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20200930112316)

合集下载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光的传播本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以及与光的传播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约为3.00×10^8 m/s。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光速会发生改变。

2. 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着直线传播的特点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远处的物体。

这也是我们眼睛能够看到光源和反射物体的原因。

3. 光的可见性只有波长在380 nm-780 nm之间的电磁波才能被人眼看到,称为可见光。

波长较长的光呈现红色,波长较短的光呈现紫色。

二、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的传播速度发生改变,因而发生折射现象。

2. 斯涅尔定律斯涅尔定律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即光线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满足一个关系: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 折射率每种介质都有其特定的折射率,折射率越大,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越慢。

4. 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一个临界角时,光将会发生全反射,完全反射回原介质,不发生折射。

5. 折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折射实验来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现象,如将一根铅笔放置在玻璃杯中,我们会看到铅笔在水中发生折射的现象。

三、光的能量和颜色1. 光的能量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携带能量。

我们通过光的亮暗来感知不同能量的光。

2.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着不同的颜色。

我们将可见光的颜色从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四、光的衍射和干涉1. 光的衍射现象光经过狭缝或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光通过狭缝时会呈现出弯曲的特点。

2. 光的干涉现象当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3. 衍射和干涉应用衍射和干涉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技术中,如显微镜、望远镜等。

五、光的应用1. 光的反射应用光的反射应用广泛,如平面镜、凹凸镜、光路的设计和焦点的调整等。

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知识点

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知识点

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知识点:步骤思维本文将对《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讨论步骤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1. 步骤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步骤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或进行学科学习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思维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有序性:步骤思维要求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合理性: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明确的依据和理论支持,不能凭空臆测或主观猜测。

•可追踪性:步骤思维要求每个步骤都能被清晰地记录和追踪,便于查找错误和进行反思。

2. 步骤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步骤思维在物理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学生建立了学习的框架和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方面:2.1 推导过程的步骤思维在物理学习中,推导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步骤思维帮助学生将一个复杂的推导过程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步骤,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推导的方法和过程。

通过逐步推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2.2 实验设计的步骤思维物理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步骤思维帮助学生设计和安排实验步骤,确定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设计的步骤思维,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进行实验,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2.3 问题解决的步骤思维物理学习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步骤思维帮助学生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解决。

通过步骤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清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如何培养步骤思维步骤思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它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以下是几个培养步骤思维的建议:3.1 学习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步骤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学生应该合理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按照步骤进行学习。

3.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步骤思维的基础,学生应该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物理12章到13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12章到13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12章到13章知识点归纳(一)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 杠杆。

-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 五要素:-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 平衡条件:F1L1=F2L2。

- 分类:- 省力杠杆:L1 > L2,F1<F2,如撬棒。

- 费力杠杆:L1<L2,F1 > F2,如镊子。

- 等臂杠杆:L1 = L2,F1=F2,如天平。

2. 滑轮。

- 定滑轮。

- 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 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F = G,s = h(F是拉力,G是物重,s 是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h是物体上升高度)。

- 动滑轮。

- 定义: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 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F = G/2(不计绳重和摩擦),s = 2h。

- 滑轮组。

- 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省力情况:F = G/n(n是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s=nh。

(二)第十三章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 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两块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 内能。

-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 影响因素: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 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例如,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内能。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与折射是光学的基本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并了解一些与此相关的概念和定律。

下面是对该章节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反射现象。

光线在反射时,遵循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关于法线对称。

3. 光的反射应用:反射现象广泛应用于镜子、光学仪器、光通信等领域。

二、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在折射时,遵循斯涅尔定律:折射光线所在平面上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2. 光的折射规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应用:折射现象广泛应用于透镜、棱镜、眼镜等光学器件,也是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基础。

三、光的全反射1. 光的全反射现象: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会完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

2. 光的全反射应用:全反射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显微镜、望远镜等。

四、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现象: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呈现出不同的折射角度,使得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分离开来。

2. 光的色散应用:色散现象在光谱仪、彩色分光计等光学仪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第十二章介绍了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分别阐述了反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等重要概念,并学习了光的全反射和色散现象。

这些知识点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光的基本特性,还为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光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我们才能更好地应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第12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12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12章知识点第12章:声音声音是指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一种机械波,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物理现象。

声音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还有许多实用价值,如声音传导、声音放大等。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物理第12章知识点。

一、声音的特征声音的特征有三个主要方面:频率、振幅和波速。

1.频率: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中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通过的个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2.振幅:指声音的振幅,是指声波中最大的位移。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3.波速: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介质在声音传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介质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速就越快。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1.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有一部分能量将被反射回来,反射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

2.折射:当声波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3.干涉:当两个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干涉的结果会对声音的响度和频率产生影响。

4.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小缝隙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的程度取决于声波波长和障碍物大小。

三、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以下几个方面:1.通讯:声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通讯方式,如电话、对讲机、各种报警器等。

2.音乐:在音乐领域中,使用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是表达艺术的媒介。

3.声学技术:声音在工业和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超声波、声纳等。

4.教育和娱乐:声音也可以用于教育和娱乐,如录音、广播、电视、电影等。

本文介绍了八年级物理第12章知识点,包括声音的特征、传播和应用。

相信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大家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将更深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 小结与复习

动力 F1/N
1 1.5 3 1 2 3
动力臂 l1/m 0.15 0.10 0. 05 0.3 0.15 0.1
动力×动力臂 F1l1/N·m 0.15 0.15 0.15 0.3 0.3 0.3
3.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F1×l1=F2×l2 ② 两个力与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F1 l2
用这个滑轮组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
解析:
F

1 n G物
n G物 1000 N 3.3 F 300 N
F
n 应为整数 n = 4
应用两“动”两“定”滑轮组,绳子固定端
在定滑轮下,最多能提起
G物 nF 4 300 N=1 200 N
二、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的概念 ①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 W有 W总 ③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
端,则力F至少为 800 N。
A
B
l1
D
l2 C
G
F l1 G l2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② 获取实验数据; ③ 归纳结论。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6
阻力 F2/ N
1
1.5
阻力臂 l2/ m 0.15
0.2
阻力×阻力臂 F2l2/N·m 0.15
0.3
2.杠杆由图中位置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力F如 何变化?
力F始终与杠杆 力F的方向始终 力F的方向始终
垂直
水平
竖直
3.质量是6 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下图 装置使物体以0.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 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为2 N,不计绳子的 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则(g取10 N/k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

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G 物。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3、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12F G =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4、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

变形杠杆
轮轴
斜面
机械效率
三种功
有用功W有 对人有用的功 额外功W额 对人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W总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 W有+W额
概念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在物理学中被称为“功的原理”
定义式
物理意义 总小于1
机械效率的高低反映了使用机械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 的比例大小,机械效率越高可以点的两边,也可在支点的同一边; ②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但二者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③动力和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④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概念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杠杆的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或写为 F1l1=F2l2
简单机械
生活中的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描述机械系统性能
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概念 特点 概念 特点 概念 特点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杠杆
概念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 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
①“硬棒”是指杠杆在转动中,形变很小,可忽略 ②杠杆的外形可以是任意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③“支点”可在棒的一端,也可在棒上其他位置
五要素
支点 杠杆围绕转动的固定点O

新人版八年级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版八年级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版⼋年级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总结12 简单机械杠杆知识点⼀、杠杆1、什么是杠杆?⼀根硬棒,在⼒的作⽤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定是直棒,只要在外⼒作⽤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②⼀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是要有⼒的作⽤;⼆是能绕固定点转动。

两个条件缺⼀不可。

例如:撬棒在没有使⽤时就不能成为杠杆。

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杠杆的五要素:3、⼋点透析杠杆的五要素①杠杆的⽀点⼀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

同⼀杠杆,使⽤⽅法不同,⽀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

在杠杆转动时,⽀点是相对固定的。

②动⼒和阻⼒是相对⽽⾔的,不论是动⼒还是阻⼒,杠杆都是受⼒物体,跟杠杆发⽣相互作⽤的物体都是施⼒物体。

动⼒和阻⼒的作⽤效果正好相反。

③动⼒作⽤点:动⼒在杠杆上的作⽤点。

④阻⼒作⽤点:阻⼒在杠杆上的作⽤点。

⑤⼒臂是⽀点到⼒的作⽤线的距离,不是⽀点到⼒的作⽤点的距离。

某个⼒作⽤在杠杆上,若作⽤点不变,⼒的⽅向改变,⼒臂⼀般要改变。

⑥⼒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的作⽤线恰好通过⽀点,则⼒臂为零。

⑦⼒臂的表⽰与画法:过⽀点做⼒的作⽤线的垂线⑧⼒臂的三种表⽰⽅式:选择哪种⽅式,根据个⼈习惯⽽定。

4、⼒臂的画法:第⼀步:先确定⽀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字母“O”表⽰。

第⼆步:确定动⼒和阻⼒。

⼈的⽬的是将⽯头撬起,则⼈应向下⽤⼒,此⼒即为动⼒,⽤“F 1”表⽰。

这个⼒F 1的作⽤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的作⽤效果恰好与动⼒的作⽤效果相反,在阻⼒的作⽤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向转动,则阻⼒的作⽤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向转动,则阻⼒是⽯头施加给杠杆的⽅向向下的压⼒,⽤“F 2”表⽰。

第三步:画出动⼒臂和阻⼒臂。

将⼒的作⽤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点向⼒的作⽤线作垂线,从⽀点到垂⾜的距离就是⼒臂,并标明动⼒臂与阻⼒臂的符号“l 1”“l 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知识点总结优选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知识点总结优选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知识点总结优选版2020 -2020 学年度八年级上册复习讲义 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换算2、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1)选: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认清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 (2)放:a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b 、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c 、有刻度线的的一边要与被测边平行(3)读:a 、视线正对刻度线 b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数值与单位3、机械停表的用法:先读分钟盘(即小表盘),再读秒钟盘(即大表盘)4、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选择参照物的条件:(1)参照物是任意选择的(2)研究地面上的物体一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3)不能选择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步骤: (1)选定一个参照物(2)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变化(3)位置变化,则物体是相对于参照物运动的;位置不变,则是相对于参照物静止。

4、如果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可能不同,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就说物体是相对运动的,反之则说物体是相对静止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速度计算公式:。

变形可得:s=vt ,。

三个物理量中,已知其中两个可以求第三个。

4(如图甲、乙) 四、测量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光的传播是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的原理和相关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第十二章内容的总结。

光的传播是一种能量传递的过程。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自由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是299,792,458米/秒,约等于30万千米/秒。

光的传播可以遵循直线传播原理。

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是光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反射是光遇到物体后原路返回的现象,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的现象,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由斯涅尔定律描述。

透射是光穿过其中一种透明介质的现象,透射的角度和入射角有关。

光的传播可以用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来解释。

在一些实验中,光表现出波动特性,例如干涉、衍射和折射等现象。

这是因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产生波动现象。

但在其他一些实验中,光又表现出粒子特性,例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现象。

这是因为光也具有粒子性,可以被看作由一些粒子(光子)组成的。

光的颜色与光的频率有关。

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颜色越偏蓝;光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颜色越偏红。

光的频率范围从红光到紫光,人眼可以感受到的光的主要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光的强度可以用光的亮度来描述,亮度与光的功率和表面积有关。

光的功率是光的能量传递速度,单位是瓦特,可以通过光源的功率和传播距离来计算。

光的亮度越大,功率越大,照射的表面积越小,亮度和表面积的平方成反比。

光产生的推动力可以用光的压力来描述。

光的压力是光对物体施加的压力,与光的功率和面积有关,可以通过光的功率和表面积来计算。

光的压力越大,功率越大,面积越小,与表面垂直的光线传播时光压力最大。

光的传播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光能够通过光纤传输信息,光纤通信可以传输大量的数据,并具有高的抗干扰性能。

此外,光也可以用于照明、摄影、激光技术和光的检测等领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知识点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

注: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但要一定是硬棒(不能变形)。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绕其转动的点;(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为人施加的力);(3)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注:a、支点一定在杠杆上,而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b、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寻找最大动力臂的方法:(1)当动力作用点确定时,该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大动力臂;(2)当动力作用点未确定时,先在杆上找出距离支点最远的点作为动力作用点,该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大动力臂。

3、力臂的画法:a、一定点(支点);b、二画线(力的作用线)c、三从点向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含义:在力的作用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a、静止;b、绕支点匀速转动。

2、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注:多力下杠杆的平衡情况: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操作: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目的:①使重心落在支点上,消除重力对平衡的影响;②方便读取力臂。

在实验过程中,不可以再调节螺母,但是杠杆倾斜不影响实验结果,只是不方便读取力臂。

(2)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知识点三:杠杆的分类类型力臂关系力的关系优点缺点实例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开瓶器、钳子、羊角锤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筷子、镊子、钓鱼竿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天平定滑轮第二节滑轮知识点一:定滑轮1、本质:等臂杠杆2、特点:a、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b、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拉力(不计绳重和摩擦);c、不省距离;物体移动距离h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h。

注:使用定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沿不同方向的拉力都相等。

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将对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第十二章主要涉及到电流与电阻的基本概念、电阻的测量方法、电功率以及平衡电桥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电流与电阻的基本概念1. 电流: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的运动方向决定,单位为安培(A)。

2. 电阻:指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特性有关,单位为欧姆(Ω)。

二、电阻的测量方法1. 串联电阻测量: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串联,通过测量总电阻和已知电阻的值来计算待测电阻的大小。

2. 并联电阻测量: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并联,通过测量总电阻和已知电阻的值来计算待测电阻的大小。

三、电功率1. 电功率的定义: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或消耗,单位为瓦特(W)。

2. 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率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即P = I * U。

3. 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电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即P = I^2 * R。

四、平衡电桥1. 平衡电桥的作用:用于测量电阻的值,通过调节电桥上的可变电阻使电桥平衡,从而得到待测电阻的大小。

2. 平衡电桥的原理:根据电桥平衡条件,当电桥上的电阻达到平衡时,电桥两边的电势差为零。

3. 平衡电桥的实验步骤:先接入电源,调节电桥上的可变电阻,观察电桥两边的电压差,直到电桥平衡为止,然后根据平衡条件计算待测电阻的大小。

通过对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与电阻的基本概念,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了解平衡电桥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这些知识点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环节。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电流与电阻的基本概念,电阻的测量方法,电功率以及平衡电桥等内容。

第12章 简单机械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12章 简单机械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1、杠杆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 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表示。

1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表示。

22、杠杆类作图力臂作图技巧:①找支点和力②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③标出力臂(力臂用实线带双箭头表示)画最小力作图技巧:①连接OA ②过A点做力臂的垂线③确定力的方向,画出力④标出力注意事项:①力臂过短做延长线②力臂为实线双箭头③别忘垂足符号3、杠杆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绕支点转动状态。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挂上钩码前,要让杠杆的重心(中心)作为支点,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注意事项:挂上钩码前,调节平衡螺母(左右均可),那边高往那边调;挂上钩码后,不得调节平衡螺母。

(2)挂上钩码后,通过调节钩码的位置让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3)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4)处理数据时,力和力臂相乘而不是相加是因为力和力臂是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5)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即:2211l F l F =4、杠杆平衡表达式:2211l F l F =即1221l l F F = 5、杠杆类计算: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其中一个量,学会公式变形。

例:2112l l F F =6、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省力杠杆:21l l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21F F <(动力小于阻力),特点是省力费距离,如:羊角锤 剪铁的剪子 扳子 钳子 独轮车 铁锹 动滑轮;费力杠杆:21l l <,21F F >,费力省距离,如:剪纸的剪子 扫帚 镊子 筷子 船桨 钓鱼竿;等臂杠杆:21l l =,21F F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如:天平 定滑轮 跷跷板 衣撑 挂钟。

物理12章知识点

物理12章知识点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复习提纲一、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致冷--如敷冰降温; 凝固放热—如菜窖放水,防菜冻坏2、汽化和液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叫汽化(吸热)定义: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作用:蒸发吸热致冷(液体周围及自身温度下降)(例:发烧时涂酒精降温等)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同一物质沸点一样)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减小而减小,气压增大而增大。

高山气压小沸点低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放热) 方式: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液化条件遇冷,所以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总出现在温度高的那一侧。

夏天空调房窗玻璃上的水珠在外侧。

(温差越大、水蒸气含量越多,液化越明显)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干冰、樟脑丸、钨。

常见现象还有:用久了的灯丝变细、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固体清新剂。

干冰在任何应用中仅起到升华吸热致冷的作用!然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舞台‘白烟’;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下)凝华成小冰晶,下落遇到暖气流熔化成雨(人工降雨)。

②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常见现象有:雪、霜、雾凇的形成、冰花、用久了的灯泡变黑。

凝华条件遇冷,所以窗玻璃上的冰花总出现在温度高的那一侧。

(如:冰花出现在室内侧)4、熔点和沸点是物质三态的分界点,物体的温度低于熔点固态,熔点和沸点之间液态,高于沸点气态,温度等于熔点可能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态。

5、熔点和沸点都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的熔点和沸点,可用它们来鉴别物质 沸腾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凝华 放热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 方法:先判断题目所给现象 的初、末状态再对号入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
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②“二力”即动力
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
“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

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
“L”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公式:F i L i= 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L2, F i V F2 (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
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 i<L2, F i>F2 (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钓鱼杆。


(3)等臂杠杆:L i=」F i= 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或速度V F)二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3、动滑轮:
① 定义 ② 实质 ③ 特点 方向。

④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
力)则:
1 [ F
2 G 物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 力 。

绳子自由
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 =2倍的重物移 动的距离S G
(或V G )
4、滑轮组
① 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 组。

②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F 1 G 物。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F
(或V F )=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n (% 6)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 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1、 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一 W fc = nW 总 斜面:W 有用=Gh
2、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fc = W 、— 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L
3、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 W 有用+ W 额
=FS= W
有用
斜面:W 、= fL +Gh= FL
4、 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W
有用
斜面:=GW '
FL
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使用动滑轮 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

_ Gh Gh G
=囱F G _ GS G2h GF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嘯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W有用Gh
(2)应测物理量W总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o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