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练习包括两种练习:学生学习课文后,为了加深理解记忆而进行的习题练习和工人士兵等人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进行某种动作的实践技巧练习。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自然的语言》①几千年来,他们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

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们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可是我们的农民却懂得她在唱什么: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②这一类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主要是指生物(动物和植物),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

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十二候。

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物候方面的农谚,就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③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

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

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

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物候观测所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的构造比一般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因此,物候观测的数据是综合气候条件(气温、湿度等等)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异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⑨衰草⑩鬓毛衰2.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不情愿又没有办法()③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3.给下面的词各配一个同义词、一个反义词。

4.造句。

①苏醒:②次第:③销声匿迹:④花香鸟语:5.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②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6.填空。

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的、和。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7.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8.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①各种花次第开放()学生不要乱花钱()花言巧语迷惑人()爷爷的眼早花了()②到了秋天,果实成熟()这条路,小王最熟了()俗话说:熟能生巧()他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③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要学会明辨是非()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9.本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10.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显得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i jj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归来的场景了。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B.雪后天晴,阳光明媚,风雪载途,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肖敏萌发了当建筑师的远大理想。

D.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养,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B.切实提高贵阳市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夏天的六盘水,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的好季节。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

B.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

C.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D.导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物候现象的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二、课内精读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当的一项是()A.课文第九段是按照总分的结构说的,分说的时候又是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B.课文第九段的中心句是本段第一句。

C.课文第九段中“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中“这个因素”是指“高下的差异”。

D.课文第九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

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8.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练习包括两种练习:学生学习课文后,为了加深理解记忆而进行的习题练习和工人士兵等人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进行某种动作的实践技巧练习。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篇11.找出下列选项中有错的读音。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B.制定C.确定D.肯定(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我的家乡就在贵州那美丽的小村庄,春天来临的时候,无需长途跋涉,打开楼顶的窗,呈现在眼前的就是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cìdì开放。

而深秋来了,一切都慢慢凋零,万事万物似乎都xiāo shēng nìjì_ 了,我幽雅地吹奏着一支曲子,凝望着远处的夕阳。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沿岸无数中华儿女。

B.上课铃响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次第走进教室。

C.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

D.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是。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A.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存在的合作领域。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 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印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课内阅读阅读“立春过后”至“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问题。

4.(考点:说明对象)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5.(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选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答:6.(考点:词语运用)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答:三、拓展阅读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唐淼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

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悬.殊(xián) 农谚.(yàn) 冰雪融.化(rónɡ)B.孕.育(yùn) 翩.然(biān) 销声匿.迹(nì)C.活跃.(yuè) 连翘.(qiáo) 衰.草连天(shuāi)D.纬.度(wěi) 萌.发(ménɡ) 风雪载.途(zǎi)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蔌蔌地落下来。

改为。

(2)而山区的气侯、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察。

改为; 改为。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活C.灵便D.灵敏(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

(填序号)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④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销声匿()迹连翘()翩()然农谚()差()异孕()育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冬季南北温度xuánshū()。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zhù()。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yèméi()、西府hǎit áng()、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三、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活页月刊()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

2.各种花次第开放。

()改革开放()A.(花)展开。

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四、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六、阅读,然后回答问题(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24 课《大自然的语言》习题精选一、自主实践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竺可桢(zhúzhēn)翩然(piān)孕育(yùn)B.销声匿迹(xiānì)农谚(yàn)延迟(yàn).簌簌(sù)风雪载途(zāi)衰草连天(shuāi)D.经度(ìng)差别(hā)海棠(táng)2.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A.翩然(……的样子)销声匿迹(隐藏)B.次第(一个接一个地)风雪载途(装载).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草木荣枯(茂盛)D.悬殊(差异)周而复始(转一圈)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草长鹰飞衰草连天农谚灵敏B.北雁南飞冰雪融化显著物侯.鸟语花香籁籁下落ft脚丘陵D.割麦插禾草木萌发内陆孕育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得多。

A.灵验B.灵敏.灵活D.灵便(2)为了便利ft区的农业发展,开展ft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预测D.观望5.调整句序:正确的句序应是:①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

③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

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扇蹦貌。

⑦不久,布谷鸟也了。

⑧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

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2)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附加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附加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附加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附加答案初二语文练习立春过后,大地慢慢从沉睡中⑴(A醒悟;B醒悟;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溶化,草木萌发,各种花⑵(A次第;B连续;C接连;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燥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在秋风中⑶(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无影无踪。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打算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留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支配农事。

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似乎在示意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起先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⑴(B)⑵(八)⑶(C)2.说明下列词语。

无影无踪:这里指消逝了鸣叫声,臧起了形迹。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八)A.物候现象B.气候改变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改变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依次是:时间依次;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以上状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6.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因为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喝气候有亲密关系,它们似乎在提示农夫适时支配你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说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犹如呈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爱好,又给人以剧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róng 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 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似,周而复始。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1)根据拼音写汉字。

冰雪róng 化销声nì 迹(2)给加点字注音。

风雪载途_______ 簌簌(3)上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改为(4)“周而复始”的意思是。

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一项是()A. 草木萌发周而复始消声匿迹风雪载途B. 天空晴朗大地苏醒冰雪溶化草长莺飞C. 采积种子花香鸟语次第开放物候观测D. 不毛之地川流不息丢三落四衰草连天3. 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 “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 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méng fā(2)cìdì(3)yùn yù(4)nóng yàn(5)xuán shū(6)zhōu ér fùsh ǐ(7)huāxiāng niǎo yǔ(8)cǎo zhǎng yīng fēi 情境化: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ìji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 归来的场景了。

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2):依次,按照顺序。

(3):动作轻快的样子。

(4):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5):形容差别大。

(6):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7):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8):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9):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比喻事物的循环。

(10):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11):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春天来了,小树林里鸟语花香;冬天来了,一切又静穆无声了,对比悬殊。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市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活动,有力弘扬了“孝亲敬老”的社会风尚。

C.杜鹃花盛开的这个小山村,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D,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上翩翩起舞。

4.下列片段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

B.“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演示了太空“冰雪”“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并C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目的是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次第,一个接一个。

造句略。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三、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2.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

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后,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0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解析版)

0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解析版)

0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连翘.(qiào)悬殊.(shū)衰.草连天(shuāi)草木荣.枯(róng)B.侵.害(qīn)延.迟(yán)周而.复始(ér)风雪载.途(zhài)C.孕.育(yùn)农谚.(yàn)冰雪融.化(róng)翩.然自来(piān)D.了解.(jiě)纬.度(wěi)销声匿.迹(nì)簌簌.落下(shù)【答案】C【解析】A.翘qiào—qiáo;B.载zhài—zài;D.簌shù—sù;故选C。

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草木萌发周而复始消声匿迹风雪载途B.天空晴朗大地苏醒冰雪溶化草长莺飞C.采积种子花香鸟语次第开放物候观测D.不毛之地川流不息丢三落四衰草连天【答案】D【解析】A.应为“销声匿迹”;B.应为“冰雪融化”;C.应为“采集种子”;故选D。

3.(2020·浙江杭州市·八年级)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答案】D【解析】D.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圈。

复:又,再。

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此题与“变化一年比一年大”的语境不符。

故选D。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市场经济,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

B.对于我们来说,市场经济是个全新的事物。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含解析)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含解析)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含解析)《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草木萌发周而复始消声匿迹风雪载途B.天空晴朗大地苏醒冰雪溶化草长莺飞C.采积种子花香鸟语次第开放物候观测D.不毛之地川流不息丢三落四衰草连天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4.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及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 )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yùn y ù【】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 shuāi cǎo lián ti ān【】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 ,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A.灵验观察延迟B.灵敏观测延迟C.灵活观测推迟D.灵敏预测推迟3.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观测物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文章为我们介绍了物候学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内容。

(1)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课内检测】阅读课文选段,回答1-4题。

(11分)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初二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后练习及答案

初二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后练习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销声匿( )迹连翘( ) 翩( )然农谚( ) 差( )异孕( )育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 )。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 zhù( )。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 yè méi( )、西府hǎi táng(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三、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 )活页月刊( )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

2.各种花次第开放。

( )改革开放( )A.(花)展开。

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 )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四、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六、阅读,然后回答问题(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测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测练(含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竺.可桢(zhú)翩.然(piān)孕.育(yùn)重峦叠嶂.(zhàng)B.萌.发(méng)农谚.(yàn)延.迟(yán)销声匿.迹(nuò)C.簌.簌(sù)丘陵.(líng)物候.(hòu)风雪载.途(zǎi)D.经.度(jìng)差.别(chā)海棠.(táng)草长莺.飞(yīng)(解析:B项中“匿”应读nì;C项中“载”应读zài;D项中“经”应读jī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次第起源榆叶梅北燕南飞B.纬度侯鸟桃花开周而复始C.刺槐连翘逆温层冰雪融化D.采集悬殊生态学哀草连天(解析:A项“燕”应改为“雁”;B项“侯”应改为“候”;D项中“哀”应改为“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解析:D项“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

用于形容不断循环的规律。

一般作谓语。

此处用来形容“变化”不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部编版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附答案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耕.地(gēng) 翩.然(piān) 孕.育(yùn) 娓.娓道来(wěi)B.萌.发(méng) 农谚.(yàn) 延.迟(yán) 销声匿.迹(nuò)C.簌.簌(sù) 丘陵.(líng) 物候.(hòu) 风雪载.途(zǎi)D.连翘.(qiào) 差.别(chā) 海棠.(táng) 草长.莺飞(zhǎng)(解析:B.“匿”应读作“nì”;C.“载”应读作“zài”;D.“翘”应读作“qiá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写作文要尽量言简意赅.(gāi),不要拖泥带水,长篇累椟。

B.暑假中,孩子们大都辗转于各种培训班,却无遐在阳光下挥汗如雨,在草地上惬.(qi è)意玩耍。

C.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梦想是在砥砺奋进中实现的,广大青年应该立鸿鹄.(hú)志,做奋斗者。

D.孝妇河湿地公园里,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jié)比,水平如镜的湖面掩映在绿树浓阴中。

(A项,其中“椟”与“牍”既是同音字,又是形近字,但二者的意思完全不同,“椟”是“木柜、木匣”之意,而“牍”是“古时写字用的木片”,“长篇累椟”的意思是指“文章冗长”,所以根据语境,这里应用“牍”,故A项错误。

B项,根据语境,“无遐”的意思应该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做某事”,但“遐”字的意思应是“远”,用在此不妥,此处应是表达“空闲时间”的“暇”字才准确,所以B项错误。

C项,正确。

D项,“鳞次栉比”的“栉”应读“zhì”,此为难读易错字,所以D项错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A.凭借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稳定的竞技状态,快递小哥雷海音夺得2017年《中国诗词大。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5 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5  大自然的语言(含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悬.殊(xián)农谚.(yàn) 冰雪融.化(rónɡ)B.孕.育(yùn) 翩.然(biān) 销声匿.迹(nì)C.活跃.(yuè) 连翘.(qiáo) 衰.草连天(shuāi)D.纬.度(wěi) 萌.发(ménɡ) 风雪载.途(zǎi)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蔌蔌地落下来。

改为。

(2)而山区的气侯、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察。

改为;改为。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得多。

A.灵验B.灵活C.灵便D.灵敏(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

(填序号)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④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24课《大自然的语言》习题精选
一、自主实践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竺可桢(zhú zhēn)翩然(piān)孕育(y ùn)
B.销声匿迹(xiā nì)农谚(yàn)延迟(yàn)
.簌簌(sù)风雪载途(zāi)衰草连天(shu āi)
D.经度(ìng)差别(hā)海棠(táng)
2.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A.翩然(……的样子)销声匿迹(隐藏)
B.次第(一个接一个地)风雪载途(装载)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草木荣枯(茂盛)
D.悬殊(差异)周而复始(转一圈)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草长鹰飞衰草连天农谚灵敏
B.北雁南飞冰雪融化显著物侯
.鸟语花香籁籁下落山脚丘陵
D.割麦插禾草木萌发内陆孕育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得多。

A.灵验B.灵敏.灵活D.灵便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预测D.观望
5.调整句序:正确的句序应是:
①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

③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

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扇蹦貌。

⑦不久,布谷鸟也了。

⑧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

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
(2)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
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
二、能力提高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⑤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⑥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⑦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选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第⑦句中的“这个道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实际生活,举一个例子说明“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4.选在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正常情况(第②句)仅一笔带过,而特殊情况却细细道,且举例加以说明,这是不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攻略
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在提供给人以必要的生
存空间的同时,也提供给人类必需的物质资。

奔腾不息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垠的草原,广袤无边的田野,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昼夜变化,潮起潮落,鸟语虫鸣,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

题目自拟,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答案与提示
自主实践
1.A
2.B 点拨:载,充满。

3.D 点拨:A项鹰——莺;B项侯——候;项籁——簌。

A项属同音字误用,B两项属形似字误用。

4.(1)B (2)B
5.②⑤⑧⑦④③⑥①点拨:按一年四季中物候现象出现的顺序排序。

这段字可以说是按时间排序的一个典范,应认真研读。

6.(1)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点拨:举了逆温层的例子说明特殊情况;“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是在作比较,同时又对“逆温层”下了个定义。

(2)打比方点拨::把这些自然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点拨:“20天”、“10天”都是列数字。

能力提高
1.先总后分,由一股到特殊。

2.山腰处于逆温层……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3.略
4.不是。

因为正常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且有切身体验,故一笔带过;而特殊情况大家比较陌生,为了让读者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所以细细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