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稻谷产业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稻米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荆州是著名的稻米产区,常年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产量27亿公斤上下。稻米生产一直是我市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全市约有150万劳动力直接从事水稻种植。荆州以占全省13%的耕地面积提供了占全省20%以上的商品稻,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入WTO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稻米市场供大于求等新的形势下,有关稻米产业发展的背景和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荆州稻米产业发展既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站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高度,系统分析我市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优势和潜力,认真研究通过推进工业化带动和促进稻米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对于促进荆州由稻米大市向稻米强市的历史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市稻米产业发展评价分析

(一)发展现状

1.稻米生产稳步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我市稻米种植面积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超过700万亩,1997年仍在600万亩以上。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大力推进,种植业“改稻扩经”逐年增加,2002年,稻米播种面积467.5万亩,年产量26.4亿公斤。五年来,我市稻米播种面积年均减少26万亩,产量年均减少1.32亿公斤。稻米单产由1997年的亩产475公斤增加到2002年的565公斤,特别是中稻单产突破650公斤,大大高于全省590公斤和全国467公斤的水平。

2.品种品质不断优化,优质稻米比重增加。在品种选育和引进方面,金优928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省优质杂交稻育种的空白,有5个优质稻品种达到国标三级以上标准。在品种结构优化方面,大力调减劣质品种,优质稻面积大幅增加。2002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到312万亩,其中国标三级优质稻面积105万亩,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45万亩。

3.加工转化能力增强,“订单生产”逐步推广。初步统计,全市现有稻米加工企业1189家,其中粮食部门63家,占5.3%;龙头企业19家,占1.6%;私营加工企业(户)1107家,占93.1%。拥有年加工能力48亿公斤。其中年加工转化稻谷能力1000—3000万公斤的稻米加工企业136家,粮食部门约80家,私营企业56家。五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银欣、天荣、天绿源、金利米业等4家年加工转化稻米能力1亿公斤以上的大型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天荣、银欣两家企业跻身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近年来,加工企业和粮食部门逐步推行“订单生产”。2002年,全市“订单”规模达到3.5万户,订单面积48万亩。通过“订单生产”,农民种植稻米每亩可增加收益50元以上。

4.市场营销转向多渠道经营,消费呈结构性变化。2002年,全市国有粮食系统收购稻

米6.3亿公斤,占总量的48%;龙头、企业收购2.4亿公斤,占19%;中介组织和私营粮商收购4.3亿公斤,占33%。在一些稻米大镇,私营粮商的收购比例占到了70%以上。我市稻米消费呈现结构性变化,消费总量平稳增长。全市人均消费稻谷由1998年337.5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294.5公斤;2002年食品加工和饲料用稻共消耗稻谷约1.5亿公斤。

目前,我市有银凯、荆珍雪、水晶、泰佳、中国纯香米、露荷、金通、荆州玉粒、荆原、芦花荡、丰登等10多个优质米品牌,其中银欣的银凯、荆珍雪系列,天荣的泰佳,金利米业的丰登等品牌在省内外市场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我市众多的中小型稻米加工企业以开发中档稻米为主,产品远销湖南、广州、福建和西南、西北等10多个省市区。

(二)制约因素

1.水稻品种杂乱,品质不优。一是普通水稻品种多,推广规模小,缺少主推品种。2002年,全市种植的水稻品种接近50个,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面积不过50万亩左右,有14个品种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下。二是优质稻品种短缺,档次不高。我市目前真正被市场接受的优质品种仅有中国香稻,种植面积不过5万亩。三是种子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品牌经营意识不强。2002年全市杂交稻用种总量528万公斤,其中外调种子357万公斤,占68%。我市水稻种业总体上还只是一个行业,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

2.生产收贮不规范,降低了稻米品质。农民产前选种依据个人习惯和经验;产中依据传统方法和经验进行水稻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收获储藏方面,收获稻谷往往是根据季节和气候估计成熟率进行收割,随意性大。稻谷干燥基本依靠阳光和人力翻晒,有的在水泥晒场和公路路面翻晒,还混入砂石、尘土和有害物质,大大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质;稻米收购部门和加工企业对千家万户的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稻谷混收混储,大大降低了稻米的品种品质;稻米收购经营部门往往“贮新售陈”,稻米陈化,稻米食用品质差。

3.生产收益下降,农民增收困难。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和农民税费负担沉重导致稻米生产成本上升。按亩产500公斤计算,每亩收入只有450元,成本却高达305元,其中种子20元、肥料60元、农药15元、请工40元、排灌10元、税费120元、公用开支40元。纯收入只有145元。二是稻米价格连年下跌。2000年以来,每50公斤稻谷实际出售均价为45元,比1996年的65元下降了31%。如果按全市商品稻14亿公斤计算,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减少现金收入133元。稻米生产收入的绝对减少是造成我市农民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4.稻米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值贡献较小。我市稻米加工业还处于粗加工饱和,精深加工刚刚起步的阶段。一是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除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生产基地,对农户带动作用小,企业自身也缺少优质稻源。二是加工秩序乱。全市数以千计的稻米加工主体是遍布城乡的组合米机和黄谷米机,加工的稻米数量占稻米加工总量的60%左右。三是缺少精深加工,缺乏知名品牌。以食品工业为例,仅银欣有年产2万吨的饼干生产线、年产5000吨的米果生产线和白云边、黄山头及民间小作坊酿酒、米粉加工外,稻米加工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稻米加工缺乏品牌,名牌产品寥寥无几。四是产值贡献较小。我市稻米加工业年产值6.4亿元,加工业产值与水稻产值比为0.69∶1,低于全国0.8∶1的水平。而稻米加工出口还有待开拓国外市场。5.外地市场开拓不够,本地市场份额减少。目前荆州市民大米消费中籼米约占75%,以杂交稻米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