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期末复习整理习题

合集下载

山农成人教育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山农成人教育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山农成人教育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制度经济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科斯最早“发现”并提出交易存在费用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A.《社会成本问题》 B.《企业的性质》 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 D.《联邦通讯委员会》2.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A.西方发达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B.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C.全球化D.大量转型国家的存在对制度经济学的需求3.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其分类的是()A.管理的交易 B.限额的交易C.馈赠的交易 D.买卖的交易4.交易费用是“所有那些在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

……简言之,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这句话是哪位新制度经济学家说的()A.诺思 B.张五常 C.阿罗 D.威廉姆森5.科斯定理最早是在以下哪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 D.《联邦通讯委员会》6.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这一区域内的所有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福利都造成了影响的外部性是()。

A.代内外部性 B.代际外部性 C.私人外部性 D.公共外部性7.私有产权的决定性特征是()A.排他性 B.可分割性 C.可让渡性 D.清晰性8.以下定义中,哪一个是对产权的本质特征的最科学揭示()A.产权不仅是指人们对有形物的所有权,同时还包括人们有权决定行使市场投票方式的权利、行使特许权、履行契约的权利以及专利和著作权。

B.产权是法律或国家(政府)强制性规定的人对物的权利,是一种形成人们对资产的权威的制度方式。

C.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D.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期末复习题 制度经济

期末复习题 制度经济

制度经济学交易:经济主体之间所发生的产权的转让。

负外部性: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

产权: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和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的集合。

交易的维度:威廉姆森1.资产专用性:衡量某一资产对交易的依赖程度2.交易的不确定性:机会主义--增加交易的复杂性3.交易的频率:频率越高越降低交易费用交易的分类:1.康芒斯的分类;(1)买卖的交易:法律上平等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交换关系,主要表现为市场上人们之间买卖关系(2)管理的交易:长期合约规定的上下级之间的不平等交易,主要表现为企业内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3)限额的交易:也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上级:如政府、董事会等,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个人之间的经济活动2.诺斯的分类;(1)人格化交易:建立在个人之间相互了解基础上的交易。

这种交易形式中,专业化与分工处于较低水平,当事人之间拥有对方的完全信息,彼此之间的利益也依赖于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2)非人格化交易: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交易对象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当事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完全、不对称的,交易也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必然出现3.内部交易与外部交易(1)内部交易:组织内部成员间依照组织内的规则而进行的交易(2)外部交易:除内部交易外的其他交易。

包括组织以一个整体参加的与其他组织或个人的交易,或组织内成员间进行的与组织内规则无关的交易4.产品的交易与要素的交易;依照新古典经济学中与要素市场的划分,以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是这些要素市场上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的要素交易。

交易费用:进行交易活动所需的费用,即经济主体之间为实现产权的转让所需的费用。

交易费用分为:以契约为参照分为1.谈判前的准备阶段的费用,2.谈判与契约签订的费用,3.以及契约签订后执行契约的费用。

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和交易的因素。

人的因素:1.不完全信息: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双方不能签订一个预见到一切可能性的完全契约。

制度经济学 考试资料整合版(仅供参考)

制度经济学  考试资料整合版(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20分):The property rightsThe term ―property rights‖ carries two distinct meanings in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One, primarily developed by Alchian and Cheung. is essentially the ability to enjoy a piece of property.The other, much more prevalent and much older, is essentially what the state assigns to a person.1I designate the first ―economic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second ―legal (property) rights.‖Economic rights are the end, that is, what people ultimately seek, whereas legal rights are means to achieve the end.Barzel define the economic property rights an individual has over a commodity (or an asset) to be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in expected terms, to consume the good (or the services of the asset) directly or to consume it indirectly through exchange.Legal rights are the rights recognized and enforced, in part, by the state. These rights enhance economic rights, A major function of legal rights is to accommodate third-party adjudication and enforcement. transaction costsas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fer, capture, and protection of rightsTransaction costs are the mirror image of property rights, and their character differ from that of other costs. One does not get rid of them by not transacting, as part of these costs are the foregone gains from exchange. The notion of transaction cost is operational.When transaction costs are positive, rights to assets will not be perfectly delineated The reason is that, relative to their value, some of the assets‘ attributes are too costly to measure accurately.public domainCommodities have many attributes which will creates public domainMeasuring these levels is too costly to be comprehensive or entirely accurate.How difficult it is to obtain full information in the face of variability fundamentally determines how difficult it is to delineate rights.Because it is costly to measure commodities fully, the potential of wealth capture is present in every exchange.The opportunity for wealth capture is equivalent to finding property in the public domain.A commodity lies in the ―public domain‖ when the resources needed to acquire it accrue to no one.Contract choiceContracts, whether formal or informal, reallocate rights among contracting parties.the wage contract▪workers can gain by shirking, exerting themselves less than they would were they self-employed.▪Output is subject to variability because of random factors affecting output directly and because workers‘ contributions to output vary. Therefore,it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the effect of change in effort from random factors.▪workers require supervision,but it is costly Workers are expect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to shirk. They will not work as hard as would self-employed workersthe rental contract▪the tenants‘ expected output varies only as a function of their own effort. The tenant is th e ―residual claimant‖: Barring bankruptcy, the landlord receives a fixed amount, while the tenant receives whatever is left over after paying the rent.▪Apart from the random element, the tenants‘ rewards are strictly a function of their own efforts.▪In the case of uniform land, tenants will make the optimal effort under the fixed rent contractthe share contract▪The share tenancy contract stands halfway between the fixed-rent and the wage contract. When sharing, both landowner and tenant are residual claimants▪each gains from shirking: The landowner will not maintain land improvements as vigorously as he or she would have under the wage contract, and the tenant will not work as hard as he or she would have under the fixed-rent contract. The margins subject to distortion under the share contract is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contracts.▪monitoring of output are more costly under the share contract than under the other contract forms.2、True of False(10分)(1)Transaction costs & Contracts(更加详细的可以查看第四个判断题:合约的选择。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新制度经济学2.完全理性3.交易费用4.市场型交易费用5.产权6.私有产权7.共有产权8.完全契约9.不完全契约 10.不完全契约 11.道德风险12.逆向选择 13.剩余索取权 14.剩余控制权 15.公司治理 16.正式制度 17.非正式制度 18.路径依赖二、判断说明1.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2.技术进步既会降低交易费用,也会提高交易费用。

3.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4.私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5.永远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权。

6.在学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须由同学自己送到残食台,而在校外餐馆就餐后餐具由服务员收拾,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校外餐馆的饭菜比学校食堂的更贵。

7.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

相比之下,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8.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财产。

9.公司的股权合约是为了节省度量企业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费用。

10.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三、简答题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交易费用的性质3.科斯第一定理4.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5.如何根据交易的维度对交易进行分类6.简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结构划分的企业类型7.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8.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1.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2.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机制是什么3.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各具有哪些特征案例分析题略试题结构:一、5个名词解释二、4个判断说明三、三个简答题四、一个论述和两个案例分析第二篇: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制度:制度是指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体系可以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2014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2014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概念:制度(诺思)、新制度经济学、正式规则(制度)、非正式规则(制度) 重要问题: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第二章概念:理性、有限理性重要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第三章概念:社会资本、合作剩余、囚徒困境重要问题:简述制度与合作的关系。

社会资本的作用是什么?互惠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第四章概念:交易、交易费用、交易的维度、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政治型交易费用重要问题:试比较康芒斯、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交易的分析。

试比较科斯、威廉姆森、张五常对交易费用的界定。

影响或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第五章概念:产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外部性、公地悲剧、科斯第一定理、科斯第二定理、科斯第三定理重要问题:产权的功能产权的属性产权保护有何意义?产权保护的社会机制有哪几种?科斯定理1-2-3的含义和意义。

第六章概念:契约、完全契约、不完全契约、自我履约协议、第三方履行契约、关系性契约、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敲竹杠重要问题: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论述不完全契约产生的原因。

敲竹杠问题的解决第七章概念: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代理成本重要问题:科斯、威廉姆森、GHM模型(产权经济学)、团队生产理论对企业的本质与边界的观点国有企业产权特征国有企业改革措施有哪些?第八章概念:搭便车、利益集团、分利联盟、选择性激励、寻租、制度决定中的“数量悖论”、制度的非中性重要问题:影响集体行为的因素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影响第九章概念:国家、无为之手、扶持之手、掠夺之手、诺思悖论、强化市场型政府、民主、法治重要问题:国家的职能诺思的国家理论、奥尔森的国家理论3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国家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低效率的产权?第十章概念:制度变迁、路径依赖重要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比较渐近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的比较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是什么?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路径依赖的原因是什么?案例分析1.最近在哈尔滨市一些中小学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很多女老师高高兴兴地拉着自己的丈夫去办离婚,有的一家三口在办完离婚后还要吃顿大餐庆祝一番。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测试习题及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测试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研究(),这是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区别的地方。

A.契约的世界B.虚拟的世界C.理论的世界D.真实的世界正确答案:D解析:D、新制度经济学强调研究真实的世界,这是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区别的地方。

2、不同产权形式对资源配置效率会产生不同影响,不同形式的产权效率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国有产权共有产权私有产权B.国有产权私有产权共有产权C.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D.私有产权国有产权共有产权正确答案:C解析:C、不同产权形式对资源配置效率会产生不同影响,不同形式的产权效率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主导的产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的关系B.主导的产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主导的产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没有关系D.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主导的产权正确答案:B解析:B、主导的产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有效产权制度的前提,也是产权界定明晰的基础B.有效产权制度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产权界定明晰的基础C.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产权界定明晰的前提,也是有效产权制度的基础D.产权界定明晰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有效产权制度的基础正确答案:D解析:D、产权界定明晰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有效产权制度的基础5、以下不属于威廉姆森所说的交易的维度的是()A.资产专用性B.不确定性程度C.交易频率D.交易的人格化特征正确答案:D解析:D、威廉姆森(1984)认为,交易是由它的维度来限定的,交易相异的主要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频率。

其中,资产专用性最为重要。

6、市场上有多家公司,如OFO,MOBIKE,HELLO BIKE,你第一次骑的话,为了知道哪种车省力好骑就要下载几个APP,交几次押金,花费的金钱、时间、精力都是由于()产生的交易成本。

A.逆向选择B.资产专用性C.机会主义D.有限理性正确答案:D解析:D、有限理性是由于人面临的环境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行为决策者不能像新古典经济学模型描述的那样,在已知的效用函数或偏好序列条件下追求最大化。

2008年浙师大《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

2008年浙师大《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

《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制度2.正式制度3.非正式制度4.经济制度5.非经济制度6.显形制度7.隐形制度8.名义制度9.实际制度10.新制度经济学二、简答1.试举例说明制度的三种基本功能。

2.如何理解制度的社会整合作用?3.新制度经济学“新”在何处?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理性为自然立法”与“经济解释”间的思想分歧?你认为经济学的出路何在?2.试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及各自的内容。

四、案例分析题1.案例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思考:1.警察人数与偷盗率之间有何关系?2.我们的心理边界:供养多少警察?3.我们的承受能力:供养多少警察?4.一个延伸的问题:破草帽与大盖帽?5.制度确定的权利边界及其执行的费用之间的关系如何?第2章交易成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交易2.交易费用3.外生交易费用4.内生交易费用5.事前交易费用6.事后交易费用7.公共产权8.道德风险9.团队生产10.溢出成本二、简答(5×8分=40分)1.简要说明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机会成本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理解交易成本的产生?3.为什么说公共产权、委托代理制度会带来高的交易成本?4.如何防范团队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5.用交易成本理论如何理解企业边界的划定?6.用交易成本理论如何理解市场、民主、独裁存在的价值?7.用交易成本理论如何理解国家的形成?三、论述题(20分)试述科斯定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经济学理论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20分)1.案例1A 案例-Service Arizona Program全天候、全天时网上车辆更新登记传统登记成本:6.6美元/辆网上登记成本:1.6美元/辆网络营销商佣金:交易额的20%(约4美元)B 电子政府节省的交易费用(1)降低政府采购与库存费用;(2)提高效率,降低政府行政费用;(3)增加行政程序的透明度,节省交易费用;(4)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服务空间。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是什么?2.制度主义的演变大体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3.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4.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研究存有那些流派?5.理性的形式存有哪些?6.简述有限理性的内涵和产生原因。

7.有限理性的形式有那些?8.如何认知制度与人类犯罪行为的关系?9.详述相互依赖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10.举例说明合作余下的构成。

11.详述制度与合作的关系。

12.互惠互利制度就是如何构成的?13.试比较康芒斯、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交易的分析。

14.简述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15.如何认知做为一种分析范式的交易费用理论?16.如何认知从零交易费用到正交易费用的转型?17.详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及总体思路。

18.交易费用测量的意义和难点就是什么?19.如何衡量两个层次的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0.总量交易费用(宏观交易费用)的大小主要依赖于短萼?21.技术进步到底就是提升了交易费用还是减少了交易费用?22.详述契约的原则。

23.履行契约的方式有哪些?24.简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25.简述新古典契约的含义和特征。

26.简述交易的三个维度?27.阐释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8.阐释不全然契约产生的原因。

29.详述制度与角力之间的关系。

30.举例说明制度的起源。

31.简述人类社会需要制度的主要原因。

32.如何认知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33.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水平考试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相关各方的影响。

34.存有一种观点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低效率的制度可以随着潜在的或实际的制度精心安排之间的竞争而被高效率的制度自动取代。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就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是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该概念由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mson)提出。

新制度经济学以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研究真实世界。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试题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试题

制度经济学(A)
2015-2016第二学期(闭卷)朱劲松
一.名词解释(4*5,20)
1.租金
2.分利集团
3.逆向选择
4.委托------代理问题
二.简答题(6*10,60)
1.电子政务如何降低交易费用?
2.简述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3.简述产权的定义与内涵(组成部分)。

4.解释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结合国企改革进行分析)。

5.简述寻租的社会成本。

6.简述制度的功能。

三.论述题(1*20,20)
结合康芒斯对交易类型的界定,阐述交易费用的概念,种类,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大小的测量。

制度经济学(B)
2015-2016第二学期(闭卷)朱劲松
一.名词解释(4*5,20)
1.代理成本
2.集团利益
3.信息不对称
4.道德风险
二.简答题(6*10,60)
1.交易费用测量的两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前沿问题。

3.新制度经济学在方法论上与主流经济学的差别。

4.简述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

5.简述政府寻租的种类和方式。

6.简述判断一个制度是否有效率的标准。

三.论述题(1*20,20)
论述科斯定理的三个层次,并结合一实例加以辅助说明。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概念: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章概念: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3)机会主义倾向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第三章概念: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2、“公地灾难”如果不确立私有产权而是采取共有产权的形式的话,必然会导致对这种物品或资产的过度利用,出现“公地灾难”。

“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

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3、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5、社会资本广义的社会资本是指政府和市民社会为了一个组织的相互利益而采取的集体行动,该组织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

6、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7、资产专用性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8、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

9、诺思悖论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

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

10、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二.简答题1、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1、表现形式不同。

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个人主义观念最早由()提出A、科斯B、诺斯C、洛克D、加尔布雷思答案: C2.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最基本的分析概念是什么()A、道德B、经济发展C、制度D、企业答案: C3.制度比较与()的核心问题是比较的标准或选择的依据。

A、选择B、横向选择C、纵向选择D、以上都不对答案: A4.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国家产权保护的因素()A、交易费用B、社会结构C、科技技术D、政治制度答案: C5.制度起源理论,即交易费用说是谁提出来的?()A、罗纳德科斯B、戴维斯C、诺思D、马克思答案: A6.资源配置的主导者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

A、政策B、制度C、政府D、市场答案: B7.《国富论》是下列哪个人物的著作?()A、亚当斯密B、马克思C、恩格斯D、康芒斯答案: A8.产权必然论及()A、财产B、金钱C、资源D、资本答案: A9.下列关于财产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产权的客体,是与主体相分离或相对分离、能够被人们拥有、对人们有用的、稀缺的对象,是人们建立产权关系的客观基础。

B、是人们建立或设置权利的对象。

C、是客观存在的D、无用的东西也可以成为财产答案: D10.经济学方法论大体分为几层()A、二层B、三层C、四层D、五层答案: B11.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描述的是完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一产品市场中企业()决定过程。

A、需求与产量B、需求与价格C、原料价格与产量D、产量与价格答案: D12.下列对制度的功能面试错误的是()A、减少不确定性B、减少机会主义和促进合作C、降低交易费用D、内部性外部化答案: D13.财产按照存在的空间位置的变化状况可以分为()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B、动产和不动产C、实物财产、价值财产和货币财产D、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答案: B1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第一种产权形式是( )A、公有产权或非公有产权B、公有产权或共有产权C、公有产权或共同产权D、共同产权或非共同产权答案: C15.采用整体主义理论,在旧制度经济学看来,企业是()的集合。

制度经济学期末复习参考题

制度经济学期末复习参考题

一、单选1.以下那个属于非正式制度(A)P7-8A道德理论B、合同规则C、侵权D、票据2.下列哪一项是制度的基本功能(B)P9-11A、增加机会主义B、减少不确定性C、提高交易费用D、内部性外部化3、产权必然论及(A)P11A、财产B、金钱C、资源D、资本4、产权的排他性实质上就是产权主体的对外排斥性或对特定主体的(A)P15A、垄断性B、延续性C、相关性D、同化性5、经济学方法论大体分为几层(B)A、二层B、三层C、四层D、五层6、马克思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著作是(A)A、《资本论》B、《国富论》C、《产权论》D、《劳动有效论》7、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A )A、交易费用分析B、消费边际分析C 、生产边际分析D、非正规规则制约分析8、个人主义观念最早由(C )提出A、科斯B、诺斯C、洛克D、加尔布雷思9、企业是现代( A )中产生行为的基本单位。

A.经济系统B.管理系统C生产系统D.消费系统10、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第一种产权形式是(C)A.公有产权或非公有产权B.公有产权或共有产权C.公有产权或共同产权D.共同产权或非共同产权11、下列理论不能解释国家起源的是( C )A暴力起源论B契约起源论C物种起源论D宗教起源论12、《国名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是(C )A凡勃伦B康芒斯C门格尔D哈耶克13、科斯在分析企业起源时明确指出,(D )可以看作两种不同的组织生产的制度。

A、制度比较理论B、选择理论C、交易费用理论D、企业和市场14、制度比较与(A)的核心问题是比较的标准或选择的依据。

A 选择B横向选择C 纵向选择D 以上都不对15、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在制度的比较与选择上,始终坚持()A制度经济学的效率标准B 主流经济学的效率标准C市场经济学的效率标准D宏观经济学的效率标准16、公司治理与被治理关系肯定与()有关,并由其决定。

(B)A、企业规模B、产权关系C、企业管理D、生产模式17、下列著作中那一本是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期末考试复习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题型: 单选33 多选20 简答27 论述20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对黑板经济学的批判继承(续2)
•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扬弃
• 放弃
– 完全信息假设 – 完全理性假设 – 确定性
• 继承
– 稳定性偏好 – 理性选择 – 均衡分析
• 例如: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 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 有关市场的环境和交易技术的因素(交易因素)
– 资产专用性 – 不确定性 – 前在交易对手的数量和交易发生的频率
• 与交易人相关的因素
– 有限理性 – 机会主义倾向
– 市场结构与交易费用
• 完全竞争市场或垄断竞争市场,交易费用较小 • 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交易费用较大
交易费用理论的应用
• 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之 一
契约概述
契约的分类(续1)
• 契约的分类 • 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
– 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都能完全预见契约期内可能 发生的重要事件,并都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分担这些 事项,当产生争议时,第三方按照契约约定强制执 行。 – 不完全契约是指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 杂性和不确定性,契约当事人或契约的仲裁者无法 观察或证实一切,造成契约的条款不可能是完全的。
科斯定理(续8)
• 科斯定理II的含义
–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初始 分配状态不能通过无成本的交易向最优状 态变化,因而产权初始界定会对经济效率 产生影响。 – 权利的调整只有在有利于总产值增长时才 会发生,而且必须在调整引起的产值增长 大于调整时所支出的交易成本时才会发生。

最新新制度经济学-知识点复习题

最新新制度经济学-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概念: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章概念: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3)机会主义倾向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概念: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经济学1、制度与制度安排2、交易成本和外部性内化的成本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

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

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

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

”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在鲁宾逊一个人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

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类社会中,人们才必须相互尊重产权。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

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

影响和激励行为,是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

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代表人物是诺斯,他强调,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

总之,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

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

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问题、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

科斯的原创性贡献,使经济学从零交易费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力。

经过威廉姆逊等人的发挥和传播,交易费用理论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极富扩张力的理论框架。

引入交易费用进行各种经济学的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目前,正交易费用及其相关假定已经构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环境的新制度环境,正在影响许多经济学家的思维和信念。

一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篇文章所开创的。

4、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其实关于自我增强机制(self-reinforcingmechanisms)和路径依赖的研究,最早是由阿瑟(W。

BrianArthur,1988)针对技术演变过程提出的。

诺思把前人关于技术演变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的论证推广到制度变迁方面,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诺思把路径依赖解释为“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指出“历史确实是起作用的,人们今天的各种决定、各种选择实际上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诺思认为,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迁过程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自我强化。

所以,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

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lock-in)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而导致停滞。

一旦进入锁定状态,要摆脱就十分困难。

制度变迁理论诺思研究发现,决定制度变迁路径的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不完全市场和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

就前者而言,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信息的不完全,制度变迁不可能总是完全按照初始设计的方向演进,往往一个偶然的事件就可能改变方向。

就后者而言,人的行为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报酬递增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

诺思接着指出,在一个不存在报酬递增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世界,制度是无关紧要的;但如果存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时,制度则是重要的,自我强化机制就会起作用。

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机制有四种表现:(1)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行,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

(2)学习效应。

通过学习和掌握制度规则,如果有助于降低变迁成本或提高预期收益,则会促进新制度的产生和被人们接受。

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

(3)协调效应。

通过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缔约,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组织的产生与对制度的进一步投资,实现协调效应。

(4)适应性预期。

当制度给人们带来巨大好处时,人们对之产生了强烈而普遍的适应预期或认同心理,从而使制度进一步处于支配地位。

随着以特定制度为基础的契约盛行,将减少这项制度持久下去的不确定性。

总之,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并且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如果路径选择正确,制度变迁就会沿着预定的方向快速推进,并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从事收益最大化的活动,促进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这反过来又成为推动制度进一步变迁的重要力量,双方呈现出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

如果路径选择不正确,制度变迁不能给人们带来普遍的收益递增,而是有利于少数特权阶层,那么这种制度变迁不仅得不到支持,而且加剧了不公平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和经济衰退,这种“锁定”局面一旦出现,就很难扭转,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教训深刻。

因此,制度变迁的国家必须不断解决“路径依赖”问题。

寻租活动的共同特点是:一,它们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二,它们本身白白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这些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三,这些活动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如果政府官员在这些活动中享受了特殊利益,政府官员的行为会受到扭曲,因为这些特殊利益的存在会引发一轮追求行政权力的浪费性寻租竞争;同时,利益受到威胁的企业也会采取行动“避租”,与之抗衡,从而耗费更多社会经济资源。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所谓搭便车,本是近年来兴起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意指行为人未付出必要成本或只付出较小成本,却依靠某种不易察觉和度量的便利条件获得与成本无关或极不相称的报酬及利益。

搭便车现象所谓”搭便车现象”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

市场会提供这个有效率的结果吗,可能性比较小。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利益这种机制失灵。

对于红绿灯提供者而言,他必须能够把那些不付钱而享受红绿灯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否则他将无法弥补生产成本。

而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

消费者这种行为意味者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弥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中,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这使得公共物品很难由市场提供。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

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

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市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

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市场的争议。

最常见对市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

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市场的失灵。

制度供给即是制度的生产,它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

制度可能由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出来,也可能是逐步演化而自发形成的,这两种不同的制度供给方式有不同的特点。

设计创造的制度是正式制度,逐步演化的制度是非正式制度。

制度供给就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提供的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或规则。

从制度的影响范围来看,制度天生就存在外部性问题,制度安排也常常被看作是一种“公共产品”的供给。

通常,并不将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特意地区分开来,毕竟制度变迁是在制度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影响下得以实现的,因此对制度供给的研究必须放在制度变迁的“需求一供给”的分析模式中来进行。

制度非均衡是由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不一致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供给过剩。

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等有可能促使制度非均衡的出现。

宪法秩序、现存制度安排、制度设计成本、现有知识积累、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制度变迁方式等外部因素可能会使制度非均衡长期存在。

本文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非均衡,认定我国既定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结构明显存在着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度的非均衡性,制约农业的发展,而这恰恰是制度创新的诱致因素。

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从简单劳动如餐馆里洗碗,到复杂劳动如外科手术大夫,几乎一切行业中中国的从业人员所得到的待遇远远比不上美国同行的待遇。

我们也可以不用货币收入,通过汇率折算,而可以直接比较吃、穿、住、用、玩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一结论仍旧成立。

有的经济学家解释说,一般而言,美国工人使用的工具先进,所以同样劳动产出的价值较多。

可是拿洗碗,理发等服务业来说,工具的先进并不起多大作用。

再说中国也有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那里工人的待遇仍不能和美国工人衍比。

由于穷国和富国同工不同酬,当他们之间发生贸易时,富国包含少量劳动的产品可以交换穷国包含大量劳动的产品,因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富国剥削了穷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