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名作家学比喻

合集下载

《围城》比喻修辞手法研究

《围城》比喻修辞手法研究

《围城》比喻修辞手法研究比喻是一种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

因其具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新颖奇特的特点。

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钱钟书先生对她更是情有独钟。

《围城》中的比喻融聚智慧、饱含哲理、活泼生动、幽默风趣。

作者把内心深处的深刻感受、人生体验和对时世的态度不露痕迹地用比喻外化成文学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钟书式的比喻”。

《围城》这部作品历来都脍炙人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里面的比喻生动形象、巧夺天工,极大地满足了读者们的审美愉悦。

一、《围城》比喻类型《围城》全书25万字,共使用比喻600多个,其比喻形式,不拘一格,恰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所言:“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围城》的比喻,除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还有一些变通形式。

(一)明喻。

(本体、喻体、喻词同时出现,本体、喻体是相似的关系,这种比喻称为明喻。

)(1)苏小姐双颊涂的胭脂下面突然晕红红,像纸上泼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的迷人。

(2)鸿渐只希望能在心理的黑暗默契隐蔽着,仿佛害病的眼睛避光,破碎的皮肉怕风。

(3)亏得作官的人栽跟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

(4)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支柱就要挂网。

这几例分别用“像”“仿佛”“宛如”“正如”等喻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是典型的明喻。

在《围城》中,这是一种最多的比喻格式,有500多处,简直是顺手拈来,显示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二)暗喻。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是相关的关系,这种比喻叫做暗喻。

)(5)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了,适才不过是立春里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6)四人拖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贫官刮的地皮。

(7)早晨出去还是个人,这时候怎么变成刺猬了。

在《围城》中,暗喻的数量比明喻要少得多。

以上几例,本体和喻体都出现,通过中间词“是”、“抵得”、“变成”等联系,突出两者之间相似的地方。

(三)借喻。

(用喻体代本体,本体喻词不出现,这种手法称为借喻,也叫借代。

隐喻和暗喻举例

隐喻和暗喻举例

隐喻和暗喻举例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经常被使用,它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来表达难以直接表述的概念或情感。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隐喻的例子:
1.心灵的花园:这个隐喻来自著名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同名小说,花园象征着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好和善良,需要不断地浇灌和护理。

2.黄金时光:用来形容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最充实的时光。

这个隐喻源于黄金象征着珍贵和财富。

3.人生如旅:这个隐喻来自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形容人生如同一场旅程,充满了坎坷和欢乐,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领悟。

暗喻是指不直接说出的含义,而是通过暗示、影射等手段来表达的一种修辞形式。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暗喻的例子: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来自于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一句,表达了共产党人要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但他们有决心和信仰,愿意挑战命运和历史,用革命意志冲破种种困难。

2.“他的心是一面镜子,反映着她的影子”:这个暗喻来自于豆瓣评分最高的电视剧《琅琊榜》,形象地表达了两个人之间的互相扶持和共同成长的关系,也暗示着爱情的美好和博大。

3.“彼岸花开,花开平原”:这个暗喻来自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段描述,表达了在动荡的战争年代里,花仍然会开放,生命仍然会绽放,散发着希望和爱的光芒。

通过隐喻和暗喻,我们可以更加生动、深刻地理解和表达人生、情感、历史等各个方面的主题和问题,更好地体味和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美国作家辛格小说比喻技巧

美国作家辛格小说比喻技巧

试析美国作家辛格小说的比喻技巧摘要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巴·巴什维斯·辛格以意第绪语这种古老而风趣的语言,记录着波兰一座犹太人聚居的小镇彻尔姆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也记录着犹太民族的宗教和经典,描摹着波兰犹太人独特的生活习俗。

辛格让犹太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场景成为其作品的灵魂,开创了十分耀眼的意第绪语写作风格,成为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犹太作家,并以“深植于波兰犹太人文化传统的热情洋溢的叙事技巧,生动地刻画出人类的普遍境遇”的写作风格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关键词:艾萨巴·巴什维斯·辛格比喻技巧修辞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巴·巴什维斯·辛格,被称为“60年代第一位从‘小我’来探讨‘大我’的作家”,他虽然身在美国,却一直把写作的范围固定于波兰那一小块犹太人聚集区域彻尔姆城里,一直关注着犹太人的传统文化和犹太人的历史,并试图在他的小说里重建犹太人的传统生活。

尽管早已对英语熟练运用,但辛格仍然坚持用犹太古老的意第绪语创作,他以这种古老而风趣的语言,记录一座波兰里的犹太人聚焦的小镇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也记录着犹太民族的宗教和经典,描摹着波兰犹太人独特的生活习俗。

辛格让犹太人的传统文化与生活场景成为其作品的灵魂,开创了十分耀眼的意第绪语写作风格,成为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犹太作家,并因为“深植于波兰犹太人文化传统的热情洋溢的叙事技巧,生动地刻画出人类的普遍境遇”的写作风格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著名的犹太学者、文学批评家欧文·豪在评价辛格的作品里指出:“(辛格)是最有才华的意第绪语作家之一,因为他能很好地掌握意第绪成语,在作品中广泛使用修辞,行文的节奏让人应接不暇,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他叙事艺术非凡。

”因为在辛格的叙事中表达出人类非凡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技巧,读者除了可以感受到他笔下别具风情的波兰犹太人的生活之外,更能抓住人心的就是辛格鲜明的语言。

善用课本仿实例揣摩名作习真功

善用课本仿实例揣摩名作习真功

善用课本仿实例揣摩名作习真功摘要:作者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国文化培养路径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以亲近名家名作,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探索语文学习的门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本;仿实例;揣摩;名作;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例子”比之于语文教材,非常生动形象。

“例子”是用来学习的,“例子”是用来参照的,“例子”是用来模仿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体味、模仿、运用中走进教材、深入教材、融通教材,更加熟悉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拜名师——亲近名家名作,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拜著名作家为师,和著名作品为友,就是近距离走进文化、亲近文化、感受文化。

在初一年级刚刚开始,我就和学生一起商量,根据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风格,集中力量,单向选定一位著名作家作为自己阅读写作的老师。

这种选择首先是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平时阅读喜好自己作出决定。

同时,我也从学生的性格特点、文章风格出发协助他们作简单地微调。

选定了自己仰慕的作家作为老师以后,我在班级里又别开生面地举行了一个很简单但很热烈的拜师仪式。

在拜师仪式上,每一个学生要说出自己“老师”创作的经历,并且充满深情地背诵出这位“老师”文章中的一两个片段。

然后,给自己心中的老师恭恭敬敬鞠上一躬。

名家名作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当然,拜师只是学习名家的第一步。

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要尽量收集这位作家的作品,凡是适合自己阅读的,都要摆上自己的书橱,尽量做到和这位作家朝夕相处、息息相通。

二、学名文——反复研句研篇,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竭力将学生对名家名作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对名家名作的揣摩之行,让学生能够在美文佳作形成的境界中徜徉、咀嚼、品味,从而乐在其中。

读书养气比喻论证200

读书养气比喻论证200

读书养气比喻论证20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个古老的比喻:“读书养气”。

这句话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呢?也许我们可以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拉古纳的名言中找到答案:“知识有助于淡化激情和人的思想的贪婪,但更重要的是,它会增强一个人的忍耐力,使他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而不将它们放在控制之外。


读书养气,是一种让情绪平衡,达到平静和淡定思维的方式,因此,我们也往往会在情绪波动时,想到读书。

可以说,读书可以平衡情绪,收敛心情,减轻精神压力,从而提升心智能力与精神实力。

读书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自己思考的能力,让自己的思维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从而开拓一片新的思维领域。

同时,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健康思维模式,有助于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以及自我修养的方式,进而提高我们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此外,读书也可以提升我们的社交能力,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学习到社交技巧,从而更好地与人沟通和相处。

通过阅读,我们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别人,并与他们寻求和谐的关系。

同时,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自己的社会能力。

总之,读书养气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的优点无法囊括在短文中,但从上述可见,读书是一种让情绪得以平衡、达到淡定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增强心智能力与精神实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倡导我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让自己具有更好的心智
能力与精神实力是有必要的。

此外,读书也可以帮助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阅读的机会,有目的地积累知识,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与健康。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与练(教师版)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与练(教师版)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一、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他的作品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或《断头艳后》)等。

二、故事背景1928年夏天,苏联举办了“列夫·托尔斯泰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

同年9月,茨威格随同奥地利作家代表团访问苏联,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了托尔斯泰的伟大。

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托尔斯泰传》。

三、文体知识传记定义: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情况下按时间顺序叙写传主的人生历程,记写人物的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形象。

但有些传记,先用一段文字叙写人物的人生历程。

再叙写一生的主要事迹和贡献,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分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特点:(1)内容真实。

这是写好传记的根本原则。

内容表述上不虚构,不歪曲;不粉饰,不虚美;不受流俗侵扰,不为尊者忌讳。

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物言论、行动等都要言之有据,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但是传记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2)材料典型。

选取的材料应能体现人物的身份、生活、性格、志趣。

如写作家,则可选取文学活动、文学成果等材料;如写学生,则可选取勤奋学习、健康成长等材料。

(3)详略得当。

这是写好传记的特别条件。

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胡髭(zī)长髯(r2n)鬈(qu2n)发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ɡù)轩(xu1n)昂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尴尬(ɡ1nɡ4)锃(zènɡ)亮甲胄(zhu)粲(c4n)然盎(4nɡ)然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

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

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

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

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1.导语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

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与反思第【1】篇〗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体会细节描写。

(重点)2.研究欲扬先抑的写法。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

一、导入新课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非凡、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提问1:本文前后对托尔斯泰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明确:前文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后文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提问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请仿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眉毛、须发、皮肤和鼻子的句子。

明确:示例:描写目光:“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提问3: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明确:(1)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深邃;(2)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提问4: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明确: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鬈、颔首低眉、粗制滥造”等字词。

2、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4、通过学习体会人生的奋斗意义和价值取向,从而懂得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体会人生的奋斗意义和价值取向。

教学方法:速度浏览法圈点批注法启发引导法点拨讲解法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要设计好导语)二、检查预习,疏通障碍。

读准加点字并了解四字成语的意思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锃亮颔首低眉粗制滥造三、跳读课文,读懂人物(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2、托尔斯泰外貌上难道没有闪光点吗?同学们帮老师找一找。

明确:目光目光有什么特点,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1)写犀利目光。

(2)写目光蕴情丰富。

(3)眼睛有威力。

3、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折射出他灵魂的高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欲扬先抑。

4、正是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我们展示出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作为文坛泰斗的他,有哪些文学成就?让同学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和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实际主义标志”。

四、深入探究,读出自己1、通过本文的学习和你对托尔斯泰的了解,你猜想一下他是怎样成就这一番惊天伟业的?2、丑陋的外表与一颗高贵的灵魂成为对比,作为学生额我们,从托尔斯泰的成功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四、教师总结,情感升华无独有偶,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世界级短篇小说大师,长相俊美,有着明星般的外貌。

试论《围城》的比喻艺术

试论《围城》的比喻艺术

试论《围城》的比喻艺术摘要:《围城》一书中的比喻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凝聚智慧,自从20世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这些像珍珠一般的比喻为《围城》增添了更为绚丽的色彩。

文章从《围城》比喻的新奇性、讽刺幽默性、知识性及博喻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围城》中的巧比妙喻,共同感受其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钱钟书;比喻;艺术;《围城》《围城》是钱钟书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一经问世,便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掀起了千层巨浪。

据统计,在《围城》这部23万余字的小说中,所用的比喻竟达700多处。

[1]诗评家李元洛说:“钱钟书是一位运用比喻的高手,在小说《围城》和他的学术著作中,那精彩的层出不穷的比喻累累然如贯珠子,粲粲然若繁花。

”[2]由此可见,钱钟书对比喻恰到好处的运用是《围城》这部小说成功的一大因素。

据此,本论文试从《围城》比喻的新奇性、讽刺幽默性、知识性及博喻这几个方面来论述《围城》的比喻艺术。

一、《围城》比喻的新奇性比喻的生命在于相似点,一般的比喻,本体和喻体往往处在相近的环境中,两者的相似点十分明显,在阅读时,读者极易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类型的比喻便是采用了“化陌生为熟悉”①的手法,然而钱钟书却不按常理出牌,他采用的是“化熟悉为陌生”的比喻路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围城》中很明显地感觉出来。

钱钟书所写的比喻句,在让比喻中的本体与喻体相吻合的同时,又将本体与喻体的距离拉开,起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在思维上产生一种跳跃性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新奇之美。

钱钟书在《七缀集・读<拉奥孔>》中对比喻的真髓进行了这样的阐述:“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

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作家的著名比喻

作家的著名比喻

作家的著名比喻
以下是一些作家的著名比喻:
1. 马克·吐温:人生就像一部电影,而生活则是那部电影的导演。

2. 莎士比亚:生活就像一本书,而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篇章。

3. 奥斯卡·王尔德:人生就像一部小说,只是我们不能预知结局。

4. 约瑟夫·庞德:生活就像一场战争,而我们就在这场战争中战斗。

5. 约翰·列侬:生活就像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哪一种。

6. 马克·吐温:友谊就像四月的天空,充满了甜蜜和希望,直到雷雨来临。

7. 奥斯卡·王尔德:爱情就像一个美丽的花瓶,一旦破碎,就再也无法恢复原状。

8. 乔治·奥威尔:未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瓶,我们只能看到那遥不可及的终点。

9. 欧内斯特·海明威:生活就像斗牛,你必须保持坚韧不拔,否则你将被打败。

10. 威廉·莎士比亚:生活就像一个轮子,不停旋转,带我们走向荣耀或深渊。

作家的写作风格与特点

作家的写作风格与特点

作家的写作风格与特点作家是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创作者,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这些风格和特点体现在作家的语言运用、叙述方式、人物塑造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作家的写作风格与特点,并以几位著名作家为例进行分析。

一、写作风格1. 形象生动:某些作家的写作风格鲜明突出,文字饱含生动的形象语言,能够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场景。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摔碎了一只矮脚杯,说:‘干死聂平山的退化了!’”这句话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对聂平山的愤怒和狂躁得以直观感受。

2. 擅长比喻:一些作家善于用比喻来丰富文字表达,使文字更富有感染力。

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余华在《活着》中写道:“他是匹老马,不会轻易死去。

”这句话通过比喻,将主人公的坚韧不拔与一匹老马的顽强联系在一起,深入人心。

3. 情感真挚:许多作家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真挚情感。

这些情感可以是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亦或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对老人与大海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将孤独、坚持不懈的精神传递给读者。

二、写作特点1. 主题深刻:每个作家都有自己关注的主题,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于主题的思考和观点。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以中国社会的保守主义为切入点,通过对人性的剖析和尖锐的讽刺揭露了围城心态。

2. 人物塑造:作家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现出独特的笔触。

有的作家善于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有的作家则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出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例如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通过对主人公渡边的内心世界的描写,使读者关注到他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3. 叙事技巧:作家的叙事技巧也是其写作特点之一。

有的作家善于运用线性叙事,将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有的作家则擅长运用非线性叙事,通过倒叙、闪回等手法来展示故事。

例如加缪的《局外人》以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展开叙述,通过冷静客观的语言风格,展示出主人公的冷漠和无情。

夸赞杜甫的句子比喻

夸赞杜甫的句子比喻

夸赞杜甫的句⼦⽐喻1. 赞美杜甫的话杜甫画像杜甫与李⽩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世孙)。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学和⽇本⽂学产⽣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约1500⾸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善于运⽤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着⼒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712—770),字⼦美,诗中尝⾃称少陵野⽼。

他出⽣在襄阳(河南巩县)的⼀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杜审⾔是武则天时著名诗⼈,⽗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但他⼀⽣经历坎坷。

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他⼆⼗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

⼗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川,不仅充实了他的⽣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彩。

唐⽞宗天宝五年(746),三⼗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年他参加了由唐⽞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录取。

从此进取⽆门,过着“朝扣富⼉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活。

这也使他看到了下层⼈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写出了《兵车⾏》、《丽⼈⾏》、《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直到天宝⼗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细节描写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细节描写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它能够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情节或者人物形象。

在学习写作细节描写时,我们可以跟随名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用词、句式和表达方式。

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的细节描写的例子。

1. 鲁迅《狂人日记》:“我继续仔细看那毛寸,看了半夜,它让我胜利。

”这里,鲁迅通过仔细描写主人公看毛寸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动态和焦躁不安的心情。

2. 鲁迅《阿Q正传》:“他低声的、挤牙膏似的说了几句,也似乎欲哭无泪的神气。

”这里,鲁迅通过形象的比喻描写了阿Q的语气和表情,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无助和悲伤。

3. 高尔基《童年》:“树丛里有一座连着几座穿云箭似的山峰。

”这里,高尔基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山峰的形状,使读者可以在想象中感受到山峰的高大和壮丽。

4. 高尔基《海燕》:“它微微一跳,轻巧地消失了。

”这里,高尔基通过描绘海燕的动作和消失的方式,使读者能够准确地感受到海燕的灵巧和迅速。

5. 夏达《边城》:“每天凌晨的雾气包围着边城,而边城是一个钢筋水泥的野兽,没有一个窗户,没有一个门,只有雾气进不去。

”这里,夏达通过对边城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城的封闭和神秘,同时也通过对雾气的描写,增加了边城的阴冷和恐怖感。

列夫托尔斯泰(讲义)

列夫托尔斯泰(讲义)

列夫 · 托尔斯泰 茨威格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 学习运用比喻、 学习运用比喻 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归纳小结: 6-9段各写了托尔斯泰眼睛的哪些特征?
①犀利 ②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③威力无穷 ④能看透事物本质 深邃的精神世界 崇敬赞美
• 纵观全文前后两个部分的异同点 • 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 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 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 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 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 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 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 先抑的手法。 先抑的手法。 的手法
精读第一部分,画出能体现托尔斯泰面部特征的词句 精读第一部分,画出能体现托尔斯泰面部特征的词句……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 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额头: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 外墙那样粗糙。 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 塌了的样子。 塌了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著名作家笔下的比喻句

著名作家笔下的比喻句

著名作家笔下的比喻句著名作家笔下的比喻句 11、翠绿的荷叶像一张翡翠盘,积存在荷叶上的雨珠,好似颗颗珍珠。

2、这两位奶奶现在的身体像两个吃饱苍蝇的大蜘蛛,都到了显然减少屋子容量的状态……3、你不是春天里的鲜花,而是花下肥沃的土地。

4、书是时代的生命。

5、感觉出国这四年光阴,对家乡好像荷叶上泻过的水,留不下一点痕迹。

6.这时候他的心理,就像一个临时抱佛脚准备考试的学生,睡了一夜,发现自己自以为温暖熟悉的作业还是生的。

7、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

8.快乐的笑声,不时从这里飞到那里,就像平静的海面上从这里到那里升起的波浪。

9、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10.方红俭有信心,他和她的友谊会到此为止,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他们彼此靠得多近,无论他们彼此靠得多近,他们都会成为一体。

11.苏小姐脸颊上的胭脂忽然红了,像泼在纸上的油渍,立刻铺满了脸,娇羞妩媚。

12、书是照亮航行之路的灯塔。

13、书是开启心灵的门。

1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15.李又喝了几杯酒,所有的人都活了过来。

它在初春时只是一种爬行动物,但现在它在端午节前后是一种爬行动物。

16.看到一家人在挨饿,我的心都要炸了。

17.价格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又像是长生不老,在地上翱翔。

18、方鸿渐给鲍小姐一眼看的自尊心像泄尽气的橡皮车胎。

19、“星期天,我的小伙伴们像一群蚂蚁似的来到我家,祝贺我的生日。

”20、红红的西红柿像个大红灯笼。

秋天的枫叶像火一样红。

21.美丽的珊瑚,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22、一片无话可说的空白时间像白漫漫一片水。

23.你不是灿烂的彩霞,而是云里的一滴水。

24、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25、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26.这两个人第一次坐飞机。

他们非常不舒服,像病猫一样呕吐。

选用好喻体,让读者拍案叫绝——比喻喻体的选用技巧

选用好喻体,让读者拍案叫绝——比喻喻体的选用技巧

选用好喻体,让读者拍案叫绝——比喻喻体的选用技巧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但设喻必须精到,不精到,不必设喻。

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不广博,不易写出精彩的比来。

”这里的“设喻”说的就是选用喻体。

打几个比喻并不难,难的是设喻精到,用的精妙。

怎样让我们设喻精到而精妙呢?我们可以向古今大家们学习,学习他们选用喻体的技巧。

一、就近取譬什么是“就近取譬”呢?下面先比较一下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与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关于荷叶荷花的描写。

例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朱自清《荷塘月色》)例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红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孙犁《荷花淀》)在描写荷叶荷花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选用的喻体分别是“亭亭的舞女的裙”与“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孙犁在《白洋淀》中选用的喻体分别是“铜墙铁壁”与“监视白洋淀的哨兵”。

两篇文章的喻体是不能换的。

“舞女的裙”、“明珠”、“星星”体现的是一种婀娜俊秀的优美,是安祥、宁静的情韵,与月色荷塘的宁静氛围、文章的整体情调及作者的性情和谐一致。

“铜墙铁壁”、“哨兵”体现的是不可拔摧的壮美,是威武、坚强、夺人心魄的气势,与白洋淀上硝烟弥漫,到处都是游击战士的战斗场境融为一体。

上面两例都是“就近取譬”,选取的喻体与文章描绘的自然环境、反映的社会环境、文章的整体情调、人物的个性情趣和谐一致。

任何一种景物或事物可用作比喻的喻体是很多的,选取哪个喻体最恰当,原则是力求“就近取譬”,具体地说,要注意下面几点:1.选取喻体要“就近”典型环境例3: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黄河浪《故乡的榕树》)例4:棉纺厂过去是六朝天子六朝臣,人事关系象一团乱纱。

富兰克林学写作

富兰克林学写作

富兰克林学写作富兰克林学写作是指通过学习和模仿美国历史上著名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写作风格和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富兰克林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报纸出版商、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清晰简洁的写作风格和对逻辑的敏锐思维而闻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富兰克林学写作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方面:富兰克林的写作风格富兰克林的写作风格以简洁明了为主要特点。

他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观点,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废话。

他注重使用具象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他在《穷理查德的阿尔曼勋爵》一文中使用了寓言和幽默的手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富兰克林要传达的道德观点。

第二方面:富兰克林的写作方法富兰克林强调通过“删减”来提升文章的质量。

他常常将自己的文章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来审查和修改,删去冗余和不必要的部分,使得文章更加紧凑和清晰。

此外,他还鼓励使用“自省”的方法来提升写作,即通过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评估,不断改进。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修正,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第三方面:富兰克林的写作思维方式富兰克林的写作思维方式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他注重在文章中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他善于引用其他人的研究和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并用实际事例和数据来证明他的观点的可信度。

他还鼓励读者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大量的阅读,以积累更多的知识和观点。

第四方面:富兰克林的写作影响富兰克林的写作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的美国广为流传,而且对后来的美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写作风格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报纸、杂志、各类文学作品等领域。

他的作品《自传》更是被奉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综上所述,富兰克林学写作是一种通过学习和模仿富兰克林的写作风格和方法,来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方法。

富兰克林的简洁明了的写作风格、删减和自省的写作方法、逻辑思维方式以及对其他人研究和观点的引用等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比喻类作文高中作文范文

比喻类作文高中作文范文

一、比喻类议论文800字左右窗子和镜子透过窗子,我看到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透过窗子,我看到了苏轼“小轩窗,正梳妆”的柔情;透过窗子,我看到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寥廓;透过窗子,我看到了“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生机。

是窗子,让我们看到了多彩缤纷的世界。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的欧•亨利在他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写到穷画家琼西病重时,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认为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代表自己的死亡。

老贝尔曼,一个失败而伟大的画家,听完苏讲述室友的事情后,在一个夜里,冒着暴雨,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让琼珊拥有生存的意志,而自己却从此患上肺炎去世了。

透过琼西的窗子,我看到了最后一片叶子上贝尔曼的博爱精神。

窗子,给了我们生命中的一米阳光;窗子,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空间;打开心窗,让我们拥抱世界!如果说,窗子,给了我们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么,镜子,则让我们能够审视自己的心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因为他以心为镜,不欺人,不欺己。

所以在春秋末期,那个世道混乱,心为外利所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浊世横流中,创建了“仁”的道德主张,从而完成了对个体人格的追求。

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他鼓励群臣进谏,自己也乐于纳谏,勇于改过,做到了真正的从善如流,这既是唐太宗身上最大的亮点,也是他一生美德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些镜子,他充其量也不过和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等人一样,只是一名成功的开国君主而已。

著名作家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著名作家学比喻
作者:周海燕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2011年第25期
著名作家曹文轩写比喻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向他学习使用比喻的秘诀吧!
1.使事物的特征更加形象
比喻最显著的修辞功能就是用来描绘人物和事物,从而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①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

——《草房子》
②悠长的笛声,像光滑的绸子一样,还在春天的田野上飘拂。

——《草房子》
比喻句的基本原则是两个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种相似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

句①将“尚未绽开的荷花”比成“硕大的毛笔”,是两者外在形态的相似;句②“悠长的笛声”和“光滑的绸子”则更侧重于内在神韵的相似,形象地表现出笛声的悠长、柔和,甚至还有那么一丝淡淡的哀怨。

这启示我们写比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赞美、鄙视、憎恨等,而不是为了比喻而写比喻。

2.让抽象的情绪可以触摸
在作文中,我们常常会描写人物的心情,比如喜悦、惊讶、失望、郁闷等,如果仅仅用这些词来形容,那给人感觉太单调了,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句话吧!
桑桑仿佛是一枚枣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现在成了一枚无用的枣核被人唾弃在地上。

——《草房子》
作者用“被唾弃的枣核”来比喻桑桑被人抢占风头之后的失落心理,出人意料,新颖奇妙,可谓神来之笔。

其实,平时写作中我们也常会使用这样的手法,如形容人无精打采,会说成“像泄了气的皮球”;如描写一个人失魂落魄的样子,我们可以把他比成“寒风中飘忽的枯叶”。

运用了这些比喻,人物抽象的情绪仿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

3.让场景的描绘更加丰富
场景的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场景会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引人入胜。

如:
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人买了奖券,许多人跟上去想看结果。

买了奖券的人,就像叼了一条蚯蚓的鸭,其他的人就像无数空肚鸭在后紧紧撵着。

——《山羊不吃天堂草》
作者用鸭子夺食的场景来比喻买卖奖券的画面,多么富有亲切感,足以体现奖券对于那些人充满了诱惑。

在场景描写时我们可以运用常见、熟知的情景来作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描写全校的广播操比赛,可以这样写“上千名同学行列整齐,动作刚劲有力。

时而胳膊上举,就像一株株绽开的蓓蕾;时而迈开弓步,仿佛一张张拉开了弦的弓;时而身体下俯,宛若一只只白鸽从碧空俯冲而下……”你看,那种朝气蓬勃的气息就在比喻中流淌出来了……
同学们,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是最缺乏光彩的。

作家笔下的比喻总是很新奇,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都归功于他对生活事无巨细的观察。

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也一定会灵感迸发,让富有个性的比喻扮靓你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