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导游词 路线

合集下载

寄畅园导游词讲解[寄畅园导游词最新文档]

寄畅园导游词讲解[寄畅园导游词最新文档]

寄畅园导游词讲解[寄畅园导游词最新文档]寄畅园导游词1【凤谷行窝大厅—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邻梵阁】寄畅园坐落在惠山东麓,与古寺惠山寺相邻。

门檐下“寄畅园”三字是乾隆御笔。

过门厅,天井里有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国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從”,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

往前是“凤谷行窝”大厅,大厅正中悬挂的是康熙御笔所提“松风水月”,厅前柱子上挂着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

”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

西门为“碍月”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院子南面是古朴典雅的“秉礼堂”。

这里是执掌礼仪的场所,据说此堂题名是为纪念关公,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间古屋,是“含贞斋”,这里原是第三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含贞斋”。

“含贞斋”对面就是“九狮台”。

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

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

从九狮台南行,不远就到了“邻梵阁”。

梵界即为佛界,阁建在假山上,因紧靠惠山寺,故名“邻梵阁”。

游人登临眺望,锡山风光尽收眼底。

【美人石—锦汇漪—郁盘亭—郁盘长廊】各位同学,我们继续向东走。

在快到尽头的高墙前,有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墙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为镜,梳理发妆。

所以人们都叫她“美人石”。

乾隆来此游览时,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将它改名为“介如峰”。

园主人为此特意把乾隆的题字和题诗刻成石碑,立在镜池前面。

从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是“锦汇漪”,因为它汇集全园锦绣景色而得名。

而整个寄畅园的风景正是围绕着这一池水为中心而展开的。

“锦汇漪”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把周围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树影、花影和人影汇集在池中。

寄畅园导游词

寄畅园导游词

寄畅园【景点概况】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寄畅园游览,作为一座江南名园,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利用原惠山寺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官场失意从而寄情于山水间,构景二十,借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意改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不仅多次游览寄畅园,而且还以寄畅为蓝本,在北京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艺术,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各位游客朋友,寄畅园的概况就介绍到这里,今天的游览线路是这样安排的,从我们所在的凤谷行窝开始,经过秉礼堂,含贞斋,然后走过八音涧,横跨“七星桥”,经过鹤步滩,就看见著名的知鱼槛了,经过郁盘亭先月榭凌虚阁、介如峰,最后到达卧云堂,回到凤谷行窝。

【凤谷行窝】我们现在所站的就是“凤谷行窝”大厅,三门敞厅正中悬挂朱屺瞻所题写的匾额。

凤谷行窝是寄畅园最早的名字。

现在的大厅是清雍正年间改建的,厅前柱子上挂着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

”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

西门为“碍月”门,因九龙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秉礼堂】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院子南面的“秉礼堂”,古朴典雅,是寄畅园中的园中园。

【含贞斋】从北面出小院,就是“含贞斋”,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借陶渊明直抒胸臆。

清代,这里改作“宸翰堂”,用来珍藏康、乾二帝赐给秦家的墨宝。

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

九狮台是根据《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

寄畅园导游词--word范文资料

寄畅园导游词--word范文资料

寄畅园导游词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死后,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以下是关于寄畅园导游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寄畅园导游词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

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

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

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

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约1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入园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麓(lù):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1467-1544年),字国声、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1049-1100年)的第1 7代孙。

秦金在明正德、嘉靖年间,经历两都(北京、南京)出任了五个部的尚书(南京礼部、北京户部、南京户部、北京工部、南京兵部)。

时称“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

明朝嘉靖六年(1527年),秦金辞官告老还乡。

归休4年间(嘉靖十年,朝廷复起用他为南京户部尚书),利用原惠山寺的“南隐”和“沤ōu寓”两僧舍建造一座别墅,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邦宪(1907-1946)是秦观的第32代孙。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燿(1544-1604年)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凤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

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lài,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后以“仁智乐”指遨游山水的乐趣。

濑,一般是指激流。

精选-寄畅园导游词

精选-寄畅园导游词

寄畅园导游词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死后,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以下是关于寄畅园导游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寄畅园导游词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

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

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

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

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

江苏无锡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江苏无锡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

江苏无锡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江苏无锡景点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

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

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

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

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

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解说导游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解说导游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解说导游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无锡的寄畅园。

我将担任您今天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寄畅园的历史和景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寄畅园的背景。

寄畅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清代文人茅盾的故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也被誉为“茅盾故居”。

园内的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结合了江南园林的特点,布局合理、风景优美。

园内主要分为前部花园和后部住宅两大区域。

首先,我们首先来到前部花园。

前部花园以水景为主,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园内的两个池塘,分别命名为“碧水”和“春潮”。

碧水池占地宽广,水面清澈,四周栽有各种水生植物,非常美丽。

春潮池则以人工瀑布为特色,从顶部流下的水柱仿佛春潮涌动,景色十分壮观。

在花园的其他角落,你还可以看到精心种植的各种花草树木,例如桃花、牡丹、梅花等。

在春季和秋季,这里的花朵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接下来,我们来到寄畅园的后部住宅区。

这里是茅盾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他创作伟大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园内的建筑按照传统的四合院风格设计,布局合理,环境宜人。

在茅盾的原居室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书桌、书架和一些个人物品。

据说,茅盾在这里度过了他创作非常著名的小说《子夜》和《春树细雨》等作品的岁月。

总的来说,寄畅园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与文学价值于一身的园林。

它既有独特的江南园林风格,又富有茅盾的文化底蕴,是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和自然景观爱好者的理想选择。

感谢您选择来寄畅园参观游览,希望您能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问我。

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寄畅园介绍

寄畅园介绍

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坐落在无锡市锡惠公园内该园取
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坐落在无锡市锡惠公园内,该园取王羲之《答
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

现在的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

园景布
寄畅园属类型的园林现在的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
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

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

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

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

园内的大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

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

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

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寄
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寄
畅园而建。

游览推荐路线:
寄畅园门厅—凤谷行窝—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嘉树堂—沿锦汇漪—
先月榭—卧云堂—御碑亭—美人石—凌虚阁—郁盘廊—知鱼槛—七星桥—鹤步滩—
邻梵阁
山门凤谷行窝秉礼堂
含贞斋
九狮台八音涧
嘉树堂锦汇漪先月榭
卧云堂御碑亭美人石
凌虚阁
郁盘廊知鱼槛
七星桥鹤步滩邻梵阁。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4篇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4篇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4篇Wuxi Jichang Garden guide words编订:JinTai College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2、篇章2: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3、篇章3: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4、篇章4: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无锡寄畅园是一个优美的风景旅游景点,有很多游客被吸引来参观,导游要做好无锡寄畅园的解说词,介绍无锡寄畅园景点特色给游客知道。

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欢迎参考!篇章1: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锡惠公园之内,是无锡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寄畅园引惠山泉水成为园中水景,巧妙地利用借景手法,在园内可以见到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倒影在池塘的景象,布置相当别致。

寄畅园曾是明朝归乡官员的私人园林,与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园内以假山池塘为中心,有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建筑环绕池水。

还引“二泉”(惠山泉)水注入沟涧,因潺潺有声,被称作“八音涧”。

园内另有园中园“秉礼堂”、园主曾经的书斋“含贞斋”等建筑。

寄畅园深受清朝康熙、乾隆二帝的喜爱,他们南巡数次必游此园,如今还能看到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御书石匾额各一方。

就连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以及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已毁于战火),也是仿寄畅园而建。

此外,园内大树参天,还是消夏小憩的好去处,而秋季来更可见到绚彩的红枫与银杏。

篇章2: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2023年无锡导游词

2023年无锡导游词

2023年无锡导游词2023年无锡导游词1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

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

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

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

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

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随我到园中去参观。

【凤谷行窝大厅—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邻梵阁】各位:在门厅右侧墙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畅园记》。

寄畅园导游词范文

寄畅园导游词范文

【寄畅园导游词】寄畅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德胜门街道兴隆巷8号,是一座集园林、文化、历史、艺术于一体的江南园林。

园内建筑分布密集,种类繁多,有池塘、小桥、流水、落花、假山,景色优美,气氛恬静。

历史沿革寄畅园建造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至1435年),最初叫做宣和公园。

在清朝末年,园内曾经被皇族购买为私家花园。

后来,它被一个民营企业家收购,改名为寄畅庭。

在1949年以后,该园成为一个公园,并正式更名为寄畅园。

园林景观寄畅园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除了仿古建筑群外,还有曲水流觞、花草树木、水池小桥,营造出了江南园林的传统氛围。

园内的古建筑群建筑风格独特,以洛阳建筑为主,巧妙融入了南北园林的元素。

如“小三义”是一组台阶阶梯式建筑,是园内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园内还有一座比较古老的石香亭,建于明朝时期。

游花草树木区游客在游览寄畅园时无论不论季节都能欣赏到不同的花和树。

春季有樱花和都是花开可以让人欣赏。

夏天有海棠花、荷花等,秋季有菊花、映山红,冬季有香樟、梅花,四季开花,香气四溢,让游客在花海中尽情享受五感的感知,回归自然。

游水景区寄畅园园内有两个泉池,分别是东泉池和西泉池。

其中东泉池原本是明代的一个“浴池”,现在是一个清澈见底带着幽深之味之池。

而西泉池则是园内最大的池塘,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水景区,周围种植着参天大树,凉爽怡人,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水上景色,垂钓钓鱼,或者乘船漫游水上。

既是一种休闲娱乐,又是一种品味生活的体现。

特色文化寄畅园是一个具有南京特色的江南园林,同时也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园内展出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品,包括瓷器、陶器、书画、青铜器等。

这些文化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

寄畅园作为南京重要的文化景点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无论是审美还是文化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意义。

如果有机会,您不妨来一次寄畅园之旅。

【2018最新】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实用word文档 (1页)

【2018最新】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实用word文档 (1页)

【2018最新】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

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

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

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

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

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寄畅园

寄畅园

2015-5-9
寄畅园造园分析---寄畅园的叠山艺术
假山构筑材料土多石少,石料全部采 用黄石,与惠山的土质石理统一,有 大斧劈皴、浑厚嶙峋之感。 八音涧出奇制胜,涧道盘曲,奇岩夹 径,怪石峥嵘,高林蔽日,浓荫满地 ,融曲涧、澄潭、飞瀑、流泉等诸般 水景于一身,水声琤琮与岩壑共鸣, 与山外开朗清旷的风景形成强烈对比 ,充分体现了《画筌》“山本静,水 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假山 因八音涧的布置,也就增加了生动灵 活 之趣,堪为现存江南古典园林中叠山 理水的杰出典范。
园林规划与设计
指导老师:魏 强 姓 名:张丽娟 学 号:20149453
寄畅园历史发展
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位于东麓惠 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 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殁,园归族侄 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 、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 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散 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2015-5-9
寄畅园造园分析---寄畅园的借景艺术
造园者根据西枕惠山麓,南瞰锡 山巅,园内东西狭窄,南北引长 ,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因高培 山(西部),就低凿池(东部),沿 池建筑临水亭廊,在统体不足十 五亩的小花园内,大作外借艺术 的文章。以外借水源而论,巧妙 地借用了墙外的二泉伏流,依据 地形的倾斜坡注,顺势导流,创 造了曲涧、澄潭、飞瀑、流泉等 诸般水景,增加了风景内容,丰 富了山水意趣。

寄畅园讲解

寄畅园讲解

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是无锡的一座著名园林。

它是江南地区典型的私家园林,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下面是对寄畅园的简要讲解:
1. 寄畅园的历史:寄畅园始建于明代,原名"南院"。

清代时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风貌。

在园内的建筑和景观中,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和清代的不同风格。

2. 寄畅园的布局:寄畅园的布局十分精致,园林分为三个部分:中园、东园和西园。

中园是园林的主体部分,以水池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各种建筑和景观。

东园和西园则是中园的延伸,增加了园林的景深和层次感。

3. 寄畅园的建筑:寄畅园内的建筑主要有水榭、亭子、廊桥等,这些建筑都巧妙地融入了园林的景观中,使得园林的整体感更强。

4. 寄畅园的植物:寄畅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使得园林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尤其是园林中的古树,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为园林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5. 寄畅园的文化价值:寄畅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园林。

园内的建筑、景观和植物都富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以上就是寄畅园的简要讲解。

寄畅园 导游讲解词

寄畅园  导游讲解词

寄畅园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锡惠山麓,别称秦园,为宋代词人秦观的后裔秦金创建明正德年间,原名“凤谷行窝”;后经第三代园主秦耀及秦氏后裔的改造,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

作为山麓别墅式园林的典范,寄畅园强调“山林野趣”,以巧妙的借景、神秘的引泉、精美的理水、自然的叠山等造园手法,创造出自然和谐的山林胜景,寄托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穿过门厅,眼前看到的是“凤谷行窝”大厅。

堂前两侧分别有“侵云”、“碍月”两个门洞。

“侵云”指的是锡山龙光塔影,“碍月”则框出了惠山西岭月色。

大家请看,前面这座假山就是八音涧的入口了。

“八音”指的是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合奏出“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

眼前这座硬山式厅堂式建筑是嘉树堂。

在嘉树堂前有一幅抱柱楹联:瑶台倒影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

这对联说得正是堂前的美景。

您看,池水倒映着园中的知鱼槛、郁盘亭等建筑,远处的锡山和山顶上的龙光塔也被借景入园,相映成趣,小中见大,形成了“山池塔影”的景象。

继续向前,这座深入水中的方亭,叫做“知鱼槛”。

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

知鱼槛的名字从何而来呢?在《庄子·秋水》篇中,记载了战国时庄子和惠子在濠水边一段有趣的哲学对话——庄子说:“水中那从容游着的鱼,是鱼的快乐。

”惠子反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驳道:“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今天,这对话的原文已制成清水楠木屏,悬挂在知鱼槛的粉壁上。

秦耀年少得志,平步青云,不料却在壮年时被同僚排挤,罢官回锡,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这种无奈的选择。

他在心灰意冷之际便只好放逐自我,寄情山水。

他曾为此景点赋诗一首感慨道:“槛外秋水足,策策复堂堂;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庄”,秦耀感悟到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淡看荣辱,冷眼繁华,处事淡定,身处世而心逍遥,山水与你融合在了一起,做一回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何妨呢?知鱼槛还是欣赏寄畅园“借景”造园的绝佳之处。

1寄畅园布局

1寄畅园布局

简介湖广巡抚秦耀所有。

秦耀系东林党人,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耀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回无锡后,因朝政失意,罢官回乡,心情郁闷,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借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意,改园名为“寄畅园”。

万历时构列二十景,秦耀逐景赋诗。

1寄畅园布局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

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路。

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的处理手法,造成了对比效果,使人感到园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

因借自然寄畅园因其选址之巧妙,能充分收摄周围环境的美好景色,使视野得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到园外从锦汇漪水池东岸向西望去,透过水池及西岸假山上的蓊郁林木,可远借惠山优美山形,构成远中近三层次景深;2.2叠山理水(关于理水)整体布局以聚为主(以锦汇漪为中心,展开景观空间序列);南北长而东西窄的锦汇漪水池,又通过中部两岸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槛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两水域;北水域的北端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划分为两个层次,中端做成小水湾架石板平桥(即鹤步滩),北水域被划分为四个层次,加大了景深,又与南水域开敞的景观形成对比。

寄畅园的水池的处理很成功。

水面南北纵深,池岸中部突出鹤步滩,上植大树二株,与鹤步滩相对处突出知鱼槛亭,划分水面为二,若断若续。

(山) 池北又有平桥浅低,似隔还通,层次丰富。

山的轮廓有起伏、有主次。

其中部较高,以土为主,二侧较矮,以石为主,土石间栽植藤蔓和树木,配合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畅园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14.8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

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

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

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七次到寄畅园游览。

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

乾隆也题写了“玉嘎金枞”,他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路线:南门厅—凤谷行窝—秉礼堂—碑廊—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锦汇漪(鹤步滩)—七星桥—曲廊—知鱼槛—郁盘亭—美人石—御碑亭—卧云堂—邻梵阁—南门厅
朋友们,我们现在是在寄畅园的南门厅,进入南门厅看到的是“凤谷行窝”大厅,穿过凤谷行窝左边的“碍月”门洞,眼前看到的一组小庭院,院子的南面便是秉礼堂了,庭院中的另一个建筑就是碑廊,朋友们请跟好,别掉队了,下面我们从北面出小院看到的建筑便是含贞斋,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下面我们从案墩假山西入口进入的是八音涧,出了八音涧便是锦汇漪了,然后我们看到便是七星桥,走过桥我们来到了曲廊,自嘉树堂沿廊向前,只见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大家随我一起沿长廊向北,看到的一座六角小亭,这便是郁盘亭了,朋友们,我们继续往东走,快到尽头的高墙前,我们看到的美人石,又名介如峰,石前便是乾隆御笔的御碑亭,来,大家这边集合一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卧云堂,大家向前走,看到的是邻梵阁,最后我们又回到南门厅来了。

各位朋友,顺着长廊向北,只见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

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

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凭槛观鱼,怡然自得。

亭中的匾额是张辛稼所书,中间悬挂着吴永康画的《观鱼图》。

这向南的门楣上有隶书的“梦庄”二字,意思是到了这里就好比梦见了庄子和惠子。

向北的门楣上也有隶书“似濠” 两字,意思是这里好比庄子惠子游历的濠梁。

这南北两个门楣上的题款,其实都是画龙点睛,指明了“知鱼槛”的主题。

有关这个典故的一篇记载: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小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反应了一种心情和意境。

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精神境界。

这对于中年被罢官的秦耀来说是引用“知鱼”这一典故以山水之乐来填补官场的失意,寄托而畅心,达到人鱼同乐的境界。

故秦耀写到“槛外秋水足,策策复堂堂。

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庄。


各位朋友,知鱼槛还是咱们透过锦汇漪水面,欣赏案墩假山与惠山“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独擅“借景”的理想视觉,所谓“借景有因,触情俱是”。

寄畅园的案墩假山是按园外惠山的余脉来堆叠的,它作为中间介质,既丰富了山的层次,又是将惠山联系入园的过渡点。

但假山的最高处不过4.5米,置于300多米的真山前,不会觉得孤立矮小。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从知鱼槛眺望,正好使假山与真山自然错落,浑然一体,达到了山在园中,园在山中的最佳艺术效果。

寄畅园布局得当、妙取自然,春夏秋冬四季都能见到别样的景色。

1988年3月13日,寄畅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此园面积虽小,却能巧用借景,小中见大,到达咫尺园林,多方胜境的效果。

各位来宾,知鱼槛的讲解到此结束了!下面请各位自由活动,咱们10:30还是在这里集合!
【郁盘亭】“岩岫(xiu)盘郁,云水飞动”。

(郁:周围树木繁茂的样子。

盘:云水回绕屈曲,又说是游人回旋游乐。


【锦汇漪的嘉树堂】是寄畅园借景的最佳位置。

清代曾改名“双孝祠”,清代规定祠堂不得没收。

七星桥、涵碧亭:这些建筑使水面看起来更宽阔,有“神龙露首藏尾”的效果自然的叠山:材质是本山黄石。

黄石:厚重,黄色,纹理横向,用于起脚。

(太湖石:轻盈,白色,纹理纵向,用于结顶。


神秘的引泉:指八音涧
精美的里水:指锦汇漪
寄畅园又叫秦园,是唯一的山麓式住宅园林。

寄畅园始于秦金,兴于秦耀,盛于秦德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