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年龄的雅称

合集下载

年龄的雅称

年龄的雅称

年龄的雅称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1~2岁齠( tiao 第二声调)年指:男孩8岁勺舞之年指:13~15岁豆蔻年华指:13岁及笄之年指:15岁碧玉之年指:16岁桃李之年指:20岁花信年华指:24岁半老徐娘指:30岁弱冠指:男孩20岁而立之年指:30岁不惑之年指;40岁大衍(yan第三声调)之年指:50岁耳顺之年指:60岁杖国之年指:70岁期颐之年指:100岁各种年龄的雅称不满周岁,称之襁褓。

2至3岁,称之孩提。

10岁以下,称之黄口。

女性:12岁,称之金钗之年。

13岁,称之豆蔻之年。

16岁,称之碧玉年华。

20岁,称之桃李年华。

24岁,称之花蓓年华。

男性:20岁,称之弱冠之年。

30岁,称之而立之年。

40岁,称之不惑之年。

50岁,称之天命之年。

60岁,称之花甲之年、杖乡之年、耳顺之年,也称本命年。

又为“耆”,即进入老年之境。

“耳顺”,源于《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70岁,称之古稀之年、杖国之年,亦称“有寿”。

“古稀”源于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中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7岁,称之“喜寿”。

宋张即之的草书“喜”字,见《三希堂帖》,形似七十七,故名。

80岁,称之杖朝之年。

在日本,为庆贺80岁,称之“伞寿祝”,伞的简体字由“八”和“十”二字组成。

庆祝81岁寿辰,称之“半寿祝”,“八十一”三个字组合到一起便是“半”字,故名“半寿”。

80~90岁,称之耄耋之年。

88岁,称之“米寿”。

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90岁,称之鲐背之年,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背。

99岁,称之“白寿”。

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堤“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有此雅称。

100岁,称之期颐之年。

意思是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

“耄耋”、“期颐”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的别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赤子:初生的婴儿。

2.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4.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5.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6.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7.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8.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9. 而立:指三十岁。

10. 不惑:指四十岁。

11. 知天命:指五十岁。

12. 花甲:指六十岁。

13. 古稀:指七十岁。

14. 耄耋:指八十岁。

15. 期颐:指一百岁。

除了以上常见的别称,还有一些不太常用的,如黄口、舞勺之年、舞象之年等。

此外,还有一些词语可以表示年龄的范围,如青壮年、中年、老年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别称和词语的使用可能因地域、时代、文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年龄称谓雅词

年龄称谓雅词

年龄称谓雅词年龄称谓雅词:垂髫,幼仪,豆蔻,及笄,破瓜,弱冠,耄耋,期颐初岁:一岁的开始总角: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一对半角的小髻、称总角。

后人把“总角”代指儿童。

陶潜《荥水》诗序:“总角问道、白首无成”。

垂髫: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人以“垂髻”泛指儿童,一般7~9岁也就可以就学的年年龄。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并恰然自乐”。

以上“白首”、“黄发”均称老人。

幼仪:10岁,也叫幼学。

豆蔻:13~14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豆蔻”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

成童:古代称男子达十五岁为“成童”。

及笄JI:15岁女子,谓女子十五岁成人,头插簪子之意.破瓜: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

称女子16岁(8+8)为破瓜,也称64岁(8×8)为破瓜。

弱冠:男子二十岁成年而加冠之意。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因此,二十岁也称冠年。

而立:30岁。

《论语·为政》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应有所成就,进入壮寿。

不惑:40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感”,意即人到四十岁遇事能辨是非,已不再疑感。

后人称之“不感”之年,亦称四句,强寿。

天命:50岁。

《论语为政入:“五十而知天命”,后人称之为“天命之年”。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五十岁亦称艾寿或艾年。

还可称五旬、五秩、杖家。

耳顺:60岁。

《论语·为政》:“六十十而耳顺”,故称六十岁为耳顺之年。

《礼记·出札上》:六十曰耆,指使”,六十岁亦称耆寿,下寿。

60岁为一周纪年,也称周甲、龙甲、杖乡、三豆。

古稀:70岁。

杜甫《曲江》(二)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称七十岁为“稀寿”,亦称“致政之年”、貮膳、杖国、四豆。

古代年龄的雅称

古代年龄的雅称

古代年龄的雅称在我国,每个年龄层都有独特的雅称。

它们都分别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1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九龄:为9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中国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中国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中国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3岁髫(tiáo)年——指女孩7岁。

垂髫(tiáo):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龆年——指男孩8岁总角——幼年泛称。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指10岁以下金钗之年——指12岁(女)豆蔻年华——指13岁(女)舞勺之年——指13~15岁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舞象之年——指15~20岁桃李年华——指20岁(女)弱冠——指20岁(男)。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花信年华——指24岁(女)梅之年——指至出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而立之年——指3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

古代各年龄段别称

古代各年龄段别称

古代各年龄段别称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黄口:十岁以下孩童。

7、幼学:十岁。

8、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10、志学:十五岁。

11、及笄:女子十五岁。

12、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3、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15、而立:三十岁。

16、不惑:四十岁。

17、天命:五十岁
18、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19、古稀:七十岁。

20、耄耋:八十、九十岁。

21、期颐:一百岁。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1、幼儿到青年
0-1岁:孩提
2-3岁:孩提
8岁:童龀
9岁:九龄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束发、成童、志学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2、中年到老年
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1岁:开六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耳顺之年是指多少岁的人,哪年?61岁:开七、华甲
64岁:破瓜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岁:开八
77岁:喜寿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年龄段的雅称

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年龄段的雅称

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年龄段的雅称古时候的人们都好温文尔雅,无论多通俗的名词都有许许多多的雅称,年龄也不例外。

在中国古代,年龄在不同的阶段,甚至不同的性别,都有各自不同的说法。

第一则度:又称“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后来也引申为“生日”。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赤子、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后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小孩开始学话,指1岁的小孩。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第二则童龀【chèn】:指儿童少年时期,《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意思是指男孩8岁,女孩7岁,此时乳牙脱落,长出恒牙。

总角:原指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后代称儿童时代,也就是8、9岁至13、14岁的少年。

九龄:指九岁,典故名,典出《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也指九十岁,后引申为长寿。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还有另一层意思是指雏鸟的嘴,借指雏鸟。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第三则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外傅是指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与内傅相对。

《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古代女孩到了12岁要带钗,金钗就是作为代称。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豆蔻:指女子13、14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由于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古代年龄别称总结

古代年龄别称总结

古代年龄别称总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7岁髫(tiáo)年(女)
8岁龆(tiáo)年(男)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男)
1520岁舞象之年(男),束发(男)12岁金钗之年(女)
13岁豆蔻年华(女)
15岁及笄之年(女),志学
16岁碧玉年华(女),破瓜之年(女)
20岁桃李年华(女)
24岁------花信年华(女)
女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年龄的别称

年龄的别称

我们偶尔听到别人说某个人是弱冠之年、鲐背之年、天命之年、舞象之年等等,这些是指多少岁?古代人是怎么称呼某个年龄的?下面就来介绍这些年龄的别称,人生各年龄段的别称,欢迎阅读。

年龄的别称襁褓:初生孩提:幼儿时期始龀:儿童7、8岁时期(换牙时期)垂髫:未冠儿童总角:童年时期髫年:女孩7岁韶年:男孩7岁黄口:10岁以下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摽梅之年:女子待嫁之年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岁不惑之年:男子40岁知命之年:男子50岁花甲之年:男子60岁古稀之年:男子70岁喜寿:男子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杖朝之年:男子80岁伞寿:男子80岁(伞字的简笔仐可拆成八十)耄耋之年:八九十岁的合称米寿:男子88岁(米字可拆成八十八)鲐背之年:90岁卆寿:男子90岁(卆zú字可拆成九十)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期颐之年:男子100岁茶寿:男子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年龄雅称

年龄雅称

年龄雅称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至3岁)龆年(8岁)幼学、垂髫(10岁)及笄(女子15岁)破瓜(女子16岁)羽冠(男子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半百、知命、天命(50岁)艾老(50岁以上)花甲、耳顺(60岁)古稀(70岁)杖朝、耋(80岁)米寿(88岁)九秩、耄(90岁)期颐(100岁)茶寿(108岁)百十(110岁)土寿(120岁)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人不同年龄段雅称

古人不同年龄段雅称

古人不同年龄段雅称
女性年龄雅称
7岁:髫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半老徐娘
40岁:暮春之年
男性年龄雅称
不满周岁:襁褓幼年泛称:总角 2-3岁:孩提
8岁:童龀 9岁:九龄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束发、成童、志学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弱冠、七尺、始冠、及冠、冠年
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知非、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1岁开六 60岁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61岁开七 64岁破瓜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岁:开八 77岁:喜寿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我国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
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
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杖家之年、知命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
杖乡之年, 耳顺之年、70岁杖国之年、古稀、
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各种年龄的雅称

各种年龄的雅称

各种年龄的雅称不满周岁,称之襁褓。

2至3岁,称之孩提。

10岁以下,称之黄口。

女性:12岁,称之金钗之年。

13岁,称之豆蔻之年。

16岁,称之碧玉年华。

20岁,称之桃李年华。

24岁,称之花蓓年华。

男性:20岁,称之弱冠之年。

30岁,称之而立之年。

40岁,称之不惑之年。

50岁,称之天命之年。

60岁,称之花甲之年、杖乡之年、耳顺之年,也称本命年。

又为“耆”,即进入老年之境。

“耳顺”,源于《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70岁,称之古稀之年、杖国之年,亦称“有寿”。

“古稀”源于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中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7岁,称之“喜寿”。

宋张即之的草书“喜”字,见《三希堂帖》,形似七十七,故名。

80岁,称之杖朝之年。

在日本,为庆贺80岁,称之“伞寿祝”,伞的简体字由“八”和“十”二字组成。

庆祝81岁寿辰,称之“半寿祝”,“八十一”三个字组合到一起便是“半”字,故名“半寿”。

80~90岁,称之耄耋之年。

88岁,称之“米寿”。

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90岁,称之鲐背之年,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背。

99岁,称之“白寿”。

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堤“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有此雅称。

100岁,称之期颐之年。

意思是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

“耄耋”、“期颐”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百岁”又称“上寿”,源于我国《庄子》一书中“人上寿百岁”,故名。

108岁,称之“茶寿”。

因“茶”字上头为“廿”,下半部似“八十八”,相加得一百零八,故称“茶寿”。

110岁,称之“百十”大寿。

指大草寿字,其上部为九十九,下部的“寸”字为“十一”,相加为“一百一十”。

此寿字象义:人人能度“百十”岁。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下面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年龄称谓,希望大家喜欢!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1.初度: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2.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3.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4.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5.龆龀:儿童换齿年龄。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6.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7.幼学:十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岁日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8.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9.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10.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即指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11.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涨知识:各种年龄段人的别称汇总,值得收藏

涨知识:各种年龄段人的别称汇总,值得收藏

涨知识:各种年龄段人的别称汇总,值得收藏各种年龄段人的别称1、不满周岁:襁褓2、2~3岁:孩提3、女孩7岁:髫年(tiáo nián)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男孩8岁:龆年(tiáo nian)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10岁以下:黄口6、幼年泛称:总角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7、12岁(女):金钗之年8、13岁(女):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9、13~15岁:舞勺之年10、女15岁:及笄之年及笄[jī]: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11、15~20岁:舞象之年12、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13、20岁(男):弱冠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4、20岁(女):桃李年华15、24岁(女):花信年华16、至出嫁:梅之年;17、30岁(女):半老徐娘18、30岁(男):而立之年19、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20、50岁:知命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21、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古代不同年龄的名称

古代不同年龄的名称

古代不同年龄的名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名称有很多种,例如:
不满周岁被称为襁褓。

2至3岁称为孩提。

女孩7岁,男孩8岁称为始龀。

幼年泛称总角。

童年称为垂髫。

10岁以下统称为黄口。

女子12岁称为金钗之年。

女子13岁称为豆蔻年华。

女子15岁称为及笄之年。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子20岁称为桃李年华。

女子24岁称为花信年华。

男子20岁称为弱冠之年。

男子30岁称为而立之年。

男子40岁称为不惑之年。

男子50岁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称为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称为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称为杖朝之年。

90岁称为鲐背之年。

100岁称为期颐。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列表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列表

对应的年龄
出生三天 周岁 幼年
童年时代 童年
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9岁 10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 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3岁
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 出嫁的年岁。
男十五岁~二十岁。 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指男子20岁。弱,弱小。 指30岁。 指40岁。 指四十 指50岁。 指60岁。 指70岁。
指老年,又称“白首”。 指八九十岁。 指长寿老人。 指长寿老人。 指百岁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列表
称谓
汤饼 初度 生小 总ຫໍສະໝຸດ 垂髫 始龀 教数 外傅束发
舞勺 及笄 舞象 待年 弱冠 而立 不惑 强壮 艾 花甲(耳顺) 古稀 皓首 耄耋 黄发 鲐背 期颐

常识积累——中国古代年龄的别称

常识积累——中国古代年龄的别称
襁褓、赤子
不满周岁
而立、始室之年
30岁
孩提
幼儿时期(2~3岁)
半老徐娘:
女子三十岁
始龀chèn、韶年
男孩7、8岁
不惑之年
40岁
垂髻、总角
指儿童。童年时期
知(天)命、杖家、半百之年
50岁
指数之年
儿童9岁。
花甲、杖乡、耳顺之年
60岁
黄口
10岁以下
古稀、杖国、悬车之年
70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幼学、外傅
10岁
喜寿之年
77岁
金钗之年
花信之年
女子24岁
双稀、双庆
140岁
中国古代
女孩12岁
杖朝之年
80岁
舞勺之年
13~15岁
耄(mào)耋(dié)
80-90岁
豆蔻
女子13~15岁(十三四岁)
米寿
88岁
束发
男子15岁
鲐[tái]背之年
90岁
及笄之年
女子15岁
黄发
指长寿老人
志学之年
15岁
白寿之年
99岁
舞象之年
男子15至20岁
期颐之年
100岁
弱冠、结发、加冠之年
男子20岁
茶寿之年
108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满周岁,称之襁褓。2~3岁:孩提。10岁以下:黄口。
女性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之年。16岁:碧玉年华。20岁:桃李年华。24岁:花蓓年华。
男性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岁:不惑之年。50岁:天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乡村之年、耳顺之年、本命年。又称“耆”,即进入老年之境。“耳顺”源于《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不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有寿“古稀”源于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中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7岁:喜寿。宋张即之的草书“喜”字。见《三希堂帖》:形似七十七,故名。
80岁:杖朝之年。在日本,为庆贺80岁,称之“伞寿祝”,伞的筒体字由“八”和“十”二字组成。庆祝81岁寿辰,称之“半寿祝”。“八十一”三字组合到一起便是“半”字,故名“半寿”。
120岁:上寿。源于《后汉书》:“即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余。”
80~90岁:耄耋之年。
88岁:半寿。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90岁:鲐背之年。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背。
99岁:白寿。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有此雅称。
100岁称三期颐之年,意思是这时饮食起居期侍子孙奉养照顾了。“耄耋”“期颐”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日幼;学二十日弱冠:三十日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百岁”又称“上寿”,源于我国《庄子》一书“人上寿百岁。”故名。
108岁:茶寿。因“茶”上有“廿”,下有“八十八”。相加得一百零八,故称“茶寿”
110岁:“百十”大寿。指大草寿字,其上部为九十九,下部的“寸”字为“十一”,相加为“一百一十”。此寿字象义:人人能度“百十”岁。“百十”寿翁赋诗曰:“九九又十一,寿翁话今昔。西赐斑鸠林,七十古来稀,今愿寿星多,盛世不为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