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的学习认识.
任务: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要求是 三个方 面:
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 要的学习手段。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接受科学精神、科 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 标准》的学习认识
市西中学 程元英
一. 学习“生命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1.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
2.课程标准是学习评价的依据
①导向功能
②激励功能
③改进功能
④决策和鉴定功能
3.课程标准还能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教师对知识的叙述减少
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增多
教师提出的问题多
学生产生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也多
验的有关技能,能完成较复杂的观 察、测定、验证等实验,能自我评 价实验过程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 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等。
能 些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常饮
器具设备的使用、临时装片的 制作及显微镜观察、基本的动
了解生命科学发展过程及相关技
植物解剖技能、人体基本生理 术的发展前景,了解生命科学在人
数据的测量、生物分类和检索 表的使用等。
初、高中阶段的设计思路也是各有自己的特点:
初中生命科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人与自然为主题。
增加了“健康与保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医学内容,使人体的知识 与维护自身健康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从人体周围的生物世界出发,通 过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了解,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生命世界的稳定 性以及人与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围绕人——自然——环境,从整体上 探讨了人与环境以及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达到对生命科学有一个整体 正面的了解。
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上海西初级中学
课程的具体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和
人文精神融会贯汇的体现 , 它以生命科学课程 内容为载体 ,通过具体的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 体验而逐步形成 , 并贯穿于生命科学教育的全 过程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又是生命科学素养发 展的动力和导向 。
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 能够对搜集到的证据做出简单的评价; 能够合理选用数字 、 图形 、表格等形式处 理数据; 能够借助计算机进行一些数据处理; 能够初步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 、归纳、 综合 , 对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 并对 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初步评价和反思。
课程的具体目标
表达与交流
■ 能够借助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撰写较 完整的探究报告;
全套教材的整体设计
全套教材的整体框架设计思想
整套教材的主题是: 关注生命 , 热爱生命, 保护环境 ,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全套教材的整体设计
初中《生命科学》 教材中 , 上册将人体、 人体健康两个主题内容按3章共8节展开 : 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控; 3.健康与疾病 ;
使用
编写目的 : 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课程的理
念 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初中《生命科学》 教
材 的特色 帮助教师理解初中《生命科学》 的整体
设 计原则与各册编排的思路
初中《生命科学》 教材的设计与使用
■ 帮助教师了解初中《生命科学》 上 、下 册的主题 、结构框架和章 、节间的联系 ■ 帮助教师了解初中《生命科学》 每章的
■初步了解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 ■初步获得生命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主要包括 常用器具设备的使用 、临时装片的制作及显微镜观察 基本的动植物解剖技能 、人体基本生理数据的测量 、 生物分类和检索表的使用等。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课程设置:
年级 1-5 6-7 8 9 高一、高二 高三
课程
自然
新综合科学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
综合理科 生命科学(选)
体现了合—分—合的课改总方案 课程类型:基础型 拓展型 研究型
三、 学习内容与要求
(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与要求 1.基础型课程部分(八年级)
一级主题 一.人体 二.健康 三.生态系统 四.城市生态 二级主题 人体的结构层次 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与调控 健康与保健 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人居环境 城市生态和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生态和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农业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二)阶段目标
2.高中教育阶段的目标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了解,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起源和进化,逐步形 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生命世界平衡协调的思想,生命世界永恒变化与发展 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生命观、科学观和世界观。 通过对生命科学史、科学概念生成过程的学习,能区分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 初步树立捍卫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初步形成敢于怀疑、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的科学精神和谦虚好学、勤于实践、自信谨慎、善于合作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生命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三者关系的全面了解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习, 能从全球的、历史的、社会的和个人的多个视角去考察分析人-自然-社会之间 的关系,懂得尊重生命、热爱自然,欣赏生命之美,懂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意义,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习惯和 价值观念。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基础型课程内容:
综述(整体要求) : 教学内容 要求 A B C 说明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话题一:什么是生命科学?生物课怎么变成了生命科学课了?大家对生物并不陌生。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
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自然界的生物进行分类等都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生物学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
早期的生物学主要是对自然的观察和描述、对动植物种类的分类整理等。
20世纪,生物学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物理、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模型的建立,不仅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
生物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生命科学”一词正在更多地代替“生物学”而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宽,研究手段不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历次课程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建国以来中学阶段的生物学课程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教学内容从开始的“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学科科学体系的严密,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发展。
上海市中学的生物学课程改为生命科学课程,就是为了顺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发展。
生命科学课程突出了维护自身健康、城市生态、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等内容,这些内容已超过了传统生物学的范畴。
话题二:生命科学课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也许有人会问:生命科学确实重要,发展如此之迅猛,但那好像是科学家的事,中学阶段有必要开设这样的课程吗?通过对国际课程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无一不对生命科学相关内容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关注,这是因为生命科学课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然那么重要,大家仍然关心,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是不是会大大增加教学内容?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是否有必要把那么多的科学发展的成果都牢记在心中?答案是否定的。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一、为什么要设置初中科学课程?(一)背景受前苏联教育思想影响,我国(港澳台除外)义务教育阶段的理科课程一直是分门别类设置的。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的态势,同时也带来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社会问题,这些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 链接资料一:国际科学教育目标的演进)伴随着国门的敞开,国际科学教育新理念和科学课程改革成为科学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科学教育目标的演进、对科学价值认识的变化及新颖独特的科学课程,对国内科学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上海开始启动第一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包括对当时理科课程的反思。
其中归纳存在的问题有: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造成知识的分割和孤立;由于知识量剧增,课程越分越细,新内容的不断添加,使教学内容膨胀,课时增多......因此,注重整体设计的综合科学课程,便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途径。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正式启动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
在总结十几年来上海市综合理科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从系统角度来考虑理科课程的定位,突破和超越了“综合课程”与 (链接资料二(1):“合分一体”的螺旋结构图)能力、方法知识、思想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分科课程”径渭分明、非此即彼,单纯把知识作为综合的唯一对象的思维定势,提出二者应该优势互补的建议,即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分科-综合”的理科教育课程体系。
(链接资料二)正式确立了“合分一体”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并将初中的综合科学课程开设在6~7年级。
根据国内的改革经验和国际课程的发展,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同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出版。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能力培养目标的解读
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假设做出判
断,提出合理的见解 能根据情境独立制订和实施 工作计划,对工作中出现的突发问 题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对工作中 遇到的困能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 法;能对数据的可靠性做出判断并 能提出合理的见解;能在小组活动 中充当组织者的角色 有问什么的习惯。能综合运 用各种方法和技能,独立设计合理 的实验或实践方案,并通过实施方 案来解决疑问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张治, Zhang Zhi 上海市吴淞中学,200940 生物学教学 BIOLOGY TEACHING 2005,30(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wxjx200510006.aspx
摄影,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等。④对简单的生物群落,对
生态系统或其他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和作初步 分析的技能。这些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学生形成综合探 究能力的基础。 同时,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不能仅仅将任务放在 训练学生如何循规蹈矩地操作,还要引导学生手脑并 用,思考掌握这些技能后去干什么,在实验操作的基本 功和技术上做到学会乃至达到灵活、准确、协调的程 度,还要让学生思考实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的道理,使积极的思维渗透到基本技能训练的全过程 中去,这才是主动的训练,才有利于基本技能的形成。
验是知识主茎上的一个“瓜果”,这种思路更多地倾向
于学科体系。有人建议将能力培养独立出来,单独设 计能力的梯度和序列,但脱离了知识背景的实验对学 生又会缺乏吸引力,不能很好激发探究欲望。上海《生 命科学》教材采取了两条主线交融的方法,在学科概念 框架下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先安排思维 和操作技能要求较低的探究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能力培养的梯度划分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纲, 是教材编写和教师在教学时操作的一个参考,为教师
高中生命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统课 堂教学 的误 区。并且 , 据《 根 标准 》 制的配套 练 编
习题 与高考试题 的难度相 比显然 要容易 得多 , 致使教 师以高考考 纲代替 《 准> 对 教学 内容 过分 讲多 、 标 , 讲 深、 讲透 的现象依然充斥 于生物学教学 。
2 课程实施程的教学 中, 其课堂 教学 结构 、 式和方法仍沿用以前 的传统 , 形 很少思考如何 提 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问题 。偏好 于传统 的教学 方法 , 认 为只要将知识讲 明白、 学生理解 即可 , 在教学 中很少 开 展探究性学 习活动和 自主合作交 流的教学方式 , 是很 难将新课程理念付诸 于实际行动的 。忽略学生发展 的 需要 , 忽视学生能力 的发展 和正确情感 态度价值 观 的 形成 , 也将影响学生科 学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 。在“ 小组 合作学 习” 过程的设计 和处理上也存 在误 区, 不能将在 合作学 习中应充分体 现的 “ 自主” 异化 为 “ 任 ” 放 的形 式。这些现象 的发生显 然与 有关 教师对 < 准》 能 标 未 充分理解及对 新课程理念在落实中的偏差有莱。
检测学生“ 双基 ” 的基 础上对创新 性学力进 行测量 , 提
时的教学内容较多 , 或者每节课都要讲新 内容 , 这对教 师的教 学会带来 诸多 的困难。有不少 教师提 出 , 知识 都讲不完 , 根本没 时间让 学生进行探究 。其 结果 往往
高试卷的区分度 ; 且易读性保 证题 干通俗易懂 , 因学 不 生阅读能力差异 产生答题 差异 , 而确保 测量 的公 平 从 性和有效性 。③ 充 分利 用 教材 情境 , 力求 平稳 过 渡。 “ 二期” 课改高 中生命科 学教材 与老教材相 比 , 新增 了
1 1 对新课 程理念 的理解和落 实 中的偏 差 . 从 调研 情况看 , 不少教 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学 习不够 , 之高考 加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文)(沪教委德【2005】21号)的制定,旨在落实《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XXX、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沪委〔2004〕11号),并且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下是该指导纲要的内容概述。
一、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上海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研究、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惯。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生命科学教材高中上海版
《生命科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6章第1节“遗传信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周瑞山教学设计思想本教案是新课程标准中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生命科学》第6章第1节《遗传信息》内容。
本节共3课时完成,这是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包括:糖的有氧分解。
第二课时则探讨糖的无氧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比较等。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为:“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知识解构法”参与构建的“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由四阶段组成,它们依次为提出问题项目阶段、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阶段、解构知识点阶段和完成问题项目阶段。
这种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课标中与问题项目相关知识的需求;使组块知识的运用有目标对象;提供培养学生形成和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机会。
大量事实表明,专家进行思维时先从全局考虑该问题或项目涉及到的知识有哪些,而不是先着手解决问题。
而非专家进行思维时,先选取某个知识便着手解决问题,但往往难以凑效。
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过程是:1)疏理出与问题项目有关的知识点。
2)审视自己对疏理出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如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有缺漏,则完善对知识点的掌握。
4)运用知识点或由几个知识点构成的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
解构知识点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有序、有效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学会一种有序、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主动运用一种有序、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
解构知识点的过程是:1)判定该知识点属结构类知识还是过程类知识。
2)按知识类别进行相关方面的解构。
结构类知识可从结构类型、来源或存在部位、作用、作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过程类知识可从过程、起因、结果、条件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
完成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点或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精神,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21/8/5
30
• 国情意识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 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传承知我中 华、爱我中华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021/8/5
31
• 国家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捍卫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 义,认识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尽的义 务;自觉维护国家的领土安全、经济安 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树立整体的国家安全观;坚定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的信念,自觉同一切分裂祖国 的行为作斗争,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 上海市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是: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 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 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 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 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 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 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 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021/8/5
12
《品德与社会》:了解个人生活、家庭生
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的一些基本常
识与道德规范。初步了解社会机构、公共设
施及其功能。初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的依存关系。知道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法律常
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
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注重
通过生活实践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5、实践活动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 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 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 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提升 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要充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 小学阶段的实践活动要侧重体验对父母、 长辈以及对邻里的关爱,引导学生亲近大 自然,养成有规律的起居和运动习惯。
上海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第二册《校园中的野生植物》创新实验设计稿
校园中的野生植物一、使用教材(1)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学段初二年级《生命科学》第二册,本部分为第四章“生物的类群”第1节“植物”第三部分“我们身边的植物”的内容。
(2)上海市虹桥中学“自然笔记”校本课程,本部分为模块四“神奇有趣的自然经络”中项目任务“有趣的校园环境”的内容。
二、实验器材虹桥中学校园植物地图、野生植物标本、植物识别APP、标本采集刀、放大镜、直尺、双面胶、活动单、同屏工具等。
三、实验创新要点(1)内容源于学生的身边,源于学生的提问本次活动起源于学生观察校园植物时的提问--“为什么砖缝里生长有杂草?”,学生对野生植物显示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结合初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和“自然笔记”校本课程的内容,培育学生本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经历“观察提问”、“方案实施”、“交流讨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育学生学科素养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完善校园植物地图,参与校园相关事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意识。
(2)融合STEAM教育理念,培育学科核心素养STEAM分别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matics的首字母,即综合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STEAM教育理念适合融入本次的活动,进而培育学生本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利用并完善地图、运用工具辅助调查、测量数据并统计种类、识别野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等环节涉及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形态结构与生存环境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植物识别软件(花伴侣APP、形色APP等)帮助快速获取所需知识,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等专业植物网站提高辨识准确度,经历从科普识别到专业识别的过程,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思维。
此外,同屏技术(希沃授课助手等)辅助学生的交流展示,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助力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上海 高中《生命科学》 教材(第一册) 内容与课时安排
关键问题:细胞是怎样工作的 关键问题:细胞是怎样工作的 1. 细胞核 2. 细胞基质和主要的细胞器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结构比较 实验3.2颤藻和水绵细胞的结构比较
第3节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关键问题: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关键问题: 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 设计板报展示人与病毒斗争的历程(选 做)
关键问题:实验室规则、实验室技术的使用 关键问题: 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实验1.1 实验1.1 高倍显微观察与测量 2. 生命科学实验室制度和安全守则
第2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6课时,4+2) 课时,4+2)
1.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2.主要内容 (1)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 蛋白质 、核酸和维生素 (3)检测生物体中主要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应 用。
第1节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6,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6 4+2 )
关键问题: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何特点 关键问题: 1、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 2、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 、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 实验4.1 实验4.1 探究酶的特性 实验4.2 实验4.2 探究影响酶活力的因素(选做) 3、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第3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7课时,5+2) 课时,5+2)
1.本章核心概念 细胞 病毒 2.主要内容 (1) 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外面附有多糖。它不 仅保护细胞,而且可以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选择和控制, 也是细胞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场所。 (2)各中细胞器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作用,它们相互协 作,以完成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3) 原核细胞是细胞最原始的类型。 (4) 病毒一大类非细胞的生命体,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学有关的生命教育
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学有关的生命教育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珍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下面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加强生命教育?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思想、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
作为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中国社会当前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
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的产业技术革命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一代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在青少年身上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体制的创新、教育的创新以及与此有关的青少年素质培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常常有不少让教师困惑的地方,它的极端形式表现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虽然不完全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但应该说和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从国际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把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的支柱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根据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国外生命科学与教育现状的考察,国外生命科学在中学所占的课时量和物理、化学等科学课相比较,不是大致相当,就是超出。
大学中生命科学受重视程度更高,美国每年50%以上新发表的科学论文都与生命科学有关。
或者说,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和生命科学相关,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航天学、生物信息学等等。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学阶段生命科学教育一直不受重视,处在边缘化状态。
具体表现为课时量少,教师地位低,高考加一选修生物的学生较少,而且多为二三流学生。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
上 海 市 生 命 科 学 课 程 标准
课程理念
3.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生命科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活动要大大加强学生自主参与 的探究。通过让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究,改变学 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教学系统从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向接受 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结合的重要转变,同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 元化,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上 海 市 生 命 科 学 课 程 标准
课程理念
6.体现上海的国际性、全国性和地方性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又是 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和以生物工程为支柱产业的地方。 为适应上海城市的这些特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生命科学 课程必须处理好基础型课程的普及和拓展型、研究型课程 的提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逐步推进生命科学的双语 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 安排内容时还要考虑大都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地方特 点,使得课程教育具有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总目标 •阶段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目标 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二)阶段目标
1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热爱生命和生命科学,亲近自然,珍惜自然,爱护环境,热 爱祖国,热爱家乡。 对生命世界充满好奇心,养成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勤于实 践、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认识生命科学与技术同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 注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共同探究的学习活动,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 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计思路: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设计思路:
在高中教育阶段
上海市生命科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目标 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课程标准(修改稿) -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修改情况
主题一 微生物 (新增) 主题二 内环境与自稳态
主题三 遗传
二级主题生态平衡部分取消
二级主题变异、遗传多样性部分取消
主题四 生物工程(精简内容)
内容框架
修改重点: 具体化 降级别 调整次序
内容框架
初中阶段 (基础型课程共102课时)
一、人体
二、健康
二级主题增: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原二级主题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改为常见
病及其预防、医药常识与医疗技术
三、生物的主要类群(原:生物多样性) 四、生态系统(原:城市生态)
二级主题增: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内容框架
高中阶段 (基础型课程共102课时,6学分) 四、生态系统(原:城市生态)
一、人体
一二、、人 生体命的基二础(、原生生命的化命学和的生命基体的基础本 (原生命的化学和生命体的基本
结构合并而成) 二、生命的基础(原生命的化学和生命体的基本
二级主题变异、遗传多样性部分取消 四、生态系统(原:城市生态)
生示命出科 其学带是头一学门科综的合地性位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二、信级息技主术题和工化程技学术元等不素断交、叉原融合核、发生展物更新不,并单在独自然列科学出领域中日益显
三、生命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 主题四 生物工程(精简内容)
原细胞间信息传递、激素信息、神经信息、
四、生命的信息 高中阶段 (基础型课程共102课时,6学分)
生命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不断交叉融合、发展更新,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日益显 示出其带头学科的地位。
调整为生物体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二级主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两部分
七、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原:生物技术与社会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能力培养目标的解读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能力培养目标的解读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自201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也被广大教育部门重视,并受到不同社会公众的关注。
本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首先,本标准强调了生命科学课程能力培养的三个维度。
首先,在学习能力维度上,培养学生具有精确的观察力、分析力、思维力和创新力;其次,在知识技能维度上,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生物技能;第三,在社会环境适应维度上,让学生具有团结协作、探究学习、倡导文明、重视环境保护的社会能力。
其次,根据生命科学课程的特点,本标准提出了以下四个培养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实验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归纳总结、推理分析问题以及推理、创新和设计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技能,让学生学习掌握有关人体结构及机能的知识,并能运用大量的实验数据推理结构及机能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三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一些科学的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价值观,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四是培养学生的多维度素养,让学生拥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掌握生命科学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最后,本标准还提出了培养此类能力的有效实施措施。
首先,引入有系统、有规律、有深度的实验活动,比如模拟诊断、细胞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让学生学会实践;其次,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实践,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最后,制定适当的考核制度,用责任制、全员参与、跨学科结合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的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是科学的,以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为动力,旨在培养学生从学习能力、知识技能和社会环境适应等多维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社会版)
话题一:什么是生命科学?生物课怎么变成了生命科学课了?
大家对生物并不陌生。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
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自然界的生物进行分类等都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生物学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
早期的生物世纪,生物学学主要是对自然的观察和描述、对动植物种类的分类整理等。
20年代以来,随着物理、世纪50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
特别是20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脱氧)模型的建立,不仅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DNA核糖核酸(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
生物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生命科学”一词正在更多地代替“生物学”而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宽,研究手段不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历次课程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建国以来中学阶段的生物学课程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教案内容从开始的“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学科科学体系的严密,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发展。
上海市中学的生物学课程改为生命科学课程,就是为了顺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发展。
生命科学课程突出了维护自身健康、城市生态、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等内容,这些内容已超过了传统生物学的范畴。
话题二:生命科学课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也许有人会问:生命科学确实重要,发展如此之迅猛,但那好像是科学家的事,中学阶段有必要开设这样的课程吗?通过对国际课程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无一不对生命科学相关内容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关注,这是因为生命科学课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果都牢记在心中?
答案是否定的。
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了解生命科学知识的多少并不是最关键的,最重2 / 5
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懂得尊重自然、热爱生命,追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初步学会运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及生活相关问题。
以下列举一些教材中的片段,从中可体现出学科的教育价值。
3 / 5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