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赏析36页PPT

合集下载

《张承志·黑骏马》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张承志·黑骏马》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张承志·黑骏马》原文主题赏析概要文学名作《张承志·黑骏马》原文|主题|赏析|概要作者简介张承志,回族,原籍山东省济南市,1948年在北京出生。

1967年于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

1975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1981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进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

张承志是青年作家、学者,他在蒙古历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说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

他的初作是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并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

此后发表的小说有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第一届《十月》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黑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春天》获1983年北京文学奖。

《北方的河》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7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金牧场》。

内容概要白音宝力格,离开草原9年了,他从牧人变成了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

但他始终不能忘记奶奶唱给他的歌——《黑骏马》。

很久以前,那时,白音宝力格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是公社社长,整天忙着在牧场跑,没时间管他。

他住在公社的镇子里,已经越学越坏,居然偷了武装部的短枪,把天花板打了个大洞。

于是父亲便把白音宝力格送到草原上一位老奶奶家。

奶奶家只有一个孙女,叫索米娅,与他同岁。

在奶奶家,他学会了拾粪,捉牛犊,轰赶春季里带羔的羊;学会了套上犍牛去井台上拖水;学会了用小马杆套羯羊和当年的马驹子。

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都是奶奶的宝贝。

他们俩一块干活,一块在三年级学习蒙文和算术;一起骑在牛背上去拖水;一起钻进奶奶的皮被里听奶奶讲那遥远神秘的故事。

白音宝力格已经习惯了草原并且离不开它了。

13岁是蒙古儿童第一次得到众人礼遇的年头。

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在13岁那年过年时,他俩照例收到了牧人给的各种礼物。

《黑骏马》赏析

《黑骏马》赏析

《黑骏马》故事梗概
哦,别了,我的草原上的百灵鸟儿,我的披着红 霞的、眸子黑黑的姑娘,我已经永远地失去了 你„„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索米娅。那个梳着羊犄角小辫 和我同骑一牛的小女孩,那个紧束着腰带朝我奔 来的少女,那个红霞中的姑娘,还有那个赶车人 泥屋里的主妇,都闪电般地从我眼前掠过,我似 乎已经从中辨出了一道轨迹,看到了一个震撼人 心的人生和人性的故事。
奇迹出现:
初春一场天昏地暗的风雪过后,一匹漆黑漆黑的 马驹子站在我们的包门外。白发额吉说,这是神送 给白音宝力格的。
《黑骏马》故事梗概
“我要给这匹马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我要叫它‘ 钢嘎·哈拉’!它一定会成为一匹真正的黑骏马! 我要骑着它走遍整个草原! ” “巴帕,等你真的走遍草原以后,你会骑着 你的钢嘎·哈拉回来看我吗?” “当然!”
张承志简历
1981年毕业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 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82年发表《黑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 篇小说奖。 1984年发表《北方的河》,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 中篇小说奖。
1985年当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小说选刊》编委。
蒙古古歌《钢嘎·哈拉》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哟 拴在那门外那榆木的车上 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哟 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
※ ※ ※
向一个放羊的人打听音讯 他说,听说她运羊粪去了 朝一个牧牛的人询问消息 他说,听说她拾牛粪去了 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呵 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 黑骏马昂首飞奔哟,跑上那山梁 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
“他以一个人的存在平衡了中国文坛。”
张承志代表作
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 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聋子

《黑骏马》赏析

《黑骏马》赏析
“别记恨我吧.白音宝力格!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我以为这一生再也不会见到你啦。”
“为什么你不是其其格的父亲呢?为什么?如果是 你该多好啊……哪怕你远走高飞,哪怕你今天也 不来看我!”
a
25
《黑骏马》故事梗概
哦,别了,我的草原上的百灵鸟儿,我的披着红 霞的、眸子黑黑的姑娘,我已经永远地失去了 你……
a
17
《黑骏马》故事梗概
十年前(17岁):
索米娅送白音宝力格去旗里牧技训练班的路 上。“索米娅!我早想好啦,等我明年回来,就 结婚!”
那天的太阳也显示出最纯洁、最优美的人间 的感情。
a
18
《黑骏马》故事梗概
九年前(18岁):
也许是因为几年来读书的习惯陶冶了我的另 一种素质,也许就因为我从根子上讲不是土生土 长的牧人,我发现了自己和这里的差异。我不能 容忍奶奶习惯了的那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 尽管我爱它爱得是那样一往情深。……一种新鲜 的渴望已经在痛苦中诞生了。这种渴望在召唤我、 驱使我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 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
……
我哪里想到:很久以后,我居然不是唱,而是 亲身把这首古歌重复了一遍。
a
11
《黑骏马》故事梗概
钢嘎·哈拉?!我的黑骏马!我怎么认 不出你了呢?是我给你取了这个骄傲的名字。 十四年过去了,时光像草原上的风,它拂面 而过,逝而不返,只在人心上留下一丝令人 神伤的感触。你好吗?我的小伙伴?你在嗅 着我,你在舔着我的衣襟。你认出了我。那 么——你能告诉我,她在哪里吗?
1985年当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小说选刊》编委。
1987年调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当专业作家,被英国剑桥 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 录》。

《黑骏马》:命运、荣耀与自由的驰骋

《黑骏马》:命运、荣耀与自由的驰骋

黑骏马:命运、荣耀与自由的驰骋
引言
《黑骏马》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文学作品,讲述了主人公黑骏马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人与动物之间建立了特殊的情感纽带,通过黑骏马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命运、荣耀和自由等主题。

命运的扭转
主人公黑骏马最初生活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中,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场战争将他从舒适而平凡的生活中拖入残酷而危险的世界。

身处于巨大压力之下,黑骏马不得不努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荣耀与勇气
在战争中,黑骏马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

他是一匹真正勇猛善战的战驹,在高速奔跑、迎面冲锋时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和速度。

他用自己坚毅而顽强的毅力履行着战士的使命,为胜利和荣耀而不懈努力。

自由的追求
尽管身陷战乱之地,黑骏马内心深处保持着对自由的渴望。

他不愿被束缚,渴望奔驰在自己选择的天地中。

在压抑与束缚中奋勇前进的同时,黑骏马积极追求自由,并展现出对生活更好的向往。

结论
《黑骏马》通过描述主人公黑骏马在战争环境中的命运、荣耀与自由的斗争来探讨了人性、生存和理想等重要主题。

这部作品引发了读者们对于命运和自由意义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勇气、坚持与追求新生活的热爱。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在面临命运挑战时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坚守信仰并追寻属于自己的荣耀和自由。

《黑骏马》:一匹马与其主人的不屈精神

《黑骏马》:一匹马与其主人的不屈精神

《黑骏马》:一匹马与其主人的不屈精神1. 引言1.1 概述这篇文章将探讨《黑骏马》这个故事中的一匹马与其主人之间所展现出来的不屈精神。

通过描述黑骏马和主人的相遇背景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努力与战胜,我们将深入探究不屈精神在个体成长和互相影响方面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讲述,每个部分都涵盖了整个故事的不同方面。

首先是引言,介绍了文章的整体内容结构以及主要讨论的“黑骏马”故事。

然后是第二部分,描述了黑骏马和主人是如何相遇的,通过背景介绍揭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点或矛盾。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描述黑骏马所经历的挣扎与战胜困难的过程,并探讨取得成功和突破关键因素。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主人对黑骏马产生的影响以及从彼此身上学到了什么,同时还会强调彼此之间的互相激励和成长经历。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黑骏马与其主人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观念,并向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黑骏马》这个动人故事,探讨并强调不屈精神在个体成长以及彼此之间互相影响方面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追求成功、克服困难的决心,并理解到与他人之间相互支持和共同成长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个故事,我们也期望读者能够挖掘出更多潜藏在其中的智慧和启示,为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多勇气与动力。

2. 黑骏马与主人的相遇:2.1 主人的背景介绍:主人名叫杰克逊,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牧场主。

他从小就对马匹养殖和训练感兴趣,并以此为生。

杰克逊在马术领域有着良好的声誉,他深知马匹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对于成功训练出一匹优秀的赛马至关重要。

2.2 黑骏马的故事背景:黑骏马原本是一个流浪马,它曾经生活在一个荒凉的地方,没有稳定的食物和水源。

因此,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黑骏马变得野性而顽固。

2.3 两者如何相遇:一天,在寻找新的潜在种马时,杰克逊无意中发现了黑骏马。

虽然黑骏马看起来狂野而不可控制,但其标志性的气质引起了杰克逊的注意。

黑骏马

黑骏马

人物形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银宝力格:积极进取、严肃的人生态度;强 烈的生活责任感 索米娅:清纯美丽、可爱善良、健康快乐、勤 劳能干、坚强 奶奶:坦然面对灾难,(体现了作家对普通人 淳朴品德的赞美,表现了作家的民本主义情怀, 也体现了作家对人民、对理想的理解:人民是 伟大的,也是平凡的;理想是崇高的,也是与 艰苦奋斗联系在一起的。)
情节结构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讲述故事? 两条线索:白音宝力格返回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思以及 他与索米娅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 2、小说怎样展开故事情节? 两条线索通过用民歌和回忆的方式相互交织,形成了 一个既能叙述曲折哀婉故事又能抒发心中激荡着的复 杂情感的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体系使得故事能深化 为一种思考、一种思想,从而使小说富有魅力。
张承志小说的特色





主题:侧重于表现生活在草原上的农牧民在艰难环境中执着的信 念和宽广、乐观的精神。作家一面赞颂人民一面又感到人生的缺 憾。同时他认为人民的伟大在人民的牺牲中体现了出来,因而 “牺牲”成了张承志许多作品的主题。 小说激荡着理想主义的热情:纯洁善良的人性美、母爱的深情与 伟大、积极进取等;但美往往容易被破坏,因而作家用《黑骏马》 来象征永远的缺憾。 以美文著称:音乐感、色彩感、富有诗情;强调美文与祖国意识、 民族情感之间的联系,这样作家也将自己的文体试验、先锋意识 与深厚的民本主义情感联系在一起。 散文化和浪漫主义的表现:他强调精神上的体验,喜欢用燃烧的 诗意的情绪支配情节,这种艺术处理,虽然有较多枝蔓和宣泄, 但也能对读者产生心灵上的感染。 题材:草原上农牧民的生活。
字词读音

罗曼蒂(dì )克 踽踽(jǔ) 黧(lí )黑 粗犷(guǎng)强悍 高亢悲怆(chuàng) 静谧(mì 笑谑(xuè) 乜(miē)斜(xie) ) 羯(jié)羊 鞍鞯(jiān) 溘(kè)然 耳鬓(bì n)厮磨 黝(yǒu)黑 啜(chuò) 熠熠(yì )闪亮 诅咒(zǔ zhòu) 攫(jué)住 痉挛(jì luán) ng 相形见绌(chù) 搭讪(shàn)马轭(è) 怅惘(wǎng) 喑(yīn)哑 椽檩(chuán lǐn) 湮(yān)没 悲恸(tòng) 褴褛(lán lǚ)

黑骏马 分析

黑骏马 分析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白音宝力格幼年丧母,父亲无暇养育,把他托付给伯勒根草原上的老额吉(母亲的意思)抚养;少女索米娅(春天的新芽的意思)是个孤儿,因同样的原因也被老额吉收养。

额吉没有亲人,把两个孩子当亲生儿女一样抚育成人。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额吉想让他们结为终身伴侣,但心怀抱负的白音宝力格一心想到外面读书,将来做一名兽医。

白音接到通知,要他到苏木(乡镇)参加兽医培训班,这正是他所期盼的。

索米娅送白音去培训班,搭的是一辆运羊毛的货车,因驾驶仓已坐满,两个人坐在货箱的羊毛堆里,货车夜晚出发,深秋的寒风透骨,两个年轻人相互依偎着,直到天边露出曙光。

在朝霞的见证下,两人立下誓言,要结为夫妻,永世相爱,并约定培训班结束后就回家结婚。

白音学成回到伯勒根草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他发现索米娅总是躲着他,并以异样的目光惊惶的注视白音。

在一次年轻人的聚会上,酒后的白音宝力格得知,索米娅已经怀上了黄毛希拉的孩子,黄毛希拉是个远近闻名的恶棍。

白音宝力格的精神几乎崩溃,在巨大的打击下,他决定出走。

九年后,白音宝力格大学毕业,成了自治区畜牧厅的一名技术员。

因为作草原牧业调查,27岁的白音宝力格又回到了家乡伯勒根草原。

他决定去寻找他的索米娅,而此时,索米娅已经远嫁到诺盖淖尔湖畔的异乡。

老额吉死后索米娅带着孩子(此前她生下了黄毛希拉的孩子,给她取名其其格(美丽的小花的意思。

))艰难度日。

车夫达瓦仓可怜她们母子,娶了索米娅,索米娅又为达瓦仓生了三个儿子,一家人在诺盖淖尔过着穷困而平静的生活。

其其格是个异常瘦弱的小姑娘,继父对她不怎么好,为了给其其格幼小的心灵一丝安慰和期待,索米娅谎称其其格的父亲是白音宝力格,并告诉其其格,她的父亲有一天会骑着一匹叫钢嘎哈拉的黑骏马来找她们。

当他们相见时,白音宝力格默认了这个善意的谎言,而其其格真的对白音宝力格产生了父亲一般的依恋……小说的最后,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离开了诺盖淖尔,唱起了这首《钢嘎.哈拉》(黑骏马的意思)长调古歌。

《黑骏马》作品浅析

《黑骏马》作品浅析

《黑骏马》作品浅析摘要:张承志的作品《黑骏马》是他在汗乌拉草原插队学习时,在当地民办学校听了一首蒙古族歌曲《钢嘎哈拉》而作,从小说内容看来无疑是一个爱情悲剧和文明悲剧的融合交叉,而该作品又透露着一个追寻的意象,是草原文化对张承志本人的熏陶,还是张承志想借此篇作品表达出那个时代草原民族生长与追求的足音,今天我们通过作品再分析、再探讨这篇20世纪80年代的不朽杰作,挖掘其更深的思想。

关键词:还乡悲剧文明张承志1976年从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汗乌拉草原插队,在当地足足生活了四年,在草原地域特性和地域文化影响下,他写了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当地草原民歌《钢嘎哈拉(中译文为黑骏马)》为主线的作品《黑骏马》,该作品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经历和他与索米亚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和畅的节奏,轻松的笔调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赞扬了草原人民的质朴、勤恳的美好品德,而该作品是对一段历程的一种记录,还是作者对一个文化的追寻,还是作者把文明的意识播撒到草原,在我们看来都是一个未知的学术命题。

在我看来,如果该作品单单是作者对草原文化的一种眷恋和回味,那么为什么主题却是一个悲剧,为什么把一个草原痞子刻意的雕琢刻画,文章接近尾声时的“等你有了孩子把他送到这里,我把他养成人”,这无疑和主人公在草原的长成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契约,是草原文化在排斥现代文明,还是现代文明在寻觅一种古老而淳朴的意象,是现代文明向草原挺近,还是草原落后风貌和意识的呼唤,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解读:一.爱情悲剧和文明悲剧的冲突小说刚开始给人一副草原风光的画面,一个骑马的男子,似乎在艰难的寻觅,他的内心独白让我们知道这是主人公白音宝力格与草原相别九年的一次还乡或是寻根。

而后便是对他孩提时代的追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亚自小懂事起,一起在草原长大,拾粪,捉牛犊,一起缠绵在草原的怀抱,一起听奶奶唱《钢嘎哈拉》,孩提时天正无邪的友谊,情窦初开的羞涩与磨合,几乎是完美爱情的前奏,白音宝力格去旗里参加学习也许是这个悲剧的开始,也许这个悲剧早就存在这种文明冲突之中,他走时是搭了来他们生产对拉毛的车,寒冷的夜晚,透风的车顶,他们磨出的爱情火花,谁也料不定这是一个悲剧,等学习结束,回乡时,这段完美爱情的前奏几乎没有发展了,因为黄毛希拉的出现,他的出现并非偶然,他有着原始人的野蛮,他的确是个厌恶的人,甚至是恶心的,糟蹋了多少草原妇女,而的确他是一个文明的产儿,这无可怀疑,奶奶说知道索米亚能生养未必是坏事,这期间似乎有一种不可接受的逻辑,草原民族的秉性无疑是淳朴豪迈的,可重男轻女的倾向,黄毛希拉的产生,无疑透露了一个文明的悲剧,而当这爱情悲剧和文明悲剧融合在一起时,无疑给白音宝力格,一个生长与草原,接受了现代文明的人出了一个难题,也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心知肚明的悲剧问题,真是这两个悲剧的交叉,显得这个草原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深隔阂,深深凸显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文明的曙光无疑是没有照到这个部落,一个悲剧的时代才刚刚开始,白音宝力格的离开没有给这个悲剧时代画上一个句号,而只是一个开始。

黑骏马

黑骏马

浅析《黑骏马》的艺术特色《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它一出版,就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了读者,并一举获得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叙述了蒙古青年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寻找昔日恋人索米娅的故事。

白音宝力格小时候被寄养在奶奶额吉家里,他和索米娅一同由奶奶抚养成人。

他们青梅竹马,产生了自然、纯真的爱情。

在白音宝力格长大外出学习时,索米娅遭到了恶人的欺辱。

白音宝力格无法忍受索米娅和奶奶对于这件事情逆来顺受的态度,愤而出走。

当九年后白音宝力格重返草原,奶奶已经去世,索米娅也远嫁他乡。

白音宝力格骑着当年他和索米娅养大的黑骏马四处寻找索米娅的下落。

《黑骏马》的故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体验,只有沉浸其中才能品出三昧。

同时,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写作手法,使小说产生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黑骏马》的语言和结构(一)《黑骏马》的语言特色张承志的文章语言自成格局,有一种刚健、雄浑、豪迈、倔强的文化气质。

在阅读《黑骏马》的过程中,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一点。

他的文字之所以有这样的艺术特点,归功于他在文章中多习惯使用长句,感情充沛而强烈;同时擅长勾勒人物的内心,将人物情感描绘的淋漓尽致。

1.大量运用长句作者在小说中大量地使用了长句,使语言凸显出绚丽、强烈、抒情的质感和丰富的色彩。

在《黑骏马》中,我们从始到终都能感觉到那首周乐复始、低回不尽的蒙古歌《钢嘎·哈拉》,小说中的长句与这首古歌默默辉映,一同奠定了小说的基调;同时,这样的语言安排也控制着整篇文章叙述和抒情的节奏,赋予小说独特的乐感;最重要的是,《黑骏马》中,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辽阔壮美的内蒙古大草原,这也是全篇小说的背景。

长句的句式,犹如电影中的长镜头,将草原的壮美、质朴和浑厚包罗其中,也给予读者更广大的心灵视野。

2.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著名评论家蔡翔说:“张承志以写意见长,他致力于探索的,是一种能够自由表达心灵的写作方式。

浅析《黑骏马》的诗性特征黑骏马

浅析《黑骏马》的诗性特征黑骏马

浅析《黑骏马》的诗性特征黑骏马张承志在《黑骏马》中深入描写了草原凝重的民族文化,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和深刻的现实感。

这篇唯美的作品,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巧妙的运用传统诗歌的艺术手段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

一诗化的人物形象在文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运用的是诗化的手法。

他对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穷形尽相地精雕细刻,而是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一瞬间,印象式地捕捉住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气质性格的那一部分,反复描写,突出强化,这正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白音宝力格从小在草原长大,“草原那么大,那么美和那么使人玩得痛快。

它拥抱着我,融化着我,使我习惯了它并且离不开它”,“当我神气活现地骑在牛背上,驾着木轮车朝远处的水井进发的时候……在这片青青的、可爱的原野上,我已经是个独挡一面的男子汉。

”这些印象式的语言就把主人公年少轻狂的性格塑造了出来。

白音宝力格感受着草原人民的善良淳朴,得到了草原的濡养,一步步走向了成熟。

作者就是运用这些印象式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品读起来不仅能一下让读者抓住人物的特征,而且让读者感到诗味盎然。

二跳跃性的结构和洗练的剪裁艺术作者匠心的安排了离去――归来――再离去的结构模式。

文章结构显著的特点就是由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为主线,运用时空穿梭的结构来组织全文。

作者在四万的文字中描写了半生的生活,但丝毫又不显局促,更不显得单调乏味。

作者在写现在的情况的时候采用比较理性的字眼深刻的描摹了草原文化。

而在写九年前事情的时候,作者运用的是充满绮幻色彩,充满浪漫味道的语言,小说的八章都是开头写现在,然后回想小时候,并述说自己一步步长大的经历,到最后正好回想到返回草原。

这样就把年轻的主人公和成熟的主人公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到了主人公成熟的过程。

这样的艺术结构符合主人公个人感情的起伏跌宕。

并且,跳跃性的抒情诗般的结构又有利于感情激荡后的喷发。

要在四万的篇幅中让作品比较丰满,还必须有恰当的剪裁。

《黑骏马》赏析 ppt课件

《黑骏马》赏析 ppt课件
《黑骏马》赏析
——理想主义的歌吟
《黑骏马》赏析
学者型作家 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 今天的鲁迅 中国文学中一面独立的旗帜 一位不矫饰、不虚伪、敢说真话的真正的知识分子
《黑骏马》赏析
1948年秋出生于北京一个回民家族。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8-1972年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当牧民。 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1975年毕业,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做考古工作。 1978年以突出成绩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翁
独健先生研究生。 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一
举成名,步入文坛。
《黑骏马》赏析
1981年毕业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 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82年发表《黑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 篇小说奖。
1984年发表《北方的河》,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 中篇小说奖。
《黑骏马》赏析
二十多年前:
“额吉!我把白音宝力格交给你啦。” 白头发的奶奶高兴得笑眯了眼,亲热地把我
揽进怀里,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 一旁有一个文静地喝茶的、黑眼睛的小姑娘。
“你叫什么名字?” “索米娅。你是叫白音宝力格吗?”
《黑骏马》赏析
十四年前:
我和索米娅都十三岁了。 十三岁是蒙古儿童第一次得到众人礼遇的年头。 在这样重要的节日,我居然和女人家一样,赶着牛 车去串门。我什么时候才能有匹马呢?
※ 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
路过了两家当作“艾勒”的帐篷 黑骏马昂首飞奔哟,跑上那山梁 那人家里没有我思念的妹妹 ※ 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
《黑骏马》赏析
我第一次听到它的旋律还是在孩提时代。记得当 时我呆住了,双手垂下,在草地里静静地站着, 一直等到那歌声在风中消逝。我觉得心里充满了 一种亲切感。后来,随着我的长大成人,不觉之 间我对它有了偏爱,虽然我远未将它心领神会。 即便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已经理解了它那几行 平淡至极的歌词。

黑骏马——分析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黑骏马——分析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在分开伯勒根河流域和外部草原的那条峥嵘 的山谷里,我追上了快要逝尽的落霞。这儿是一 条人迹罕至的山沟。自古以来,畜群从不来这儿 吃草,人家也不靠近这儿居住。如果细细察看的 话,可以看见,那高得齐腰的幽深野草中有一簇 簇白得晃眼的东西。那就是一代代长辞我们而去 的牧人的白骨。他们降生在这草中,辛劳在这草 中,从这草中寻求到了幸福和快乐, 最后又把自己失去灵魂的躯体还给 这片青草。我亲爱的银发额吉,同 时给了我以母爱和老人之爱的奶 奶,一定也天葬在这里。
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在 小说创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茅 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 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 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 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 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 行动。
辽阔的大草原上,茫茫革海中有一骑在禹禹 独行。炎炎的烈日烘烤着他,他一连习以为常。他双眉紧锁,肤色黧黑,他在细细 地回忆往事,思想亲人,咀嚼艰难的生活。他淡 漠地忍受着缺憾、歉疚和内心的创痛,迎着舒缓 起伏的草原,一言不发地、默默地走着。一丝难 以捕捉的心绪从他胸中飘浮出来,轻盈 地、低低地在他的马儿前后盘旋。 这是一种莫名的、连他自己也未曾 发现的心绪。
《黑骏马》既是这篇小说的题目,也是一首古老的 民歌的歌名。这首民歌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正像我们 这篇小说的故事一样,但作者绝不仅仅是向我们单纯地 讲这个故事,而是将笔触深入到草原民族凝重的文化积 淀的深层,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和深刻的现 实感。 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是一个追求文明进步的蒙古青年, 他的追求体现了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奶奶和索米 娅即是勤劳、善良、纯朴的蒙古 人民的象征。但她们对 一些传统愚昧的认识和认命式的接受,又可 见传统的积淀深深地烙印在她们身上,古 老的草原文化中对创造与生命的喜悦这一 古老的意识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发生了冲撞。

《黑骏马故事梗概》课件

《黑骏马故事梗概》课件

故事的主题背景
故事以动物福利和保护为主题,通过黑骏马的眼睛,揭示了人类对动物的虐待和 不公,唤起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和保护。
故事强调了动物也有情感和感受,应该受到人类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反映了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PART 02
故事角色
REPORTING
主要角色介绍
黑骏马
故事的主角,一匹聪明、善良、 忠诚的马。他经历了许多磨难, 但始终保持对人类的信任和忠诚
不应该随意剥夺。
社会责任感
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 ,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
关注,包括动物。
PART 05
艺术特色
REPORTING
语言特色
简洁明了
作者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读 者能够快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绘,将黑骏马的形 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感受 到马的活力和力量。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动物 的虐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反思 ,动物保护和福利问题逐渐成为社会 关注的焦点。
故事的发生地背景
01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英国乡村 小镇,这里有着广袤的草原和宁 静的村庄,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工 业的污染。
02
这个小镇是黑骏马和其它动物的 家园,也是故事中主人公和动物 们展开冒险的地方。
Hale Waihona Puke 动物权益的反思通过黑骏马的经历,反思 了当时社会对动物权益的 忽视和虐待,呼吁人们关 注动物福利。
主题思想启示
尊重生命
故事启示我们要尊重所 有生命,无论是人类还 是动物,都应该被平等
对待。
爱与友谊
黑骏马与主人的深厚情 感,启示我们要珍惜与 动物之间的友谊和情感

《黑骏马》赏析

《黑骏马》赏析

《黑骏马》影评在我们看过的所有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就是《黑骏马》。

无论是故事情节,画面还是背景音乐都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印象。

《黑骏马》是张承志的小说,导演谢飞把它拍成了电影。

作品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

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

《黑骏马》以内蒙古草原一家人为背景,描写了美丽的草原上老奶奶的孙女和一个寄养的汉族男孩,在两小无猜的情谊中长大,心中萌动着相互的爱慕。

然而,那千百年的习惯势力,牢牢地慑服了草原的子孙,姑娘心甘情愿地受了污辱,老奶奶也把这当成千年古规。

这让小伙子伤心、绝望!他愤恨的离开了慈爱的奶奶和心爱的姑娘。

当小伙子回来时,草原已经历了九个春秋,就像被雨水长期的洗刷,时间已改变了它的模样,那白骨累累的天葬沟成了奶奶的归宿,而妹妹已嫁到了远方。

接着,他见到了索米亚,在困苦中挣扎的妹妹,面对现实还是那么坦然,那么平静。

命运的安排让她随遇而安,她没有领受哥哥的怜悯,她只在心里掩藏着、久久地掩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默默地忍受着、忍受着屈辱的煎熬。

片末,“我”操起了马头琴,在呜咽如泣、铮铮淙淙的琴声中,唱起了心底的那支牧歌——《黑骏马》。

在人物方面,作品中对人物的对比尤为强烈。

当已经接受了城市文明教化的白音宝力格第一次回到内蒙草原是报着要同索米亚结婚的心情回来的,然而索米亚因为被人强暴而怀了孕,在这种打击面前,他绝对不能接受和容忍女主人公的一次“过失”。

故事巧妙的把白音宝力格绝情地抛弃索米亚这种现代文化的错误同索米亚一时糊涂所犯的传统文化的错误加以对比,白音宝力格对索米亚的“失身”的态度同奶奶和大瓦仓的态度加以对比。

白音宝力格的态度是一种绝情、抛弃、不可原谅的态度。

而奶奶和草原男人大瓦仓的态度,是宽容、原谅、用爱的溶液去医治创伤、共担人生长途苦乐的态度。

奶奶在谈到索米亚的事情时的那种轻描淡写的语气与白音宝力格对待这件事情的强烈反应和痛心疾首的态度形成反差。

摘录:张承志《黑骏马》赏析

摘录:张承志《黑骏马》赏析

摘录:张承志《黑骏马》赏析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独放异彩,是一部来自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

这部小说的独特魅力不仅描写了蒙古草原秀丽的风光,而且讴歌了伟大的母爱,也赞美了草原儿女战胜命运折磨的顽强意志。

我为主人公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的爱情悲剧嘘唏不已,又在他们深厚纯洁的友情里得以慰藉。

一种悠远的伤感萦绕在我心头,索米娅温柔深情的黑眸子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白音宝力格带着遗憾跨马而去的背影久久挥之不去。

空气中飘荡着《黑骏马》的古歌长调,草丛里散发出青春索米娅的甜美芳香……这个故事首先赞扬了纯洁善良的人性之美。

在水草丰茂的蒙古草原深处,生活着两个纯朴善良的女人。

她们温柔敦厚,像葱绿浓郁的青青芳草,散发出幽幽迷人的芳香;又像那久喝不厌的酥油奶茶,滋养身心令人回味。

是她们养育了一代代剽悍强壮的游牧之子,生命在她们的哺育下生生不息。

故事里的奶奶是一个蒙古族善良的老阿妈,当“我”被父亲丢在奶奶家的时候,她很情愿地收养了我,抚养“我”和她的小孙女索米娅一起长大。

她比父母更亲,比亲爷奶更慈祥。

她不但教会我们生活做事,更教诲我们做人的善良本分,珍爱世界上的一切生命。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我们在包门外救了一只失去母亲的马驹子,奶奶用羊奶喂养着小马驹,让它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奶奶旁若无人地唱着歌,干着活。

这是一位多么勤劳善良的老人啊,有了她,人与动物和谐生活,共同享受生命的阳光!索米娅被人强暴了,生下的婴儿又弱又小,别人都说扔掉算了,是奶奶执意救活了她。

无限慈爱善良的奶奶,是活着的观世音菩萨!故事里另一个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辉形象的,就是索米娅的丈夫达瓦仓,一个粗犷剽悍的蒙古族汉子。

是他,在一个又黑又冷的风雪之夜,赶着马车救助了孤苦无援的索米娅。

他的朴实与率真、忠厚与善良打动了“我”的心。

这个赶马车拉货的汉子,给了索米娅生的希望,给了她温暖的家。

这是生命的一种本能,恻隐之心蕴藏萌发在底层的劳动者心里。

他不会说豪言壮语,甚至有些粗鲁,更没有知识分子对爱情纯洁性的唯美追求,但他知道救助弱小生命是人的本分,不能扔下贫弱者不管。

第五讲 黑骏马

第五讲 黑骏马
第五讲 从寻觅家园的青春歌谣到 到爱与宽容的草原赞歌
----《黑骏马》从小说到电影
1
❖ 一、观摩电影《黑骏马》 ❖ 二、张承志生平与创作 ❖ 张承志(1948-- )原籍山东济南,生于北京,回
族。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8年到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1972年入北京大学历史 系考古专业学习。1975毕业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 考古组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历史语言系学习,研究蒙古族及北方诸民族历史。 1981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 1981--1982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后曾在海军政 治部创作室工作。1989年末--1992年在北美、日本 “流浪”。现为自由撰稿人。另有代表作《北方的 河》《金牧场》《心灵史》等。 ❖ 《黑骏马》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1982年第6 期。
❖ 《黑骏马》
彩色故事片,任导演,1995 获95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9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19届世界电影节最佳导演 最佳音乐艺术成就奖。
95年上海"文汇报"影评人奖最佳影片奖与最佳导演奖 96年俄罗斯第五届圣彼得堡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
❖ 《益西卓玛》 彩色故事影片,任导演、编剧之一,2000
18
22
❖ 《本命年》 彩色故事片,任导演,1989
获90年第40届柏林电影节杰出个人成就银熊奖
90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7
❖ 《世界屋脊的太阳》 彩色宽银幕故事片,任总导演,1991 获1991年政府优秀影片奖
❖ 《香魂女》
彩色故事片,任编剧兼导演,1992 获93年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93年政府优秀影片荣誉奖 93年上海电影影评人十佳电影奖 93年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最佳编剧奖 93年美国芝加哥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93年香港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 99年法国亚洲电影节公众大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