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特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各地特色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各地的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较为片面,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各地特色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特色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观念,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地特色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地方特色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方特色文化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各地特色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特色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让学生对各地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针对各地特色文化,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4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世界遗产,并说出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模式】“二、五、三”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比较法等【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你还记得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吗工具(方式)运速运量运价适合货物飞机(空运)轮船(水运)汽车(陆运)火车(陆运)管道运输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在看看我国主要有什么旅游资源。
学生复习填表:运速运量运价货物空运最快最少最高急需水运最慢最多最低大宗陆运较慢较少较高路短陆运较快较多较低量大管道连续多便宜气液回顾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与温故提高的学习习惯。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要点承转过渡旅游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民居、风俗、服饰等构成了特色的地方文化亦作为具有特殊魅力的旅游资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板书: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1.民居(1)北方传统民居:院落,,墙体,窗户。
(2)南方传统民居:院落,墙体,窗户,屋顶坡度大。
(3)傣家传统民居:称为,上层,下层。
学生观看衣、食、住、行图片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开阔座北朝南厚较小较小薄较大竹楼住人堆放杂物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打铺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合作探究自主学习(4)陕北传统民居:称为,冬暖夏凉,节约。
最新地理八上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1
最新地理八上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1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
2、了解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5、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学习重点】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
2、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3、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学习难点】1、了解我国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二五三课堂导学模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具准备】旅游资源图、《地理助学》等【教学过程】(读图片)体会台儿庄古水城、月亮湾湿地、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1. 服饰:藏族人身着 ,具有的特点,以适应的变化。
傣族生活在 ,女子服饰穿 ,男子穿。
追问:西北干旱地区的服饰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青藏3. 民居(1)北方传统民居:院落 ,墙体 ,密封程度高。
西北地区居民屋顶坡度小。
(2)南方传统民居:院落 ,墙体 , ,屋顶坡度大,通风条件好。
(3)傣家传统民居:称为 ,上层 ,追问①南船北马的传统运输特色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追问②我国西北地(观察思考)选择一种民居,其建筑特点与气候、地形自然条件A议一议“图中各民居的主要分布地区、建筑特点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识记我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分布情况在地图上指出我国要的自然、文化,说出保护世界文化_______作为旅游资源是在海南岛的_____村寨群众常常跳起别具特色的舞。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包括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民间艺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一定了解。
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还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入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学会分析特色文化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各地特色文化的类型及特点。
难点:特色文化的形成原因及传承与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的特色文化。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方特色文化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特色文化的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各种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特色文化的图片,如四川的火锅、北京的京剧、云南的丽江古城等,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文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各地特色文化的类型及特点,如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民间艺术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特色文化的形成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特色文化的形成原因。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教案主题: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2.掌握调查研究地方特色文化的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地方特色文化的定义、调查研究方法和保护传承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如何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心中的地方特色文化是什么?”“你认为为什么要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给学生介绍地方特色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解释地方特色文化指的是一些地方独有的文化特点和传统,是地方个性的体现,也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能够保护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独特性,维护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方法探究(20分钟)讲解调查研究地方特色文化的方法。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调查地点: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地方,选择一个具有特色文化的地点进行调查。
(2)采集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访谈、阅读文献等方式,收集与地方特色文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3)整理资料: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出地方特色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展示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报告、制作海报、举办展览等形式,将调查成果展示给他人。
4.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可以选择在校内或周边地区进行调查研究。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地点,进行资料采集和整理,然后准备展示的方式,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
5.总结归纳(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问题:“你在调查中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觉得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有哪些好处?”“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6.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撰写一篇关于地方特色文化的文章,要求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和对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传承的思考等内容。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2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本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
本节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希望能够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特色文化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地特色文化的形成原因。
2.难点:如何从地理角度分析特色文化形成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方特色文化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形成的原因。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
3.划分学生为小组,准备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的地方特色文化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形成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题目与地方特色文化相关。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国的地方特色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4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并说说遗产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各地民居、饮食、服饰等不同特色文化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总结归纳特点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拓展延伸,结合蒙古族游牧民俗理解蒙古包便于拆装的特点。
通过几组图片对比,了解不同地区人民传统出行方式的不同。
分析不同地区出行方式是如何适应当地自
然环境的。
教后反思:
本节课在课前任务中,为每个小组分配了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在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并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
而后,教师选取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对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人们是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最后立足本地实际,由学生介绍本地的特色文化。
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课前准备学生参与度不高,仅少部分程度就好同学搜集了资料并进行展示,此处应做改进。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4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4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并说说遗产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2、以傣族、藏族为例,说明西双版纳、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完成表格)3、思考:你还了解哪些传统服饰,探讨1、以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地区为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饮食的影响。
(填表)2、拓展:阅读课本P99“阅读”八大菜系。
进一步感知饮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1、回顾我国南、北方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分布,从地形、气候、取材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2、拓展:阅读课本P100的“阅读”延安2、以某处世界遗产(自选)为例,说说它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活动五】认真阅读课本P103的文本,1、总结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2、完成课本P104的“活动”,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1.下列民居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四合院 B.土楼 C.高脚楼 D.蒙古包2.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穿“不对称”的藏袍(右图),是为了适应()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D.青藏高原上的饮食习惯3.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方民居建筑注意防寒保暖B.南方民居建筑注意通风散热C.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D.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4.“变脸”(右图)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主要流行于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单位()A.山东省B.广东省C.云南省D.四川省5.将下列各种民居形式与分布地区和特点连线分布地区民居形式特点①内蒙古地区A窑洞a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墙体厚重,多青砖灰瓦②华北地区 B四合院 b易于拆装,适于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③黄土高原C竹楼c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坚实的崖面上挖掘而成④云南西双版纳 D蒙古包 d楼上住人,楼下放杂物、饲养牲畜反思:此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量的图片和材料,并根据提供的图片材料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教师力争在本节课做到知识点都是由学生自行得出。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内容选取自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地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第一章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对于地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学生群体:研究探索观念较强,喜欢自主学习的初中八年级学生。
教学时长:两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方文化的定义及其对于地域发展的重要性;2.掌握地方特色文化的类型及其体现形式;3.了解当地文化资源对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感,激发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独特性的兴趣和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一张图片展示当地特色文化景点,如茂名万水千山、崇左龙虎山等,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探究兴趣,并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景点的背后,是否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第二步:知识输入1.通过幻灯片的形式,介绍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当地特色文化的类型及其体现形式,如广西壮族的侗族歌舞、滇西小学的藏传佛教、福建福州鼓词、四川的蜀绣等,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
第三步:案例分析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城市或者县市区,要求学生调研该地方的独特文化,包括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和影响等;2.学生根据所分配的城市或县市区,收集该地特色文化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学生发表的口头汇报的形式,与其他小组分享发现和交流思想。
第四步:评估1.学生通过合作共建地方文化的形式,展示所掌握的当地特色文化;2.老师对于学生的主题发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采用PBL(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自主发现,从而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资源;3.引导学生扩展文化视野,通过多媒体以及多样性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四节》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如何繁荣和发展这些文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展示了我国各地独特的文化风情,旨在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各地的基本地理情况和风土人情。
但他们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文化,学会分析和发展地方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文化。
2.难点:分析和发展地方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各地的特色文化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地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地特色文化的案例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准备调查问卷,用于学生分组调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地特色文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呈现(15分钟)呈现各地特色文化的案例,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让学生对各地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各地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分析和发展地方文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周围人群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思考如何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通过ppt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饮食文化,同时对傣族和藏族服饰进行对比分析,南方和北方饮食对比分析,让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完成表格并积极发言。
(2)居民
通过展示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教师引导,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哪些自然因素影响了传统居民建筑,同时总结归纳,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等因素。不同地域的居民建筑生动的放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为了增强学生自然环境和文化保护的观念,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我国在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做得努力,以及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自豪感。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
问题情境创设“周庆,去旅游,我们关注些什么呢?”
过渡:越来越多的景区都立求突出当地的特色文化,说说你认识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通过图片展示,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对于旅游的发展,同时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倡导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板
书
设
计
繁荣地方文化特色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的影响
1.服饰2饮食3居民4.中国的世界遗产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
教
学
反
思
教案
课题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时
1
教学
内容
(一)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
教
学
目
标
(1)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文化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了解主要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教
学
重
难
点
通过实例说明环境对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的服饰、饮食、居民的影响。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2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包括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民俗文化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地域差异性较大,对于一些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地方特色文化。
2.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2.学案:提前给学生发放学案,让学生预习课程内容。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地方特色文化相关的道具,如美食、民俗物品等,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图片,如四川的火锅、北京的烤鸭、云南的过桥米线等,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特色文化。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特色文化的视频资料,如四川的变脸、东北的二人转、广东的粤剧等,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各地特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
【商务星球版】8年级地理上册:4.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参考教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
2、知道我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3、掌握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
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
【教学用具】
典型旅游资源图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在看看我国主要有什么旅游资源。
2、看课本插图了解我国的文化主要有那几种,分析其区别及原因。
板书:一、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讲解:人类文化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他们都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提问:读99页图片内容,分析其建筑特点和当地气候、地形的关系。
回忆我国农业的分布,找出我国南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区别。
主要是南米北面,南田北咸。
观察我国各地的服饰,找出其不同,分析其原因。
讲解:服饰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标志。
各地的服饰都与环境密切相关。
如藏袍。
那么我们国家有哪些文化资源呢?
板书:二、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读课本找出旅游的好处。
我国旅游资源众多,包括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等。
重点注意主要景点附近的铁路线和河流,能够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总结: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有: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泰山、黄山等。
【作业设计】
在图上填注我国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景点。
【教学反思】。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第1课时)示范教案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2.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的影响3.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方特色饮食的影响4.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5.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地域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课程引入】师:今年暑假我去内蒙古旅游啦!住蒙古包,吃手抓肉,还体验了骑马……内蒙古大草原上人们的吃住行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物产有什么关系?(板书)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地方服饰的影响师:不同地区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气候、物产等对其服饰、样式、色彩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生:(可能的答案)傣族、苗族、壮族、藏族等。
师:藏族与傣族在其服饰、样式、色彩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师:以傣族和藏族的服饰对比,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对其影响,并完成表格对比。
承转:自然环境除了对服饰的影响,对地方饮食影响也很大。
(板书)自然环境对地方服饰的影响 2.自然环境对地方饮食的影响师:我国地形、气候、物产对人们饮食的材料、做法、口味等影响很大。
你能联系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不同食物的特点及其自然环境的关系吗?(板书)自然环境对地方饮食的影响师: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形成了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菜系。
我们了解一下我国的八大菜系。
承转:自然环境对民居有什么影响呢?3.自然环境对地方民居的影响师: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生动地反应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师: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建筑影响深刻,你能说说有哪些因素吗?师:结合视频,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上特别的民居,窑洞。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2(新版)商务星球版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方特色文化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学会分析地方特色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与分析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实际可行的家乡文化传承和保护策略。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增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地方特色文化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
③板书设计要点:
-清晰展示地理环境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关系图;
-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列举具体的地理因素和文化表现,以实例说明。
内容逻辑关系:
-从地理环境的分析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形成;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明白地方特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2(新版)商务星球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2(新版)商务星球版,本节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概念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形成;
2.分析我国各地特色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地理环境对地方特色文化形成的影响时存在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一概念的讲解不够深入,或者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同时提供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分析地方特色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时,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持。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一问题的讲解过于理论化,没有提供足够的实际案例。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方特色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繁荣地方特色文化5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繁荣地方特色文化5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繁荣地方特色文化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繁荣地方特色文化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二、教材分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设想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具体措施: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方法得当。
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10、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繁荣地方特色文化篇2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数据等资料,比较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八年级地理上册《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在教授地方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方文化的价值,了解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5.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学生在了解地方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撰写短文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为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纪录片、图片等,为学生展示各地特色文化的视觉盛宴,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产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创设生活化情境,结合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地方文化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地方文化的价值,强调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文化主题,撰写一篇短文,介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教师以黄土高原的窑洞文化为例,详细讲解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对地方文化形成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3.教师通过PPT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讲授江南水乡园林文化、西藏藏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各地特色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题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型
教学目标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
了解地形、气候、物产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自然环境怎样影响了当地的特色文化
教学难点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协调发展
教法学法“学为主线、课堂达标”六步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自主检测:
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体现了反映了。
服饰:藏族人身着,具有的特点,以适应的变化。
傣族生活在,女子服饰穿,男子穿
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南北方民居的墙体厚薄、窗户大小、屋顶坡度大小体现了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对民居的影响,为降低造价,传统民居尽量。
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坚持2、我的疑惑:
展示交流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同学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传统服饰,探讨当地自然环境对其特点影响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比较西江苗寨和平遥古城的建筑特点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有名的旅游景点
我市曲阜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旅游资源优势变大,并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请你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检测反馈1、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
A.朝鲜族—窑洞
B.傣族—泼水
C.蒙古族—藏袍
D.彝族—竹竿舞
2、下面不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要想富先修路
3、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
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
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
4、“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
A.南船北马
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
D.南湿北干
5、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
A.地质地貌景观
B.城市面貌景观
C.地方文化特色
D.各地风味小吃
6、关于桂林山水叙述不正确的是()
A.桂林一带石灰岩地区多岩洞,奇峰林立,形态万千
B.漓江,由桂林到阳朔一段,清澈见底,风景如画
C.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有湘桂线通过
D.桂林山奇、水秀、石美、洞异,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