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行政效率理论研究述评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与行政效率问题反思

的 目的是为 了提 高官僚 组织的效 率。韦伯 的官僚 制是一 个 不仅包含 了政府 组织的概念 , 也适 用于其他 的组织。他提 出 了层级制 、 连续性和专业化的基本评判标准。韦伯宣称 , 一个 组织越是 接近他 的官僚 制模式 , 就越 可能有效率 。它具有精 确性 、 稳定性 、 可靠性和纪律严 明等方面 的优 势。因此 , 从这 些论述 中我 们可 以看 出 ,韦伯 的官僚制和 行政效 率 的思想 实际 上是一脉相承 的,是毋庸置疑的。 很 多学 者在 对韦伯 的理 解 上将 其提 出 的理性 绝 对化 , 并据此来反 驳韦伯 。实际上 韦伯的原本 思想并 非如 此。在 新教伦理 精神 中 ,他 指 出, “ 理性主 义的历史 表 明这 一发 展在不 同的生活部 门不是 并行的 。事 实上 ,我 们可 以从根 本 不 同 的 基 本 观 点并 在 完 全 不 同 的方 向 上 使 生 活 理 性 化— —这一简单 的论点 常常被 人们所 遗忘 ,现 在我 们应该 把 它放 在每一篇 试图探讨 理性主义 的论文 的开头 。理性 主 义是一 个历史 的概念 ,它包含着 由各式各样 东西构 成 的一 个完整 的世 界。 ”阿 这段论述 表明 ,在 韦伯 的观 点中 ,理性 的 实现 是一个 变化的概念 ,他们 不一定沿 循统一路 径来 获 取相 同的结果。 M o m m s e n ( 1 9 8 7 )评 论到 ,实际上存在 一 个 多元竞争 的理 性实现 过程 ,每 一个过程 都取决 于不 同的 价值观 ,而这些价值观经常还彼此冲突。叨 很 多人对 韦伯 的这些论 述提 出了质疑 ,他们 实际 上忽 视 了韦伯 的论述 中对 于人的假设 。在 韦伯的组 织效率模 式
题 ,以及如何提高行政效率是本 文探 讨的重点 。
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

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摘要:对于行政效率的研究,西方的古典行政学走过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为此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学在行政效率的研究上呈现出三个新的动向。
以西方的理论观照中国的行政效率,可以发现中国政府效率问题的存在及其困境;对于提高政府效率,可以从政府体制与机制创新、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积极的行政文化建设三个层面上作出努力。
关键词:行政效率;古典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政府创新;行政文化Abstract:Regarding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research,the western classical administrative science has passed through a logical process i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has laid down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research.In 1970s 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ve science presented three new trends in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research. In terms of western theories,we can discover the problems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its dilemma.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 efficiency,we should make efforts in the following levels:the government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the public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the positive administrativ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Key words: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classical administrative science;new public administrative science;government innovation;administrative culture一、古典行政学关于行政效率理论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在企业管理运动的鼓励与影响下,学者们试图借助于科学管理来增进政府的行政效率。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研究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研究一、引言(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所谓企业行政管理,按其字面意思,指的就是企业的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渠道,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日常活动进行命令、规定、奖惩等行为的过程。
通过行政管理,有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使企业机能最大化。
其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首先,行政管理能够计划工作,通过制定一个科学合理有效且可执行性强的计划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是现代企业得以生存的重要前提;其次,行政管理能够组织工作,通过构建一个分工明确涵盖全面的组织框架,可以使得各部门明确自己的目标,发挥最大的工作价值;再次,行政管理能够协调工作,通过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后,行政管理能够控制工作,合理的成本控制、监督控制、奖惩控制,有利于企业增利减耗。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企业的行政管理具有时效性、层级性和实效性。
首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非常灵活,极具时效性。
行政管理是一个需要实时反馈并实时进行修正的工作,为了更适应企业的发展现状,需要经常做出变通,而且行政管理越有效,企业的发展越迅猛,对行政管理的变革需求也就越大,这充分说明企业的行政管理极具实效性。
其次,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需要根据企业决策层和执行层具体工作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
对决策层,更侧重于传达执行层的成效、意见以及建议,对执行层,更侧重于传达执行层的宏观企望和意志,在两层之间,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协调与监督保证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这就是层级性的具体表现。
最后,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应该而且可以迅速发挥作用,在第一时间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整个企业的发展速度的,如若不然,那么就肯定是行政管理出现了失误,需要我们及时进行修正。
这是实效性的具体表现。
二、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从上面的讨论不难看出,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实际工作中,行政管理往往达不到目的,效率非常低下,甚至滞后了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出在管理制度、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三方面,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近60年来庆历新政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近60年来庆历新政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张俊英邹璇摘要:庆历新政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庆历新政的研究,成果丰富,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庆历新政的指导思想、吏治改革、失败原因、庆历党争、历史影响、当代借鉴、与“熙宁变法”之关系异同等方面,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有价值的真知灼见,并有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趋势。
根据近60年来庆历新政研究的文献整理、学术梳理和回顾反思,通过对学界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和分析评论,在肯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研究中只有认识和解决问题,达到质的突破,才能进一步推动范仲淹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庆历新政;范仲淹;回顾与反思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19)01-0041-07北宋仁宗时期,外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国内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为摆脱危机,改变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改革主张,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法制等各方面,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从而揭开了“庆历新政”的序幕,由于新政触动保守派官僚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和阻挠。
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之后范仲淹贬到邓州,又辗转于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调往颍州(今安徽阜阳),行至徐州,不幸病逝,享年64岁。
宋仁宗亲书其墓碑曰“褒贤之碑”,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名重竹帛;功业文章,传诵千古;人格道德,彪炳青史;壮志情怀,俎豆千秋。
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杰出的、优秀的、影响深远的人物①。
一、庆历新政研究总论庆历新政的研究,历来备受瞩目,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行政效率一行政效率概述二测量与评价三行政效

经济 效率 效益
2 行政效率的意义
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指标
是行政管理的生命线
是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测量与评价的困难
第一 垄断性
服务垄断
信息垄断 评价标准困难
行政成本的提高 速度的提高: 行政行为正确度的降低
影响办事速度 成本的降低: 危及正确度 正确度的提高可以降低对速度和成本的期望值
行政效率测量与评价
行政功能测量法 行政费用测量法 行政要素评分法 标准比较法
政治价值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
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改善行政成本结构
决策成本过低导致执行成本不必要地提高 工作人员正当收入偏低而机关有形成本过高
第十一章
行政效率
一 行政效率概述 二 测量与评价
三 行政效率的提高
行政效率
概述
涵 义 意 义
测量与评价
提高
困 难
指 标
方 法
因 素
途 径
1 涵义 广义:定性和定量的统一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狭义:从量的方面去考察
理论层面:滞后性 间接性 整体性 实践层面:有利于管理操作
行政效能=F(效率,目标) 绩效(performance)
第二 目标多元性和弹性
第三 产出的特征
无形性 不可储藏性 中间性质 垄断性、非盈利性
第四 生产过程的特点
劳动密集型 难以推行标准化 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
传统学派:花钱少、办事多、机构层次少
人员少、工作程序合理、简便易行
行为学派:行政管理对公众行为影响的大小、优劣
论行政管理效率观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

论行政管理效率观兼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效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题。
具有高效行政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保持经济稳定性、提高政府决策质量和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
本文将探讨行政管理效率的概念和意义,并分析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革对策。
一、什么是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效率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在实现公共目标、公益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效率。
它是政府决策制定和执行的关键指标,这包括政府预算、公共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表现。
有效的行政管理是实现政府目标和提高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是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现状近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效率逐渐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中国政府运行成本相对过高。
政府机构人员编制、巨大的行政机构和繁重的行政程序导致的行政成本大幅增加。
尤其在一些财政较为困难的地区,政府运行成本比较难以承受。
2. 政府决策机制存在问题:政府决策制度存在缺陷。
一些机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管理层重任和政策实施环节不尽完善,难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全社会的公平性合法性。
3. 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尽管中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相当大,但质量总体上仍待提高。
一些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较低,服务质量较差,服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公众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升温。
4. 普及信息技术较慢:在信息化领域,中国政府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在政务公开、数据共享等方面仍然存在瓶颈,缺乏统一的线上政务服务平台,服务的效率有待提升。
三、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1. 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政府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运营成本。
政府可以采取压缩机构规模、优化编制结构等措施,加强财政管理、制定可持续预算等措施,减少浪费,用有限的资金为民众创造更大的价值。
行政管理效率总结

行政管理效率总结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行政管理效率是各个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它关系到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总结行政管理效率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二、行政管理效率的理论探讨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工作分解、细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行政管理者可以借鉴泰勒理论,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 韦伯理性管理理论韦伯理性管理理论认为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权威体系,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权责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减少决策层级,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3. 奥本海默效能管理理论奥本海默效能管理理论注重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和员工的参与度。
行政管理者应注重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参与度,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分析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灵活性,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的效率。
行政管理者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流程的顺畅性、信息的流通等因素,避免出现冗长复杂的层级关系,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 决策机制决策机制是行政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决策的迅速性、准确性和适应性,决定了行政管理的高效运转与否。
行政管理者应建立透明的决策机制,提供快速有效的决策支持,减少决策层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3. 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文件管理系统、信息交流平台和绩效评估系统等,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效率,从而加快行政管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1. 强化领导力培养行政管理者应提升自身的领导力素质,注重团队管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推动行政管理的高效运作。
2. 优化组织结构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减少层级,明确职责和权限,优化内部沟通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行政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行政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行政效能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公共行政机构和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它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能,使政府更加负责和高效地服务于公众。
本文将介绍行政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以期为行政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行政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效果性、效率性和公正性的概念。
效果性是指政府行为和政策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评估者需要通过采集数据、分析证据和进行统计推断,来评估政府行为的效果。
效率性是指政府在达成目标时利用资源的效率。
评估者需要评估政府行为和政策在资源使用方面的效率,比如成本效益分析。
公正性是指政府行为是否公平、合法和符合道德规范。
评估者需要评估政府行为和政策在公正性方面的表现,是否满足公众的期望和利益。
行政效能评估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性能指标评估。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式,通过向政府工作人员、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政府行为的评价。
这可以提供有关效果性、效率性和公正性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案例分析是一种研究具体案例的方法,通过深入分析政府行为和政策执行的个案,从中获取有关行政效能的经验和教训。
性能指标评估是一种定量评估方法,通过量化政府行为和政策执行的指标,比如预算支出、服务质量和人员素养等,来评估其效果和效率。
为了提高行政效能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
例如,美国政府通常采用政府绩效评估和结果导向管理的方法,通过设定目标和指标,引导政府部门和官员提高行政效能。
例如,一些州政府设立了独立的行政效能评估办公室,负责监督和评估政府机构的绩效。
新加坡政府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设立绩效评估办公室,通过量化指标评估政府行为和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除了理论和实践方法,行政效能评估还需要充分考虑政治和政策环境。
政治环境可能会影响行政效能评估的结果和影响,因为政府机构和官员可能会因为政治压力而不愿意接受评估或者不愿意公开评估结果。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与效率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与效率研究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协调社会利益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进行的活动和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行政效能和效率往往成为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挑战。
行政效能是指在既定的资源和时间限制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能否完成既定的任务以及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公共管理中,行政效能反映了组织的能力和能力水平。
当一个管理机构能够高效地履行职责并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时,其行政效能就较高。
行政效率是指在产出最大化的前提下,资源的利用程度。
在公共管理中,行政效率体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程度。
当一个管理机构能够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和利用资源时,其行政效率就较高。
要研究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和效率,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内部因素,即机构的内部运行和组织结构。
一个高效的机构应具备合理的岗位设置、科学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以及透明和规范的决策流程。
同时,高效的机构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其次是外部因素,即环境和条件对行政效能和效率的影响。
政府间的协调和合作、社会文化背景、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都会对行政效能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践中,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
例如,新加坡的公共管理被认为是全球最高效的之一。
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高效的公共服务机构和创新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效率,还加强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此外,芬兰作为一个社会福利国家,也被广泛认可为行政效能和效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芬兰政府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同时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和电子化服务,实现行政流程的优化和简化。
然而,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和效率问题并非一蹴而就,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公共管理机构的能力和素质问题。
由于资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共管理机构在人员素质和管理经验方面存在不足。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与效率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与效率研究公共管理是指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行政效能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行政效能可以理解为政府机构或组织在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和效果。
而效率则是衡量这种能力和效果的指标,即在满足特定目标的同时,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和效率研究在解决政府机构管理问题和提高行政绩效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者们通过各种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和效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来改进管理实践。
首先,行政效能和效率的研究需要探讨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好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行政效能和效率。
例如,设置适当的机构层级、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清晰的岗位职责,可以减少决策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采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如绩效管理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公务员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行政效能和效率的研究还需要关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机构的人力资源是实现行政效能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例如,招聘和选拔过程的公正性、培训和发展机会的提供、激励机制的设计等,都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者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评估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为提高行政效能和效率提供支持。
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行政效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已经在公共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化的手段,政府机构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减少行政程序和纸质文件的繁琐。
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政府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和效率研究还涉及其他相关的议题。
例如,政府与市民的互动和参与、政策评估和监测、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
这些议题都是公共管理中行政效能和效率的重要衡量标准,需要深入研究和改进。
“行政效率运动”与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开题报告

“行政效率运动”与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历史研究、法律诉讼以及个人生活等领域。
中国近代档案学作为研究近代中国档案管理制度及其演变的学科,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门类。
然而,在中国近代档案学的研究中,很少系统地探讨档案管理制度与政府行政效率之间的关系。
自20世纪初期,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行政效率运动”。
不仅是西方各国,在中国也兴起了推进“行政效率”的浪潮。
然而,“行政效率”这一概念在中国始终存在争议,不同阶层和不同立场的人士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中国近代档案学与“行政效率运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1.推动档案管理制度的现代化中国近代档案学作为研究档案管理制度的学科,通过研究“行政效率运动”与档案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档案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其现代化进程。
同时,也能够为现代档案管理制度的推进提供借鉴。
2.加深对政府行政效率的认识通过对“行政效率运动”的研究,可以了解该运动对中国近代行政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从而深入认识政府行政效率的内涵、特点和优化路径。
3.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可以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促进政府管理和现代化建设。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历史资料,探讨中国近代档案学与“行政效率运动”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和历史资料,对“行政效率运动”和档案管理制度的演变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2.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探讨“行政效率运动”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影响,以及档案管理制度对政府行政效率的作用。
3.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
四、初步成果预期通过对中国近代档案学与“行政效率运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成果:1.深入了解中国近代档案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化进程。
论行政效率观

摘要效率是一个与管理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概念,是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
效率既指经济工作效率,也指整个社会系统的效率。
我们研究行政管理,实质上是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
国家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离开效率讲机构改革等于是句空话。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展开。
本文通过研究行政管理的规律,认真分析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状况,提出了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效率;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效率AbstractEfficiency is a conception tha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dministration, and it is is one of the basic objectives of management. Efficiency refers to both economic efficiency also means that the whole social system efficiency. In effect the research o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s syudy the efficiency of it. Improve efficiency of administration is the ultimate golf of country institution reform. At the present time with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tructure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is gradually put into effect. In this paper by studying the regularity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alysing present status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give the way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administration.Key words: efficiency;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 .. (Ⅱ)一绪论 (1)二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一)行政管理效率的规定性 (1)(二)我国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 (3)(三)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剖析 (6)三国外行政管理的经验借鉴 (8)一行政管理学在国外的发展 (8)二国外政府的行政改革 (10)四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和对策 (12)(一)更新观念建立合理行政管理机构 (12)(二)实现行政管理效率的理念更新 (15)(三)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行政管理 (19)致谢 (23)参考文献 (24)附录一 (25)附录二 (29)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绪论效率,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是指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程度,即在社会经济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配置和使用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财富,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
行政效率制度的因素分析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高政府 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强政府公
信力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其他 国家在行政效率方面的成功经 验
加强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行 政效率评估机制,加强对行政
效率的监督与评估
新时代对行政效率制度的新要求
数字化、智能 化:利用现代 科技手段提高
行政效率
透明化、公开 化:加强政务 公开,提高政
行政效率制度在政府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政府效率:通过优化行政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促进公平正义: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制度,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政府形象:通过提高行政效率,树立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
提高行政效率:通过改革和创新, 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提高政府公信力:通过改革和创新,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政府的权 威性和影响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 原有的行政效率制度可能无法适应 新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改革和创 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 的合法权益
行政效率制度的因素分析
目录
行政效率制度的历史演变 影响行政效率制度的因素 行政效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行政效率制度与政府治理现代化 行政效率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行政效率制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古代行政效率制度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汉朝: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宋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 明朝:实行内阁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清朝:实行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提高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行政效率制度逐渐形成 特点:强调效率、科学管理、专业化分工 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等 影响:对现代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行政效率的提升
行政效率研究的三个发展趋势

行政效率研究的三个发展趋势周志忍管理学家邓肯曾说过: “如果说人们把一个词与管理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话,那么这个词就是效率。
事实上,科学管理运动……可以称为效率管理。
……正是人们对效率的渴望导致了近代管理思想的诞生”i。
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明确提出,“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尽可能高的效率”ii。
效率一直是行政管理学的核心课题,但传统的行政效率研究中存在诸多缺陷。
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重塑政府”运动的实施和行政改革实践的需要,行政效率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效率研究中“公共性”的凸显不论对“效率”概念做什么样的界定,效率研究都不能回避“谁的效率”这一问题:个人效率还是组织效率?企业的效率还是公共部门的效率?事实上,效率只能在这些行为主体身上体现出来。
由于不同行为主体的性质和组织特征很不相同,其效率的体现方式必然存在巨大的差别,效率研究在重点、内容和方法上应该反映这些差别。
效率研究是从管理学发端的,且管理学对效率的研究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这样,吸收和借鉴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就成为行政效率研究的现实选择。
但是,管理学是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其效率研究必然更多地体现企业的特点,适应企业的需求。
这意味着,作为以政府和公共部门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行政管理学需要在借鉴管理学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创新,使行政效率的研究充分体现研究对象的特性,适应公共目标、公共责任、公共环境和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然而,70年代以前的行政效率研究中照搬多于创新,基本上嫁接管理学效率研究的概念、模式和结论。
可以说,忽视“公共性”是传统行政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缺陷,它主要表现为行政效率研究与管理学效率研究的过多的雷同。
公共性的凸显则是当代行政效率研究的一个明显趋势,它表现为对管理学效率研究模式的求异,即不断从管理学效率研究中吸收营养,又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管理学效率模式的过度依赖,力图体现出行政效率研究的特点,适应公共部门的特性和需求。
行政效率论文

行政效率论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行政效率成为了各级政府和机构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治理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行政效率论文在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实践,对行政效率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提高方法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行政效率的概念与特点行政效率是指政府和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和执行职责时,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手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的能力和水平。
行政效率不仅反映了政府治理能力的高低,也是政府服务质量、公共利益实现程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
行政效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是政府和行政机关履行职能和执行职责的关键指标。
政府和行政机关的职能和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和行政机关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具有客观性和相对性。
行政效率的客观性体现在,它反映了政府和行政机关实际履行职责和执行措施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相对性体现在,行政效率的高低不是静态的、绝对的,而是相对于特定的背景、目标和环境而言的。
(3)是综合性指标。
行政效率的评价不仅要考虑政策实施的速度和成果,还要综合考虑政策措施的公正性、透明度、规范性等因素,进而评价政府行政绩效。
二、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行政效率的高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内部机构、人员素质等因素。
(1)外部因素。
政府和行政机关所在环境的不同,会对其实施政策的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政府所在的环境创造良好、稳定、有序的条件,政策的实施就会更顺利、更有效。
相反,如果环境混乱、不稳定、法制不健全,实施政策就会受到诸多挑战和阻碍,行政效率自然也会降低。
(2)内部因素。
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组织能力、管理模式等因素,是行政效率的又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协调、分工明确,管理模式科学,人才配备充足,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行政效率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从行政法视角审视行政效率问题

从行政法视角审视行政效率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体效率的降低。
因此,提高行政效率,必须让行政机关内部各机构做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实现目标。
一、在立法中对行政效率原则进行明确规定在实践中,我们不但要从理论角度加强对行政效率的认识,更要在相关的行政立法上予以关注,并作出明确规定。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任何理论研究都无法替代立法上的明确规定,因此,必须将行政效率落实到具体的立法原则和规则规定上,否则,对行政工作就没有任何实际指导意义。
具体来说,首先,通过将行政效率落实为具体的原则性或规则性规定,可以让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真正将行政效率的精神予以贯彻执行,并反映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上。
由于行政机关面对的对象非常庞杂,涉及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行政法律规范必须能够直接适用,才能保证效率的提高。
其次,行政效率问题要在立法中充分体现。
行政法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零散。
为解决立法上的松散问题,需要将行政效率原则作为一项基本的立法原则进行规定,并用非常具体的行政法的法条来加以明确规范,促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能把行政效率的提高作为日常公务必须遵守的活动准则,满足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要求。
所以,行政立法要用具体、翔实、可行的法条来对“提高行政效率”作为行政主体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的要求进行规定。
二、建立符合行政效率要求的专项制度行政法规的数量在所有部门法中是最为庞杂的,作为部门法的行政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行政法从功能角度看,能约束和规范行政权的行使,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在行政管理中,既要追求法制化,也要追求效率,也就是兼具法律管理和效率管理。
行政主体的法律管理行为必然要以追求效率、提高效率作为自身管理行为的活动准则,而且对于行政主体来说,他们的效率管理也不是随意而为的,需要遵循最佳的管理行为规律来开展和进行,可以说这个规律是客观内在效率性在行政事项中的具体体现,做到了行政活动与行政效率的相互促进与有机统一,进而实现行政活动方式的根本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学界的知名学者与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作者 及相关文章制作表格以便学界同仁和读者更好 的认识当时学界对行政效率的研究范围及重视 程度。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对 研究行政效率的热衷学者中很多都既是当时行 政学界的专家而同时又是政府高官。由于他 们的特殊身份,这一时期的行政效率研究具 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使西方的一些先 进的行政学与效率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得到很好 传播,对我国当时的行政学发展以及行政学 科的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ModernAN
近代行政效率理论研究述评
◎李玥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2 0 世纪初在科学管理运动的影响 下,西方行政学进入了正统时期并使效率主义 盛行。 而我国的行政学却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夹 缝中获得了萌芽发展的生机,一些学者与爱国 人士将西方先进的以效率为核心的行政学思想 引入我国并潜心研究。这样便使我国行政学在 这一时期得以诞生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由 于历史、时代与政权的局限性其的研究又不免 名多实少。 关键词:近代;行政效率;理论研究 如众所知,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发端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进 入了正统时期。而我国的行政学是在西方正 统行政学的影响下诞生,并以 1 9 3 5 年行政学 专 家 张 金 鉴 的 著 作《 行 政 学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 为标志。然在我国当今的行政学理论研究领 域研究行政学发端与发展的学术论文中,以 研究西方行政学发端与发展的文章为主且水平 较高,而对我国自身行政学发端与发展的理 论研究极为匮乏。有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 历史考证撰写此文,以期取得抛砖引玉之作 用 。 此他们在“行政效运动”的推行期便会撰写 大量蕴含西方行政学思想尤其是有关行政效率 的相关评论与论文。 通过对《行政效率》和《行政研究》 两本期刊杂志的分析,我现将刊文上的一些 政” “物料管理” “政令推行”等类别 、 、 分类汇编。 由此可见,近代我国以提高行政效率为 主要内涵的行政研究已达到了比较系统化, 专业化的程度,而且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也较 为 全 面 ,针 对 性 较 强 , 为 我 国 行 政 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成就了我国行政研究的 首批学者政客型人才 通过对《行政效率》与《行政 研究》上所刊登的各期《编辑后 记》中的作者介绍分析, 我发现其作 者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为具有 专业知识和实际行政经验的公务员, 如《邮政机关之人事制度》 (《行政 效率》3 卷 6 期) 的作者沈惟泰, 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博士, 当时正供 职于邮政总局。任行政效率研究会副主任的 张锐为留美硕士, 市政学专家, 著有《市政新 论》 《比较市政府》 《市行政原理与技 、 、 术》 《公文程式与保管》 曾担任东北大学 、 , 教授, 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市政讲师, 天津 市政府秘书, 内政部参事等职务。 5 ] 另一类 [ 是大学政治学教授或行政学专家, 如清华大学 的陈之迈、沈乃正, 南开大学的张纯明、张金 鉴, 中央大学的江康黎、张汇文、王季高, 金 陵大学的马博厂, 北京大学的张忠绂。虽说在 作者群中, 第一类人员是主体,但这却说明我 国行政学者的地位得到较大的提升,行政学 者开始入仕深入研究行政问题,在一定程度 上也可以说开创了我国行政学者与官员共同探 讨行政问题的先河,成就了我国行政研究的 首批学者政客型人才。 (四)名多是少难以摆脱历史、时代与政 权的束缚 近代的行政效率研究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 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但是由于受封建主义专 制数千年的统治与思想控制,所以其理论研 究根基较为薄弱,与西方行政学研究的差距 不可同日而语,其在理论研究上就必然存在 着先天的不足。与此同时,四次反革命“围 剿”的惨败,九・一八、一・二八事变 的发生,使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在 20 世纪 3 0 年 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局面。在这种 背景下,虽然可以促使国民政府对行政研究 的重视,但由于时局的紧张,就必然会促使 政府与学者在进行行政效率研究时不免浮躁, 急功近利的成分很大。这样便会造成近代的 行 政 效 率 研 究 在 后 天 发 展 上 的 畸 形 。因 而 , 我们从近代行政效率研究取得的成就中不难发 现,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西方先进行政学的 引进与传播上,而在自身的创新方面有建树 者甚微。 总之,近代的行政效率研究主要体现在 对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大量引进上,然而其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没有脱离西方正统学派 和科学管理运动中效率主义的范畴。由此可 见,当时中国行政学界在研究行政学以及行 政效率理论层面还不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但由于历史、时代以及政权的局限性,我们 不应更多的苛求古人,应给与这一时期的行 政效率理论研究相应的肯定与评价。 参考文献: [1]Robert Maranto and David A Schultz. A Short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ivil Sewi[M]. New Y0rk,1991. [2]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J],国外 政治学,1987(6) [3] 转引自周志忍:行政效率研究的三个发展 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0(1) [4]谭春霖:各国行政研究概况[M].广州:岭南大 学历史政治学系,1939.14 [5]桥川时雄编纂.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Z].北 平:中华法令编印馆,昭和十五(1940) .430
2 0 0 8 ・1 1 98
义
一、国际上风靡一时的效率主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 进入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 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发展,科学管理企业的问题已经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而日益引起人 们 的 重 视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美 国 商 业 的 实 “ 践不仅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正在发生着变化, 而且它们越来越需要使用新的科学管理技术减 少成本而增加产出。 [ 1 ] ” 由于提高工作效率的企业管理办法是由美 国工程师泰勒提出的,所以泰勒的名字后来 便与科学管理和工作效率联系在一起,于是 “科学管理” (Scientific Management) 或 ” “泰勒主义” T a y l o r i s m ) 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 了。如众所知,泰勒主义以提高效率为核 心,着力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技术与方 法,并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不但加 速了工商业的科学化管理运动,而且为美国 解决当时政府机构膨胀过快,行政效率低下 的现状提供较为有效的方法。因此,以科学 管理为核心理念的“泰勒制度”一问世,美 国进步党人立即将之奉为至宝加以信奉。从 此时开始,无论是私人企业部门还是公共政 府机构, 科学管理”或“泰勒主义”便 “ 成为这些部门所深入研究问题与提高工作效率 的圭臬。 正如管理学家邓肯曾说过: 如果说人 “ 们把一个词与管理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话,那 么这个词就是效率。事实上,科学管理运动 ——可以称为效率管理。——正是人们对效 率的渴望导致了近代管理思想的诞生。 [ 2 ] 行 ” 政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也曾明确提出, “行 . . . . . . 尽可能高的效 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 率” [ 3 ] 。
二、我国学术界对行政效率的 研究掀起热潮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或者说是行政管 理学是从西方国家引进和借鉴的。2 0 世纪 3 0 年代我国出版的一些有影响的行政学著作受西 方正统时期的行政思想影响较深,其中美国 的四位学者:威尔逊( T h o m a s W o o d r o w W i l s o n ) 、古德诺( F r a n k .J .G o o d n o w ) 、 怀特( L e o n a r d .D u p e e W h i t e ) 、威洛比 (William F.Willoughby)的思想与观点被引 用的最多。由此可见,这些著作的作者对当 时西方行政学的思想与理论较为了解,而这 些学者在后来民国政府发起的“行政效率运 动”中又是主要的倡导者与积极分子 ,且当 时主要推行该运动的机关行政效率研究会以及 其一脉相承的机关行政效率促进委员会的机关 刊物《行政效率》与《行政研究》又为他 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探讨和交流的平台。因
三、 我国行政效率理论研究的 评析
(一)在我国行政学发展的历程中起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 2 0 世纪初是西方科学管理意识和观念萌 发与勃兴的时代。伴随着科学管理意识和观 念的产生,科学化管理运动方兴未艾,与此 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迅速扩展,西方各国 也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而这两者都强调 以提高效率为核心。在西方行政学理论效率 研究趋势的影响下,当时我国很多学者与官 员或被时事所逼或为求学,很多都踏上了远 洋求学之路。比如 1 9 2 8 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 研究生院学习,从师于行政学泰斗怀特的甘 乃光;市政学专家,留美硕士张锐与行政学 专 家 ,留 美 硕 士 张 金 鉴 等 等 。 而这些政客型学者求学回国后,由于其 特殊的政治身份与求学背景,为我国引进与 传播西方先进的行政学思想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在他们撰写的著作与论文中我们常常可 以发现当时西方先进行政思想的痕迹,西方 行政学先驱的经典话语被引用。这就为我国 较为匮乏的行政学理论研究送来了优良的 “精神粮食” 为现代行政学在我国良性发 , 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某种程度上对我 国的行政学发展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二)为我国行政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 近代我国研究行政效率的理论成果主 要体现在行政效率研究会的机关刊物《行政 效率》与 1936 年 l0 月 5 日行政效率促进委员 会 的 机 关 刊 物《 行 政 研 究 》 。据 说《 行 政 效 率》及后来的《行政研究》当时“为我国 唯一与最有价值的行政学期刊。 4 ] [ 其上刊载的文章大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内容: 1 . 行政调查或研究报告, 如《文书档案 连锁办法之试验———内政部初期试验之报 告》 . 关于各种行政问题的意见与讨论, 如 ;2 《考铨会议之我见》3 . 行政研究论文, 这类所 占比重最大, 涉及行政制度、技术、方法等方 方面面, 涵盖了行政效率研究会分期分组研究 行政的八个方面, 其中尤以组织运用和文书档 案管理为多; 4 . 行政研究状况的介绍与评 论, 包括对行政理论与经验、行政研究机构、 行政学名著的介绍与评论;5.中央与地方的行政 改革消息, 通常按“组织运用” “财务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