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试行)
(20130818第4)
引言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合理利用雨水和控制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排水管网负荷,修复水文环境,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使南京市雨水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有效。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
(GB50400-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标准、规范,结合《省政府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8号)、《市政府关于批准市住建委关于全面推进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3]141号)、《市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3]18号)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本技术导则编制过程中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现有的法规和标准,认真总结了我国雨水利用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
南京市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本地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导则的编写和技术支持。
1 总则
1.1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使用等。
1.2雨水利用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应和主体工程相关的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防洪设计等专业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1.3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1.4建设单位报送规划等部门的建设工程管线综合方案中,应当含有雨水利用工程方案;报请规划等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核验时,应当依据本导则落实好相关要求。
1.5南京市雨水利用工程除执行本技术导则外,还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2.1常规水资源
指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2.2非常规水资源
指不同于传统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资源,包括雨水、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海水和建筑中水等。
2.3再生水
对收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可以被再次利用的水。
2.4雨水利用
雨水入渗、收集回用、调蓄排放的总称。
2.5雨水收集利用
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雨水作为水源,经适当处理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通过管道输送或现场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全过程。
2.6下垫面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2.7流量径流系数
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2.8雨量径流系数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2.9渗透设施
使雨水分散并被渗透到地下的人工设施。
2.10调蓄排放设施
储存一定时间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洪峰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的设施。
2.11过滤设施
一种通过砂、有机质、土壤等的过滤作用来达到径流污
染控制目的的设施,包括表面砂滤池、地下式砂滤池、周边型砂滤池、有机滤料滤池、生物滞留槽五种类型。
2.12弃流设施
利用降雨厚度、雨水径流厚度控制初期径流排放的设施。有自控弃流装置、渗透井弃流装置、弃流池等。
2.13雨水储存设施
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的设施。
2.14硬化地面
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不透水或弱透水地面。
2.15初期雨水
一场降雨初期产生一定厚度的雨水。
2.16初期雨水径流污染
一场降雨初期产生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因为地面灰尘
油污等影响带有较多的污染物。
2.17低影响开发
低影响开发(LID)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前原有水文条件,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
2.18下凹式绿地
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
2.19生物滞留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截留、滞蓄、过滤、净化雨水径流的措施。
2.20水面率
水面率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承载水域功能的区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率。
2.21排水设计重现期
排水设计重现期指的是设计暴雨强度出现的周期。是道路排水设计的标准。
2.22透水路面
透水路面是与硬化路面相反的概念。城市大量采用水泥、柏油、混凝土、石板材或水泥彩砖铺设等封闭地表,取代原有的
土壤表面的路面叫硬化路面。透水路面又叫可渗透地面,是指将透水性路面材料应用于庭院、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广场、露天停车场、公园内道路及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等,增加了城市的透水透气空间,对减少雨水径流量、补充地下水、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铺装方法,叫透水铺装。
2.23调控排放
将区域内雨水暂时滞留在管道和调蓄设施内,并按照所控制的流量排放到下游。
3 目标要求
3.1按照低影响开发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重点控制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使项目建设后的径流污染水平不大于项目建设前。开发项目占用水域应按照《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面率不降低。加强径流流量控制,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在原有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下,建设用地的外排雨水高峰流量不得大于开发建设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