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6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中国外交单元整合课件5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中国外交单元整合课件5 新人教版必修1
指出…… 实例4: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0题第(1)问:“根据材 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 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实例5: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40题第(1)问:“根据材 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 特点。” 实例6:2014年福建卷第38题第(2)问:“据材料二、三并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 于守势。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中美关系 走向正常化。中国在国际上迎来了一个建交高潮,外交出现 新局面。 (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 处于守势。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 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2.美苏争霸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 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 ,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 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 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 际政治舞台。
审题思路 凡这类设问,试题都不是一段材料,而是多段材 料或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凡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的 设问,一定要注意采用每个材料的有效信息。凡是另加“结 合所学知识”的设问,一定要注意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这类 设问往往放在试题的最后一问,多是考查综合能力。
5.先铺设答题条件,再提问题的设问形式 实例11:2014年北京卷第37题第(2)问:“阅读图16至图19, 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 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实例12:2014年北京卷第37题第(3)问:“世界是联系的,也 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 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 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20高考历史: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新中国的外交 单元整合

20高考历史: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新中国的外交 单元整合

①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主义国家的矛盾。②资 矛 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③帝 本 主 义 国 家 之 间 的 矛 盾 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 盾。③社会主义国家之 国家的矛盾 间的矛盾。④资本主义 与第三世界的矛盾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次建交热潮及其原因比较
项目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70年代
先是同苏联和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 交,继而同印度、缅甸、瑞典、瑞士 等国建交。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 表现 已 同 17 个 国 家 建 立 了 外 交 关 系 , 荷 兰、英国等 8 个西方国家承认了新中 国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 原因 站 在 以 苏 联 为 首 的 社 会 主 义 阵 营 一 边,同时采取了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 方针
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
“冷战”时期,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矛 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 盾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不断加剧,局 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
部地区爆发了热战
两极格局瓦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
正常的友好关系
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 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束,“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世界政
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史学前沿〕
(一)关于“冷战”起源的史学观点
(1)美国外交史学界具有权威地位的盖迪斯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文 章,尤其是在《我们现在知道了》一书中,将“冷战”发生的责任放到了苏联 与斯大林的身上,他认为,斯大林作为一个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领袖, “从未放弃过关于‘世界革命’的最终理念”,在战后苏联对外政策行为的实 际发展中,这种理念又同因战争结果而大大加强的扩展苏联国际权力地位必要 性的信念结合起来,形成了苏联对外政策与安全战略的进攻性特征。盖迪斯提 出,“冷战”是同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斯大林的存在,也许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课件: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课件: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

2.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道:“我们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应该 承认,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 但这并不妨碍我 们求同和团结。”材料中中国与与会各国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试答: “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是指大多数与会国家 都曾经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 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本国经济的 任务;与会国家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第16课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
微知识 微探究 微视角 微考场 夯基础 活思维 启智慧 查效果
备考&记忆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 备考 方向 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 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 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 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第二部分 导学设计与素养培优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线索一:新中国的外交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 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不断成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 作用越来越大。 线索二: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化趋势的历程 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 二战结束不久,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两极格局 逐渐形成。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 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 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随着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 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极化趋势 不断增强。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 必修-第5单元-第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师说】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 必修-第5单元-第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 发展中 国家要求恢 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时间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3.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
三、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中美两国对改善关系有了共 同的要求。 (2)进程 ①1971 年 7 月 基辛格 秘密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②1972 年 2 月, 尼克松访华, 在上海签署 《 中美联合公报 》 ,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助力通关 要点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是什么?如何认识 “一边 倒”的外交政策?
提示:(1)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和“一边倒”。
(2)认识:“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其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 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 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949 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
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 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 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周恩来选集》
探究 1:材料一说明周恩来的外交原则立场是什么?有何意 义?
提示:立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意义:独立是国家生 存的基础,近百年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压迫、丧失民族独立的历 史使中国人对民族独立有特别深刻的认识。
(3)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 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 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五单元__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五单元__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

2.第二次 ①国际格局特征: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原因: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 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 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 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②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政权,成 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二战以后,马歇尔要求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结 合材料的时间“1948年”可以看出,当时国民政府的经济正在走向崩溃, 无力维持其在中国的统治,故选C项; 材料反映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支持,没有体现民众的广泛支持,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将退出其在远东的势力,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B项; 1948年的中国正处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属于中国的内战,不是民族战争, 排除D项。
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战”结束;资本主
20 世纪 80 两极格局瓦解,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
义世界美国、欧
年代末 90 多极化趋势加
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盟、日本成鼎立之
年代初至 强,暂时表现为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
势;俄罗斯走出低

“一超多强”
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断,当时石油出口
√A.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
B.增加了苏联的人均收入
C.推动苏联工业结构调整
D.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
解析 面对西方石油危机,苏联加大对西方的石油出口,获取了高额的利 润,正是这些巨额利润支撑了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使苏联获得了冷战 优势,故选A项; 增加了苏联的人均收入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排除B项; 苏联加大对西方的石油出口,促进苏联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属于重工业, 更加重了苏联工业结构失调问题,排除C项; “解决了”的说法不对,应该是缓解了西方的石油危机,排除D项。

必修1第五单元考点2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教学课件08

必修1第五单元考点2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教学课件08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 局”背景下的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特征。新创题
首先应概括出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然后运用具体史实举例说明即可。
答案: 二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采取 “冷战”政策,控制西欧。举例: 实施马歇尔计划, 帮助西欧恢复经 济, 得以控制西欧; 建立北约组织, 参加国包括英法等西欧国家。
7.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探究点一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未考史料· 读出史论]……
史料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 依据史料,归纳欧洲一体 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 化进程的特点。 钢共同体条约》 ;1958 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 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 从成员国数量增加和从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5 年 经济合作到政治合作, 说 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 ,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 明了合作的领域和规模 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3 年,英国、爱 扩大; 尔兰、丹麦加入欧共体;1992 年,法国、德国、意 欧盟的建立说明欧洲一 大利等欧洲 12 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 1993 年 欧盟成立;1999 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体化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2002 年,大多数“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2004 欧元的应用说明了合作 年,欧盟成员国达到 25 个。 方式发生了变化。 ——经济观察网 《欧洲一体化:神话与现实》
5.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 “ 一超多强 ” 的局面,美国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

必修1 第5单元 第19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必修1 第5单元 第19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程 标准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 极化趋势的出现并逐步加强。具体表现 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了解苏联 为欧共体的形成与发展、日本的崛起、
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 不结盟运动以及中国的振兴。20世纪
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 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解,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新中国的外交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返回导航
2.“冷战”后的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冷战”结束后,地区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 继爆发;美国试图_____独__霸__全__球_____,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表现:1999年美国轰炸____南__联__盟______;2001年发生“9·11”事 件。
考纲 (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 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和平与 要求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新中国的外交
主干梳理·理思路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返回导航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国家在 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进程: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 条约》,决定建立____欧__洲__煤__钢__共__同__体______;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作用: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 控制,推行____独__立__自__主______的外交政策。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6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6

-9-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考向二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 2.(2016课标全国Ⅰ,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 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 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关闭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根据材料“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美国对欧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政策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仍然是美国主导的 ,其目的是援助和控制西欧,没有体现欧美平等的伙伴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关系 ,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与导致欧洲对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峙无关,故C项错误;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其根源是美苏的对抗,与马歇
尔计划无关,故D项错误。 A
解析
关闭
答案
-10-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本题仍然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但命题视角新颖,不再 传统地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内容,而是考查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一体化 的客观作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凸显了从材料中获取和 解读信息以及论证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 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
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
-3-
主旨概览——把握单元线索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 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以及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 线索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 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和日本经 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 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3)作用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进行,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①初期奉行非集团、的政策。

②20世纪70年代把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图示构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

(2)苏联解体①原因: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苏联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②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成立。

③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2.“冷战”后的形势(1)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

(2)表现①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

②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

②欧洲:1993年,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席位。

④俄罗斯联邦:取代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特别提示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1)国际格局的改变:从两极格局变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

(2)经济全球化加速: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实行市场经济,为经济全球化加速作出了贡献。

(3)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4)各种矛盾凸显:由于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原先各种掩盖着的矛盾,如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凸显。

考点一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1)两个中间地带: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论断。

一个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个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个中间地带的国家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和干涉,反对美苏称霸世界。

(2)“三个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至此,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2.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针对练1(2018·湖北高三联考,25)某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声明: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该国际组织是()A.上海合作组织B.不结盟运动C.阿拉伯联盟D.亚太经合组织1.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合作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

②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④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⑤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

(2)影响①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国际关系上: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表现为:①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③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

④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考点二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与“一超多强”(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基本的世界格局。

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是成为多极化中一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一超多强”: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演变过程中的现状,是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

一超多强示意图1.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和影响(1)直接原因: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瓦解。

(2)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的基础并不稳固,两极格局的力量对比并不均衡,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

(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对苏联来说,是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败;对美国来说,巩固了其世界霸主地位;对世界来说,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世界持久和平和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

③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2)影响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针对练2(2018·武汉高三模拟,24)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

这一认识说明()A.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B.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D.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唯物史观——经济多极化推动政治多极化两极格局瓦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力量结构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亦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

在此基础上,世界形成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可见,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

材料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在他宣读的一项声明中指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就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间的冲突。

”他在声明中倡议:“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期间内,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此即“舒曼计划”。

舒曼计划不仅标志着法国对德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后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要求:根据材料,概括“舒曼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材料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发现问题:材料作者认为新的国际关系不同于旧的国际秩序,具有多个权力中心,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思考:如何理解“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材料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

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

它使得美国崛起并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

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摘编自《卫报》(2006年5月25日)要求:分析材料,论证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2018·课标全国Ⅰ,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2.(2017·课标全国Ⅰ,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3.(2015·课标全国Ⅱ,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1.(2019·赣州适应性考试,35)1967年共同体宣布成立时,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表示:我们决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共同市场更具有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