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孙思邈之《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读书笔记
《大医精诚》读书笔记学习医学论著,了解医德医风、职业素养是医药类专业的授课教师的必备能力,才能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为医药专业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我花了一段时间拜读学习了中医先贤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读完此书,才真正从中领悟到为什么《大医精诚》被称之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大医精诚》论述了相关医德的两个精髓:第一个是精,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还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个是诚,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并且要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样形成的。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资料丰盛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
本文作者孙思邈先生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典范,成为历代医录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之一。
其文作为中国古代行医准则,明确地说明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让生命得以敬畏。
若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之心,行大医之道,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我想这个社会会少了些许纠纷多了几分和谐。
外科鼻祖裘法祖先生曾感叹: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济世救人,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
中国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立德的根本和基础,而精湛的医术本身也是医德内涵中的重要一部分,医生的医德应体现在热爱生命、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实行人道主义。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不能救人于疾患危难之中,医德纵然也是一句空话。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命大于天,分秒中的诊断便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谨慎,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关于医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医学的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孙思邈之《大医精诚》】读书笔记——孙思邈之《大医精诚》孙思邈为唐代著名道士,著名药学理论家和临诊大家。
被人称为“药王”或“药王爷”。
《大医精诚》选自其名著《备急千金要方》(即《千金要方》)卷一。
作者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其书。
该书共计二百三十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涉及了妇、儿、内、外等各科疾病诊治的原则和方法,保存了唐代以前不少珍贵的医学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修养的三个最基本核心的问题及其医学价值,一是“精”,即医技要精湛。
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二是“诚”,即品德要高尚。
作者从“心”、“体”、“法”三个方面,对医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其次在诊治上要“纤毫勿失”,同时在作风上不得炫己毁人,谋取财务。
三是“戒”(即戒私欲,不谋钱财),作者认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不可耻言之鄙俚也”!孙思邈的这些看法,对当今医药环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医生是份无比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耐心、仁慈、诚实、审慎、公正、廉洁和敬业我们应站在高度对病人负责任的角度上,做一名“大医”。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所有的医生在拥有精湛的医技、至信至诚的医德之外,还要拥有一颗仁慈之心、无私之心。
【篇二: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医学的哲学思考》的读书笔记此书的中心思想:哲学指导医学,又服务于医学。
医学需要哲学的态度、理论、思维和方法来弥补、丰富、完善和处理医学活动中理性的欠缺与不足,重构医学中关于“人”的完整性认识范式,实现医学在观念与实践双重层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人学”转向。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大医精诚”这四个字,承载着千百年医者的精神追求与道德准则。
当我深入研读这篇原文时,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古代医者的敬仰,更是对当下医疗行业的深思。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开篇就强调了医者要有“精诚”之心。
所谓“精”,即是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
医学知识浩如烟海,人体结构复杂精妙,疾病种类繁多且变化无常。
作为一名医者,若没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对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探索与学习,就难以应对各种疑难杂症,难以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
这让我想到如今的医学教育,学生们在学校里刻苦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实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但这还不够,医学在不断进步,新的疾病不断出现,旧的疾病也可能产生新的变化。
所以,医者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称得上“精”。
而“诚”,则体现在医者对患者的真心关爱和尊重上。
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有时会变得紧张,部分原因就是医者在忙碌的工作中忽略了与患者的情感交流,没有充分展现出这份“诚”。
有些医生可能只是机械地看病、开药,而没有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安慰。
然而,真正的好医生应该是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他们的恐惧、焦虑和痛苦,用温暖的语言和关怀的行动来帮助他们战胜病魔。
文中还提到了医者在行医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和注意事项。
比如,不能因患者的地位高低、财富多寡而区别对待,要一视同仁。
这一点在现实中尤为重要。
在医院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患者,有达官贵人,也有普通百姓;有腰缠万贯的富商,也有贫困潦倒的穷人。
但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作为医者,都应该给予他们同等的关注和治疗。
因为生命是平等的,每一个患者都有权利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孙思邈还强调了医者自身的品德修养。
“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读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虽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医学道德和人文精神,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和启示。
孙思邈在文中强调,作为一名优秀的医者,首先要有“精”的医术。
这意味着医生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以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
医学知识浩如烟海,且不断更新发展,一个医生若想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持续学习新的理论和技术。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病症时做到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然而,仅有医术之“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诚”的医德。
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医生对待患者应怀有一颗慈悲之心,真心诚意地为患者着想,而不能被私利所驱使。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时会听到一些关于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比如个别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医疗,或者对患者态度冷漠、敷衍了事。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医者的职业道德,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信任。
相比之下,那些真正秉持着“诚”的信念的医生,他们总是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减轻痛苦、节省费用,从而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感激。
“大医精诚”还要求医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
孙思邈指出:“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这提醒我们,在医疗工作中,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医生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谨慎地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同时,医生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自己的每一个医疗行为负责。
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方面,“大医精诚”也给了我很多思考。
医生不仅要能够用专业的知识为患者解释病情,还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担忧,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一文,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从医之路,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每次研读,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
这篇文章开篇就强调了学医之人要有高尚的品德。
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首先要有一颗慈悲之心,将患者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将拯救患者的生命当作自己的使命。
不能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不能有丝毫的私欲,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文中还提到,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这八个字,道出了医术精进的关键。
医学知识浩瀚无边,疾病的种类繁多且复杂多变。
作为医者,必须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深入探究医学的根源,勤奋不倦,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同时,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在众多的症状中找出疾病的本质,做到对症下药。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这是对医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严格要求。
在为患者诊治时,必须全神贯注,用心至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要仔细观察,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不能疏忽。
在用药和施针时,要准确无误,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这让我明白,作为医者,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必须时刻保持谨慎和专注。
孙思邈还强调了医者的态度。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无论患者的身份地位、年龄美丑、亲疏远近、聪明愚笨,都要一视同仁,把他们当作自己最亲近的人来对待。
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对人有所区别对待,但作为医者,这种差别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每一个患者都在承受着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都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这是告诫医者,在面对危险的病情时,不能因为害怕自己承担风险而退缩。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大医精诚》读后感1我的学医生活生计已过两年半了,对于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初步的熟悉。
医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健康神圣的扞卫者。
今年冷假我读了《大医精诚》,发现落在医生身上的枢纽词就是责任。
《大医精诚》实在不是书名,而是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着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作者孙思邈是唐朝知名的医师与羽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知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而《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
《备急千金要方》卷首以显着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凸起地夸大了作为一位优秀医生,必需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涵养和精辟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
为此,该书逐一作出了医德与医术的严格要求,成为历代临床医生涵养的绳尺。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遥。
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病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我总结了医者必须的四种品质:【细心】《大医精诚》中有这么一句话“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线人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意思是说:“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仍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仍是梗阻,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放到当今医学就是说不能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做全面细致必要的检查。
这就是为什么诊中断学要我们深刻的熟悉每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的原因。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大医精诚”这四个字,承载着对医者至高的要求与期望。
当我深入研读这篇原文,内心深受触动,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医德与医术的深刻对话之中。
孙思邈先生所著的《大医精诚》,开篇便强调了医者要有慈悲之心。
他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首先要有一颗关爱患者、怜悯疾苦的心。
这种慈悲并非是表面上的同情,而是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愿意为解除患者的痛苦而全力以赴的决心。
在当今社会,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但有时我们却忽略了这最为根本的慈悲之心。
我们看到的是忙碌的医院走廊,医生们匆匆的脚步,患者们焦急的等待。
然而,在这快节奏的医疗环境中,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这份慈悲,用心去倾听患者的诉求,用爱去抚慰他们的伤痛。
文中还着重提到了医者的专业素养。
孙思邈先生指出:“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这意味着医生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医学知识,追求精湛的医术。
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和进步的领域,新的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
如果医者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停滞不前,那么就无法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
同时,“大医精诚”也强调了医者的品德修养。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这告诉我们,在医者的眼中,患者应是平等的,无论其身份地位、贫富差异、外貌美丑,都应得到同等的关爱和治疗。
这种平等对待患者的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不能因为患者的社会地位高而格外用心,也不能因为患者贫困而敷衍了事。
在实际的医疗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
有时可能会因为经济利益而倾向于选择某些治疗方案,有时可能会因为个人情绪而对患者态度不佳。
然而,“大医精诚”提醒我们,要坚守医者的道德底线,不为外物所动,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此外,孙思邈先生还提到了医者在诊疗过程中的态度。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大医精诚》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这篇文章对我们学医者来说,不仅是医学技术的指导,更是医德医风的行为准则。
通过阅读《大医精诚》,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医者的高尚品德和对医学的无限追求,也对我自身的医德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对“精”的理解。
孙思邈在文章中强调,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这种对医学的精湛追求,对每一个习医者都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我们作为现代医学工作者,更应秉持这种精神,不断深入学习,探索医学的奥秘,以更高的医疗技术和更全的医疗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再来看“诚”字。
孙思邈提出,为医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这种对医者品德的强调,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医德榜样。
作为现代医者,我们更应以此为准则,对患者给予真诚的关爱和尊重,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在《大医精诚》的指导下,我们应该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也应该以此为标准,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进行严格的审视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德医术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更好地履行我们作为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总之,《大医精诚》作为中国医学文化中的瑰宝,其强调的“精”和“诚”不仅是我们医学技术上的追求,更是我们医德修养的准则。
它教导我们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学习医学知识,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对待每一个患者。
我们应该以此为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培养高尚的医德品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论美国的民主》是一本关于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著作,它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深入分析了美国民主制度的优势和劣势。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普特纳姆,他在书中对美国民主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包括选举制度、公民参与、司法审查等方面。
大医精诚读后感600字(精选6篇)
大医精诚读后感600字(精选6篇)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大医精诚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大医精诚读后感600字(篇1)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句话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的博客中看到的,当时感觉说的非常好,就记了下来。
今天读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发现这句话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非常恰当的缩影,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这不正是孙思邈所强调的行医所必需的"精"与"诚"吗?在《大医精诚》中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即为"精"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此为"诚"。
不论是这位医生的话,还是《大医精诚》这篇文章,两者都极为准确的概括出了作为医生这两个最基本的品质——技术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很多的名医,像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他们不但技术精湛,医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当时的老百姓所推崇,被历史所铭记。
祖国医学繁荣发展离不开诸如此类的人。
他们本着仁术、仁心治病救人,为后代的医者树立了榜样。
像东汉茗仪张仲景以救人活命为己任,以仁爱救人为准则,指导自己的医疗实际活动。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著成了《本草纲目》的巨著,该书吸取了后代本草著作的精华,纠正了以前的错误,并冒着违反统治者意志的危险列举服食丹药的害处。
该书不仅学术价值高,而且道德价值也很高。
医学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
医学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医学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 当仔细品读⼀部作品后,⼤家对⼈⽣或者事物⼀定产⽣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医学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医学书籍读书笔记1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医精诚》,说:“凡⼤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欲⽆求,先发⼤慈恻隐之⼼。
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饥渴、疲劳。
⼀⼼赴救,⽆作功夫⾏迹之⼼。
如此可为苍⽣⼤医。
”对于“如何成为⼀名好医⽣”这个困扰医者⼏千年的问题,孙思邈早在⼀千多年前就给了我们标准答案——“⼤医精诚”。
所谓⾏⼤医者以解决众⽣疾苦为⼤,然⽽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医之名。
“精”于⾼超的医术,“诚”于⾼尚的品德。
在漫漫中华⼏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代⼜⼀代的“名医”,例如:扁鹊救世济⼈敢于直⾔,华佗则是⼴施⼈道不分贵贱,孙思邈则是为民救世的精诚,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叶天仕却是谦逊好学树医德⾃古以来⾏医者便⼗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动诠释着。
上述的名医均是以德养性,以德养⾝,德艺双馨的代表。
也正因为他们毕⽣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先师”。
贫苦与羞辱多加的中国近代,中华民族被列强推向了⽣存的边缘,连温饱都已成了问题,何⾔求医问药。
悲惨万象深深刺痛着每位医者的⼼。
许多国外和本国的医⽣放弃优越的⽣活条件,只⾝来到这⽚硝烟弥漫的⼟地上,⽤⾃⼰的⽣命谱写着“医魂”!也许纷飞的炮⽕将他们掩埋,也许汩汩的时光将他们的名字冲淡,但他们有⼀个共同⽽不朽的称呼“医⽣”。
“⼈命⾄重,有贵千⾦,⼀⽅济之,德逾与此”。
在⼀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
“sars”带来的⽩⾊恐怖,让劫后余⽣的我们依感⼼寒。
赞美的⾔语略显苍⽩,优美的诗歌变得平淡,风停了,鸟⼉也不唱了,河⽔静悄悄地流着。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医精诚》读后感(一)我的学医生涯已过两年半了,对于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医生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健康神圣的扞卫者。
今年寒假我读了《大医精诚》,发现落在医生身上的关键词就是责任。
《大医精诚》其实不是书名,而是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着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作者孙思邈是唐朝着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着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而《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
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
《备急千金要方》卷首以显着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突出地强调了作为一位优秀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修养和精辟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
为此,该书一一作出了医德与医术的严格要求,成为历代临床医生修养的准绳。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我总结了医者必需的四种品质:【细心】《大医精诚》中有这么一句话“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意思是说:“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放到当今医学就是说不能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做全面细致必要的检查。
这就是为什么诊断学要我们深刻的认识每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的原因。
关于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三篇】
关于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三篇】【读后感】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三篇】,欢迎品鉴!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1“大医精诚”,是千年来医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大医精诚》中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已所长,经略财物”。
他的这种浓厚而朴素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深深地钦佩南丁格尔放弃锦衣玉食,投身救死扶伤的精神,更为她的仁爱之心所感动;我欣赏非典女杰——叶欣护士长的坚强勇敢、从容不迫、无私无畏的白求恩精神。
是她们,为护理事业指明了方向,是她们,为护理后辈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修养身心,涵养德性,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是当前活动的主题,我更希望能成为永恒的主题,让修身行动成为公民的一种习惯,让修养身心,涵养德性在每个公民心中生根发芽,这样,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作为医务工作者,身在伟人故里,博爱之乡,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山先生的对病人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作为板芙医院的一员,我真心地希望,通过修身行动,我们能看到更多患者的笑脸,听不到患者的抱怨,没有医疗纠纷,事业蒸蒸日上,同事之间更多真诚的问候与微笑。
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2我的学医生活生计已过两年半了,对于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初步的熟悉。
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大医精诚读后感2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医精诚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医精诚读后感1《大医精诚》一文出自药王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既然已决定投身杏林,不论专业还是业余,必然要通读此文。
周六晚上,我打开老师发过来的《大医精诚》原文,以自己浅薄的文学知识并对照着现代文翻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认真仔细的阅读。
读完全文后,我第一个最强烈的感想就是“学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说到困难,首先是医道本身对于专业的要求非常高。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不同的病,外在表现可能一样,相同的病,外在表现又可能不一样,做为一个医生如何能够准确地判断病症并合理地治疗,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许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与实践方才能够摸到门槛,“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在学医的道路上,我需要认识并正视困难,不懈怠,不道听途说,不盲目自大,在专业的道路上踽踽而行,不求速成,但求无愧于心。
第二个强烈的感想是“做医生不容易,做一个好医生更是难上加难”。
抛开医术上的困难,在医德上要能守住本心,正如《中庸》所言:“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所谓医者,应不以病人的身份有所区别对待,不因病灶的各种性状感觉不适而趋避之,不因外界的干扰而乱心神。
在当今社会的功利和浮燥的气氛下,保持本心,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当然,我本身学医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为家人减轻病痛。
但在学习的入门过程中,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又让我对于“医者”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以功利学医,不以求财学医,并且如果我将来能够学有所成,一定会发自本心地尽我所能,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当然,作为一个不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对于文中的“不用活物作药”略有不解,因为别说以活物用药,平时我们吃饭也是荤素搭配,有鱼有肉。
《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文(4篇)
《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适宜呢?以下是收集的《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华正茂的岁月里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生命之花的绽放而孜孜不倦,霓虹繁华的世界中我们依然心境平和地安坐桌前只为探寻那神圣生命的奥秘!当岁月渐渐磨平年轻的棱角时会不会也麻木了我们悸动而敏感的心灵?当我们有一天不得不迷茫于生存本身而为生活所累时,是否会忘记自己满腔热血时对万物苍生许下的承诺?遥望千年之前,苍生大医孙思邈正用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凝望生命,正用一双悲悯众生的手医治百病。
他将一种“大医”的智慧传之后人——那是洞穿人性之后对生命的了然和珍惜,是亲身经历人间疾苦后对生命的尊重和同情,是深入普遍的生命从而能够跳脱出自己的生活舞台之后的无私和忘我。
大医谓精诚,“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个医生假设无精良医术,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救人于疾患危难之中,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医德纵然也成为一句空话。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上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医生必须精进医术、仔细诊断,才能正确得知病情,准确用药。
安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生的效劳对象是人,分秒中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慎重,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除了细心行医以外,医生还要有扎实深厚的医学根底知识,“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我们尚在医学根底知识学习期间,只有勤恳奋斗、持之以恒,才能为以后的行医打下坚实根底,而在临床工作时,更要精益求精,学而时习之。
《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本十份
《大医精诚》读后感范本十份《大医精诚》读后感 1《大医精诚》一文出自药王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医者所必读。
既然已决定投身杏林,不论专业还是业余,必然要通读此文。
周六晚上,我打开老师发过来的《大医精诚》原文,以自己浅薄的文学知识并对照着现代文翻译。
读完全文后,我第一个最强烈的感想就是“学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说到困难,首先是医道本身对于专业的要求非常高。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不同的病,外在表现可能一样,相同的病,外在表现又可能不一样,做为一个医生如何能够准确地判断病症并合理地治疗,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许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与实践方才能够摸到门槛,“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在学医的道路上,我需要认识并正视困难,不懈怠,不道听途说,不盲目自大,在专业的`道路上踽踽而行,不求速成,但求无愧于心。
第二个强烈的感想是“做医生不容易,做一个好医生更是难上加难”。
抛开医术上的困难,在医德上要能守住本心,正如《中庸》所言:“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所谓医者,应不以病人的身份有所区别对待,不因病灶的各种性状感觉不适而趋避之,不因外界的干扰而乱心神。
在当今社会的功利和浮燥的气氛下,保持本心,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当然,我本身学医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为家人减轻病痛。
但在学*的入门过程中,读后感.通过学*这篇文章,又让我对于“医者”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以功利学医,不以求财学医,并且如果我将来能够学有所成,一定会发自本心地尽我所能,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当然,作为一个不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对于文中的“不用活物作药”略有不解,因为别说以活物用药,*时我们吃饭也是荤素搭配,有鱼有肉。
何况若说“万物皆有灵”,*时摘的草药不也是有生命的吗?此外,对于文中所提到的“阴阳报施”言论,我也同样认为可以抛开神鬼之说而换个角度理解,那就是为医者,应秉持“敬畏之心”,守正持中,在医学的道路上“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
大医精诚原文读后感最近读了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原文,感触颇多呀!这篇文章开篇就强调了医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医术。
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次看病经历。
那时候我得了重感冒,整个人昏昏沉沉,难受得不行。
去到医院,心里其实挺忐忑的,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医生。
给我看病的是一位中年医生,他看上去有些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专注和关切。
他先是耐心地听我描述症状,一边听一边点头,还时不时地问我一些细节,比如“这种症状持续多久啦?”“有没有吃过什么药?”等等。
然后,他开始给我做检查,动作轻柔而熟练。
在检查的过程中,他还不断地跟我解释每一个步骤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让我心里特别踏实。
检查完后,他没有马上开药,而是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地说:“别担心,只是普通的感冒,但是也要注意休息和多喝水。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接下来,他仔细地给我开了药,还把每种药的吃法和注意事项写在一张纸上,递给我的时候,还特意叮嘱我:“一定要按时吃药,如果有什么不舒服,随时来找我。
”我拿着那张纸,心里充满了感激。
在我离开诊室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位医生已经在接待下一位病人了,依然是那么专注和认真。
从那次看病之后,我每次想起这位医生,都会觉得他就是“大医精诚”的真实写照。
他没有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感冒患者而有丝毫的敷衍,而是全心全意地为我诊治,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爱和责任。
再看《大医精诚》中说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这真的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新闻。
但我想,如果每一位医生都能像我遇到的这位医生一样,真正做到“大医精诚”,把患者当作亲人一样对待,那么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一定会大大增加。
同时,作为患者的我们,也应该对医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孙思邈之《大医精诚》
孙思邈为唐代著名道士,著名药学理论家和临诊大家。
被人称为“药王”或“药王爷”。
《大医精诚》选自其名著《备急千金要方》(即《千金要方》)卷一。
作者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其书。
该书共计二百三十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涉及了妇、儿、内、外等各科疾病诊治的原则和方法,保存了唐代以前不少珍贵的医学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修养的三个最基本核心的问题及其医学价值,一是“精”,即医技要精湛。
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二是“诚”,即品德要高尚。
作者从“心”、“体”、“法”三个方面,对医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其次在诊治上要“纤毫勿失”,同时在作风上不得炫己毁人,谋取财务。
三是“戒”(即戒私欲,不谋钱财),作者认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孙思邈的这些看法,对当今医药环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医生是份无比神圣的职业,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耐心、仁慈、诚实、审慎、公正、廉洁和敬业我们应站在高度对病人负责任的角度上,做一名“大医”。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所有的医生在拥有精湛的医技、至信至诚的医德之外,还要拥有一颗仁慈之心、无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