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三第8课李将军列传讲义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 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 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 万户侯岂足道哉!”
第八页,共24页。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
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
第三页,共24页。
与李广有关的诗句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燕歌行
高适 君不见,
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第四页,共24页。
本课学习目的
1、注意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 虚词及文言现象。
2、初步了解李广的性格特征以及坎 坷遭遇。
第五页,共24页。
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 记选读》
2023/5/14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24页。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 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自序》
第二页,共24页。
李广简介
李广是汉代抗击匈奴
的爱国名将,也是司马迁笔下 的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形象。 李广一生历事文帝、景帝、武 帝三朝,以勇力才气知名于时, 号称天下无双,然而一生与匈 奴大小七十余战,却终生未有 封侯之赏,最后以军行失道获 罪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
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 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 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第十一页,共24页。
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

《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 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学习态 度和参与度
作业完成情况:检 查学生的作业完成 情况,评估他们对 课堂内容的掌握程 度
小组讨论:组织小 组讨论,观察学生 在讨论中的表现, 评估他们的合作能 力和沟通能力
口头测试:通过口 头测试了解学生对 课堂内容的掌握情 况,评估他们的口 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达成度: 根据教案中的教学 目标,评估学生在 知识、能力和情感 等方面的达成度
教学方法有效性: 对采用的教学方法 进行评估,分析其 是否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课堂氛围:观察课 堂氛围,评估学生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和学习活动
教学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强化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拓展课外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加深对《史记》和李将军的理解
重点词汇:列举并解释《李将军 列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 助学生理解文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本解读:分析《李将军列传》 的文本结构和写作特点,包括人 物形象、叙事手法等
文化内涵:探讨《李将军列传》 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感知 课堂测验:教师设置测验题目,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了解《史记》的 文学价值和对后 世的影响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三第8课李将军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三第8课李将军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二、古今异义
1.以.为.前将军
古义: 以(之)为
2.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古义:详细情况
今义:认为 今义:弯曲
三、一词多义(例句均出自本文) 1.及①②有莫所能冲及.陷广折关及.格猛兽
①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2.以②③ ④匈今 后奴汉 皆必以 解.以鞍马.我以 邑.为城示大诱 不军走 单之于诱
⑤专以.射为戏
连词,以及 动词,比得上
介词,凭借 动词,认为 连词,来 介词,用 介词,把
①秦时为.将 3.为②士以此爱乐为.用
③无老壮皆为.垂涕 ①杀其骑且.尽 4.且②虏多且.近 ③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动词,担任 介词,被 介词,为了
副词,将要 连词,并且 连词,况且
①乃.自以精兵走之 5.乃②李广乃.归其大军
胡兵终怪.之
怪: 以……为怪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者,……也”表判断) ②是必射雕者也。(“……者也”表判断) ③果匈奴射雕者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①置广(于)两马间。(省略介词) ②天子以(之)为老,弗许。(省略宾语) ③广即请霸陵尉与(之)俱。(省略宾语)
前: 上前 后: 落后
夜: 在夜里 南: 向南 南: 向南
2.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 ③络而盛卧.广 ④尝夜从.一骑出
从: 使……跟从 归: 使……归 卧: 使……卧 从: 使……从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用坚.其意
坚: 使……坚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 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 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 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三第8课李将军列传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三第8课李将军列传Word版含答案

第8课李将军列传先读先知——文本助读语言积累1. 通假字⑴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军亡导,或.失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一词多义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r ----------尝从行: _________________(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____________________"广从弟李蔡亦为郎: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令子当高帝时: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吏当广所失亡多:.今乃一得当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广即请霸陵尉与俱: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__________________⑶即即有急,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__________________•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谕因以文谕项羽:■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________________.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___________________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_⑸居顷之,家居数岁:I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__________________3. 虚词归纳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_________________(1) 竟专以射为戏,竟死: ___________________•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_________________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___________________今如此以百骑走: ___________________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___________________(2) 以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___________________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__________________广以卫尉为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以故得脱:___________________丁良久乃许之: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_________________4. 古今异义词(1)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用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呵止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止①广宿②亭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胡兵终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上山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络而盛卧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南绝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鞭马南驰数十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尝夜从一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后大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即有急,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⑴是必射雕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广即请霸陵尉与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翻译下面的句子(1)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8课李将军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第8课李将军列传——一生难封侯的将军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形容词活用。

2.思维:分析李广形象特点,探究其悲剧原因。

3.审美:赏析文中细节描写。

学法点拨本文在本册书里是很特殊的一篇,这不仅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李广这位富有传奇、悲剧双重色彩的一代名将形象,更在于司马迁与李广有着特殊的关系。

司马迁正是替李广之孙李陵讲公正话而获宫刑的。

对于这位与他自己同时代,又是自己非常景仰的英雄,如何写才能既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又遵守史学家的品德,这正是本文学习之处。

具体说来,除要继续积累文言文根底知识外,要好好体会李广身上的悲剧意味,深入认识其悲剧根源,还要体会司马迁在文中抒发的一唱三叹之情,品鉴塑造李广形象的艺术手法。

司马迁写传记,每篇都有主脑。

读此文,一定要抓住李广的“战〞“射〞与“不遇时〞的表达主线。

诗美晨读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赏析] 作者写此词正值他被谗罢居上饶之时。

小序中作者说自己“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此就引用有关李广的典故写了这首词,寄给约他同居山间的友人。

词作上阕概述了李广的两件事。

其一是李广撤职家居时受辱于灞陵醉尉;其二为李广某次出猎误以为草中石为老虎而射击,矢发裂石。

作者叹息像李广这样有大功于国家的名将,却不得封侯,还一度被罢黜而家居。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李将军列传原文和译文文本素材史记选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李将军列传原文和译文文本素材史记选读

《李将军列传》译文李将军列传作者:司马迁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

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

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徒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

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

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

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

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

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伏本领高查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

”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

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徙为上谷太守。

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1/10]《李将军列传》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三 《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8课 李将军列传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三 《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8课 李将军列传含答案

第8课李将军列传1.通假字(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军亡导,或.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常”,经常(2)同“阵”,布阵(3)同“惑”,迷惑(4)同“漠”,沙漠(5)同“恂恂”,诚恳的样子(6)同“幕”,幕府2.一词多义(1)从⎩⎪⎨⎪⎧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尝从.行: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2)当⎩⎪⎨⎪⎧ 如令子当.高帝时: 吏当.广所失亡多: 今乃一得当.单于:(3)即⎩⎪⎨⎪⎧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 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即.有急,奈何: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4)谕⎩⎪⎨⎪⎧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因以文谕.项羽: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5)居⎩⎪⎨⎪⎧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顷之,家居.数岁: 臣愿居.前,先死单于:答案 (1)参加/跟随/使……跟随/接应/堂房亲属 (2)在某时/判决/面对 (3)立即,随即/就/假使,如果/登上 (4)告晓,告示/明告/比喻 (5)过了/驻守,镇守/闲居/处在3.虚词归纳(1)竟⎩⎪⎨⎪⎧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专以射为戏,竟.死: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苏教版选修《8李将军列传》原文及译文知识点

苏教版选修《8李将军列传》原文及译文知识点

苏教版选修《8、李将军列传》原文及译文、知识点《李将军列传》原文: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徒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徙为上谷太守。

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李将军列传》译文: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课件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李将军列传)课件
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
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 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 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 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 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 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 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执,专一
人固有一死( ) 巩固
(10)走:扁鹊望桓侯而还本走来(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疾(行,即跑)
乃自以精兵走之(
) 逃跑
奔向,趋附
四、特殊句式: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者,……也”是固定格式,表示判断,还有其它几
种 变 形 , 也 表 示 判 断 , 如 “ …… 者 也 ” 、 “ …… 也 ” 、 “……者……”。译“将军李广是陇西成纪人”。 (2)为虏所生得:
对 李 广 悲 剧 的 认 识
汉代的封爵制度
一、诸侯不得参与政事, 唯得衣食 租税 二、非皇子不王 三、非功不侯 四、无子国除
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一、安内:削弱封国 打击豪强
二、攘外:开辟疆域 讨伐匈奴
目的: 巩固中央集权
情节结构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写李广 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遇,重点记述他 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
然而,就是这样战功卓著、备受士卒热爱的名
将,却一生坎坷,毕生未得封爵。不得不令人 同情和慨叹。尽管作者对李广多是赞扬,但在 这一部分中还如实写了他的缺点,李广家居时, 曾被霸陵尉拘留,等到李广被召为右北平太守 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说 明了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

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课件 苏教版选修《史记》

;其身不正,虽令不
。 ,万里长征人未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 四、实词积累(揣摩语境,准确解释) • 1、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 2、 单于素闻广贤 • 3、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 4、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
斩,赎为庶人。
• 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 5、 居无何,匈奴入上辽西太守 • 6、 急诣部,如书 • 7、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 8、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 9、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10、无老壮皆为垂涕
二、重点词语
(1)单于素闻广贤 素:向来
(2)胡骑得广 骑:骑兵
(3)睨其旁一胡儿骑善马 善:好
(4)鞭马南驰数十里 鞭:用鞭打
(5)度不中不发 度:推测
(6)会日暮 会:碰上
(7)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且:将要
(8)东道少回远,其势不屯行 少:稍稍 屯:驻扎
(9)今乃得一当单于 当:抵挡,这里指对抗
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 ( 率领,带领) (4)没:中石没镞( 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 覆灭 ) (5)见:见敌急,度不中不发( 看见 )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拜见 )
(6)辞:固自辞于大将军( 不接受 )
口不能道辞( 言辞 )
(7)罢:汉军罢,弗能追 ( 通“疲”,疲惫 ) 是时广军几没 ,罢归 ( 停止 )
四、特殊句式: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2)其李将军之谓也: (3)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思考:李广领兵打仗有什么特 点?
1、能与士卒同甘共 苦。
2、面对强敌,临危 不惧,以大智大勇跟 敌人对抗到底。
3、有强烈的建功立 业的全、勇敢机智、胆识过 人、精于骑射、武艺超群。 二、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 易、宽缓不苛。 三、终身不遇,白首未封,却依然 转战疆场为国尽忠。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8课 李将军列传1.通假字(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亡导,或.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1)从⎩⎪⎨⎪⎧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尝从.行: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 (2)当⎩⎨⎧ 如令子当.高帝时: 吏当.广所失亡多: 今乃一得当.单于:(3)即⎩⎪⎨⎪⎧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 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即.有急,奈何: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4)谕⎩⎨⎧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因以文谕.项羽: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5)居⎩⎪⎨⎪⎧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顷之,家居.数岁: 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3.虚词归纳(1)竟⎩⎨⎧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专以射为戏,竟.死: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以⎩⎪⎪⎨⎪⎪⎧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广以.卫尉为将军: 以.故得脱: (3)乃⎩⎨⎧ 良久乃.许之: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4.古今异义词(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呵止.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止.①广宿.②亭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胡兵终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上山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络.而盛卧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南.绝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鞭马南.驰数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尝夜.从一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后.大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即有急.,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是必射雕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广即请霸陵尉与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专题三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8课 李将军列传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专题三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8课 李将军列传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8课 李将军列传1.通假字(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亡导,或.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常”,经常 (2)同“阵”,布阵 (3)同“惑”,迷惑 (4)同“漠”,沙漠(5)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6)同“幕”,幕府2.一词多义(1)从⎩⎪⎨⎪⎧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尝从行: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2)当⎩⎪⎨⎪⎧ 如令子当高帝时:吏当广所失亡多:今乃一得当单于:(3)即⎩⎪⎨⎪⎧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即有急,奈何: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4)谕⎩⎪⎨⎪⎧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因以文谕项羽: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5)居⎩⎪⎨⎪⎧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顷之,家居数岁:臣愿居前,先死单于:答案 (1)参加/跟随/使……跟随/接应/堂房亲属 (2)在某时/判决/面对 (3)立即,随即/就/假使,如果/登上 (4)告晓,告示/明告/比喻 (5)过了/驻守,镇守/闲居/处在3.虚词归纳(1)竟⎩⎪⎨⎪⎧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专以射为戏,竟死: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以⎩⎪⎨⎪⎧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今皆解鞍以示不走: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广以卫尉为将军:以故得脱: (3)乃⎩⎪⎨⎪⎧ 良久乃许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答案 (1)最终/一直到……时候/终了,结束 (2)凭……的身份/率领/认为/来/用/凭/因为(3)才/却/是4.古今异义词(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学习的人。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8课李将军列传本文在本册书里是很特殊的一篇,这不仅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李广这位富有传奇、悲剧双重色彩的一代名将形象,更在于司马迁与李广有着特殊的关系。

司马迁正是替李广之孙李陵讲公道话而获宫刑的。

对于这位与他自己同时代,又是自己非常景仰的英雄,如何写才能既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又遵守史学家的品德,这正是本文学习之处。

具体说来,除要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外,要好好体会李广身上的悲剧意味,深入认识其悲剧根源,还要体会司马迁在文中抒发的一唱三叹之情,品鉴塑造李广形象的艺术手法。

司马迁写传记,每篇都有主线。

读此文,一定要抓住李广的“战”“射”与“不遇时”的叙述主线。

一、人物名片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善骑射,是一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

然而他一生坎坷,终生未得封爵。

元狩四年(前119),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

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至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

生活中他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的麾下,甘愿为他去死。

二、文体知识传·列传汉代称儒家的“六艺”,即《礼》《乐》《书》《诗》《易》《春秋》为经,解说经书的著作都称为“传”。

“太史公曰:《传》曰……”中的“《传》”是指《论语》。

因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后人所记,不是孔子亲笔著述,所以也称为传。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体裁之一。

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

其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有单传、合传、类传等。

单传是一人一传,如《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等。

合传是记载二人及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

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传内,如《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等。

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等,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三、文化常识刀笔吏刀笔吏,指宫廷或衙门的文职官吏。

高考语文李将军列传史记选读教案 苏教版选修

高考语文李将军列传史记选读教案 苏教版选修

<李将军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印象是什么?1.从他的战役看其人物形象?[1节]文帝时:中郎将、武骑常侍(八百石)上郡太守(两千石)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3-6节]武帝时:骁骑将军、卫尉将军、右北平太守(两千石)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为人简易,心胸狭窄,公报私仇射技高超,心胸狭窄,公报私仇[7-10节]武帝时:前将军(两千石)生不逢时, 摧残人才2.李广官职变动情况看其人生遭际?[1节]文帝时:中郎将、武骑常侍(八百石)[2节]景帝时:上郡太守(两千石)[3-7节]武帝时:骁骑将军、卫尉将军、右北平太守(两千石)[8-10节]武帝时:前将军(两千石)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人生遭际: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

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将军列传无缘封侯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中国西汉名将。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

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英雄悲剧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在那个绚烂的时代,忠臣良将灿若星河。

他们或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因骁勇善战、纵横沙场而被历史铭记,被人民颂扬。

李广,抗击匈奴的大将,千百年来,他悲壮的经历使人们一直赞美他、惋惜他、怀念他。

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悲剧结局,作者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一、通假字1.上山陈. 同“阵”,译为“布阵” 2.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同“幕”,译为“幕府” 3.广详.死 同“佯”,译为“假装” 4.汉军罢.,弗能追 同“疲”,译为“疲惫” 5.诸将多中首虏率. 同“律”,译为“法令” 6.军亡.导 同“无”,译为“没有” 7.南绝幕.同“漠”,译为“沙漠” 8.军亡导,或.失道 同“惑”,译为“迷惑” 9.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同“恂恂”,译为“诚恳的样子”二、古今异义 1.以为..前将军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2.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古义:详细情况 今义:弯曲 三、一词多义(例句均出自本文)1.及⎩⎪⎨⎪⎧①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连词,以及②莫能及.广 动词,比得上2.以⎩⎪⎨⎪⎧①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介词,凭借②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动词,认为③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连词,来④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介词,用⑤专以.射为戏 介词,把3.为⎩⎪⎨⎪⎧ ①秦时为.将 动词,担任②士以此爱乐为.用 介词,被③无老壮皆为.垂涕 介词,为了4.且⎩⎪⎨⎪⎧①杀其骑且.尽 副词,将要②虏多且.近 连词,并且③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连词,况且5.乃⎩⎪⎨⎪⎧①乃.自以精兵走之 副词,于是,就②李广乃.归其大军 副词,才③乃.我自失道 副词,是6.之⎩⎪⎨⎪⎧①广之.百骑皆大恐 助词,的②大军不知广所之.动词,往③顷之.,居家数岁 助词,谐调音节④是时单于觉之.代词,这件事⑤广之.将兵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7.用⎩⎪⎨⎪⎧①用.善骑射 介词,因为,由于②用.坚其意 连词,相当于“以”,表目的③士以此爱乐为用.动词,使用,调遣8.因⎩⎪⎨⎪⎧①因.推堕儿 介词,趁机②因.引而入塞 副词,就 9.当⎩⎪⎨⎪⎧①如令子当.高帝时 介词,在②当.死,赎为庶人 副词,应该,应当③今乃一得当.单于 动词,面对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①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前:上前 ②后.大将军 后:落后(2)名词作状语①欲夜.取之夜:在夜里②鞭马南.驰数十里南:向南③南.绝幕南:向南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从:使……跟从②李广乃归.其大军归:使……归③络而盛卧.广卧:使……卧④尝夜从.一骑出从:使……从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用坚.其意坚:使……坚(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胡兵终怪.之怪:以……为怪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者,……也”表判断)②是必射雕者也。

(“……者也”表判断)③果匈奴射雕者也。

(“……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①置广(于)两马间。

(省略介词)②天子以(之)为老,弗许。

(省略宾语)③广即请霸陵尉与(之)俱。

(省略宾语)3.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其李将军之谓也。

(正常语序:其谓李将军也)(2)状语后置句①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

(正常语序:胡兵亦以为于旁汉有伏军)②固自辞于大将军。

(正常语序:固自于大将军辞)4.被动句①为虏所生得。

(“为……所”表被动)②士以此爱乐为用。

(“为”表被动)③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为”表被动)1.探讨“斩霸陵尉”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明确: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

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手法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

由此看出司马迁对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

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2.在司马迁笔下,李广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明确:李广在司马迁笔下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的形象。

在他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

3.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原因有哪些?试分析总结。

明确:4.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人,是司马迁描写历史人物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是如何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衬托方法来描写飞将军李广的鲜明形象的?明确:(1)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突出李广的高超射技。

中贵人以数十人对付匈奴三人,中贵人还受了伤;李广面对三位匈奴射雕者,却显得轻松自如,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胜利。

中贵人与李广,李广与匈奴射雕者之间,层层对比,突出李广神箭手的形象。

(2)与卫青、霍去病的对比,突出李广的不幸遭遇和对士卒的仁爱。

同为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廉洁仁爱,卫青以权谋私,但前者屡遭迫害,最终饮恨自刭,而后者却始终福星高照,一帆风顺,这就不能不激起人们对当权者任人唯亲、统治者赏罚不公的不满和愤恨。

同时也使人们忍不住为李广掬一把同情之泪,为之大鸣不平。

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他廉洁、正直、善战。

唐朝诗人王昌龄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至死也没有封侯。

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用在与“命运”“挫折”“英雄”“不幸”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

[精彩片段]李广,一个让千年才子文人感怀的悲剧人物,在他自刎时,显出了男儿本色,英雄风流。

也正是那一刎,让我们知道男儿的血性是要用生命去争取的。

原来男儿血性竟是这样地沉重,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

我经常在想,飞将军自刎的那一刻,是否想到了霸王项羽的乌江自刎,是否想到了霸王那一声长叹:非战之罪,乃天亡我也!也许,在飞将军的心中,一定有着太多的遗憾,一定有着万端的感慨,也一定充满了对宿命的无奈。

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19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

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一言九鼎”比喻一句话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一、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二、官职的任免升降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如《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的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时间:40分钟 满分:55分)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广数.自请行/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 B .为虏所生得,当.斩/吏当.广所失亡多 C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D .南绝幕./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解析:选B A 项,“数”读shuò/“数”读shù;B 项,“当”都读dānɡ;C 项,“食”读shí/“食”读sì;D 项,“幕”读mò/“幕”读mù。

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广,以.为诱骑 ②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③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④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⑤广以.卫尉为将军 ⑥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⑦以.为虎而射之 ⑧专以.射为戏 ⑨士以.此爱乐为用 ⑩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⑪以.为李广老,数奇 A .①②⑦⑧/⑩/③⑤/④⑪/⑥⑨B .①②⑦⑧⑩/③/④⑪/⑤/⑥⑨C .①②⑦⑧⑩/③⑤/④⑪/⑥⑨D .①②⑦⑧⑩/③/⑤/④⑪/⑥⑨解析:选B ①②⑦⑧⑩中“以”和“为”连用,组成“以……为……”词组,“以”为介词,译为“把……当做……”;③中“以”是连词,来;④⑪中的“以”均为“认为”;⑤中的“以”是介词,凭借、依靠;⑥⑨中的“以”均表示“因为”,介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