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儿童读国学经书的方法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中学时期是学习国学经典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实践也是课程重点。
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
以下是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一些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经典的内涵。
1. 多听、多读、多背:国学经典是有韵律、有节奏的诗文,通过多次听、读、背可以熟悉经典的韵脚和韵律规律,帮助理解经典的内涵,同时也能提升语文水平和记忆力。
2. 注重朗读技巧:学生在朗读经典时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如语调、音量、节奏等。
可以借助音频资料或者老师的指导,模仿正确的朗读方式,培养出优美、流畅的朗读风格。
3. 分段理解:对长篇经典,学生可以采用分段理解的方法进行诵读。
将长篇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认真理解和朗读,弄清每一段的主题、情节,理解后方能连贯起来,从而更好地领会整篇经典的意义。
4. 理解生动形象词语:国学经典中常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学生可以尝试理解这些词语背后的意义和象征,丰富自己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进一步理解经典的深层含义。
5.进行思辨式阅读:国学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等思想,同时也会引发一些社会、人性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探究其中的道理和智慧,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注重背诵和默读: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仅是为了语音美和记忆经典,更重要的是理解经典的思想和内涵。
通过背诵和默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做到心领神会,将经典内化为自己的人生智慧。
7.开展朗诵和演讲活动:通过组织朗诵和演讲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经典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其信心和自信心。
8.与现实生活结合:国学经典的大部分内容都具有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经典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发现、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国学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而言,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提升文化素养、培养美好情操,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表现。
很多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遇到了困难,他们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诵读经典,因此掌握一些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一、听读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可以先通过听读来熟悉篇章。
可以选择一位声音好的老师或者家长,让他们朗读经典材料,中学生可以倾听,跟读,模仿老师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通过听读,中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经典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增强对经典的兴趣和感情投入。
二、分段诵读国学经典通常篇幅较长,语言较为深奥,有些中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以一次性读懂,这时可以采取分段诵读的方法。
将长篇经典分成若干小段,逐一阅读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中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个段落的内容,也可以更好地领会整篇经典的精髓。
分段诵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阅读疲劳,因为长时间集中阅读对视力和大脑都有一定的负担,而分段阅读可以减轻这种负担。
三、注重语音语调国学经典除了内容深刻外,语言表达也非常考究,其中包括语音语调。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除了注重理解内容外,还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模仿。
国学经典中的语音语调往往非常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模仿经典中的语音语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传达经典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注重语音语调,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
四、反复多读国学经典通常言简意赅,但其内涵深刻,有时候需要通过多次阅读才能领会其真正含义。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可以多读几遍,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咀嚼、琢磨,直至理解并背诵。
通过反复多读,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国学经典,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
五、联系实际国学经典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观念,而中学生所处的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可以尝试结合现实生活,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以此来理解和诠释国学经典。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对中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道德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国学经典的诵读并非简单的朗诵,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些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一、理解背后的故事国学经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和时代背景,学生应该积极了解这些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诵读的内容。
理解背后的故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从而在诵读时更能把握情感的表达,使诵读更加真实、自然。
二、朗诵情感的表达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对情感的表达。
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背景,调整语调和情感,使得诵读更加真切、动人。
对于《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和抑扬顿挫的朗读方式,使得这句话的真理之光更加璀璨,让人印象深刻。
三、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国学经典的诵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包括声音的控制、语调的变化、语速的快慢等。
学生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应该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通过用力、抑扬顿挫等技巧,使得诵读更加地生动传神。
还需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尤其是要避免出现嘶哑、断音等情况。
四、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把握国学经典诵读还需要学生注意把握节奏和韵律,让文字的律动感更加强烈。
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延长音节等手段来控制节奏和韵律,使得诵读更加顺畅有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诵读更加地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
五、加强练习和积累国学经典诵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和积累。
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诵读的技巧,让诵读更加地出神入化。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练习,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提升水平。
中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理解背后的故事、朗诵情感的表达、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以及加强练习和积累。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提升,才能真正地在国学经典诵读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中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国学经典的语言古奥,内容深邃,对中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掌握。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精髓。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一、理解古文的基本规律古文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语言形式,而国学经典中使用的语言基本上都是古文。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之前,就需要先了解古文的基本规律。
古文的语言结构与现代文不同,句式复杂,运用较多的比喻、典故和修辞手法,对诵读者的语言功底要求较高。
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文的基本句式结构、音韵规律以及常用辞藻,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解释国学经典中的古文词语往往具有含蓄的意义,需要通盘考虑上下文的语境和作者的用意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要注重对每个词语的理解和解释,尤其是那些充满哲理和含蓄意义的词语。
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注释或老师的指导,来解读古文中的词语,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和意义。
三、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会国学经典中的语言通常是富有感情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会,通过细腻的诵读,传达出古人的感慨、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模仿老师或专家的朗诵,来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传达出古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注重背景知识的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往往涉及到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要注重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学作品、哲学理论等,来加深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领会。
五、注重对比阐释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常常需要通过对比和阐释来理解和领会。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要注重对比阐释,可以通过比较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异,比较不同解释之间的异同,来加深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领会。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下面将介绍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一、选择适合的经典诵读内容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可以选择《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也可以选择一些古诗词或古典散文作品。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合的经典诵读内容,不要过于艰深和抽象,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其中的内涵。
二、注重文言文的学习国学经典多为文言文,因此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需要注重文言文的学习。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规范和语法特点,还要教导他们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比如理解古代词语的含义、理解古代成语的用法等。
三、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国学经典的朗诵需要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中学生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古代文言文的语音语调。
在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汉字读音和声调,让他们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语音规范。
还可以通过模仿古人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代语音的韵味和节奏。
四、注重情感表达的培养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是对语言技艺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情感表达的培养。
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学生要能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并将其表达出来。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内容的深入解读,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感悟并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五、注重朗诵技巧的培养朗诵是国学经典诵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学生要能够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
在朗诵时要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让语音韵律感更加明显;要注重节奏的掌握,让朗诵更加铿锵有力;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让朗诵更加生动和感人。
六、注重配套活动的设计为了提高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可以设计一些配套活动来辅助诵读。
比如可以进行古代服饰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穿上古代的服饰,更好地进入古代人的角色;还可以进行诗词歌赋的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情感。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是一项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和道德修养。
下面介绍一些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诵读活动。
一、阅读理解首先,学生应该对所要诵读的经典作品进行阅读理解,理解作者的主旨思想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入理解,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使诵读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同时,阅读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古汉语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二、生动形象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发音、语调和语速的准确性,使诵读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声音、语气、语调等细节来增加表演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运用动作诵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如手势、姿势等,来帮助表现情感和形象,增加观赏价值。
例如,用手比画出文章中描写的场景,适当地抬头低头,转身等等。
这种运用动作的方法可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学会表情诵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运用表情来表达情感,增加情感的感染力,使观众更加投入。
例如,在诵读一些感人的文章时,可以适当地用眼神表达出文章中的情感,这样会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增加体验效果。
五、正确使用停顿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停顿来帮助表达文章的节奏和语气,使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
停顿的长度和位置应该根据文章的结构、语气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度使用停顿,以免影响诵读的感染力。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国学经典对于培养道德修养、提高语言能力、增强文化素养都有很大的益处。
而要想将国学经典诵读得流畅自如,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点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一、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在诵读国学经典时,首先要理解每个字的含义。
如果只是跟着别人的节奏机械地念,那么就算念得再快也很难听得懂。
因此,有意识地慢慢读,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再将整个诗篇的意思融会贯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国学经典。
二、梳理整篇诗文的结构国学经典大多是诗词或经文,它们往往结构严谨、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诵读国学经典之前,需要梳理整篇诗文的结构框架,掌握主旨思想和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背诵。
三、注意词语的声调和抑扬顿挫国学经典中的词句往往有特定的声调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诵读时一定要注意每个词语的声调和抑扬顿挫,把握好每个字的音调和韵律。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词语的声调是轻声,读音比较柔软,需要掌握好它们的发音方式。
四、遵循语言的自然流畅感国学经典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优美的,但并不等同于生硬的。
在诵读国学经典时,一定要注意遵循语言的自然流畅感,不要出现断章取义、强加停顿等不规范的表达方式。
只有在理解整个诗篇后,才能做到自然流畅地朗诵。
五、适当加入个人的感性体验国学经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保持素养和端庄,但在合适的场合适当加入个人的感性体验会更具诗意和情感,在朗诵中更具感染力。
因此,在朗诵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地方加入个人理解和感受,给诗篇增加更多层次和情感。
综上所述,中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习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华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通过理解每个字的含义、梳理整篇诗文的结构、注意词语的声调和抑扬顿挫、遵循语言的自然流畅感,以及适当加入个人的感性体验,可以更好地诵读国学经典,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轻松读经方法
轻松读经方法一、家庭173读经法:一段一段的读,每段读七遍,读三段:连续三段或一段连续读三个七遍。
此读法是为了将经典读得流利,一般一段读21遍后,不仅读得流利,而且大部分能背下来。
对于没有充分时间教孩子的家庭,可以选择一段读三个七遍。
因为不是每天都读,而这个方法能让孩子读一段就能背一段,经典的智慧能记一点是一点。
对于时间充分,而且家长也能每天坚持10分钟陪孩子读经的家庭,选读三段,每段读七遍,读完一本,继续这个程序,直到读完三个七遍。
这种方法一般读完第二个七遍,孩子已经读得比较流利了,第三个七遍基本上很流利了,经典的一些语句能时不时地冒出来了。
二、业余17读经法:一段一段的读,每段读七遍,能读几段就读几段,能读多长时间就读多长。
读完一部经典,再从头开始,每段读七遍,读完三个七遍,才开始整部经典通读。
通过实践,一本《孝经》,每个礼拜只是周六周日读诵,每次10-20分钟,3个礼拜读完孝经。
三、专业读经法:第一阶段(17读经法):每一段读七遍,读完30分钟休息。
每次都读30分钟。
每本经典每段读三个七遍。
第二阶段(通读):每本经典,短的大概5分钟一本,如孝经、大学,每次读3遍;长的分成大概5分钟一篇,如老子可分成2篇,也读三遍。
(论语20篇,几篇合起来差不多5分钟,也读三遍。
)第三阶段:选7部经典,每部读一遍,每部分篇,5分钟一篇。
通过实践,一个一开始读10分钟就觉得累的孩子,每天再累也坚持读《大学》30分钟,5天就可以读得很熟练,而且之后每天读1小时也不觉得累。
以上三种方法,全都通过我自己尝试,这三种读经法,不仅适合孩子,对成人也同样适合。
通过实践,我自己觉得训练孩子的定力很简单,先让他们对读经感兴趣,然后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引导,只要孩子能读,就能训练出定力。
两个孩子,我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得到的结果差不多,只要能读5天,不管是不定时的还是连续5天,都能突破30分钟这个疲劳极限。
一般突破这个极限,再读1-2小时也不会觉得累。
国学经典诵读礼仪
国学经典诵读礼仪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
以下是国学经典诵读礼仪:
1. 立正站立:在开始诵读前应该保持端正的姿势,双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背直头顶微抬,保持心境平静。
2. 手持经书:手持经书时应该用双手,左手托起经书下端,右手握住经书上端,注意力度适宜,不要过紧或过松。
3. 鞠躬:开始诵读前应该先向经书鞠躬一次,表示对经书的尊重和敬意。
4. 恭敬诵读:诵读国学经典时应该放慢语速,发音清晰准确,注意停顿和语调的变化,表现出对文化传统的敬重和热爱。
5. 诵读完毕后再次鞠躬:在诵读结束后,应该再次向经书鞠躬一次,表示对经书的感恩之情。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修养的体现,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敬重和谦卑的态度,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3—13岁少年儿童读国学经书的方法
3—13岁少年儿童读国学经书的方法第一篇:3—13岁少年儿童读国学经书的方法少年儿童读经的方法读经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做到当下读经、全家读经、科学读经、系统读经,并贯彻不离家庭、不离社会、不离生活、不离圣贤教悔的四不离原则。
3-6岁是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最好的年龄。
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强,加上记忆力惊人,因为没有上学,也没有家庭作业的约束,只要家长有意识,可以比较从容地、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7-13岁,仍然是进行经典教育的黄金时期,说这个时期没有3-6岁时期好,只是说在相同的重视条件下,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3-6岁效果会好些。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只要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累积式教育法来读经,一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是从儿童教育的角度谈年龄的问题,如果从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方面考虑,读经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行的。
对于儿童来说,最简单、最有效的读经方法是累积式教育法。
累积式教育法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
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
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
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
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学习内容(读哪些经典):A、六经四书: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学生学习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国学经典的语言古朴,难以理解和诵读,因此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一、理解国学经典的文化背景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首先要了解国学经典的文化背景。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和文学内涵。
当学生了解了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后,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经典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诵读经典,体会其中的意境和内涵。
二、掌握国学经典的语言特点国学经典的语言古朴、深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要注重掌握经典的语言特点,包括词语的使用、句式的结构、修辞手法等。
只有真正理解了国学经典的语言特点,学生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并在诵读时更加得心应手。
三、注重朗读和背诵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不断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诵读国学经典。
而背诵则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经典的内涵,可以在不经意间默默地体会经典的美感和智慧。
四、多角度理解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诵读。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历史知识、文学常识等,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诵读经典。
这样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经典的意境和内涵,更能够在诵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五、注重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讨论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可以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与讨论。
老师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在课堂上可以对经典进行解读和讲解,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交流来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而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则能够让学生获取不同的观点和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诵读国学经典,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国学经典的意蕴。
六、注重实际应用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要注重将经典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目的之一。
然而,学习国学经典并非易事,不但需要对语文基础有扎实的掌握,还需要具备一些诵读技巧,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掌握基本读音规律国学经典的语言大部分属于古汉语,有许多字音与现代汉语不同。
为了准确诵读国学经典,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读音规律。
在古汉语中,有一个声调分配规律,即一声与四声、二声与三声是相似的,可简单概括为“阳平与阳平韵,阴平与阴平韵,上声与上声韵,去声与去声韵”。
掌握这个规律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出现不熟悉的字词,而产生的发音错误。
二、注重普通话语调国学经典的阅读和朗诵最好采用普通话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把握普通话语音语调的正确性,这样不仅能够让听众听得清楚,同时也能够增强语感和感染力。
三、注重声音的起承转合声音的起承转合是诵读国学经典不可或缺的技巧。
一般而言,声音的前半部分为起声,后半部分为承声,在经典中有时也会采用转合的形式。
掌握了声音的起承转合,可以更好地传达经典的语言韵味和声韵之美。
四、注意停顿的节奏感国学经典的诵读需要注意停顿的节奏感。
在长句中,适当的停顿可以增强语气和节奏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经典内涵,提高朗读的表现力。
五、掌握朗诵的技巧国学经典的朗诵是诵读技巧之一,需要做到清晰、流畅、自然和有感染力。
为此,我们可以进行反复练习,掌握标点的使用规律,准确地把握每个字的语音,注重发声技巧和表情语气的配合等方面。
最后,记住,国学经典不是只读一遍就能够掌握的,需要反复诵读、认真推敲,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与精髓,让传统文化在我们中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成为了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一环。
国学经典的诵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中学生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技巧。
一、理解文本要想更好地诵读国学经典,首先要理解文本。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之前,应该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理解其中的思想情感,明白诵读的背景和目的。
只有深刻理解了文本,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诗文的内涵和韵味,使诵读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中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在诵读中表达出诗文的情感,不能只是机械地诵读文字。
可以透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诵读过程中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诵读更有感染力。
二、练习发音国学经典中的文字多为古文,其中有许多古音,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掌握。
中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发音上进行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短小的段落进行反复练习,特别是对那些不熟悉的古音,可以找到相关的解释和讲解,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
也可以多听一些老师或者专业人士的诵读,模仿他们的发音和语调,渐渐地提高自己的发音水平。
三、训练声音和节奏国学经典的诵读有着独特的声音和节奏,中学生在诵读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培养自己的声音美感和节奏感,使诵读更加生动有感。
对于国学经典中的古韵律,中学生也可以进行一些自己的探索和理解。
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古韵律的资料进行学习,尝试理解古韵律的节奏和韵律,在诵读中进行自己的模仿和表达,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感。
四、加强表现力国学经典的诵读需要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表现力。
在诵读过程中,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表达,将诗文的意境真实地展现出来。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音乐和声音的技巧,更好地表现出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使诵读更加动人。
如何教孩子读经
如何教孩子读经读经对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宗教修养以及思考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孩子读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如何教孩子读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兴趣培养孩子对经典文献的兴趣是教孩子读经的第一步。
父母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读经的乐趣。
每天挑选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经典故事,与孩子一起阅读,并进行讨论。
保持阅读的趣味性,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对经典的喜爱。
二、选择合适的版本孩子的年龄和阅读水平决定了他们能够理解和吸收的经典文献的种类和版本。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版本,以确保孩子能够理解内容并从中获得启发。
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选择内容简单、图文并茂的经典故事书籍。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读一些经过解释和注释的版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经文内涵。
三、解答问题当孩子在阅读经典文献时,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疑惑。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解答和指导。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去寻找答案,或者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经典文献,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四、引导实践经典文献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的指南。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经典文献的内涵,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实践的方式,将经典中的道德观念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例如,通过分享经典故事中的道德教训,教导孩子如何待人接物、懂得感恩等。
让孩子亲身体验到经典文献的智慧和力量。
五、创设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教孩子读经的关键。
父母可以在家中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角落,摆放一些经典文献的书籍。
每天定点的读经时间,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与孩子一起参加经典文献的读书会或者学习班,可以增加孩子与志同道合者的交流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六、鼓励分享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读经心得和收获是培养孩子读经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的小组聚会或者学校的课堂上,与同伴分享他们在读经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如何进行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
如何进行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在当今社会,面对信息爆炸、娱乐泛滥的现象,我们不禁思考,如何将传统的国学经典融入小学生的教育中,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
一、教学内容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来进行教学。
首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故事性的文学作品,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这些作品既有儿童感受和理解的内容,又有深入解读的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可以选择一些道德修养方面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
这些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具有启迪思维和提升道德修养的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品格和人文素养。
最后,可以选择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著作中记载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二、教学方法在进行小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时,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首先,可以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将国学经典中的故事部分提取出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小学生进行讲解。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其次,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创意表达。
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让小学生将所学的国学经典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够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体验。
最后,可以进行互动式的课堂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小学生思考和讨论国学经典中的问题和意义。
通过讨论,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评估方式传统的小学教育一直以考试为导向,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如何指导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如何指导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概要:在指导诵读国学经典时应注意,教师要培养学生学国学的兴趣,就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国学素质;学校要明确开展国学学习的时间,并且每学期要开展2节以上的国学公开课或研讨课。
诵读国学经典,意义重大,其中最重要的概括为以下三点。
1.教做人的道理,提高品德修行。
人从呱呱落地,不懂道理,要想使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而国学经典,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里面有講“为人准则”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有“仁爱美德”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铮铮人格”的“富贵不能淫,贫溅不能移,……”,有“不懈思索”的“路漫漫其修远兮,……”,等等,这些通过后天学习,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提高品德修行,健全人格。
2.快速增加识字数量。
据统计,各年级所诵读的国学经典教材中,有近2万多个汉字出现,一、二年级就有近3000个,都注上拼音,学生通过诵读,就会读、认汉字,多数的能会理解,会写,这已超越小学六年的识字水平,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3.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经典,是祖国语言之精髓,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无疑就加速了语感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提高了说话能力,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即多诵读国学经典的人,必会大大提高文化素养,为将来干好各行各业打下坚实的语文根基。
诵读国学经典,还有可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立下志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
三、指导诵读国学经典的策略1.培养学生学国学的兴趣。
首先,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年龄特点,在各学段设立不同的国学教材,如在低年级,应以简洁的短语为主,琅琅上口,《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就最为适合,高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多,社会阅历深些,就要学习《道德经》《朱子家训》等。
推荐给学生喜欢阅读的国学经典,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好感,乐于与国学经典为伴。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有效方法咱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国学经典,是国人之脊梁,灵魂之所在,它里面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大到家国天下,小到为人处事,都给我们以警醒和启迪。
一个从小就读国学经典的孩子,其为人处事,其胆识胸襟必定异于常人,丰厚的文化底蕴必定让其一生受益无穷。
往大里说,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将可以从根源上解决一系列的社会犯罪问题,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精髓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之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的理想抱负……这样的思想文化和精神涵养是先人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下去!如何让咱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养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学作品艰涩难懂,离我们的现代生活比较遥远,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没有大人的要求,孩子是不会主动去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的。
即使是老师有意识的布置孩子阅读相关作品,也很难长时间地坚持下去。
所以,探讨有效的经典诵读方法,非常有必要。
那么,如何指导孩子有效地诵读国学经典?结合长期的教育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给孩子们讲故事,他们总是听得兴趣盎然。
利用孩子这个特点,我在带孩子诵读背诵《唐诗三百首》的时候,经常给孩子讲诗人和诗背后的故事,孩子听完故事,不仅对诗人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对诗本身有了一定的了解,诵读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
除了给孩子们讲故事,还经常带领孩子们吟唱诗词,结合古代词的特点,利用网络视频带孩子们看诗词动画听词曲歌咏。
孩子们总能学有所获。
二.采用多种诵读形式。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背诵很难让他们接受,因此,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1.让小老师带读。
让接受能力强,朗读能力强的孩子当小老师带读,这样不仅能让带读的孩子感受到成就感,还能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利用榜样示范作用把国学经典读起来。
小学生怎么读国学经典
小学生怎么读国学经典小学生怎么读国学经典一部五千年中国文化史,犹如一条滚滚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作为国学经典,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存续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走进课堂,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生命内涵,已经显得尤为迫切。
可仍有不少人质疑:小学生适合读国学经典吗?能读得懂吗?怎样读国学经典,才是小学生所喜欢的难度适宜、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呢?要想使学生能充分品味到国学经典的饕餮套餐,必须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特点有别于成人,应以“趣”为先,形成系统有效的学习体系。
一、循序渐进,建构开放的教材体系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点,我们按年级分类,建构了一套系统的国学教材——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论语》;四年级:《笠翁对韵》《老子》;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庄子》《孟子》。
国学经典:小学生怎么读:儿童读国学,亦如人吃饭,讲究科学搭配,营养均衡。
光读《弟子规》或是只读《论语》,所得也有限。
所以,我们在起始年段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这类粗浅的蒙学教材,在中年段读《笠翁对韵》《论语》《老子》,逐步渗透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高年级细致品读《大学》《中庸》《孟子》《庄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更为独立果敢的性格。
这样的安排是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孩童就在这一步步的积累中拓宽自己的“见识”,吸取人生的智慧,形成丰富的“文化教养”。
“幼学如漆”,儿童的心灵是最明净澄清的,没有受到丝毫染污,此时所学深入骨髓,印象深刻。
二、情智语文课,学生快乐的天地在我们北小的课程表上,每周都有一节特殊的课程——情智语文课。
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简约的,不需要多讲,先捧起书来默默地读,再拿起书来大声地诵着;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轻松的,没有环环相扣的追问,没有咬文嚼字的品词析句;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活泼的,有表演,有演唱……从李白到苏轼,从《如梦令》到《一剪梅》,一篇篇经典诗文就在这种简约而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地浸润在学生的.心田。
小学生如何读国学经典
小学生如何读国学经典1、儿童,孩子都是天才有些人把天才理解成那些具有杰出贡献的人,比如科学家,或者事业很成功的人,比如某某钢琴王子,这样的理解显然是错误的。
天才表现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结果。
翻开辞海,关于天才的定义有两条:一、特殊的智慧和才能;二、天然的才质,这两条都没有涉及是不是有什么贡献,是不是一定事业成功,只要你具有特殊的才能,或天然具有某些才质,就可以说是天才。
再从字面上理解,天才,是天生的有才的人。
理解天才,就应该从“天生”入手。
天才就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通过什么方法培养的,即使你真有什么高招,把一个不是天才的人培养成了“天才”,那他也不应该叫“天才”,而是应该叫“后才”才对。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个身心发育正常的儿童,都是天才。
因为正常的儿童,他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吸收知识的能力等等都是不可限量的,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科学家、教育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已经得到科学有效的证明,这也是任何稍微关心儿童教育,购买或看到过儿童教育书籍的人,都知道的常识。
我们说孩子都是天才,是有科学的根据和充分的理由的。
但是有人说,孩子总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天生笨些,有的人天生聪明。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同一个物种,其基本特征都是差不多的。
比如黄豆,比如水稻,比如人,都是有头有脸,有手有脚。
虽然有些细微的区别,比如有的人脸圆些,有的人眼睛大些,但这些细微的区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不能说,因为你的眼睛大,所以你的命运就一定比较好。
这是有形的方面,在无形的方面,智力方面,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每个孩子都能学会讲话,都有学习知识的能力,大同小异,只要我们能认识到孩子的“天才”特性,所有身心发育正常的孩子都是天才。
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天才”特性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是天才,就应该用适应孩子“天才”特性的教材和方法去培养孩子,否则,再好的天才,也会被浪费掉的。
记得中学时学过韩愈的《马说》,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儿童读经的方法读经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做到当下读经、全家读经、科学读经、系统读经,并贯彻不离家庭、不离社会、不离生活、不离圣贤教悔的四不离原则。
3-6岁是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最好的年龄。
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强,加上记忆力惊人,因为没有上学,也没有家庭作业的约束,只要家长有意识,可以比较从容地、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7-13岁,仍然是进行经典教育的黄金时期,说这个时期没有3-6岁时期好,只是说在相同的重视条件下,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3-6岁效果会好些。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只要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累积式教育法来读经,一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是从儿童教育的角度谈年龄的问题,如果从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方面考虑,读经在任何时候都是可行的。
对于儿童来说,最简单、最有效的读经方法是累积式教育法。
累积式教育法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
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
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
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
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学习内容(读哪些经典):A、六经四书: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
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
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
与传统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所不同。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
何谓小菜?如唐诗,宋词,庄子,墨子。
B、经典按功能分类:培养一个人跟建房子一样,要打地基,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
1、基础类:包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也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这一类经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础,学知识学做事都是后面的事。
2、结构类:这就是经。
《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等。
3、装修类:先秦的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等。
C、三个线程的学习:培养孩子应该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到底怎么样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养起来?“137学习法”中间是3,所以是有三个线程的学习。
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
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
第三个线程是学装修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
遵守这三个线程,用两年时间就可以学得非常扎实,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学三年,第三年巩固,是可以学得非常好的。
这样,我们孩子人生的地基结构,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就把他打下。
三大纲领1、简易性纲领:每天半个小时读经,很容易坚持。
方法简单才能做大做长久。
2、周期性纲领:每次读经400字左右,每天读7遍,孩子一个星期就熟读了。
3、多样性纲领:读经可以读多样,只读一样很难做下去,会非常的辛苦,但是多样就变得很简单。
这个原则,是从生活中归纳出来的。
多样性的实践,通过验证,很有用。
用三年作一个大周期,完成六经四书以及一些辅粮的学习,大周期完成,再进行复习周期。
八大读经原则当下读经。
全家读经。
科学读经。
系统读经。
四个不离原则:不离家庭。
不离社会。
不离生活。
不离圣贤教悔。
累积法除了三大纲领,还有八大原则。
虽然现在读经在全国已经非常流行,但是能够提出系统的读经原则,目前还比较少。
我们提出的这些原则,许多是我们首次提出,对开展科学系统的经典教育,也是很有意义的。
第一条是当下读经的原则。
以前我们不知道,也没有方法,但是现在知道了,从今天晚上,从明天就要开始。
我们大人读经,没有小孩读经那么厉害,但是不厉害也没有办法,他读一遍就能背下来了,我们呢?就读十遍,我们要笨鸟先飞。
中庸里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所以读经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就看你用不用心,这是当下读经的原则。
第二是全家读经的原则。
刚才我问买过《三字经》的举手,很多家长举了手,那请问你买了几本《三字经》?我们去书书,一次买几本?不错,有一个买了三本的,我们一般家庭都是买一本,买一本给谁呀?给孩子,对不对?所以到了读书的时候,一般的情形都是:“女儿赶紧去读书,妈妈要要看电视!”或者是“儿子赶紧去读书,爸爸要去外面喝酒。
”(观众报以笑声)请问这样能读好书吗?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点尝试,我们准备了1+1套装,1+2套装。
一家如果是二个人读,就需要二套教材,如果是三个人读,就需要三套教材,每天到了时间大家就开始一起读。
我女儿佳佳有时也是不喜欢读的,拖拖拉拉的,我们也不管她,一到时间就读,我与她妈妈读完,然后对她说:“现在到你去读了,赶紧去。
”这是没有商量的,反正是要读的。
第二天读经的时候,我们又问她:“你现在来不来,如果不来,等下就是你一个人读。
”她就赶快过来了,因为她知道全家人一起读更有味道。
回去就要求你的爸爸妈妈跟你一起读,不能让他们偷懒。
这个是全家读经的原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是科学读经的原则。
读经非常好,方法也重要,如果方法不好,要坚持下去做不到。
有人说读经不需要方法,只要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天天读经,一天读十小时,读他十年。
那如果我们换成这样说,吃饭很好,不要方法,老实吃饭,大量吃饭,一天吃十小时,吃他十年,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可笑。
因为读经跟吃饭就是一个道理,读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这样简单。
读经就像开车一样,不能说只踩油门,越快越好,一定还要注意踩刹车,这个路好走时可以踩油门,这个路不好走呢,不行的时候要踩刹车,过收费站还要交费。
这是很综合的,要科学读经,不讲方法是不行的,会翻车的。
读经很好,但不懂方法,出问题的不少,我们遇到很多读经翻车的孩子,读经出故障的孩子。
第四是系统读经的原则。
什么叫系统?我们就说盖房子吧,钢筋很好,那我们就光用钢筋行不行?不要水泥、火砖可以吗?还有其他材料,需要科学搭配,这就叫系统。
我们说这个经典很好,《弟子规》很好,就光读《弟子规》行不行?《论语》很好,就光读《论语》行不行?不行!还要很多的,营养要均衡。
我们吃饭的时候也是要这样,我们说豆腐好,就天天吃豆腐,青菜就不用吃了吗?说青菜好,就天天吃青菜,其他都不吃行吗?不行,这就是系统的概念。
但是目前的读经界并不重视这个系统,很多人读经基本上没有系统的概念。
大家不妨去了解一下,很多所谓的经典教育,就是读了《弟子规》,或者加上《三字经》,对不对?他们认为这就是经典教育,还有很多就认为《论语》最好,天天就读《论语》,其他都不重要,这就是经典教育吗?可以说离真正的经典教育还差得远呢!按照我们刚才的分类,系统的读经最少要一、二十部,所以我们讲,真正的经典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幼儿园,学校和幼儿园是玩花架子的,要想他们把这些全部系统地安排给孩子们学完,恐怕这个可能性很小。
但是我们在做努力,也有一些学校领导有这样的远见,愿意开展系统读经,我们会配合这样的学校,提供很好的方法,去帮助他们。
在郑州有个学校,优智学校,我在博客介绍了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就是按照累积法实行系统读经的。
这个学校的校长非常了不起,非常有智慧,现在也是我的好朋友。
我们会帮助他们把系统的经典教育开展好,一旦这个学校能够批量地输出大结构、大格局的超级人才,对社会的意义就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幼儿园的领导能够有这样的远见卓识,能够勇敢地、果断地做出决定,开展真正的系统的经典教育。
我们提出这四大原则,用来指导我们进行真正的经典教育,以防不必要的偏差。
在推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读经很久但效果并不理想的家庭,孩子书是读了不少,背了不少,但是其他方面,交往呀,生活能力呀,特别是主动性、创造性各方面都不理想,表现不好,父母很焦心。
问题出在哪里,根结在哪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又总结出读经教育“四不离”原则。
第一,不离家庭的原则。
小孩子读经很好,把孩子放到私塾,只说明一件事,你想偷懒,你自己不想读,把孩子交给别人,让别人负责对不对?也有家长说我很忙,没有时间,这样做我们会失去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良好机会,我们不主张孩子离开家庭,除非不得已。
一个小孩长期在没有父母的环境中成长,心理各方面是有问题的,起码亲情会缺失;一个家庭长期没有孩子,夫妻之间可能也会有问题,所以读经最好不离家庭。
中国文化讲究修身,下面还有什么?是齐家。
一个孩子长期不在家里,如何学习齐家?父母吵架也要让他学一学,否则他结婚以后也会不知道如何吵的,面对吵架他可能会无所适从。
孩子要学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道理,所以要不离家庭。
没有办法,选择私塾的孩子,最少也要一周接回家里一次,长期远离家庭,几个月,甚至长年不见父母的做法,我们是不提倡的。
第二,不离社会的原则。
有些读经推广人士认为社会很混乱,很容易污染我们的孩子,所以觉得放在没有污染的地方就好。
我们要思考一下,一个孩子长期在所谓没有污染的地方能不能成才?好比一棵树苗,放在温室里,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能。
池塘里的最漂亮的莲花,是长在在污水里?还是清水里?如果水很清,很干净,什么污泥都没有,那里根本开不出美丽的花来。
那么一个人的成长,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合适呢?我们纵观历史,几乎所有优秀的人才,杰出的人才,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在完全的顺境中成长的。
我们会担心孩子在社会这么复杂的环境成长,难道真的不会受污染吗?会的,所以要读经典,让经典去引导他,给他一盏指路明灯,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如果不学经典,我们才真的要担心他。
我们看,一本小小的《三字经》里面就有很多智慧:“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长期的朗读就会潜移默化地知道要“亲师友,习礼仪”;“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孩子经常朗读,自然就知道小时候要努力学习。
所以,经典会引导,会慢慢地渗透进孩子的心灵,熏陶孩子,让孩子知道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判断是非,在复杂的环境里完成自己的判断,才能最终成为人才。
而关在温室里的孩子,在一个完全没有,自己认为完全没有污染的地方,事实上恰恰是培养不出人才的,所以要遵守不离社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