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绪论1.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帮助学生整合所学各专业知识以及所形成的各专业技能而成为未来教师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完成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填空)3.课程论的研究目的是什么?①掌握语文教育教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意识②具有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科研能力;③具备胜任语文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一章1.“课程”的大意,就是工作或学习的范围和进程。
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引申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填空)2.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4.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4.《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填空赫尔巴特1806年真正建立起教学论体系。
5.“教学论”、“教学法”、“教育学”的区别:“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侧重于研究教学的实践技能,有人称之为应用技术。
“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理论性和指导性,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追求的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是教育性和方向性,是运用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特定的侧面,用特定的方法,来完成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育人任务。
中小学语文教材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资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和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工具。
因此,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中小学语文教材应该体现相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注意力集中、思维逻辑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调整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基础阅读能力;而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可以适当增加阅读材料的难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其次,中小学语文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材编写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本,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另外,中小学语文教材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语文学习不仅关乎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关乎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材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入和传承,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选取应该科学、全面、严谨。
教材编写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和学术背景,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目标和需求,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此外,教材的选取也应该严谨,避免教材内容的片面性和偏颇性,保证内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同时,教材的语言和排版应该美观整洁,语句通顺流畅,以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分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分析一、内容概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
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全册共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一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课文包括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单元以“历史文化”为主线通过经典诗文、历史故事等,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单元注重“科学探索”,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第四单元以“社会生活”为主题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和人物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五单元注重“文学创作”,课文多为名家名篇,让学生领略文学的魅力,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单元则着重于“传统文化”,通过古诗、成语、民间故事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增强民族自豪感。
每个单元都围绕主题展开,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学习,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简要介绍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的整体特点和编写背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秉承语文教育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由教育部组织专业团队精心编写的。
该教材的编写背景源于对当下语文教育实践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致力于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在设计和编写过程中,注重体现以下几个特点:科学性: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编排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时代性: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融入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迁,增强社会责任感。
经典性: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渗透,选入经典篇目,让学生在品读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实践性:强调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是在国家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
小学语文作文课的评课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课的评课方法1小学语文作文课评课方法一、端正评课态度,充分做好评课准备评课之前,评课者应该对授课者所讲内容及其评课班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好评课计划,做到有备而战。
评课者应该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在熟悉授课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提前设计一个预案,进而确定自己评课的重点。
评课的研究课题范围很广泛,评课者只有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授课者,才能确定自己要关注的课题的重点。
假如这节课让“我”讲,我会怎样讲,“我”的关注点在哪里,这节课最容易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讲解重难点内容,用什么方法讲解重难点内容……总之,课前要设计一个具体的预案,听课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听课,这样听课时就会有明确的方向,还会让自己的研究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从而为分析评价授课者的优劣得失做好了铺垫。
二、把握评课角度,倡导科学评课方法评价语文教学方法时,我们应该遵循评课标准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1、评课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评课时,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方面,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中去,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学习、思考学习、探究学习、欣赏学习。
真正的教学目的就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真正评课的标准也是看学生学得如何。
2、评课要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评课者评课时应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如果感性、形象多,理性、逻辑少,那么语文课就很空洞,不能培养出出色的公民;如果理性、逻辑多,感性、形象少,那么语文课就不会生动有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课者评课时应注重这两对关系,从客观的角度运用语文教学理论及其事实对课堂进行评价。
3、评课要处理好“简单”“复杂”的关系评课者,应该正确处理“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评课时,要依据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直接面对教材,进入教材,围绕教材多读多思,挖掘出知识,挖掘出文学,挖掘出问题,授课者就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引导,提出具体的问题,在需要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需要点拨时,授课者就能够适时进行点拨,使语文课成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分类:
(3)按课程资源的载体:
生命载体课程资源、非生命载体课程资源
(4)按呈现方式: 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资源 (5)按存在方式: 显形语文课程资源、隐形语文课程资源
(6)按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语文课程资源、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语 文课程资源。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分类与性质
3.语文课程资源
1、1923年《国语课程纲要》和1929年《国文课程标准》 1923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这是我国体现各学科教育思想 的指导性文件的开始。 2、1936年《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3、1949年中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 4、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和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
链接:《济南的冬天》教 学设计(评价、对照)
一、语文课程标准简述
4.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 规律。 (3)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4)国情特点,学校教育的客观条件。
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沿革(历史发展)
(P85-98)(自学了解)
(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四、评价建议
第四部分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是什
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条件性课程资源特点——并不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它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 间、场地、媒介、设备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
• 二、 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 语文教材由四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即课文(范文) 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 • 1.课文(范文)系统。 • 课文系统指的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选文标准或选文原则 所选取的课文系列。它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以范文系 统为教材的主体是语文教材区别于其它学科教材的根本特 征。范文系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主要 就是凭借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的课文(范文)让学生学 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 趣,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教育、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讲, 范文就是“无声的老师”。
• 3.实践活动系统。作业系统指的是教材为帮助学生复习 巩固语文知识、培养提高语文能力和检测学生学习结果而 有计划提供的各种思考与练习,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作业系统一般都是与范文采统、知识系统密切配合的。也 有一些语文教科书的编者出于某种需要,把作业系统单独 抽取出来,专成独立的练习册。 • 4.知识系统。知识系统指的是语文教材所提供的语文基 础知识系统,主要包括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听说读写知识、文学史知识、文学鉴赏知识、文化知识、 逻辑知识等。一般以短文或系列文章的形式集中出现在每 个教学单元之中或每册书的末尾,也有分散在课文前后的 “提示”、“注释”、“思考、练习”之中。它可以指导 语文实践,有利于提高语文能力。
2.助读系统。助读系统指的是教材为帮助学生阅读 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 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 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补白、插图等等它 有利于学生自学,促进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形成; 某些提示直接反映编者的意图和教学指导思想,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统一教学内容, 使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在教学上保持一致,利于统 一考核。不过,长期以来通用教材的助读系统多 以课文注释的形式出现,这是不够的。因此建立 完善的助读系统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不断提高 自学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平昌县泻巴小学王守国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地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新课标地一个重要理念即是:“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地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地个性和健全地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地和谐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缺乏审美教育地语文教学是不完整地教学,缺乏审美意识地学生是不健全地学生.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当好美学指导,做好美地使者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深钻教材,发掘美语文是一门充满美地魅力地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一套语文教材就几乎包含了美地各个领域,表现了美地各种形态.美地因素比比皆是,既有丰富地内容美,又有精妙地形式美.诚如罗丹所言,小学语文教材中地“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地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趵突泉》、《海上日出》等,展现在我们眼前地是赏心悦目、令人陶醉地自然美;《一夜地工作》、《穷人》等体现地则是催人奋进、感人至深地社会美;《颐和园》、《清明上河图》表现地则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地艺术美.又如《绝句》、《匆匆》、《燕子》、《林海》、《卖火柴地小女孩》等,不仅有丰富地内涵美,而且在语言、结构、意境、风格等方面各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要善于发掘教材地审美因素,或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具有美地特征,并在教学时通过自己地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和欣赏.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创设情境,感受美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一种美育方式.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各种教学设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营造美地情境和美地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在美地熏陶中感受美、欣赏美.如《桂林山水》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是融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于一体地美育好教材.在教学时,可以首先运用幻灯或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欣赏画面.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受桂林山水之秀美.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深入了解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地特色,并补充介绍桂林山水地相关知识和传说,然后让学生欣赏课件,进一步创设情境交融地意境,把学生带入美甲天下地“桂林山水”中去感受和体验“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最后,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美读课文,畅谈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多感官地感受了桂林山水之美,还加深对文章地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爱美地情趣和审美地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地无限热爱和赞美.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品词析句、理解美“语言是文学地第一要素.”作为一种传情达意地工具,语言有自己独特地魅力.小学语文教材中地好词佳句不胜枚举.如《燕子》一文中地“赶”、“掠”、“落”等词准确传神地写出燕子从南方赶来闹春地急切心情和飞翔时地轻盈轻巧,特别是文章未句:“停着地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地春天地赞歌.”更是以新颖贴切地比喻把作者心灵深处地惊讶与赞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也为读者展开联想留下了广阔地空间.在教学这些美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品词析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味到作者遣词造句地准确、生动,也能使学生对文章所表现出美地意境和情感有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又如老舍先生在《猫》中这样写到“或是在你写作地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几朵小梅花”指什么?、此时此刻假如是你,你会怎样?、猫在洁白地稿纸上踩上了小脚印,作者非但不生气,还说它踩印地是“几朵小梅花”,这说明了什么?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学生不仅弄清了“小梅花”就是猫地小脚印,而且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老舍先生对猫地喜爱之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指导美读,体验美“文章不是无情物.”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寓托着作者对现实生活地审美评价和浓烈真挚地思想感情.而美读正是通向作者情感地一座桥梁.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美读,就是把作者地情感在读地时候传达出来……以意逆志,设身处境,激昂处还他那个激昂,委婉处还他那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地心相通了,无论兴越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地收获.”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范读、配乐读、自由读、抽读、齐读、比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作者丰富优美地情感,从而产生思想上地共鸣,使他们在强烈地情感体验中获得启迪和教益.如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地伯鲁迅先生》一文时,对第一自然段中表达作者悲痛情感地那句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地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地面了,听不到他地声音了,也得不到他地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地朗读指导令人叫绝.于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谈《水浒传》”、“谈碰壁”、“帮助车夫”后,都再次引导学生重新朗读了这句话.学生地四次朗读一次比一次动情.就在反复地朗读中,鲁迅先生地光辉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学生对作者情感地体会逐步深化,对语言内涵地理解不断加深,同时对鲁迅先生地那份崇敬、爱戴与怀念也油然而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加强练笔,创造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还不是将美育融入语文教学地根本目地,而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创造美地能力.激励学生创造美,既是语文教学地目地,也是审美教育地最高境界.在教学中,加强读与写地结合,是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地有效手段之一.如教学《穷人》一课后,可让学生续写结尾,这既是课文内容地延伸,又使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地品质得以再次体现.又如教学《火烧云》后,可让学生根据平时地观察发挥想象,仿写课文,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表达美、创造美地才能,而且也使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地能力得到提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身体力行,传递美“打铁须得自身硬”,传美也须自身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美地事物本身就是美地广告.提高学生地审美情趣与教师自身地思想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有着密切地关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得自己心里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使自己尽善尽美,除了具备良好地文化修养外,还要具备高尚地品德和过硬地教学基本功,在日常生活中言谈举止都要堪称表率,要做到言传身教.小学生地最大特点就是喜欢摹仿,他们往往会从老师爱读地一本书,爱说地一句话,随手写地一行字等细节中去认识美、感染美.否则,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之,在小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地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地,我们必须将审美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语文教学为提高全民素质作出应有地贡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语文教学中地美育,不单是为学生获得愉悦感,还要尽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地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去发现美,并从课堂外、在大自然中、社会上去发现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美地陶冶,看到美地榜样,为表现美、创造美奠定基础.可以多组织学生作文、讲演以及课内外活动,帮助他们把自己在课堂内外发现地美,用富有美感地书面语、口头语创造成新地形象,新地意境,从而提高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加强练笔,创造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还不是将美育融入语文教学地根本目地,而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创造美地能力.激励学生创造美,既是语文教学地目地,也是审美教育地最高境界.在教学中,加强读与写地结合,是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地有效手段之一.如教学《穷人》一课后,可让学生续写结尾,这既是课文内容地延伸,又使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地品质得以再次体现.又如教学《火烧云》后,可让学生根据平时地观察发挥想象,仿写课文,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表达美、创造美地才能,而且也使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地能力得到提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身体力行,传递美“打铁须得自身硬”,传美也须自身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美地事物本身就是美地广告.提高学生地审美情趣与教师自身地思想修养、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有着密切地关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得自己心里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使自己尽善尽美,除了具备良好地文化修养外,还要具备高尚地品德和过硬地教学基本功,在日常生活中言谈举止都要堪称表率,要做到言传身教.小学生地最大特点就是喜欢摹仿,他们往往会从老师爱读地一本书,爱说地一句话,随手写地一行字等细节中去认识美、感染美.否则,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完整版)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2、古文字介入法3、画图法4、体态语教学法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7、部件分合法8、笔顺展示法9、韵语教学法10、信息化教学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阐释概念题1、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指从微观角度讲,研究中学语文教法、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和一切教法的规律,一切学法的规律的理论。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对语文教育现象做出历史的全面的描述,要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要建立一系列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定义、定理、原则、程序等,并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的一门学科。
3、课程与课程论课程使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论市教育学的重要分支,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教学与教学论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对话、辅导等重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
5、语文课程规律语文教学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包括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联系,语文形式和内容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语文课程研制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文化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社会与学校、规划与实施、实施与评价、评价与规划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渐进性和飞跃式变化趋势。
6、国文教授法语文(当时称“国文”)教学研究之始,多称“教授法”。
如1918年由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会出版的夏宇众著《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等。
其历史意义在于,这种研究逐步使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从教育学中脱胎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称“教授法”是因为当时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教”,而很少涉及学生的“学”。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教师2.教育学3.讲授技巧,阅读教学法,作文教学方法4.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大纲5.乡村教师,新课程6.胡适7.语文8.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语言技能的多样性9.阅读策略10.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11.规范性,创新性二、名词解释1.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和技巧的总称。
2.教师的内在形象: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3.言语修养: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4.写作指导: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和写作思维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三、简答题1.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语文素养、教育素养、教学素养、人际交往素养等基本素养。
2.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惯包括:勤奋研究,多读书,多写作,多听讲,多思考等。
3.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4.在作文讲评中,经常采用的讲评方式有:整体点评、分段点评、逐字点评、对比点评等。
四、论述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的是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既要传授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两者要统一起来,达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效果。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模仿、演讲、辩论、讨论、角色扮演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表达和互动交流的过程。
教学法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学方法,即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二是指教学理论,即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这两种含义相互联系,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教学理论是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教学法的发展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学理论。
教学法包含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技巧是重要的。
要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同时也需要多种学科综合交叉,如教育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中央领导指出,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
这就站到一个“国家行为”的高度来要求教材编写了。
“部编教材”应当也可以做到比一般版本教材站得更高,视野更加开阔。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出面聘请主编和编写专家,调集了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有条件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超越现有各种版本的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
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
作为“部编本”,这方面要求更高。
新教材编写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并不等于所谓“政治挂帅”,而是要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
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
现在社会发展,出现很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德的滑坡让大家都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整个教育包括教材编写不可能回避这问题。
立德树人非常必要,教材编写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央和教育部对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观是有很多指示和要求的。
如何做好?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
功夫就在这种“结合”上。
我们努力要避免的,是“表面文章”,是“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
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老师们拿到新教材,会感到立意的确比较高了,也很大气,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
《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5篇)
《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5篇)《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杨礼赞》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杨礼赞》说课稿1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初中语文三年级的一篇教读课文,矛盾所写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一、说教材、学情。
《白杨礼赞》具体编排在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散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灵活多变的写法,进一步提高欣赏、写作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欣赏散文应着眼于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借鉴散文所运用的语言。
《白杨礼赞》的语言很有特点,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反问、排比运用得极为成功,值得反复诵读,这样,才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语言感悟能力较差。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
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设想,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
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
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朗读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考虑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式、讨论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
语文学科特点
让智慧和情感伴随语文教学成长在基础学科中,不管是对应试教育还是对素质教育来说,语文学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尤其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恰恰就是在阅读理解和作文方面是薄弱环节。
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令人担忧的境地呢?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兴趣再去学习一些应试的技巧。
这样学生自己慢慢就去广泛阅读、涉猎很多的文章书籍,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就开始积累、创作,于是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性发展——厚积薄发!下面我谈四个问题,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对语文学科的一点认识:一、语文学科特点: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
1、基础性小学语文知识的学前启蒙和正规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这一时期获得的语文知识,应对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基础性的知识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文段、作文,还有朗读、背诵、说话等。
让学生懂得常用语文工具书的查法,能纯熟背诵指定的名篇佳作,至少能记住100篇可作为范例的文章,在当众发言前,能记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顺序等,能用普通话当众回答问题或与人交流,能连贯、得体地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使命。
并且这也将成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和基础。
2、人文性:从学科联系和学科德育的角度看,中小学语文课程首先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特殊是对他们人文情感的熏陶。
多年来,我们见到的各种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中无不布满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不仅在选作课文的童话、诗歌、散文、小说里,在编者精心设计的训练里,在与学生的任何语言交流中,甚至在大多数实用文体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人类应有的美好情感。
中国语文教材变革的史脉与沉思(1)
幸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21l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教师教育历史发展与实践变革研究”及“当代中国社 会的教育基础及其改造”的课题成果之一。
∞——————————————————————弋墨塑丝丝堕丝∑毫题酮讨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育·
三、言文之用 由于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白话文是今人的
又做了修订,但不脱老解放区课本的框架。选文偏重 政治思想性及政策观念,“注重与斗争实际、群众生
1958年的“大跃进”狂潮,中止了语言和文学的 分科实验,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文学作品被大量政
式的习题。此后成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这些教材 治时文取代。1959年6月5日,上海《文汇报》开辟
[j受逦a眄砸巫堕崾圃
毫HlilliT]丛丝丝塑螋厂—————————————————川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育·
十、世纪之问 20世纪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每十年左右就要 “折腾”一次:如五四运动后,因推行国语、白话文教 学,产生了“文白之争”;到1934年,恢复文言教学 呼声大涨,从而引发了关于文言、白话、大众语的论 争;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关于“中学生国文成绩低 落”问题的讨论;40年代初期有关于“抢救国文”问 题的讨论;50年代初学习苏联,开始《红领巾》观摩 教学的讨论;1956~1958年试行“汉语”、“文学”分科 教学;5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到60年代的“文道之 争”;十年内乱时期的“文乖道废”。1978年3月吕叔 湘在《人民日报》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 题》,开始了“文革”之后对语文教学的批评和讨论; 到80年代对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与现代化问题、语 文教学的人文性与科学性问题进行探索;90年代从 “淡化语法”的讨论、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延续到语 感问题及文学教育问题等的论争,此起彼伏。 20世纪末,语文教育遭遇更大的危机:1997年 第11期《北京文学》推出一组三篇文章:邹静之的 《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薛毅的 《文学教育的悲哀》,集中批评中国语文教育存在的 问题,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羊城晚报))1998年3 月27日头版头条刊载洪禹平、杨东平的文章《误尽 天下苍生是“语文”?》。文章在历数语文教育中存在 的问题时,引用一位从事半个世纪文字工作的老编 辑的话说,这已不是误人子弟的问题,而是“一件误
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形象载体,教材内容体现着课程要求与目标,但语文教材并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简单传递,也不等于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阐释;语文教材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媒介,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十分重要的凭借。
但语文教材并不等同于课程,也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
从总体上看,语文课程内容规定着语文“应该教什么”,而语文教材内容则尽量满足“用什么来教”,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则是落实究竟“实际教了什么”。
准确地讲,语文教材内容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
圣陶老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就很精要,透过其中的“无非”,完全可以推断圣陶老当年对语文教学照本宣科、全盘接受、食而不化的现状是极为不满的。
的确,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就充分考虑到多元而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积极的价值导向,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用教材来教和用教材来学的理念,如何使好教材对于每位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随时研究的大课题。
我国现行语文教材仍然是“选文”的分类组合,也就是专业上所说的“定篇”,语文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借助手头的“定篇”有序又有效地开展语文活动的过程。
语文教学有其内在的文化蕴涵,教学过程是文化精神的熏染过程,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语文教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文化经验积淀的产物,体现着高度的文化自觉。
语文教材应该是一种极富张力的文化自觉形态,具有自身的自律性、独特性、自觉性,具有内在的文化基础、文化使命、文化关怀、文化旨趣、文化原则及评价尺度,始终保持着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文化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教育目标的诉求,关注特定的教育对象,体现着科学的序列安排,凸显的是一种自主的文化形态。
语文教材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理想,加之经过教材编辑者精心的文化筛选和文化润色(提示、导语、练习)等,具有鲜明的教育学特征,期待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传承传统文化和融合多元文化,并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增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学习题
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学习题课标部分一、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在四大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
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
而且,又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处世方法,个性特点、社会背景等的不同,以至想法也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创新理解。
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
语文教学论重点
语文教学论重点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语文教学论重点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结果和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精神财富,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人们是人们后天可得的,语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不同特质影响语言的特质2、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条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思维的方式,范围与程度间接影响文化。
语文课是什么课:文学(语言)课和语言(文章)课行为主义的语文课程观:第一、在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定位设置上,主张应该把基本目标确定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言语行为(或语言习惯)。
第二、在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提倡根据程序教学原理编制教材第三、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强调模仿练习和强化的运用。
第四、在语文课程的评价方便,主张测验外显和进行客观测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一、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第二、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第三、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第四、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加工信息和构建意义的过程第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是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
第三、认知策略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第四、元认知对认知我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使学生能自觉进行自我调控第五、认知动机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一、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情境第二、学习依赖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社会协商第三、第三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第四、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重视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和监控第五、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第六、强调“少就是多”和“学会如何学习”语文课程性质:1、工具性2、工具性和思想性或文道同一3、兼具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综合性等4、人文性5、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理念:一般是指人们对课程的价值追求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目标: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全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人教版初三语文
人教版初三语文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门学科,语文在我们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学科地位、教材特点和培养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人教版初三语文。
一、学科地位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
它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语文学科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作文三个部分,这些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语文的学科地位还体现在它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中。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提高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这些都是他们今后发展和成长所必不可少的能力。
二、教材特点人教版初三语文教材在编写上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节,吸引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教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材中还设置了一些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人教版初三语文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各种文体的写作,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写作思路和组织结构的能力。
三、培养方法在初三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
在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通过鼓励学生读书、写读书笔记和参加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乐趣,提升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另外,要注重写作训练。
通过操练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写、多读,积累语言材料,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人教版初三语文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语文教学论课本答案
第一章1、课程: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jìnchéng)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xuéxí)的全部行为方式。
3、课程与教学(jiāo xué)、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1)国外的四种意见:①课程与教学之间彼此(bǐcǐ)独立;②课程(kèchéng)与教学之间相互交叉;③课程与教学之间相互包含;④课程与教学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尽管意见不同,但异中也能见同。
大多数课程与教学研究者有以下相同看法:①课程与教学既有相关性,又是不同的;②课程与教学具有相互交叉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③课程与教学可以分别单独地进行研究和分析,但不能彼此独立地起作用。
(2)国内四种不同意见:①教学论包含课程论;②课程论包含教学论;③相互独立论;④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4、语文课程现象: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性的。
如语文教学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材料、语文补充资料、视听语文教学材料、电子语文教学材料等。
二是活动性的。
如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规划,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评价,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研制活动等。
三是关系性的。
如语文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发展的关系,语文课程研制与语文课程产品之间的关系等。
5、语文教学现象: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环境性的。
如教室极其结构,教学设备及其结构,校园各部分及其结构等。
二是活动性的。
如语文课堂教学及其结构,实践活动及其结构,校内外教学见习和实习及其结构,个别教学及其结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形象载体,教材内容体现着课程要求与目标,但语文教材并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简单传递,也不等于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阐释;语文教材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媒介,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十分重要的凭借。
但语文教材并不等同于课程,也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
从总体上看,语文课程内容规定着语文“应该教什么”,而语文教材内容则尽量满足“用什么来教”,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则是落实究竟“实际教了什么”。
准确地讲,语文教材内容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
圣陶老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就很精要,透过其中的“无非”,完全可以推断圣陶老当年对语文教学照本宣科、全盘接受、食而不化的现状是极为不满的。
的确,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就充分考虑到多元而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积极的价值导向,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用教材来教和用教材来学的理念,如何使好教材对于每位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随时研究的大课题。
我国现行语文教材仍然是“选文”的分类组合,也就是专业上所说的“定篇”,语文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借助手头的“定篇”有序又有效地开展语文活动的过程。
语文教学有其内在的文化蕴涵,教学过程是文化精神的熏染过程,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语文教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文化经验积淀的产物,体现着高度的文化自觉。
语文教材应该是一种极富张力的文化自觉形态,具有自身的自律性、独特性、自觉性,具有内在的文化基础、文化使命、文化关怀、文化旨趣、文化原则及评价尺度,始终保持着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文化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教育目标的诉求,关注特定的教育对象,体现着科学的序列安排,凸显的是一种自主的文化形态。
语文教材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理想,加之经过教材编辑者精心的文化筛选和文化润色(提示、导语、练习)等,具有鲜明的教育学特征,期待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传承传统文化和融合多元文化,并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增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学内容有着严格的规定性,同时又具备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就语文教材实际价值而言是最为得心应手的优质教学资源,但语文教材一旦进入教学层面就必须进行教学化处理,只有让语文教材具备了“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该是在理性指导下对教材资源的苦心整合、审慎经营,让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学内容是对静态教材多次教学化处理的过程与结果,是具体而动态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就每一具体的“定篇”而言,与教学的实际都是不可能完全吻合的,语文教师面对每一具体的“定篇”都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以教什么,适宜教什么,决定教什么,实际教了什么,究竟应该教什么(反思必修课)。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材,即使是公认的传统经典教材,每次进入教学情境都需要经过语文教师精心的教学化处理,使之转为满足特定课堂需要的教学内容。
如果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学生“学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学”,那么语文教学就误入了教材中心的歧途了,语文教学人本意识就无从谈起了。
既然教材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规定性,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材的“定篇”价值呢?就语文教学而言,应该是因文而异。
但从总体上说,语文教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一般说来,作为语文教材的具体课文都有其特有的教学价值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特殊意义,但作为进入教学层面的“定篇”教材,其教学价值的可选择性是必须具备一定慧眼的,其教学内容的确定的基本着眼点至少有:一是作者所再现的经验世界,二是作者所构筑的精神世界,三是作者所展示的言语智慧,四是作者所呈现的艺术范式,尤其是文学作品更为突出,每一篇在这四个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有的魅力。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验世界,也许作者所再现的经验世界是多样的,且经验世界的多样性能折射出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和世界的绚丽多彩,但教学中绝不可让学生把作者的“经验”经验化;教师可带领学生细腻地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但不能强求让学生“具有”与作者相同的情感;教师可用作者的言语智慧训练学生的言语智慧,但不能要求学生一味地效仿而不顾语境;教师可启发学生领悟艺术范式的妙处,但不可视此范式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
语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很复杂,但教材一定是为教学服务的却是颠覆不破的真理,语文教学需要高效利用好教材,最好的诉求就是高度关注教材的语文学科价值,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和“用教材学”。
高中政治课堂基于教材文本关系的有效教学王德来(天长中学,wadl2010@)摘要:高中政治课堂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不同关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直观性、趣味性。
关键词:文本内容、互动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引言高中政治新课标对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通读课本,把握课本的逻辑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针对知识之间不同的关系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同于高中的其他学科,也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教材解读方法和教学方法。
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的层面,谈谈基于高中政治教材文本内容的一些关系特点采取不同教学策略,以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尝试。
一、高中政治教材文本内容的一些关系型特点1、互动型关系高中政治教材一些文本内容之间存在互动型关系,如《经济生活》中价值与价格,价格与供需,价格变动与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的关系,汇率与币值,收入与分配等。
2、包含、交叉型关系政治教材一些文本表达的概念之间存在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如《经济生活》中物品、劳动产品与商品,按劳分配与劳动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等;《政治生活》中公民与人民,权利与权力,专制与专政等;《文化生活》中文化与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思想道德建设等;《生活与哲学》中联系总特征与联系观、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等。
3、并列型关系政治教材一些文本内容表述的知识之间存在类别关系,如《经济生活》中生产要素中资本、技术、土地、管理要素的关系,居民投资方式中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关系等,4、内涵运用型关系政治教材中的原理、观点、理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到解读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如《经济生活》中绿色消费观,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经济生活》中积极参与民主选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国家统一、民主团结的义务等,《文化生活》中继承传统,文化创新,弘扬民族精神等,《生活与哲学》中联系、发展、矛盾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的运用。
5、抽象型的知识政治教材中一些内容之间的关系较为抽象,或者离学生生活体验较远,学生缺乏直观体验和感知,理解起来有一定枯燥。
此外,政治教材知识还存在体系的结构特点,这是大家熟知的,本文不再赘述。
二、结合高中政治文本内容特点,依据学生认知规律,选择合适教学策略,开展有效教学。
1、构建数学模型表达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
存在互动型关系或一方变化引起另一方变动关系的概念可以借用数学中的函数曲线图清晰地表达他们之间的联动关系。
从而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更准确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简易,提高教学的形象性。
例如: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这个可以用图形(图1)来表示,习惯上用横坐标表示需求量,纵坐标表示价格,那么对于大多数产品而言,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向右下倾斜”。
特别注意在需求曲线中横坐标表示因变量,纵坐标表示自变量。
图1例题:(2008年山东卷15)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
下列图2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分析:首先根据需求曲线最基本特征“向右下倾斜”,即可排除B、D选项,再假设商品价格不变,则补贴前对家电的需求量要小于补贴后对家电的需求量,则可判断曲线d1在d2的下方,所以正确答案是C。
此题最容易出错的是把横坐标当作自变量,把纵坐标当作因变量。
2、借用图示法表达概念之间的包含或交叉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运用直观图形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图示法。
概念之间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可以借助作图的图示方法,直观地加以表达。
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在外延上能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关于商品的概念与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我做了这样一幅图通过图1可以直观的看出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三个概念之间外延的大小及包含关系,还能更好地理解商品产生的历史过程。
关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可以采用图4:图4不仅直观地反映主次矛盾是在复杂事物众多矛盾中的主次关系,还能反映单个矛盾中存在主次方面的关系。
使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在概念的外延关系上一目了然。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作圆的关系图示法,不仅直观地表达了概念之间的外延上的包含关系,而且使抽象的内涵借助于图形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3、采用表格法比较并列关系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如果说图示法适合于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表达,那么表格法则更适合于存在并列或相似关系的知识比较,并列关系的知识往往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别,采用表格法进行知识的类比,便于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引导学生去类比知识,发现并理解知识之间的多重关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表1:关于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比较又如表2:关于公民投资方式股票和债券的比较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比较,参与民主监督方式的比较,参与民主选举的方式的比较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列表格的方法,所比较的项目应该根据教材文本的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确定。
4、采用探究法生成知识,有助于多角度理解内涵,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弟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