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需求]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求探索
3 . 3增 强群 众 文化 活 动 的 吸引力 、 凝 聚力 。
群众 文化 活 动 需要 不 断 地 向 更 高 的层 次 、更 广 的领 域 以 及 头 等 地 方, 都 是 群众 进 行 文化 活 动 的 主要 场 所 。 从 活 动 方 式 上 更 多 的种 类 发 展 。群众 文化 活 动 的 目的 主要 是 将 提 高群 众 的 思 来看, 既有 集 中 的, 也有分散的; 既有 季 节 性 的 活 动 , 也 有常 年 想 水平 和 文 化 活 动 二 者 相 结 合 起 来 , 丰富群众的生活, 一 方 面 性 的; 既 有 在 相 关 部 门组 织 的, 也 有 群 众 自发 举 行 的 。 从 活 动 使 群 众在 参 与 文化 活 动 的过 程 中得 到 思想 上 的净 化 , 另 一方 面 ,
也 陶冶了 道德 情 操 。 因此 , 群 众 文化 活动 的发 展 是 和 群 众 的 日 常 生活 息 息相 关 的 , 大力 发 展 群众 文 化 活 动也 是 一 项具 有 重 大
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济 的新 体 制 , 需 要 不 断 的发 展 ,不 断 的创 新 , 的公 益 性 社会 文化 事业 , 在 整 个 社会 的文化 发 展 中 都 具 有 重 要
3 . 2加 强 文化 基 础 建 设 , 拓展 群众 文化 活 动空 间 文化 设 施 是 丰 富群 众 文化 活 动 的基 本 条 件 , 不 断 地 努力 增
2、群众 文 化 活动 的 现状
农村文化等, 使 群 众 参 与文 化 活 动 的兴 趣 更 加 浓 厚 。因此 , 在
发 展 文化 活 动 的过 程 中 , 加 强 文化 设 施 的基 础 设 施 来 拓 展 群 众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在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以往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上,如阅读报纸、看电视等。
而现在,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这些方面,更加注重个人兴趣爱好的追求,如艺术欣赏、文学阅读、音乐鉴赏等。
这就要求文化供给方不仅要满足基本需求,更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群众对文化的获取途径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过去,人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渠道接触到文化,如电视、报纸、书店等。
而现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获取各种文化信息和资源,如在线阅读、在线观影、在线学习等。
这种便利使得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素质的提高,群众对高质量文化产品和内容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低质量、娱乐化的文化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而高质量的文化作品鲜有机会问世。
现在人们对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愿意接触和欣赏那些具有深度、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这就促使文化产业要不断提升质量,并提供更多更精品的作品来满足群众的需求。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人们对多元文化的需求也在增加。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人们对多元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群众希望通过接触外国文化,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国际接轨。
这就需要文化产业在满足本土文化需求的也要积极引入和传播国外的文化产品和内容。
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多元化的特点。
文化产业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提供丰富多样、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的需求,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摘要】在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群众文化需求与文化产业、国家文化政策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新形势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得到了广泛认可,进一步关注和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群众文化需求应当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需求、新形势、多样性、个性化、新媒体、文化产业、国家文化政策、社会发展、重要性、社会和谐发展、指导方针。
1. 引言1.1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凸显出重要性。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群众文化需求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群众是文化的主体,他们的需求是文化产生、传播和发展的核心。
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真正贴近群众、满足群众,从而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群众文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只有充分尊重和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群众在文化上得到了满足,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群众文化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只有深入挖掘和挖掘群众的需求,才能培育出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壮大和繁荣。
2. 正文2.1 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体现了群众对文化的独特追求和个人化需求。
在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文化形式,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
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也有所不同,年轻人更加注重时尚和流行文化,老年人则更加偏好传统文化和文化熏染。
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众也对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和表达方式。
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
2021·4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新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提升文化建设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实现美好生活,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更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当前,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呈现新的趋势。
一是品质化。
人民群众更加追求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文化需要呈现出质的提升超越量的扩大的态势。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为盼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追求生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求”。
随着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提高,艺术鉴赏、审美能力的提升,人民群众更期待有思想内涵、内在品质的精品力作,超越单纯的感官刺激、视听享受,追求满足型品质生活。
二是个性化。
新发展阶段人们将更加突出追求自身的成长与提升,追求活出自己。
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和不同文化类型的接受度认可度,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也更乐于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实现价值。
可以预见,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个性化将越来越突出。
三是多元化。
随着思想观念更解放、科学技术更进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精神文化需求的层次性进一步显现。
人们期待着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出现,期待精神文化产品的品种更丰富、文学艺术作品的形态更多样。
四是网络化。
互联网、智能手机、游戏设备、社交媒体构成了数字化世界,使网上文化需求增加迅速,网上文化需求满足的比重越来越高。
网络游戏、网络文化创作、网络文化互动,无处不网、无时不网,人民群众通过网络追求更丰富、更便捷、更互动的文化活动。
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也随着文化创新阵地在向数字世界转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接收信息的途径也从单一转向多样。
五是国际化。
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旅游等途径更容易接触外面的世界,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国际化。
探析当今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
探析当今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摘要: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重视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满足群众文化的需求,保障群众文化的供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作为文化工作者,需要对群众文化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加强对供需平衡的关注,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保障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从思想观念进行调整,从供给形式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更好的供给成效。
立足于群众的现实生活,善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确保文化供给的质量,提升群众文化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需求;文化供给引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群众文化的支持。
针对当前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文化工作者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工作效能,真正地满足群众的需求。
只有保障文化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才能够实现社会和谐,提升文化软实力。
而且,这对于传播优秀文化、提升社会的凝聚力来说,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概念分析(一)群众文化群众文化,通常是指一种社会性的文化。
在此类文化中,人民群众是主要的参与对象。
相关的文娱活动,是主要的文化形式。
在活动中,群众能够获得主职工作以外的精神满足。
而且,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人们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及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
(二)需求与供给1.文化需求文化需求,可以分为商品性的文化需求,以及非商品性的文化需求。
例如,文艺演出活动,以及广场音乐会等,这些无需付费就能享受的文化活动,能满足人们非商品性的文化需求。
而一些古玩或者字画,以及商场的KTV等形式,通常能满足人们商品性的文化需求。
随着物质水平的上升,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变得更高,对于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服务等,有着多样化的需求。
2.文化供给文化供给,是指针对当前群众的文化需求,以及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针对性发展社会文化,并且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选择,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打造一种良好的供求关系,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1]。
二、文化供需平衡的意义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然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基层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章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需求第一节文化与群众文化概念区别一、文化的概念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对“文化”界定为7种。
美国克罗伯发现至1950年增到57种。
1965年,莫尔在《文化的社会进程》出现了250种。
之后俄罗斯学者克尔特曼定义超出了400种。
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狭义: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有时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综上述,文化有以下认识:第一、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第二、文化有静态和动态之别。
二、群众文化概念: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文化。
它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名族性和广泛性。
包含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事业、队伍建设,文化馆和文化站等。
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为两部分:一是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在内的物质生活。
一种是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在内的精神生活。
第二节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一、群众文化需求概念:群众文化本原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实践主体在自我完善过程中与以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之间建立的依赖——适应关系。
包含三个层次:娱乐休息的生存需要,审美愉悦的享受需要,表现创造力的发展需要。
二、关系:群众文化需要是群众文化的第一要素,是群众文化的动力和前提。
群众文化需求与实现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群众文化的基本矛盾。
群众文化需求处在自在状态时,会产生盲目性和从众性。
三、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群众文化的基本职能:群众文化需求包括文化艺术欣赏、文学艺术参与和文学艺术三方面。
群众文化以文学艺术为主,包括文学艺术鉴赏,文学艺术的创造与展示、文学艺术培训、文学艺术活动。
群众文化服务类型:普及型服务、提高型、保障型、个性化。
第三节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群众文化(一)公共文化服务是群众文化的基本功能:群众文化具有突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和服务性。
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满足
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满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对于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文化作为人类自身的精神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于文化需求的满足也不断提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满足。
一、文化逆袭和娱乐需求的不断扩大在过去,由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文化逆袭现象越来越显著。
文化逆袭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社会文化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后,新兴文化能够不断创新,推出让人们喜爱并且具有独特性的艺术文化产品,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高度评价。
而同时,人们对于娱乐式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种娱乐式的文化特点在新时代尤为明显,例如短视频、电音快闪、电竞等等,这些娱乐方式相较传统文化方式更为轻松和娱乐化,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有机会放松和休闲的需求。
二、社会新兴文化的创新与推广新时代文化的需求与满足不仅仅在娱乐领域,新兴文化的创新和推广也在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例如,现如今文学、电影、音乐作品重新获得了公众的热切关注。
一方面,优秀作品能够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获得不同励志、感人等这类正能量的东西,提升人们自我实现的潜能,另一方面,优秀的文艺作品更是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文化和精神潮流,为新时代人们带来了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处的情感体验。
三、文化产业与人民的文化生活的紧密关系文化产业是当前经济领域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
对于人民来说,文化产业不仅是提高生活品质的工具,也是增加精神食粮的耕地。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
例如,电影、音乐、美术等文化产业中各种交流交流的活动,不仅是强调艺术属性,也是一种强调社交属性的联谊形式。
四、文化公共服务的完善在新时代,政府部门为人民提供文化公共服务的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没有完善的文化公共服务,就无法足够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
本文将从群众的文化需求背景、特点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群众的文化需求背景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他们不仅要求物质生活的富足,更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文化需求的变化也受到传媒技术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和交流的方式。
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文化内容的重要渠道,群众对文化内容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1. 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追求的丰富多彩,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表现在对文化形式、文化内容和文化表达方式上。
人们对于文学、艺术、音乐、电影、戏剧等各种形式的文化表达都有着不同的偏好和需求。
2. 个性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每个人的文化需求都有着独特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也要求文化产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3. 参与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不仅仅是 passively 接收和消费,更体现在参与和创造上。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追求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参与感,他们渴望能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成为文化创意的一部分,这也推动了文化产业朝着更加开放和互动的方向发展。
针对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文化产业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也要积极引入国际化元素,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1. 引言1.1 概述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重要性农村群众文化供给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农村文化供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工作,提高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加强乡村振兴、促进农村文明进步、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要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重要性,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村文化体系,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引言】共计203字。
2. 正文2.1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内容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内容是指农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化元素和资源。
这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民俗文化、乡土风情、乡村艺术表演、文艺作品、娱乐活动等。
传统民俗文化是农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民间音乐舞蹈、民间戏曲、民俗节庆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代表着农村群众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
乡土风情则反映了农村特有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手工艺,如农耕文化、乡村建筑、农村风景等。
乡村艺术表演包括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表演,如传统戏曲、歌舞、杂技等,是农村群众的日常娱乐活动之一。
文艺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反映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感悟和审美情趣。
娱乐活动则是农村群众在闲暇时所参与的各种娱乐方式,如露天影院、集市表演、传统民间游戏等。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农村群众的文化供给,对于维护农村文化传统、丰富农村群众精神生活、促进农村群众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2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方式1. 文化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场所。
2. 文化产品供给:通过购买或制作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艺术品等,来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1. 引言1.1 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娱乐,而是追求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他们渴望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参与,更多的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持续进行创新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群众对于文化的获取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文化产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了解和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创新和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文化工作者和决策者的重要任务。
【字数:91】1.2 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一、多样化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娱乐和娱乐形式,还涵盖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艺术展览、文化体验、演出活动等。
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更丰富和便捷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也带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文化创新和发展。
三、文化产业的兴起:随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化产业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四、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还体现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门和文化机构纷纷推出各种文化教育项目,帮助群众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修养,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2. 正文2.1 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是群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已经成为群众获取文化信息和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
数字化时代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信息碎片化、文化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版权保护难题等。
群众文化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务第一部分关于群众文化需求这里所说的文化需求主要包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如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欣赏演出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包括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中所追求的文化品位方面的需求。
这些需求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内容,体现的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
群众文化需求概述群众文化需求的历史演变、群众文化需求的区域差异、群众文化需求的发展趋势现代化进程对文化需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文化需求的影响、社会阶层变迁对文化需求的影响、公民社会的发展对文化需求的影响、新技术广泛应用对文化需求的影响群众文化需求的层次分析及政府的选择文化需求的层次分析从政府提供服务的便捷性和对服务对象的要求视角看,大体可分为初级、中端和高端的文化需求。
从受众人数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大众化文化需求和个性化文化需求。
从文化需求存在周期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稳态的文化需求和暂时的文化需求。
从群众的受益效果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利于长远的文化需求和现实的文化需求。
从群众的祖居与迁徙的视角看,大体可分为祖居地域文化需求和移居地文化需求。
政府对于文化需求的选择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一是通过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得到,二是以文化产业的方式通过文化市场有偿得到。
上述初级的文化需求、大众化的文化需求、稳定的文化需求、利于长远的需求和现实需求中积极的需求都应由政府免费提供。
现阶段群众文化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文化设施、如何使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更加贴近不同区域群众的需、如何保障文化设施的有效运转第二部分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概念。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专门论述。
2007年6月16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关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材料
关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材料群众文化活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
目的是为了扩大文化普及,引导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如群众文艺演出、电影放映、阅读推广、志愿者服务等。
我所在的单位也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积累了不少经验。
以下,我将结合我的亲身体验,以及其他同事的实践,来介绍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经验。
1. 理解群众文化需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须首先要了解群众文化需求。
而群众文化需求是多样化的,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我们所在的单位,是一家文艺机构,需要开展适应不同群体的文艺活动。
例如,对青少年群体来说,我们组织了一些文化讲座、关于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的辅导等活动。
我们还组织了青年电影节,让年轻人能够欣赏到更大胆、更具创新的电影艺术作品。
对老年人来说,我们提供了书法和绘画课程,古诗词欣赏,历史讲座,还有一些纪录片等文化活动。
2. 确定活动形式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后,就必须确定适合活动形式。
一个好的活动形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参与,更好地理解文化艺术的内涵。
例如,对于中小学生群体,我们开展了寓教于乐的文艺小品表演,比如《古诗两首》、《小猴偷桃》、《名著人物》等。
这些小品表演不仅仅是娱乐,还要通过细节描写和扮演角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对于老年人来说,我们组织了一些文艺讲座,让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艺术家和作家的讲解,更好地理解文化艺术内涵。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些手工活动,比如编织、刺绣等,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3. 特别注重细节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文化活动要细节到位,要让人感到流畅和舒适。
对于节目的安排,音响设备的调整,座位的安排等等都需要特别注重细节。
例如,如果是一个演唱会,就需要注意音乐的音响效果,唱歌者的状态,现场的气氛等等。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是指在农村地区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的基本方式。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包括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应、文化服务提供和文化活动举办等多种形式,下面就这些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是文化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是为了满足农村群众的日常文化需求,优化农村文化环境。
在农村建设文化设施,可以通过建设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室、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农村群众提供阅读、学习、娱乐、交流的场所。
还可以建设文物保护单位和农家书屋等,以保护和传承农村的传统文化。
其次是文化产品供应。
农村地区的文化产品供应是指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他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品供应包括书籍、音像制品、手工艺品等,这些产品可以通过图书馆、书店、文化市场等渠道向农村群众提供。
还可以开展电子媒体和网络文化产品供应,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向农村群众提供文化产品。
再次是文化服务提供。
农村地区的文化服务提供是指为农村群众提供各种文化服务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文化服务提供包括文化咨询、文化培训、文化交流等,可以通过设立咨询中心、培训机构、文化交流活动等途径向农村群众提供。
还可以通过巡回演出、文艺演出等形式,将优秀的文化作品带到农村,让农村群众享受到高水平的文化服务。
最后是文化活动举办。
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举办是为农村群众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文化活动举办包括文艺演出、展览会、文化节庆等,可以通过设立文化站、文化队等机构来组织和开展。
还可以鼓励农村群众自发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和举办,发挥农村的特色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摘要】农村群众文化供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乡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培育优秀文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传统文化传承、群众性文艺活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基层群众组织的支持以及政府政策的指导等方面分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
通过对这些方式的探讨,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的潜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群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推动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和本土化发展,提升农村群众对文化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供给、传统文化传承、群众性文艺活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基层群众组织、政府政策、发展方向、文化传承、支持、重要性、指导、总结、展望。
1. 引言1.1 概述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重要性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繁荣。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他们希望通过文化活动和产品的丰富供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维护农村社会的文化特色与认同感。
通过文化供给可以促进农村基层群众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加强农村群众文化供给,不仅符合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传承、群众性文艺活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基层群众组织的支持以及政府政策的指导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分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村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农村群众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文化需求和供给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领域,为推动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为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是指在农村地区,为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这种供给方式旨在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满意度。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在农村地区建设多功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方便的文化场所。
这些设施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讲座等,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拓宽文化产品和服务渠道。
通过加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推广农村文化创意产品,开展文艺演出、展览和文化体验活动等,满足群众对艺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需求。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通过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培训机构,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和艺术才华的人才,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组织专业人员为群众提供文化培训和指导,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
第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开展农村文化旅游、乡村音乐会等活动,将农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整合,吸引游客,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加强文化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和推广农村文化,增强农村群众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文化培训和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性。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是指对农村群众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具有基本方式,包括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
传统方式是指通过传统手段向农村群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传统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传统媒体方式。
农村群众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接触文化产品和服务。
这种方式具有传播范围广、受众面广的特点,能够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
第二,传统艺术方式。
农村群众通过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来获取文化产品和服务。
这种方式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农村群众的不同需求。
传统宣传方式。
农村群众通过农村宣传队、文艺晚会等传统宣传形式来获取文化产品和服务。
这种方式具有集体性强、参与性广的特点,能够满足农村群众集体性的文化需求。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包括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
传统方式通过传统媒体、传统艺术和传统宣传等手段向农村群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现代方式通过新媒体、电子商务和社区文化等手段向农村群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这些方式互相补充、相互促进,能够满足农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方式也将不断创新和变化,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谈群众文化活动与文化需求
文化广场Culture Square 作家我们所说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活动。
只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按照群众的需要安排活动,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与喜爱,才具有生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否则,不顾群众的需要,搞形式主义的假繁荣,强行组织群众参加他们不喜欢的活动,就会造成既劳民伤财又怨声载道的局面。
在长期的群众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群众的共性需求即普遍性需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经常接触、较为熟悉、发生兴趣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
从社会调查的表现来看更加具体:例如在艺术欣赏方面,被群众广为接受、喜闻乐见的是电视、电影、音乐、美术、戏曲、杂技、展览等内容;在群众亲自参加文学艺术实践活动方面,大家易于掌握和接受的艺术形式是演唱民歌、抒情歌曲和地方戏曲,以及表演民间舞蹈和地方戏;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群众偏爱的是诗歌、快板、通俗小说、民间故事等方面的创作。
群众的个性需求即特殊性需求,是指不同地区特有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的艺术爱好,不同民族特有的传统性文艺爱好,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的人们对艺术活动的不同需求。
群众文化需求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接的,群众需要不但包含着共性需要,也包括了个性需要。
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但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只有与共性相联系而不能脱离共性单独存在。
同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共性可变为个性,个性也可变为共性。
因此,我们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就要了解群众共性和个性的需求程度来安排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就要既广泛地开展适应大多数人的共性需要活动,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满足群众个性需要的活动。
二者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脱离群众和阻碍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受政治、经济、科学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群众对它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群众文化活动时,还要掌握和适应群众产生的新的文化需求。
[群众文化,需求]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
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本文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引入群众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在分析群众文化需求和群众文化供给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就如何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供求关系进行了论述,以期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实践能力和占有水平,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文化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群文;供给;需求;关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它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五类。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在满足物质和安全的基本需求后,会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需求发展的阶段。
有需求就存在供给,随之就会产生供求关系,而群众文化的供求关系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重要关系之一,也是能否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供求的关键所在,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群众文化需求是指:群众对文学艺术鉴赏的需求、对文学艺术的创作与展示的需求、对文学艺术培训的需求、对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等。
群众文化的供给是指: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所提供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和培养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和群众文化骨干、开展文化艺术辅导、推动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收集和发布群众文化信息的过程。
一、优秀的群众文化具有四大功能(一)价值观凝聚功能群众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粘合剂,可以把人群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标明确、相互包容、更易协调。
比如“雷锋文化”:雷锋精神就是一种文化,其核心是奉献;正是这种得到社会公认的“雷锋文化”的存在,使得大家认同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及行为的凝聚。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农村群众文化供给是指农村地区为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基本前提是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文化活动场所、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设施等,以提供给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备,例如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电影院等。
完善基础设施是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重要保障,能够提供基础的文化资源和环境,方便农民群众获取文化信息和参与文化活动。
第二,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
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目的是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包括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的供给,以及文化活动、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等文化服务的提供。
在流行文化方面,可以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基础,创造和制造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挖掘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创意设计和手工艺制作,建立农村文化企业和合作社,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选择和就业机会。
第四,提高文化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文化供给的质量和水平是农村群众文化供给的关键。
通过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管理,提升文化机构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引进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经验,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还需要培养和发掘农村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提供有地方特色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
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本文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引入群众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在分析群众文化需求和群众文化供给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就如何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供求关系进行了论述,以期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实践能力和占有水平,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文化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群文;供给;需求;关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它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五类。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在满足物质和安全的基本需求后,会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需求发展的阶段。
有需求就存在供给,随之就会产生供求关系,而群众文化的供求关系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重要关系之一,也是能否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供求的关键所在,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群众文化需求是指:群众对文学艺术鉴赏的需求、对文学艺术的创作与展示的需求、对文学艺术培训的需求、对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等。
群众文化的供给是指: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所提供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和培养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和群众文化骨干、开展文化艺术辅导、推动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收集和发布群众文化信息的过程。
一、优秀的群众文化具有四大功能
(一)价值观凝聚功能
群众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粘合剂,可以把人群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标明确、相互包容、更易协调。
比如“雷锋文化”:雷锋精神就是一种文化,其核心是奉献;正是这种得到社会公认的“雷锋文化”的存在,使得大家认同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及行为的凝聚。
(二)行为导向功能
行为导向功能是指通过权利和义务系统确定个人的地位和角色,为人们提供行为模式,使其较快地适应社会生活。
群众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深刻,群众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追求,才能靠思想的力量、艺术的魅力打动人心,进而抵制庸俗、媚俗之风,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潜能激励功能
激励是传递动力的过程和手段,是一种精神力量。
群众文化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挖掘出来,使人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一个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言行约束功能
健康的群众文化对那些不利于人健康发展的言论和行为,常常发挥一种“管束”的作用,以提高人在复杂工作与生存环境中的免疫力,提高人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形象塑造功能
优秀的群众文化可以把娱乐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和娱人,用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健康的群众文化再塑公众美好形象。
社会上不同人群有不同文化需求。
比如,农民与城市居民不同,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也会有差别。
农民的文化供给应符合农民“易于得到、易于欣赏”的需求特点,电视、电影、广播、文艺演出皆可,而市民由于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差异导致他们对文化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在量上与农民相比又有不同。
国家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满足度要比市民高出10个百分点。
过去,我们不知道、也不注意细分人群的群文需求,而是清一色地统一供给,是典型的“要你”接受;现在,应当变成文化产品需求的“你要”什么。
“要你”与“你要”也就是两个字换个顺序,意思就完全不同。
笔者认为,目前的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就存在这样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的现状。
这几年,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显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这是一个好兆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益性的文化单位主要提供公共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适应并确保全社会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不同群体的针对性需求;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主要提供差别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通过市场主导,应对不同人群,包括有一定经济能力人群的高层次、多样化消费倾向;这是社会多样化价值取向出现后的一种新情况。
二、如何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供求关系
(一)强化主导,拓宽群文受众
我们首先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推进群文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是群众文化的导向,所以,我们要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力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面。
其次,群众文化工作的最终目标不是普及和提高,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追求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品位。
一段时间以来,群众文化工作不受重视,只是烘托氛围、为时事服务,其所具有的很多功能被忽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巨大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并被党委和政府所重视,从“拉郎配”逐步发展为“主力军”。
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更要适应时代,与时俱进,重新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细分市场,满足基本需求
群众文化工作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就必须细分群文市场,充分认识群众文化所具有的群众性、倾向性、传承性等特征,这是由于群众文化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属性所决定的,我们要站在大众的角度,分析每一组不同的群文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以满足细分市场里消费群的基本需求,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实践中得到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筛选产品,引导文化需求
客观地讲,一段时间以来,尽管我们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文化场馆建设快马加鞭,文化产品的产出今非昔比。
然而,也必须看到,随着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层次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一些文化产品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更好地满足群众旺盛的文化需求。
提高供给能力,要先弄清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餐”。
2016年的春节前后,盐城市多家公共文化场所公布了春节期间要上演的“文化大戏”。
听讲座、观展览、赏大戏、看电影、玩游园……一台台精彩节目相继绽放,一场场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市民的闲暇生活。
在这个文化味浓郁的春节,人们有了足够的选择,有了选择才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要。
对此,我们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树立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满意度。
(四)创新服务,激发潜在需求
对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我们不光是要被动地去满足它,在更深层次上,还需要主动地创造它,这样才能真正地想人民群众所想、乐服务对象所乐,丰富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强调满足社会各阶层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融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市场主导产业性文化之中。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会发现,文化需求是可以满足的,也是可以创造的。
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动漫等文化产品,更多的是一种在市场消费领域的文化创造,所以,文化产业在这些国家被叫做“创意产业”。
要针对人群的潜在文化需求和文化市场,予以分析、开发,定向制造文化产品和创新文化服务。
创造需求,驱动潜在需求,在我国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点,我们刚刚有所认识,需要得到更多人,特别是直接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人的认同。
党的十八大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广大群文工作者要积极投身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日常性群众文化活动之中。
我们只有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整体推进力度,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群众文化供求关系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