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
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DB11/ 685-2013备案号:XXXX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engineering2013-07-24 发布2014-02-01 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engineeringDB11/ 685-2013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日期:2014 年02 月01 日2013 北京修订说明根据北京市质监局《关于印发2012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2]20 号)文件,本规范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北京市水科学研究院等编制单位对《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11/T 685-2009 进行修订。
编制组对近年北京市建设运行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进行了回访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降雨资料进行了筛选和整理,结合现行的相关标准及政策,对原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2012]第20号》文件,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5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设计计算;4.建筑与小区;5.市政工程。
本规范第1.0.3、1.0.7、4.1.11、4.4.2、4.6.1、4.8.9、5.4.4、5.6.4、5.6.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及《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市规发[2003]258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京水务节[2005]29号)等法规和文件规定,为加强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建设,推动雨水资源化进程,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现就进一步加强雨水利用工程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它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均应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雨水利用设施应与建设工程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应符合有关建筑标准。
二、收集后的雨水,可用于绿化、回补地下水、水景或作为中水系统的补充等用途。
三、鼓励已建成项目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雨水收集利用。
在修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同时,应该按照有关标准修建雨水管道。
四、建设单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有雨水利用的内容。
在编制建设工程设计任务书时,应将本通知要求在工程设计任务书中予以明示。
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明示内容及相关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五、施工图审查单位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时,应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及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依据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对项目中涉及雨水设施的设计内容进行审查。
六、建设项目中涉及雨水设施的内容应纳入施工合同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施工。
七、建设项目竣工后,节水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有关节水法规进行验收。
八、项目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及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已建成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设备的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九、雨水利用设施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部分,相关部门应按照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2000]142号)组织工程竣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建设行政部门不予备案。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重点问题解析)
(2)4.2.3条
对于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的要求主要是延续1316号
文中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园林绿化的多样性,因此地标中下
凹式绿地率规定为50%。
目前大部分小区或公建项目地库区域面积较大,透水铺装 下垫面条件不满足要求的区域较多,无法做到100%的透水铺 装,因此维持70%透水铺装率的要求。但是对于有条件实施透
缺少市政管线相关参数:
市政接口管径、标高及排水能力等设计条件不全
(2)规范理解不透彻
1)调蓄设施未按规定设置; 如:硬化面积8000平方米,未做雨水调蓄池 2)没有相关雨水设计; 3)执行标准不一致; 4)排水标准不符合规范要求; 如:排水设计标准按2年执行,不满足要求。
5)调蓄设施设置有误;
入附属绿化用地面积。
2. 相关要求
北勘设测字【2013】107号 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 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合发 布关于 “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的通 知 北京标字【2014】1号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联合发布 “关于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审查要点”的通知
4.1.3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标准,应使得建设区域的
外排水总量不大于开发前的水平,并满足以下要求:
1 已建成城区的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0.5;
2 新开发区域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于0.4;
3 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能力。
4.2.3 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下凹式
计文件报审时应含涉及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所有外线施工
图(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四个专业),和 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外线图纸(含调蓄设施)及说明。 (二)对于住宅小区或公建组团分期建设时,单体 建筑报审时应同时提交本项目区域全部雨水规度。最后一栋楼施工图文件报审时,应同时提交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
瞯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专栏瞯北京市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规划指标解读刘 强1 康晓鹍1 翟立晓1 公维卿2 郑克白1(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2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北京 100045) 摘要 北京市地方标准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DB11/685-2013)中明确规定了新建工程应满足雨水调蓄设施容积、下凹式绿地比例、透水铺装率三项指标的要求。
通过对这三个规划指标的解读,旨在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该条款的编制依据及意图,并以一个满足这三个规划指标要求的实际工程为例,验证其场地径流控制效果能否满足地标中相关条款的规定。
关键词 规划指标 雨水调蓄 雨水流量径流系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0 前言随着北京市硬化地面的大量增加,降雨时地面入渗量大大减少,径流峰值流量增大,汇流时间缩短,加之部分区域下游排水能力不足,导致近年来北京市内涝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北京市降雨全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发生,加之北京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因此北京市的雨水利用较宜利用绿地入渗、透水铺装等设施来达到雨水的间接利用,同时通过雨水调蓄设施对强降雨时的径流削减来达到雨水控制的目标。
北京市在2012年8月发布了枟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枠市规发[2012]1316号[1](以下简称1316号文),文中对调蓄设施容积、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的要求作出规定,并将建设项目的这三个规划指标作为规划审批的依据。
1316号文中这三个规划指标为北京市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DB11/685-2013,以下简称“地标”)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地标”中规划指标解读“地标”中对新建工程中的雨水调蓄设施容积、下凹式绿地比例、透水铺装率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期达到对开发场地的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规定,其中4.2.3条规定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并满足以下规定:1 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千平方米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2 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应有50%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3 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活动频繁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降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合理管理和控制降水对于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北京市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的办法,以确保施工过程中降水的合理管理。
二、目的与意义1. 目的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降水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意义合理管理和控制降水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面源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和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同时,降水管理还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失,对于保障施工项目进度和质量有重要意义。
三、管理原则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遵循以下原则:1.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应优先保护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安全第一原则:施工过程中应以安全为前提,确保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3. 法规遵循原则:施工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 科学规划原则: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降水管理计划,充分考虑降水量、施工过程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降水管理措施。
四、管理措施1. 降雨预警和监测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气象预报对未来降雨情况进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应建立降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降水情况,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2. 施工区域排水设计在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区域排水设计方案,根据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和降水量,合理设计排水设施和施工工序,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排水畅通。
3. 警示标识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注意降水管理,切实做好降水防范工作。
4. 废水处理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排放,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北京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北京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篇一:《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harvest in civil building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5月1日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harvest in civil building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气候中心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言依据国务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关于确定《民用建筑电动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等2项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6]79号)的要求,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本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
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参考了正在修编的国标《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以及北京市、南宁市等地方标准,结合浙江省气候条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制定了本设计导则。
本导则共分为9章和4个附录。
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设计参数,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雨水收集与排除,雨水入渗,雨水储存与回用,水质处理,调蓄排放等。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10028)。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大学主要起草人:王靖华赵萍刘峥嵘杨军周永潮汪波王健张楠王永王小红高蔚乌姬娜周华易家松邵煜然雍小龙桑松表黄正杰虞介泽方火明邓倩潘孝辉鲍国栋主要审查人:景政治黄宇年徐承华钱樟有何江张汛翰包志毅目次1 总则 ....................................................................................................... (1)2 术语、符号........................................................................................................ (2)2.1术语 ....................................................................................................... (2)2.2符号 ....................................................................................................... (5)3 设计参数........................................................................................................ . (8)3.1 降雨量设计参数 ....................................................................................................... (8)4 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 ....................................................................................................... . (13)4.1 一般规定 ....................................................................................................... . (13)4.2 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 (14)4.3 系统选择 ....................................................................................................... . (16)5 雨水收集与排除 ....................................................................................................... (19)5.1屋面雨水收集 ....................................................................................................... (19)5.2硬化地面雨水收集 ....................................................................................................... . (20)5.3雨水弃流 ....................................................................................................... .. (20)5.4雨水排除 ....................................................................................................... .. (22)6 雨水入渗........................................................................................................ .. (24)6.1一般规定 ....................................................................................................... .. (24)6.2渗透设施 ....................................................................................................... .. (26)6.3渗透设施计算 ....................................................................................................... (30)7 雨水储存与回用 ....................................................................................................... (32)7.1一般规定 ....................................................................................................... .. (32)7.2储存设施 ....................................................................................................... .. (33)7.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 ....................................................................................................... . (36)7.4系统控制 ....................................................................................................... .. (37)8 水质处理........................................................................................................ .. (39)8.1处理工艺 ....................................................................................................... .. (39)8.2处理设施 ....................................................................................................... .. (40)8.3雨水处理站 ....................................................................................................... . (41)9 调蓄排放........................................................................................................ .. (42)附录a 浙江省各地市24小时最大降水常用典型频率表 (44)附录b 浙江省各地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日降雨量 (45)附录c 浙江省各地市暴雨强度参考表 (46)附录d 浙江省各地市逐月蒸发量与降雨量 (51)本导则用词说明 ....................................................................................................... . (53)条文说明........................................................................................................ (54)【篇二: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一、施工图设计总体要求(一)主要设计依据1、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审批的文件。
综述北京市中关村医院雨水利用设计
综述北京市中关村医院雨水利用设计摘要北京市水务局在2011年“7.21”特大暴雨事件后,针对于北京市新项目及旧项目改造的雨水利用设计上有了明确的报审规定。
本项目在此期间审批完成,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以后设计人员进行雨水利用报批工作有所启发关键词雨水利用综合径流系数综合利用率1 概述1.1 设计依据1.1.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1.1.2《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有关规定;1.1.3 《海淀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方案审核办法》(讨论稿)1.2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改扩建及综合楼工程,本次设计为新建综合楼。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路12号,中关村医院院区内,医疗科研楼(门诊综合楼)南侧、现高知病房楼北侧的范围内。
中关村医院北侧为中关村南路,是医院现状主要的出入口,出入便利,交通条件良好。
院区东侧为中科院小区,西侧为海淀黄庄小区,南侧为北大附中。
用地西侧(黄庄东路)和南侧(北大附中北街)均为规划道路。
医院现用地总面积约为17746.59㎡,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5404.989㎡。
中关村医院院区建设用地内需要拆除办公楼、食堂、礼堂、高知病房楼、采暖锅炉等老楼约6502㎡。
保留的建筑物为门诊综合楼、医技科研楼、放射科楼、感染科楼,保留建筑面积约为15081.5㎡。
本次规划中关村医院院区总建筑面积约为49941.5㎡。
其中新建综合楼建筑面积约为34860㎡(地上建筑面积:18191㎡,地下建筑面积16669㎡)。
新建综合楼地上六层、地下三层,建筑高度23.60m。
院区规划容积率为2.06,绿地率为30%,机动车停车位238辆,规划机动车出入口为西侧和南侧。
本项目为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一级的多层民用建筑。
耐火等级一级,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系统按中II危险级。
本新建综合楼项目以老年康复、护理为主要功能。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篇一: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对现行国家和我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执行。
在我市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及管理部门,除应认真执行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技术要点》的规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审查。
特此通知。
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doc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一、总体要求(一)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和设计。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三)新建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相结合。
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四)设计单位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及措施等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五)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在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要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进行审查。
规划监督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验时,应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核验。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雨洪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北京市制定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本文将对该规范的规划指标进行深入解读。
一、规划目标《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划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雨水控制规划指标1. 雨洪安全指标雨洪安全是雨水控制的基本要求。
规范中明确了不同类型和等级的雨水系统对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降雨事件的处理能力要求,包括设计雨量、汇流水位、排放能力等指标,以保障城市的雨洪安全。
2. 汇流控制指标汇流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控制雨水的汇流过程,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和速度,以降低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规划指标中包括汇流系数、降雨过程中的雨水积蓄量和径流控制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实现雨洪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蓄水设施指标蓄水设施是指通过建设蓄水池、湿地等设施,将雨水暂时储存起来,以减缓雨洪的形成和减少雨洪对城市的影响。
规划指标中规定了不同类型蓄水设施的设计容量、流量调控能力等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提供足够的水量供给。
三、雨水利用规划指标1. 雨水收集指标雨水收集是指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景观绿化、冲洗马桶、灌溉等非饮用水用途。
规划指标中明确了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收集效率、储备容量、水质要求等,以保障收集到的雨水能够被有效利用。
2. 雨水处理指标雨水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以提高水质达到相应的利用标准。
规划指标中包括雨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要求、处理工艺和处理效果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利用的雨水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
3. 雨水利用率指标雨水利用率是指雨水系统中实际利用的雨水量占总收集的雨水量的比例。
规划指标中规定了不同利用场所的雨水利用率要求,以推动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雨水利用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要点
雨水利用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要点第一部分:工程规划与设计在雨水利用工程施工之前,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评估降雨情况和降雨量,以确定工程的规模和容量。
其次,应该考虑工程的位置选择,要与就近的建筑物或地势相适应,以便于收集和储存雨水。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排水系统与雨水利用系统的协调,以保证雨水的得到妥善利用,同时不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第二部分:材料选择与控制在雨水利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控制是关键。
首先,施工材料应具备耐腐蚀、耐久性和高密封性等特点,以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
其次,在材料选择时应考虑环保因素,尽量选择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对于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一处细节的工作都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可靠性。
第三部分:施工技术与方法在雨水利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首先,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与效率。
其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雨水利用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避免对现有建筑物或设施造成破坏或影响。
此外,对于工程的关键部位,应采取严密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措施,以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第四部分: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在雨水利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环节。
首先,施工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规范,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其次,需要建立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此外,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施工人员应及时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以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五部分:质量检查与控制在雨水利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与控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部位进行检测和抽验,确保质量达标。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作者:郑克白, 徐宏庆, 康晓鹍, 李艺, 吕志成, 张书函
作者单位: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 李艺,吕志成(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 张书函(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4)
刊名:
给水排水
英文刊名: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14(5)
引用本文格式: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李艺.吕志成.张书函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14(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小区及市政建设项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1.0.3 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4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以削减径流排水、防止内涝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兼顾城市防灾需求。
1.0.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建设应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要注重节能环保和工程效益。
1.0.6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广泛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
1.0.7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
1.0.8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雨水控制与利用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指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
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2.1.2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已建成区域已有设施)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
2.1.3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 retention and storage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2.1.4雨水滞蓄 stormwater retention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和收集回用。
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主要条款解读-天鸿圆方
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千平方米
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 30 立方米的雨水调蓄 设施;
本条参照市规发【2012】1316号文《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
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中的要求作出规定。基于控 制大中型工程的雨水外排流量考虑,提出每2000平方米硬 化面积以上的项目要配建雨水调蓄设施。每千平方米硬化 面积配建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可控制33mm厚度的 降雨,由统计数据可得这一数值的设计降雨量可实现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为85%,已经满足低影响开发要求;
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
36 号)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 防涝工程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部明确指示要按照国务院23号和36 号文件 的精神,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 LID)建设模式。
2013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1号)公 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明确规定要充分利用自然 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
流量径流系数宜按扣损法经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可采用0.25~0.4”,
当溢流排水的设计重现期比雨水利用设施的降雨量设计重现期大1年以 内时,取用下限值,当前者比后者大2年左右时,取高限值,当前者比
后者大5年时,取0.5;按照目前北京地区按3年至5年的重现期标准,已
建城区的外排径流系数应取0.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中“北京市的综合径流系数为0.5~ 0.7”,即市政设施要求建设项目控制的外排雨水径流系数为0.5~0.7; 参考北京市地方规划对已建城区的外排径流系数规定为不大于0.55。 综上,考虑到已建成区域的用地紧张,硬化程度普遍较高,加大滞蓄设 施成本较高,不经济,因此:取0.5。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
各区、县建委、水务局,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我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防止相关地质灾害,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市建委、市水务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各类工程的施工降水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施工降水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管井、井点等方法抽排地下水的施工措施。
第三条施工降水应遵循保护优先、合理抽取、抽水有偿、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北京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北京市水务局(以下简称市水务局)依据职责,对施工降水实施监督管理。
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建委)和区县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限制施工降水第五条自2008年3月1日起,本市所有新开工的工程限制进行施工降水。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采用连续墙、护坡桩+桩间旋喷桩、水泥土桩+型钢等帷幕隔水方法,隔断地下水进入施工区域.第六条因地下结构、地层及地下水、施工条件和技术等原因,使得采用帷幕隔水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虽能实施,但增加的工程投资明显不合理的,施工降水方案经过专家评审并通过后,可以采用管井、井点等方法进行施工降水。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前,应当确定建设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并应当在招标文件中列明。
其中确定采用管井、井点等方法进行施工降水的,应当附施工降水方案的专家评审报告。
市或者区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管机构在办理招标文件备案时,应当审查上述内容。
第八条施工降水方案的专家评审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参与评审的专家应当从市建委和市水务局共同组建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人数不少于5人.评审专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评审细则,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进行评审,并对专家评审报告结论负责.第九条施工降水方案评审内容:(一)采用帷幕隔水方法不可行的依据和理由是否充分;(二)施工降水对施工安全、环境影响评估是否合理;(三)计算抽排水量是否合理;(四)降水综合利用措施是否合理。
北京新建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新规
北京新建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新规
佚名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2(000)017
【摘要】为加大对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的监管力度,北京市印发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提出多项新的强制性标准。
《技术要点》以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先控后用、控用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
旨在从规划、设计、审批及施工图审查等方面,加强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的监督管理。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53
【相关文献】
1.加快中小河道防洪治理提高新建工程雨水调蓄北京推出两项防洪排涝新规 [J], 曲波
2.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生态缺陷分析 [J], 关卓今;王慧;张玉宝;朱向宏;尹丽芳;侯德
3.城市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研究——以北京某住宅园区为例 [J], 李梦楚;曾小兵
4.北京某商住混合小区的雨水控制与利用专项设计探讨 [J], 臧华
5.北京市某环铁内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浅析 [J], 武振华;汪雨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要点(暂行)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市规发〔2012〕1316号发布时间:2012-08-27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对现行国家和我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执行。
在我市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及管理部门,除应认真执行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技术要点》的规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审查。
特此通知。
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doc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一、总体要求(一)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和设计。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三)新建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相结合。
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四)设计单位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及措施等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五)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在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要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进行审查。
规划监督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验时,应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核验。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雨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8月;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易出现暴雨或者连续性降水;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北京市历年降水量对比图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不同月份降雨量比例图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北京地区暴雨强度公式(今年实行): 以镇级行政区作为划分基础单元。房山区的史家营镇、大安山镇、佛
雨水利用示范工程雨水综合利用量与综合利用率统计表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2012年7月21日暴雨期间,小区所在区域降雨量251mm,雨水收集池未 及时排空,造成雨水溢流至双紫渠,地面积水约30cm。2012年8月1上午 去调研期间,正下中到小雨,雨水收集池仍处于充满水状态,仍未腾出一 定的蓄水空间。
子庄乡,门头沟区的清水镇、斋堂镇、雁翅镇、妙峰山镇、大台街道、 王平地区、潭柘寺镇,昌平区的流村镇、阳坊镇、马池口镇、南口镇, 海淀区的上庄镇,延庆县的八达岭镇、康庄镇、大榆树镇、井庄镇、延 庆镇、沈家营镇、张山营镇、旧县镇、永宁镇、香营乡、刘斌堡乡、四 海镇、大庄科乡、千家店镇、珍珠泉乡,怀柔区的宝山镇、九渡河镇、 汤河口镇、长哨营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等乡镇划为第Ⅰ区;其余地 区划为第Ⅱ区。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三、北京市雨水利用工程状况 北京市是我国最早提出雨水利用设想的城市之一,2000年就 启动了中德合作“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项目,历经5年, 共建设5种模式、6个不同雨洪利用工程示范小区和1 个雨洪 利用中心试验场,工程建设总面积60 hm2,建设蓄水池2228 m3,年节水18.49 万m3。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天秀花园小区(2004年建成): 天秀花园小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肖家河西路以东、农大南路与农大北路之 间,小区占地面积11.68 hm2,其中水面面积0.5 hm2、屋面面积2.39 hm2、绿地面积5.16 hm2、道路与庭院广场面积3.63 hm2。 天秀花园小区雨水利用示范工程主要包括:屋面与道路雨水收集、处理、 滞蓄、回灌及景观补水系统,西部屋面雨水下渗系统,透水路面工程,绿 地雨水利用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展示工程等内容。 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降雨。总的蓄水容积:5600M3
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审查要点
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审查要点一、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审要求(一)新建建筑工程(含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审时应含涉及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所有外线施工图(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四个专业),和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外线图纸(含调蓄设施)及说明。
(二)对于住宅小区或公建组团分期建设时,单体建筑报审时应同时提交本项目区域全部雨水规划总图和单体楼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外线施工图,并应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
最后一栋楼施工图文件报审时,应同时提交本项目区域全部雨水外线图纸(含调蓄设施)及说明.二、审查要点(一)《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市规发【2012】1316号)设计要求中(七)雨水储存与调蓄设施应按下列要求设置:1.当有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时,应作为雨水径流高峰流量调蓄设施。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规范》(DB11/685—2013)1、规范中所有强制性条款(见规范原文)必须审查。
2、建筑专业审查内容:4。
1。
9 小区道路、广场及建筑物周边绿地应采用下凹式做法,并应采取将雨水引至绿地的措施。
4。
2。
3 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滞蓄雨水减少外排雨水量,并满足以下规定:1 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千平方米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1)硬化面积计算方法: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指屋顶硬化面积,按屋顶(不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的投影面积计;非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屋顶、道路、广场、庭院等部分的硬化面积,具体计算办法为:硬化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绿地面积(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透水铺装用地面积;2)雨水调蓄设施包括:雨水调节池、具有调蓄空间的景观水体、降雨前能及时排空的雨水收集池、洼地以及入渗设施,不包括仅低于周边地坪50mm的下凹式绿地.2 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应有 50%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3 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4。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的通知佚名【期刊名称】《《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年(卷),期】2008(000)006【摘要】各区县建委、水务局,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我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防止相关地质灾害,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市建委、市水务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总页数】3页(P87-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7【相关文献】1.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民防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社会投资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J], ;;;;;;;;;2.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J],3.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担保金融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发改规〔2020〕1号) [J],4.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建法〔2020〕10号) [J],5.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
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
市规发〔2012〕1316号
发布时间:2012-08-27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对现行国家和我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执行。
在我市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及管理部门,除应认真执行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技术要点》的规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审查。
特此通知。
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doc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
(暂行)
一、总体要求
(一)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和设计。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三)新建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相结合。
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四)设计单位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及措施等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五)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在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要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进行审查。
规划监督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验时,应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核验。
(六)在施工图审查阶段,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二、规划要求
(一)新建建设工程总用地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应先编制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再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
用地面积小于5公顷的,可直接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内容包括:
1.规划依据、设计参数。
2.外排雨水总量测算。
3.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规模和布局。
4.雨水控制与利用要求的地面高程控制。
5.雨水控制利用量估算与投资估算。
6.雨水综合利用率。
(三)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指屋顶硬化面积,按屋顶(不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的投影面积计算。
非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屋顶、道路、广场、庭院等部分的硬化面积,具体计算办法为“硬化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绿地面积(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透水铺装用地面积”。
(四)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
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
(五)建设用地竖向设计应满足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要求,新建小区要进行地面标高控制,防止客水流入,并引导雨水按规划区域及标高排出。
(六)下列场所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1.防止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危险场所。
2.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3.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七)雨水回用用途应根据收集量和回用量、时间的变化规律、卫生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无资料时可按下列次序选择:
1.水面景观用水。
2.绿化用水。
3.路面、地面冲洗用水。
4.循环冷却水补水。
5.冲洗汽车用水。
6.冲厕用水。
三、设计要求
(一)雨水控制与利用应采用雨水入渗系统、收集排放系统、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
调蓄设施包括:收集回用蓄水池、
调蓄排放池,以及入渗设施的储存容积部分等。
(二)设有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的建设工程,应设外排雨水设施。
(三)屋面表面应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不宜采用沥青或沥青油毡。
有条件时可采用种植屋面。
(四)与建筑相通的下沉区域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应按50年重现期标准设置。
(五)公共建筑周边绿地与小区绿地、广场绿地,应采用下凹绿地。
小区内路面应高于绿地5-10厘米,当路面设置立道牙时应采取将雨水引入绿地的措施。
(六)小区内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两侧的人行步道应采用透水铺装地面。
(七)雨水储存与调蓄设施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1.当有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时,应作为雨水径流高峰流量调蓄设施。
2.当天然条件不满足时,可建造人工调蓄池。
人工调蓄池应设于室外。
3.调蓄池的排空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
出水管管径不应超过市政管道能力。
4.屋面雨水收集池设在室内时,应防止雨水进入室内。
(八)雨水入渗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雨水入渗系统不应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不应对居民的生活
造成不便,不应对卫生环境和建筑物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地面入渗场地上的植物配置应为耐水植物。
2.地下建筑顶面覆土设有渗排片材或渗排水管时,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可作为透水层处理。
3.渗透设施的日渗透能力不宜小于其汇水面上的重现期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渗透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除地面入渗外,雨水入渗设施距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3米。
(九)雨水收集与回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雨水收集应采用具有拦污截污功能的雨水口。
2.屋面及道路雨水收集回用前应设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3.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置净化设施,净化设施出水水质应满足相应用水水质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