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一、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各高校纷纷开展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管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因此,各高校纷纷开展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1. 教学内容的优化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一步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内容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引入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案例,提高教学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2. 教学方法的创新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二步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实地考察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同时,还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现代技术手段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3. 教学资源的整合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三步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因此,需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如教材、案例、课件等,构建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
同时,还需要注重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和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教学资源。
四、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和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效果。
首先,教学内容得到了优化,管理学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管理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课程思政精品课程进展报告(一)
课程思政精品课程进展报告(一)课程思政精品课程进展概述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目前,中国高校已经开设了大量的课程思政精品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报告将介绍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的最新进展。
课程思政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是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课程。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的建设,探索了教育与思政相融合的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已有数千门课程被认定为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进展课程建设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强了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支持。
各高校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机制和奖励措施,引导教师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高校注重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教学实践高校的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不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许多高校在实践中探索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同时优化了课程教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深入领会思想政治内涵,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效果评估高校对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进行了综合评估,提高了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效。
评估主要包括学生满意度、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
基于评估结果,高校及教师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方法。
结语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高校的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和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仍需不断加强建设,以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及高校育人的使命。
下一步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的建设,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高校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高校可以探索多种教育教学模式,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育;开发互动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国防科技大学《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我校《线性代数》课程始于“哈军工”时期,当时的线性代数课程内容包含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进行讲授,由孙本旺、卢庆骏等知名教授组成的教授会负责该课程的建设。
这门课程对学生影响最为广泛,被誉为“霸王课”。
我校《线性代数》课程2010年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以来,课程组秉承“哈军工”优良传统,同时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按照瞄准“一个目标”,寻求“两个突破”,争创“三个一流”开展课程建设,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建设成效。
一、建立适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我校《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以教育部新制定的“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基本指导原则,以我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为指导,根据新形势下我校线性代数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对线性代数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适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更有效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1)钱学森创新拓展班线性代数,46学时。
在全校技术类学员范围内进行全面选拔,注重数学和英语基础,打破专业界限,组成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实施小班教学,由本课程的资深教授担任主讲任务,在使用自编教材《线性代数》的同时,参考国内外的著名教材,实施与国际知名大学接轨的线性代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整个线性代数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深或加强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应用能力以及数学方法、数学素质的培养。
(2)线性代数普通班,46学时。
除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外,全校技术类学员和合训类学员按原院系和原专业分班,称为线性代数普通班。
二、突出代数素质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线性代数教学团队以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为切入点,以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懂技术、会指挥的新型复合型军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和深化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以教学改革为牵引,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情况小结和展望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
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08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
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
原湖南医科大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
2006、2007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报告参考格式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中期检查
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
课程层次(本/专):
课程负责人:
所在学院:
批准时间: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〇一〇年三月
一、课程和课程负责人基本情况(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负责人基本情况
二、课程组人员基本情况
三、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从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及中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及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条件(教材建设及选用、实践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情况)、教学方法与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课程的特色、优势等方面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20240229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中期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中期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一、项目概述背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我校启动了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旨在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在线课程体系。
目标:通过精心策划与设计,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在线精品课程,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需求,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课程建设进展1.课程策划与设计完成情况:经过严谨策划与设计,已完成XX门在线精品课程的整体框架与教学设计,确保每门课程均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
特色: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科前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教学资源制作与开发完成情况:已制作完成XX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包括高清视频、专业音频、精美图文等,确保教学内容清晰、准确、生动。
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高清视频编码、互动式图文设计等,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3.技术平台建设与优化完成情况:已搭建稳定、高效、易用的在线教学平台,支持课程管理、用户管理、学习跟踪等功能,确保课程的顺畅运行和学习效果的有效监测。
优化措施:根据用户反馈和技术分析,持续对平台进行优化升级,提升平台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三、项目验收与评估验收情况:经过严格的验收流程,XX门课程已顺利通过初步验收,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和技术平台均符合项目要求,得到验收专家的一致好评。
评估结果:通过对已上线课程的运行数据和学习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课程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项目预期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部分课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原因:在资源制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技术要求和标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资源质量存在差异。
改进措施: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与指导,提升他们的资源制作能力;建立严格的资源审核机制,确保每份资源都符合项目要求和质量标准。
《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经济等领域。
其主要讲授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认知建筑工程领域的敲门砖。
通过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建立建筑工程相关概念,掌握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掌握建筑构造原理与方法,并为进一步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专业领域。
近年来,随着对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也在同步进行。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我系该课程已基本具备院精品课程的要求,现简单汇报如下:一、教学大纲建设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的目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实用性及适用性,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也一直在探索和改进。
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实用性为主本课程大纲紧紧抓住建筑物的构造组成这条主线,从认识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开始,拓展到建设设计原理及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建筑物构造做法、细部做法的同时,初步掌握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从而达到能够进行简单建筑物建筑设计的能力。
紧密结合现行的行业法规,紧跟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形势,使学生及时掌握行业动态。
2.注重技能教学为突出高职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课内实践达6学时,课程设计2周。
在课堂讲述的同时结合本校教学楼或宿舍楼的一些实物构造,增加学生学习的感官性,从而加深理解。
课程设计周里带领学生参观教学搂、办公楼及住宅小区等,扩大学生的眼界,领悟建筑设计真谛,从而应用到学生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去。
二、坚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改革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高职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
教师不宜以讲为专务,而应致力于“导”。
管理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二00九年四月十日《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课程建设小组自2006年2月起,《管理学》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与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管理学》课程建设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管理学》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Ⅰ.教学队伍建设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梯队:负责人为何苏华教授,主讲教师有陈晶瑛、杨望成、黄耀辉三位副教授,另有三位青年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曾多次获得学校等有关部门奖励。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为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任课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教师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共7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
近三年来,有2位教师(罗锋、辛焕平)职称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有1位教师(杨望成)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职称结构情况: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学历结构情况:博士1人,硕士4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本科2人。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学改革成效显着,受过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承担8项教研课题,并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6篇。
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一览表2005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研课题一览表2006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发表教研论文一览表Ⅱ.教学内容2.1课程内容《管理学》课程是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早,教学内容前置于其他课程,因此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至关重要。
《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报告河套大学霍轶珍一、《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历程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是构成建筑工程学科的四大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材料是所有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决定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和建筑物的总造价。
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一个土建工程工作者的必备技能~也使得《建筑材料》课程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
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早在2004年根据各专业发展的需要将《建筑材料》课程确定为优质核心课程~多年来对该课程在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持续了不断地建设~使该课程始终保持创新特色~历经了多年的积累和不断的改进完善~该课程2006年评为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级精品课程~2008评为评为河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现在我们又将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做为我们今后的课程建设目标~使该课程的建设真正做到止于至善。
二、《建筑材料》课程建设过程与建设内容的创新特色1。
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清晰的课程建设思路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我们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以“项目导向、行动导向”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以培养学生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工作内容"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以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内容为参照系~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融入实际工作情景”的课程观~将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标准深度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我们的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课程教学骨干教师构成核心课程团队~统筹课程建设的全面工作~按照规范的课程开发流程共同完成以下关键性工作:1,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课堂教学模式.2,开发职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体系1校企深度合作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首先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中和工作任务~在对岗位工作任务和相应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然后以此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系部电建系总负责王建锋编写高媛二〇一三年九月《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我校的办学定位,牢固确立人才质量观,遵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进教材创新。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依托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批体现我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科水平、反映最新科学技术发展,能得到国内职业教育同行认可的教材。
教材建设必须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充分体现优秀教学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优化结构,突出特色。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抓好重点教材,全面提高质量,突出我专业特色,力争系列配套,逐步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
力求做到统筹规划、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推进学校发展。
二、精品课程的建设措施和保障激励措施1、由系主任牵头,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拟订精品课程动态管理、专业教研组负责具体建设的系列制度,学校其余涉及部门可协助系部进行相应的建设工作,建立起良好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
2、精品课程建设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通过调研、参考、研究讨论、领导评价验收等方法共同完成各阶段建设任务。
3、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预算、使用、效益,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使用效率高。
4、各部门及系部涉及教师应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好精品课程的论证、申报、管理、检查与评估等工作,尤其要确定合适的教材建设负责人并为教材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精品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扎扎实实把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自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自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自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立项为院级精品课程以来,我们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建设中去。
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课后辅助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基本教学文件,注重教材建设,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品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课程基本情况概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学校工科类、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具课。
其主要内容有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不仅为学生的专业课、后继课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深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统计观点、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自2005年以来先后参加了泰安校区(泰山科技学院)的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建设,2009年又被立项为院级精品课程,为此我们分专业编制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内容调查表》,在各专业任课老师的配合下完成了四个系21个本、专科专业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对应用型本、专科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了教学大纲的修订,确定了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与课程建设相关的教学、教研内容。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结合不同专业对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和教案进行了修改。
规范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的批改点评以及讨论题、思考题的设置。
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帮助学生复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中的部分先修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获。
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毛泽东思想概论》优秀课程建设总结报告该课程自1992年开设以来,2003年被评为学校首批合格课程,2005 年12月立项建设优秀课程,在课程建设组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按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五个一"标准对该门课程进行了不懈的建设,达到了优秀课程的要求。
现将该课程建设情况做出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及特色(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根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五个一"标准和德州学院优秀课程建设"五个一"标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与启发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二)课程建设定位《毛泽东思想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建设的定位就是建设优秀课程,努力打造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三)课程建设的特色(1)《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
理论性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有一支优化的教学梯队、有一个革新的教学大纲、有先进适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了严格科学的考试方法和制度。
(3)引入了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和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绩该课程的教学队伍由三人组成,开始建设时,只有两名副教授,一个讲师,两个硕士,一个在职硕士,讲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全部为副教授高级职称;全部取得硕士学位,建设成效明显。
40-45岁两人,30-40岁一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师生配比为1︰18。
该课程由政法系田宝华副教授任课程负责人,现为德州学院政法系副主任,系党总支宣传委员和统战委员。
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课程建设情况汇报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课程建设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将对课程建设的背景、目的、内容、成果等方面进行汇报,以期为后续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参考。
二、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课程建设作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校也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工作,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建设内容1 .教学理念更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 .教学内容优化: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3 .教学方法改进:积极引入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 .教学资源整合:加强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整合,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四、建设成果1 .课程质量提升:通过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得到了更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2 .教学资源丰富:通过课程建设,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得到了更新和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3 .学生素质提高:通过课程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各类竞赛和科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总结与展望本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未来将继续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加强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将继续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1. 引言说到精品课程,大家可能会想,这到底是个啥?其实啊,它就像是一道精致的菜肴,外表看着美丽,味道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这次的课程建设,经过了一番辛苦的努力,终于把这道“佳肴”端上了大家的桌子。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们这段时间的成果、经验和点滴感受,保证让你听了忍不住想点一份。
2. 课程建设的过程2.1 确定目标首先,咱们得说说这课程的目标。
目标就像一颗北极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想要打造的,不仅是一个课程,而是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他们能力的学习平台。
在确定目标时,大家可真是“众志成城”,脑洞大开,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人说:“我们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就像爱上吃冰淇淋!”这句话一出,大家都笑了,气氛瞬间轻松了不少。
2.2 课程内容设计接下来就是内容的设计啦。
这部分可得好好琢磨。
我们希望每个模块都能紧贴实际,既要有深度,也要有趣味。
比如,在讲解理论的时候,我们用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是“引人入胜”。
老师们也是个个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办法把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时候甚至还会加点幽默,让课堂活跃起来。
3. 教学方法与手段3.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上,我们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除了传统的讲授,还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甚至是在线互动,真的是应有尽有!有的同学甚至提议来个“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活跃得像个嘉年华。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真是“百花齐放”。
3.2 评估与反馈当然,课程建设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评估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设定了多种评估方式,从小测验到期末项目,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
而每次课程结束后,老师们都会认真收集同学们的反馈,有时候甚至会收到一些幽默的建议,像是“能不能在课堂上放点音乐?”这让我们意识到,课程不光要有内容,更要有氛围。
4. 收获与反思4.1 成果与成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课程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评估。
课程建设方面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得到了广泛关注。
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将我校课程建设方面工作总结如下:一、课程建设总体情况1.优化课程体系。
我校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精神和市场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加强课程建设。
我校积极推动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质量。
目前,我校已建设了一批优质课程,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
3.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我校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规范课程建设流程,确保课程建设有序进行。
二、课程建设主要工作1.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我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我校鼓励教师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质量。
同时,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3.课程评估与监控。
我校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与监控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课程建设。
4.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我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1.课程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课程改革,我校课程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
2.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质量。
2.课程资源建设还需加强。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课程建设结题报告
篇一:精品课程建设结题报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书立项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所属系部:建设时间:填表日期:jpkc200705化工原理田海玲化学化工系 2007-2010 20100729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12345篇二: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名称是《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开放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是20060202,项目所在单位是电气工程系,项目负责人。
本课程建设项目的目标要求有以下几项:1.制订教学管理制度。
2.编写教材。
3.建立网络答疑及批改作业平台。
4.开放实验室,建立实验考核管理制度。
5.建立网络教室,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程序设计语言是大学公共基础课之一,而且也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其地位比较重要。
我校于2005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例如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选择,开放实验室,以及提供合适的本科教材等。
在本课程建设项目立项之前,主要以下几点不足,制约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
1.十分缺少适合学分制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任课教师,没有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目前主讲教师只有1人,每年《c语言程序设计》的任课教师都在大量更换,稳定性不足。
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无法客观评价、考核任课教师。
2.缺乏适应学分制要求、适合汽车学院学生需要的本科教材。
3.未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网上答疑及批改作业等活动。
4.实验室资源严重不足,缺乏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客观考核办法,也没有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指导效果进行评价和管理5.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按照课程建设项目的要求,我们首先经过充分的研讨,总结近几年《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几易其稿,制订出了《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管理和考核制度》。
该制度出台以来,已成功地运行一个学期,为考核和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任课教师提供了切实可靠地依据,也为今后可持续、规范的考核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年度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年度,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本年度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总结。
二、课程建设总体情况1. 课程体系完善本年度,我校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
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主体,实践教学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2. 课程内容创新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我校积极推进课程内容创新。
一方面,引进国内外先进教材和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开发特色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改革本年度,我校大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通过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质量监控为确保课程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
三、课程建设主要成果1. 课程建设成果丰硕本年度,我校共立项校级精品课程20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4门。
此外,我校还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评选,共有5项成果获奖。
2.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本年度,我校组织开展了多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通过培训,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3.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本年度,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100余人次获奖。
4. 国际化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本年度,我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际优质课程资源。
目前,我校已开设10门国际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匹配度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球》院级精品课程2012年建设总结报告一、项目在建基础、支撑条件运动系网地教研室承担全院网球和地掷球两门课程教学工作,在学院和运动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我教研室不断发展,教学、科研、训练工作均有长足的进步。
受此鼓舞,教研室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2009年积极申报,《网球》课程被批准为“院级优质课程”,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2年的的不懈努力,2011年顺利完成了院级优质课程建设任务。
2011年将《网球》课程申报为“院级精品课程”,获得批准。
近几年,我院网球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不断齐全,网球拥有13块标准场地,学院规划的网球馆已动工修建。
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有网球专职教师11名,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6名,助教2名。
有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另有1人正就读硕士研究生。
网球教研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技术力量雄厚,运动水平较高。
教师普遍技术水平精湛,个人具有较好的运动成绩,半数教师参加过专业训练或参加过全国性大型网球比赛,并获得优异比赛成绩。
(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团结协作精神强。
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训练、比赛中有明确的人员编制分工,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
(三)创造和谐氛围,青年教师进步快。
教研室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青年教师补充进来,教研室对其成长进步十分关心,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开展对外培训,扩大学校影响。
成立了“西安体育学院网球俱乐部”。
能经常开展网球培训活动,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之长,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学院影响。
已于2011年将中国网球协会“快易网球”培训项目引进我院。
(五)在科研中,广大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科研工作,近两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地市级课题1项、学院课题2项,教师参加过3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被ISTP或EI检索论文3篇,在国内公开学术期刊发表网球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建设目标:《网球》课程已严格按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筹备建设,争取在五年内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
院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只是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目标,但这些名号并不是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建设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条件,以提高网球课程教学质量,为学院课程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建设思路:(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网球课程在我院开课较晚(1998年开设网球课),课程建设基础薄弱,在2007年以前,学院网球专职教师严重不足,近几年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以青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正处于成长阶段,教学经验、科研水平、训练水平都亟待提高。
因此教研室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并一贯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二)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网球课程虽在我院开展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却非常好,运动系、体育系和社体系网球专项学生数量仅次于篮球专项学生,普修课、选修课上课学生数量也急剧上升。
教研室计划根据网球课程教学的特点,逐渐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对网球专项课采用“协同教学模式”,对网球普修课和选修课则采用“快易网球教学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以评促建教研室赵丰副教授主持申报的学院教改课题《我院网球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已顺利结题,改研究所设计的网球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教研室计划定期或不定期采用该评价体系对教师网球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督促教师对课堂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此提高网球课程教学质量。
(四)教材建设目前国内出现在市面上高等院校网球课程教学教材数量不多,而能够适用于体育院校网球专项课教学的教材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教研室计划在2-3年内完成一部适合体育院校网球教学的专用教材。
(五)完善网上课程资源本课程已完成的上网资源有: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文件、教学课件、教学效果、成果展示、教学录像等,教研室计划对已上网的资源进行系统完善,并不断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参考的新资源。
三、建设措施(一)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了教研室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研室制定了初步中长期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效果较为明显,2007年教研室教师中没有一个取得研究生学历,如今已有7人获得研究生学历。
在此基础上,教研室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继续求学深造,计划在3-5年内有1-2人考上博士研究生。
(二)建立听课、看课制度为了给中青年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教研室制定了不定期听课和看课制度,平均每月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老教师授课,从中学习网球教学技巧和积累教学经验;并组织老教师听青年教师授课,在课堂授课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点评,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综合能力。
(三)大力开展网球俱乐部活动教研室充分利用学院网球俱乐部特有的平台,在课外时间积极开展校内学生网球培训活动,为学生网球技战术的水平的提高和网球理论知识的掌握开拓了第二课堂,深受学生欢迎。
同时网球俱乐部利用节假日开展对校外网球培训活动,为西安市后备网球力量培养添砖加瓦,更是为提高我院网球教学知名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加大学术研究力度教研室一直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充分尊重知识、重视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鼓励教研室教师参加科研讲座学习,积极申报各级给类科研课题,并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撰写成教学科研论文,整个教研室科研氛围有了极大的改变。
(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教研室平均每月会利用周三例会时间组织一次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大家畅所欲言,将自己一个月来的教学工作体会与其他教师分享,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不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更是充分体现了教研室同事共同努力强大的凝聚力(六)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全国或省市网球比赛近几年,教研室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和省市网球比赛,在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同时,充分展示了我院教师网球技战术水平,为我院学生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另外,我校网球院代表队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和全国体育院校网球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七)定期举办院内学生比赛按照学院竞赛训练处的统一部署安排,教研室每年精心筹划、认真组织举办两次大型学生网球竞赛活动,5月份举行全院学生网球比赛,11月份举行学生网球精英赛。
通过比赛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网球技战术水平,更是激发了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网球课堂教学质量。
(八)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网球裁判培训为了提高学生网球裁判综合能力,教研室每年4月和10月定期举办学生一、二、三级网球裁判学习培训,通过培训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网球规则和裁判知识,并能熟练掌握网球裁判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西安市业余比赛裁判工作,在校外裁判工作中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四、建设成效通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网球》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教学资源已上传到学院精品课程网站,但是网球课程建设不会因此而停滞,相反,我们会以前期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升网球课程建设质量。
在网球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效果得到了校外专家的高度肯定: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副院长、网球教研室教师王海明副教授认为:西安体育学院的网球课程教学形式规范,教师的主导地位明确,教学训练方法实用性强,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积极性,充分考虑到了网球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训练效果显著。
同时我院受课学生对此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由于专业的特点,加之身体条件不尽相同,在学习网球之后,深感对于拓展专业的知识面,能够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以促进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对于他们毕业实践以及走向社会增添了信心,开拓了更多的路子,并由被动变主动的学习;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网球课程培养了他们能接受任何挑战,不向压力低头的意志品质,并且让他们变得活泼、热情奔放,形成易于合群的性格。
使他们走向社会更加充满信心,坦然地面对社会。
《网球》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来,教研室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有:1、赵丰,主持完成了学院教改课题《我院网球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研》,2011年。
2、赵丰,西安体育学院师德先进个人,2011年。
3、赵丰,EI检索,《Training Student Self-confidence in the College Tennis Teaching》,2011年4、张亮亮,主持省部级课题,2012年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体系的构建及应用》,2012年5、张亮亮,第一届西安体育学院“教学新星”,2012年6、冯加付,ISSHP检索论文,《The research of the reform development of young tennis of China》,2011年7、冯加付,EI检索,《The Study of Stadiu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2012年8、冯加付,运动系第三届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专项技能一等奖,2011年9、冯加付,西安体育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2年10、冯加付,第一届西安体育学院“教学新星”,2012年11、冯加付,主持厅局级课题,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西安市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12年12、田华,西安体育学院教案评比一等奖,2011年13、教研室,获2011年西安体育学院师德先进集体,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