己姓炎氏(一说子姓)少昊之后一说商王太丁之子侯(炎侯)山东郯城太丁约前十一世纪—约前1046,商王太丁封其子(一说封少昊之后,己姓炎氏)于炎地(今山东郯城)建立侯国,商朝灭亡后,炎地划入宋国九国(仇国)子姓仇吾氏之后侯(九侯)商纣王杀九侯,九国子孙后裔和族人避乱于世商纣王时期九侯(一说鬼侯)被纣王杀死,死后其子孙后裔和族人避乱于世,以国为氏,并加人旁是为“仇”蓟国伊姓(一说祁姓)黄帝之后尧之后北京地区约前7世纪,蓟国为燕国吞并殷商时期自然形成的小国,或系黄帝部落之后裔所建。

中國歷代帝王民族及籍貫列表

中國歷代帝王民族及籍貫列表

中國歷代帝王民族及籍貫列表王朝任別姓名民族籍貫現今地名在位年備註黄帝一任帝姬軒轅中華壽丘山東曲阜前2698- 傳説時代夏一任帝姒文命中華廣柔四川汶川前2205- 汶川西七十三里石鈕山六任帝后羿中華鉏邑河南浚縣前2145- 浚縣西南五十里衛縣集七任帝寒浞中華寒國山東維坊前2138- 維坊東北三十里寒亭店商一任帝子天乙中華商邑河南商丘前1783-四任帝伊尹中華前1748周一任王姬發中華岐山陝西岐山前1134- 岐山西北中水鄉楚一任王芉熊通中華丹陽湖北秭歸前741- 秭歸近郊古丹陽吳一任王吳壽夢中華梅里江蘇錫山前586-越一任王姒勾踐中華會稽浙江紹興前497-齊一任王田因齊中華安平山東淄博前359- 淄博東魏一任王魏罃中華魏邑山西芮城前369-韓一任王韓中華韓原陝西韓城前333- 韓城市南八公里古韓城燕一任王姬中華薊城北京前333-趙一任王趙雍中華耿邑山西河津前326- 河津市東南耿鄉城桀宋一任王宋偃中華睢陽河南商丘前329-秦一任王嬴駟中華秦邑甘肅隴西前338- 隴西秦亭西楚一任王項羽中華下相安徽淮北前206.2-西漢一任帝劉邦中華沛縣豐邑江蘇豐縣前206.2- 豐縣中陽里新一任帝王莽中華魏郡元城河北大名西元9.1- 姑:漢成帝劉驁之母王政君玄漢一任帝劉玄中華南陽舂陵陝西棗陽 23.2- 棗陽南舂陵城成家一任帝公孫述中華京兆茂陵陝西興平 25.4-東漢一任帝劉秀中華南陽舂陵陝西棗陽 25.6- 漢高祖第九代孫曹魏一任帝曹丕中華沛郡譙縣安徽毫州 220.10- 父:漢丞相曹操蜀漢一任帝劉備中華涿郡涿縣河北涿州 221.4-東吳一任帝孫權中華吳郡富春浙江富陽 222.10- 父:漢破虜將軍孫堅晉一任帝司馬炎中華河南溫縣河南溫縣 265.12- 溫縣孝敬里,袓:司馬懿成漢一任帝李雄氐略陽甘肅天水 304.10- 秦安東北隴城漢趙一任帝劉淵匈奴西河美稷内蒙準葛爾旗304.11-後趙一任帝石勒羯上黨武鄉山西榆社 319.11-冉魏一任帝冉閔中華魏郡内黄河南內黄 350.2-中國歷代帝王民族及籍貫列表(二)王朝任別姓名民族籍貫現今地名在位年備註前秦一任帝苻健氐略陽甘肅天水 351.1- 父:後趙西平郡公苻洪後秦一任帝姚萇羌南安赤亭甘肅隴西 384.4- 父:後趙冠軍大將軍姚弋仲西秦一任王乞伏國仁鮮卑隴西高平寧夏固原 385.9-前燕一任王慕容皝鮮卑昌黎棘城遼寧義縣 337.10- 父:晉遼東郡公慕容廆後燕一任帝慕容垂鮮卑昌黎棘城遼寧義縣 384.1- 父:前燕太祖慕容皝西燕一任王慕容泓鮮卑昌黎棘城遼寧義縣 384.3- 父:前燕烈祖慕容儁三任王段随鮮卑 386.2-南燕一任帝慕容德鮮卑昌黎棘城遼寧義縣 398.1- 父:前燕太祖慕容皝北燕一任帝高雲朝鲜高麗朝鲜 407.7- 義父:後燕烈宗慕容寶二任帝馮跋中華長樂信都河北冀州 409.10- 父:西燕將軍馮安西蜀一任王譙縱中華巴西四川閬中 405.2-前凉一任王張茂中華安定烏氏甘肅涇川 320.5- 父:晉涼州刺史張軌後凉一任帝呂光氐略陽甘肅天水 386.9- 父:前秦太尉呂婆樓南凉一任王秃髮烏孤鮮卑河西甘肅永登 397.1-北凉一任王段業中華京兆陜西西安 397.5-二任王沮渠蒙遜匈奴臨松盧水甘肅張掖 401.6-西凉一任王李暠中華隴西成紀甘肅秦安 400.11- 秦安北三十里胡夏一任帝赫連勃勃匈奴朔方内蒙伊克昭盟 407.6- 父:前秦西單于劉衛辰南宋一任帝劉裕中華丹徒京口江蘇鎮江 420.6- 祖籍彭城(徐州)綏輿里南齊一任帝蕭道成中華南蘭陵江蘇常州 479.4- 祖籍蘭陵(山東蒼山)南梁一任帝蕭衍中華南蘭陵江蘇常州 502.4-陳一任帝陳霸先中華長城浙江長興 557.10-北魏一任帝拓拔珪鮮卑盛樂内蒙和林葛爾 386.1-北齊一任帝高洋中華勃海蓨縣河北景縣 550.5- 父:北魏丞相高歡北周一任帝宇文覺鮮卑代郡武川内蒙武川 557.1- 父:北魏丞相宇文泰隋一任帝楊堅中華恒農華陰陝西華陰 581.2- 父:北周大司空楊忠唐一任帝李淵中華武川内蒙武川 618.5- 父:隋安州總管李昞南周一任帝武照中華幷州文水山西文水 690.9- 唐高宗李治皇后後梁一任帝朱溫中華宋州碭山安徽碭山 907.4-後唐一任帝李存勗沙陀太原山西太原 923.4- 祖籍沙陀磧(新疆巴里坤)四任帝李從珂中華鎮州平山河北平山 934.4- 義父後唐明宗李嗣源中國歷代帝王民族及籍貫列表(三)王朝任別姓名民族籍貫現今地名在位年備註後晉一任帝石敬塘沙陀太原山西太原 936.11- 父:唐洺州刺史石紹雍後漢一任帝劉知遠沙陀太原山西太原 947.2- 父:唐列校劉琠後周一任帝郭威中華邢州堯山河北隆堯 951.1-二任帝郭榮中華 954.1- 義父郭威岐一任王李茂貞中華深州博野河北蠡縣 907.4- 原名宋文通南楚一任王馬殷中華許州鄢陵河南鄢陵 907.4-吳越一任王錢鏐中華杭州臨安浙江臨安 907.5-前蜀一任帝王建中華許州舞陽河南舞陽 907.9-後蜀一任帝孟知祥中華邢州龍崗河北邢台 934.1南吳一任王楊渭中華廬州合肥安徽合肥 910.2- 父:唐吳王楊行密桀燕一任帝劉守光中華深州樂壽河北獻縣 911.8- 獻縣西南南漢一任帝劉巖中華蔡州上蔡河南上蔡 917.8- 父:唐封州刺史劉謙南平一任王高季昌中華陝州峽石河南三門峡 924.3-閩一任帝王延鈞中華光州固始河南固始 933.1- 父:後梁閩王王審知南唐一任帝徐知誥中華徐州江蘇徐州 937.10- 義父南吳大丞相徐溫遼一任帝耶律阿保機契丹迭剌部内蒙巴林左旗 916- 霞瀨益石烈鄉耶律彌里15任帝屈出律蒙古乃蠻部蒙古 1212- 繼岳父耶律直魯古之位宋一任帝趙匡胤中華涿州涿縣河北涿州 960.1- 父:後周右厢都指揮趙弘殷西夏一任帝李元昊鮮卑夏州陝西靖邊 1032.11- 靖邊縣北白城子,鲜卑黨項族金一任帝完顔阿骨打女眞黑水府黑龍江阿城 1115.1- 劉齊一任帝劉豫中華景州阜城河北阜城 1130.7-元一任帝鐵木眞中華乞顔部蒙古 1206.1 姓:奇渥温(孛兒只斤)天完一任帝徐壽輝中華羅田湖北羅田 1351.8- 元末四國韓宋一任帝韓林兒中華欒城河北欒城 1355.2 元末四國陳漢一任帝陳友諒中華沔陽湖北仙桃 1360.5 元末四國明夏一任帝明玉珍中華随州湖北随州 1362.3 元末四國明一任帝朱元璋中華濠州鍾離安徽鳳陽 1368.1清一任帝努爾哈赤女眞建州遼寧新賓 1616 原女眞族,改稱滿洲太平天國一任王洪秀全中華花縣廣東花都 1851.8-滿洲帝國一任帝溥儀女眞建州遼寧新賓 1932.3 姓:愛新覺羅,清末帝。

皇帝家谱-帝王家谱-商朝君主世系表

皇帝家谱-帝王家谱-商朝君主世系表

皇帝家谱-帝王家谱-商朝君主世系表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国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个以鸟为图腾的⽒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领成汤深得民⼼;在⼤⾂伊尹、仲虺等⼈的⼤⼒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

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翼,后⼜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败夏桀军队。

成汤回师毫⾢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

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中被稱為帝。

⾃湯(天⼄帝)⾄紂凡⼗七代,三⼗傳,歷六百⼆⼗九年。

⼀說商凡三⼗⼀帝,即第⼆任为太丁帝,往后类推。

帝位傳承制度前期以“兄終弟及”為主,后期以“⽗死⼦繼”為主。

國都屢遷,⾄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屯村),始定都。

由于商后被周所灭,周原为商的⼀个诸侯国,夺取天下后⾃称天⼦,但称王。

后世为避讳,也把商历代君主称呼降帝为王。

商朝世系表:1、天⼄(湯、武湯、唐、⼤⼄)──(太丁:有⼈称太丁为商第⼆帝有⼈称其为王储但早逝,未及登基,弟外丙继位。

⾄今史学界仍有争议)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甲──8、雍⼰──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亶甲──13、祖⼄(中宗)──14、祖⾟──15、沃甲──16、祖丁──17、南庚──18、陽甲──19、盤庚(睿宗)──20、⼩⾟──21、⼩⼄──22、武丁(⾼宗)──23、祖庚──24、祖甲──25、廩⾟──26、康丁──27、武⼄──28、⽂丁──29、帝⼄──30、帝⾟(紂、受)先商世系:(前2257-前1600)先商时期君主商朝时期君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朝方国
根据出土甲骨来看,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

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

甸,卜辞称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

男,在卜辞中称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

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多马
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
同姓方国
异姓方国
(刘氏韦国/豕韦国)
杞国
立国不明
芈国国君2
部分文章中提及的一种楚国先祖世系,为殷商方国
名号本名说明
季连《清华简》记载为盘庚时期人物,殷商晚期诸侯
伯《清华简》记载季连生子伯、远仲
(世系不详)
鬻熊、鬻熊子、鬻子芈蚤芈国后裔,鬻熊因助武王伐纣有功,其曾孙熊绎被封为子爵荆国国君,后来迁都郢,
改国号为楚
(周代楚国(荆国)的世系详见周朝诸侯国【楚(荆)】)
崇国
封号姓名通称说明
(世系不详)
琮侯?虎(姓氏不详)崇侯虎亡于周
沚国(沚方)
国君在位说明
(世系不详)
沚瞂公元前13世纪商王武丁时期时期臣服于商
(世系不详)
沚戓公元前12世纪商王文丁时期
(世系不详)商王文丁之后的卜辞和文献,不见有沚国的身影,可能在商王乙时期遭灭国之灾
元国
国君说明
(世系不详)
元铣元国在今河南省永城市。

殷朝有元铣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世系不详)
其它君主不详的方国

见于部分文章中的方国,描述极少
国名姓氏渊源爵位所在位置封立者灭亡原因说明
炎国己姓炎

(一说
子姓)少昊之后
一说商王
太丁之子
侯(炎侯)山东郯城太丁约前十一世纪—约前1046,商王太丁封其
子(一说封少昊之后,己姓炎氏)于炎地
(今山东郯城)建立侯国,商朝灭亡后,
炎地划入宋国
九国(仇国)子姓仇吾氏之

侯(九侯)商纣王杀九
侯,九国子孙
后裔和族人避
乱于世
商纣王时期九侯(一说鬼侯)被纣王杀死,
死后其子孙后裔和族人避乱于世,以国为
氏,并加人旁是为“仇”
蓟国伊姓
(一说
祁姓)黄帝之后
尧之后
北京地区约前7世纪,
蓟国为燕国吞

殷商时期自然形成的小国,或系黄帝部落
之后裔所建。

西周时,蓟国成为周国的封
国。

约公元前7世纪为燕国所并
艾国子姓江西修水附近
丑方(醜方)山东益都苏埠屯一带。

甾国临淄一带与醜方同族临近的小国
我方邢台市西,或说在聊城一带
尧国山西永济县的尧山一带
辔方吕梁地区和晋中地区北部(即今山西石楼县北)
宙方商朝周边的一个小方国,与商为敌。

武丁
征调步卒,配备战车,进攻宙方,一战失
利,再战一举击败宙军龙方晋陕高原(或说在今山西龙门)与商时敌时友。

或即御龙氏或豢龙氏部落召方晋陕高原约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攻打召方子方河南商丘商为同宗,一般认为商族属于东夷族禾国即三苗?
缶国运城永济一带
方(舌方?)西北靠近内蒙古一带
举国(与)湖北举水流域与虎方相邻
方方(万方)(方侯)今山西中北部一带即方夷,与沚方为邻,综合甲骨文材料,
方侯曾活动于河南的郑州、淇水和河北的
沧县以北、正定、唐县东北相邻地区,一
般认为在今固安东南
虎方安徽省长丰县一带江淮之间
(有说在今河南新郑北)商代甲骨文卜辞中有虎方国记载,太甲、祖丁、仲丁均有征讨虎方国的记载。

虎方国应该在长江中游南岸的赣江流域。

1989年在江西赣江中游的东岸的新干大洋洲镇发现的远古文化遗存、牛头城遗址,极有可能属于商朝方国“虎方国”都城所在地区。

有人认为虎方就是巴方,是巴方的别称。

有说虎方及周代的郧国都是巴方分支
人方(尸方、夷方)黄、泗、淮流域,即山东、江苏、安徽交界一带东夷人的一个方国。

公元前1092年,商王
征调大量步兵亲自率领,并命攸侯喜协同
进攻人方,在攸国东部边境城邑永(攸东
数十里)两翼夹击,一举攻灭人方。

有说,
人方与尸方均属于东夷集团吹国山东宁阳县

出土甲骨中出现的方国,找不到相关介绍和描述
一些文章中提到的子姓方国亚方告方旁方盾方去方上丝可方木方示方黍(禾?)戋逢(逄国)
一些文章中提到的其它方国苦方虘又方羊又方班方二邦方贡方苟方纂方画国面国磨阝国妥国目方惠方<癸殳>方弜方妍方解方望方眣方大方贮方垂方旅方般方橐方禽方皻方在方孟方(盂方?)
维基百科眣方祭方矢方髳方弄方马方豕方郁方
附:已知君主的方国信息简表
周边蛮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