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与用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ITSMS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基础考前点题卷二(题库)
ITSMS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基础考前点题卷二(题库)[单选题]1.关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下(江南博哥)说法正确的是()A.能源、交通、水利、医疗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B.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金融等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共通信服务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不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D.能源、交通、金融、教育、电子政务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参考答案:B[单选题]2.IS0/IEC20000-1:2018标准对供方合同期满有何要求?()A.服务提供商须公开投标来续签合同B.合同应自动续期,除非对供应商所提供服务存在担心事项C.业务关系管理层应咨询客户来讨论替代方案D.合同中应该包括与预期服务结束相关的信息参考答案:D[单选题]3.在导入新的或变更的服务后,进行实施后的评审,属于()过程负责。
A.服务水平管理B.IT服务的预算和核算C.变更管理D.发布和部署管理参考答案:C[单选题]4.()过程对数据的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负责。
A.服务目录管理B.服务资产和配置管理C.变更管理D.信息安全管理参考答案:D[单选题]5.IT服务的预算与核算应:()A.包含对服务进行合理计费的方法B.包含IT资产和服务日常开支,不计算人员费用和保险C.包含服务提供方自身的支出,不针对外部供应服务D.计算与服务相关的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的分摊参考答案:D[单选题]6.IS0/IEC20000-1:2018标准是()A.阐述IT服务评估要求的标准B.阐述IT服务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C.阐述IT服务中的信息安全要求的标准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B[单选题]7.“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方法用于ISO/IEC20000服务管理过程(SMS)。
“检查”阶段包括()A.计划SMS的实施B.实施SMSC.监控和衡量SMS并报告结果D.采取行为以连续改善SMS参考答案:C[单选题]8.ISO/IEC20000所强调的H管理方法是()A.持续地服务改进B.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C.监督服务质量D.PDCA参考答案:D[单选题]9.包含结构、内容和基础设施详细信息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的是()A.配置管理数据库B.项目基线C.变更基线D.资产基线参考答案:A[单选题]10.《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进行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报()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1、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对象是: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独特性)依据:(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职业化和产业化又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时我们认识和研究的客体。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使信息资源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其他学科没有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如何理解:(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首先是一个过程。
作为过程,它是由若干相关而有序的环节组成的。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网络活动。
作为网络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还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
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协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还是对所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落实。
2、信息资源配置(布局)的含义、特征及影响因素含义:是指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的有效配置。
特征:(1)层次性:信息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
(2)动态性:信息资源的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他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的。
(3)渐进性:信息资源的配置有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影响因素:(1)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信息资源管理立法:信息资源税是一种经济财产,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得以有效运行所不可或缺的资产、运行媒介和支持工具。
(3)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是进行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不可缺少的手段。
(4)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信息资源使用者的偏好倾向、接受教育的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的传统都会影响信息资源的配置。
(5)技术条件:信息资源越丰富信息技术越发达,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越趋于合理和有效,。
3、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四种模式外在化:通过隐性知识的编码使之成为显性知识,使组织成员可以识别、共享和利用;结合化: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把相关的外显知识按一定方式联系、组合起来,从中开发或推导新知识;通过结合化,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从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内隐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资料信息安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信息安全,面向数据的安全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获性;面向使用者的安全则是鉴别、授权、访问控制、抗否认性和可服务性以及基于内容的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的保护。
总之,现代信息安全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
安全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技术手段,如密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防黑客入侵等安全机制,更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做保障。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在一定时期内为处理信息自由传播与有限利用的矛盾而制定的一系列行政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它以国家意志为后盾,以政策为指导、法律为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管理具有宏观导向和监督制约作用。
自由词与受控词标引区别所谓标引即在文献的处理过程中,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部特征用检索标识符加以标识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使文献管理者能够有效地组织文献并使文献的利用者能够迅速地查找文献。
受控词是一种事先规范化的语言,取自于主题词表、叙词表、分类表等。
所谓自由词,顾名思义,是不受词表控制的词,取自于文献篇名、文摘和非受控索引字段,如作者字段、机构字段等。
自由词标引,它是直接使用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汇, 作为描述和表达文献内容主题的一种标引。
受控词标引,它是经过优选和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汇,作为描述和表达文献内容主题的一种标引。
进行自然语言与受控语言的比较:自然语言在这里是指索引词汇直接来自系统所处理的文献或提问本身,使用前未经优选和规范化处理的一类检索语言。
受控语言指索引词汇在使用前经过优选和规范化处理,并且整个语言经常处于某种权威机构或检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之下的各种检索语言的总称,又称规范化语言。
受控语言按索引词汇的组配特征来划分,又可分为先组式语言和后组式语言两大类型。
控制索引词汇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它们的歧义性,保证信息表示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词间语义关系由隐含的转变为显性的,并把全部索引词汇组织成某种知识体系,以便使其具有良好的表达和组织功能。
信息服务与用户考试重点
第一章导论1、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
信息服务的社会性不仅体现在信息的社会产生、传递与利用方面,而且体现在信息服务的社会价值和效益上,决定了信息服务的社会规范。
2)知识性。
信息服务是一种知识密集性服务,不仅要求服务人员具有综合知识素质,而且要求用户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只有在用户知识与信息相匹配时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服务。
3)关联性。
信息、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关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组织信息服务的基本依据,这种依据客观地决定了信息服务的组织形式和用户管理与工作模式。
4)时效性。
信息服务具有鲜明的时间效应,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只有在及时使用的情况下才有理想的使用价值,过时的信息提供将产生负面效应,因而在服务中存在信息的“生命期” 问题。
5)指向性。
任何信息服务都指向一定的用户和用户信息活动,由此决定服务中的信息定向传播、组织、获取和利用,即信息服务的定向组织模式。
6)伴随性。
社会信息的产生、传递与利用伴随用户的主体活动而发生,这种伴随性决定了必须按用户主体活动的内容、目标和任务组织信息服务,辅助用户主体活动的进行。
7)共用性。
初单一性的面向某一用户的专门服务外,面向大众的公共信息服务可以为多个用户(或公众)同时使用,这一特征与物质供给的惟用模式具有实质性区别。
8)控制性。
信息服务的开展关系到社会的运行、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利益,因而是一种置于社会控制之下的社会化服务,服务业务的开展受着国家政策的直接导向和法律的严格约束。
第四章用户信息需求分析1.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①信息需求归根到底是一种客观需求,由用户(主体)、社会和自然因素所决定,但需求的主体存在对客观信息需求的主观认识、体验和表达问题。
②信息需求是在用户主体的生活、职业工作和社会化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与这些方面相联系的特征。
③信息需求是一种与用户的思想行为存在着内在联系的需求,其需求的满足必然使用户开展思维活动并由此产生各种行为。
大学信息管理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基础★JG211031——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不包括()。
A.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作用B.满足信息需求C.解决信息无序性与需求特定性之间的矛盾D.直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答案:D2.特定行政组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状态及其特征的消息、情报、数据、语言等符号序列的总称叫做()。
A.行政事务B.行政文档C.行政信息D.管理信息答案:C3.涵盖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注重过程管理的是()。
A.广义的信息系统管理B.狭义的信息系统管理C.信息系统管理D.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答案:B4.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为物质、能量和()三个要素。
A.数据库B.数据C.信息D.软件答案:C5.灵敏度高且有效性强的信息管理的经济杠杆形式是()。
A.税收B.信贷C.价格D.工资答案:C6.在信息商品生产和信息商品交换中产生和形成的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
A.信息机构B.信息市场C.信息产业D.信息组织答案:B7.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是()。
A.信息规范B.信息法律C.信息道德D.信息政策答案:C8.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是()。
A.信息规章B.信息道德规范C.信息政策D.信息法律答案:C9.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专门术语最早出现在()。
A.源于20世纪中期B.来自美国联邦政府官方文件管理C.迪博尔德1979年发布的《信息资源管理:新的挑战》一文D.1980年的《文书削减法》颁布答案:C10.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G2E模式是指()。
A.政府对企业B.政府间C.政府对公民D.政府对公务员答案:D11.OECD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
A.信息B.知识C.知识和信息D.数据答案:C12.企业信息化的社会功能不包括()。
A.加速流程重组B.降低经营成本C.促进整体发展D.直接创造效益答案:D13.“信息银行”指的是信息组织曾处于的()。
《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智能手机中使用到的处理器主要应用____技术制造。
A、电子管B、晶体管C、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正确答案)2、“长征”系列火箭利用计算机进行飞行状态调整属于____。
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C、计算机辅助设计D、实时控制(正确答案)3、某台微机处理器型号为CORE(TM)**********,其中2.60GHz是指____。
A、总线宽度B、CPU处理的宽度C、CPU的集成度D、CPU主时钟频率(正确答案)4、计算机中声卡的主要功能___。
A、自动录音B、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正确答案)C、播放VCDD、放映电视5下面的数值中,可能是二进制数的是____。
A、1011(正确答案)B、120C、58D、11A6、计算机中使用的ASCII码是对____的编码。
A、英文字母B、英文字母和数字C、英文字符集(正确答案)D、英文字符和中文字符7、内存中的每个基本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序号,我们称此序号为这个内存单元的____。
A、字节B、号码C、地址(正确答案)D、容量8、CD-ROM是一种光盘存储器,其特点是____。
A、可以读出,也可以写入B、只能写入C、易失性D、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正确答案)9、某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最高分辨率大约是____。
A、3200×2400(正确答案)B、2048×1600C、1600×1200D、1024×76810、一条完整的计算机指令应该包含____和操作数。
A、地址码B、操作码(正确答案)C、指令集合D、地址数11、_ ___是通信双方为实现通信所作的约定或对话规则。
A、通信机制B、通信协议(正确答案)C、通信法规D、通信章程12、下列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安装与运行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首先安装哪一个无所谓B、两者同时安装C、必须先安装应用软件,后安装并运行系统软件D、必须先安装系统软件,后安装应用软件(正确答案)13、某程序段中有一判断条件P,当P为真时执行A模块,否则执行B模块。
《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练习1.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由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6个要素组成。
2.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是全球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3.信息一词的英文单词是Information 。
4.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及其他。
5.信息加工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延迟,这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滞后性。
6.信息是经过加工的,能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的_数据__。
7.信息使用能力取决于这样几个因素:信息敏感力、信息转化力和信息决策力。
8.信息存储活动主要涉及信息存储的内容、存储方式、存储介质和保存时间4个问题9.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10.通常管理可分为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11.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MIS。
1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13.管理信息系统是在_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_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14.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对它的分析和研究可采用系统理论中的系统分解法.15.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16.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现代化的管理。
17.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18.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19.人们通常用SA表示结构化分析,而用SD表示结构化设计。
20.人们经常用耦合和内聚的概念衡量模块之间的独立性。
21.OOA、OOD、OOP分别指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22.按照结构化思想,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维护等5个阶段。
信息管理概念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现代信息管理:就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2、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3、基础技术:基础技术处于信息技术体系的最底层,主要指新材料、新能量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性能、水平等方面的提高有赖于这两类技术的进步。
4、支撑技术: 信息技术体系的第二层是支撑技术,主要是指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5、信息描述:是根据一定的描述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的外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过程。
6、信息揭示:是对信息的内容特征进行深层揭示并转换成主题标识,形成一个科学的逻辑的概念标识系统。
7、网络信息服务: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机构和行业利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处理、存贮、传递和提供利用等一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信息数据、产品和快捷的服务,让人们从繁重是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享受网络带来的省事,省心,省力。
8、信息检索服务:是根据用户有要求,由专门人员辅助或代替用户查找信息并将结果提供给用户的一种信息服务工作。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争、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0、信息政策:信息政策是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根据需要制定的有关发展或管理信息事业的方针、原则和办法,它是调整国家信息实践活动并借以指导、推动整个信息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11、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是指对网上的各种概念、数据(包括声音、图像、软件等)、事实、文献等,通过分析、标引(分类的和语词的)、著录(信息特征的描述)、链接(把相关的信息加以联系)、排序、存储等手段,形成一个有序的、便于用户理解和查询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信息服务与用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实用文档《信息服务与用户》备考资料第一章1、就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使用的信息存在三种状态:接受状态、记录状态、传递状态2、信息用户概念:(广义)具有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和条件的所有社会组织及成员;(狭义)指科研、技术、生产、管理、文化等各种活动中一切需求与利用信息的个体或团体。
前者称为个体用户,后者称为团体用户。
3、信息服务的本质:是从社会现实出发,以充分发挥信息的社会作用、沟通用户的信息联系和有效组织用户信息活动为目标,以‘信息运动'各环节为内容的一种社会服务。
具有以下特性:社会性、知识性、关联性、时效性、指向性(针对性)、伴随性、共用性、控制性、中介性、服务性。
4、在社会综合因素作用下,现代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1)从单一形式的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
(2)从以部门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发展。
(3)各种专项信息服务和系统化信息保证服务将成为信息服务业务发展的一大主流。
(4)信息服务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5)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个性化、知识化和集成化发展。
5、用户研究的基本内容:用户类型研究、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社会因素对用户的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用户获取信息的研究、用户吸收信息的机理研究、用户信息培训研究、用户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1、S-C-U规范:事实上信息的作用和利用可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存在着从信息源到用户的定向流动(包括信息开发、加工、组织、传递),即“源”、“流”、“用”构成了信息服务业的基本环节和业务。
据此理论界将其归纳为S-C-U规范。
2、信息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需求互动技术互动经济互动。
3、传统产业的划分上,20世纪中期人们普遍采用的是克拉克的“三分法'。
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在研究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知识生产与分配之后,于1962年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创立了“知识产业论”。
波拉特的“四分法”。
符合我国情况的分类方法,较有代表性的一是粗分法、二是细节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材料选择题答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一、单选题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
数据就是数字 B. 数据就是信息C。
数据是加工之前的信息 D. 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2。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特征(D)。
A. 承载性B. 传输性C. 层次性D。
独享性3。
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4。
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5. 下面不属于系统特性的是( B )。
A.目的性B.功能性C.层次性D.适应性6.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简单、中等、复杂的系统是从系统的复杂程度划分的B.从层次关系可以把系统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物理系统C.从自然特性可以把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构造型系统D.从与外界的关系可以把系统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7.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D )A.技术管理模式B.经济管理模式C.人文管理模式D.社会管理模式8.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 A )A.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B.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C.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D.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9。
一个信息系统必须具备( A )A.信息处理功能B.决策支持功能C.办公助理功能D.人力资源管理功能10. 对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准确的说法( D )A.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组织资源的系统C.管理信息系统是对组织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D.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组织全面管理和简单决策的信息系统1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A.信息处理系统一般具有简单决策支持功能B.管理信息系统不提供决策支持C.主管信息系统具有办公助理功能D.办公信息系统仅提供办公决策支持12。
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式中,( D )A.在集中模式中,由终端来处理界面逻辑B.在文件服务器模式中,由文件服务器承担对文件中数据的查找、汇总、统计、存储等处理工作C.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的网络负担比文件服务器模式下网络负担重D.应用服务器模式中,界面逻辑由客户端处理13。
信息考试题目
信息考试题目
以下是一些信息考试题目,供参考:
1. 请解释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并描述如何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2. 请简述TCP/IP协议栈中,TCP和UDP协议的区别。
3. 请解释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并描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
4. 请简述HTML、CSS和JavaScript在网页开发中的作用。
5. 请简述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信息,并给出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优化技巧。
6. 请解释什么是云计算,并描述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模式。
7. 请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8. 请简述软件测试的主要类型,并解释如何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9. 请解释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中的IP地址,并说明IP地址的分类方法。
10. 请简述如何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并给出一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以上题目可以作为信息考试的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信息系统测试》期末练习题及答案(可作为期末测试卷参考)
“信息系统测试”期末练习题信息系统测试的期末考试题型包括配伍题、排序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五种,下面针对这些题型进行期末练习,并附有练习题答案。
一、配伍题1.请为名词①~⑤选择表示其含义的描述,将配对好的a~e填写到括号中①:②:③:④:⑤:2.请为名词①~⑤选择表示其含义的描述,将配对好的a~e填写到括号中①:②:③:④:⑤:3.请为名词①~⑤选择表示其含义的描述,将配对好的a~e填写到括号中①:②:③:④:⑤:4.请为名词①~⑤选择表示其含义的描述,将配对好的a~b填写到括号中①:②:③:④:⑤:5.请为名词①~⑤选择表示其含义的描述,将配对好的a~b填写到括号中①:②:③:④:⑤:二、排序题1.请按照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为下面测试的内容进行排序。
①需求规格说明书②源程序代码书③详细设计说明④概要设计说明书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2.请按照软件测试的先后顺序,将软件测试过程进行排序。
①确认测试②集成测试③单元测试④系统测试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 ③②④①3.请按照软件测试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下面的阶段排序。
①测试执行②测试计划③测试总结④测试设计A.②④①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 ②④③①4.代码审查作为一种人工测试技术,以通过召开代码审查会的方式进行。
下面请按照代码审查会的过程进行排序。
①请程序员逐个语句地讲述程序的逻辑结构。
其间大家提出问题以断定是否存在错误。
②把已查出的错误清单交给程序员。
如果发现的错误很多,或发现有的错误需要对程序做重大更改,那么组织者就应做出安排,以便在这些错误得到修复之后重新进行会议审查。
③根据常见程序错误检查清单分析程序。
④组织者把被审查的程序清单和设计规范分发给小组的其他成员,要求他们熟悉这些材料。
A.②④①③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 ③④①②三、单项选择题1.()的基本结构是人机交互系统、模型库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子系统的有机结合。
信息检索课期末考试试题库(复习题) - 安徽工业大学
信息检索课期末考试试题库(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知识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知识可分为(C)A。
有用知识和无用知识B.基础知识和高级知识C.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D.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文献按载体形式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和(D)A.甲骨型B金石型C。
电脑型D。
机读型信息检索系统的功能为:报道文献信息、存储文献信息和(B)A.揭示文献信息B。
检索文献信息C。
宣传文献信息D。
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结构由几个部分组成:编辑使用说明、索引、附录、词表和(D)A.目次B。
题录C。
附图D。
正文(主文档)为便于计算机识别记录的各个字段,每个字段都设有字段标识符,下列哪个字段的标识叙述是正确的(A)A.TI是题名的标识符B。
AB是关键词的标识符C.AU是摘要的标识符D.AF是著者的标识符以下不是布尔逻辑算符的是(B)A.ANDB.NearC。
ORD。
NOT布尔逻辑算符通常的运算顺序是(A)A.有括号时,括号内的先执行;无括号时 NOT > AND 〉 ORB.有括号时,括号内的先执行;无括号时 NOT > OR >ANDC.有括号时,括号内的先执行;无括号时 AND >NOT 〉 ORD.有括号时,括号内的先执行;无括号时 AND > OR > NOT限定词“in”是为了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速度和命中率的.下列检索表述式正确的是(B)A.“信息in OCLC"B.信息in AB"C. 信息in CNKI"D。
信息in Calis”我国高校与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一般采用的分类法分类的是(A)A.《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B.《国际十进分类法》C。
《人大法》E.《科图法》信息检索的方法有追溯法、综合法和(C)A.须查法B。
倒查法C。
工具法D。
《信息用户与服务》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4’=24’)1.信息用户:即社会信息用户,即社会信息的使用者,指在科研、技术、生产、管理、新闻、文艺等各种活动中一切利用社会信息的个体或团体。
2.信息服务:3.信息服务业的双轨制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按系统协调模式进行公益制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管理。
国家管理部门经行业务协调、公益制机构管理、产业制实体管理和信息服务市场管理。
4.抽样:从总体中抽取作为观察客体的部分个体代替对总体的全面研究的过程。
5.齐夫原则: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必定要在他所处的环境里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
6.社会互助:指社会中人与人,人群与人群,组织与组织,人与人群,人与组织,人群与组织之间通过信息交流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
7.社会流动:是社会成员所处的阶层、职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动。
社会流动是以社会分层为前提,他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下的,还可以是水平线上的,这种流动改变着个人在原属社会层次中的地位。
社会流动的根源是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开放性社会体制的形成。
8.用户体验:指用户在操作或使用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的时候所做、所想、所感,涉及通过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的理性价值和感性体验。
9.信息心理:是指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获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概括起来,用户的信息心理过程可用普通心理学中的认识—情感——意志过程来描述。
10.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对于为数不多的信息需求较大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需求量将愈来愈高于平均水平,这部分用户在行为上表现为力图占有更多更新的信息资料;在信息资料来源不充分的情况下,势必影响其他用户的需求,这就是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
11.信息使用价值:又可称为信息的相对价值,它是信息对于某一用户的利用价值,即以用户的认知结构来衡量的价值;同时,这一价值还受用户使用条件的限制。
12.咨询服务:向用户提供文献参考咨询、信息咨询和以信息为中介的各种专门咨询服务,以专门知识为基础,运用人才的智慧,帮助人们解决各种特定问题的活动。
信息服务与用户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一、信息服务的现代发展趋势(书本8-10 页)1)从单一形式的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
2)从以部门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转变。
3)各种专项信息服务和系统化信息保证服务。
4)信息服务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5)从信息服务项知识服务发展。
6)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服务发展迅速。
第二章信息服务业的社会发展机制与管理机制二、什么是社会信息形态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形态,是社会特征在信息产生、传递、控制与利用方面的集中体现。
是社会历史的阶段性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表征了受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等因素制约的信息利用状态与作用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信息形态是人类信息资源分配与利用关系的综合和表象。
三、信息服务业的双轨制所谓双轨制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按系统协调模式进行公益制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管理。
在管理上,由国家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协调、公益制机构管理、产业制实体管理和信息服务市场管理,即对二元化的信息服务组织及其业务实行一元化的管理。
在这种管理体制中,用户按服务规范通过“市场”利用有偿服务,通过直接交往获取公益性服务。
双轨制管理的基本结构如下:信息服务业的双轨制管理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1)公益制与产业制的协调统一问题1、公益制信息服务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业务关系协调2、公益制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市场管理(2)公益制信息服务的社会管理(3)产业制信息服务的社会管理1、建立信息服务产业的管理体系2、完善信息服务产业制度3、开展信息服务社会保险业务(4)信息服务市场管理四、信息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需求互动。
社会发展对信息服务业的推动力表现为社会发展对其他行业推动的“合,力”即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有可靠的信息服务作保障。
同时导致信息需求与服务处于不断变革中。
信息服务业与社会运行机制直接相关,它的发展将从优化社会信息环境、资源利用、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方面作用于社会各行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1.信息: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3.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产生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也是对知识连续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4.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信息发出的源头即信息的起源。
事物、人、组织机构等都可以产生信息,故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5.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使信息由无序集合变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信息流:广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
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
7.信息产品: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的信息成果,都可视为信息产品。
8.首席信息主管(CIO):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
9.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整体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0.虚拟企业:狭义指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如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性的企业网络,以共享技能,共同分担成本,并开发新的市场。
精选2020年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期末完整复习题库(含答案)
2020年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期末考试188题[含答
案]
一、单选题
1.
局域网中通常采用的工作模式不包括()。
A、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B、主机/终端模式
C、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D、对等网络模式
2.在一个采用八进制脉冲的通信系统中,每个脉冲所含的信息量是二进制脉冲的()倍。
A、1
B、2
C、3
D、4
3.物联网的实现应该具备3个基本条件:即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
A、底层处理
B、模糊处理
C、数据处理
D、智能处理
4.下列度量单位中,用来度量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的是()。
A、MB/s
B、MIPS
C、GHz
D、Mbps
5.为了解决目前IP地址空间局限性的问题,提出的下一代IP协议是()。
A、IPv4
B、IPv5
C、IPv6
D、IPv7
6.在一个二元数字传输无噪声通信系统中,带宽为B赫兹信道所能承载的最大数据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服务与用户》备考资料第一章1、就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使用的信息存在三种状态:接受状态、记录状态、传递状态2、信息用户概念:(广义)具有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和条件的所有社会组织及成员;(狭义)指科研、技术、生产、管理、文化等各种活动中一切需求与利用信息的个体或团体。
前者称为个体用户,后者称为团体用户。
3、信息服务的本质:是从社会现实出发,以充分发挥信息的社会作用、沟通用户的信息联系和有效组织用户信息活动为目标,以‘信息运动’各环节为内容的一种社会服务。
具有以下特性:社会性、知识性、关联性、时效性、指向性(针对性)、伴随性、共用性、控制性、中介性、服务性。
4、在社会综合因素作用下,现代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1)从单一形式的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
(2)从以部门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发展。
(3)各种专项信息服务和系统化信息保证服务将成为信息服务业务发展的一大主流。
(4)信息服务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5)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个性化、知识化和集成化发展。
5、用户研究的基本内容:用户类型研究、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社会因素对用户的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用户获取信息的研究、用户吸收信息的机理研究、用户信息培训研究、用户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1、S-C-U规范:事实上信息的作用和利用可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存在着从信息源到用户的定向流动(包括信息开发、加工、组织、传递),即“源”、“流”、“用”构成了信息服务业的基本环节和业务。
据此理论界将其归纳为S-C-U规范。
2、信息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需求互动技术互动经济互动。
3、传统产业的划分上,20世纪中期人们普遍采用的是克拉克的“三分法’。
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在研究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知识生产与分配之后,于1962年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创立了“知识产业论”。
波拉特的“四分法”。
符合我国情况的分类方法,较有代表性的一是粗分法、二是细节法。
(30-31页)。
4、市场化管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信息服务业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即从社会的宏观经济和部门的微观经济出发,实现信息服务业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5、双轨制管理:在市场经济中,按系统协调模式进行公益制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管理。
第三章1、用户研究中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分析方法的区别在于用户是否直接参与。
直接调查法调查面广、调查资料具有详细、可靠、具体的特点,但使用不太方便。
包括调查表法、询问法、实地考察法、信息反馈法、实验法、网络日志跟踪法、情景训练与讨论。
间接调查法调查可靠、使用灵活。
包括伯恩交往观察法、用户资料与信息服务业务资料分析。
调查方法的其他常用分类:按调查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分为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专家调查。
2、伯恩交往观察法:伯恩1962年称为“交往观察”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文献调查分析法,其调查内容包括论文后的引文出处、书目中列出的文献、图书馆外借记录、参加咨询的提问和答复、文摘。
第四章1、人类信息需求与其他需求的关系人们要想满足五方面的需求就得从事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其活动被视为中介,人们又必须获取各种信息。
这说明,人对信息的需求是由总体需求引发的,三者的关系如下图2、信息需求的内在机理:需求状态被唤起的需求状态被认识到的需求状态表达出来的需求状态用户信息需求状态图(1)客观信息需求与主观信息需求完全吻合,即用户的客观信息需求被主体充分意识,可准确无遗漏地认识其信息需求状态;(2)主观信息需求包括客观信息需求的一部分,即用户虽然准确认识到部分信息需求,但未能对客观信息需求产生全面认识;(3)主观信息需求与客观信息需求存在差异,即用户意识到的信息需求不尽是客观上真正需求的信息,其中有一部分是由错觉导致的主观需求;(4)客观信息需求的主体部分未被用户认识,即用户未对客观信息需求产生实质性反应,其信息需求以潜在的形式出现。
3、用户信息需求具有的特点:客观性、相关性、指导性、层次性。
4、用户的信息需求类型(133页的图)5、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信息需求的特点:特别依赖于文献信息;所需信息的时间跨度大;要求提供全面、系统、完整的信息;所需信息具有一定的政治评价与选择标准;所需信息的学科范围不断扩大。
6、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周期性、集中性、可预见性、阶段性7、整个4.4节的内容都要看(142-147页)8、用户信息需求的规律(147-152页)第五章1、用户获取信息是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目的用户的信息获取途径归纳为三类:用户不依赖于任何信息服务系统获取信息;用户借助于信息人员提供的服务获取信息;用户通过“技术”直接使用信息查询设备获取信息。
2、用户获取信息的障碍(要求理解):(课件版本)用户本身障碍:用户心理与生理障碍;用户语言障碍信息源障碍:信息老化引发的障碍;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引发的障碍;信息分布的分散性社会的信息意识与素质障碍:社会制度障碍;社会的信息工作障碍;社会经济、文化及文化发展水平方面的障碍(教材版本)用户所在部门组织结构的障碍、信息源障碍、信息载体方面的障碍、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障碍、社会的信息意识与素质障碍、社会的信息工作障碍3、时滞:信息利用率与使用价值之间的时差称为价值利用中的时滞(171页的变化曲线图)4、用户对信息的吸收取决于:用户对信息的关心程度;用户对信息的理解程度;用户对信息的影响程度;用户对信息效益的期望程度;用户与信息创造者工作性质的相似程度;用户实际工作对信息的需要程度5、用户使用信息的机理可归纳为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吸收信息、扩充知识、指导行为、创造新信息等过程,其中心环节是对信息的吸收。
6、信息对用户有如下几种作用:引起用户思维;改变用户的知识结构;帮助用户决策;指导用户行为;是用户进行各种创造活动的源泉。
图信息对用户的作用7、布鲁克斯基本方程(176页)第七章1、用户信息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关系:认知过程是信息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过程可以促进或阻碍信息行为的发生;意志过程是信息行为得以实现的关键。
意志过程是建立在对信息认识的基础上,同时又反过来促进认知过程的深入和发展,使信息行为更有目的性和意向性;情感过程影响着意志过程,同时意志对情感起着支配调节作用,使情感跟从理智,使用户有意识地去实现既定目标2、用户的信息意识是专指信息使用者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映,它使信息用户能够从客观信息现实中引出概念、思想、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信息行为,使信息活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
3、人类信息行为的主要特征(227页用户的信息心理---行为图):信息行为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因而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信息行为由信息心理活动决定,因而可以利用心理学理论方法研究信息心理---行为规律;信息行为始终伴随着人的主体工作而发生,研究信息行为应与研究主体工作行为相结合;信息行为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主动行为,对人的信息行为可以从总体上控制和优化。
第八章1、信息服务业务按服务所提供的信息加工深度区分:(1)一次服务---向用户提供原始文献或其他信息;(2)二次服务---将原始信息搜集、整理、加工或反映其线索的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中间产物,向用户提供查找文献信息的线索;(3)三次服务---对原始信息进行研究,向用户提供文献信息研究结果,它包括“综述文献”服务、“文献评介”服务等。
2、信息保障服务:根据用户所从事的某一工作或业务活动的需求,跟踪其业务工作或活动环节,通过多种途径和公式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及信息获取、传递工具的专门化服务,以确保用户工作或业务活动的进行。
信息保障服务的组织方法:(1)项目服务法:是围绕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开展进行全方位信息保障的一种方法;(2)用户跟踪法:是围绕用户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工作和业务信息需求进行的长期稳定的信息保障的方法;(3)综合保障法:项目服务法与用户跟踪法的结合;(4)系统组织法:是围绕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用户及其项目承担的需要,进行信息的系统搜集、开发与组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技术建立科学研究与开发信息保障的专门系统,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的系统性工作。
3、定题信息服务(261页简称SDI服务):是信息工作机构根据一定范围内的用户对某领域的信息需求,确定服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文献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业务。
4、查新信息服务: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通过检索查新,搜集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结合必要的调查研究,对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所有课题成果的新颖性进行审查鉴定得出结论,并提出查新报告的一种服务形式。
第九章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服务时空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服务内容的个性化第十章知识服务的含义: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提供。
知识服务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第十一章信息集成服务的组织形式: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以技术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以机构合作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服务。
第十四章信息服务用户的基本权益:用户对信息服务的利用权、通过服务获取效益的权力、用户秘密保护权利[例题1][题目:可见教材P82-83]某高校图书馆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某系学生借书情况进行抽样调查。
现已知该系4个年级共179人,按6人合住一间房间,分住在30个房间内。
在统计一年平均借书量的过程中,抽出5个房间统计每人的借书量,数据归入表3-1中。
表3-1 某系学生一年内借书量调查3.求抽样极限误差由于置信概率是95%,其相对应的概率度t 为1.96,因此抽样极限误差4.因此该系学生的年平均借书量范围是(35.4-3.8,35.4+3.8)册,即该系学生在一年内的平均借书量约为31-39册(当置信概率为95%时)。
[例题2][题目]某图书馆要求专家用户根据自身的信息需求和行为习惯,对该馆未来文献类型的利用情况进行预测,主要在印刷型文献、光盘型电子文献和网络型电子文献中进行选择评价,并按其重要性进行评分。
其评分标准为:重要性排第一位的文献类型给3分,第二位的给2分,第三位的给1分。
对第三轮做回答的专家用户有60人,其中认为光盘型电子文献排第一位的有17人,第二位的有20人,第三位的有23人;认为网络型电子文献排第一位的有19人,第二位的有18人,第三位的有23人;认为印刷型文献排第一位的有24人,第二位的有22人,第三位的有14人。
要求:1)用相应表格把专家用户的评分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来;2)计算各类型文献的综合评分;3)根据综合评分大小,将各文献类型按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4)对排名为第一的文献类型而言,专家用户意见的一致性程度是多少?[解答]1)专家用户文献收藏类型的预测表 8.393.196.1≈⨯==u t a2)各类型文献的综合评分为光盘型电子文献的综合评分网络型电子文献的综合评分印刷型文献的综合评分3)根据综合评分反映,对于该图书馆而言,未来文献信息类型的利用情况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印刷型文献、网络型电子文献、光盘型电子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