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doc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一)剧毒物质(*为致癌)*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 TMB );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 ;*二氨基联苯胺( DAB );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黄曲霉素 B13 — 4 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 2—乙酰胺基芴; 1 —(或 2—)萘胺; 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 4—氨基联苯; 2 , 3 —二甲基— 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 4 —二氨基甲苯;乙酰胺 N 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 3, 3 —二氯联苯胺; 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 4—硝基联苯; 4 —甲叉(双)—2 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 一甲基一 N 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 N —甲基一 N—亚硝基丙烯胺; N—甲基—N 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 N—甲基一 4 —亚硝基苯胺; B 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 1, 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有害物质风险划分
有害物质风险划分引言概述:有害物质是指那些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物质的风险,有害物质风险划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有害物质风险划分的内容。
一、有害物质的毒性分级1.1 急性毒性分级急性毒性是指物质在短期内接触后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根据毒性的程度,可以将有害物质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级别。
高毒物质可能导致即将死亡或者严重伤害,中毒物质可能导致短期内的不适或者轻微伤害,低毒物质则具有较低的毒性。
1.2 慢性毒性分级慢性毒性是指物质长期或者重复接触后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危害。
根据长期接触后的毒性表现,可以将有害物质分为高慢性毒性、中慢性毒性和低慢性毒性三个级别。
高慢性毒性物质可能导致慢性疾病或者致癌,中慢性毒性物质可能导致某些健康问题,低慢性毒性物质则具有较低的慢性毒性。
1.3 其他特殊毒性分级除了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毒性需要进行分级。
例如,致畸性物质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致突变物质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致敏性物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等。
对于这些特殊毒性,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分级以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有害物质的危(wei)险性评估2.1 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评估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危(wei)险性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易燃物质可能导致火灾或者爆炸,腐蚀性物质可能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挥发性物质可能导致中毒等。
通过评估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确定其潜在的危(wei)险性。
2.2 暴露途径评估有害物质的危(wei)险性还与人体接触的途径有关。
例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能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饮用或者接触皮肤进入人体。
通过评估不同的暴露途径,可以确定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2.3 毒性评估毒性评估是对有害物质毒性的定量评估。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确定有害物质的剂量-效应关系,即不同剂量下对人体的毒性效应。
毒性评估可以匡助确定有害物质的安全使用剂量,以及对不同人群的风险评估。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0。3—0、6mmol/L
〈0、3mmol/L
疲劳
无
比化疗前加重
但不影响正常活动
中度(如KPS评分下降>20%)或致日常
活动困难
严重(如KPS评分下降>40%)或不能进行
日常活动
卧床或病残
指、趾甲变化
无
变色或凹甲
部分或完全缺失
或甲床疼痛
----
-——-
注:1、局部=注射部位得反应2。ULN=正常值高限3、LLN=正常值低限
胃肠支持治疗
胆红素
正常
<1.5×N
(1。5—3.0)×N
(3、0-10.0)×N
>10。0×N
转氨酶(AST/ALT)
正常
≤2、5×N
(2、6—5。0)×N
(5.1-20、0)×N
>20。0×N
AKP或5—核苷酶
正常
≤2。5×N
(2。6—5、0)×N
(5、1—20.0)×N
〉20。0×N
肝功能(临床)
低血糖
正常
〈LLN3-———3。0mmol/L
2、2---3。0mmol/L
1、7—2、2mmol/L
<1、7mmol/L
淀粉酶
正常
<1。5×N
(1.5—--2、0)×N
(2、1---5。0)×N
≥5、1×N
高钙血症
正常
>ULN-——-2。9mmol/L
〉2、9—3。1mmol/L
〉3。1—3、4mmol/L
主观感觉异常
但常规检查无异
轻度无力,无明显功能障碍
检查肌无力伴功能障碍
麻痹
神经—皮质
无
毒性分级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一)剧毒物质(*为致癌)*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高毒。中毒划分标准
高毒。
中毒划分标准
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毒性。
我们平常见到的“剧毒”、“低毒”等实际上就是指毒物的毒性。
按WHO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物的毒性分级如下:
1、剧毒:毒性分级5级;成人致死量,小于0.0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0.1克。
2、高毒:毒性分级4级;成人致死量,0.05~0.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3克。
3、中等毒:毒性分级3级;成人致死量,0.5~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30克。
4、低毒:毒性分级2级;成人致死量,5~1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250克。
微毒:毒性分级1级;成人致死量,大于15克/公斤体重;60
公斤成人致死总量,大于1000克。
回答完毕。
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正常
轻度疼痛:不影响功能
中度疼痛:疼痛或用止痛药,影响功能,不影响日常活动
严重疼痛:疼痛或用止痛药,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病残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2)
毒性
分数
0
1
2
3
4
心律失常
无
无症状,一过性不需治疗
经常发生或持久的,但不需治疗
需治疗
需监护,或低血压,或室性心动过速或颤动
心功能
无
无症状,静息时LVEF比化疗前降低<20%
毒性
分数
0
1
2
3
4
神经-视力
无或无变化
-
-
有症状,视力不全丧失
失明
皮肤
无或无变化
散在斑疹、丘疹、红斑,但无症状
散在斑疹、丘疹红斑,伴搔痒或其它相关症状
有症状的全身性斑疹、丘疹或疱疹
剥脱性皮炎或溃疡性皮炎
过敏(包括药物热)
无
一过性皮疹,药物性发热<38℃
荨麻疹,药物性发热≥38℃,轻度支气管痉挛
血清病支气管痉挛需治疗(静脉)
<0.5
出血
(临床)
无
轻度、无需输血
明显,每次需输血小板1-2单位
明显,每次需输血小板3-4单位
大量,每次需输血小板4单位
感染
无
轻度
中度
严重
危及生命
恶心
无
能吃,食欲正常
食欲明显下降但能进食
不能明显进食
-
呕吐
无
1次/24小时
2-5次/24小时
6-10次/24小时
>10次/24小时需胃肠支持治疗
腹泻
无
大便次数增加2-3次/天
毒性分级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一)剧毒物质(*为致癌)*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毒性分级
0
1
2
3
4
头发
无
轻度脱发
中度、斑状脱发
完全脱发,可再生
脱发,不能再生
感染(特殊部位)
无
轻度感染
中度感染
重度感染
重度感染伴低血压
心脏
节率
正常
窦性心动过速,休息心率>100次/分
单灶PVC,房性心律失常
多灶性PVC
室性心律不齐
心功能
正常
无症状,但有异常心脏征象
短暂的心功不足,但不需治疗
有症状,心功不足,治疗有效
肺
无症状
症状轻微
活动后呼吸困难
休息时呼吸困难
需完全卧床
发热(药物性)
无
<38℃
38~40℃
>40℃
发热伴低压
过敏
无
水肿
支气管痉挛,不需注射治疗
支气管痉挛,需注射治疗
过敏反应
皮肤
无
红斑
干性脱皮,水疱、瘙痒
湿性皮炎,溃疡
剥脱性皮炎、坏死,需手术
N=正常值上限
NCI-CTC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毒副反应指标
NCI-CTC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毒副反应指标
分级(度)
0
1
2
3
4
血液系统
血红蛋白(g/L)
≥110
95~109
80~94
65~79
<65
白细胞(×109/L)
≥4.0
3.0~3.9
2.0~2.9
1.0~1.9
<1.0
粒细胞(×109/L)
≥2.0
1.5~1.9
1.0~1.4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日期:
2011-05—10]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
小]
一、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一)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我国对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制定了国家标准(GB5044-85),根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试验、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车间最高容许浓度等依据(见表3—4),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性化学品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3—5)。
表3—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依据
表3—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二)实验室空气的安全性
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误接触及误食等能使前两种方式的中毒几率降到最低。
而对于通过呼吸道吸收的毒物(也是最广的),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往往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一方面应从改进生产、实验等方式(规程)来降低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另一方面,个人对此也应引起重视,该戴防护罩的地方必须戴,不必戴防护罩的地方也应保持空气新鲜,我国于l979年发布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见表3—6),规定r了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由此可以了解些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大小,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3-6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注:有“(皮)”标记者为除经呼吸道吸收外,尚易经皮肤吸收的有毒物质.。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化学品对人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将化学品分为不同的毒性等级,以便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管理。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保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的相关概念。
急性毒性是指化学品在短时间内(通常为24小时内)通过口服、吸入或皮肤接触等途径,对人体产生的急性危害效应。
而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则是根据化学品对人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将其分为不同的毒性等级,通常分为致命性、严重毒性、中等毒性和轻度毒性四个等级。
在实际应用中,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分级,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化学品标识和包装,根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分级,确定相应的标识和包装要求,以便对化学品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处理。
3.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和储存,根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分级,确定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相应管理措施,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4. 急救措施,根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分级,制定相应的急救措施,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合理使用和管理化学品,保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以适应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需要。
总的来说,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对于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保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我们应该加强对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中医中药毒性分级
矿物类药物中毒
• 本类药物常见有砒霜、朱砂、雄黄、水银、胆矾、 铅、硫磺等。
• 砒霜:若吸入其粉尘引起中毒,首先呼吸道刺激 症状,神经系统可见肌肉痉挛、谵妄昏迷,最后 可死于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若由消化道进 入引起中毒则首先出现:口干、痛,吞咽困难、 剧烈吐泻,严重者似霍乱。毒素对血管舒缩中枢 及周围毛细血管的麻痹导致“七窍流血”的严重 后果,最后大多死于出血或肝肾功能衰竭和呼吸 中枢麻痹;慢性中毒除一般神经衰弱症候群和轻 度胃肠道症状外,主要为皮肤粘膜病变及多发性 神经炎。
常见中毒药物
• 植物药:关木通、苍耳子、苦楝根皮、昆 明山海棠、狼毒、萱草、附子、乌头、夹 竹桃、雪上一枝蒿、福寿草、槟榔、乌桕、 巴豆、半夏、牵牛子、山豆根、艾叶、白 附子、瓜蒂、马钱子、黄药子、杏仁、桃 仁、枇杷仁及蔓陀罗花、苗、莨菪等;
• 动物药:斑蝥、蟾蜍、鱼胆、芫青、蜂蛹 等;
• 矿物药:砒霜、升药、胆矾、铅丹、密陀 僧、皂矾、雄黄、降药等。
• 蟾酥可使心、脑、肝、肾产生广泛性病理损害, 进而导致死亡。临床以心血管症状最为明显。如 心动过缓、窦房阻滞、异位节律及窦性心动过速 和心室纤颤。
• 斑蝥则可引起剧烈的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的损 害,引起恶心、呕吐、呕血、腹部绞痛、便血、 发音困难、口唇及四肢末端麻木、复视、咀嚼无 力、双下肢瘫痪、二便困难等等。
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 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有生物碱类、毒苷 类、毒性蛋白类、萜与内酯类等的不同, 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组织如神经 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等 等,而引起不同的症状。
含生物碱类植物中毒
• 含生物碱的较易发生中毒的植物有曼陀罗、 莨菪(又名天仙子)、乌头、附子、钩吻、 雪上一枝蒿、马钱子等。
毒性分级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一)剧毒物质(*为致癌)*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一、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危险化学品的毒性
一、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分级
我国对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制定了国家标准(GB5044-85),根据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试验、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车间最高容许浓度等依据(见表1),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性化学品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见表2)。
表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依据
表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二、实验室空气的安全性
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误接触及误食等能使前两种方式的中毒几率降到最低。
而对于通过呼吸道吸收的毒物(也是最广的),由于看不见,摸不着而往往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一方面应从改进生产、实验等方式(规程)来降低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另一方面,个人对此也应引起重视,该戴防护罩的地方必须戴,不必戴防护罩的地方也应保持空气新鲜,我国于l979年发布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见表3),规定了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由此可以了解些常见化学品的毒性大小,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3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注:有“(皮)”标记者为除经呼吸道吸收外,尚易经皮肤吸收的有毒物质。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正常
<LLN----130mmol/L
----
120—130mmol/L
<120mmol/L
低磷血症
正常
<L
—L
—L
<L
疲劳
无
比化疗前加重
但不影响正常活动
中度(如KPS评分下降>20%)或致日常
活动困难
严重(如KPS评分下降>40%)或不能进行
日常活动
卧床或病残
指、趾甲变化
无
变色或凹甲
部分或完全缺失
或甲床疼痛
----
----
注:1.局部=注射部位的反应 =正常值高限 =正常值低限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
分数/分
0
1
2
3
4
WBC
≥
正常范围内
至正常
正常范围内
至正常
粒细胞
≥
出血(临床)
无
轻度、无需输血
明显,每次需输
PLT 1--2U
明显,每次需输
PLT 3---4U
大量,每次需输
PLT 4U
感染
无
轻度
中度
严重
危及生命
恶心
无
能吃,食欲正常
食欲明显下降但能进食
不能明显进食
----
呕吐
无
1次/24h
2---5次/24h
6---10次/24h
>10次/24h
需胃肠支持治疗
腹泻
无
大便次数增加2-3次/d
大便增加4—6次/d
或夜间大便或中度腹痛
大便增加7—9次/d
或大便失禁或严重腹痛
大便增加>10次/d
或明显血性腹泻
毒性分级标准
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毒物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将毒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对毒物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毒性分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对毒物的使用、储存、运输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毒性分级标准的意义。
毒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毒物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毒性分级标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毒物的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毒性分级标准可以指导毒物的合理使用和储存,避免毒物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此外,毒性分级标准还可以为毒物的运输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毒性分级标准的内容。
毒性分级标准通常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急性毒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危害,通常以LD50(半数致死量)为指标进行评价。
慢性毒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在长期接触后产生的危害,通常以NOAEL(无观察到不良效应水平)和LOAEL(最低观察到不良效应水平)为指标进行评价。
致突变性是指毒物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产生的影响,通常以Ames试验等方法进行评价。
三、毒性分级标准的实施。
毒性分级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
各国家和地区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毒性分级标准,并加强对毒物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应当加强对毒物的研究和评价,提高毒性分级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毒性分级标准的挑战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毒性分级标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新型毒物的不断出现,对毒性分级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毒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因此,未来的毒性分级标准需要更加科学、准确和全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毒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加强对毒物的研究和评价,不断完善毒性分级标准,为毒物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剧毒 高毒 中 等毒 低毒 微毒
表 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小鼠一次经口
小鼠吸入 2 小时
LD50 (mg/kg)
LC50(ppm)
<10
<50
11~1000
51~500
101~1000
501~5000
1001~10000
5001~50000
>10000
>50000
兔经皮 LD50(mg/kg)
只的浓度 (ppm)
<10 10~ 100~ 1000~ 10000~
兔经皮 LD 50
(mg/kg)
<5 5~ 44~ 350~ 2180~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总量
g/kg
(g/60kg)
<0.05 0.05~ 0.5~
5~ >15
0.1 3 30 250 >1000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
表
毒性分级
6 级,极毒 5 级,剧毒 4 级,中等毒 3 级,低毒 2 级,实际无毒 1 级,无毒
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
<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
大约相当体重 70kg 人的致死剂量
稍尝, <7 滴 7 滴~1 茶匙 1 茶匙 ~35g
35~350g 350~1050g
>1050g
表 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 (WHO)
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药剂,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杂草和病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农药的毒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农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农药的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农药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危害的能力。
通常通过LD50(半数致死量)来评价农药的急性毒性,LD50值越小,说明农药的毒性越大。
根据LD50值的大小,农药的急性毒性可以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等级。
高毒农药是指LD50值小于50毫克/千克的农药,它们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非常大,一旦误食或接触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在使用高毒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中毒农药是指LD50值在50-500毫克/千克之间的农药,它们的毒性属于中等程度,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较小,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
使用中毒农药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和储存,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低毒农药是指LD50值大于500毫克/千克的农药,它们的毒性较小,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极低。
但即使是低毒农药,在使用时也不能掉以轻心,仍需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来正确使用,避免对自身和周围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总之,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是对农药毒性的科学评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农药,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在使用农药时,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农药的毒性等级来选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来正确使用,以确保农药的有效使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毒性分级标准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一、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LD50 或 LC50)。
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 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
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
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 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
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
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 4 倍差,即以 log4(log4 =0.6) 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 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
一般设置 5~7 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
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 10 只、大鼠 6~8 只、家兔 4~6 只,若设计采用霍恩氏法计算 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
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
( 二) 观察持续时间测定外来化合物的 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数。
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 小时的死亡率。
也可仅计算24 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 24 小时 LD50与两周 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
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 LD5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毒物的毒性评价与分级
比较不同物种对同一种毒物的反应,找出共性和差异,为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更多线索。
提高公众对毒物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1 2
增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科普读物和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普 及毒物危害知识,提高公众对毒物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
推广低毒替代品
鼓励开发和推广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减少对有 毒化学品的依赖,降低人类和环境暴露风险。
详细描述
慢性毒性评价通常需要长达数月或数年的时间,观察生物体在长期接触低剂量 毒物后的生理和生化变化。重点是评估毒物对生物体健康的长期累积影响。
致畸性评价
总结词
致畸性评价是评估毒物对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影响。
详细描述
致畸性评价通常在动物模型上进行,观察妊娠期生物暴露于毒物后的胚胎和胎儿发育异常情况。重点是评估毒物 对胎儿器官形成和发育的关键阶段的影响。
废物处理
对产生的有毒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如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再利用 等,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环境监测
定期对工作环境和周边环境进行有毒物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 染源。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接触有毒物质而引起的健 康问题。
合理膳食和锻炼
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有毒 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高毒
总结词
高毒物质具有很高的毒性,大量接触可能导致严重危害。
详细描述
高毒物质如汞、铅等,虽然不需太多量即可产生明显毒性,但通常不会像剧毒物质那样 迅速致命。然而,长期或大量接触高毒物质同样可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器官损伤、
免疫系统抑制等。
中等毒
总结词
中等毒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少量接触可 能产生一定危害,但一般不会致命。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执行委员会制订了一个区分农药危害性的分类法,并于197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卫生会议上通过(表1)。
农药毒性分类主要是根据对大鼠的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进行的,这在毒理学上已成为决定毒性分类的标准方法。
表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级别(class)LD50大鼠(毫克/公斤体重)经口经皮固体液体固体液体Ia极度危害(Extremely hazardous)5或<5 20或<20 10或<10 40或<40Ib高度危害(Highly hazardous)5-50 20-200 10-100 40-400II中度危害(Moderately hazardous)50-500 200-2000 100-1000 400-4000III轻度危害(Slightly hazardous)>500 >200 >1000 >4000注:表中的“固体”和“液体”指分级产品和制剂的物理状态分类中的"危害"(Hazard)是指对健康的急性危害,即在较短的时期内,一次或多次接触的危害。
这种危害是任何接触农药的人可能意外遭遇到的。
按照我国制定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四级(表2)。
表2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级别经口LD50(毫克/公斤)经皮LD50(毫克/公斤)4小时吸入LC50(毫克/立方米)2小时剧毒 <5 <20 <20高毒 5-50 20-200 20-200中等毒 50-500 200-2000 200-2000低毒 >500 >2000 >2000注:表中的LD50均指对大鼠。
从毒性分级还可以看出,对同一个农药来说,经口毒性高并不意味着经皮毒性一定高。
毒性分级是以农药进入人体的三种不同途径分别划分的。
以上分别介绍了农药中毒的类型、农药的分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毒有害物质分类参考
一、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
(一)剧毒物质(*为致癌)
*六氯苯;羟基铁;氰化钠;氢氟酸;氢氰酸;氯化氰;氯化汞;砷酸汞;汞蒸气;砷化氢;光气;氟光气;磷化氢;*三氧化二砷;有机磷化物;有机砷化物;有机氟化物;有机硼化物;*铍及其化合物;蛇毒;*羰基镍;砷酸盐;*四甲基联苯胺(TMB);四氯化饿;二甲砷酸盐;*异硫氰酸苯脂;丙烯酰胺;马钱子碱;毒毛旋花素—G;*二氨基联苯胺(DAB);二甲亚砜;二甲砷酸钠;甲酚。
(二)致癌物质
黄曲霉素B13—4苯并芘;芘及苯并芘;苯及葸类;2—乙酰胺基芴;1—(或2—)萘胺;4—联苯胺类及其硫酸盐;4—氨基联苯;2,3—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磷甲苯胺;2,4—二氨基甲苯;乙酰胺N一芴基取代物;乙酰苯胺取代物;环磷酰胺;3,3—二氯联苯胺;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硝基联苯;4—甲叉(双)—2氯苯胺;乙撑亚胺;间苯二酚;亚硝胺;二硝基萘;N—亚硝基二甲胺;甲基亚硝基脲;二甲(或乙、丙)基亚硝胺;N一甲基一N一亚硝基氨基甲酸乙酯;N—甲基一N—亚硝基丙烯胺;N—甲基—N一亚硝基—N’一硝基胍;N—甲基一4—亚硝基苯胺;B一丙内脂;甲烷磺酸甲酯(或乙酯);丙磺内脂;重氮甲烷;1,4—二恶烷;二氯二甲硅烷;硫酸二甲脂;双氯甲基醚;氯甲甲醚;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砷;三氧化砷;砷酸钙(或铅、钾);铍及其盐类;镉及其盐类;镍及其盐类;羰基镍;铬;氧化铬;铬盐类;石棉;氘代试剂。
(三)高毒物质
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三氯乙烷;二溴氯丙烷;二氯乙烷;六氯乙烷;溴苯;氯苯;对二氯苯;氟乙酸;氯乙酸;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脂;氟乙酰胺;乙腈;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丙酮氰醇;甲苯二异氰酸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肼;甲基肼;苯肼;二苯肼;甲(或乙、丁)硫醇;二氯硅烷;三氯甲硅烷;硼烷;四乙基铅;四乙基锡;丙烯醛;乙烯酮;二乙烯酮;对苯二酚;苯胺及甲苯胺;三氯甲硅烷;碘乙酸乙脂;硫酸二甲脂;芳香胺;叠氮钠;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黄磷;氧化亚氮;铊及其盐类;三氯化锑;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砷化钠;氟化钠;氯化氢;氯气;溴水;硫化氢;秋水仙碱。
(四)中毒物质
三氯硝基甲烷;乙烯吡啶;三硝基甲苯;五氯酚钠;硫酸;砷化镓;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烯丙醇;二氯丙醇;糠醛;三氟化硼;四氟化硅;硫酸镉;氯化镉;硝酸;甲醛;甲醇;二硫化碳;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联苯胺;二苯酮;苯磺酰氯;苯磺酸、多聚甲醛;三氯乙醛;四氢呋喃;吡啶;吡咯烷;二甲胺;三苯基磷。
(五)低毒物质
三氯化铝;钼酸铵;间苯二胺;正丁醇;叔丁醇;乙二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二甲基甲酰胺;乙内酰胺;亚铁氰化钾;铁氰化钾;氨及氢氧化铵;四氯化锡;氯化锗;对氯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硝基氯苯;二苯甲烷;苯乙烯;二乙烯苯;邻苯二甲酸;四氢呋喃;烷基铝;苯酚;三硝基酚;丁二烯;异戊二烯;氢氧化钾;盐酸;乙醚;丙酮;已二胺;丙二胺;丙烯酸乙脂;环已烷;环已酮;同苯二酚;邻苯三酚;三乙撑四胺;萤葸。
<IMG=zk1162001>
二、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大鼠经口LD50 (毫克/公斤) 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 1/3~2/3浓度 (PPm) 兔经皮时LD50 (毫克/公斤) 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 (克) (人按60公斤算)
剧毒 1或<1 <10 5或<5 0.06
高毒 1~50 10~100 5~43 4
中等毒 50~500 100~1000 44~340 30
低毒 500~5000 1000~10000 350~2810 250
微毒 5000~15000 1000~100000 2820~22590 1200
无毒 15000以上>100000 22600以上>1200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毒性分组
(一)极毒组
钋210,镭223 225 226 228,锕227,钍227 228 229 230,镤231,铀230 232 233 234,镎237,钚236 238 239 240 241 242,镅241 242m243,锔240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锎248 249 250 251 252 254,鎄254 255,铅210
(二)高毒组
钠22,氯36,钙45,钪46,钴60,锶90,钇91,锆93,铌94,钚106,银110m,镉115m,铟114m,锑124 125,碘124 125 126 131,铯134,钡140,铈144,铕152(T1/2=13年)154,铽160,铥170,铪181,钽182,铱192,铊204,铅212,铋207 210,砹211,镭224,锕228,钍232,天然钍,镤230,铀236,钚244,镅242,锔241,锫249,锎246 253,锿253 254,镄255 256
(三)中毒组
铍7,碳14,氟18,钠24,硅31,磷32 33,硫35,氯38,氩41,钾42 43,钙47,钪47 48,钒48,铬51,锰52 54,铁52 55 59,钴55 56 57 58,镍63 65,铜64,锌65 69m,镓72,砷73 74 76 77,硒75,溴82,氪74 77 87 88,铷86,锶83 85 89 91 92,钇90 92 93,锆86 88 89 95 97,铌90 93m95 95m96,钼90 93 99,锝96 97m97 89,钌97 103 105,铑105,钯103 109,银105 111,镉109 115,铟115m,锡115 125,锑122,碲121 121m123m125m127m129m131 131m132 133m134,碘120 123 130 132132m133 135,氙135,铯132 136 137,钡131,镧140,铈134 135 137m139 141 143,镨142 143,钕147 149,钷147 149,钐151 153,铕152m(T1/2=9h)155,钆153 159,镝165 166,钬166,铒169 171,铥171,镱175,镥177,钨181 185 187,铼183 186 188,锇185 191 193,铱190 194,铂191 193 197,金196 198 199,汞197 197 203,铊200 201 202,铅203,铋206 212,氡220 222,钍226 231 234,镤233,铀231 237 240 240+,镎240 239,钚234 237 245,镅238 240 244m244,锔238,锫250,锎244,镄254
(四)低毒组
氢3,氧15,氩37,锰51 52m53 56,钴58m60m61 62m,镍59,锌69,锗71,氪76 79 81 83m85m85,锶80 81 85m87m,钇91m,铌88 89(66m)89(122m)97 98,钼93m101,锝98m99m,铑103m,铟113m,鍗116 123 127 129 133,碘120m121 128 129 134,氙131m133,
铯125 127 129 130 131 134m135 135m138,铈137,锇191m,铂198m197m,钋203 205 207,镭227,铀235 238 239,钋235 238 239,钋236 243,镅237 239 245 246m246,锔249
注:1)1Bq天然钍相当于1α蜕变每秒(dps)(232Th:,225Th:)。
1Ci天然钍相当于×1010α蜕变每秒(232Th:×1010dps,238Th。
×1010dps)。
2)1Bp的天然铀相当于1α蜕变每秒(233U:,243U:,235U:
)。
1Ci的天然铀相当于×1010α蜕变每秒(233U:×1010dps,234U:
×1010dps,235U:×103dps)。
四、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级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按所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分为三级如下:
工作场所级别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毫居里)
甲级>100 (毫居里)
乙级—100 (毫居里)
丙级—(毫居里)
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所用的各种同位素等效日操作量(毫居里),分别除以放射性毒性组别系数(极毒组为10,高毒组为1,中毒组为,低毒组为),再乘以操作性质的修正系数,其积为该工作的日用量。
五、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修正因子所得的商。
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以及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分别见表F1和表F2。
对于放射性核素,活度值不得超过:
极高放射性核素(一组):5X10^3Bq; ^-7Ci
高放射性核素(二组):5X10^4Bq; ^-6Ci
中等放射性核素(三组):5X10^5Bq; ^-5Ci
底放射性核素(一组):5X10^6Bq; ^-4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