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6 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靶标促炎因子: IL-6、IL-17、IFN-γ、TNF-α、抑炎因子:IL-4、IL-10、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 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 的关键细胞因子。
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 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 是机体Th2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 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 来反映机体Th1/Th2 漂移水平,Th1/Th2 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IL-17 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评估的主要指标感染/炎症相关疾病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 是机体最主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化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鉴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脓毒症:IL-6 显著升高,IL-10 升高较明显噬血细胞综合征:IFN-γ和 IL-10 显著升高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G-BIRCP:我们将 IL-6、 IL-10 同时高度增高>10 倍( X+S),定义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G+BIRCP:将 IL-6 为轻度增高>2 倍甚至>10 倍( X+S),但 IL-10 正常或增高值<10 倍( 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 G+BIRCP)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IFN-γ>100pg/mL, ,IL-10>60pg/mL ,且 IFN-γ水平高于 IL-10 水平。
细胞因子7项检测的说明
细胞因子7项检测的说明1. 什么是细胞因子检测?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话题——细胞因子检测。
别担心,不用背什么复杂的术语,咱们就像在茶馆聊天一样,轻松愉快。
细胞因子,简单来说就是咱们身体里的一些小信使,它们帮助调节免疫系统,像个小精灵一样,在体内穿梭,传递信息。
细胞因子检测就像是给这些小精灵做个体检,看看它们的状态如何,能不能把咱们的免疫系统调得更加给力。
1.1 检测的意义说到检测的意义,简直就是一部大片啊!想象一下,你在打游戏,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提示:“你的角色状态不佳,快去补给!”这就是细胞因子检测的作用。
通过检测,我们可以了解到身体的免疫反应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甚至可以提前预判一些问题,像个神预言家一样,给咱们的健康把把关。
1.2 细胞因子的种类细胞因子可多了,七项检测听上去就像一场音乐会,里面有主唱、吉他手、鼓手等等。
它们分别是: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10),还有干扰素(IFN)。
每一项都有自己的特点,像不同乐器演奏出的旋律,合在一起才能奏响健康的交响曲。
2. 检测的过程说到检测,很多人会担心,啊呀,要抽血吗?对的,没错,细胞因子检测确实是需要抽血的,听起来有点紧张,但实际上,抽血就像是捡个小便宜,可能有点疼,但为了健康,值得啊。
首先,你得去医院或者诊所,前台的小姑娘会给你登记,像是在填一份VIP通行证,接着就是护士小姐姐出场,温柔地告诉你,稍微捏一下拳头,深呼吸,不用太紧张哦。
然后就抽一管血,咕咚一下,搞定!2.1 检测结果解读等着结果的时候,就像等快递,心里七上八下的。
结果出来后,你可能会看到一些数据,别慌,这些数字就像考试卷上的分数,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来给你解读。
比如说,如果某项细胞因子的水平偏高,那可能说明你的身体在和某种疾病作斗争,或者免疫系统在“开会”呢。
如果一切正常,那就恭喜你,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咱们要做个“健康达人”!2.2 注意事项不过,做检测也有一些小窍门,首先,最好提前预约,不然一到医院就像去赶集,热闹得很。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的调控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的调控
孙宝房;陈强谱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17(25)8
【摘要】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是由围手术期各种诱发因素引起的,以炎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异常表达、促炎-抗炎网络体系失衡为基础,导致各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学过程.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是阻碍腹部外科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积极进行调控,控制应激反应,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及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重要器官功能,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但目前对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及调控措施的认识尚处初级阶段.本文对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的调控措施进行系统介绍.
【总页数】7页(P709-715)
【关键词】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应激反应;调控
【作者】孙宝房;陈强谱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营养中心山东省临床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1
【相关文献】
1.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调控的多学科专家共识(2014版) [J],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2.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 [J], 林海钦;郑惠鹏
3.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腹部过度炎症反应动态变化的关系 [J], 黄钦山;邹向竞;杨新霞
4.限制性输血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反应\r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J], 王华玲
5.腹部外科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J], 孙宝房;陈强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
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因子在免疫调整、炎症应答、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的检测不仅是基础免疫讨论的有较手段,同时在临床疾病诊断、病程观看、疗效推断及细胞因子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由于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含量甚微,给细胞因子的检测带来困维,细胞因子的检测尚未在临床诊断上广泛开展,已知目前采纳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均不完善,且不同的检测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较大,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肯定的困难。
因此,有必要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目前,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和浓度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又称生物活性检测,是依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活性而设计的检测法。
由于各种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活性,例如IL-2促进淋巴细胞增殖,TNF杀伤肿瘤细胞,CSFci 激造血细胞集落形成,IFN爱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因此选择某一细胞因子独特的生物活性,即可对其进行检测。
生物活性检测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胞增殖法很多细胞因子具有细胞生 zhang 因子活性,特殊是白细胞介素,如IL-2 ci激t细胞生 zhang 、IL-3 ci 激肥大细胞生 zhang 、IL-6 ci 激浆细胞生 zhang 等。
利用这一特性,现已筛选出一些对特定细胞因子起反应的细胞,并建立了只依靠于某种因子的细胞系,即依靠细胞株(简称依靠株)。
这些依靠株在通常状况下不能存活,只有在加入特定因子后才能增殖。
例如IL-2依靠株ctll-2在不含IL-2的培育基中很快死亡,而加入IL-2后则可右体外 zhang 期培育。
在肯定浓度范围内,细胞增殖与IL-2量呈正比,因此通过测定细胞增殖状况(如使用3h-tdr掺入法、MTT法等)鉴定IL-2的含量。
除依靠株外,还有一些短期培育的细胞,如胸腺细胞、骨髓细胞、促有丝分裂原ci 激后的淋巴母细胞等,均可作为靶细胞来测定某种细胞因子活性。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炎症反应一方面通过致炎因子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炎症介质来实现;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结合发挥活性,炎症介质作用于细胞后可进一步引起靶细胞释放次级炎症介质从而放大或抵消初级炎症介质的作用。
不管机体遭受何种刺激,宿主对炎症反应的总体特征非常相似,然而不同的损伤涉及不同类型的细胞,导致不同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引起系统性和局部性损伤。
通常术中的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又进一步加强了手术以及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此恶性循环终将导致组织损伤而增加手术后临床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目前,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法、药物对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
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中细胞之间交流的信息分子,它们通过效应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对细胞生长、成熟和修复产生调控作用。
创伤、应激、感染等是影响围术期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总结各种炎症因子的特点、围术期使用不同药物和麻醉方式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1.炎症细胞因子多达20%的肿瘤源自于慢性炎症,大部分的实体瘤都有炎性渗出物。
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进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且很多这些效应都是由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
在所有细胞因子中,TNF和IL-6具有促进肿瘤发生的效应,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TNF和IL-6作为肿瘤相关炎症和肿瘤形成的主要调节因子,使得它们在癌症的辅助治疗中成为很受欢迎的研究目标。
因此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炎性灶中有很多细胞因子。
其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协调控制炎症的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新生儿围术期感染早期监测的研究进展
坏死因子 ) L 1I一 和 I一 能激活和驱使单核 / 。I 一 、 6 L 8 L
巨噬细胞 、 中性粒 细胞 、 NK细胞 到达炎症 局部 , 消灭
病 原体 。另外 , L 的活化还可诱导诱导型一氧化氮 T Rs 合酶O d c ln r o iey taeNOS n u i e i c xd snhs i ) 动子活性 . b t i ,  ̄ 维普资讯 ht Nhomakorabeap://
l 临床小 儿 外 科 杂志 20 0 7年 1 2月第 6卷 第 6期
J ㈣
lf l i l eitcSrey D cm e 07, 6 N . Ci c dai ugr, ee b r 0 Vd., o6 o n aP r 2
・
综述 ・
I - 2I - 8 T 一 (mo n c s f tr , 瘤 L 1 、 1 和 NF t r er i a oI 肿 L u osc -
。
由于 新生 儿免 疫 系统 功 能 尚未发 育 完 善 , 于 对
入 侵 的病 原微 生物 不 能形 成 有效 的 防御 机 制 , 手 经 术 创 伤打 击后 容 易发 生感 染 . 重 者直 接 导致 败 血 严 症 。新 生儿感 染 临床症状 往往不 典 型 , 表现 也多 样 , 作为 感 染 指标 的 外周 血 白细 胞 计数 及 c反 应 蛋 白 ( CRP ‘ 新 生儿 感染 中的敏感 性 和特 异性 较 低 , )在 血
一
m l urae s A s后 , 过 T R 区 域 向胞 内 传 递 o cl p t , MP) 通 e a tm P I 信 号 , 活 NF 激 —KB等转 录 因子 , 多种 与免 疫 有 引起
关 的细 胞 因子 的释 放 ,如 I - 、 - 、 一 、 - 0 L 1I 6I 8I 1 、 L L L
细胞因子12项检测解读
细胞因子12项检测解读细胞因子是生命体特有的营养物质,有着诸多功能,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断、抗癌治疗、免疫调节、以及自身免疫等多种领域。
近年来,细胞因子检测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提供有关慢性病影响的重要信息。
细胞因子12项检测是对常用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的常规化学检测,其中包括TNF-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IFN-γ、MANF和MMP-9。
TNF-α是一种炎症因子,主要调节免疫反应,通常受到慢性炎症的影响。
相比之下,IL-1β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IL-2和IL-4能够调节效应T细胞活动,促进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IL-5是促进B 细胞分化和抗体合成的重要细胞因子,而IL-10能够调节免疫细胞活动,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
IL-6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促进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动,而IL-8则能够诱导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IL-12能够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而IFN-γ是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的重要细胞因子。
MAN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能够克服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最后,MMP-9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细胞因子,也可以调节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12项检测能够检测上述12个细胞因子的水平,它们最常被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慢性病,尤其是自身免疫疾病。
此外,它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
这项检测需要收集血液样本,经过特殊半定量分析来测量上述12个细胞因子水平。
通常情况下,这12个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提供多样的发病状况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并诊断和治疗疾病。
细胞因子12项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病因,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是否正在治疗。
例如,通过IL-2、IL-4和IL-10的水平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状况,甚至可以识别出潜在的慢性病;也可以通过IL-6和IL-8的水平变化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给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6项临床意义6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靶标促炎因子:IL-6、IL-17、IFN-γ、TNF-α、抑炎因子:IL-4、IL-10、本项目涵盖由Th1、TH2、Th17、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更全面的反映疾病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改变。
重症疾病细胞因子水平是早期预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SIRS)的灵敏指标,SIRS发生时IL-6、IFN-γ、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大幅升高,是反映SIRS的关键细胞因子。
对于临床重症患者,如脓毒症、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胰腺炎、重症肺炎、围手术期等患者,若发生SIRS不能及时治疗,则易引发ARDS 和MODS,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越完善的因子种类更有利于反映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而警醒临床医生及时干预。
IL-4是机体Th2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是机体Th1细胞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临床中多用IFN-γ/IL-4来反映机体Th1/Th2漂移水平,Th1/Th2漂移是评估肿瘤疾病病情的重要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IL-17几乎参与所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损伤评估的主要指标感染/炎症相关疾病IL-6、IFN-γ、TNF-α是感染患者首要升高的促炎因子,IL-4、IL-10是机体最首要的抗炎因子,检测促炎/抗炎因子变革情况可评估感染病情进展及预后疗效。
细胞因子谱辨别脓毒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脓毒症:IL-6显著升高,IL-10升高较明显噬血细胞综合征:XXX-γ和IL-10显著升高1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因子谱G-BIRCP:我们将IL-6、IL-10同时高度增高>10倍(X +S),界说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G-BIRCP)G+BIRCP:将IL-6为轻度增高>2倍甚至>10倍(X+S),但IL-10正常或增高值<10倍(X+S)者,定义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关细胞因子谱(G+BIRCP)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细胞因子谱IFN-γ>100pg/mL。
炎症因子检测方法
炎症因子检测方法
炎症因子是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在炎症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检测炎症因子的变化,可以有效地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炎症因子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
实验室检测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将样本送到医学实验室进行检测。
而现场检测则是指使用快速检测设备在医院或诊所等现场进行检测。
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炎症因子结合,通过颜色反应来定量测量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炎症因子,精度高,但需要耗时较长,需要专业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
现场检测则采用免疫荧光分析仪(IFA)或免疫层析试纸(ICA)等设备,这些设备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也比较稳定。
但是现场检测设备只能检测少量的炎症因子,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炎症因子检测可以应用于许多临床领域,如肿瘤、炎症性疾病、感染病等。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炎症因子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化疗或放疗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炎症因子检测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诊断手段,对于诊断和治疗炎症性疾病及其他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炎症因子检测结果只是辅助性的,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唯
一依据。
在进行炎症因子检测前,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在炎症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在炎症反应监测中的作用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测量细胞因子水平的工具,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关键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和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过度或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可用于监测炎症反应的动态变化,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某种疾病炎症程度和病情变化的重要信息。
在临床应用中,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通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炎症反应监测。
首先,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可用于诊断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的发生与发展与细胞因子异常产生有关。
通过检测关键的细胞因子水平,可以辅助判断炎症性疾病的类型、程度和进展情况,并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可用于监测炎症反应程度。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了解炎症反应的程度对于评估疾病的严重性、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变化至关重要。
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细胞因子的水平,可用于监测患者的炎症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供更好的病情管理和治疗效果。
此外,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还可用于评估炎症性疾病的预后。
炎症性疾病如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均可影响患者的预后。
通过持续监测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判断病情转归及预后情况,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疾病预后信息,指导治疗调整和决策。
综上所述,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在炎症反应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通过检测和测量细胞因子水平,提供有关炎症性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管理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的精确性和便捷性将不断提高,为临床应用带来更大的便利和价值。
炎症因子检测方法
炎症因子检测方法炎症因子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炎症的程度和类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目前,常用的炎症因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血沉测定、降钙素原测定等。
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的水平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会显著升高。
CRP测定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炎症指标之一,它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炎症的程度。
然而,CRP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感染、外伤、手术、肿瘤等都可以导致CRP水平升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是机体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它的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炎症的程度。
白细胞计数是一项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但它受到感染、应激、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有时会出现假性增高或假性降低的情况,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谨慎解读。
血沉是一种反映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速度的指标,它是临床上常用的炎症指标之一。
血沉测定简单、易操作,但受到年龄、性别、季节、月经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对炎症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已逐渐被CRP等更为准确的指标所取代。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它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PCT的水平在感染性疾病时会显著升高,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CT测定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判断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抗感染治疗的进行。
除了上述常用的炎症因子检测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检测技术,如炎症因子芯片技术、多因子联合检测等,它们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炎症因子检测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围术期患者NE、WBC、SIRS评分的影响
[ 6]O s aN Jkn nH, la ,e a.C giv ar et r— ka K, oie Meks l S t 1 ont ei i n e i mp m p
d tp s t k et i l g e lw u [ ] er er i s otr e a n— r f l —p J .JN uo N u — c so d h n o t o o m l o
sr sc ir,20 8 ( 1 :2 013 . ugPyha y 0 9,0 1 ) 13 -2 5 t
[ ]周华 , 中. 7 赵 血管 性认 知 障碍 的诊 断 [ ] 国际脑血 管 病杂 志 , J.
20 1 ( ) 14 0 9,7 2 :2 .
总 之 , 研 究 显 示 在 V I的 筛 查 中 , C 及 本 C MoA
c ny( l i l l t p y o g a s d ) J .N u s e a i c ac n a e e ohs l i l t y [ ] e r c B hv e ic -e r io c u oi
P yil 20 3 ( :3 -4 . h s , 0 8,8 6)6 96 5 o
与 对照组 比较 , 观察组 围
观察组于麻醉诱导 、 肝素化及鱼精蛋 白中和后给予 U I对照组 给予等量 生理盐水 。两组 分别于术前 、 毕及术 后 T, 术
8 1 、4 4 、2h评估 SR 、6 2 、8 7 IS评分 , E IA法检测血浆 N WB 用 LS E、 C及 中性粒 细胞 。结果 的 N WB 中性粒细胞及 SR 评分 。 E、 C、 IS 关键词 : 心脏手术 ; 体外循环 ; 乌司他丁 ; 中性粒 细胞 弹性 蛋 白酶 ; 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 中图分类号 : 6 4 1 R 5 .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0 226 2 1 )70 6 -3 10 —6 X( 02 1-0 50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浓度变化
用 膜 肺 和 滚 动 轴 流泵 先完 成 远 端 冠 状 动 脉 吻 合 开 放 主 动 脉 后
,
,
在 主 动 脉侧 壁 钳 下 完成端 侧 吻合 与 下 腔 静脉 之 间 的 心 包 返 折 处 缝
。
非 体 外循 环 组 在 左 下 肺 静 脉 牵 引线
受
4h
CP B
、
冠 脉搭桥术 治疗 患者
24 h
>
.
手 术后
方 法 选 择 近 期 在 我 院住 院接 例 同期 非体外 循 环 冠 脉 搭 桥术 患 者为对 照 组 入 选 对 象 手 术 前 手 术 后 即 刻 手术 后 接受 了血 清炎 性 细胞及 细胞 因 子 浓 度 检测 结 果 两 组 患 者 手 术前 各 炎性 细 胞 及 细 胞 因 子 浓度 测 定 值 分 布
的 电子
、
表格
及 手 术方法
,
。
各 项 血 清标本 采集 时 间 分 别 在 手 术 前 手 术 后 即 刻 手 术
、
1 2 1
.
CP B
—
麻 醉 采用 静 吸 复合 麻醉
一
,
常规放置
后
.
4h
、
手 术后
24 h
。
Sw
a n
Ga
la z
导 管 所 有 手 术 由同
组 外科 医 生 完 成
。
均采用胸骨
,
脉搭 桥术 患者 ( 3 ) 心 功 能
。
II
.
II I
级 ( 4 ) 自愿 接 受实 验 室 各 项 炎
。
双 探头 Y 2 计 数仪 。 ( 3 ) 测 定样本 要 求 :全 部 检 测项 目测 定均 按 研
10种常用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盘点
10种常用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盘点研究细胞因子为临床上疾病的预防、诊断、机理研究以及治疗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目前检测细胞因子的方法有很多,根据检测原理和手段的不同,检测技术大致可分为四类:免疫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质谱法。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细胞因子一般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这些细胞因子的种类很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一Q(TNF-CI )、白介素一1 B(IL-I B )、白介素一6(IL-6),转化生长因子一B (TGF-B)等。
细胞因子(CytOkine, CK)是主要由机体中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活性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细胞因子能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功能维持、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创伤愈合和肿瘤消长等。
研究细胞因子为临床上疾病的预防、诊断、机理研究以及治疗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目前检测细胞因子的方法有很多,根据检测原理和手段的不同,检测技术大致可分为四类:免疫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质谱法。
本篇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汇总一下10种方法的技术原理及方法特点:1、7种基于免疫学的常用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WeStemBIot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超敏电化学发光技术(MSD)、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技、Olink技术、Simoa技术(SimOa)7种常用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差异对比2、2种基于生物学的检测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ytometric Bead Array (CBA )系统3、质谱法4、12项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一、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方法炎症因子作为一种蛋白质抗原,可以特异性与其单克隆抗体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细胞因子,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其方法包括WeStemBlot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超敏电化学发光技术、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技术、Olink 技术、Simoa技术。
细胞因子检测在免疫监测中的重要性分析
细胞因子检测在免疫监测中的重要性分析细胞因子是一类分泌性蛋白质,在免疫系统中起到相互调节和传递信息的重要角色。
免疫监测是评估个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关键方法,而细胞因子检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关键的免疫信息。
本文将对细胞因子检测在免疫监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首先,细胞因子检测能够帮助评估免疫系统的活性。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抵御病原体和维持机体内稳态至关重要。
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而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系统重要信号的调控因素,可以反映免疫活性的变化。
通过检测关键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炎症反应的程度以及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细胞因子检测对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许多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都与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或分泌有关。
通过对特定细胞因子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类型、分析疾病的发展趋势,并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例如,在某些炎症性疾病中,IL-6和TNF-α的高水平可以作为疾病活动性的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此外,细胞因子检测还可以用于免疫治疗的监测与调整。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干预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如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细胞因子疗法等。
而细胞因子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通过监测治疗前后的关键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另外,细胞因子检测还有助于预测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和预后。
个体在免疫系统方面的遗传差异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同个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差异。
通过检测一些与疾病发展相关的细胞因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易感人群,并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
同时,细胞因子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预后。
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和转归有关,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预后,制定更合理的治疗计划。
细胞因子检测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
细胞因子检测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细胞因子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评估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程度,并提供了许多关于细胞功能和疾病机制的重要信息。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细胞产生,并在体内发挥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分化、死亡等功能的分子信号。
细胞因子的异常调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细胞因子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细胞因子检测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供关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信息。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维持和调控免疫平衡、抵抗感染和控制炎症反应等。
通过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指导。
例如,在免疫缺陷病人中,特定细胞因子的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免疫系统的功能缺陷或炎症病理过程,从而引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治疗效果。
另外,细胞因子检测还能够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
许多疾病的发展都与细胞因子的异常调节有关。
通过检测特定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特定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组织,了解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可以帮助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细胞因子检测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检测细胞因子的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
传统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
近年来,基于免疫荧光、质谱、蛋白芯片和单细胞技术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细胞因子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临床方面,细胞因子检测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的分期和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监测。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通过检测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治疗反应,从而指导个体化的肿瘤治疗。
此外,细胞因子检测还可以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免疫缺陷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及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炎症反应一方面通过致炎因子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炎症介质来实现;多数炎症介质通过及靶细胞结合发挥活性,炎症介质作用于细胞后可进一步引起靶细胞释放次级炎症介质从而放大或抵消初级炎症介质的作用。
不管机体遭受何种刺激,宿主对炎症反应的总体特征非常相似,然而不同的损伤涉及不同类型的细胞,导致不同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引起系统性和局部性损伤。
通常术中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又进一步加强了手术以及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此恶性循环终将导致组织损伤而增加手术后临床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目前,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法、药物对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
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中细胞之间交流的信息分子,它们通过效应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对细胞生长、成熟和修复产生调控作用。
创伤、应激、感染等是影响围术期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及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总结各种炎症因子的特点、围术期使用不同药物和麻醉方式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1.炎症细胞因子多达20%的肿瘤源自于慢性炎症,大部分的实体瘤都有炎性渗出物。
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进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且很多这些效应都是由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
在所有细胞因子中,TNF和IL-6具有促进肿瘤发生的效应,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TNF和IL-6作为肿瘤相关炎症和肿瘤形成的主要调节因子,使得它们在癌症的辅助治疗中成为很受欢迎的研究目标。
因此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炎性灶中有很多细胞因子。
其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 NF)在协调控制炎症的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体外循环围术期cTnT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监测
值, 于术后 4 恢复至术前水平 ; -水平于术后 2 出现高峰 , 8h I6 L 4h 之后逐 渐下 降; 血清 I-水平升高趋势持续 到术 后 7 L 8 2
h在术后 2 达到峰值 ; 清 I- , 4h 血 L2水平在术 后即刻显 著增加 , 之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 血清 I. L1 0水平在术后即刻 , 2 4
Eg t nr t eC B hat ug r pt ns C B)a d 1 ae fnnC B h a ugr a et(o t l ihe o i P er sre a e t( P e un y i n 5c so o —P er sre p t ns cnr s t y i o
Ma .2 o r 08
体外 循 环 围术 期 cn T T及 炎症 相 关 细胞 因子 的动 态监 测
刘 玲 , 雅 馨 , 孙 陈亚 宝
( 泰州市人 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泰州 25 0 230)
[ 摘
要 ] 目的 : 动态监测体外循环( P ) C B 下心脏手术 围术期患者血清 心肌肌钙 蛋 白 T c’ (1 T)及炎 症相关细胞 因子 n
Cl ia au fd n mi e e mi a i n o e u c n a d c t k n s i c lv e o y a c d t r n t fs r m T T n y o i e n l o
d i ro r to fc r o l o r pa s s r e y urng pe ipe a n o a dipu m na y by s u g r i
维普资讯
第1 8卷第 2期 20 年 3月 08
江 苏 大 学 学 报( 学 版) 医 Junlo i gu U i r t( dc eE io ) ora fJa s nv s y Mei n dt n n ei i i
围术期炎症反应与术后并发症
手术创伤炎症引起器官损伤
▪ 围手术期使用脂氧素A4抑制细胞衰老与炎症的交互作用减轻急性 肾损伤;
▪ 围手术期使用右旋美托米啶(Dex)抑制慢性炎症反应延缓肾损伤 慢性化;
▪ 雾化吸入富氢水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肾损伤; ▪ 围手术期调控Cx43通道功能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移植肾损伤。
手术创伤炎症引起器官损伤
分泌减少 ② α7nAChR和炎症反射↓ ③ 炎症消退过程↓
手术创伤导致炎症的可能机制
(五)SIRS与CARS 1.矛盾对立: ① 当促炎效应>抗炎反应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引起全身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继发性介
质的生成以及随后的细胞损伤; ② 当抗炎反应>促炎反应会导致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CARS),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
手术创伤炎症引起器官损伤
手术创伤炎症引起器官损伤
(二)手术创伤炎症与心功能障碍 ▪ 目前已明确IL-6、IL-1、TNF-α等对心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中IL-
6可通过一系列机制调节心血管功能,包括促进左心室重构、诱导 收缩功能障碍、改变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应答等。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中,术后CK-MB水平已被证明 与IL-8水平呈正相关。
手术创伤导致炎症的可能机制
(一)免疫系统激活:天然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激活,炎症细胞和 炎性介质的释放
手术创伤导致炎症的可能机制
(二)内皮细胞活化:凝血途径激活、神经内分泌反应、组织低灌 注=内皮细胞活化 (三)补体系统激活:补体系统经典途径和选择性途径的激活
手术创伤导致炎症的可能机制
(四)炎症信号通路失调:调节炎症消退 的信号通路减弱 ① α7nAChR活化使胞外TNF-α、IL-1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 7天至术后7 - 12天。
炎症反应一方面通过致炎因子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炎症介质来实现;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结合发挥活性,炎症介质作用于细胞后可进一步引起靶细胞释放次级炎症介质从而放大或抵消初级炎症介质的作用。
不管机体遭受何种刺激,宿主对炎症反应的总体特征非常相似,然而不同的损伤涉及不同类型的细胞,导致不同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引起系统性和局部性损伤。
通常术中的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又进一步加强了手术以及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此恶性循环终将导致组织损伤而增加手术后临床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目前,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法、药物对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
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中细胞之间交流的信息分子,它们通过效应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对细胞生长、成熟和修复产生调控作用。
创伤、应激、感染等是影响围术期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总结各种炎症因子的特点、围术期使用不同药物和麻醉方式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1. 炎症细胞因子多达20%的肿瘤源自于慢性炎症,大部分的实体瘤都有炎性渗出物。
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进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且很多这些效应都是由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
在所有细胞因子中,TNF和IL-6具有促进肿瘤发生的效应,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TNF和IL-6 作为肿瘤相关炎症和肿瘤形成的主要调节因子,使得它们在癌症的辅助治疗中成为很受欢迎的研究目标。
因此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炎性灶中有很多细胞因子。
其中白介素-1 (IL-1 )、肿瘤坏死因子(TNF )在协调控制炎症的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炎症是以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特点。
炎症细胞因子指参与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
在众多炎症细胞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NF- a、IL-1 B、IL-6、IL-8、等。
TNF- a是炎症反应过程中出现最早、最重要的炎性介质,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使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调节其他组织代谢活性并促使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
IL 一 6能诱导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并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是炎性反应的促发剂。
IL-8能刺激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促进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弹性蛋白酶,损伤内皮细胞,使微循环血流淤滞,组织坏死,造成器官功能损伤。
IL-1和TNF的分泌可被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物理性损伤等多种致炎因子刺激,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全身作用等方式起作用。
特别是它们可促进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增进白细胞与之粘着。
也可以引起急性炎症的发热。
尽管IL-1和TNF的结构和受体明显的不同,但IL-1与TNF的关系要比其它任何的白介素或细胞因子要密切。
TNF还能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激活间质组织释放蛋白水解酶。
IL — 8是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和激活因子。
现已确认的促炎细胞因子主要有TNF- a、IL-1 B、IL-8、IL-6等,这些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
生理状态下,人体液中TNF- a和IL-6水平较低,但在病理状态下,TNF- a和IL-6分泌量增加以及引起的各种炎症因子的瀑布式释放可导致炎症反应,引起组织细胞损伤,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同,近年来还掀起了抗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治疗的热潮。
1.1 IL-6有研究表明,IL-6的血浓度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炎症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灵敏指标。
IL-6在正常情况下调节免疫应答。
许多研究表明,IL- 6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关键炎症因子,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转归密切相关。
IL-6是敏感反映机体炎症和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IL-6是一种在损伤后协调系统性宿主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多在细胞受到TNF- a、IL-1 B刺激后产生,本身对细胞无直接损害作用,能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活化、聚集,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紧密相关,血清中IL-6水平可反映组织损伤程度。
血清IL-6水平在一些实体肿瘤患者体内会升高,包括胰腺癌、胃癌、肾细胞癌、卵巢癌和肉瘤,在肿瘤的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并不是IL-6水平提高的唯一原因,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分泌的IL-6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作用于肿瘤细胞,在实体瘤、乳腺癌黑色素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中,IL-6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刺激肿瘤生长,特别对于肿瘤细胞和入侵潜能有重要作用,肿瘤细胞的这种入侵潜能在肿瘤转移的早期起关键作用。
Billi ngsley等研究表明在肿瘤微环境中,宿主巨噬细胞产生IL-6,而局部的IL-6又可以参与到肿瘤微环境并作用于肿瘤,这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在肿瘤细胞中,依靠正调节抗凋亡和促血管形成蛋白,IL-6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在鼠类实验中已证实 IL-6的抗体可以终止肿瘤的生长。
近年来大量实验证实IL-6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病相关,并与肿瘤的诊断、预后及治疗相关联。
IL-6与多种疾病都密切相关,其与肿瘤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种恶性实体瘤细胞的生长有赖于自分泌IL-6的存在,IL-6通过以下途径促进部分肿瘤的生长:IL-6 T IL -6受体T肿瘤细胞;IL-6 T VEGFT肿瘤血管形成;IL-6 T基因T STAT T肿瘤等。
通过干扰其中任一环节,都有可能抑制肿瘤形成,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白介素-6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国内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IL-6的分子结构已经明确,基因表达初步形成,且IL-6的多种生物功能,还对其与临床疾病的相关进行了大量相关报道。
1.2 TNF- aTNF- a细胞来源广泛,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细胞、平滑肌细胞、星形细胞、成骨细胞等。
心脏含有的巨噬细胞,是炎性细胞因子TNF- a丰富来源。
T NF- a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抗肿瘤、参与内毒素性休克等病理过程,引起恶病质等。
同时TNF- a可进一步诱导IL-6、L-8、IL-10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体内急性反应、发热反应、引起趋化肽释放等,还可使内皮细胞活化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TNF- a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尤其受到重视,能刺激其他细胞因子如IL-4、IL-6等的释放,扩大其生物学效应,从而介导创伤后细胞炎性反应,引起多器官组织损伤,促进肝脏急性期蛋白的合成。
TNF- a是一种由内毒素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多活性的细胞因子。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具有抗肿瘤和炎症作用最强的细胞因子,与多种疾病如肿瘤、感染、发热、内毒素性休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发生和发展有关,且创伤越严重,TNF- a值越高。
TNF- a监测对上述疾病的辅助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1.3 IL-8IL-8又称嗜中性粒细胞因子,是炎症性疾病的重要介质,在抗感染、免疫反应调节以及抗肿瘤方面有重要作用。
IL-8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其中主要是对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作用,对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也有趋化作用。
作为一种主要的炎症因子,IL-8水平在感染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情况下在炎症局部、血清和体液中均有显著增加。
可通过测定IL-8水平来进行炎症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2. 不同药物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在围术期,使用不同的药物可对患者体内的炎症细胞因子有不同的影响,已有不少学者通过临床试验证明不同药物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总结如下:2.1 选择ASA I ~ H级择期行胃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z组,n=20)和丙泊酚组(Pf组,n=20)。
,通过观察麻醉后血浆IL-6、IL-8和IL-10的变化,发现咪达唑仑和丙泊酚麻醉能促进胃癌手术患者产生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并能保持两者的平衡且咪达唑仑较丙泊酚有明显的抑制炎症作用2.2 择期行LC术患者60例,年龄35〜65岁,ASA分级I或H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 组)和对照组(C组),运用ELISA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 (TNF- %)、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最终发现LC术中辅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抑制促炎因子释放,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2.3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ASA I - H级,男83例,女37例,年龄36-79岁,体重51-85kg。
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60例择期行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4、IL-10、HMGB1及VEGF-1浓度。
发现:七氟醚比异氟醚麻醉能够更好地调节肝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炎症因子的生成,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2.4 选择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24例,ASA I级或H级,年龄43〜68岁,BMI18.9〜24.9 kg/cm2.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和阿芬太尼组(AF组),每组12例通过观察阿芬太尼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围术期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可以发现阿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可有效抑制IL-6的生成和释放,促进IL-10的生成和释放,有助于维持IL-6/IL-10的平衡状态,有利于患者预后[1]2.5 将3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15例,通过测定患者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 a)、IL-10浓度,发现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有明显镇痛作用,同时可调节免疫平衡,减轻围术期炎性反应,且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
2.6 择期颅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20例,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 a(TNF-a)水平,实验结果:证明右美托咪定能减轻颅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在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的同时,也能抑制颅脑手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诱导,对颅脑手术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