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25e248690c69ec3d4bb7562.png)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阐述了两个小孩辩斗的经 过,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 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这个故事说明:为了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 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辩:辩驳 辩护 辩证 分辩 争辩 辩论
句子解析:
1、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 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 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 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四、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的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前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他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太 阳刚出来的时候看起来大,中午的时候看起来小的感受和离得远的事物看起来小,离得近的事物看 起来大的常识。
后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他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根据太 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冷,中午的时候感觉热的感受和离发热物体近感觉热,离发热物体远感觉凉的 常识。
《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典籍,为“四书”之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课文主题:
《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 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46b6b1a1c7aa00b52acbbd.png)
他,指前一个人 一起 他的,指后一个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曰:非然也。不 了 因为
句意: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 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 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提示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3.学下棋的结果怎样? 4.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拓展一 拓展二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鸿鹄·(hào h√ú)
辩斗(dǒu ·
dò√u)
弗若(fó ·
f√ú)
探汤(shānɡ ·
tān√ɡ)
弓·缴(zhu√ó jiǎo) 盘·盂(y√ú mènɡ)
·沧沧(chānɡ cān√ɡ) 学·弈(yù y√ì)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huì
wéi
诲/二 人 弈 , 其 一 人/专 心 致 志 , 惟/弈 秋/
hónɡ
之 为 听 ; 一 人/虽/听 之 , 一 心 以 为/有 鸿
hú
yuán zhuó
jù
鹄/将 至 , 思/援 弓 缴/而 射 之 。 虽/与 之/俱
fú
yǐ
yú
学 , 弗 若 之 矣 。 为 是/其 智/弗 若 与 ? 曰 :
二、新课讲解
弈秋,春秋时期鲁国人,名
秋。他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 终于成为当时下棋的第一高手。
二、新课讲解
wéi
zhuó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学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学奕](https://img.taocdn.com/s3/m/f70f3071580216fc700afddf.png)
课前导入围棋围棋,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
1文言文二则4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前预习课文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
字词1.初读课文,完成:(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交流学习情况我会写援笔顺组词造句俱笔顺组词造句弗笔顺组词造句笔顺组词造句辩多音字缴zhuó 弓缴jiǎo 缴获,缴纳例:战士们在战场上缴(zhuó)获了制作精良的弓缴(jiǎo )。
与yú同“欤”yǔ 与其,与时俱进例:面对集体活动,与(yǔ)其被动接受,不如积极主动地参与(yù)。
yù 参与,与会学 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zhuóyúwéi w èi wéi自读《学弈》,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精读课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善于。
善于下棋的人。
句意: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全国。
“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这句话包含哪些信息?弈秋以擅长下棋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称为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春秋时期鲁国人,名秋。
他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下棋的第一高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诲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
文言文二则的学弈翻译
![文言文二则的学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2026c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8.png)
原文:
今之学者,不师古而师心,习于非正道。
吾友子路,尝学弈于老聃,老聃授之曰:“夫弈,国之急务也,不可不习。
然弈者,心术为先,非正道则败。
子宜正其心,然后习之。
”子路归,习弈数年,心术日正,遂成弈国手。
译文:
如今的学习者,不效仿古人的教诲,而是依循自己的心意,习惯于非正道。
我的朋友子路,曾经向老子学习下棋,老子传授给他道:“下棋,是国家的重要事务,不可不学习。
然而下棋的人,心术最为关键,如果不遵循正道就会失败。
你应该端正你的心术,然后再去学习。
”子路回家后,学习下棋数年,心术日渐端正,最终成为了弈国的高手。
《学弈》二
原文:
子路学弈,初则败,再则败,三则败。
其友曰:“子之弈,何其败也?”子路曰:“吾初学时,心不在弈,故败。
再学时,心虽在弈,然心术不正,故败。
今习弈数年,心术既正,弈艺亦精,故败少矣。
”其友信之,亦从子路学弈,数年而成弈国名手。
译文:
子路学习下棋,起初屡次失败。
他的朋友说:“你下棋为何总是失败?”子路回答说:“我刚开始学习时,心思不在下棋上,所以失败了。
再次学习时,虽然心思在下棋上,但心术不正,所以又失败了。
如今我学习下棋数年,心术已经端正,下棋技艺也变得精湛,所以失败的情况减少了。
”他的朋友相信了他的话,也就跟着子路学习下棋,几年后也成为了弈国的著名高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原文翻译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c79d705b14e852459fb5778.png)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20d4f9ab7360b4c2f3f647b.png)
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下棋。
者:代词,用在名词后,指“......的人”。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感叹。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让。
诲:教导。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惟: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鸿鹄:天鹅。
援:拉。
弓缴:弓[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
弗若:不如。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学了《学弈》,你明白了什么?学习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三心二意就会失败。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课件》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1371f96bec0975f465e2bb.png)
《两小儿辩日》
第二课时
介绍资料:《两小儿 辩日》选自《列子》,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 的论集。列御寇,战国 时郑国人,《列子》共 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如愚公移山,歧 路亡羊,杞人忧天等,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
辩论 争胜负
缘故
yì
弈
下
棋
围
棋
学弈: 学习下围棋。
作者简介
弈秋①,通国②之③善④弈⑤者也。
①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 所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之:的。 ⑤弈:下棋。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①弈秋诲②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③ ,惟④弈秋之为听。
①使:让。
②诲: 教导。 ③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④惟: 只。
14《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学弈》
第一课时
《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 寓言故事。学古人写的文章有一定困难。我们怎样才 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有什么方法呢?)
1. 多朗读
2. 看注释
3. 懂句意
4. 释全文
5.明道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ό) /而射之。虽/与之/俱 (jù)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 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 也。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 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 导。
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① ,一心以为有鸿鹄②将 至,思援③弓缴④而射之⑤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92f51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8.png)
学弈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w为é听i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w鸿éi 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w其èi智/弗若与?曰:非/
然也。
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对照注释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道理
理解词语的方法: 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 组词 语境推测
的 弈秋的教导
大雁 前一个人
道旁李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D )
A.诸儿竞走取之
B.人问之
C.取之信然
小组合作:
1.运用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2.说说课文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D.通国之善弈者
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出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
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ebba62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c.png)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2、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之咏柳课堂笔记与翻译①主要内容: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③字词释义:咏:歌颂,赞美。
碧玉:这里用来形容嫩绿的柳叶。
妆:装扮,打扮。
一树:满树。
一是满、全、整个的意思。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细叶:柳树新萌发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似:像。
裁:裁剪。
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条。
④古诗词大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四年级下18课文言文两则铁杵成针的课堂笔记四年级下18课文言文两则铁杵成针的课堂笔记主要内容:讲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从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的这件事得到启发后发奋读书的故事,揭示了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字词释义:成:完成。
去:离开。
是:这。
方:正在。
欲:想要。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文言文翻译: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句子赏析: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老妇人的顽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所以他后来能够完成学业。
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成功。
14《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4《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cd2494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f.png)
14《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大意,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文言文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文言文二则》:包括《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和《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则文言文。
2.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下》,讲述弈秋教两人下棋的故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大意,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难点: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用法,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学生自备《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材,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文言文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义。
5. 朗读与感悟:学生朗读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1. 《文言文二则》《学弈》2. 主要知识点:生字词,文言文大意,特殊句式。
作业设计1. 必做题:熟读并背诵文言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做题: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言文的背景知识。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大意,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 学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 学弈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b0b284a6c30c2258019e35.png)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助词,的)
•惟弈秋之为听;
(代指某事)
•一人虽听之,
(代指某事)
•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指某物)
•虽与之俱学,
(代指某人)
•弗若之矣。
(代指某人)
你来说,我来演
思考讨论
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 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①使:让。 ②诲: 教,教导。 ③其: 他们。指学弈的两个人。 ④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⑤惟: 只。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他们中的一个人一 心一意,聚精会神地学习,只要弈秋讲的,他都 专心地听着。
《学弈》经验总结会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阅读链接
弈秋败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当弈之时, 有吹笙过者,倾心听之,将围未围之际, 间以弈道,则不知也.非弈道暴深,情有 暂暗,笙猾之也 。
课外推荐:
《郑人买履》 《揠苗助长》 《掩耳盗铃》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hónɡ]鹄[hú]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①之: 指弈秋讲的内容。 ②鸿鹄:天鹅。 ③援: 拉、拉开。 ④弓缴:弓箭(这里指系着丝绳的箭)。 ⑤射之:指鸿鹄。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 却一直以为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和 系有丝绳的箭,把它射下来。
天鹅就快
要飞来了
吧,得把它 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2cd4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3.png)
句意: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 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弈秋讲的内容; 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一心认为有天 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
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点下学棋, 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专心 致志
心不 在焉
因为两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一个 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两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一样吗?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代词,他,
俱:
弗若: 不如 之:__指__专__心_ 致志的人
是他们的智力不同吗?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交流汇报 检测目标2)
同样是跟弈秋学习的两个学生,为什么结果不
一样呢?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和意思。 2.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学习任务二:研读交流(检测目标2)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思考:1.两个学生的学习结 果一样吗?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不同吗?用横线在文中 画出相关句子;2.究竟是因为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答 案。
评价标准: 画出第一个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交流加1分。 画出1和2两个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交流加2分。
检测目标2)
2.通过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课文意思。 3.通过研读,领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任务一:认读字词,识记字形(检测目标1) 我 会 读 生 字 (检测目标1)
识记字形(检测目标1) 我 能 读 准 字 音 (检测目标1)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2.为是其智弗若与?
我 能 读 准 字 音 (检测目标1)
zhuó(弓缴) 缴
jiǎo(上缴)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原文全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原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e1ec7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e.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
下面是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原文全文:
《学弈(yì)》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小学语文六年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 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ed65a4e2bd960590c6778f.png)
六年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之学弈/两小儿辩日》知识点梳理人教部编版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二、课文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3、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答案学弈/两小儿辩日一、选字填空。
辩辨辫()解()别()子俱具()体家()()乐部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非然也。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问其故。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6.及日中则如盘盂。
()7.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8.及其日中如探汤。
()三、写出加点的“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bd9b5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d.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文言文二则《学弈》2. 课文背景:介绍《学弈》的作者、出处及历史背景。
3. 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等。
4. 课文主题:探讨学习方法、态度和品质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2. 教学难点:把握文言文的词句意义,领悟课文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学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方法、态度和品质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学弈》2. 作者:佚名3. 出处:先秦《孟子·告子下》4. 课文主题:学习方法、态度和品质对学习成果的影响5. 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等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抄写文言文,积累词汇。
3. 课后阅读相关文章,拓宽知识面。
4.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方法、态度和品质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fac86f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8.png)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1、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2、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之咏柳课堂笔记与翻译①主要内容: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②简介: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③字词释义:咏:歌颂,赞美。
碧玉:这里用来形容嫩绿的柳叶。
妆:装扮,打扮。
一树:满树。
一是满、全、整个的意思。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细叶:柳树新萌发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似:像。
裁:裁剪。
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条。
④古诗词大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四年级下18课文言文两则铁杵成针的课堂笔记四年级下18课文言文两则铁杵成针的课堂笔记主要内容:讲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从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的这件事得到启发后发奋读书的故事,揭示了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字词释义:成:完成。
去:离开。
是:这。
方:正在。
欲:想要。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文言文翻译: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75d76884868762caaed5e8.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知识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学弈(yì)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 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_________①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为后人所加。
弈,下棋。
②[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③[通国]全国。
④[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
⑤[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⑥[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这里读zhuó。
⑦[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⑧[弗若]不如。
⑨[为]因为。
⑩[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这里读yú。
?[然]这样。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注释_________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后人所加。
②辩斗:辩论,争论。
③以:认为。
④日中:正午。
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⑥[及]到,到了。
⑦[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⑧[沧沧凉凉]寒凉。
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这里指天气很热。
⑩[孰]谁。
?[为]同“谓”,说。
?[汝]你。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体裁:文言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孟子,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39597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0.png)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查工具书
使弈秋诲二人弈。
教诲
只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心无旁骛
拉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指天鹅、大 Nhomakorabea一类的鸟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读好停顿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看注释
态度
结果
专心致志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之”是指鸿鹄。
指鸿鹄 1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字多义
的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无实际意义 3惟弈秋之为听
之
的
指弈秋的教诲4一人虽听之
无实际意义
指前一个人 5虽与之俱学
指代人或物
指前一个人 6弗若之矣
fú
夫 观
骑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论语》
不如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用恰当的成语评价弈秋的两个弟子。
第一个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一心一意。 第二个人:三心二意、心不在焉、见异思迁、心猿意马、 魂不守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全国 之:的
善:擅长,善于
者:……的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 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是当 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 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弈秋: “秋”是人名,因为善于下棋, 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 全国。 鸿鹄: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鸿鹄
词语解释
缴(zhuó):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
可以将箭收回。
弗若:
不如。
与: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然:
这样。
1.齐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再读课文。
朗读节奏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文言文二则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2.对照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 (重点) 3.从文章中领悟到凡事都需专心致志的道理。(难点)
棋子
棋盘
棋钟
棋谱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属琴棋书画 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 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 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板书设计
一人专心致志 学 弈
结
深
对果
刻
比
不 同
道 理
一人三心二意
1.看拼音,写词语。
xué yì ( 学弈 )
ɡōnɡ zhuó ( 弓 缴)
fú ruò hóng hú (弗 若) (鸿 鹄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人___们__)___让___弈__秋___教__两___个__人___下___棋__。________ 思援弓徼而射之。 _想__着___引__弓___箭___去__射___天__鹅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 _难__道___是__因___为___他__的___智__力___不__如___前___一__个___人__吗___?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你认为是否是两人的智力不同从而导致的差异呢? 如果不是的话,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跟小组一起 讨论一下吧!
通过讲述 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 的故事,说明了在 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 们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的道理。
如果下过的话, 你还记得你是 怎么学会的吗? 今天这节课就 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古人是怎 么学的吧!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 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 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 民贵君轻”的思想。
一起
弗 若 之 矣。
不如
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这样的结果你猜到了吗?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 的呢?
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吧。
他,后一个人
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谓,说
吗
这样 曰:非 然 也。 说 不是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 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将要 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
两个人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猜一猜, 两人最终的学习结果相同吗?
前者专心学习,后者三心二意。 我们往后学习就知道相不相同啦。
他,前一个人 虽 与 之 俱 学,
让
教导
其一人专心致志,
其中
注意力高度集中
惟 弈 秋 之 为 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 虽 听 之, 虽然 弈秋的教导
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
拿起来拉
天鹅
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生丝,文中指缠着丝线的箭。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jù
俱
笔顺 组词 与生俱来 临危不惧
不要写成两个横哦
造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yǐ
矣
笔顺 组词 悔之晚矣
下面不要写成“失”哦
造句: 事已如此,我们悔之晚 矣。
识字方法
加一加: 身+寸=射 比较识字: 弈——奕
多音字
wéi
我们选小明为班长。
为
wèi
为了考上好的大学,红红 非常努力学习。
词语解释
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 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 的理论。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援射
左右 结构
射俱 援
我会写
俱 弗矣
上下 结构
上下 结构
弗
矣
sh
射è
笔顺 组词 射箭 造句: 他射箭的功夫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