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起源发展简史怎样的
武术起源以及发展历程
![武术起源以及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084156ca98271fe910ef996.png)
武术起源以及发展历程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人类的社会主要以狩猎等原始的生产活动为生,并从中学会了徒手或使用木棒.石头等器具等击打野兽的方法.这些击打的方法多是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但这些击打技能却为武术的形成准备了一定的先决条件.从原始的生产,生存活动中,逐步形成徒手或持械的格斗技术.从而演变成近代的体育运动,在世界各个地域的人类活动中都曾出现.如击剑,泰国拳等.但从原始格斗术发展成击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而成的发展概况:1.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256年)武舞不分,合二为一,成为"武舞". 它是将用于实战格杀的经验按照一定程式来演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武术的功能向多样化发展,武术理论开始形成.如<吴越春秋>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 武术体系逐步形成.3.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这一时期有较多的武术著作问世.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武术流派雏形开始出现,如曹丕在<典论·自序>中谈到了剑术已有"法"而且各异. 刀已基本取代了剑再军事上的地位,而剑在非军事用途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汉代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东穿日本(日狗看好了)4.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公元589年)武术在于文化的交融中逐渐与养生相结合.然而由于玄学盛行,追求炼丹于长生不老,其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发展.5.隋唐时期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实行武举制,大大推进了武术的繁荣发展.6.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如"英略社"."弓箭社"."相扑社".7.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武术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大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在清代,武术于道教养生,内丹术和引导术进一步结合.逐步发展成为武术内功(不得不承认= =.. 内功确实出现的很晚..当然不是说之前没有内功.只是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系统而已)武术内容和分类:1.按运动形式的分类:功法运动. 以单个武术动作为主题进行联系,以达到强身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囧一下,要严肃.)的运动.如内养功,站桩功,轻功,硬功等.少林寺"七十二艺"就是具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武功的集大成者.套路运动. 按一般形式分为单练,对练,集体表演.搏斗运动. 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则.根据双方的攻防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攻防技法进行的实战练习形式,如散打(是切磋= = 不是争勇斗狠)2.按传统流派分类.以历史上的传承和依托地域山川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少林武当就是依托嵩山和武当的内外两大门派,同时也是中国武术与中国的佛教道教相结合最为完美的武术宗门.峨嵋派,青城派,华山派,崆峒派,天山派也是以此分类.3.以二分法分类.如南拳北腿.长拳短打,内家拳外家拳.4.以拳种命名的流派.如查拳派,洪拳派,太极门,形意门,八卦门,通臂门,六和门,华拳门,螳螂门,鹰爪门,地趟门,劈挂门,梅花门,自然门,八极门等.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特点:1.攻防技击性. 武术的本质特点.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3.广泛的适用性.作用:1.强身健体.2.防身技击.3.教育娱乐.4.经济作用(这个无视好了.)武术的四大流派:1.少林派. 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这个不敢恭维.武术出现在佛教出现之前= =..佛教大概是公元前6-5世纪创建的,也就是说武术历史比所有宗教都长.)拳种最多的门派,处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少林功夫蕴藏着佛家的慈悲之理.为外家拳法集大成.少林特点:调呼吸,练百骸,进退敏捷,刚柔并济,尤以刚为主,以攻架为主,以长手为主.具体支派我就不说了. 很多2.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传背诵徽帝召他入京,道遇贼人,梦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孤身杀贼百余人,遂创立内家拳法.特点: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炼.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冒犯(听起来像太极.但是不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也都出自道家.但有人认为其自称体系.武当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剑-武当剑(屠龙刀倚天剑都当浮云好了. 那是小说.)3.峨嵋派. 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的时候交玉女拳法(囧.)后因祖师入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峨眉"和佛教圣地峨眉山的双重含义而得名.峨眉于武当少林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门派.尤其西南一带很有势力. 峨眉功法介于少林武当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4.梁山功夫.(除了山东人,多少人知道?)又名子午功夫.至今已900年. 是山东水泊梁山北,六公山建福寺方丈圆通禅师与松江等梁山英雄所创.融佛,到,儒,兵(兵家不知道的自己百度去, 百度完了面壁一小时)四大家等诸家武功之精华为一体, 因此功夫多练子,午两个时辰而得名.功夫练到一定境界身上就会出现一道暖流和一道冷流.热流被称为"火候",冷流被称为"精华". 梁山与少林,武当,峨眉被誉为中华武术的四大发祥地.。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dd3a1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c.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分类以及对中国社会和全球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时期。
在古代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和自卫,开始探索和研究各种格斗技巧和战斗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巧逐渐演变成为了武术。
古代中国的武术主要分为内家和外家两大派系,分别强调内功修炼和外功技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逐渐融入了宫廷文化和民间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专门的武术学院和武术教育制度,培养了大量的武术人材。
同时,武术也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和官员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将武术视为一种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方式。
二、流派分类中国武术的流派众多,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传承。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流派: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它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注重内功的修炼和身体的协调。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咏春拳:咏春拳是广东武术的代表,以快速、直接的攻击和谨防技巧著称。
咏春拳强调实战能力,注重身体的灵便性和爆发力。
3. 形意拳:形意拳是山东武术的代表,以刚猛有力的拳法和独特的身法动作著称。
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运用和技击的准确性。
4. 花拳:花拳是中国北方武术的代表,以灵便多变的手法和身法动作著称。
花拳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技巧的变化。
三、对中国社会和全球的影响中国武术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宏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身体锻炼方式,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许多人通过学习和练习中国武术,提高了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c51ad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9.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分类、技击特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1.1 传说中的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据传说,黄帝时代就有了武术的雏形,如黄帝内经中的八卦掌等。
1.2 军事需求的催生:中国历史上的战争频繁,军事需求成为武术发展的重要原因,各个朝代都有专门的武术训练机构,如唐代的武散、宋代的武班等。
1.3 文化熏陶的影响:中国武术还受到了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教禅宗等文化的熏陶,形成为了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
二、发展历程:2.1 古代武术的发展: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训练为主,各个朝代形成为了不同的流派和拳法,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2.2 近现代武术的发展:近代以来,武术逐渐从军事训练转向民间传承,武术比赛和表演成为推广武术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科技和体育理论。
2.3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武术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武术联合会的重要成员,世界武术锦标赛等国际赛事的举办也推动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三、流派分类:3.1 南拳与北拳:中国武术可以分为南拳和北拳两大流派,南拳注重身法灵便、快速攻击,北拳则注重力量和技击的表现。
3.2 内家拳与外家拳:中国武术还可以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流派,内家拳注重内功的修炼和身心的调和,外家拳则注重技击的表现和力量的发挥。
3.3 传统流派与现代派别:中国武术还可以根据其传承方式分为传统流派和现代派别,传统流派注重师徒传承和宗族传承,现代派别则更加注重科学训练和竞技表演。
四、技击特点:4.1 内外结合: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既注重内功的修炼,如呼吸调控、意念运动等,也注重外功的表现,如拳法、腿法等。
4.2 柔中有刚:中国武术强调柔中有刚的原则,通过灵便的身法和技巧,充分发挥力量的效果,同时保持柔韧性和灵便性。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2ddbe7ba8956bec0975e35b.png)
九、中国武术的完善 (近代现代)
历史事件 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课程,
运动会,世界武术锦标赛
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课程:
1915年4月,在天津召 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 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北 京体育研究社许禹生等提 出的《拟请提倡中国旧有 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 案。教育部明令“各学校 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 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 之”。至此,源远流长的 中国传统武术,正式进入 学校教育,成为学校体育 课程中的一项内容。
技击精华重点加以概述,对传授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本时期特点: 1、南北交流,促进了武术的相互吸收与补充 2、“武术”一词出现,为武术的概念、总名称的形
成打下了基础。 3、民间武术活动已有口诀要求,已能用较精炼的语
言把技击精华重点加以概述,对传授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4、武术套路形式的初步形成,对后来武术的发展有
的比赛形式出现,武术具有了明显的体育特征。 3、汉代武术已有多种技术风格的雏型。 4、汉代,有关武艺的理论著述大量出现,如《汉书•艺
文志》就收了13家199篇。
六、中国武术的丰富(魏晋、南北朝)
历史事件 “武术”一词出现,竞赛形式诞生,“拳术”, “相扑”发展。 民间武术活动已有口诀要求,已能用较精炼的语言把
三、中国武术的雏形 (夏、商、周)
历史事件: 黄帝习用干戈、夏后练“九伐”、周代射礼、
《诗经》中“无拳无勇,职为阶”,青铜业的出现极 大地促进了兵器的变化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特点:
1、武术与生产劳动逐渐分离,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
2、武术与军事相结合,开始从属于军事活动 3、武术形成过程较快,不仅有简单的单个技术, 如劈、扎、 刺 、砍等,而且有一击一刺的对练,甚 至出现了简单的套路和比赛形式。 4、青铜器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武器的变化与 发展。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f2a582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1.png)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发展非常迅速。
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1)武术的起源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人类主要以狩猎等原始的生产活动为生,并从中学会了徒手或使用木棒、石头等器具击打野兽的方法。
这些方法多是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人们还不能有意识地把搏杀技能作为一种专门练习,但这些击打技能却是武术的源头之一。
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打制石器等生产工具有了较大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较广泛地运用弓箭来狩猎了。
由于生产、狩猎工具的不断创新,人们在劈、砍、击、刺等技术上初步积累了经验。
这时,以创造锋利工具的能动性、使用工具方法的主动性、运用格斗技术的自觉性为标志,武术进入了萌芽状态。
但其技能在本质上还是属于生产活动范畴。
到了氏族公社时期,部落战争促进了格斗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人们把在战争中比较成功的搏击方法加以总结,反复模仿、习练,并传授给下一代。
这些技术方法开始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
正是人与人的搏杀格斗才使得兵器的技艺及战争所需的格斗技能也逐步从生产技术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
(2)历代武术发展概况在原始的生产、生存活动中,由徒手搏击到持械格斗并演变成近代的体育运动,这种发展形式在世界各个地域的人类活动中都曾出现。
如击剑、泰国拳等。
但从原始格斗术发展成击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则是由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而成的。
军事战争是促使武术形式与发展的催化剂。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武舞”。
田猎的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及与驭马驾车技术,是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
武舞是将用于实战的格杀经验按一定程式来训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是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也是武术套路的雏形。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55b23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2.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形式,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和自卫,逐渐形成了一些简单的格斗技巧和武器使用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频繁发生,武术逐渐演变成一门严谨的学问。
二、发展历程1. 古代武术古代武术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外家和内家。
外家武术注重力量和速度的发挥,如少林寺的功夫和崆峒派的拳法;内家武术则注重内功的修炼和心意的运用,如太极拳和八卦掌。
2. 中古武术中古时期的武术发展较为繁荣,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门派。
如南拳和北拳的区别,以及闽南武术和湖北武术的特点等。
同时,武术开始与文化和哲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3. 近代武术近代以来,武术受到了西方现代体育的影响,开始注重规范化和竞技化。
同时,武术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播和推广。
许多武术家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使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三、技术特点中国武术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功训练中国武术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如身法、步法、拳法、腿法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力量、速度、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的素质。
2. 内外兼修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即内功和外功的结合。
内功主要包括呼吸调节、精神集中和意念运用等,外功则包括拳法、剑法、刀法、棍法等。
内外兼修的目的是使武术练习者达到身心统一的境界。
3. 柔和刚健并重中国武术注重柔和和刚健的结合。
柔和的一面体现在技术的灵活性和优雅性上,刚健的一面则体现在力量的发挥和攻防的坚决性上。
这种特点使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四、影响中国武术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
![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a6f84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d.png)
武术近代发展
民国时期
民间出现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8年成立中央国术馆,武术开始融入近代体育体系。
武术现代化与国际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武术得到蓬勃发展,建立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1985年举行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武术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武术进一步发展
两晋南北朝时期
练武活动出现“口诀要术”,武术从单纯的军事技能衍生出竞技,开始朝着武术表演的方向发展。
武术兴盛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武则天开设武举,少林武术记载始于唐朝初年,武术人才辈出,门派开始形成。
武术走向成熟
两宋时期
健身练武成为志士仁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民间组成研习武艺的组织——“社”,武术流派开始出现。
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
发展阶段
时间范围
主要特点与事件
原始武术
夏商西周时期
原始人使用棍棒、石器等同野兽搏斗,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格斗和搏杀技能。
战争技能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诸侯重视培养和训练将士的搏击技术,剑术得到发展,如齐桓公举办“春秋角试”选拔武士。
武术初见雏形
秦汉三国时期
带有搏击性质的“角抵”已有广泛基础,铁兵器出现,攻防兼备的招式融合,出现编排起来的攻防连续套路。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62d41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3.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武术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传统流派、现代发展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1.1 古代战争时期的起源: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是古代军事技能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1.2 军事训练的渊源:中国武术最初是为了战争需要而产生的,是古代军事训练的一部分。
1.3 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融合了道教、儒家、佛教等思想。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2.1 历史演变:中国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2 传承发展: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不同朝代的支持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流派。
2.3 文化传承: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
三、中国武术的传统流派3.1 南拳北腿:中国武术的传统流派主要包括南拳北腿、太极拳、形意拳等,各具特色。
3.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调和。
3.3 形意拳:形意拳注重快速攻防和力量的运用,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实战流派。
四、中国武术的现代发展4.1 国际影响:中国武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4.2 体育化发展: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4.3 理论研究:中国武术的现代发展不仅注重实战技能的传承,还注重理论研究和科学化训练。
五、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5.1 世界传播: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传播。
5.2 国际比赛:中国武术在国际比赛中表现出色,成为中国体育的一张名片。
5.3 文化交流: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不仅体现在体育领域,还体现在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方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武术史
![中国武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65ff33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b.png)
中国武术史部分先秦时期武术一、武术起源:1生存竞争中技击的萌芽。
“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在人与兽斗的过程中,武术技击开始了萌芽。
既有徒手的拳打脚踢、奔跑、跳跃、闪躲等又有木棍木矛的器械适用,长期的生存竞争,必然有搏斗经验的积累。
伴随着对动作的掌握,技击技巧与武术意识萌生了。
2原始战争促进武术萌生。
人与兽斗是武术萌生的因素之一,而人与人斗则与武术萌生有更为直接的联系。
武术开始萌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们的战斗意识、竞争意识的出现。
《晏子春秋》:“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
”《淮南子•道应》“争者,人之所本也。
”认为具有竞争意识是血气男儿的本性。
原始的战争强化了人们的战斗竞争观念。
为适应原始战争的需要,原始人群要作战斗的演戏操练,形成了与原始武术一体的原始武舞。
3原始宗教、教育、娱乐与武术的发端。
武舞。
4原始武器的创造。
石矛、木矛、石刀、石斧(大的称钺,小的叫斧)。
弓箭的发明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恩格斯认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及枪炮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二、商周时期武术:1铜兵的使用与演进。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加上战争的频繁,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巨大发展,突出表现是青铜武器的广泛使用与进步。
使用最多的铜兵是戈和矛。
商代,人们结合矛和戈还创造了戟。
在中国武术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剑,起源于商代。
殷周战车装备的武器分三类:弓箭为远射兵器,矛、戈为格斗兵器,剑为卫体武器。
商周是华夏文明的第一页,青铜文化的灿烂时代,也是中国武术进入武术文化开端的时代。
2拳搏与角力。
商周时代,是具有一定技巧的拳击搏斗之术形成的开端。
习练搏斗、角力是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
最早的“拳”,见于《诗经•巧言》“无拳无勇”,勇指勇气,拳指力量。
周代以拳勇代表武艺、勇力,尽管还没有“拳法”之类的词,但拳勇包含了徒手搏击的武艺。
3射术的发展与射礼。
青铜的广泛使用,为制造箭簇提供了优越条件,促进了剑术的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6c23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1.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综合了武技、哲学、医学和文化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开始研究并创造了各种武术技巧。
最早的武术形式主要以实用性为主,注重生存和战斗技能的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成一种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并融入了哲学、文化和艺术等元素。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1. 古代武术的发展:古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技巧来进行战斗。
第二阶段是奴隶社会时期,武术开始有了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第三阶段是封建社会时期,武术逐渐成为贵族和士人的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并且开始流传于民间。
2. 武术的整合与发展:在宋朝时期,武术开始融合了道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形成了“文武合一”的理念。
明清时期,武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流派和拳法,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同时,武术开始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方法,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
3. 武术的现代发展:20世纪初,中国武术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武术选手参加了各种国际武术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武术也逐渐成为一种受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俱乐部和体育教育中。
三、中国武术的影响与意义1. 保护传统文化: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练习武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 培养品质和修身养性:中国武术注重修身养性的培养,通过训练可以培养人的毅力、耐力和自律性,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
3. 促进身心健康:武术作为一种身心结合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也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cc559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8.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战争和武术技艺,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武术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分类、传承与发展、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起源1.1 早期战争技艺: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战争时期,当时人们为了自卫和战斗而创造了各种武术技艺。
1.2 军事训练: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军队开始重视武术技艺的训练,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武术体系。
1.3 宗教修炼:古代的道家、儒家和佛家等宗教传统也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将武术技艺与修炼相结合。
二、发展历程2.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武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为了不同的流派和门派。
2.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武术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传承,形成为了许多经典的武术招式和套路。
2.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武术逐渐走向民间,成为广泛传播的体育活动,同时也开始传入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家。
三、流派分类3.1 南拳北腿:中国武术的流派繁多,其中以南拳北腿最为著名,南拳注重柔和灵便,北腿则以力量和爆发力见长。
3.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内家拳法,以缓慢、柔和、圆滑的动作和呼吸方法见长,被誉为“内功拳法”的代表。
3.3 五形拳:五形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外家拳法,包括鹰爪拳、虎爪拳、猴拳、蛇拳和鹤拳等,注重快速、猛烈的攻击。
四、传承与发展4.1 师徒传承:中国武术向来以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师父传授技艺给弟子,弟子再传承给后人,形成为了丰富的武术传统。
4.2 现代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国武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融入现代元素,拓展了武术的传播渠道。
4.3 国际交流: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爱慕,通过国际交流,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46c1b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7.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一、起源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古代,战争是常态,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和家园,开始探索各种战斗技巧和方法。
这些技巧和方法逐渐演变为武术的雏形。
古代的武术主要包括拳法、剑术、刀术、枪术等,这些技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
二、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武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各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武术学派,并形成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著名的有齐国的齐武、楚国的楚武、韩国的韩武等。
2. 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统一战国的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朝制定了一系列的武术训练方法和规范,使武术逐渐成为一门完整的体系。
同时,秦朝还推行刀兵统一制度,统一了武器的规格和使用方式。
3.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武术学派日益繁荣,各地涌现出了一批武术大师。
同时,武术开始与佛教、道教相结合,形成为了以内家拳为代表的内家武术和以外家拳为代表的外家武术。
4.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武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朝时期,武术开始融入了一些外来的元素,如西洋剑法、火器等。
清朝时期,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同时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清朝皇室设立了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材。
5. 现代时期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武术也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在20世纪初,武术开始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成为一项重要的全民健身项目。
同时,武术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特点与影响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注重内功的修炼和外功的实战能力。
其次,中国武术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注重技巧和策略的运用。
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75797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2.png)
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勇气,更是一门综合性的身心修养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一、起源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代。
最早的武术形式被称为“拳术”,它主要是以拳击为基础,并逐渐发展出了形意拳、八卦掌等不同的派系和流派。
此外,中国传统武术还受到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哲学思想的影响,融入了禅宗的修行理念。
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武术逐渐演变为一门严谨的学问,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在不同历史阶段,武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趋势。
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家之间频繁发生战争,这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武术家,如孙武、吴起等人,他们总结和创新了许多战斗技巧和策略,形成了当时的武术步伐。
2. 唐宋元明清时期进入唐宋元明清时期,武术逐渐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并在宫廷和官府得到广泛的推崇。
这个时期有许多历史名家,如张三丰、杨真人等,他们创立了独特的武术流派,对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武术的修行逐渐与医学、哲学等领域相结合,形成了更加丰富的体系。
3. 近现代时期进入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武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逐渐式微,但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面对这一情况,一些武术家开始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武术,他们通过组织比赛、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将武术推向了公众的视野。
三、特点与意义中国传统武术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身心的统一。
通过各种体操动作、拳术划拳等训练,可以达到强身健体、保持健康的目的。
其次,武术注重技击的技巧和技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行,可以提高人们的集中力、反应力和协调性。
最后,武术还强调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宁静。
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3c21e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7.png)
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武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术起源于战争,是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的代名词。
预计从战争开始,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不同的时期。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的武术时期(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21年)原始的武术时期,是从先秦时期的战争开始的。
在那个时期,对抗纠纷解决方式还是用武力。
因此,古代的中国人为了保护生命和抵御外敌而创造出了许多形式的格斗术和拳术,这些拳术和格斗术从古代时期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然而,在此期间,由于没有固定的规则和技巧来传授武艺,因此,武术技能还处于初级阶段。
即使有些拳术已经存在了,但它们并没有被正式记录在案,也没有被科学地传承下去。
有些武器也还没有被发明,例如弓箭、戟等,而刀、枪、叉等兵器也只是最原始的形式。
二、封建王朝的武术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此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封建王朝,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
同时,武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有很大的进步。
汉朝时期,武术开始正式出现在宫廷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黄帝内经、李时中药经等著作也出现了许多关于武术的论述,这些论述为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期,拳术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许多知名武术家的名字被保留下来。
到了北宋时期,太极拳等许多武术科学技巧的理论也达到了繁荣的时刻。
元朝时期,中国面临外族入侵,武术进入了复杂的阶段。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武术技能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出了很多流派,丰富了武术发展的内涵。
这一时期的武术科学成就值得在今天深入学习。
三、现代的武术时期(1911年至今)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武术也不例外。
这时,民间武术开解封了它的密林,变得更加开放与普及。
同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了满足蓬勃发展中的经济、文化等社会需求,中国的武术也经历了一次大革新的时期。
中国武术简介
![中国武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195d8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1.png)
咏春拳
咏春拳立足于实 战,招式多变, 善发寸劲,是一 种近身格斗术。
一·起源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源 于我国先民的生产劳动,在与自然抗争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武术的雏形。
二.发展阶段
古代 现代
古代
商周出现了田猎 ,秦汉盛行角力。 唐朝 时期开始实行武举制。宋元出现了“英略 社”和“弓箭社”。明清是武术大发展时 期,各种武术基本成熟,这个时期出现了 一位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
田猎
田猎是一项具有军事意义的生产活动,是 猎杀野兽供给宗庙祭祀。也是为了驱驰车 马,进行军事训练。
角力
角力是人们用自身 的力量而不借用任 何工具去征服自然 界的一项活动 。
霍元甲简介
霍元甲,清末著名 爱国武术家,先后 在天津和上海威震 西洋大力士,是一 位家喻户晓的民族 英雄,他的一生虽 然短暂,但却充满 传奇色彩。
日常功用 观赏表演 擂台竞技
现代
三.武术常识——抱拳礼
抱拳礼:此礼法 是由中国传统 “作揖礼”和少 林拳的抱拳礼, 加以提炼、规范, 并赋予了新的涵 义。
常识——马步
马步:马步是练 习武术最基本的 桩步,是众多武 术的入门必学。
四.比较有代表性的拳术Fra bibliotek 1.太极拳 2.咏春拳
太极拳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68420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7.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门综合性的技击艺术。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正文内容:1. 武术的起源1.1 史前时期的武术史前时期的武术是人类为了生存和自卫而形成的基本技能。
石器时代的人们通过狩猎和战斗锻炼了身体的力量和灵便性,逐渐形成为了最早的武术技巧。
1.2 中国古代的武术中国古代的武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夏朝时期。
古代的武术主要包括刀兵技击、拳法和武艺等,它们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武术与哲学的结合中国武术与哲学密不可分,特别是与道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相结合。
武术强调的是内外兼修,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追求内在的力量和平衡。
2. 武术的发展历程2.1 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武术流派相继形成。
其中,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唐宋时期的武术唐宋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武术在宫廷和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武术家们不仅注重实战技巧的研究,还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功的培养。
2.3 清朝时期的武术清朝时期,武术逐渐融入了官方的体制,成为了一种正式的训练项目。
同时,武术也逐渐向民间传播,形成为了多个流派和门派。
3. 武术的影响与传承3.1 武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锻炼方式和技击动作,对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人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爆发力,增强身体的抗击打能力。
3.2 武术对精神修养的影响武术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更注重精神的修养。
通过学习武术,人们可以培养顽强不拔的意志力、自律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3 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当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推动武术走向世界。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f80f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2.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武术之一。
本文将从起源、发展、特点、流派和国际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武术的历史与现状。
一、起源:1.1 传说中的起源: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的战争需要,据传说,黄帝时期已有武术的雏形。
1.2 历史文献记载:《周礼》、《孙子兵法》等古籍中都有对武术的记载,说明其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1.3 形成与发展:武术在不同朝代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唐朝和明清时期,武术达到了巅峰。
二、发展:2.1 朝代的影响: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唐朝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武术改革。
2.2 传承与创新:武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吸收了其他武术流派的优点,并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流派。
2.3 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武术逐渐从军事技能演变为体育项目,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三、特点:3.1 内外兼修: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既强调身体素质的锻炼,又注重内功的修炼,如气功和太极拳。
3.2 健身养生:武术强调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耐力,对健康有益,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一种健身养生方式。
3.3 技击和艺术的结合:中国武术注重技击的实用性,同时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四、流派:4.1 南拳北腿:南拳注重速度和灵活性,北腿则注重力量和稳定性,两者在技法和风格上有明显差异。
4.2 太极拳:太极拳以柔化刚、以柔克刚为特点,强调内功修炼和身心合一。
4.3 五禽戏: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既是一种健身锻炼,又有养生作用。
五、国际影响:5.1 世界范围传播:中国武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热爱和追捧。
5.2 武术比赛与交流:国际武术比赛和交流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a80d7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c.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其起源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源背景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古代,战争是常态,人们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开始研究各种格斗技巧和战斗技术。
这些技巧和技术逐渐形成为了中国武术的雏形。
二、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古代,武术主要是军事技能的一部份,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育项目和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朝代,武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推广。
1. 古代武术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需求为导向,包括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
这些技术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为了各种流派和门派。
2. 宫廷武术宫廷武术是指在古代王朝的宫廷中培养和传承的武术形式。
宫廷武术注重姿式优美、动作流畅,更注重武术的艺术性和表演性。
3. 民间武术民间武术是指在百姓中广泛传承和发展的武术形式,它更注重实用性和实战性。
民间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这些流派强调内功修炼和身心和谐。
三、主要流派中国武术有众多的流派和门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中国武术的几个主要流派: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为著名的流派之一,以其缓慢、柔和的动作和内功修炼而闻名。
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调和和内外的协调,被誉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 形意拳形意拳是一种以意为主,形为辅的武术形式。
它注重意念的集中和力量的发挥,通过意念的调动来控制身体的动作。
形意拳的动作简洁、刚猛有力,被称为“拳中之王”。
3. 八卦掌八卦掌是一种以八卦图为基础的武术形式,强调身体的旋转和转移。
八卦掌的动作灵便多变,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被称为“变化无穷”。
四、特点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以下是中国武术的几个主要特点:1. 内外兼修中国武术注重内功修炼和外功技术的结合。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b899d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b.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战争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武术体系和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分类、传播与影响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1.1 古代战争时期的武术实践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时战争频繁,人们开始研究各种武术技巧以应对敌人的攻击。
1.2 军事训练与武术传承武术在古代主要是通过军事训练来传承,士兵们通过练习武艺来提升战斗力。
1.3 武术与文化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
二、发展历程2.1 宋元时期的武术发展在宋元时期,武术开始有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武术流派。
2.2 明清时期的武术繁荣明清时期,武术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传承,各种武术流派相继兴起,武术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3 近现代武术的发展近现代,武术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种受到国际认可的体育项目,同时也在中国国内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和发展。
三、流派分类3.1 南拳北腿南拳北腿是中国武术中的两大主要流派之一,南拳注重技巧和灵活性,北腿则注重力量和稳健性。
3.2 五形拳八卦掌五形拳和八卦掌是中国武术中的两大经典流派,它们各有独特的招式和理论体系。
3.3 太极拳和形意拳太极拳和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内家拳术,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调和,被誉为中国武术的精髓。
四、传播与影响4.1 武术的传播与弘扬中国武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的体育项目。
4.2 武术对人们的影响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增强体魄,提升自我修养。
4.3 武术对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五、现代发展5.1 武术的现代化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武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走向现代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武术的起源发展简史怎样的
![武术的起源发展简史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6e8e052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3.png)
武术的起源发展简史怎样的武术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
这是武术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最大特征。
中国武术的发展史是悠久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武术的发展简史,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的发展简史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
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
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练习着,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
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活动,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
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的“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一阴一阳为之道”这本书有涵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
齐恒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
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
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
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
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的起源发展简史怎样的武术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
这是武术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最大特征。
中国武术的发展史是悠久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武术的发展简史,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的发展简史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
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
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练习着,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
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活动,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
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的“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一阴一阳为之道”这本书有涵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
齐恒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
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
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
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
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
裴民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裴民的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美誉,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已相当具有影响。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
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
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
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时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
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武术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古老的武术运动也焕发了勃勃生机。
在“挖掘整理、继承发展、普及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成了亚洲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到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武术锦标赛;从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到最近刚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国际单项组织。
武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体坛,从而实现了几代武林志士振兴中华武术的梦想和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承诺,可以说中国武术已进入了全面推广发展的阶段。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流派众多,形式多样,受众群体日增,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随着近代体育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武术向近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转变,也有了百年历程。
如今,武术不仅是我国开展的99个项目之一,还是全运会,亚运会等国内、国际综合赛事的比赛项目,甚至进入奥运也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只有一步之遥了。
1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状况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武术在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武术在军事事领域的地位有所下降,作为个体自卫和民族抗争的手段也下降了,因而它的生存已不能再是为了“技击”而存在。
在和平年代里,特别是现在,在这样一个科技时代,它的存在功能和价值更多的只是作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中国传统武术,长期以来重技击而轻理论,只有极少的人会去从事阐述武术的功能和价值的工作,这导致了中国武术的普及情况远不如奥运竞技项目的普及程度。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人文主导型”的社会,注重天人合一和道气论。
武术习练者受此影响便形成了这样一个显著特点: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以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进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
西方体育崇尚身体的外在形式,不再重视其动作的内涵。
随着近代体育思潮(西方体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宣传,中国武术也受其影响,越来越注重表演性和审美性,在一些方面失去了武术的传统内涵和实质。
2武术走向世界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武术,正受到世界的瞩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运动,出现了一股"武术热"、"功夫热"。
外国人把中国武术称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
不少国家和地区请中国教练去教授武术、或派出人员来华参观学习。
随着许多国家和地方出现的"武术热",世界上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推动武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武术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天然就是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
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被渗透进民族的风格、习惯、心理、感情、思维和欣赏方式等。
从某种意义上,武术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既然武术是一种文化,武术以一种民族文化的形式去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显然是可行的。
3武术进入奥运会中华武术的发展方向,无疑应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朝着国际化发展。
中华武术的国际化,也就是武术走向世界体育之路。
其国际化的标志,无疑是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
一、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必要性:1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2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相融合,会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完美和谐。
二、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可行性:1稳定完善的竞赛体系;2?国际武术组织的壮大;3国内外武术比赛的成功经验。
三、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障碍:1奥运“减肥计划”轰然启动后,旧有奥运项目垒球、棒球都被扫地出门,其他项目也在不断调整或合并当中,于是,一个新项目想要加入奥运,就变得难上加难;2 武术虽然是练习人数最多的单项运动项目,在世界上达到了7000万人之巨,但很大程度上,这些人还是集中于较少的几个国家之中。
也因为如此,武术的世界普及程度不够成了武术进军奥运会的最大障碍; 3除了奥运瘦身和普及程度的因素,武术本身的性质特点,也是武术进军奥运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武术的量化标准却各有不同,难以确定统一衡量标准。
很多习武者专攻某一流派,如果要强为派别分出高下,那就有违武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了。
中华武术多姿多彩,如果都弄成整齐划一的奥运武术,那就违背了将武术文化发扬光大的初衷,影响了武术多样化的发展。
四、武术“申奥”对中国武术影响的两种看法关于武术进入奥运会一直都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武术进入奥运会有利于武术的发展,另外一种是武术进入奥运会不利于武术的发展。
支持者认为:奥运可以赋予我们另一个发展武术的平台,对于中华武术的推广和推陈出新非常有利。
1.奥运会能有效推广并提高武术在国际间的认知,发展武术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将这个极具东方色彩的武术从亚洲推向世界。
奥运会能透过媒体的强大力量将武术鲜为人知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全人类进一步了解中华武术的奥秘。
2.发展武术讲究的不仅仅是习武者的慧根和狂热,要让武术发扬光大,还需要资金支持,而武术申奥后可以极大地解决这方面的困难。
3.奥运会的交流平台会促进武术的创新与突破,武术进入奥运会可以不断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武术精英提供切磋与交流的机会,为武术的未来带来新的契机。
反对者认为: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讲究传承谱系、价值取向、哲学思想、审美情怀乃至于生活方式在内的有机文化整体,提倡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它的发展遵从文化血脉的传承以及武学精神的弘扬,而奥运会则是一个城市的体育竞技平台,与武术发展的内涵有所相悖。
1.武术进入奥运会不利于武术自身传承谱系的延续和创新。
2.奥运会所追求的公平竞争要求我们在表演套路项目当中必须引入一套整齐划一的难度标准和评价规则,是对武术自身发展和创新空间的窒息。
3.武术进入奥运会不利于武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播,奥运会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强体现的是人类摆脱自然束缚追求体能极限的思想,而中华武术绝不仅仅追求个人身体的完善,更讲求人体内部关系与外部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和谐,以达致中国古典哲学所倡导的天人合一。
中国武术的主要来源个人自保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
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武术,消停战事的技术。
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
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安国强民武术课程国家、社群: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
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
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关于武功武功,在个人,是制止侵害,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功力;在国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