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导语:在软件开发和管理领域,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CMM)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能力的框架。
CMM根据不同的组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能力水平,将其分为五个等级,逐步提升组织的软件开发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所代表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
一、初始级(Level 1 - Initial)初始级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最低的等级。
在这个等级中,组织没有明确的软件开发过程,开发工作往往是以临时和非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成功往往依赖于个别的开发人员的经验和个人技能。
缺乏标准化的开发流程、文档化的要求和质量控制,容易导致开发过程中的混乱和错误。
二、重复级(Level 2 - Repeatable)重复级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第二个等级。
在这个等级中,组织开始意识到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一些基本的规范、流程和工具来规范开发过程。
组织能够重复地执行一些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软件开发实践。
这些实践可以帮助组织在不同的项目中保持一定的一致性,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定义级(Level 3 - Defined)定义级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第三个等级。
在这个等级中,组织进一步明确了软件开发过程,并进行了规范化和文档化。
组织能够定义一套标准的开发流程和过程,并将其应用于所有的软件开发项目。
组织还会建立一些针对不同项目要求的指南和标准,以确保开发过程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四、管理级(Level 4 - Managed)管理级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的第四个等级。
在这个等级中,组织开始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量化和度量,以便对项目进行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管理。
组织会使用一些度量指标来评估和监控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软件测试之能力成熟度模型
信息工程学院 丁勇
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测试
为何 ISO 是必需的?
需要ISO的主要原因有:
– 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 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 – 世界范围的通信系统 – 新技术的全球性标准 – 发展中国家
信息工程学院 丁勇
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测试
ISO 的贡献 2-1
下面是已经被广泛采用的 ISO 标准,它们为 工业界、商业界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显而易见 的利益。
5 级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可以概括为持续改 进的,因为这些组织为扩大其过程能力的范 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因而不断地提高其项 目的过程绩效。 通过对现有过程进行增量式改善,也通过采 用新技术、新方法的革新,使过程得以不断 改进。
信息工程学院 丁勇
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测试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ISO 是一个建立于 1947 年的非政府组织。 ISO的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 作及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国际物资和服 务的交流,并扩大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 济方面的合作。
软件测试
简介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 SEI 在 1986 年开发
的过程,用于改善组织的软件技术的应用 过程。 这个过程分为五个定义良好的顺序提高的 等级:
– 初始级 – 可重复级 – 已定义级 – 已管理级 – 优化级
信息工程学院 丁勇
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测试
CMM的产生背景
当今的软件组织工作在一个竞争和变化日益加剧的 环境中。 成功的软件组织通过为现有产品开辟新的市场或满 足新的需求来积极有效地面对变化。 许多公司面对变化没能采取主动有效的措施,而被 其产品开发工作的缺乏控制所牵掣。 许多公司不能够正确地预测、控制和改进 特定产品或合同的利润空间、产品 装运日期或产品质量。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Software
公共特征 实施承诺(Commitment to Perform): 描述为了保证软件过程的建立和持续执行软件开发组织所 需采取的活动,包括:方针政策、 高层管理者的保障、其它 责任等
实施能力 描述为了很好地实施软件过程所需的先决条件。包 括:资源、组织结构、培训等 实施活动 描述为了实现关键过程域所需的角色及其进行的活 动或过程。 度量与分析 描述为了度量软件过程和分析度量结果所需的活动 验证实现 描述为了保证过程的实施情况和所定义的过程完全 一致所需的验证步骤。
二、CMM的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 通过成熟度级别,定义了在使软件 过程成熟的过程 中的 持续改善的 持续优化级 (5) 演化状态。 过程 可预言的 过程 标准的一致的 过程 已定义级 (3) CMM将这些演化步骤组织为5个成 熟度等级的框架,为持续的过程改 进提供了基础。 已管理级 (4)
严格的 过程
管理级(4)
软件质量管理 量化的过程管理
定义级(3)
对等复审 组间协作 软件产品工程 集成的软件管理 培训计划 组织过程定义 组织过程焦点
可重复级(2)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子合同管理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 软件项目规划 需求管理 初始级(1)
基本关系: 每一关键过程域包含一组关键实践。并按“共同特征” 组 织为每一级的关键实践类:制定方针政策,确保必备条件, 实施软件过程 ,检查实施情况。
在无纪律的、混乱的软件项目开发状态中,开发组织 不可能从软件工程的研究成果中获益。尽管仍有一些软件 开发组织能够开发出个别优秀软件,但其成功往往归功于 软件开发组的一些杰出个人或小组的努力。
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软件开发组织,只有通过: 建立全组织的有效的软件过程; 采用严格的软件工程方法和管理; 坚持不懈地付诸实践; --才能取得全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的不断改进 针对这一问题: 1986 年 11 月,美国卡内基 - 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SEI)开始开发过程成熟度框架。 1987 年 9 月, SEI 发布了过程成熟度框架的简要描述和 成熟度调查表。 1991年,SEI将过程成熟度框架演化为CMM 1.0版。 1993年,SEI根据反馈,提出CMM 1.1版。 2001年,SEI发表CMMI—SE/SW1.0版。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其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应用
1 引言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软件的强实时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精度的特点,实施软件工程是软件研制的必然要求,而测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阶段。
为了保证所提交的软件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就必须对所开发的软件产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测试。
然而,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其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也不断增加,产品的性能与质量更多的取决于软件质量的好坏,已有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开发组织在产品质量、开发成本以及研制周期等方面的需求。
本文主要从软件测试的组织和管理角度,阐述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其英文全称为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英文缩写为SW-CMM,简称CMM)对软件测试技术的应用和扩充。
2 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目前我单位的软件开发过程遵循的是瀑布式开发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软件测试只是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并且只针对软件成品进行测试。
测试是在编码完成之后和软件产品交付运行之前的一个工程阶段,所有的审查和评审活动都是针对软件成型产品而开展。
这样的软件测试主要关注的是对软件的验收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所提交的软件产品的质量。
但是,软件的高质量是开发和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测试出来的。
因此,仅仅依靠对软件产品进行测试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应用,软件测试也由最初的只针对软件成品扩展到了针对软件半成品和过程产品的全过程测试。
这是对软件测试的一种扩充。
扩充后的软件测试贯穿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包括从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编码、集成、验收等各个工程阶段。
相应地,各阶段所开展的测试分别为需求测试、架构测试、详细设计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验收测试等。
这样的软件测试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整个工程过程,对于识别和控制软件缺陷、提高软件质量起到了很明显的成效。
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传统的软件验收测试,还是面向整个开发过程的全过程软件测试,其所针对的测试对象都是软件产品、半成品或者过程工作产品,其所报告的测试结果也只是为了识别出现在阶段产品的缺陷,并加以纠正以支持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
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TMMi)中文
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Test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TMMI)目录1 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TMMI) (4)1.1 介绍 (4)1.2 背景和历史 (4)1.3 起源 (5)1.4 TMMI的领域 (6)1.4.1 软件和系统工程 (6)1.4.2 测试级别 (6)1.4.3 TMMI和CMMI (6)1.4.4 评定 (6)1.4.5 改善的方法 (7)2 TMMI成熟度水平 (7)2.1 概述 (7)2.2 级别1 初始的 (8)2.3 级别2 可管理的 (9)2.4 级别3 可定义的 (9)2.5 级别4 可测量的 (10)2.6 级别5 可优化的 (11)3 TMMI的结构 (12)3.1 必需的,可预料的和提供信息的组件 (12)3.1.1 必需的组件 (12)3.1.2 期望的组件 (12)3.1.3 信息组件 (13)3.2 TMMI的组件 (13)3.2.1 成熟度级别 (13)3.2.2 过程域 (13)3.2.3 目标 (14)3.2.4 介绍性说明 (14)3.2.5 范围 (14)3.2.6 特定目标 (14)3.2.7 通用目标 (14)3.2.8 特定的实践 (14)3.2.9 典型工作产品 (15)3.2.10 子实践 (15)3.2.11 通用实践 (15)3.2.12 通用实践细节 (15)3.2.13 支持性信息组件 (15)3.3 通用目标和通用实践 (16)3.3.1 GG 2 制度化可管理过程 (17)3.3.2 GG 3 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 (19)3.4 对通用实践过程域的支持 (20)3.4.1 GP2.2计划过程 (20)3.4.2 GP2.5培训人员 (20)3.4.3 G2.6管理配置 (20)3.4.4 G2.7确定并涉及利益相关者 (21)3.4.5 GP2.8监控过程 (21)3.4.6 GP2.9坚持客观评价 (21)3.5 CMMI过程域对TMMI的支持 (21)4 TMMI过程域进阶 (23)4.1 2级TMMI过程域 (23)4.1.1 PA2.1 测试政策和策略 (24)4.1.2 PA2.2 测试计划 (30)5 TMMI通用目标和通用实践进阶 (41)5.1 GG2 制度化一个管理过程 (41)5.1.1 GP2.1 建立组织政策 (41)5.1.2 GP2.2 计划过程 (41)5.1.3 GP2.3 提供资源 (41)5.1.4 GP2.4 分配职责 (42)5.1.5 GP2.5 培训人员 (42)5.1.6 GP2.6 配置管理 (43)5.1.7 GP2.7 明确并使相关人员参与 (43)5.1.8 GP2.8 监控过程 (43)5.1.9 GP2.9 坚持客观评价 (44)5.1.10 GP2.10 与高级管理层的评审状况 (44)5.2 GG3 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 (44)5.2.1 GP3.1 建立一个已定义的过程 (44)5.2.2 GP3.2 收集改进信息 (44)1 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TMMI)1.1 介绍在过去的10年间,软件产业界花费了大量的努力用以提高它的产品质量,这无疑是个艰巨的工作,因为软件的体积和复杂度正在随着客户和最终用户越来越多的需求而飞速的增长。
软件成熟度模型总复习解读(大全)
软件成熟度模型总复习解读(大全)第一篇:软件成熟度模型总复习解读(大全)1.概述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内部结构。
(2章28页)①CMM每个等级可分解为3 个层次:关键过程域、公共特性和关键实践②每个等级由几个关键过程域组成,这几个关键过程域共同形成一种软件过程能力③每个关键过程域按照5个关键实践类加以组织④每个关键过程域都有一些特定的目标,通过相应的关键实践类来实现这些目标。
解释以下术语:软件过程能力:描述了遵循某软件过程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的程度。
软件过程能力既可对整个软件开发组织而言,也可对一个软件项目组而言。
软件过程性能:表示一个过程所达到的实际结果的一种度量。
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①它是软件开发组织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几个明确定义的表征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的平台②每一个成熟等级为过程继续改进达到下一个等级提供一个基础③每一个等级包含一组过程目标,当其中一个目标达到时,就表明软件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分得到实现,从而导致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增长。
关键过程域:它也称关键过程区域。
是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一个软件组织改进软件过程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关键过程域标识了达到某个成熟程度级别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CMM共有18个关键过程域,分布在第二至第五级中,是相互关联的若干软件实践活动和有关基础设施的一个集合。
关键实践:是指关键过程域中一些主要的实践活动,实施起关键作用的方针、规程、措施、活动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
每个关键过程域最终由关键实践所组成,通过实现这些关键实践达到关键过程域的目标。
●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过程成熟度的关注焦点从项目的管理转向组织的体系和管理。
全组织建立了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标准过程,软件工程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被综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已经文档化。
在CMM中, 此标准过程被称为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
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帮助软件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工作得更有效。
当需要时, 可以利用组织积累的软件过程资源;对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进行修改, 使它运行得更有效。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 第 2 级(可重复级)有 6 个关键过程域,主要涉及建立软 件项目管理控制方面的内容。
• 需求管理(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 RM )
• 软件项目计划( Software Project Planning , SPP )
• 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 Software Project Tracking and Oversight , SPTO )
• CMM 的核心思想是将软件开发视为一组过 程,并根据统计质量管理的理论对软件开 发进行过程管理,以使其满足工程化、标 准化的要求,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 目标。它侧重于软件开发的管理及软件工 程能力的提高,因此 CMM 可以作为企业软 件过程改进的指南,帮助软件开发机构建 立严格的、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最有效 地提高软件工程能力。
• CMMI 把现存所有的以及将被发展出来的各种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在一个框架中。 • SA-CMM 用于组织获取和采购基于软件的应用系统的软件过程,美国的国防部、陆军、
海军和一些商用组织都已采用 SA-CMM 对他们的获取能力进行评估。 • SE-CMM 是描述一个组织为保证实现一个好的系统工程的主要元素。 • P-CMM 是有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型。 • IDEAL 模型是一个组织用于启动、规划和实现过程改善措施蓝图的模型,概括了建立
• 组织过程焦点( Organization Process Focus , OPF ) • 组织过程定义( Organization Process Definition ,
OPD ) • 培训程序( Training Program , TP ) • 集成软件管理( Integrated Software Management ,
成熟度模型方法论
成熟度模型是一种评估和衡量组织、流程、项目或能力的发展程度的方法论。
它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评估当前状态、识别改进领域,并指导在特定方面取得成熟度提升的步骤。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成熟度模型方法论:1.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软件和系统工程能力的模型。
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最佳实践和指南,分为不同级别的成熟度阶段,从初始级到最高的优化级。
2.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TIL 是一个广泛接受的IT服务管理框架,强调服务提供、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
ITIL 包括一系列的最佳实践和流程,使组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3. 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是由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制定的项目管理标准。
它包含了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过程和最佳实践,并提供一个框架来评估和提高项目管理成熟度。
4. 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开放组织架构框架:TOGAF 是一种企业架构管理的方法论,提供了企业架构设计和开发的最佳实践。
它帮助组织评估和提高企业的架构成熟度,从而支持业务目标的实现。
这些方法论在其各自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并提供了评估和改进组织能力的指导。
具体选择哪种成熟度模型方法论取决于你的需求和组织的特定情况。
在实施成熟度模型之前,建议深入了解相关方法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定制和应用。
软件工程第十二章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的未来发展
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适 应性
随着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普 及,CMM模型需要进一步发 展和改进,以适应这些新兴技 术的需求。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整 合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软件开 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MM模型需要与这些技术整 合,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智能化 水平。
敏捷开发与CMM的融合
敏捷开发方法在软件开发中受 到广泛应用,CMM模型需要 与敏捷开发进一步融合,以提 高软件开发的灵活性和快速响 应能力。
个性化软件能力成熟度模 型
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 革,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和需求,发展个性化的软件能 力成熟度模型,以更好地满足 业务发展需求。
05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案例研究
4. 重新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评估企业的软件开发 过程,确认改进效果。
05
06
实施效果
经过CMM的实施,企业的软件开发过程更加 规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开发效率也有 所提高。
案例二:CMM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
项目背景
01 某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客户
对质量要求非常高。
1. 选择CMM级别
02 根据项目需求和客户要求,选
需求管理
需求变更得到控制,项目范围 和进度相对稳定。
已建立过程
项目过程已文档化并得到一定 程度的遵守。
文档管理
项目文档得到有效管理,方便 查阅和使用。
质量保证
实施了一定的质量保证措施, 如代码审查、测试等,以提高 软件质量。
已定义级
已定义过程
项目过程已完全文档化,并成为组织内部 标准。
预防措施
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缺陷和问题的发生率 。
3. 实施改进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体系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体系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CMM)是一种用于评估组织软件工程能力成熟度的模型。
它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研发,主要用于评估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的管理能力和工程能力。
CMM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初始、重复、定义、管理和优化五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初始级别是最低的级别,表示软件开发过程处于无序状态,没有明确的流程和规范;重复级别是第二个级别,表示软件开发过程开始有了一些基本的流程和规范,但仍然存在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定义级别是第三个级别,表示软件开发过程已经有了明确的流程和规范,并开始注重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管理级别是第四个级别,表示软件开发过程已经有了完善的流程和规范,并开始注重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优化级别是最高级别,表示软件开发过程已经非常成熟,并开始注重创新和改进。
CMM模型的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它是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
CMMI是CMM的升级版,也是由SEI开发的一种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成熟度评估模型。
CMMI 把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初始、已管理、已定义、定量管理、优化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与CMM相比,CMMI更加注重定量管理和优化,强调通过数据分析和改进来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体系是一种用于评估组织软件工程能力成熟度的模型,它包括CMM和CMMI两种模型,旨在帮助企业评估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识别改进的方向和方法,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CMM简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关 键 过 程 域
不断改进的过程
过程更改管理 技术更新管理 缺陷预防 软件质量管理
优化级
可预测的过程
定量过程管理 同行评审 组间协调 软件产品工程 集成软件管理 培训大纲 组织过程定义 组织过程焦点
已管理级
已定义级
标准、一致的过程
有纪律的过程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子合同管理 软件项目跟踪与监督 软件项目计划 需求管理
IDEAL模型
修订组 织的方 法
推进
记录并分析 经验教训 定义过程 与度量 规划并执 行行动指 南
行动
改进的激 明确范围 励条件 获取支持 初始化
建立改进 基础结构 评估明确 当前实践 编制报告 诊断 确立方针 和优先级
计划、执行 和跟踪安装 建立过程行 动小组,规 划行动
以CMM为基础
建立
SEI: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SEI: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
院产品 SEI:为美国联邦政府评估软件供应商能力,于 1986年开始研究的模型,于1993 年推出CMM 1.1版。 CMM 1.1版: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和通用的CMM 版本。 新研究:
CMMI ( Integration )
P-CMM ( People ) SACMM ( 软件获取CMM )
等级5的关键过程域
缺陷预防的目标是,明确产生缺陷的原因并
预防它们再次发生。 技术更新管理的目标是,确定新技术(如工 具、方法和过程),并有序地将这些技术引 入组织内。 过程更改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改进组织中所 使用的软件过程,从而提高软件质量和生产 率,缩短产品开发生命周期。
关键实践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CMM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的简称,中文叫“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对组织软件过程能力的描述。
CMM的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实现商业目标。
它侧重于软件过程开发的管理及软件工程能力的改进与评估,因此 CMM被用作评价软件承包商能力并帮助组织改善软件过程质量,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一种软件生产过程标准,成为当今企业从事规模软件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CMM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 SEI)研究制定,并在全世界推广实施的一种软件评估标准,主要用于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开发能力的评估和改进。
CMM把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由低到高分为五级,等级越高,表明该企业软件开发失败风险越低,整体开发时间越短,并能减少开发成本,降低错误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
按照《使用软件工程》的标准,CMM将软件分为5个等级:(如图一所示)图一1.初始级(initial)工作无序,项目进行过程中常放弃当初的规划管理无章,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开发项目的成效不稳定,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依赖于个人能力和行为。
2.可重复级(Repeatable)管理制度化,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和规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初步实现标准化,开发工作较好的实施标准稳定课跟踪,新项目的计划和管理基于过去的实践经验,具有重复以前成功项目的环境和条件3.已定义级(Defined)开发的过程,包括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均已实现标准化,文档化。
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全部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均可稳定实施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费用均可控制。
对项目进行中的过程,岗位和指责均有共同的理解。
4.已管理级(Managed)产品和过程已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
过程中活动的生产率和质量是可度量的。
已建立过程数据库。
已实现项目产品和过程的控制可预测过程和产品质量趋势。
软件工程软件能力成熟模型
5
优化级
不断地改善软件过程
组织持续地改善过程能力
可视性与过程能力的比较
12.2 CMM的内部结构
CMM的每个等级都被分解为3个层次加以定义: 即关键过程域、公共特性和关键实践。
每个等级由几个关键过程域组成,这几个关键 过程域共同形成一种软件过程能力。
每个关键过程域按4个关键实践类加以组织;并 且都有一些特定的目标,通过相应的关键实践类来 实现。
等级 1
成熟度 初始级
可视性 有限的可视性
过程能力 一般达不到进度和成本的目标
2 可重复级 里程碑上具有管理可视性 由于基于过去的性能,项目开 发计划比较现实可行
3 已定义级 项目定义软件过程的活动具 基于已定义的软件过程,组织
有可视性
持续地改善过程能力
4 已管理级
定量地控制软件过程
基于对过程和产品的度量,组 织持续地改善过程能力
CMM认证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软件产品进入国 际市场的通行证。
CMM的主要用于: 1.软件过程评估SPA(Software Process Assessment) 2. 软件过程改进SPI(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3. 软件能力评价SCE(Software Capability Evaluation)
Software,简称SW-CMM1.0版)。
目 前 ,CMM 已 经 发 展 到 CMMI (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阶段。
12.1 CMM概述
CMM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 提高与评估,是国际上流行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 软件企业成熟度等级认证标准,它更代表了一种管 理哲学在软件企业中的应用。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五个级别介绍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五个级别介绍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是美国国防部软件工程研究中心(SEI)为评估软件开发组织的能力而开发的一种模型。
CMM定义了五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每个级别都与软件组织的不同能力水平相对应。
下面将详细介绍CMM的五个级别。
1. 初始级(Level 1:Initial)初始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没有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过程,所有的工作都是以临时和不规范的方式进行的。
在这个级别,软件开发过程主要依赖个人技能和经验,项目进展不可预测且难以控制。
组织在这个级别往往面临着高风险和低质量的软件交付。
2. 已管理级(Level 2:Managed)已管理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
在这个级别,组织开始将项目管理和过程管理与产品开发相结合。
组织可以使用计划和跟踪等项目管理工具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并能够确定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并采取行动控制风险。
软件开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重复,开发者可以采用已定义的过程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3. 已定义级(Level 3:Defined)已定义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已经建立了基于已定义的开发过程的标准化开发方法。
在这个级别,组织已经明确制定了一套开发过程,并在项目中广泛应用和执行这些过程。
组织通过培训和文档来确保开发人员明确和理解这些过程。
这种标准化和可重复性使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项目,并提高软件质量和可交付性。
4. 已量化级(Level 4:Quantitatively Managed)已量化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定量管理开发过程和项目。
在这个级别,组织建立了度量和评估机制,通过采集和分析各种度量数据来监控和管理项目和过程。
组织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准确的决策,进行持续的过程改进,并能够提前预测和控制项目的结果。
5. 优化级(Level 5:Optimizing)优化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持续追求卓越,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开发过程和项目管理,实现最高水平的质量和效率。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 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推出的评估软件能力与成熟度的一套标准,该标 准基于众多软件专家的实践经验。
从86年开始,开发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 91年8月SEI将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进化为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2
12.1.1 CMM的基本概念
1. 什么是软件过程 一个软件过程是指人们开发和维护软件及其相关产品
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规程与方法
有技能经过培
训的开发人员
过程
工具和设备
3
12.1.1 CMM的基本概念
2. 什么是软件能力成熟度?
由于特定项目的属性和环境限制,项目的实际性能并不能充分反映组织的软 件过程能力,但成熟的软件过程可弱化和预见不可控制的过程因素(如客户需求变 化或技术变革等)。
优化级 已管理级 已定义级
可重复级
初始级
初始级
6
可重复级
可重复级(Repeatable):
在可重复级,组织建立了管 理软件项目的方针以及为贯彻执 行这些方针的措施。组织基于在 类似项目上的经验对新项目进行 策划和管理。组织的软件过程能 力可描述为有纪律的,并且项目 过程处于项目管理系统的有效控 制之下。
一个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为组织提供了预测软件项目开发的数据基础,提供了 全面的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过程成熟度是指一个软件过程被明确定义、管理、度量和控制的有效程 度。成熟意味着软件过程能力持续改善的过程,成熟度代表软件过程能力改善的潜 力。
4
12.1.2 软件过程的成熟度等级
CMM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级别(Maturity Levels),如 图所示,5个等级分别是:无ຫໍສະໝຸດ 过程SW-CMM的关键过程区域
简述cmm(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
简述cmm(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等级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即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种评估组织软件工程能力成熟度的模型。
CMM通过定义一系列的实践和过程,帮助组织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以追求更高的质量和效率。
CMM的五个等级分别是:初始级、可管理级、已定义级、定量管理级和优化级。
一、初始级(Initial)初始级是组织软件工程能力发展的最低级别,也是最初的阶段。
在初始级别,组织的软件过程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的。
软件项目缺乏稳定的工程管理和过程规范,仅仅依靠个别的英雄人物的努力。
初始级别的组织缺乏对软件过程的了解和控制,项目的成功往往依赖于个别人员的能力和经验。
这种情况下,软件开发过程会受到外部变化和内部因素的频繁干扰,容易出现延期和成本超支等问题。
二、可管理级(Managed)可管理级是对软件过程的第一步改进。
在可管理级别,组织开始关注项目的计划、资源分配和度量等管理活动。
组织开始建立一套可重复使用的软件过程,并对其进行监控和度量。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并进行评估和收集过程改进的数据。
通过对项目管理过程的改进,组织可以更好地控制软件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
三、已定义级(Defined)已定义级是对软件过程的更进一步改进。
在已定义级别,组织建立了一套描述软件过程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明确了软件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组织开始为软件过程的每个阶段指定明确的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指南和模板,并确保每个成员都了解并遵守这些规范。
这样做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减少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
四、定量管理级(Quantitatively Managed)定量管理级是对软件过程的更进一步度量和分析。
在定量管理级别,组织开始收集和分析软件过程的度量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过程的改进。
组织建立了一套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系统,用来监控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性能和质量。
测试能力成熟度模型TMM
第一级初始级TMM初始级软件测试过程的特点是测试过程无序,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几乎没有妥善定义的。
初始级中软件的测试与调试常常被混为一谈,软件开发过程中缺乏测试资源,工具以及训练有素的测试人员。
初始级的软件测试过程没有定义成熟度目标。
第二级定义级TMM的定义级中,测试己具备基本的测试技术和方法,软件的测试与调试己经明确地被区分开。
这时,测试被定义为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它紧随在编码阶段之后。
但在定义级中,测试计划往往在编码之后才得以制订,这显然有背于软件工程的要求。
TMM的定义级中需实现3个成熟度目标:制订测试与调试目标,启动测试计划过程,制度化基本的测试技术和方法。
(I)制订测试与调试目标软件组织必须清晰地区分软件开发的测试过程与调试过程,识别各自的目标,任务和活动。
正确区分这两个过程是提高软件组织测试能力的基础。
与调试工作不同,测试工作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可以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种管理和控制活动需要制订相应的策略和政策,以确定和协调这两个过程。
制订测试与调试目标包含5个子成熟度目标:1)分别形成测试组织和调试组织,并有经费支持。
2)规划并记录测试目标。
3)规划并记录调试目标。
4)将测试和调试目标形成文档,并分发至项目涉及的所有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
5)将测试目标反映在测试计划中。
(II)启动测试计划过程制订计划是使一个过程可重复,可定义和可管理的基础。
测试计划应包括测试目的,风险分析,测试策略以及测试设计规格说明和测试用例。
此外,测试计划还应说明如何分配测试资源,如何划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的任务。
启动测试计划过程包含5个子目标:1)建立组织内的测试计划组织并予以经费支持。
2)建立组织内的测试计划策略框架并予以管理上的支持。
3)开发测试计划模板并分发至项目的管理者和开发者。
4)建立一种机制,使用户需求成为测试计划的依据之一。
5)评价,推荐和获得基本的计划工具并从管理上支持工具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定义组织范围内的测试过程测量政策和目标。
2)制订测试过程测量计划。测量计划中应给出收集,分析和应用测量数据的方法。
3)应用测量结果制订测试过程改进计划。
(III)软件质量评价
软件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定义可测量的软件质量属性,定义评价软件工作产品的质量目标等项工作。软件质量评价有2个子目标:
为改进测试过程能力,组织中需应用基本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并说明何时和怎样使用这些技术,方法和支持工具。将基本测试技术和方法制度化有2个子目标:
1) 在组织范围内成立测试技术组,研究,评价和推荐基本的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推荐支持这些技术与方法的基本工具。
2)制订管理方针以保证在全组织范围内一致使用所推荐的技术和方法。
TMM 的定义级中需实现3个成熟度目标:制订测试与调试目标,启动测试计划过程,制度化基本的测试技术和方法。
(I)制订测试与调试目标
软件组织必须清晰地区分软件开发的测试过程与调试过程,识别各自的目标,任务和括动。正确区分这两个过程是提高软件组织测试能力的基础。与调试工作不同,测试工作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可以进行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和控制活动需要制订相应的策略和政策,以确定和协调这两个过程。
3)评审项由上层组织指定。通过培训参加评审的人员,使他们理解和遵循相牢的评审政策,评审步骤。
(II)建立测试过程的测量程序
测试过程的侧量程序是评价测试过程质量,改进测试过程的基础,对监视和控制测试过程至关重要。测量包括测试进展,测试费用,软件错误和缺陷数据以及产品渊量等。建立渊试测量程序有3个子目标:
2)基于已定义的测试子阶段,采用软件生命周期V字模型。
3)制订与渊试相关的工作产品的标准。
4)建立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共同工作的机制。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将测试活动集成于软件生命周期中
(IV)控制和监视测试过程
为控制和监视测试过程,软件组织需采取相应措施,如:制订测试产品的标准,制订与测试相关的偶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确定测试里程碑,确定评估测试效率的度量,建立测试日志等。控制和监视测试过程有3个子目标:
1)制订控制和监视测试过程的机制和政策。
2) 定义,记录并分配一组与测试过程相关的基本测量。
3)开发,记录并文档化一组纠偏措施和偶发事件处理预案,以备实际测试严重偏离计划时使用。
在 TMM的定义级,测试过程中引入计划能力,在TMM的集成级,测试过程引入控制和监视活动。两者均为测试过程提供了可见性,为测试过程持续进行提供保证。
3)持续评估测试过程的有效性,确定测试终止准则。终止测试的准则要与质盘目标相联系。
Hale Waihona Puke 1)制订组织的培训计划,并在管理上提供包括经费在内的支持。
2)制订培训目标和具体的培训计划。
3)成立培训组,配备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教材
(III) 软件全生命周期测试
提高测试成熟度和改善软件产品质量都要求将测试工作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联系起来。该目标有4个子目标:
1) 将测试阶段划分为子阶段,并与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相联系。
1)管理层,测试组和软件质量保证组要制订与质量有关的政策,质量目标和软件产品质量属性。
2)测试过程应是结构化,己测量和己评价的,以保证达到质量目标。
第五级? 优化,预防缺陷和质量控制级
由于本级的测试过程是可重复,已定义,已管理和己测量的,因此软件组织能够优化调整和持续改进测试过程。测试过程的管理为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提供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优化,预防缺陷和质量控制级有3个要实现的成熟度目标:
1) 软件测试组和软件质量保证组建立软件产品的质量目标,如:产品的缺陷密度,组织的自信度以及可信赖度等。
2)测试管理者要将这些质量目标纳入测试计划中。
3)培训测试组学习和使用统计学方法。
4)收集用户需求以建立使用模型
(III)优化测试过程在测试成熟度的最高级,己能够量化测试过程。这样就可以依据量化结果来调整测试过程,不断提高测试过程能力,并且软件组织具有支持这种能力持续增长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政策,标准,培训,设备,工具以及组织结构等。优化测试过程包含:
第三级 集成级
在集成级,测试不仅仅是跟随在编码阶段之后的一个阶段,它已被扩展成与软件生命周期融为一体的一组已定义的活动。测试活动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的V字模型。测试人员在需求分析阶段便开始着手制订测试计划,并根据用户或客户需求建立测试目标,同时设计测试用例并制订测试通过准则。在集成级上,应成立软件测试组织,提供测试技术,关键的测试活动应有相应的测试工具予以支持。在该测试成熟度等级上,没有正式的评审程序,没有建立质量过程和产品属性的测试度量。集成级要实现4个成熟度目标,它们分别是:建立软件测试组织,制订计划,软件全寿命周期测试,控制和监视测试过程。
3)建立缺陷原因分析机制,确定缺陷原因。
4)管理,开发和测试人员互相配合制订缺陷预防计划,防止已识别的缺陷再次发生。缺陷预防计划要具有可跟踪性。
(II) 质量控制在本级,软件组织通过采用统计采样技术,测量组织的自信度,测量用户对组织的信赖度以及设定软件可靠性目标来推进测试过程。为了加强软件质量控制,测试组和质量保证组要有负责质量的人员参加,他们应掌握能减少软件缺陷和改进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支持统计质量控制的子目标有:?
(I)应用过程数据预防缺陷。这时的软件组织能够记录软件缺陷,分析缺陷模式,识别错误根源,制订防止缺陷再次发生的计划,提供跟踪这种括动的办法,并将这些活动贯穿于全组织的各个项目中。应用过程数据预防缺陷有礴个成熟度子目标:
1)成立缺陷预防组。
2)识别和记录在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引入的软件缺陷和消除的缺陷。
第四级 管理和测量级
在管理和测量级,测试活动除测试被测程序外,还包括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评审,审查和追查,使测试活动涵盖了软件验证和软件确认活动。根据管理和测量级的要求,软件工作产品以及与测试相关的工作产品,如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和测试步骤都要经过评审。因为测试是一个可以量化并度量的过程。为了测量测试过程,测试人员应建立测试数据库。收集和记录各软件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测试用例,记录缺陷并按缺陷的严重程度划分等级。此外,所建立的测试规程应能够支持软件组终对测试过程的控制和测量。管理和测量级有3个要实现的成熟度目标:建立组织范围内的评审程序,建立测试过程的测量程序和软件质量评价。
(I)建立组织范围内的评审程序
软件组织应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实施评审,以便尽早有效地识别,分类和消除软件中的缺陷。建立评审程序有4个子目标:
1)管理层要制订评审政策支持评审过程。
2)测试组和软件质量保证组要确定并文档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的评审目标,评审计划,评审步骤以及评审记录机制。
1)建立全组织范围内的测试组,并得到上级管理层的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包括经费支持。
2)定义测试组的作用和职责。
3)由训练有素的人员组成测试组。
4)建立与用户或客户的联系,收集他们对测试的需求和建议。
(II)制订计划
为高效率地完成好测试工作,测试人员必须经过适当的培训。制订技术培训规划有3个子目标:
1)建立组织内的测试计划组织并予以经费支持。
2)建立组织内的测试计划政策框架并予以管理上的支持。
3)开发测试计划模板井分发至项目的管理者和开发者。
4)建立一种机制,使用户需求成为测试计划的依据之一。
5)评价,推荐和获得基本的计划工具并从管理上支持工具的使用。
(III)制度化基本的测试技术和方法?
(I)建立软件测试组织
软件测试的过程及质量对软件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由于测试往往是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下所完成的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因此应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组成测试组。测试组要完成与测试有关的多种活动,包括负责制订测试计划,实施测试执行,记录测试结果,制订与测试有关的标准和测试度量,建立铡试数据库,测试重用,测试跟踪以及测试评价等。建立软件测试组织要实现4个子目标:
制订测试与调试目标包含5个子成熟度目标:
1) 分别形成测试组织和调试组织,并有经费支持。
2)规划并记录测试目标。
3)规划井记录调试目标。
4)将测试和调试目标形成文档,并分发至项目
5)将测试目标反映在测试计划中。
(II)启动测试计划过程
制订计划是使一个过程可重复,可定义和可管理的基础。测试计划应包括测试目的,风险分析,测试策略以及测试设计规格说明和测试用例。此外,测试计划还应说明如何分配测试资源,如何划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的任务。启动测试计划过程包含5个子目标:
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
第一级 初始级
TMM初始级软件测试过程的特点是测试过程无序,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几乎没有妥善定义的。初始级中软件的测试与调试常常被混为一谈,软件开发过程中缺乏测试资源,工具以及训练有素的测试人员。初始级的软件测试过程没有定义成熟度目标。
第二级 定义级
TMM的定义级中,测试己具备基本的测试技术和方法,软件的测试与调试己经明确地被区分开。这时,测试被定义为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它紧随在编码阶段之后。但在定义级中,测试计划往往在编码之后才得以制订,这显然有背于软件工程的要求。
1)识别需要改进的测试括动
2)实施改进。
3)跟踪改进进程。
4)不断评估所采用的与测试相关的新工具和新方法。
5)支持技术更新。
(IV)测试过程优化所需子成熟度目标包括:
1)建立测试过程改进组,监视测试过程并识别其需要改进的部分。
2)建立适当的机制以评估改进测试过程能力和测试成熟度的新工具和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