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总结
浅谈《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021年4月Apr.2021第45卷第2期Vol.45,No.2热带农业工程TROPICAL AGRICULTURAL ENCINEERING浅谈《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①张淑静王兰英张云飞骆焱平(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对食物的需求已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急需农作物全程绿色种植,以降低农药残留。
因此,生产无公害食品已经成为植物化学保护课程重要讲授内容。
结合海南大学《植物化学保护》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论述“双一流”视域下《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S4-4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ZHANG ShujingWANG LanyingZHANG YunfeiLUO Yanping(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0228)Abstract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residents'demand for food has changed a lot.The whole pro ‐cess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rop growth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reduce pesticide residu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pollution-free foo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Phytochemical Protec ‐tion in Hainan Universit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first class".Keywords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Teaching methods ;Reform and practice《植物化学保护》是科学使用农药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门科学[1],该门课程是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是一门交叉学科,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学难度大。
级植保3班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习总结
级植保3班《《植物化学保护学》实习总结2020级植保3班《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总结《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课程的实习使同学们对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也对植保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2020级植保3班全体同学在张志祥、赵晨、伍欣宙老师的带领下如期进行实习。
本次实习包括同学们自己动手配制制剂并进行生物测定、走出校门到田间和企业参观、邀请专家来校分享经验三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兴趣,扩宽视野,了解植物保护专业人员的使命与担当。
一、自己动手配制药剂,在室内与田间测定活性,理论实践相结合农药的生物测定在新农药的创制、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供依据。
为了使巩固同学们的化保专业知识,本次实习设计了“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性与行为影响、毒饵配制及田间药效测定”的试验,以增强同学们的实践技能。
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同学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药剂及新型毒饵的配制工作,并在接下来9天时间内,在室内连续调查红火蚁工蚁生存情况、计算毒力值,并在校内室外利用配制好的毒饵进行对红火蚁的防效测定。
试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将农药学系最新研究成果与实习内容相融合,在体现创新性的同时注重学生解决田间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巩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跃迁。
二、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开阔视野,感悟未来走出课堂,实地体验植物化学保护学科发展的印记,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色和亮点,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张志祥老师带领学生们参观了植物园,并给他们讲述了植物园的历史,展示了农药领域广泛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原料,如鱼藤、毛豆、血封喉、印楝,并介绍了它们的主要活性成分、杀虫机理和应用范围。
同时,他们了解了华农植保农学的历史和赵善环、庞等院士对农学的贡献,向同学们传达了老一辈植保科研工作者的坚定信念和严谨治学。
只有走出校门,才能了解现代农药行业的现状,开阔视野,感知植保人在社会需求中的意义。
《植物保护技术》精品课程研究报告
《植物保护技术》精品课程研究报告经过二年多的努力,《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组,以省级精品课程为标杆,在多年积累和探索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课程建设,努力建设师资队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目前,网站框架已建成,出版了自行编写的教材,并以新教材为依托形成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设计了针对每一章节的习题、教案、课件,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模式,转变为通过大量任务和项目来展现教学任务的探索模式,使教学任务更加贴近实际,具有生动性和实用性。
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学内容丰富。
在课程体系方面,构建了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使两种体系相互融合,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使得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新颖,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赞许。
在教学内容方面,既注重具体的任务方法、技巧的讲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任务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中,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的自主思维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拓宽了学生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任务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掌握并融会贯通任务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方面,已完成了《植物保护技术》课件等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程容量增大,方便了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课,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教学环境明显改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学生互动性强,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高效且生动有趣。
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一、课程教学内容(一)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植物保护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肩负着培养专业技术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后继专业课程与技能的重要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经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专业对应行业、企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意见、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多层面参与,形成以下课程设计理念: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服务中等职业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课程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针对岗位,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原则。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与探索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与探索植物化学保护是一门重要的学术课程,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如何与病害有效抗争,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植物及环境生态的相关知识。
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授课形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就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和探索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授课形式在从课堂讲授为主向多媒体多学科协同教学模式转变。
教材从传统的以文字为主转变成以多媒体形式为主。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教学中最为发达和最为常用的手段,让课堂更加趣味化,吸引力也更强。
同时,以多学科协同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学习植物化学保护知识的同时,能够系统性地学习相关的环境生态、农业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其次,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授课形式也从传统的讲授改为以实践实习为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实习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实习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化学保护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如何及时防治植物病害等技能。
此外,对学生参与实习进行考核和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也是一种授课形式的改革和探索。
通过将实战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领悟能力,有利于植物化学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案例分析机制,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和探索正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未来,教师还可以结合新兴教学理念,更多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设更多的选修课,让学生参与到植物化学保护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化 , 今 国 内绝大 部 分 植 物 保 护 专 业 本 科 生 毕业 之 如
后 都 是从 事 与农 药 有关 的工作 , 如农 药 营 销 、 药 技 农
术 服 务 、 药 管 理 、 药 残 留 检 测 、 药 应 用 和 农 药 农 农 农
第 8卷 第 1期 21 0 0年 2月
西南农业 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 ur lo u h s rc lurlU nv r iy S ca ce c iin o na fSo t we tAg iu t a ie st ( o ilS in eEdto )
Vo1 8, . NO.1
结构 的变化等 , 这些 因素都 对《 物化学 保 护 》 程 的 植 课 教学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另外 , 者经过 连续 几 年 的 笔
观察和调 查 , 发现有 许多学 生经过《 植物 化学 保护 》 的
学 习之后 , 一些 重要农药 品种 的种类 、 性 、 用机 对 特 作
收稿 日期 : 0 9 5—2 2 0 —0 6 基 金 项 目: 南农 业 大 学 2 0 华 0 8年 度教 育教 学 改革 与 研究 项 目“ 品课 程《 物 化学 保 护》 精 植 的教 学 创新 与实 践 ” J O O 4 , 目负责 人 : 继光 。 (G 8 3 ) 项 黄
Fe . O1 b2 O
《 物 化 学 保 护 》 程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 植 课
黄继光, 周利娟, 徐汉虹, 曾鑫年
( 南农业 大 学 天 然农 药与化 学生物 学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虫毒 理研 究室 , 东 广 州 5 0 4 ) 华 昆 广 1 6 2
《植物学》课程建设实践与成效
《植物学》课程建设实践与成效近年来,与生物学相关的课程一直在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植物学课程也在这一趋势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科学研究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鉴于此,植物学课程建设及其实践与效果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学课程的建设及其实践应从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利用等方面入手,其内容应该涵盖植物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首先,要明确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培养学生的植物学认知能力。
其次,要建立植物学的系统基础理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植物学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植物学的实验资源,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再次,要注重植物学的历史发展、进化理论、生态学等理论,从而培养学生认识植物学领域的动态发展及其应用舞台,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和利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最后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植物学研究能力,突出植物学在生物学及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在实施植物学课程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植物学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并加强课程研究及其系统实施;同时,要充分利用植物学资料、植物学研究成果等,以应付植物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同时,需要注重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对植物学课程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促进课程的有效发挥;同时,要借助实验教学、演示教学、讨论等形式深入探究及实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植物学知识与技能。
植物学课程的建设实践及其成效表明,通过加强教学研究,深入探究,健全实施,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得到了教师和学生一致的认可;同时,学校、教师和家长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植物学课程的成功推行也将有助于植物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植物学课程建设及其实践与成效的研究非常重要,要从植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入手,并加强植物学课程的系实施及其动态监督,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其实践技能的提升,最终培养学生植物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发挥其在科学研究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农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植物与化学保护措施的相互作用,旨在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科的不断发展,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改革方向和实践措施。
1.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植物化学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急需对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进行改革,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
2.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是农学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和实践,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植物化学保护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更新实验设备和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植物化学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实验设备和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
改革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需要更新实验设备和技术,以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实验技术和设备,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3.加强实验项目的实用性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需要加强实验项目的实用性,使其更贴近农业生产实际,更具有指导意义。
可以结合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建立实践教学基地2.开设产学合作课程为了提高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的实用性,可以开设产学合作课程,邀请农业生产企业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使课程更贴近农业生产实际,提高应用性和指导性。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与探索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与探索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植物化学保护方面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授课形式以及实践形式的建设却落后。
为此,必须从改革授课形式和提高实践质量两个方面着手,推进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发展。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探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与探索。
一、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为了改革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授课形式,必须从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资源的改革等方面着手。
(1)课程内容的改革首先,应该基于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审视和梳理教学大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实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认知训练,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在认知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应该注重从课堂上深入挖掘,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学习过程从记忆式学习转变为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3)教学资源的改革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还要注重实践资源的改革。
如,学习过程中应该大量使用实物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实践中的各种技术、设备和药剂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实际,教授实际生产技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化学保护技术。
二、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实践质量的提高(1)建立多种实践模式实践活动是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把实验室实践,实地实践,现场答疑等,做到有机结合。
(2)丰富实践教材植物化学保护实践的实施需要依托丰富的教材,因此应该加强课程教材的编写,让实践活动更加清晰明确,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
(3)完善实践考核植物化学保护实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应该优化实践考核,让学生能够得出客观的实践结果,而不是简单的理论考试。
012-长江大学-31-李俊凯-《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长江大学成果科类:农学申报等次:二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课“分段模块式教学模式”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一方面整合课程内容,将课程进行分段模块化处理,另一方面根据每一模块的内容,结合教学团队成员的具体研究方向,安排相关教师授课。
将授课内容与授课教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做到了传授知识的新颖性和知识传授的多元化。
(2)《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课“全程研究式教学模式”采用系统设计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探索激发学生内在求知需求与创造激情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集课程实践与研究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其创新点是运用研究型学习理论,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模式的改变内化为创新的驱动力;同时强化了大学批判性和探索性教学的本质,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
(3)发表教研论文11篇,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学生就业关系最紧密。
“《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以《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为目的,分别从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实验课教学改革两个方面进行实施,其中理论课建立了“分段模块式”教学模式,实验课建立了“全程研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改革使本课程师资得到最大优化,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中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本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按照“《植物化学保护学》分段模块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和“《植物化学保护学》全程研究式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两个项目分别进行研究,产生直接相关教学研究论文11篇,并完成了《植物化学保护学》校级精品课程的验收。
“《植物化学保护学》分段模块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针对我校实际,提出“分段模块式教学”的思路,一方面将相关内容重复的课程整合到该课程中,适当增加该课程的学时,取消重复课程;另一方面,将该课程分为几大模块,教师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研究方向,按照模块分别承担教学任务。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
收稿 日期 :2 0 目:植 物保护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研 究项 目资助. 作者简介 :梁巧兰 ( 1 9 6 8 一) ,女 ,甘肃 崇信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 事植物化 学保护教 学与研 究工作.
・
1 1 4・
梁巧 兰:《 植物化 学保 护》 课 程 实验 教学改革与探 讨
的重点 放 到培养学 生 的综 合能力 上具 有重 要意 义. 1 传 统 实验教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1 . 1 实验 教 学 学时设 置 不合 理 。理论 教 学和 实践教 学脱 节
随着课程设置的改革 ,甘肃农业大学 《 植物化学保护》 教学大纲 中,对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和生产
可 能有 自己的想 法 ,所 测 数据 及 实验 报 告 几 乎千 篇 一 律 ,这样 既影 响 了学 生对 技 能 的掌 握 ,也 难 以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 ,教学实习模式单一 ,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 ,即实习前 ,指导教师 讲述实习 的内容 、操作方法与步骤以及报告格式等 ,学生按照设定的套路 ,机械地完成操作 ,缺少积 极主动的思考 ,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1 . 3 实验 实习教学管理 、考核 不够科学 实践教学过去往往因为依附于课程理论教学 ,缺乏科学合理 的评价与管理标准 ,实践教学质量管 理过程中的某些环节管理不规范 、不到位. 实践教学应达到什么标准 ,如何去监督 、执行 ,在实施过程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生 自己设计和 完成 。
改善。病虫 “ 专防” 田防治次数减少 , 化学农 学技术学 院
】 5— 2
对于更好地 学习植物化 学保护课 程具有非 就需要 及时 了解外 界 田间病 虫害 的发 生状 决 了外 出务 工户和无 劳力户病虫 防治后顾 以便调整 实验对象 与实验时 间。另外 , 之忧 , 同时增加 了务农 农民的收入。我们的 常重要 的作用 , 学 生学 习植 物化 学保 护 况 , 是
21 -9 00 0
方法 交 流
《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周小毛 任新 国 刘祥英
摘
要: 本文从 实验 内容 、 实验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对《 植物 化学保护 实验》 课程 的教学改革进行 了有益尝试和实践。 教 学改革
二、 流安排学生准备相关实验 轮
关键词 : 植物化 学保护 实验课程
学生感到 自己书本上学的东西能够应 以保证 实验 时获得 合 乎要求 实践 , 教学 , 学生 的基 础 知识 与实践 技能 不断 种子 播下 去 , 使 以取得最好 的实验效果 。 提高 , 植物 化学保 护 实验 教学 的一 项重 的供试 作物苗 , 是 用到实践 中,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基 本知 识 和进 行 操 作 技 能训 练 的 必 需环 植物化 学保护实验 还需要做好充 分 的准备 教学 紧密联系生产 实际 ,每 年与有关 部门
如做药 害实验 , 要提前一个 月将作 物 联 系合 作 , 排一次专 业化防治试验 , 安 通过 节 。如何开展好 植物化 学保护实验 课程 的 工作 ,
《 植物化 学保护》 是植物 保护专业 的主 干课程 和专业 课 , 植 物保 护体 系 中的重 是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实验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手段,探究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加深学生对植物化学保护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了解,提高其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方法来优化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课程:一、完善实验设施和条件,提高实验效果。
教学资源对于一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课程改革前,我们发现实验室设施较为陈旧,仪器设备更新不及时。
我们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实验室环境和购置先进设备,从而提升实验效果。
例如,引入了高端的多功能气chromatography-质谱法仪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对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提高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理论化,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结合。
随着植物化学保护学研究的深入,教学也必须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相结合。
我们加强对研究成果的关注和应用,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独有的资源开展植物化学保护学相关的科研项目。
四、加强实验安全管理。
实验安全管理是一门实验课程的重要标志。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加强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教育。
另外,我们还为学生准备了全面的实验操作指南,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全程记录和相应评估。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我们成功地提升了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性,助力培养了优秀的植物保护人才。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教学质量、改革和实践的探索,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高素质的植物保护人才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我们需要对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关于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革植物保护学领域发展迅速,新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传统的实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我们需要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变,引入新的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的实验,使学生对于植物保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还可以结合农田实际,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实际运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更新与增加传统的实验设备和仪器陈旧,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我们应该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更新和增加,引入新的高精度仪器和设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要加强对学生操作仪器的培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实验操作流程的简化与优化传统的实验操作流程繁琐,阻碍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参与度和兴趣。
我们需要对实验操作流程进行简化和优化,精简不必要的步骤,减少实验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四、实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对实验教学失去兴趣。
我们需要探索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实验、实验展示、实验报告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实验、虚拟实验等,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五、实验教学评估方式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估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我们需要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估方式,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
可以采用实验报告、实验展示、实验设计等方式进行评估,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造力。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和完善。
《植物保护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教学计划)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计划职业学校二〇一四年五月《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概况《植物保护技术》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昆虫学和病理学基本知识,掌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所设置的职业岗位为: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二、教学计划制订的依据1.当地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岗位任职条件;当地作物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及综合防治、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与综合防治、当地果树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与综合防治、农药安全实用技术规范;2.教学标准: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3.岗位任务:本专业从事当地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农药安全使用;4.技术标准:从事以上岗位的相关技术标准;5.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植保工6.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状况:种植结构、可进行的实训项目,模拟生产实训。
三、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农作物生产技术》在第一学年开设,课程为108 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0学时,实验实习及生产实训68学时。
四、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当地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岗位任职条件;当地作物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及综合防治、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与综合防治、当地果树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与综合防治、农药安全实用技术规范。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际的职业能力,强化单元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单元诱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本课程属应用性学科范畴,故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布置典型、简单和较少量的课后习题的方法作为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建议采用教师示范操作、讲解操作技巧,学生模仿操作,学生自己练习操作和教师指导操作等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教学中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校内实训基地实训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六、实训内容主要实习实训项目如下:实训项目一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实训项目二昆虫的变态类型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虫态实训项目三主要农业害虫类别的识别实训项目四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的观察实训项目五植物病原真菌一般特性的观察及主要类群的识别实训项目六植物病原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观察实训项目七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统计及预测实训项目八常用农药的剂型和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实训项目九农药的使用技术及田间试验方法实训项目十杂粮作物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实训项目十一果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实训项目十二蔬菜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七、教学说明(一)教材的重点是关于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农药应用技术及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知识。
植物学教研室工作总结
一、前言植物学教研室作为学校生物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植物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将植物学教研室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教学工作1. 课程建设(1)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对植物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加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完善课程内容。
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对植物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增加了新的知识点,提高了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3)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指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1)开展教学研究。
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实施课程思政。
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开展教学竞赛。
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提升教学水平。
3. 教学成果(1)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奖项2项。
(2)发表教学论文3篇。
(3)编写教材1部。
三、科研工作1. 科研项目(1)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
(2)获得横向科研项目2项。
2. 科研成果(1)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
(2)申请发明专利2项。
(3)举办学术讲座3场。
3. 科研平台(1)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
(2)建设校级科研团队1个。
四、人才培养1. 毕业生就业(1)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
(2)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环保等领域。
2. 学生竞赛(1)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植物生物学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组织学生参加省级植物学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科研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
(2)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优化。
(3)实验室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换代。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农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病害的防治和植物化学保护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植物化学保护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植物保护技术和实验操作能力,许多高校都对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本文将就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进行讨论。
一、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的改革意义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传统的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课程大多是理论性的学习,缺乏实际操作和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的内容。
而实验操作能力是植物保护学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对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目标明确改革后的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的目标更加明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保护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植物保护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更新改革后的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增加了一些前沿的植物保护技术和实验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前植物保护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学手段多样化改革后的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在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一些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一些高校构建了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教学体系,包括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室设备。
建立了新型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室,配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长江大学 成果科类:农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 《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完成单位: 长江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李俊凯徐志红姚安庆王真杜晓英陈柏寒李翠花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李俊凯教授长江大学720 总负责徐志红讲师长江大学400 杀虫剂和机型加工的教学姚安庆教授长江大学360 杀菌剂的教学王真讲师长江大学220 实践教学工作杜晓英副教授长江大学380 除草剂的教学陈柏寒助理研究员长江大学50 教学管理李翠花助理研究员长江大学50 考务管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课“分段模块式教学模式”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一方面整合课程内容,将课程进行分段模块化处理,另一方面根据每一模块的内容,结合教学团队成员的具体研究方向,安排相关教师授课。
将授课内容与授课教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做到了传授知识的新颖性和知识传授的多元化。
(2)《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课“全程研究式教学模式”采用系统设计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探索激发学生内在求知需求与创造激情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集课程实践与研究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其创新点是运用研究型学习理论,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模式的改变内化为创新的驱动力;同时强化了大学批判性和探索性教学的本质,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
(3)发表教研论文11篇,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学生就业关系最紧密。
“《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以《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为目的,分别从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实验课教学改革两个方面进行实施,其中理论课建立了“分段模块式”教学模式,实验课建立了“全程研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改革使本课程师资得到最大优化,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中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植物化学保护是一门涉及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植物化学、农药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下,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从课程教学改革的动机、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举措。
一、动机传统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手段单一等。
由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有必要对植物化学保护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目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植物化学保护实践能力,掌握农业生产中的植物化学保护技术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1. 课程设置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应重新调整内容和结构,增加实践环节,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多个模块,逐步培养学生的植物化学保护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了解实验现象,探究实验原理,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可以开设农田实习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化学保护工作,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行业需求,增设专业技能培训环节,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植物化学保护技术和方法,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1. 探索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问题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手段多样化引入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一、引言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农学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领域,它研究了植物与化学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利用化学手段保护植物健康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植物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植物化学保护学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实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相关内容,以期促进这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二、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实验是植物化学保护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则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课程中,往往只注重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已成为迫切的需要。
三、基于问题的实验设计在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改革中,基于问题的实验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通过此种设计方法,可以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中,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
我们可以将一些实际植物保护问题引入实验课程,比如虫害、病害的防治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模式除了增加基于问题的实验设计外,改革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还应该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通过实验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实地调查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中更能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科研实验能力培养除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外,改革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应用型课程还应该加强学生的科研实验能力培养。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昆虫学课程建设2006年年度总结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昆虫学课程组)
农业昆虫学课程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骨干课,2004年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昆虫学学科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现将2006年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资队伍梯队合理、水平高
本课程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实验师1人。
7名教师中55岁以上的1 人,45~54岁2人,45岁以下4人,年龄结构合理。
通过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承担科研任务,师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7名任课教师全部为高级职称,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学历层次高。
通过组织观摩教学,参加科学研究,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刘勇教授2006年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墨铁路副教授获教学质量三等奖。
骨干教师都投入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中,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课程建设,帮助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指导本科生实验和实习。
二、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更新
因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新修订的全国统编教材,教材的编写质量高,系统性强,但随着种植制度、有害生物的外来入侵,害虫优势种变化较快。
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将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删减部分过时的内容,使学生在奠定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三、建立精品课程网站
网站内容丰富,学生通过网站不仅可全面了解学科领域、师资队伍、科研水平,还可让学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辅助学习,利用电子邮件使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录制了4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提供给全校教师观摩交流。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提出问题,增加一些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因材施教、注重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有许多来自城市的学生学习农业昆虫学时,往往有不着边际之感,而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又要
从事植物保护工作,必须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才能指导生产。
因此,我们就组织他们观看有关录像,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农村进行实地观察,安排他们采集标本、观察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效果很好。
3、组建农业昆虫学试题库,组织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命题,试题题形多,覆盖度广(95%以上),有利于取题组合试题,为考教分离点定了基础。
五、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好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田间调查和实验两大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对于农业昆虫学课程来讲,昆虫形态识别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历来受到任课老师的重视。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课的观察验证所学的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实践应用的能力。
为此,在开设的实验课中,应尽可能地摆放新鲜标本和多种形态,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到田间进行调查观察。
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应把重点放在准备新鲜材料、现场指导上。
同时,根据能力培养需要,增加了田间调查,通过了解农民和生产中的情况,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献身农业的自觉性,也通过田间观察、具体试验和分析,增强学生实践技能。
(二)通过SRT计划项目和毕业论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2006年新增大学生SRT计划项目3项,参加课题的学生15人。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1名,尽量为学生提供研究条件和补充研究经费,认真进行指导,使其在自己有兴趣的课题上积极探索,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做毕业论文的学生考研成功率达70%左右,直接就业的都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很受接受单位欢迎。
(三)指导1名本科生毕业论文2006年获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交流
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对外教学和科研交流。
通过建设,本科程的师资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已达到国内相同课程的先进水平。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工作,本课题组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鉴定》和《园艺昆虫学》,积极为课程和学科建设提供支持。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