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基本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装配和工艺等方面的知识;3. 熟悉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包括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方面的知识;4. 具备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
二、课程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装配原理和工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3.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方面的基本工艺和技术;4. 机械实验和测试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
具体包括: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3. 网络教学,通过网络课程、网络资源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全面客观,既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1. 理论水平评价,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机械实验和测试技能;3. 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考核、综合实习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121学时数:64 学分:4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电工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材料、机械制图及机械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鉴别机械材料,熟悉机械制图,分析机械功能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注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扩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专题学习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活动任务。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机械素养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专业领域对工匠素质的要求。
课程设计以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自助的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导向发展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2.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零件的表达方式。
3.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
4.了解轴系零部件。
5.熟悉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与标准。
6.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7.初步具有鉴别机械材料的能力。
8.初步具有机械制图、识图的能力。
9.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机械机械的能力。
10.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六、课程的内容标准(-)理论教学1.机械常用材料(1)了解材料的性能。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二、适用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依据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面向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维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它属于专业核心基础课,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课程有《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机械中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金属材料知识、机械传动、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表达方法等主要内容。
其中重点讲解各种常用的机械结构与传动方式,掌握常用标准零件的用途、性能及相关参数等机械基础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从事机械人设备改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
1.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准备前的准备事宜;(2)熟悉安装过程的步骤,例如开展图纸识读、工艺解读、电路和气路安装等;(3)掌握机构传动的原理;(4)掌握装配过程、工具整理及现场管理步骤;(5)掌握解读应用场景与技术要求的各个参数;(6)掌握机械系统装调、系统操作和传动的各个步骤;(7)掌握故障诊断及异常处理、工业机器人机械传动状态检查等步骤及解决方法。
2.技能目标(1)识图的能力:能正确识图并解读工单任务要求,理解应用各类场景与技术要求,能进行对应的各项技术资料准备工作;(2)动手能力:能用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完成机械装配、安装、检验、调试工作;(3)排障能力:能识别故障特征,掌握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及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办公软件完成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机电工程系电气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52学时学分:3.5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应用数学》《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后续课程:《工程制图》《机电设备电气维修技术》《电机维修技术》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技术专业的一门支撑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一般零件强度校核能力;机构、传动运动分析能力;识读图纸、检测、验收零件能力;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工作的能力;是电气技术类专业必修课程。
五、教学目标1.一般零件强度校核能力通过对常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学习,知道铁的同素异构现象,会分析铁碳合金相同,知道钢热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通过对构件的静力分析基础内容的学习能正确使用静力学公理和推论,能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受力情况。
通过对构件的基本变形内容的学习,知道构件基本变形有四种:拉压变形、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能对构件进行拉伸与压缩变形分析及强度计算,具有对构件进行强度校核的能力。
2.机构、传动运动分析能力通过对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内容的学习,会画出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能进行自由度的计算,掌握平面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及演化形式的运动特点,能掌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的特点、应用,能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项尺寸进行计算,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知道轴的定位方式,能解释滚动轴承代号的意义。
3.识读图纸、检测、验收零件能力通过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内容的尺寸,能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能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能熟练查用相关国家标准等有关资料,能懂得游标类量具、螺纹测微量具、百分表等常用量具和量仪的刻线原理,能识读图样上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具有识读图纸、检测、验收零件能力。
4.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工作的能力通过对液压传动内容的学习,知道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液压元件的职能符号,能看懂基本液压回路。
六、能力要求1.一般零件强度校核能力知道常用零件所用的材料,知道铁和钢的区别,碳素钢和合金钢的区别,认识各种钢的牌号,知道各种钢的性能;能把零件简化为力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能分清各种约束及约束反力,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解析法对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进行平衡计算;能对拉压杆进行强度校核。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120学时。
四、课程学分12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方法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机械基础95二、编写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 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 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 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 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 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简单 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 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 (2) (3) (4) (5) 力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6) 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综合素质:课程名称: 总学时: 适用对象: 开课学期: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 培养学生与人协助的能力(三)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 (2) (3) (4)本课程的讲授跨两个学期,分为《基础知识》、《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和《液压、气压传动》四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基础知识模块;掌握机械传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知识》的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
难点章节是第七章。
《机械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
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机械零部件》的重点章节是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一章。
《液压、气压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19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使学生掌握一般工作条件下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同时,也为学生在生产中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二、课程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依据1.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实训两个环节。
授课过程中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课程深度、难度做出适当调整,根据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懂得机械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设计依据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为指导,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依据学校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三、教学方法建议1、明确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本课程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根据任务展开教学。
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任务。
2、抓好切入点(案例)。
理解、把握、利用好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活动中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应根据任务实施的难易程度,给予必要的指导。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读生,学制三年二、适用专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课程性质《机械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数控技术应用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平面连杆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联接、支承零部件、机械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等内容。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
注重机械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工程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约束、约束力和力系的基本知识,能对杆件的受力进行分析;(2)通过学习杆件的强度和刚度,了解杆件的内力、轴力等,进行杆件变形的内部受力分析;(3)通过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分类以及牌号,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4)通过学习运动副与机构的组成,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学会机构类型判断的方法;(5)通过学习凸轮机构、槽轮机构、棘轮机构等工作原理、结构、类型,了解它们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实例;(6)通过学习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的运动,掌握它们的运动特点和运用场合;(7)通过学习螺纹、键、销、支撑零件的类型和应用特点,掌握它们的运用特点及运用场合;(8)通过机械节能环保知识和安全防护措施,了解和增进我们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环保素养。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23年《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械工作原理和机械工程材料性能,能够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机械基础》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2. 了解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3. 掌握常用机械的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
4. 了解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5. 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
2. 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3. 结合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关注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四、课程实施建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机械基础》 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251203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类型:理论总学时:60实践课时比例:学分:4适用对象:机电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3.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和一般机器装置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4.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5.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6.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7.了解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概论1.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任务(2)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工艺性(3)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步骤2.教学要求(1)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主要任务(2)掌握机器和机构的主要特征(3)了解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选择原则3.重点和难点重点: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难点: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项目一常用机构任务1 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1.教学内容(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2)平面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及基本特性(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2.教学要求(1)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了解其演化形式(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3)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3.重点和难点重点:(1)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存在的条件(2)机构压力角、传动角的概念及物理意义(3)急回特性、死点位置的特性和应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为适应机械产业升级和企业高速发展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旨在加强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机械设计、机械结构认识与应用能力培养。
机械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技术装置,在现代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以实用为原则,以会用为目标。
重点研究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
熟悉蜗杆传动、轮系等传动,了解螺旋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机构形式及键、销等连接方式。
熟悉轴、轴承及联轴器、离合器等结构、类型与应用。
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对机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掌握,并能合理应用机械结构等。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通过项目任务和工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惯,让学生在研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通过课后拓展训练,巩固课堂项目研究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研究的良好惯。
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机械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计算的能力。
本课程适用于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学时为48~56学时,学分为3~4学分。
开设时间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信息处理能力,本课程将搭建课程网络研究平台和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在社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通过项目任务交流与互助,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并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此外,课后训练将拓展研究项目,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将掌握机械工程手册查阅能力,并培养爱岗敬业、精准求精的基本素养。
在专业能力目标方面,本课程将使学生掌握齿轮、带、链等机械传动的类型、原理及应用,并具备机械传动装置的分析与选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熟悉轮系的类型、作用,以及定轴轮系的有关计算;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的结构、原理及性质,并具备常用机构的应用能力;了解棘轮机构等间歇运动等机构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熟悉螺纹、键、销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熟悉轴及轴承类型、应用及特点,并具备分析轴结构的能力;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等连接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场合。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 熟悉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制作和维修工作。
4. 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机械工程基本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工程基本技能,包括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4.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项目等。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和工程项目等方面的教学。
四、考核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如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工程项目报告等。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号:总学时数:64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作为机械的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从而为研究开发机器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从事简单机械装置设计以及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和故障分析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机械基础》课程为学生机械工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部分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课程支撑;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机械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对建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设计思路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以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工程技术为模块,设计教学单元,每一技术模块关联专业设备的相关内容。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课程能力培养分解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将本课程进行专项能力划分,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分五、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解决相关仪器设备应用与维护中具有共性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将来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所需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5.初步具有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具有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参考学时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6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序号教学项目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1 对机械的初步1.理解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特征及异同点,能描述机器和机1.结合生活中见到的实际例子来分析概念之间8认识构、构件和零件的之间的关系;2.掌握描述机器的组成,能区分机器与机构的不同;3.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能够区分低副、高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总学时:95适用对象: _____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 __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简单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2)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3)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6)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综合素质:(1)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4)培养学生与人协助的能力(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3. 理解V带及带轮、普通V带传动的应用特点、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及张紧装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要点:1. 带传动的组成与原理2. 机构传动比i第二节V带传动要点:1. 普通V带结构2. 普通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3. 普通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及张紧装置4. 普通V带传动的应用特点5. 普通V带的标记第三节同步带传动要点:1.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第二章螺旋传动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螺纹的代号标注、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2. 了解螺纹的种类和应用3. 理解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螺纹的种类和应用要点:1. 螺纹的分类和应用第二节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要点:1. 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第三节螺纹的代号标注要点:1.普通螺纹的代号标注2.梯形螺纹的代号标注3.管螺纹的代号标注第四节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要点:1.普通螺旋传动2.差动螺旋传动第三章链传动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链传动概述2. 掌握链传动的类型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链传动的概述要点:1.链传动及其传动比2.链传动的应用特点第二节链传动的类型要点:1.滚子链的结构2.滚子链主要参数3.滚子链的标记第四章齿轮传动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2. 理解渐开线的形成、性质3. 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圆锥齿轮的应用特点、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要点:1. 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第二节渐开线齿廓要点:1.渐开线性质及渐开线齿轮啮合特性第三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要点:1.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正确啮合条件第四节其他齿轮传动简介要点:1. 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正确啮合条件第五节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1. 齿轮齿条传动的特点2. 齿轮的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第五章蜗杆传动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蜗杆传动的组成、蜗轮回转方向的判定、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2. 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蜗杆传动应用特点3. 了解蜗杆的分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蜗杆传动概述要点:1.蜗杆传动的组成2.蜗杆的分类3.蜗轮回转方向的判定第二节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要点:1.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2.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第三节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要点:1.蜗杆传动应用特点第六章轮系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传动比、任意从动齿轮转速计算、轮系末端是螺旋传动的计算、轮系末端是齿条传动的计算2. 理解轮系的应用特点3. 了解轮系的分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要点:1.轮系的分类2.轮系的应用特点第二节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要点:1.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2.传动比第三节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要点:1.任意从动齿轮转速计算2.轮系末端是螺旋传动的计算3.轮系末端是齿条传动的计算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和分类、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及其演化2.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要点:1.平面连杆机构的概念2. 铰链四杆机构的概念第二节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要点:1.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2.机架、连杆、连架杆、曲柄、摇杆的感念3.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4.曲柄摇杆机构及其应用5.普通双曲柄机构特点及其应用6.平行(反向)双曲柄机构的概念、运动特点7.双摇杆机构及其应用第三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要点: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2.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3.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的判别方法4.机构急回特性及其应用5.极位夹角及其计算6.死点位置及其对机构的影响和死点位置的应用第四节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要点:1.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2. 曲柄滑块机构的应用特点第八章凸轮机构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与特点、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2. 理解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凸轮机构的概述要点:1.凸轮机构的组成第二节凸轮机构的分类与特点要点:1.凸轮机构的分类与应用特点第三节凸轮机构工作过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要点:1.凸轮机构的基本参数2.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性第九章其他常用机构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变速机构类型和工作原理、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工作特点2. 了解换向机构类型和工作原理、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变速机构要点:1.变速机构类型和工作原理2.滑移齿轮变速机构及其计算3.塔齿轮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4.倍增速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计算5.拉键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6.无极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第二节换向机构要点:1.换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型第三节间歇机构要点:1.棘轮机构的组成、类型、特点及应用2.棘轮转角的调整方法3.槽轮机构的组成、类型、特点及应用第十章轴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转轴的结构要求、轴上零件的轴向与轴向固定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轴的用途和分类要点:1. 轴的用途和分类第二节转轴的结构要点:1.转轴的结构要求2.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3.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4.轴的结构工艺性第十一章键、销及其连接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平键连接的特点、种类;掌握销连接的功用、销的类型2. 理解键连接的功用及类型3.了解半圆键连接、花键连接、楔键连接的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键连接要点:1.键连接的功用及类型2.平键连接的特点、种类3.半圆键连接、花键连接、楔键连接的特点第二节销连接要点:1.销连接的功用2.销的类型第十二章轴承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滚动轴承的结构组成、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及润滑2. 理解轴瓦的结构3. 了解轴承的功用及分类、滚动轴承的安装、润滑与密封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滚动轴承要点:1.轴承的功用及分类2.滚动轴承的结构组成3.滚动轴承的类型及其选择4.滚动轴承的代号5.滚动轴承的安装、润滑与密封6.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第二节滑动轴承要点:1.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及润滑2.轴瓦的结构第十三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功用及区别2. 理解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3. 了解联轴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联轴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要点:1. 联轴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第二节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要点:1.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第三节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要点:1. 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第十四章液压传动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液压元件的分类、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和图形符号、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的应用2. 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流量和压力概念、简单液压系统回路分析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要点: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作用及其常用元件2.液压传动的特点第二节液压传动系统的压力与流量要点:1.流量、平均流速的含义;活塞(或液压缸)运动速度与流量的关系。
活塞(或液压缸)运动速度与缸内油液平均流速的关系2.液流连续性原理3.压力的概念、压力的形成和传递,以及静止油液中压力特征第三节液压动力元件要点: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基本类型、应用特点和图形符号第四节液压执行元件要点:1.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基本类型、应用特点和图形符号2.差动液压缸的工作原理、计算方法和特点3.液压缸的密封、缓冲和排气第五节液压控制元件要点:1. 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基本类型、应用特点和图形符号第六节液压辅助元件要点:1. 液压辅助元件的类型、功用和图形符号第七节液压系统基本回路要点:1.液压基本回路的类型、功用、基本构成2.速度控制回路的分析液压传动的特点第八节液压传动系统应用实例要点:1. 液压传动系统图的阅读方法第十五章气压传动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气压传动工作原理及其组成、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区别2. 理解气压传动的应用特点3. 了解气源装置及气动辅助元件、气缸、气压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特点要点:1.气压传动工作原理及组成2.气压传动的应用特点3. 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的区别第二节气压传动常用元件简介要点:1.气源装置及气动辅助元件2.气缸3.气压控制阀4.流量控制阀备注:有的专业课程可分为:实践教学模块和理论教学模块来写。
程标准制订人:沈敏娇课程标准审定人(教研组长):王海玲课程标准审定人(系部主任):颜美娟课程标准审定人(教务处主任):吕娜制订日期:2012 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