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word教案1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 光的折射_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
3.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
2.ppt演示文稿。
3.黑板、粉笔、橡皮。
4.实验工具及材料:直尺、花洒、长方形玻璃板、透明容器。
5.实验器材:激光笔。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ppt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图片中的现象是什么?”2.引导学生回答,然后解释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光为什么会发生折射吗?”3.提示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和介质对光传播的影响,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理论讲解(15分钟)1.利用ppt向学生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的公式。
实验演示(30分钟)1.将长方形玻璃板横放在桌上,用激光笔正对玻璃板射出激光光束。
2.让学生观察激光光束从玻璃板射入和射出的方向,并思考:光线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3.利用ppt解释光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方向,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若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则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4.进行实验:“花洒实验”。
让一名学生拿着一个花洒,将喷头调至最小,喷水成细水柱状,从水柱中通过激光光束。
观察激光光束改变方向的现象。
5.利用ppt解释激光光束改变方向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若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则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6.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得出的结论。
实践活动(30分钟)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一名学生担任观察员,其他成员依次进行实验。
2.实验内容:使用不同的透明容器,将激光光束从空气射入容器中,观察光在不同容器中的传播方向和发生的折射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打算运用实验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水杯、彩色的卡片、激光笔。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透明水杯、一张彩色的卡片。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彩色的卡片,让他们观察卡片上的颜色。
然后,我会用激光笔照射卡片,让幼儿观察激光在卡片上的反射。
2. 实践: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透明水杯,让他们把水杯放在卡片上,观察光在水杯中的折射现象。
3. 讨论:我会引导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现象,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光的折射。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幼儿们对光的折射现象都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实践和观察,很好地理解了光的折射。
在课后,我打算让幼儿们自己设计一个光的折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带回家和父母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能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大的难点。
幼儿们对于光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要让他们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需要借助实验和观察。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光在水杯中的折射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所在平面垂直。
3. 应用实例:讲解透镜和眼镜的制作原理,以及光纤通信等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对光的折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折射定律的讲解,实际应用的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玻璃棒、水、实验桌、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手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彩虹、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折射定律。
4. 应用:讲解透镜和眼镜的制作原理,以及光纤通信等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应用:透镜和眼镜的制作原理,光纤通信等。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并说明折射定律的内容。
答案: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折射定律的内容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率的定义。
3. 应用实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放大镜、池水变浅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折射定律的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板、水、铅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铅笔,当铅笔斜放入水中时,观察到铅笔似乎发生了弯折。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2. 知识点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讲解折射率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放大镜的原理、池水变浅的原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解释雨后的彩虹、眼镜的原理等。
6. 知识拓展: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彩虹的成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3. 折射率:描述介质对光传播速度影响的物理量。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光的折射现象,并画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图。
2. 运用折射定律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解释放大镜、池水变浅等。
3. 查阅资料,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彩虹的成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光的折射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
2.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光具、水、玻璃棒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
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为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关系。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折射定律。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避免误差的产生。
同时,要加强对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进行课堂分享。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结合:我选择了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 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3.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光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相关概念。
2.光的折射定律。
三、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光线方向的改变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可以用折射角和入射角来描述。
2. 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用 i 表示)和折射角(用 r 表示)满足以下关系,即光的折射定律:n1 * sin(i) = n2 * sin(r)其中,n1 是入射介质的折射率,n2 是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3.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入射介质的折射率时,光线向法线一侧偏折;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小于入射介质的折射率时,光线远离法线一侧偏折。
4. 实验观察和验证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光在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可以制作玻璃棱镜,将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棱镜中,可以观察到光线的折射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知识,提出新课的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通过课件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并结合图示和实例进行解释和讨论。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 将玻璃棱镜放在桌面上,保持水平。
2. 从玻璃棱镜的一侧向上方斜射一束光线,观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棱镜中的折射现象。
3.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值。
4. 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5. 拓展应用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光的折射可以解释为什么鱼在水中看起来偏离原来的位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针对学生在数学运用和逻辑思维方面的不足,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光的传播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光的折射这一章节,学生可能会对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折射定律的适用条件等方面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在数学运用、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涉及光的折射基本规律、折射率的计算、实际应用等方面,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对个别问题进行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3.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斯涅尔定律、临界角和全反射等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图片,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水池底变浅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规律。
3.回顾光的反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光的反射与折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基本概念:讲解折射、入射角、折射角、临界角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折射定律。
4.理论推导: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推导出折射定律,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3.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利用问题链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施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教学评价:
5.创意设计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小发明或小游戏,如制作一个简易的光的迷宫,要求能清晰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
-完成作业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小组成员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
1.激发兴趣:利用生活实例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知识衔接:通过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梯度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和实验,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4.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推导,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 光的折射_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
(2)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的一些现象,光的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这一节,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单元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两小节,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经过了第一章《声现象》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探究试验的能力,而且学生有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有了一定的作图能力,所以达到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的.教具激光笔,玻璃砖,香,火柴,墨水,鱼缸,铅笔,水杯,量角器,笔,纸,直尺,钢笔.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5分钟)1、把相应的名词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
一点: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过入射点并于镜面的虚线。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的路是。
一、光的折射现象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的夹角。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平面内;2、光的反射定律、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即光的折射。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应用实例: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用折射定律解释光的折射。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板、水、激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θ1) = n2sin(θ2)。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并验证折射定律。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进行验证。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知识拓展:介绍全反射现象,通过光纤通信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全反射在科技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光的折射规律和全反射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光的折射现象的直观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5.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效果。通过以上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运用:光的折射规律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需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并能运用折射率进行定量计算。这是教学的难点,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数学推导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下是根据本章节内容制定的教学设计:
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如水池底变浅、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等,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教科初中物理八上《4.4光的折射》word教案 (1)
免费下载网址/光的折射教学反思7.1《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四节 光的折射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word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射入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光的折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教学突破】学生实验,探究认识光的折射定律;结合已有知识,利用图示或动画解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玻璃管、铁丝、模拟小鱼、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碗、硬币、激光手电、烧杯、小铁板(展示光路)、纸板、方形玻璃砖、半圆形玻璃砖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实验,激发兴趣叉鱼实验:像图4—4—1那样,在水槽中放一个小鱼模型,在水槽边固定一个观察管,转动观察管,,从观察管中插入一根直铁丝,就会发现这根铁丝扎不到鱼,,重做实验,铁丝就能准确地扎到鱼.提出问题:上述现象如何解释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光的折射.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问题: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在发生光的折射的同时,有没有发生光的反射呢?学生猜想.实验引导:如图4—4—2所示,在一个空烧杯的侧壁上放一个激光灯,斜向下射在另一侧壁上,出现一个亮点.(让学生猜想当向烧杯里倒水时,亮点移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向烧杯里倒水,,让学生猜想在进行折射实验时光线垂直入射的特殊情况,并按图4—4—3做实验验证,当向里面倒水时照在屋顶上的亮点不动.让学生讨论画出此时的光路图.(教师适当引导,也可让通过叉鱼这个小实验创设出问题情境,前后两次叉鱼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地进入探究,学生能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感受到了光的折射的奥妙,顺势进入到“光的折射规律”的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有关光的折射情况,所以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去分析、设计、观察、总结,因此上面的两个小实验可以在学生猜想、讨论后再进行自主设计展示,并结合实验及图4—4—2、图4—4—3认识到在光的折射同时也有反射产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猜想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板书设计】第四节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等介质表面时,在水或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不变.2.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3.生活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探究实验为主,有以下四点好处:1.更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规律,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又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四节,主要讲述光的折射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折射定律的内容,理解折射率的概念。
3. 掌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4.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
2.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光具、透明介质等)。
2. 学具:教科书、实验记录表格、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引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讲解:(1) 介绍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包括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3) 解释折射率的概念,介绍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3. 实验:(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变化。
4. 练习:(1) 给出例题,要求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计算光的折射角。
(2) 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特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运用折射定律计算光的折射角。
(3) 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4.光的折射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4.光的折射教案4.光的折射素养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4.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教学用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新课导入】导入1: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组图教师导入语:你知道这些有趣的图片中涉及什么物理知识吗这节课我们来揭示谜底.导入2:问题导入导入语:这张图片中的姑娘看起来变矮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演示一】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演示二】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播放视频】海市蜃楼、筷子“弯折”、沙漠中的蜃景.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课堂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演示三】: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播放视频】:硬币上升-光的折射现象.学生观察会看到:光线发生偏折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1)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注意: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这两种透明物质的分界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2)光的折射相关概念:入射点:O法线:MN入射光线:AO入射角:i折射光线:OB折射角:r二、研究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物理规律提出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3.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4.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演示四】【播放视频】光通过平行玻璃砖的传播方向.(1)光线斜射入玻璃;(2)让入射角变化;(3)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靠近).(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不成正比(线性)关系.(3)光线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演示五】【播放视频】光的折射现象及可逆性.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呢课件演示: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学生得出: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可逆.【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进入空气时,折射情况与上述是否相同【学生总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远离),其余与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结论相同.【总结】引领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1)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启发: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有“光路可逆”的规律,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继续总结:(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过渡:俗话说:“学以致用”,下面让我们由浅入深地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一些问题,解释一些现象.1.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光传播的路径将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画出光路图.2.讲故事:小明跟着爷爷到湖中去叉鱼时,每次都向着他看到的鱼叉去,却屡屡不中,这是为什么呢引领学生作光路图,使他们认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3.出示诗句(1)掬水月在手;(2)潭清疑水浅.据此提问:它们分别属于光的什么现象二者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3)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本中的《科学世界》,进一步了解折射现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求学生总结: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细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补充,说出他们自己的收获,真正谈出多方面的感悟,让学生感受求知的快乐!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诗——《观湖上初晴后雨》:展开联想:当雨后的西湖,升起了太阳,也许我们会看到美丽彩虹.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请预习《光的色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这是光从水射入空气时发生的折射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虚像.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B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60°,折射角为35°.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C)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4.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B)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5.图中,容器底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MN木板上,在B点形成一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B将移向(B)A.B的上方B.B的下方C.B的左边D.B的右边6.图中,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表示光折射的光路图正确的是(C)7.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答案:如图所示图错,换图【备课资源】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一上蜃)海市蜃楼是一种反常的折射现象,它是光线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大气层中传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4 光的折射 教案 1
光的折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三、德育目标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材分析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具准备演示用:激光棒、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学法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实验1]在透明玻璃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杯子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学生实验2]在空的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新授(一)光的折射[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用激光棒)[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1]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并向法线偏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折射规律[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看不见)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师]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生]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是0°[师]利用图提出问题:如果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光线是否沿原入射光线射出呢?[演示5]①先让光由空气射入水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②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四)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如图甲所示,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不见小石头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S点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如图乙所示,人可以看见小石头,其实,人看到的只是小石头的虚像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板书设计第四节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解释现象①池水变浅②硬币升高作业布置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四章第四节内容2、课本P8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教学反思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要体现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思想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实验特色,从而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本节课通过“光的折射”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一个良好时机。
4.4光的折射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4.4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光的现象”,4.4节“光的折射”。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以及折射现象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介绍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为常数。
3. 折射现象的应用:介绍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2. 能运用折射定律分析光学元件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2.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观察和折射定律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玻璃板、透镜、棱镜、实验桌、白屏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透镜、棱镜、塑料尺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彩虹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介质中光的折射现象,利用折射定律分析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折射定律的应用,如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工作原理。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折射定律:入射角i和折射角r的正弦比为常数,即sin i / sin r = n。
2. 折射定律的应用透镜:透镜的焦距与折射率的关系,如薄透镜的焦距公式1/f = (n 1)(1/R1 1/R2)。
棱镜:棱镜的色散现象,如白光通过棱镜分解成七彩的光谱。
七、作业设计a. 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
b. 彩虹的形成。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4.光的折射 教案(2024年版)
4. 光的折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涵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二、教学难点1.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周末,小明去乡下爷爷家玩,让小明最感兴趣的是和爷爷一起去湖里叉鱼。
看见爷爷一叉一个准儿,小明也拿起骗子跃跃欲试,可是连叉了几次都落空了。
爷爷告诉他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小明按爷爷说的去做,果然叉到了鱼。
可是小明心里却有个疑问:明明在船上看到了鱼,为什么要瞄准鱼的下方呢?“眼见为实”这句话难道说错了?你知道在叉鱼时,为什么要瞄准鱼的下方吗?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科学知识呢?学了本节的知识后相信你就能帮小明解开心中的疑团了。
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光的折射规律;(2)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
一、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让学生观看海市蜃楼的图片(课本P69图4-4-1)或视频(见所附光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观察课本P46图4-4-2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1:阅读课本P69,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1)教师演示下图(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
出示小黑板内容(亦可以课件呈现)。
现象:①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4.4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起始能力的预估: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刚接触物理中的光学内容,他们的大部分知识来自于自己对周围光现象的观察,对周围世界的一些现象纯粹是感性的认识,部分认识的不够全面,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理性思维欠缺。
学生接收新事物比较快,但主要还是靠简单的识记,而不是靠理解。
在情感方面的自居作用、模范趋向和自我意识有较快的发展,学习动机多倾向于兴趣型,情绪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勤奋与自卑的矛盾,意志比较薄弱、抗诱惑能力差,需要更多外控性的激发、辅助和教导。
学习风格分析:初中生受外界影响较大,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又不尽相同,老师应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老师应该合理运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来感受新事物,使得课堂生动活泼。
初中生对周围的光学现象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主要是知识掌握得不够;不知道如何研究物理问题,是因为刚接触物理,没有前期的准备,这种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
光的折射现象在大自然中非常普遍,所以大自然是同学们学习的最重要的资源;课堂上教师会准备器材为学生演示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所以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们有着很好的条件。
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室应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否则学生容易走神。
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竞争,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光路的可逆性:
用实验模拟小猫叉鱼问题,由于折射成像问题比较复杂,让他们到实际中体验,使他们相信折射真的产生错觉。并由此引出折射光路可逆性的讨论。
光路的可逆性也可通过实验来验证,让光由空气射入水(或玻璃)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让学生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具准备
激光光源,玻璃砖,直尺,光的折射演示仪
教
学
过
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首先让学生观看海市蜃楼的图片(图4-4-1)或视频(见所附光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观察图4-4-2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3.物理欣赏:
对折射的奇异现象,要求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奇异、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用光的折射解释课文所提供的物理现象对初中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因此只要求学生能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不必要求学生都能够进行解释。
个性修改
教
学
反
思
用实验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抽象出光的折射示意图,最后画出光路图,由此认识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为进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作准备。有许多同学认为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二者不会同时发生。但事实上常常是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借助这个演示实验,要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光的折射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授课人
教学内容
第4节光的折射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
学
目Hale Waihona Puke 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涵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2.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