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合集下载

患者身份和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和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一、医务人员在操作(包括各种穿刺、抽血、给药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二、入院后由科室护士给患者戴上安全识别卡(手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师、护士须核对以上项目。

三、手术患者:麻醉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分别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前手术医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部位包括左/右侧,确认即将采用的术式。

四、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由科室护士给新生儿戴上安全识别卡,填写母亲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床号、体重;新生儿患者入院后由科室护士给新生儿患者戴上安全识别卡,填写母亲姓名、性别、床号;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师、护士须核对以上项目。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一、所有急诊收治的病人必须佩戴安全识别卡(手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急诊转科病人(转至病房、手术室、ICU),由急诊科医师、护士陪同将病人送至该科室,同时与(病房、手术室、ICU)医师、护士共同识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确认无误后转至科室根据床位安排情况,重新填全识别卡所有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二、手术室与病房或ICU的交接,手术后病人回病房后与病区护士共同交接病人的安全识别卡(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以确认病人的准确性。

确认无误后转至科室根据床位安排情况,重新填全识别卡所有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三、ICU与普通病房间的病人识别:两个科室之间的病人转科必须认真核实患者的安全识别卡(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确认无误后转至科室根据床位安排情况,重新填全识别卡所有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四、产房与病房间的病人识别:进入待产室的孕妇,助产士必须认真核对孕妇安全识别卡(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生产后的产妇回病房时助产士必须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身份识别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与程序一、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患者预约挂号2.提交证件3.注册信息4.绑定就诊号码医疗机构会为每位患者绑定一个就诊号码,该号码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使用该号码作为身份识别。

5.身份验证6.信息核对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开具处方、进行手术等过程中会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操作针对该患者。

在开具处方时,医生会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二、患者身份识别程序1.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明确相关的流程和程序。

2.培训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包括制度的内容、流程和程序,以及如何正确核对患者身份信息。

3.设立登记注册窗口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登记注册窗口,患者在就诊时需在该窗口进行身份识别和信息登记。

4.建立身份验证机制医疗机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如询问患者相关信息、验光验尿、录制患者声音等。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医疗机构制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进行验证。

5.信息保密医疗机构应当严格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6.系统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于记录和管理患者的身份信息。

系统应当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设有权限控制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或篡改患者身份信息。

7.监督与检查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总结: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流程与程序包括患者预约挂号、提交证件、注册信息、绑定就诊号码、身份验证和信息核对等环节。

在制度方面,医疗机构应建立制度、培训医务人员、设立登记注册窗口、建立身份验证机制、保护信息安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进行监督与检查。

这些措施能够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识别并管理患者身份,提高医疗安全。

患者身份识别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程序
1、清醒患者。

操作前查看患者床头卡片(查对床号、姓名、性别),询问患者姓名与其确认身份,无误之后,再执行下一步的操作。

2、手术患者需在术前由病房护士为其佩戴腕带,应清晰、准确填写腕带信息,禁止涂改,须经双人核对腕带信息与患者相符后方可为患者佩戴。

手术当日接患者时再次核对患者身份,进入手术间巡回护士核对患者身份,术前麻醉师、主刀医师及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术中执行操作前通过腕带核对患者信息确认身份,术后与病房护士核对信息后交接,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对昏迷、谵妄、嗜睡等意识障碍、无自主行为能力、新生儿、手术及危重患者。

评估患者病情,执行腕带识别制度,填写患者信息,家属确认双人核对签名,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核对腕带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篇1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详细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兰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糊涂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使用“腕带”识别标识制度与措施一、各病区对手术、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应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标志。

二、急诊科、icu在与病区交接时,护士对上述病人应仔细核对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与签名。

三、外科系统各病区责任护士对医嘱备手术患者,查对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预备,并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应注明左、右。

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应与送手术者共同核对标识上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送入手术间,并做好记录与签名。

术后手术室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方能离开,手术病人回病房,于次日上午晨交班后由责任护士核对取下(前提是患者麻醉糊涂后)。

四、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儿科病房,针对无自主力量的婴儿应给腕带标识,内容包括婴幼儿姓名、性别、床号、科别、父母姓名。

转科时应仔细核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签名。

五、病危患者用深红,手术患者用粉红,小儿用蓝色。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患者登记:患者到达医院时,需前往登记处进行登记,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并在办理就诊卡或挂号单。

2. 就诊卡/挂号单:医院通常会给患者办理一张就诊卡或挂号单,作为患者身份的标识,包含个人信息和医疗记录,用于管理患者的就诊过程。

3. 身份验证:医院需要验证患者的身份信息,以确认其真实身份。

通常要求患者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护照等,或通过身份证刷卡、指纹识别等方式进行验证。

4. 病例记录:医院会为每位患者创建电子或纸质的病历记录,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诊断结果、用药情况等。

医院会采取措施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

5. 诊断和治疗:医院通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并根据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以确诊和治疗疾病。

6. 就诊安全:医院通常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安全,如对患者进行身份信息核对、患者佩戴身份标识、医院内部安保系统的监控等。

7. 签字授权:在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或手术时,医院通常会要求患者签署相应的授权书,表示自愿接受治疗并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效果。

以上是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的一般情况,具体的实施细节和程序可能因医院的管理规定和政策而有所不同。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全院各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3.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病人的转运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4.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

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患者身份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记录、签名。

5.急诊科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本》,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产房与病房、与ICU转运产妇、新生儿时,应采取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住院号、床号、性别;产房与接收科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核对并双签名。

7.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8.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给予佩戴“腕带”,腕带填入信息准确无误,实行双人核对,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9.“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晰,项目规范。

10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患者登记:患者在到达医院时,需要前台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病情描述等。

2. 身份证明:患者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比如身份证、护照等。

医院在核对身份证明的真实性后,将建立相应的患者档案。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各项检查、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减少医疗隐患,特制定本制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患者在入院时,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 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患者、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
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保障患者身份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在医疗机构中,患者身份识别系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

本文将介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概念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对患者身份识别的规范和管理。

它是一种为了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避免医疗纠纷和保障患者权益的管理措施。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患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纠正患者信息变动可能带来的误诊或滞诊的风险。

3、提高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

4、防止医疗事故和错误的发生。

三、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预约挂号(1)患者须提供有效证件或就诊卡。

(2)办理挂号手续时,工作人员核验患者证件或就诊卡上的个人信息。

(3)对于常见的证件类型,如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可以通过扫描件自动验证身份信息。

2、门诊(1)在门诊诊室工作人员核验上一次就诊卡是否过期或是否挂失。

(2)核对患者的证件或就诊卡和住院标本登记表。

(3)使用电脑或其他设备查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诊疗记录。

3、住院(1)在入院前,患者提供有效证件或就诊卡等证明身份的证件。

(2)工作人员核对证件上的身份信息是否与住院留观单相符。

(3)分配住院号,插入住院卡,并在病历中标识该号。

(4)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患者档案,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输入到系统里。

4、门诊检验、检查、治疗(1)使用门诊留观单或就诊卡进行核对。

(2)在门诊留观单或就诊卡上记录诊疗结果。

5、住院治疗(1)患者与家属须提供患者和监护人及联系人的正确信息。

(2)核对住院留观单或护士病历和住院卡号。

(3)在住院期间,使用医院系统查询患者诊疗记录,对病情进行跟踪和控制。

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标准1、在患者入院时,同时提供一份身份证明文件和医疗保险卡。

2、为每一个患者建立唯一有效的就诊卡或病历号。

3、在医院系统中建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健康档案。

4、使用电脑或其他设备查询患者基本信息和诊疗记录。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7.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科交接登记。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包括(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
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假设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标准,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0、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 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 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或强调家属陪同。

4.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6. 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科交接登记。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参考]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参考]

20XX流程汇编Process compilation患者身份辨认承认准则1.严格履行查对准则,精确辨认患者身份。

护理在进行标本收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一起运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方法,如:名字、年纪、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制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辨认的仅有根据。

2.对能有用沟通的患者,施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说患者名字,承认无误后方可履行。

3.对无法有用沟通的患者,如抢救、昏倒、神志不清、无自主才能的重症患者,有必要运用腕带。

在各医治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履行单以外,有必要核对腕带,以辨认患者身份。

4.填入腕带的辨认信息有必要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运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求经两人从头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笔迹明晰标准,精确无误。

项目包含:科室、床号、名字、性别、年纪、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带患者左手,佩带时,松紧适合,避免歪曲、勒伤。

调查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杰出。

护理长对患者腕带运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查看。

5.在施行任何有创医治活动前,施行者应亲身与患者(或家族)沟通,作为最终承认的手法,以保证对正确的患者施行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理应严格履行患者身份辨认的流程,对患者名字、年纪、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承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代中要点环节进行精确的有用核对,做好交代挂号。

7. 患者转科交代时,至少一起运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方法,做好转科交代挂号。

患者身份辨认流程图患者来历手术患者身份辨认流程包含(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回病房病历、手术告诉有必要清晰写清楚手术部位包含左/右侧接患者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转科时要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由转送、接诊护理二人一起承认患者身份后按要求做好挂号记载,双签名腕带:患者名字、性别、年纪、住院号、床号、科别、确诊等。

由主班护理填写,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运用;调查佩带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杰出其佩带的腕带有必要标明正确的科室、床号、性别、住院号。

2024年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范例(五篇)

2024年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范例(五篇)

2024年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范例1、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在非标准情况下进行的电话沟通,需遵循《医疗工作电话沟通记录管理规程》进行记录。

2、防止手术失误(1)手术前暂停:为避免手术患者、手术方案或手术部位的错误,应在手术开始前暂停所有术前操作及核对。

(2)手术前核对①为防止手术患者和手术部位的错误,所有在手术室进行的手术和门、急诊小手术都需制定核对清单。

在手术开始前,需停止其他所有工作,仔细核对清单中要求的信息,确保患者、手术方案、手术部位、体位、手术室的正确性,以及所有医疗文件的完整性,医疗设备的准备就绪和功能正常。

②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手术前核对应在麻醉诱导前进行。

手术患者本人(如清醒并能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需共同根据《手术护理记录》中的“手术前核对清单”进行逐项核对。

巡回护士负责记录核对信息,并记录参与核对的人员名单。

③门、急诊小手术应在手术前由患者本人(如清醒并能配合)、手术医生、治疗护士共同核对。

治疗护士需在《门急诊、介入手术护理记录单》中记录核对信息,并记录参与核对的人员名单。

④若核对清单中的项目无法确认,手术不得进行。

在特殊情况下需继续手术,需经医务部或总值班同意。

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以争取时间、挽救患者生命为首要任务,可先进行抢救,后进行报告。

(3)术前手术标记:所有手术操作,包括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在门诊进行的手术、在急诊进行的小手术,均需进行手术标记。

标记需精确且清晰可见,条件允许时,应由患者指出病变部位。

①住院患者由手术医生在病区进行手术标记,门、急诊手术的患者也应在门急诊进行手术标记,除非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可在手术室手术前铺单前进行手术标记。

手术标记需患者或家属的参与,清醒患者需通过触动肢体方向确认左右,确保患者认同。

昏迷患者进行确认时需请家属参与,确保家属认同。

②手术切口、穿刺点和手术部位的标记需准确、清晰,铺单后仍能清晰可见。

手术标记应使用蓝色和紫色油性标记笔。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五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五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务必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贴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贴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务必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六十四、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与手腕带使用制度(一)住院病人办理入院、出院手续时以各类医保卡(“医保”病人)、就诊卡或医联卡(非“医保”病人)、身份证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附图)。

(二)所有住院病人均要佩戴腕带,“腕带”为住院病人在接受各项治疗、护理时身份识别的标志性信息之一。

住院病人接受各项治疗、护理时以“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附表)。

使用“腕带”时的注意事项:1、“腕带”记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药物过敏史等。

2、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后,在病区产生“腕带”贴,每个病人的腕带贴具有唯一性。

3、一旦“腕带”贴形成后,腕带贴上的内容不得随意修改。

4、给病人佩戴腕带时,当班护士需认真核对病人相关信息,“腕带”一旦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三)为住院病人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患者身份识别最主要通过“腕带”,此外还包括床尾(头)卡核对、双向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病历牌(卡) 核对、注射单核对等。

(四)院内转送、接受病人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流程通过不同识别途径和识别内容确认病人身份(附表)。

(五)、对无名患者,腕带信息要注明,科室、床号、无名氏1或2、性别、年龄,在执行诊疗护理操作时,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的患者佩戴腕带,并要邀请病人家属共同核对病人信息。

佩戴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六)医院应逐步建立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自动判别病人“腕带”信息与病人身份的符合性,二者信息不相符的病历,计算机将自动保留原始记录供相应职能部门跟踪分析。

附件1:住院患者身份确认环节及流程附件2:患者转运中的识别内容附件3:院内转送、接收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展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制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前方可使用,假设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X,准确无误。

工程包括: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展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平安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XX、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考前须知,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假设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丧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平安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展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腕带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一)适用范围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3、请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4、将腕带环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

5、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6、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腕带治理轨制一.目标包管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辨认,确保标识对象的独一性及精确性.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段上,标有患者主要材料的身份标识带,可以或许有用包管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辨认,防止被改换或随便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独一性及精确性.三.正文(一)实用规模1.需佩带腕带的部分:住院部.2.需佩带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挽救;住院患者;无自立才能患者;说话交换障碍患者等.(二)应用留意事项1.不克不及随便改换或裁撤.2.腕带的材质优越,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3.腕带上的笔迹不克不及被洗掉落或被擦掉落.4.根据患者情形选择大小适合的腕带.(三)腕带佩带请求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查对后佩带在病人手段上,如病情禁忌,则佩带在脚踝上.优先次序:右手段.左手段.右脚踝.左脚踝.2.佩带腕带前,应细心查对病人病历.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纪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进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产生过敏反响,也应随时记载在身份腕带上.3.佩带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行任何检讨.操纵或转运患者前应查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4.患者腕带佩带标识应精确无误,佩带部位皮肤完全,无擦伤,手部血运优越.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掉.破坏,必须立刻佩带新腕带.(1)查对患者病历.(2)请求患者口头证实本身的身份.(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眷证实患者的身份.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裁撤腕带.(四)佩带腕带操纵程序1.护士按《患者身份辨认轨制》精确确认患者身份;2.直接将患者材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辨认腕带上;3.请患者或家眷查对无误;4.将腕带围绕于患者手段或脚踝部,松紧及地位合适.5.向患者及家眷交卸其用处及留意事项;6.患者出院时由义务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患者身份辨认治理轨制为包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然,防止因身份辨认错误而产生各类医疗不良事宜.医疗错误或医疗变乱,特制订本轨制:一.为包管医疗安然,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该如实供给真实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是指姓名.性别.年纪等基本身份材料.相干人员有义务根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城乡居平易近医保单子等有用证件,在各类医疗文书.收款根据上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纪等.二.挂号及出入院处在输入病人身份信息时应该加以查对,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三.病院在各类诊疗运动中严厉履行查对轨制,精确辨认患者身份.查对时让患者或家眷陈述患者姓名,制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此外独一根据.四.患者身份确认至少应用两种身份标识:住院患者需同时应用姓名.床号两种方法.门急诊患者应用姓名.性别查对患者身份.医技科室查对患者身份和检讨或治疗项目,包管检讨精确的患者和精确的部位.医务人员如发明发明身份信息不符之处应该与病人沟通.核实,并更正.须要其他部分派应时应实时自动的进行调和.五.标本收集.给药.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眷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应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办法,查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六.对说话交换障碍.沉着时代等患者,必须佩带标注怀孕份信息的腕带,若有遗掉或破坏等情形,应该实时改换新腕带.诊疗进程中,医护人员不单要与病人或其家眷口头查对身份信息, 并且要根据腕带标注内容进行身份信息的查对.身份信息不符时,应该先明白原因, 再根据具体情形进行诊疗运动.七.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就诊卡号”作为身份辨认信息.进行诊疗运动时,需双人查对.八.患者转接时必须严厉履行患者身份辨认和交代登记轨制.九.完美症结流程的患者辨认措施:1.患者交代时严厉履行身份辨认轨制,卖力交代病历等材料,并填写交代记载.2.对无名.儿童.意识障碍.说话交换障碍.沉着时代等无法向医护人员陈述本身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伴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如无陪伴人员,须有双人合营查对患者身份.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须有双人合营查对患者身份.患者身份辨认流程图无法辨认患者身份确认的办法和流程一、身份确认前1、首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纪(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2、如需检讨.住院.各类单子均填写无名.病历号.性别等.3、陈述总值班或保卫科,接洽当局相干部分协助确认身份.二、身份确认后1、接洽患者家眷,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精确姓名.年纪等信息的腕带.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分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应在急诊病历上记载.查对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
令狐采学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7.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科交接登记。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包括(干细胞采髓术、深静脉置管术、细胞成分分流术等)
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