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资料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分析和评价

大气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分析和评价

大气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分析和评价在当前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大气污染问题也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大气污染和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一、大气污染的现状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在各种污染源的作用下,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数量显著增加,导致了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大气污染导致的早逝人数已经超过700万人,其中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污染最为严重。

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粉尘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气体物质排放超标、工业废气和交通尾气等等。

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大气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空气质量,还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首先,大气污染损害的是自然生态系统。

污染物质直接进入空气中和大气与自然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会对土壤、森林、水体等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巨大,致癌物质如石棉、苯、甲醛和二氧化硫等,会引起各种疾病,例如: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疾病等。

此外,空气污染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和非霍金金氏淋巴瘤等癌症。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质量状况的综合评价。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污染和环境质量状况,需要采用一些科学、可靠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生态学方法、卫星遥感方法和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等。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场监测法”,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仪器设备等现场采集数据进行污染物的分析测试,如空气中的PM2.5、NOx、SO2等指标监测。

第二种是“遥感监测法”,这种方法主要采用卫星遥感、遥感图像和遥感数据的方式来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这种方法与现场监测不同,具有遥感技术的优势,如能够广泛覆盖范围广,省时省力等等。

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 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2. 污染源调查对象
污染因子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 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应选择 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 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调查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 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 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 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 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 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山谷风
城市热岛效应
排 入 大 气 中 的 烟 尘 随 风 扩 散
(2)大气湍流与大气扩散参数
概念:即大气中不同于主流方向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旋涡 运动。
类型 热力湍流:大气垂直温度变化引起。 机械湍流:地面的粗糙程度。
作用 :由于湍流混合,排人大气中污染物,不断被空气 渗入,又无规则地分散到其他方向去,如此不断被稀释。
0.7
S
1.5
1.0
SSW
1.7
1.1
SW
2.2
1.4
WSW
2.4
1.7
W
3.0
1.6
WNW
2.1
2.1
NW
3.8
4.2
NNW
1.8
2.8
4月
7月
10月
1.4
1.2
2.3
1.7
1.8
1.3
2.3
3.2
2.2
1.2
1.5
1.8
1.3
2.4
2.2
1.3
1.3
0.9
1.5
2.4
1.6
2

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 n ●平均值:主要涉及日、月、季、年平均值计算: c j cij n i 1
式中,:j监测点监测数据平均值;cij:j监测点上第i个监测数据;
n:监测数据数目。
●超标倍数:超标倍数=(c-c0)/c0 式中,c:监测值;c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超标率:超标率=超标数据个数/总监测数据个数 注: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不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 但未检出点位数则需计入。 ●单项质量指数:Ii=ci/c0i 式中,ci:某种污染因子不同取样时间的浓度监(预)测值, mg/m3;c0i:某种污染因子对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mg/m3 。 Ii≥1为超标;否则为未超标。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布点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 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 270°、315°方向上各设臵1 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
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 个监测点。 ●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臵应重合。预计受 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 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导则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要求
GB3095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要求
例:某单位一年的大气采样监测数据,每天测12h,每小时 45min,每月12d,采样结果可用于计算( )
A小时均值
B日均值
C季均值
D年均值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答案:1、2倍;2、50%;3、超标;4、15.38%。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由假定d
源强积分式 (单位时间物料守恒)
高斯烟流的形态
q y2 z2 c( x, y , z ) exp[ ( 2 )] 2 2 y 2 z 2πu y z
高斯烟流的浓度分布
高斯烟流中心线上的浓度分布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镜像全反射---->像源法
实源:
c ( x, y , z , H z )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由正态分布假定,得下风向任一点的浓度分

c( x, y, z) A( x)e

2 y
ay 2 bz 2
e


0
y cdy

2
z2


0
z 2cdz c dz
方差的表达式

0
cdy


0
q




ucdydz
q y2 z2 c( x, y , z ) exp[ ( 2 )] 2 2 y 2 z 2πu y z
将监测点的各项污染物浓度日均值与各自的分级标准限值相比较, 确定对应于该浓度值时API所在的API指数区间,再按照插值法计 算该污染物浓度的API值。
Ii
(Ci Ci ,n ) (Ci , n 1 Ci ,n )
( I i ,n 1 I i , n ) I i , n
例3-3:某监测站点某日的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值为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自然污染源(如火山喷发、扬尘等) 工业污染源 按大气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 人为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点源(一根烟囱) 按污染源的存在形态 线源(一条繁忙的公路) 面源(设备的无组织排放) 固定源(由固定地点排放) 按污染源的运动特性 流动源(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 高架源(>100m) 按大气污染源的几何高度 中架源(30-100m) 低架源(<30m= 连续源(连续排放某一类或几类污染物) 按污染源排放物的时间长短 瞬时源(持续时间很短的源,如爆炸) 持续有限时间源(介于连续源和瞬时源之间)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二、术语和定义
• (一)环境空气敏感区 • 指评价范围内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 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 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 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 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 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观测内 容应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要求。观测方法应 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 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
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地面气象 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 km, 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进行补充 地面气象观测。
•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
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高 空气象探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50 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 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浓度的正态分布
• 开阔平坦地面,连续点源排放污染物,在源下风方向的污染物以烟流 形式存在,并处在湍流随机运动中,其浓度分布通常符合在平均烟流 轴两侧呈正态分布规律;污染物颗粒粒径小于15μm时,受重力影响 可以忽略,其浓度分布垂直方向也呈正态分布,(见图3-5)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 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 • (1)、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中每个断面按高斯分布(正态
• 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 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 g/km.s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质量评价

大气质量评价大气质量现状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化学方法的污染监测评价;采用生物学方法的生物评价法和从生理学角度评价的卫生评价法等。

若从保护人类健康的角度当然用卫生评价法更合理一些,但是这种方法难以定量化,所以目前各国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方法是“监测评价”。

这种方法以化学监测及数学统计为主并兼顾各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来判断大气质量的好坏。

⒈大气环境监测评价程序:(1)选择评价因子大气污染监测评价因子很多,有降尘、悬浮颗粒物;有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有害物氟、铅、汞、砷、苯并(a)芘等。

这些均可选为污染监测的评价因子,但是在进行某区域大气质量评价时可根据污染特点和评价目的从中选出几项即可,不宜过多。

否则会因此增大工作量和计算困难。

例如,一般城市以燃煤和交通为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可选悬浮微粒、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一些特殊工业区可考虑降尘(或悬浮微粒)、SO2及有害物等。

评价因子确定之后,就可安排对其监测。

(2)评价标准的选择评价标准的选择很重要,它是用来衡量单因子污染程度的标尺,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大。

评价时可分别不同情况采用国家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二级或三级标准;有时也可选用本地区的本底值、对照值、背景值作为评价对比的依据,但这样评价的结果由于各地区本底值不同而不具可比性。

若能再进行同步气象观测,就可以更准确的分析大气的污染结果。

2.大气环境检测评价的数学方法:按照主要使用目的,大气质量监测评价可将各种指数分为三类。

(1)主要用于评价大气质量逐日变化的指数美国1976年公布的《污染物标准指数(PSI)》,PSI(Pollutant Standard Index)指数考虑CO、NO x、SO2、O3、颗粒物及SO2和颗粒物浓度的乘积六个参数。

各污染物得分指数与浓度的关系,采用分段线形函数。

当监测到各污染物浓度之后可以利用表4-4,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影响程度和对环境本身的保护程度。

评价环境质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环境的健康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

当前环境质量的评价主要针对大气、水体、土地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概述。

大气方面:在过去几十年里,大气污染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和交通排放,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浓度大幅度上升。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大气污染和酸雨的问题。

水体方面: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短缺的问题。

水体被各种废水和污染物严重污染,如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地方面: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础。

但目前全球面临着土地退化、城市扩张和农药污染等问题。

土地退化主要由于不合理的农业实践、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引起,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破坏。

此外,城市扩张和工业化也使得大量的土地被用作建设和工业用途,进一步削弱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另外,农药和化肥的长期使用导致了土壤污染,造成了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生态系统方面: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文化多样性丧失。

森林砍伐、湿地开垦、物种灭绝等问题都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海洋酸化、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等。

总体而言,当前全球的环境质量现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需要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工作。估算模式利用预设的气象条件进行计 算,通常其计算结果大于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浓度值。
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些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一、二级评 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可基于评价范围的气象特征及地形 特征,模拟单个或多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同平均时限内 的浓度分布。不同的预测模式有其不同的数据要求及适用范围。
PM1O)、氮氧化物(NO2)、CO等污染物。 3.特征污染物
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 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 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精选PPT课件
5
术语与定义
4.大气污染源分类 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5.大气污染物分类 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精选PPT课件
7
术语与定义
8.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
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中各参数 见图 2。
精选PPT课件
8
术语与定义
9.推荐模式 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附录A所列。包括: 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
其中粒径小于15μm 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6.排气筒
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 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
精选PPT课件
6
术语与定义
7.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
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图 1。在此范围内地形 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精选PPT课件

环境质量评价大气

环境质量评价大气

5
统计分析之前应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 对少数极大、极小值要作科学认真的分析,剔 除 异常值,保留真实值,
按照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特征的指标要求,大气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般须统计1h平均浓度 、日均 浓度、年日平均浓度及其相应的超标率、最大超标 倍数等,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及评价 对象的需要, 可增加季日平均浓度及超标率的统计分析。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 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第四节 大气扩散模式 第五节 大气扩散参数的测定与选取 第六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七节 大气环境规划和污染防治对策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 发,在摸清大气自然规律和污染排放规律的 基 础上,通过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模式计算,分析生 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 大气 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大气污 染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为决策者合理安 排生产、 生活活动提供依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按对象, 可分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大气 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监测因子根据国家规定的表征大气环境质 量的常规污染物、当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以
及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综合确定。监测范 围应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
3
一般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 个,二级评 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6个,对于三 级项目,若区域内已有常规监测点,可直接利用 常规监 测资料,否则可布设1~3个监测点。当 污染源较集中,而主导风向较明显时,主导风向 下风 向应多布置测点,上风向作为清洁对照区, 应少布置测点。工业集中区、交通繁忙区、人口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2 1 .8 2 2 .4 1 8 .4 9 .2 1 0 .2 8 .8 11 .2 1 0 .0 1 7 .6 2 6 .6 2 6 .0 3 0 .6 1 7 .7
3 .6 8 .0 6 .6 9 .2 7 .6 6 .8 4 .2 5 .4 7 .4 7 .0 7 .0 7 .0 6 .7
4 .4 8 .0 8 .8 1 3 .2 1 4 .2 7 .4 8 .6 1 0 .2 8 .0 6 .8 7 .0 6 .2 8 .4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干绝热温度递减率:d=0.89K/100m 温度层结
– 正常: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梯度大 于d,有利于污染物质扩散;
– 中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梯度等 于d;
– 等温:气温不随高度而变化; – 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逆温
具有逆温的大气层是强稳定的大气层。 空气污染事故大多发生在有逆温层和静
风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 年
N
3 .4 3 .3 3 .5 2 .8 2 .8 2 .4 2 .3 2 .6 3 .1 3 .1 3 .3 3 .3 3 .1
N N E 3 .5 3 .4 3 .3 2 .9 2 .9 2 .3 2 .7 3 .0 3 .8 3 .8 3 .2 3 .2 3 .3
NW
2 .2 2 .0 3 .3 1 .0 2 .0 2 .7 2 .1 3 .0 2 .5 2 .5 1 .5 1 .5 2 .3
N N W 3 .4 2 .9 3 .5 2 .4 2 .8 2 .8 3 .6 2 .7 3 .2 3 .2 2 .8 2 .7 3 .0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4. 成果应用阶段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防止大气环境进 一步恶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评价因子和标准的选择
1. 评价因子的选择
(1)尘:降尘、飘尘、悬浮微粒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3)有害元素:氟、铅、汞、镉、砷等 (4)有机物:苯并[α]芘、总烃等
MAQI
I c2
I
2 s
I
2 p
I
2 n
I
2 o
式中I:各污染物的分指数,下角字母分别代表c为CO;s为SO2;p为 颗粒物质;n为NO2;o为氧化剂。
Ic
c8
Sc8
2
c1
Sc1
2
Is
sa
Ssa
2
s 24
S s 24
2
s3
Ss3
2
Ip
pa
S pa
2
p24
S p24
(2)O3:阔叶植物下表皮出现不规则的小点或小斑,部分下陷,小点变
成红棕色,小斑褪成白色。随植物受害程度的加重,叶子可发生密集的小点 (斑),并可联结成较大的斑。禾本科植物最初坏死区(小斑)不联结,随后可造 成较大的坏死区。针叶树叶顶部发生棕色死尖(枯尖),和SO2伤害症状相似, 但棕色和绿色组织分布不规则。
表5-6 格林指数分级
污染物
SO2(10-6) 烟雾系数(COH单位/1000英尺)
指数分级
希望水平 0.06 0.9 25
警戒水平 0.3 3.0 50
极限水平 1.5 10.0 100
格林大气综合污染指数适用于寒季或以燃煤为主要污染源的场
合。当污染综合指数小于25时,说明空气清洁而安全;当指数大于 50时,说明空气有潜在危险性。当指数达50、60、68时,应分别 发出一、二、三级警报,采取减轻污染的有关措施。当指数等于68 时,相当于煤烟型大气污染事件的水平。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96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96张)

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b)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 不低于二级。 c)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 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mg/m3。 注:C0i 一般选用GB 3095 中1 h 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 浓度限值;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评价工作分级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 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等级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三 污染源调查内容
5. 线源调查内容 a) 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 m),道路宽度 (m),街道街谷高度(m); b)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c) 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常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浓度限值(GB3095-2012)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远比质量标准多,往往需根据污染 源行业性质、污染物特性、排气筒特点等多种因素审慎选 择。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

环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环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空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共限定了六种污染物的浓度值:SO2、TSP、PM10、NOx、NO2、CO、O3、Pb、B[a]P、F。

标准同时配有各项污染物分析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264 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3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3 定义3.1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却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综合评估这些影响因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大气环境质量形成的原因,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工业排放是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污染物排放,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工业排放物会在大气中逐渐积累,形成气溶胶、光化学污染等,导致雾霾等严重问题。

因此,控制工业排放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交通尾气也是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尾气排放成为了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车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因此,加强交通管理,推广环保车辆,减少尾气排放成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三,城市建设和人口密度也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增加。

这使得城市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呈现上升趋势。

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废气和污染物。

因此,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控制人口密度,减少能源消耗,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此外,气候条件也是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播。

例如,高温和湿度条件有利于光化学反应,加剧污染物的形成。

而温度适中、风向适宜的气候条件能够促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快速扩散,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气候条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

最后,大气环境质量还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例如,焚烧秸秆、垃圾等不当行为会导致大量有害物质的释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此外,农药、化肥等农业活动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人为活动的监管,提倡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污染: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即由于人类活动而使空气环境质量变坏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

按来源分为自然和认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又分为工业、交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点、线、面、体源。

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分:连续、瞬时、间歇源。

按排放形式分: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

按几何高度:高架源、地面源。

无组织排放: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以下的排气筒的排放。

连续点源源强:以单位时间内排放的物质或体积表示。

瞬时源源恰:以排放的总质量或总体积表示。

3.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根据其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二次污染物;根据存在形态,可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种类,分粉尘类,有害气体类,湿雾类,放射性污染,酸雨。

按烟雾分伦敦、光化学烟雾。

颗粒物按粒径分:TSP ≤ 100微米。

PM10≤10微米。

降尘>10微米。

粉尘>0.5微米。

4.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先行业,后地方,国家顺序执行。

5.发布空气质量预报的因子:SO2,TSP,PM10。

6.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各种排放源进入大气,在大气中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

如TSP,NO X,SO2。

7.二次污染物:指在一次污染物之间或大气中非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如光化学烟雾,酸性沉积物,O3。

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

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实施的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和几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对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介绍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涉及到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大气、水质、土壤、噪音等。

通过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方案。

大气评价标准空气质量指数(AQI)1.优(0-50)2.良(51-100)3.轻度污染(101-150)4.中度污染(151-200)5.重度污染(201-300)6.严重污染(>300)种类污染物浓度标准1.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标准–一级标准:日平均值不超过50μg/m³–二级标准:日平均值不超过75μg/m³2.臭氧(O3)浓度标准–一级标准: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不超过160μg/m³–二级标准: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不超过200μg/m³水质评价标准pH值1.优(6.5-8.5)2.良(6.0-9.0)3.差(<6.0或>9.0)化学需氧量(COD)1.Ⅰ类(0-15mg/L)2.Ⅱ类(15-30mg/L)3.Ⅲ类(30-40mg/L)4.Ⅳ类(40-50mg/L)5.Ⅴ类(50-100mg/L)土壤评价标准重金属含量1.铅(Pb)–优(<35mg/kg)–良(35-150mg/kg)–差(>150mg/kg)2.镉(Cd)–优(<0.3mg/kg)–良(0.3-1.0mg/kg)–差(>1.0mg/kg)噪音评价标准不同区域噪音限制1.住宅区:白天(6:00-22:00)噪音限制为50dB,夜间(22:00-6:00)为40dB。

2.商业区:白天噪音限制为55dB,夜间为45dB。

噪音源标准1.道路噪音源–白天:L_Aeq,8h≤67dB(A)–夜间:L_Aeq,8h≤57dB(A)2.工厂噪音源–白天:L_Aeq,8h≤70dB(A)–夜间:L_Aeq,8h≤60dB(A)结论通过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方面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2课程名称环境检测与评价计划学时授课章节第17课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大气质量的预测模型以及清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等级划分等内容。

掌握大气环境评的基本知识。

教学基本内容:(1)大气环境现状评价;(2)大气环境预测模型;(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大气环境评价的预测模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等。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数学方法。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讲解、提问等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

作业与思考题:什么是有效源高?怎样确定烟气抬升高度?第十七课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大气污染监测评价1.大气污染的形成: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根源)——大气——在风和湍流的作用下向外输送扩散——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改变了大气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对人类生产、生活甚至人群健康威胁——大气污染2.影响污染物地面浓度的因素(1)污染源:源的形态(点源、线源、面源)、源强、源的排放规律(2)大气的稀释扩散能力3.评价程序(1)调查准备阶段:范围、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制定检测规划、装备;(2)污染物监测阶段:(3)评价分析阶段:分析大气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污染状况等(4)成果运用阶段: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防治对策。

4.大气污染监测评价(1)评价因子的选择:选择主要大气污染物,例行监测浓度较高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已经有所影响的污染物;目前,我国各地大气污染监测评价的评价因子包括4类:尘(降尘、飘尘、悬浮颗粒)、有害气体(SO2、氮氧化合物、CO、O3等)、有害元素(F、Pb、Hg、Cr、As等)、有机物(苯并[a]芘、总烃等)。

(2)评价标准的选择:根据不同目的选择标准(3)监测:①布点:网格布点法、放射状——、功能分区——、扇形——。

布点的原则:a:最好设置对照点;b:点的设置要考虑大气污染源的分布和地形、气象条件;c:能覆盖评价区域;d:大气监测布点图。

②采样、分析法;③监测频率:一年4季,1、4、7、10月代表冬春夏秋;每个季节采样7天,一日数次,每次采20-40分钟,以一日的几次平均值代表日均值,以7天的平均值代表季日平均值;④同步气象观测:结合气象条件(气象资料)(4)评价:对监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适宜的大气质量指数模型求出大气质量指数。

绘出大气质量分布图、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数学方法(P53-P59)1.上海大气质量指数2.均值型大气质量指数3.沈阳大气质量指数4.分级评价法5.美国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6.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ORAQI ) 7.美国污染物指标指数 8.美国密特大气质量指数二、大气质量预测模型1.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型(1)静风(u 10<1.5m/s 10m 高处的风速)点源扩散模型 (2)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所有连续点源公式,包括应用于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变形公式,仅适合于连续排放扩散物质且源强恒定的源。

当有风时(u ≥1.5m /s),可采用烟流扩散公式。

设地面为全反射体:()()2(,,,)22222exp 22.exp exp 22x y z H y z y e e z z Qy C u z H z H πσσσσσ⎡⎤=-⎢⎥⎢⎥⎣⎦⎧⎫⎡⎤⎡⎤-+⎪⎪-+⎢⎥⎢⎥⎨⎬⎢⎥⎢⎥⎪⎪⎣⎦⎣⎦⎩⎭扩散参数σy 、σz 通常表示成如下形式:11y x ασγ= 22z x ασγ=最大地面浓度Cmax 及出现距离:当zyconst σσ= m a x 22z e y Q C euH σπσ=⋅ max :22ez x x H σγ== 当,zyc o n s t σσ≠ 且11y x ασγ= 22z x ασγ= 则,m a x 212e QC e u H P π= 221121max221e H x αααγα-⎛⎫⎛⎫=+ ⎪ ⎪⎝⎭⎝⎭1211122212111111221221eP H eααααααααγγαα-⎛⎫+⎛⎫⎛⎫ ⎪-- ⎪ ⎪⎝⎭⎝⎭⎝⎭=⎛⎫+⋅⋅ ⎪⎝⎭2.有混合层反射的扩散公式大气边界层常常出现这样的铅直温度分布:低层是中性层结或不稳定层结,在离地面几百米到 1—2 km 的高度中存在一个稳定的逆温层,即上部逆温,它使污染物的铅直扩散受到抑制。

观测表明,逆温层底上下两侧的浓度通常相差 5—10倍,污染物的扩散实际上被限制在地面和逆温层底之间。

上部逆温层或稳定层底的高度称为混合层高度(或厚度),用h 表示。

设地面及混合层全反射,连续点源的烟流扩散公式如下:(1)当σz<1.6h()()()2,,,22222exp 2222exp exp 22x y z H y z y e e n z z Qy C u z H nh z H nh πσσσσσ∞=-∞⎛⎫=-⋅⎪ ⎪⎝⎭⎧⎫⎡⎤⎡⎤-+++⎪⎪-+-⎢⎥⎢⎥⎨⎬⎢⎥⎢⎥⎪⎪⎣⎦⎣⎦⎩⎭∑n = - 4 ~ 4 即可达到足够的精度。

(2)当σz>1.6h浓度在铅直方向已接近均匀分布,可按下式计算:()2,,2exp 22x y H y y Qy C u h σπσ⎛⎫=- ⎪ ⎪⎝⎭3.熏烟扩散公式高架连续点源排入稳定大气层中的烟流,在下风向有效源高度上形成狭长的高浓度带。

当低层增温使稳定气层自下而上转变成中性,或不稳定层结扩展到烟流高度时,使烟流向下扩散产生熏烟过程,造成地面高浓度。

此时在熏烟高度zf 以下浓度在铅直方向接近均匀分布,地面浓度计算公式为:()22,,2exp 221exp 22ff x y z yf yf f p Qy C u z p dp σπσπ-∞⎛⎫=- ⎪ ⎪⎝⎭⎛⎫⋅- ⎪⎝⎭⎰式中:/8yf y e H σσ=+()/f e zp z H σ=-当稳定气层消退到烟流顶高度 hf 时,全部扩散物质已经向下混合,地面浓度公式为:()22,,exp 222.15ff x y h yf yf f f e zQ y C u h h H σπσσ⎛⎫=- ⎪ ⎪⎝⎭=+4.连续线源公式连续线源是指连续排放扩散物质的线状源,其源强处处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

在高斯型模式中,连续线源等于连续点源在线源长度上的积分,其浓度公式为:(),,0LL x y z Q C fdlu=⎰式中:Ql ——线源源强,其单位为单位时间单位长度排放的物质量;f ——表示连续点源浓度的函数,可根据源高及有无混合层反射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表达式。

对直线型线源等简单的情形则有:(1) 线源与风向垂直:取 x 轴与风向一致,坐标原点设于线源中点,线源在 y 轴上的长度为2y0。

有地面全反射的浓度公式为:()2122,0,0,221exp exp 2222p lx H p z z Q H p C dp u σπσπ⎡⎤⎛⎫=-- ⎪⎢⎥⎝⎭⎣⎦⎰01y y p σ=-02y yp σ=(2) 无限长线源(线源与风成大于45度角)的地面浓度公式为:()2,,0,22exp 22sin lx y H z z Q H C u σπσϕ⎡⎤=-⎢⎥⎣⎦Φ为线源与风的夹角5.连续面源公式源强恒定的面源称为连续面源。

对面源扩散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虚点源法和积分法等。

虚点源法:设想每个面源单元上风向有一个“虚点源”,它所造成的浓度效果与对应的面源单元相当。

于是,可以用虚点源的浓度公式计算面源的浓度:()()()()()()()()2,,22222exp 22exp exp 22z y y z z Ax y z y z x x y x x x x e e z x x z x x Q y C u z H z H πσσσσσ+++++⎡⎤⎢⎥=-⋅⎢⎥⎣⎦⎧⎫⎡⎤⎡⎤+-⎪⎪-+-⎢⎥⎢⎥⎨⎬⎢⎥⎢⎥⎪⎪⎣⎦⎣⎦⎩⎭式中:QA ———某面源单元的源强,在虚点源法中,其 单位与连续点源相同;x, y,z ——计算点的坐标,坐标原点位于面源中 心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上;xy,xz ——虚点源向上风向的后退距离。

若有:11y x ασγ=22z x ασγ=121/1/12/2.15/4.3,e y z H L x x ααγγ⎛⎫⎛⎫== ⎪⎪⎝⎭⎝⎭L 为面源单元的边长。

应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虚点源计算线源、体源造成的浓度。

6.长期平均浓度公式长期平均浓度:在几天、几月或一年的长时段内,各种风向均可能出现。

此时表示短时间烟流横向散布的σy 已不重要,可以用风向频率计算水平浓度公式。

(1)简单的扇形公式:在任意角宽度为2π/n 的扇形区内,连续点源的地面公式是: 1/21/2222exp 22e z z H nfQC ux ππσσ⎛⎫⎛⎫=- ⎪⎪⎝⎭⎝⎭式中:f ——在所平均的时段内该扇形区风向所占的成数。

u , σz ———应取平均时段内平均风速和铅直扩散参数的平均值(例如,取D 类稳定度的σz)。

(2)联合频率计算公式:在长时间内,不同风速和稳定度影响浓度的权重并不相等。

更精确的计算,应该按照每一种风向、风速和稳定度的频率加权平均,此时的浓度公式为:,,,,k m l k m lkmlC c ϕ=∑∑∑式中:k 、m 、l ——风向、稳定度和风速等级的下标;ck 、m 、l ——在每一个给定风向、稳定度和风速时的浓度,可取相应的高斯扩散公式计算;φk 、m 、l ——风向、稳定度和风速的相对联合频率,即有:,,1k m lkmlϕ=∑∑∑6.长期平均浓度公式长期平均浓度:在几天、几月或一年的长时段内,各种风向均可能出现。

此时表示短时间烟流横向散布的σy 已不重要,可以用风向频率计算水平浓度公式。

(1)简单的扇形公式:在任意角宽度为2π/n 的扇形区内,连续点源的地面公式是: 1/21/2222exp 22e z z H nfQC ux ππσσ⎛⎫⎛⎫=- ⎪⎪⎝⎭⎝⎭式中:f ——在所平均的时段内该扇形区风向所占的成数。

u , σz ———应取平均时段内平均风速和铅直扩散参数的平均值(例如,取D 类稳定度的σz)。

(2)联合频率计算公式:在长时间内,不同风速和稳定度影响浓度的权重并不相等。

更精确的计算,应该按照每一种风向、风速和稳定度的频率加权平均,此时的浓度公式为:,,,,k m l k m lkmlC c ϕ=∑∑∑式中:k 、m 、l ——风向、稳定度和风速等级的下标;ck 、m 、l ——在每一个给定风向、稳定度和风速时的浓度,可取相应的高斯扩散公式计算;φk 、m 、l ——风向、稳定度和风速的相对联合频率,即有:,,1k m lkmlϕ=∑∑∑三、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1.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①弄清建设项目概况,进行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获得有关源参数(排污种类、源强、源高、排放方式、排放温度、排烟速度等)资料,进行污染源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