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2

课程名称环境检测与评价计划学

授课章节第17课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大气质量的预测模型以及清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等级划分等内容。掌握大气环境评的基本知识。

教学基本内容:

(1)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2)大气环境预测模型;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气环境评价的预测模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等。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数学方法。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讲解、提问等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

作业与思考题:

什么是有效源高?怎样确定烟气抬升高度?

第十七课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大气污染监测评价

1.大气污染的形成: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根源)——大气——在风和湍流的作用下向外输送扩散——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改变了大气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对人类生产、生活甚至人群健康威胁——大气污染

2.影响污染物地面浓度的因素

(1)污染源:源的形态(点源、线源、面源)、源强、源的排放规律

(2)大气的稀释扩散能力

3.评价程序

(1)调查准备阶段:范围、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制定检测规划、装备;

(2)污染物监测阶段:

(3)评价分析阶段:分析大气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污染状况等

(4)成果运用阶段: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防治对策。

4.大气污染监测评价

(1)评价因子的选择:选择主要大气污染物,例行监测浓度较高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已经有所影响的污染物;

目前,我国各地大气污染监测评价的评价因子包括4类:尘(降尘、飘尘、悬浮颗粒)、有害气体(SO2、氮氧化合物、CO、O3等)、有害元素(F、Pb、Hg、Cr、As等)、有机物(苯并[a]芘、总烃等)。

(2)评价标准的选择:根据不同目的选择标准

(3)监测:①布点:网格布点法、放射状——、功能分区——、扇形——。布点的原则:a:最好设置对照点;b:点的设置要考虑大气污染源的分布和地形、气象条件;c:能覆盖评价区域;d:大气监测布点图。②采样、分析法;③监测频率:一年4季,1、4、7、10月代表冬春夏秋;每个季节采样7天,一日数次,每次采20-40分钟,以一日的几次平均值代表日均值,以7天的平均值代表季日平均值;④同步气象观测:结合气象条件(气象资料)

(4)评价:对监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适宜的大气质量指数模型求出大气质量指数。绘出大气质量分布图、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数学方法(P53-P59)

1.上海大气质量指数

2.均值型大气质量指数

3.沈阳大气质量指数

4.分级评价法

5.美国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

6.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ORAQI ) 7.美国污染物指标指数 8.美国密特大气质量指数

二、大气质量预测模型

1.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型

(1)静风(u 10<1.5m/s 10m 高处的风速)点源扩散模型 (2)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公式

所有连续点源公式,包括应用于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变形公式,仅适合于连续排放扩散物质且源强恒定的源。

当有风时(u ≥1.5m /s),可采用烟流扩散公式。设地面为全反射体:

()()

2(,,,)

22

2

2

2

exp 22.exp exp 22x y z H y z y e e z z Q

y C u z H z H πσσσσσ⎡⎤

=-⎢⎥⎢⎥⎣⎦

⎧⎫⎡⎤⎡⎤-+⎪

-+⎢⎥⎢⎥⎨⎬⎢⎥⎢⎥⎪⎪⎣⎦⎣

⎦⎩⎭

扩散参数σy 、σz 通常表示成如下形式:

1

1y x ασγ= 2

2z x ασγ=

最大地面浓度Cmax 及出现距离:当

z

y

const σσ= m a x 22z e y Q C euH σπσ=⋅ max :2

2e

z x x H σγ== 当,

z

y

c o n s t σσ≠ 且11y x ασγ= 22z x ασγ= 则,m a x 21

2e Q

C e u H P π= 2

2

1

121max

221e H x αααγα-⎛⎫⎛⎫

=+ ⎪ ⎪⎝⎭⎝⎭

12

11122212

111111221221e

P H e

ααααααααγγαα-

⎛⎫+⎛⎫⎛⎫ ⎪-- ⎪ ⎪⎝⎭

⎝⎭⎝⎭

=

⎛⎫

+⋅⋅ ⎪⎝⎭

2.有混合层反射的扩散公式

大气边界层常常出现这样的铅直温度分布:低层是中性层结或不稳定层结,在离地面几百米到 1—2 km 的高度中存在一个稳定的逆温层,即上部逆温,它使污染物的铅直扩散受到抑制。观测表明,逆温层底上下两侧的浓度通常相差 5—10倍,污染物的扩散实际上被限制在地面

和逆温层底之间。上部逆温层或稳定层底的高度称为混合层高度(或厚度),用h 表示。设地面及混合层全反射,连续点源的烟流扩散公式如下:

(1)当σz<1.6h

()

()()

2,,,22

2

2

2

exp 2222exp exp 22x y z H y z y e e n z z Q

y C u z H nh z H nh πσσσσσ∞

=-∞⎛⎫=-⋅

⎪ ⎪⎝

⎭⎧⎫⎡⎤⎡⎤-+++⎪

-+-⎢⎥⎢⎥⎨⎬⎢⎥⎢⎥⎪⎪⎣⎦⎣

⎦⎩

n = - 4 ~ 4 即可达到足够的精度。

(2)当σz>1.6h

浓度在铅直方向已接近均匀分布,可按下式计算:

()

2,,2exp 22x y H y y Q

y C u h σπσ⎛⎫=- ⎪ ⎪⎝

3.熏烟扩散公式

高架连续点源排入稳定大气层中的烟流,在下风向有效源高度上形成狭长的高浓度带。当低层增温使稳定气层自下而上转变成中性,或不稳定层结扩展到烟流高度时,使烟流向下扩散产生熏烟过程,造成地面高浓度。此时在熏烟高度zf 以下浓度在铅直方向接近均匀分布,地面浓度计算公式为:

()22

,,2exp 221

exp 22f

f x y z yf yf f p Q

y C u z p dp σπσπ-∞

⎛⎫

=- ⎪ ⎪⎝⎭

⎛⎫⋅- ⎪⎝⎭

式中:

/8yf y e H σσ=+()/f e z

p z H σ=-当稳定气层消退到烟流顶高度 hf 时,全部扩散物质已经向下

混合,地面浓度公式为:

()22

,,exp 222.15f

f x y h yf yf f f e z

Q y C u h h H σπσσ⎛⎫=- ⎪ ⎪⎝

=+4.连续线源公式

连续线源是指连续排放扩散物质的线状源,其源强处处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在高斯型模式中,连续线源等于连续点源在线源长度上的积分,其浓度公式为:

(),,0

L

L x y z Q C fdl

u

=

式中:

Ql ——线源源强,其单位为单位时间单位长度排放的物质量;

f ——表示连续点源浓度的函数,可根据源高及有无混合层反射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表达式。 对直线型线源等简单的情形则有:

(1) 线源与风向垂直:取 x 轴与风向一致,坐标原点设于线源中点,线源在 y 轴上的长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