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质量改进
精神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的工作计划
精神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的工作计划1.引言精神科科室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提供精神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精神科科室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精神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的工作计划,以指导科室的运营和改进。
2. 目标和目的2.1 目标: 提高精神科科室的质量与安全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2.2 目的:a) 降低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b) 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c)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d) 持续改进科室的设施和设备。
3. 现状分析3.1 精神科科室目前的质量与安全水平a) 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b)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不稳定;c) 医生之间合作不够紧密,沟通效率较低;d) 科室的设施设备老旧,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3.2 现有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a) 定期召开质量委员会会议,评估医疗质量和安全情况;b) 开展医疗事故报告和分析;c) 进行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的调查。
4.工作计划4.1 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a) 组织定期培训和研讨会,提升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b) 给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健康安全的培训,增强其对患者的关怀和支持;c) 提供患者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d) 推广和执行临床指南,确保医疗行为符合标准。
4.2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a)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病例和诊疗方案,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b) 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c) 推行团队合作和共同决策模式,提升团队效率和工作质量。
4.3 加强医疗过程管理a) 建立和落实患者安全标准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b) 开展医疗事故报告和分析,总结教训,制定改进措施;c) 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加强用药安全控制;d) 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和更新,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
4.4 加强患者满意度管理a) 进行定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b) 创建患者关怀和支持机制,提供全方位的关爱;c) 加强患者与医生的沟通,提升医患关系;d) 定期组织患者康复和康复服务评估,促进患者康复和社会融入。
精神科医疗质量提升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方案
精神科医疗质量提升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方案背景随着人们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增加,精神科医疗质量提升与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工作方案旨在提出一系列简单策略,以提升精神科医疗质量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目标- 提升精神科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 加强精神科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工作方案1. 建立质量控制机制- 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评估和监控精神科医疗服务的质量。
- 制定质量指标和标准,对医疗行为、诊断和治疗进行审核。
-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 强化患者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疗差错报告机制等。
- 加强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防范患者安全风险。
- 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安全管理,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3. 加强科研与知识分享- 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精神科医疗研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 组织精神科医疗交流会议,促进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
-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精神科医疗质量的提升。
4.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提供患者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治疗的依从性。
- 建立心理支持团队,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 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合作,共同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实施计划- 第一季度: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质量指标和标准。
- 第二季度:完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患者风险评估。
- 第三季度:开展科研活动,组织医疗交流会议。
- 第四季度: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服务。
风险与挑战- 医务人员的抵触情绪和态度调整问题。
- 资金和资源的不足。
- 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结论通过本工作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提升精神科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并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运营水平。
我们将持续关注工作的进展,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工作方案的有效实施。
精神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xx精神病专科医院文件关于印发<<33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的通知院属各科室(部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要求,《宣威精神病专科医院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经院科两级审核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一:《xx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附件二:《xx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流程》附件三:《xx精神病专科医院丙级病历标准》附件一xx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根据《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一)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医疗技术、管理方法及其经济效益概念的综合体现。
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
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患者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全面;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无因医护技和管理措施不当给患者带未不必要的痛苦、损害、感染和差错事故;医疗工作效率的高低;医疗技术使用的合理程度; 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其经济效益;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患者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二)质量管理1、基础质量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
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
2、环节质量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
包括:重点部门(急诊科、重症病房)、重要岗位(急救、发药、门诊)和关键环节(危急重患者管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交接班、夜班、节假日、急会诊)。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
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文档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而在精神科护理中,护理质量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持续改进精神科护理质量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部分: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性1. 提升患者满意度良好的护理质量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这可以增强医院的口碑,吸引更多患者就诊。
2. 缩短住院时间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让患者更快地得到康复。
这可以缩短他们的住院时间,减轻了他们及其家属的负担。
3. 降低医疗风险护理质量不佳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降低这些风险,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利益。
第三部分: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1. 建立科学的护理体系科学的护理体系可以保证护理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制定有关护理标准、流程和规范,进行有效的护理监管和考核。
2. 增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和能力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对于护理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医院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薪酬待遇等方式,激励和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和能力。
3. 引进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例如,使用先进的康复设备、监测仪器和病史管理系统等可以提高护理效率和精准度。
第四部分:结论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品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降低医疗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持续改进精神科护理质量。
未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未来技术的引入,来不断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
转PPT提示:以上内容可根据需要调整,但需要确保转换后的ppt不少于15页,同时注意排版和配色搭配的关系。
精神科医疗服务质量自我评估报告及整改方向
精神科医疗服务质量自我评估报告及整改方向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精神科医疗服务质量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我医院精神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我们特此进行自我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方向。
二、自我评估过程本次自我评估主要围绕患者就诊流程、医疗技术水平、护理服务质量、医患沟通状况、医院环境等方面进行。
通过收集患者反馈、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式,对精神科医疗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
1. 患者就诊流程我们发现我医院精神科患者就诊流程较为顺畅,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改进空间。
例如,预约挂号系统有待优化,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 医疗技术水平我医院精神科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医疗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
然而,在某些疾病的诊疗方面,仍有待提高。
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引进,以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3. 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服务质量总体良好,但在细节上仍有提升空间。
例如,部分护士对患者的关爱不足,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
4. 医患沟通状况医患沟通状况较好,大部分医生和患者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然而,部分医生在沟通时过于严肃,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恐惧感。
我们需要加强医生的沟通技巧培训,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5. 医院环境医院环境整洁舒适,设施齐全。
但在精神科病房的布置上,可以更加人性化,增加一些色彩和绿植,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三、整改方向针对以上评估结果,我们制定以下整改方向:1. 优化患者就诊流程简化预约挂号系统,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同时,增设导诊人员,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诊服务。
2.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生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提升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3. 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注患者需求,提升患者满意度。
4. 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生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注重人文关怀,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
精神科医疗质量改进措施
精神科医疗质量改进措施在医疗领域中,精神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要提供高质量的精神科医疗服务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以下是一些针对精神科医疗质量改进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精神科医疗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首先,要定期组织内部培训课程,邀请业内专家分享最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技术以及临床经验。
同时,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外部的学术研讨会和培训活动,拓宽视野,了解前沿研究成果。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素养,开展专门的培训课程至关重要。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较为敏感和脆弱,医务人员需要以耐心、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他们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此外,还应加强对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保护患者的权益和隐私。
二、优化诊疗流程一个高效、便捷的诊疗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简化患者的挂号、就诊、检查和缴费等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如在线预约、电子病历等,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初诊和复诊的流程设计。
初诊时,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和评估。
复诊时,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精神科常常需要与其他科室如检验科、影像科等密切配合,建立顺畅的转诊和会诊机制,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奔波,延误治疗。
三、提高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是提高精神科医疗质量的重要支撑。
医院应加大对精神科设备的投入,如脑电图仪、心理测评系统、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性能稳定、准确可靠。
积极引进新的治疗技术,如虚拟现实治疗、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等。
同时,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项目,探索创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四、加强患者管理和随访建立完善的患者管理系统,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方案和随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精神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精神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 精神科目前面临的问题嘿,说到精神科,咱们首先得聊聊它目前面临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精神科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它的日常可是充满了挑战。
比如,很多时候,精神科医生们像是在玩“盲人摸象”,对患者的情况只能摸个大概。
哎,别以为这个比喻夸张,真是这么回事!1.1 人手不足,压力山大首先,人手不足那是个大问题。
精神科医生像是被分给了十个病人,却只拿到五双手的感觉。
这还不算,每天忙得像陀螺,没时间静下心来跟患者好好聊聊。
这下患者的病情没法得到全面了解,难怪有时候病情好转得慢得让人抓狂。
1.2 设备和资源短缺其次,设备和资源的短缺也是个硬伤。
想象一下,患者需要一个能帮助他们放松的环境,可医院里却连个舒适的休息区都没有。
资源紧缺,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
咱们的精神科,有时候就像是“穷困潦倒”的剧场,少了很多能让患者“如鱼得水”的好东西。
1.3 社会认知不足再说说社会认知的问题。
很多人对精神科的理解还停留在古老的偏见上。
有人一听到精神科就像见了鬼一样,感觉离自己很远。
这种“误解”,不仅让患者羞于寻求帮助,还让他们在医院里感觉自己像个“外星人”,多么让人心酸的事情啊。
2. 改善措施现在咱们聊聊怎么改善这些问题。
毕竟问题摆在那儿,不解决可不行。
咱们得动动脑筋,找找办法,把这些问题一一击破!2.1 增加人力资源首先,人手得增加。
医院里得引进更多的精神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这不只是“买一个大号的保险”,更是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必备条件”。
还得提高现有医生的工资和福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工作,别让他们因为生活压力而无暇顾及患者的需求。
2.2 投入更多资金和设备接下来,钱得花在刀刃上。
相关部门和社会需要增加对精神科的投资,更新设备,建设更好的治疗环境。
举个简单的例子,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谈话环境,不仅能让他们放松心情,也能提高治疗的效果,这就像是给自己买了个“精神健康大礼包”。
2.3 加强社会宣传,消除误解社会宣传也得跟上,消除那些可怕的误解。
精神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题目
精神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题目(最新版)目录1.精神科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精神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的背景和目的3.项目的实施方法和步骤4.项目的成果和影响5.未来展望和建议正文精神科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护理领域,主要针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其护理工作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精神科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神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是指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通过运用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以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有效提高康复效果。
该项目的背景和目的是,在精神科护理领域,护理人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护理工作的复杂性、患者的特殊性、医疗安全等问题,因此,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项目的实施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质量改进小组:由护理部组织,选取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改进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2.确定改进目标: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确定具体的改进目标,如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降低压疮的发生率等。
3.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改进目标,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括改进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人等。
4.实施改进措施:按照改进计划,实施改进措施,如开展培训、修改护理流程、增加护理人员等。
5.监测改进效果:通过数据监测和评估,检查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如护理记录的质量是否提高、压疮发生率是否降低等。
6.调整改进计划:根据改进效果的评估结果,调整改进计划,如改进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目标需要调整等。
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影响,如护理质量的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医疗安全保障的加强等。
未来,精神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护理人员。
总之,精神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是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应该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中医在精神科的改进建议
中医在精神科的改进建议中医在精神科的改进建议精神科是以心理和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领域。
它涉及到许多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在治疗这些心理障碍的过程中,传统的西方医学方法常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但是,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医学体系,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帮助。
以下是中医在精神科方面的改进建议:1.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特征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精神科领域,这意味着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
例如,在治疗抑郁症时,可以根据患者是否有气滞血淤、肝郁脾虚等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草药或针灸点位。
2. 营养调理中医注重营养调理,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
在精神科领域,这意味着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
例如,在治疗焦虑症时,可以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如香蕉、燕麦等。
3. 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科领域也可以提供帮助。
许多中药具有调整情绪、缓解焦虑、改善睡眠等作用。
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精神障碍时需要注意,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开方和监督,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4.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精神科领域也可以发挥作用。
许多针灸点位具有平衡身体和调整情绪的作用。
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时,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使用。
5. 气功练习气功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运动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
在精神科领域,气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使用。
例如,在治疗抑郁症时,可以建议患者练习一些具有缓解情绪的气功动作。
6. 心理调节中医强调心理和身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治疗精神障碍时,需要注重心理调节。
例如,在治疗抑郁症时,可以通过中医的各种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等。
总之,中医在精神科领域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帮助。
但是,在使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时必须注意,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开方和监督,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精神科医疗质量改进措施
精神科医疗质量改进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精神科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精神科医疗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
一、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是精神科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精神科领域的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培训班,了解最新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同时,鼓励医护人员自主学习,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和专业书籍,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其次,加强实践技能培训。
通过模拟病例、临床实习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能力、治疗操作技能和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特别是在心理治疗方面,要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熟练掌握各种心理治疗方法。
此外,还应注重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培训。
精神科患者往往较为敏感和脆弱,医护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同情心、耐心和责任心,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为患者提供温暖、关爱的医疗服务。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合理、高效的医疗服务流程能够提高医疗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在门诊环节,推行预约挂号制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时间,避免患者长时间排队等候。
同时,优化诊室布局,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就诊环境。
在住院环节,加强病房管理,合理安排床位,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住院治疗。
完善住院患者的评估和护理流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医患沟通环节。
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和预期效果。
同时,建立患者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
三、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包括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等,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的改进
式 , 报 到全 院临 床 医 生 。 ( ) 展 三 级 查 房 观摩 通 3开 活动 。医 务科制 定 了三 级 查 房 的标 准 , 对 标 准进 并 行 了量 化 。组建 由高 、 、 三级 医生组 成 的考评小 中 初 组, 明确各 级 医生 在各 级 查 房 中 的评 分 权 重 。采用 随机抽 查 的方式 , 定期 对 各 病 区 的各 级 医 生进 行 不
“ 能力 ” 而 忽视 “ , 规矩 ” 形式 ” 和“ 。 2 3 医患沟通 重视 不 够 . 少 数医务 人员 , 过度强 调
技术 、 能力 和水平 , 医患沟 通重 视不够 。没有认 识 对 到有效 的医患沟通 在提 高病员 满 意度和减 少 医患纠 纷 中的重要作 用 , 更谈 不 上 在 实践 中提 高 医患 沟 通
乏, 而医技人 员 的临床 知识更 贫乏 。
2 医疗质量 存在 问题 的原 因分 析
2 1 质量 意识淡 薄 一 是 科 室层 面 质 量 管理 的疲 .
合本 院 大 专 科 小 综 合 特 点 的 医 疗 质 量 考 核 方 案 。 ( ) 层面监 控 医疗质 量 , 2多 实行 科 室 自查 、 家 组督 专 导、 医务 科 抽 查 的 三 级 考 核 体 系 。 ( ) 化 考 核 。 3量
2 4 责任心 不 强 少 数 上 级 医生 只关 注 自身 业 务 . 的进步 , 而缺少 指 导下级 医生成 长 和进步 的责任 心 。 2 5 管理 队伍 建设 滞后 除科 室外 , 部 门到院级 . 从 管理 者 , 大多是 从 临床医生 走上 管理 岗位 , 对于他 相 们 的临床 知识 , 管理 知识显 得欠 缺 。
病专科 医 院 , 医疗 质量 管 理 上 既不 同于综 合 性 医 在
精神科医疗质量改进措施
精神科医疗质量改进措施在医疗领域中,精神科作为一个特殊且重要的学科,其医疗质量的提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社会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精神科医疗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医疗安全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神科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1、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精神科医务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和临床实践培训,使其及时了解最新的精神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诊疗技术。
例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的讲解,以及开展针对新型精神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管理的培训课程。
2、沟通技巧培训良好的医患沟通对于精神科医疗至关重要。
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等,能够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
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提高沟通能力。
3、伦理和法律培训精神科医疗涉及到诸多伦理和法律问题,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保护等。
加强医务人员的伦理和法律培训,使其在诊疗过程中能够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优化诊疗流程1、建立完善的患者评估体系在患者就诊时,采用全面、系统的评估工具,包括症状评估、心理测评、社会功能评估等,以便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同时,建立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和病情变化,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2、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意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并明确治疗目标和预期效果。
3、加强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复查。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精神科医疗质量提升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方案
精神科医疗质量提升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方案背景精神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精神科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年度工作方案。
目标- 提升精神科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 优化精神科医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计划1. 完善医疗流程- 分析现有流程,发现问题和瓶颈- 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设立流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 提升医疗专业技能- 组织定期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 鼓励医生参与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水平- 建立技能评估和认证制度,确保医生的技能与专业需求相匹配3.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建立患者安全意识教育计划- 设立患者安全委员会,定期评估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 提供安全投诉和举报渠道,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安全管理4. 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 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和隐患- 制定应对措施,减少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安全事故和意外事件5. 质量评估和改进- 设立质量评估小组,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 分析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 制定改进计划,跟踪改进效果,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提升预期成果通过执行以上工作计划,我们期望实现以下成果:- 精神科医疗流程更加高效、顺畅- 医疗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医生能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患者安全管理得到加强,患者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医疗质量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风险与挑战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与挑战:- 资金和资源限制可能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 部分工作计划可能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可能存在困难结论通过实施精神科医疗质量提升与安全管理年度工作方案,我们将努力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加强患者的安全保障,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我们期待在不断改进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精神科医疗服务。
年度精神科医疗质量提高与安全管理操作计划
年度精神科医疗质量提高与安全管理操作计划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精神科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我国精神科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操作计划。
本操作计划旨在通过梳理精神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我国精神科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二、医疗质量提高1. 加强医疗团队建设- 提高医疗人员专业素质,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与考核。
- 明确医疗人员的职责范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优化诊断流程- 制定标准化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引入先进的诊断设备和技术,提高诊断效率。
3. 加强治疗管理-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措施。
-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提高护理质量- 制定完善的护理流程和应急预案,提高护理人员操作规范性。
- 加强患者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提升医疗设备水平- 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 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安全管理方案。
-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3. 预防医疗事故- 加强医疗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
- 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强药品管理- 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 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监督,防止药品滥用和误用。
四、实施与评估1. 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明确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
2. 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
3. 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调整措施,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五、总结通过本操作计划的实施,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精神科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为我国精神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精神科质控总结
精神科质控总结
一、背景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精神科在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总结旨在回顾我们的工作,总结经验,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二、工作内容概述
1. 制定并执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诊断准确性、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等。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定期收集和分析患者反馈,以评估服务质量。
4. 完善了病例管理流程,确保病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强化了与其它科室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了整体服务质量。
三、重点成果
1. 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8%。
2. 治疗有效率达到95%。
3. 患者满意度从去年的85%提升至92%。
4. 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5. 病例管理流程得到全面优化。
四、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 问题:部分新入职医护人员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解决方案:加强入职培训,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 问题:病例管理流程中存在一些漏洞。
解决方案:完善病例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3. 问题:与其它科室的沟通仍需加强。
解决方案:定期组织跨科室交流会议,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五、自我评估/反思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六、未来计划
1. 进一步优化质量控制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2.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素质。
3. 探索新的病例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年度精神科医疗质量提升与安全管理工作设计
年度精神科医疗质量提升与安全管理工作设计1. 引言为了进一步强化精神科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本文件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的年度精神科医疗质量提升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2. 目标- 提高精神科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 减少医疗差错,确保患者安全。
- 增强医护人员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认识。
- 优化医疗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3. 主要措施3.1 组织与管理- 设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和监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 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分析现状、制定计划、评估效果,持续改进。
3.2 人员培训与教育- 组织定期的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包括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人员的持续教育。
- 强化医疗伦理和患者安全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3.3 医疗质量改进项目- 开展针对性的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如诊断准确率提升、治疗方案优化等。
- 引入临床路径管理,确保患者接受标准化、流程化的治疗。
- 推广临床实践指南和药物指南,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性。
3.4 患者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患者跌倒、患者走失、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确保患者生活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 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的关注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3.5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与分析- 建立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医护人员积极上报不良事件。
- 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问题根源,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 定期发布医疗质量与安全报告,提高透明度。
3.6 质量监控与评价- 设立医疗质量监控指标,如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等。
- 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 结合外部评价机构的意见,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4. 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精神科工作总结优化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精神科工作总结优化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方案精神科工作在如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专业的治疗和康复方案,为精神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与照顾。
本文将对精神科工作的优化以及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方案进行总结。
一、精神科工作的优化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科工作需要持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优化措施:(一)医疗团队协同合作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
医疗团队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二)完善的医疗设施和资源分配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建立和改进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设施是必要的。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精神科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三)精神科医生的专业培训精神科医生是治疗和康复的关键角色,他们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以提高专业水平。
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精神科医生的培训,提供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精神疾病。
二、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案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案:(一)抑郁症的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缓解症状。
选择适合患者的抗抑郁药物,并结合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等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的困扰。
(二)焦虑症的治疗焦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选择适合患者的抗焦虑药物,并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深度放松训练等心理治疗手段来减轻患者的焦虑感。
(三)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并通过心理教育、社会技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精神疾病的康复方案精神疾病的康复是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的康复方案,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对精神科护士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做到安全预见性护理。
方法切实采取”五常法”,严格执行护士的考核制度和规章制度;采用人性化管理管理患者。
结果干预后护理安全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结论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排除管理隐患,对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标签: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质量改进精神疾病是指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情感、意志或行为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
由于精神病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毁物、逃跑以及伤人等不安全事件,所以针对于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就显得极其重要[1]。
1 精神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由于精神病患者自身的特点,如兴奋、伤人、自杀以及冲动毁物等特点往往会拒绝医生治疗,这给护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往往都没自知力,不接受住院治疗,他们会想尽办法外逃,这同样是导致护理出现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
对于护理人员来讲,自身综合知识水平较低,严重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若是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了不良事件则无法举证。
在对护理进行记录的同时,无法客观、准确的将患者的护理过程记录在内,除此之外,由于护理人员很少接触躯体疾病患者,所以对患有躯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技能差,同时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 精神科护理质量改进措施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精神病患者家属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对此类特殊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将心理学以及人文等知识加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
首先应当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预见性护理。
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在值班过程中对病房进行巡视,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同时给予满足,对患者的安全尤为重视,从而做好对患者的安全评估。
其次是要重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教育。
精神科护理持续改进提案
精神科护理持续改进提案精神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心理健康患者的管理、治疗和康复工作。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度增加,精神科护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改进和提升。
因此,本文将围绕精神科护理的持续改进展开讨论,从提案、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展开,力求为精神科护理的未来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提案1.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精神科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等,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评估来检验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不合格者进行培训或调整。
2.加强精神科护理的团队协作和沟通精神科护理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协作,包括心理医生、社工、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的配合。
因此,要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协同机制,使得各个专业人员能够有机地协同工作,提高对患者的综合化护理水平。
3.完善精神科护理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精神科护理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因此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病历记录和评估体系,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二、实施方案1.开展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等,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另外,还可以建立起定期的学习小组和讨论平台,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建立跨学科协作机制可以建立起专业的跨学科团队,加强各个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并且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协同机制,以提高对患者的综合化护理水平。
3.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病历记录和评估体系,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使得他们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精神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总结报告
精神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总结报告日期:2024-01-081.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精神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情况,并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总结。
精神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是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和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关键要素,对于提升医院整体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概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精神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团队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3.成果与亮点3.1.质量管理流程优化我们针对精神科室的特点,对医疗质量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
通过简化手续和流程,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了潜在的错误和风险。
3.2.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我们加强了精神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药品管理、病历管理和患者安全教育等方面。
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培训医务人员,有效地减少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3.3.团队合作与沟通我们重视团队合作和沟通,建立了跨学科的协作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和分享知识,促进了各个岗位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4.面临的挑战4.1.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由于精神科的特殊性,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临床情况和医疗需求。
4.2.资源投入与利用精神科室在医疗设备、药品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需求较为特殊和紧张。
我们需要更好地管理和优化资源,确保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4.3.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精神科室中,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等因素,提升患者满意度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们需要通过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沟通和关注患者需求等方式,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5.总结与展望通过不断努力和改进,精神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果。
然而,面临的挑战也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努力解决。
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流程、加强培训、合理配置资源,并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质量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
精神科
医疗质量是科室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才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保证医疗活动正常、安全的进行,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精神科全体医护人员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思想,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和病房的特点,特制定科室医疗质量标准及管理制度如下:
一、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1)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1次,是医疗小组的责任人,重点处理疑难危重病人,及时明确地提出诊疗方案,并指导和督促下级医师实行,对新病人及诊断治疗有较大改动的查房记录必须在3天内审核签名。
(2)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全面负责制定和落实医疗小组的诊疗计划,指导下级医师进行诊疗性的操作、补充和修改病历;新病人入院48小时内必须有主治医师查房,若遇到疑难危重、纠纷隐患的病人须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对下级医师的查房记录必须在3天内审核签名,危重病人当日签名。
(3)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早查房和夜查房,全面掌握病情及其变化,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开出或停止各项医嘱,适时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带领实习生进行各项诊疗操作,负责指导、修改实习生病历,保证书写质量,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二、病历书写质量考核制度
(1)严格执行卫生部最新版的《病历书写规范》,病历书写需有相应级别的医师来完成。
住院病历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接科录8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需在6小时内完成。
出院记录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出院病历5天内送病案室归档。
(2)入院48小时内必须有主治医师查房,入院1周内必须有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入院或转科3天内及I级护理的患者必须每天记病程录,病情变化及治疗变动随时记录,连续住院1月以上需每月有阶段小结。
(3)病历质量由各组主管医师把关,要求每份病历书写质量达到甲级(90
分以上),奖惩落实到个人。
设立病历质控医师,每月自查运行病历10份,送病案室前全面检查核对审查所有出院病历,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整改。
出院及死亡病历5天内送病案室。
三、病例讨论制度
每月进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1次以上,并将讨论内容规范记录在相应登记本上,每月上报医务部。
对死亡、自动出院病例1周内组织病例讨论,并将讨论内容记录在相应登记本上。
三次门诊未能确诊的病例,必要时组织安排讨论或建议专家门诊。
五、会诊制度
(1)院内急诊、急会诊及普通会诊由当日值班医师完成,急会诊要求10分钟到场,普通会诊要求24小时内完成。
院外会诊必须经医院医务科批准,由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员完成。
(2)本科室患者病情涉及相关专科情况时,可请本院其他科室会诊;涉及多科情况时,由科主任决定,提请医务部同意,可举行全院大会诊;请外院会诊,必须经医务部批准。
所有会诊必须及时记录会诊经过及意见。
六、岗位责任制度
(1)上班人员必须遵守岗位纪律,不得擅自离岗,需暂时离岗时,应标明去向并留可靠的联系方式,保持通讯通畅。
因参加学术活动等离院时需找好相应的代理人,并保持通讯通畅。
(2)值班医师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准时交接班,保持值班手机通畅,巡视危重病人,做好交接班记录;值班期间必须对全科室负责,严禁在值班期间离开医院或从事与医疗业务无关的私活和娱乐活动,有情况及时向主管医师、科主任或医院总值班汇报,执行上级医师诊疗意见,服从医院统一协调安排。
七、医嘱制度
医嘱必须准确清楚,起始和停止时间明确,要随时核实医嘱的执行情况,保证医嘱执行及时无误,随时观察治疗反应,及时调整医嘱。
一般情况下不得下达口头医嘱,紧急抢救时下达的口头医嘱必须即刻据实补记,“取消”医嘱必须签名。
八、住院病人外出管理制度
(1)住院病人外出检查必须由工人或家属陪同,必要时需医护人员陪同,检查完毕后及时送回病房。
(2)住院病人病情不稳定时不准外出,若患者及监护人坚持外出,病程录上需有谈话签字记录。
病情相对稳定者提出外出要求时需主管医师同意,规范填写外出请假单并由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签字后由家属陪同下短时间外出。
外出期间家属需全程陪同,按时送回病房,原则上不过夜。
九、门(急)诊工作制度
(1)为保证门(急)诊顺利进行,门(急)诊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由门(急)诊护士安排按挂号顺序就医,医生通过使用自动排队叫号系统叫号。
对老干部、残疾人员及极度吵闹或冲动行为的危急病人视情况可安排优先诊治。
(2)门诊医师必须准时出诊,不得擅自离岗。
门诊病历书写必须规范,项目齐全。
对有消极、冲动等意外风险、超适应症用药的患者,需取得患方的知情同意,交待家属严加监护与防范,并在门诊病历记录和签字。
(3)门(急)诊病人开具疾病证明书必须在我院就诊,有病历可查,附相关介绍信,由接诊医师亲自诊查后开出并到门诊办公室盖章。
病假证明急诊不超过3天,门诊不超过1月。
(4)门诊处方必须符合处方管理规范,诊断全面。
一类精神药品不超过3天用量,并必须有登记;首次就医配药不超过7天量,之后不超过15天用量;对于稳定期的慢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以及一些二类精神药品不超过30天用量。
(5)收治病人时,收治医师必须亲自诊查病人、记录病情,并向患者简要介绍我科病房医疗管理制度、住院医疗的风险利弊及对患方的配合要求,签署入院须知。
病房医护人员不得随意推诿或拒收已收治的病人。
十、进修实习人员管理制度
进修人员、研究生及实习医生必须经由医院医务部或科教部批准安排进入科室。
根据有无医师资格及医师执业证书,严格按照医师上岗规定安排临床工作。
由专人负责带教,严格考勤及出科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