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导语: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一)寒假里的一天,我取出刚借来的—本新书《瞿秋白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
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以前没有听说过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天就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名人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精神。
瞿秋白既是一个了不起的名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
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瞿秋白16岁时就因家贫而辍学。
停学后,表姐夫为瞿秋白在无锡谋得一个教师职位。
他去任教后没几天,母亲就在债主和贫困的逼迫下,自寻短见了。
这件事情让他看清了旧社会的罪恶,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领袖生涯》这篇故事。
讲了瞿秋白发表了一篇接一篇支持工人运动、反对帝国主义迫害的战斗檄文,极大的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嚣张气焰。
由于过度地工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是他一直抱病工作。
党中央劝他住进了医院,他仍然利用病中休息的时间,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一定胜利时,他清醒地看到:“革命前途光明,但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作了自我批评,表现出宽宏的胸襟和气度,开创了党内领导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鲁迅先生在整理瞿秋白的书稿时说:“人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着作、他的思想要传下去,不能泯灭了。
这也是我们活着的人对他的最好的纪念。
”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我们怎样传承瞿秋白的精神呢?我想,瞿秋白能成为一位革命领袖,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同他为国家、民族英勇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要像瞿秋白一样,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兴旺而读书的理想,将来为中华复兴事业出一份力!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二)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会议室看电影,影片的名字叫《瞿秋白》。
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记载着瞿秋白幼年到成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瞿秋白的故事
瞿秋白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瞿秋白事迹《瞿秋白事迹》观后感瞿秋白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也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瞿秋白一生都为自己的革命信仰奋斗。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
他无所畏惧,面对恶势力勇敢地抗争,不屈服,不低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小瞿秋白就热爱祖国,学习也非常优异。
长大后,他积极投入爱国反帝斗争中去,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种种大山和民族的解放而到处奔走。
他在36岁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但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他无所畏惧,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愿低头,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节操,面临死亡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
瞿秋白热爱祖国,面对恶势力不屈服、不低头的精神深深地震憾了我。
我们也要向瞿秋白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是祖国培育的小苗,长大后的我们怎么能不回报祖国呢?瞿秋白这种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忠心让我打心底里敬佩。
从他做的一点一滴都能看出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多少汗水。
如果没有像瞿秋白一样的革命先烈怎么会有现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我们又怎会过上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呢?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革命先烈,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继承他们的遗志,长大后为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篇二:瞿秋白生平简介主要作品瞿秋白(—)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
生于一破落“书香门第”母因债台高筑,被迫自杀。
1917年春,他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
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
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1920年秋,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
《瞿秋白》观后感作文(小学六年级800字).doc
《瞿秋白》观后感作文(小学六年级800字)在今天的品酒课上,王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了一位伟人瞿秋白。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大声呼喊革命精神和不朽!
通过阅读瞿秋白,我了解到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发誓不低头抗议,肯定会赢得人民的喝彩。
瞿秋白也很有爱心。
当他年轻的时候,他的同伴邀请他出去玩。
他看见一个瘦瘦的孩子光着背在寒风中颤抖。
瞿秋白立即脱下外套,穿在孩子身上。
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好人。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伟人瞿秋白》读后感【第1篇】读完了《伟人瞿秋白》这本书,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书里所讲的故事虽然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近百年的距离,但是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
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1月29日,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
瞿秋白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危险、受尽了压迫和欺负。
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原屈服。
他的爱国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他患上了肺病,但他还是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
1919年的一天,他因疲劳过度,肺病发作吐血。
他的表姐夫写信慰问,他回信说:“干了平生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如果一般的人吐血,会马上送医院,可他没有。
他的忘我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生生感动了我们下一代。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瞿秋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向上,要好好学习,遇到挫伤与困难,要沉着应对,努力思考;在生活里,我们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要过分的依赖别人,而且生活节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在学校要团结同学,相互帮助,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荣,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第2篇】这些天,我在看一本充满教育意义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伟人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1935年离开人世,年仅36岁。
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母亲金璇知书达理,瞿秋白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读完这本书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非常敬佩瞿秋白的这种爱国精神,不禁为瞿秋白烈士忠于党、人民们的革命精神感到自豪。
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义正严词地说:“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_初中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他,曾年纪轻轻,便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他,曾参加中共三大,起草党纲;他,曾经与上海工人在一起,武装起义……他,便是伟人瞿秋白。
正如一位名人说过的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可见,人的精神上的生死,在于信仰。
瞿秋白便有着崇高的信仰,为了信仰。
他可以献出自己的青春,献出自己的生命。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瞿秋白: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是的,瞿秋白的躯体已经死去,但他的灵魂、精神将永远荡漾在我们的心间,永远活着。
一张恬静的脸,一副斯文的眼镜,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样,这是瞿秋白在就义前拍的一张黑白照。
很难想像在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死神已经近在咫尺了,他却依然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我并不垂怜他,反而竟肃然起敬。
就义时,瞿秋白微笑着对刽子手点头说:“此地很好!”于是,便从容离开了人间,在死亡面前,世上又有几人能从容离世呢?中国有一句古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瞿秋白便是前者,不愧为“一代英豪,精神千秋!”
,。
《瞿秋白》观后感500字
《瞿秋白》观后感500字今天品社课上,王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了伟人瞿秋白,电影,看完此片,我不禁高声呐喊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看完《瞿秋白》后,我知道了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他誓不低头的抗争姿态,必将获得人们的喝彩。
瞿秋白也非常有爱心,在他小的时候,同伴们约他出去玩耍,他看见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孩光着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瞿秋白见状,立马脱去身上的外衣,给那个小孩穿上。
当今社会也有许许多多的好人。
那天,我等车时,感觉门牙咬掉了。
可这时偏偏我要等的车来了。
我心想:如果把牙拔下来再走,车早就走了,等下一辆还要半个多钟头呢!我抱着这样的心态上了车,找了一个后排靠窗的座位坐下了。
当我再用舌头舔那颗门牙时,嘴里好像多了什么东西。
吐出来一看,“天啊,牙掉了!”我吓得大叫一声。
这时,车上所有人的眼睛“齐刷刷”地向我“扫射”。
这时,我心想:天啊,这次可丢大脸了!血还一直往外流。
“给你,擦擦嘴上的血!”旁边的一位陌生的大姐姐从包里拿出一包面巾纸给我。
这时我觉得好温暖,好幸福!“谢谢!”我接过面巾纸,乖巧地说。
“呵呵,没什么!”她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大约过了十分钟,我要到的地方要到了,这时我的嘴自作主张地说了一声:“姐姐再见!”她没有说话,只是淡淡一笑。
我也要像瞿秋白和那个大姐姐一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少先队员。
瞿秋白深深地爱着国家,他在写《新社会》旬刊时,在文章中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可遭到反动派的反对,就禁止出版了《新社会》。
但瞿秋白依然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当瞿秋白面对迫害时,他依旧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坐在草坪上,对着侩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很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像瞿秋白这样的人物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我们也应像他一样,做个爱国的少先队员。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读后感
《瞿秋白传》是一部极具启示性的纪传体小说,讲述了中国近代史
上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的生平事迹和为
中国革命事业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
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瞿秋白的人生经历,他生于甲午战争时期,经历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目睹了中国王朝的垮台和中国社会
的动荡。
他在年轻时加入了革命组织,始终坚定地支持中国的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
他在革命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过人的才华,为中国共
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了革命牺
牲了自己的一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瞿秋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的人格魅力、思想纯洁和勇毅坚定深深地感染了我。
尤其是在翻阅他的遗书时,我
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深刻关怀,这让
我更加坚信革命的伟大和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力量和决心
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
瞿秋白一生追求理想,始终高举革命的旗帜,忠诚于革命信仰,这是每一个革命者都值得学习的。
总之,《瞿秋白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政
治领袖和革命家的风采,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和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未来的挑战。
《瞿秋白》观后感500字
《瞿秋白》观后感500字今天品社课上,王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了伟人瞿秋白,电影,看完此片,我不禁高声呐喊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看完《瞿秋白》后,我知道了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他誓不低头的抗争姿态,必将获得人们的喝彩。
瞿秋白也非常有爱心,在他小的时候,同伴们约他出去玩耍,他看见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孩光着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瞿秋白见状,立马脱去身上的外衣,给那个小孩穿上。
当今社会也有许许多多的好人。
那天,我等车时,感觉门牙咬掉了。
可这时偏偏我要等的车来了。
我心想:如果把牙拔下来再走,车早就走了,等下一辆还要半个多钟头呢!我抱着这样的心态上了车,找了一个后排靠窗的座位坐下了。
当我再用舌头舔那颗门牙时,嘴里好像多了什么东西。
吐出来一看,“天啊,牙掉了!”我吓得大叫一声。
这时,车上所有人的眼睛“齐刷刷”地向我“扫射”。
这时,我心想:天啊,这次可丢大脸了!血还一直往外流。
“给你,擦擦嘴上的血!”旁边的一位陌生的大姐姐从包里拿出一包面巾纸给我。
这时我觉得好温暖,好幸福!“谢谢!”我接过面巾纸,乖巧地说。
“呵呵,没什么!”她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大约过了十分钟,我要到的地方要到了,这时我的嘴自作主张地说了一声:“姐姐再见!”她没有说话,只是淡淡一笑。
我也要像瞿秋白和那个大姐姐一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少先队员。
瞿秋白深深地爱着国家,他在写《新社会》旬刊时,在文章中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可遭到反动派的反对,就禁止出版了《新社会》。
但瞿秋白依然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当瞿秋白面对迫害时,他依旧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坐在草坪上,对着侩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很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像瞿秋白这样的人物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我们也应像他一样,做个爱国的少先队员。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300字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300字《伟人瞿秋白》读后感在茫茫人海中,偶然发现了胡风所著的《伟人瞿秋白》这本书。
这本传记类作品详细描绘了瞿秋白的一生,令人深感震撼和敬佩。
书中以生动的文字展示了瞿秋白的英勇和坚定。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之一,为党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他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斗争的执着追求,即使在困难和逆境面前,他也从未动摇。
他在斗争的道路上毅然决然地走向前方,勇往直前。
他的为人正直坦荡,为了党的事业,他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家庭的温暖,选择了牺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瞿秋白的伟大和崇高。
他的事迹让我再次看到了革命精神的力量。
他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反思。
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鼓舞着我,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瞿秋白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毫不犹豫地迎接挑战。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瞿秋白的伟大并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个人奋斗上,更深入地体现在他对于人民的深情厚意上。
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个人的得失置诸度外。
他时刻关心着社会的动向,为了人民的福祉,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他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一生去改变社会,为人民谋取幸福。
他不图个人名利,只是默默地为人民奉献。
他的精神触动了我,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如何为人民做出贡献。
这本书不仅展示了瞿秋白的卓越品质和奉献精神,更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事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不断学习瞿秋白这样的模范人物,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伟人瞿秋白》,我深深感受到了瞿秋白的伟大,也更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我将继续学习瞿秋白这样的先进事迹,努力发扬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发扬瞿秋白的精神,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总之,通过阅读《伟人瞿秋白》,我受到了鼓舞和启示。
读瞿秋白传有感
读瞿秋白传有感瞿秋白传写出了瞿秋白有着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有什么阅读感想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读瞿秋白传有感,一起来看看。
读瞿秋白传有感篇1我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有关历史和人物传记的书,面前的这本《瞿秋白传》,我已经读了三遍。
每读一遍,都会被瞿秋白的精神震撼着。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勤学善思。
小时候,瞿秋白背诵宋代张俞《蚕妇》诗,母亲问他:“上城归来的人,为什么泪满巾?”他说:“因为养蚕的人穿不上绸,不养蚕的却满身绸。
”母亲听了,高兴地说:“读书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读书。
”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也要学会思考,不能死学、学死。
他喜欢读书。
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起码要懂得文学、史学、哲学。
否则又怎么能算一个中国人呢?”因此无论多忙,他都坚持读书,即使在他生病时,仍然夜以继日地读书。
我们也要在学习之余多读书,在书本中汲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他积极投身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年仅12岁的他,在家首先把象征着封建压迫的辫子剪掉。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开始。
他忍住病痛,在酷热中奔波于街头,联络、组织、演讲……短暂的一生留下6个“第一”:第一个在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第一个在我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第一个在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第一个系统地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人;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作为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他具有无畏的革命精神。
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出:“头可断,志不可敌。
”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他时,他谈笑自若,从容走向刑场。
沿途唱着《国际歌》等。
读《瞿秋白》有感
读《瞿秋白》有感今年11月的某个秋日,我们省委党校学员现场教学来到福建长汀--闽西重峦叠嶂中的一座古城。
在城西罗汉岭的半山腰,屹立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白云悠悠飘过,秋风仍在吟唱,青松如盖,绿草初黄,而瞿秋白先生,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和一代豪杰,在八十一年前,已经壮烈而又洒脱地走完了他36岁生命的最后时刻。
现场教学后,我又特意找来《瞿秋白》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版),穿越到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再次感受先生勇猛精进、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波澜起伏、曲折悲壮的政治生涯,以及真诚坦率、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
牺牲: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1934年10月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前,瞿秋白被留下。
当时他已预料到今后的命运,说:“我个人的命运,以后不知怎么样,但是可以向战友们保证,一定要为革命奋斗到底”。
毛泽东同志在当时自身难保的情形下,也曾为瞿秋白“说话”,但未见成效。
毛主席后来言及此事时说,“长征出发的时候,像瞿秋白、刘伯坚,还有我的爱弟毛泽覃等人都应该带出来的,教条主义搞宗派,把他们留在苏区,给敌人杀掉了”。
毛在以后的斗争岁月里还对朋友提及:“要是瞿秋白不死,现在来领导边区的文化运动,那该多好。
”入狱后,无论是面对酷刑,还是利诱,瞿秋白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以革命者坦荡的襟怀,独自扛起了忠诚和信仰的旗帜。
当审讯人员让瞿秋白效法叛徒顾顺章时,瞿秋白愤怒不已,高声斥道:“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
你认为他这样做是识时务,我情愿作一个不识时务的笨拙的人,不愿做一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整个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忠诚与背叛相较量的历史,在白色恐怖中,既有像向忠发、张国焘、顾顺章这样信念缺失、贪生怕死的投敌变节者,也有像方志敏、瞿秋白、陈树湘这样党性坚定、视死如归的坚定革命者,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起了脊梁,彰显了党性。
绝不出卖灵魂,就要面对牺牲。
1935年6月18日清晨,瞿秋白知道自己大限已至,仍一如既往地拿起一本唐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一句,突发灵感,写下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
瞿秋白事迹读后感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一)寒假里的一天,我取出刚借来的—本新书《瞿秋白的故事》,看着书名,我就被它吸引住了。
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以前没有听说过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天就看完了。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名人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精神。
瞿秋白既是一个了不起的名人,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
他的少年时代可不像我们这样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瞿秋白16岁时就因家贫而辍学。
停学后,表姐夫为瞿秋白在无锡谋得一个教师职位。
他去任教后没几天,母亲就在债主和贫困的逼迫下,自寻短见了。
这件事情让他看清了旧社会的罪恶,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领袖生涯》这篇故事。
讲了瞿秋白发表了一篇接一篇支持工人运动、反对帝国主义迫害的战斗檄文,极大的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嚣张气焰。
由于过度地工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是他一直抱病工作。
党中央劝他住进了医院,他仍然利用病中休息的时间,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一定胜利时,他清醒地看到:“革命前途光明,但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作了自我批评,表现出宽宏的胸襟和气度,开创了党内领导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鲁迅先生在整理瞿秋白的书稿时说:“人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着作、他的思想要传下去,不能泯灭了。
这也是我们活着的人对他的最好的纪念。
”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我们怎样传承瞿秋白的精神呢?我想,瞿秋白能成为一位革命领袖,同他少年时代发愤读书是分不开的,同他为国家、民族英勇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要像瞿秋白一样,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兴旺而读书的理想,将来为中华复兴事业出一份力!瞿秋白事迹读后感(二)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会议室看电影,影片的名字叫《瞿秋白》。
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记载着瞿秋白幼年到成年的故事,十分感人。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
《瞿秋白》事迹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完了《瞿秋白》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瞿秋白一生的事迹。
瞿秋白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从中受益匪浅。
瞿秋白从小非常爱学习, 勤于思考。
有一次,他写关于古代伯夷,叔齐的作文,有着独到的见解,语言也生动,老师批了100分,转送给校长看,校长也很赞赏,又夸他的:“作文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在100分后面又加了5分.
1910年,瞿秋白开始对黑暗现实不满,抨击时政,他陆续写了许多文章,激励当时的青少年要爱国。
当他后来知道自己那些书籍被焚烧时,他站起身,举着紧握的右拳,愤慨地说:“书可以被烧掉,但是,革命的理想是烧不掉的!”1919年,瞿秋白组织同学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寻求革命及拯救中国的途径。
1920年,瞿秋白为了解十月革命,他背井离乡,去了苏联莫斯科,更加忘我的工作。
192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多次武装起义,成果显著.
我看完此书,我从瞿秋白的身上看到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持不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作为当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学好知识本领,长大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瞿秋白” 这个伟大的名字。
瞿秋白传有感范文600字
瞿秋白传有感范文600字看完《瞿秋白》后,我知道了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瞿秋白传观后感,欢迎阅读。
瞿秋白传观后感1前几天,妈妈帮我买了一本书,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就看,至于什么书,待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瞿秋白,不认识?啊不会吧!那就让我来讲讲吧!瞿秋白的家乡在江苏常州,地处江南水乡。
它北靠长江,南濒太湖,大运河从城中流过。
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常州的地域文化、清流稼禾,之所以为少年瞿秋白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瞿秋白1933年夏秋,瞿秋白在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斗争》上发表了一些文章,笔锋犀利,观点鲜明,因意见相左,遭到党内的错误批判。
在一次党的小组会上,有人竟向瞿秋白吼道:“像你这样的人,只有一棍子敲出党外去!”我想对瞿秋白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想对瞿秋白说:没事,不要管他们,相信自己!看着看着这本书,我慢慢进入了梦乡,我梦见,瞿秋白爷爷在跟我打招呼:你好啊!小朋友,看了你这篇文章,我很开心。
你懂得了:不要管别人,只要自己向前进,你真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
”我向瞿秋白爷爷笑笑,正当我要开口,瞿秋白爷爷消失了,(其实我醒了) 读完了这本耐人寻味的书,我开始明白:坚持自己的决定,如果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你已经很努力了!啊,这本书是多么好看呐!我要谢谢你妈妈,在谢的同时让我来告诉你,这本书的名字是《瞿秋白》。
瞿秋白传观后感2小时候,我经常听爸爸提起翟秋伯伯的故事,但我并不认识他,直到今天,我看了《瞿秋白》录像后,才对瞿秋白有了新的认识。
瞿秋白是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文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在祖国危急之时,他召开了七八会议,挽救了党和革命。
他留下了500多万字的文学著作,最后竟死在残忍的蒋介石的屠刀下,年仅36岁。
小学五年级《瞿秋白》读后感
小学五年级《瞿秋白》读后感读完《瞿秋白》后,我知道了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直面人生拒绝妥协呼唤良知的文化精英们拒绝合唱。
他们是人文理想和文化精神的坚守者,是秋白、鲁迅的继承者,是今日中国的脊梁,是这个物质时代的哀痛者与幸福者。
他们誓不低头的抗争姿态,必将获得人们的喝彩。
瞿秋白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怀,无所畏惧、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和不屈服的精神也值得当下的我们学习。
或许有人会说,当下是和平年代,没有外敌内贼,革命烈士身上体现的精神没有现实意义。
其实不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将会碰到许多不和谐。
我们是否能及时勇敢站出来指出?瞿秋白小时候就关心国家、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还积极投入爱国反帝斗争。
瞿秋白深深地爱着国家,他在写《新社会》旬刊时,在文章中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可遭到反动派的反对,就禁止出版了《新社会》。
但瞿秋白依然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当瞿秋白面对迫害时,他依旧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坐在草坪上,对着侩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很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像瞿秋白这样的人物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我们也应像他一样,做个爱国的小学生。
延伸阅读小学五年级作文:读后感放暑假了,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好多书,有《信鸽花脖子》,有《银鸟记》,还有《我住过的美丽星球》不过我没看眼花,一下子就选了《我住过的美丽星球》,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太吸引我了,书的内容非常精彩,差不多是这样的有一个男孩叫忍冬,因为他头上有四季都不会融化的雪,他的另一个名字叫选怕怕,是他妈妈取的,之所以他叫选怕怕,是因为他最怕二选一。
这个超级犹豫黏糊的男孩妈妈和他爸爸突然要出国,忍冬的选择恐惧症大发作,这让一心想帮助他的金赛果和陈夹心忍无可忍。
有一天,他无意撞进了陶喜家的阁楼,这是个美丽有迷离的星球,没想到他竟然在那里改变了自己,在学校演出准备中果断选出了最有故事感的服装。
伟人翟秋白读后感
伟人翟秋白读后感
《伟人翟秋白》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领袖翟秋白的
传记,通过对他一生的描述,让我对这位伟大的领袖有了更深的了
解和敬佩。
翟秋白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
定地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
他不畏艰险,不惧强敌,为
了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惜付出一切。
在读完这本传记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翟秋白对国家和人民的无
私奉献精神,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他的事迹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通过这本传记,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伟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他心怀信念,不断地努力奋斗,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翟秋白的事迹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有信念和毅力,
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总的来说,这本传记让我对翟秋白这位伟大的领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佩,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小学议论文作文:读《瞿秋白》有感2
读《瞿秋白》有感
前些天,我看了一本连环画,这本连环画可不是一般的小儿看的连环画,而是有教育意义的连环画——《瞿秋白》。
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1月29日,1935年离开人世,家乡为江苏常熟,地处江南水乡。
它北靠长江,南濒太湖,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为少年瞿秋白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瞿秋白的父亲平时爱好绘画和吟诵诗文,他的母亲也爱好诗词歌赋,父母的教育对瞿秋白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为瞿秋白的爱国精神和他的疾恶如仇的品质而感到自豪。
比如说,有一次,他带病想参加红军长征,军长看他身有疾病,不让他去,他就忍痛割爱,把自己最心爱的红马献给军长,希望能给祖国出一份力。
我想为瞿秋白的英雄气概而喝彩。
瞿秋白,我们江南水乡能有你这种伟人,我为你骄傲!瞿秋白,我们中华民族能有你这种杰出的人才,我为你自豪!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瞿秋白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向上,要好好学习,遇到挫折与困难,要沉着应对,努力思考;在生活里,我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赖别人而且生活要俭朴,不能浪费;在学校里,
要友爱同学,团结努力,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做个好学生。
经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希望大家能向瞿秋白学习,学习这种伟大的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想了解瞿秋白的一生,你不能不看《瞿秋白传》。”这是某篇书评的第一句。是的,我看对书了。“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这是《瞿秋白传》腰封上的两句话,当然,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能看见它,但在网页图片上见到时着实感受到了编辑推荐的诚意。确实,这位从容就义的人物是个书生,一个坦率的书生,他把自己称为“半吊子文人”;确实,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真切切的秋白,个人性情充分表露,思想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以前出版的一些小册子和论文,多半侧重于介绍瞿秋白的文学活动,而陈铁建先生所著《瞿秋白传》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他的生平事迹,从各个侧面描述了这个历史人物。瞿秋白先生是一位有个性、有特点的人,作者力图通过描写他的多样的兴趣、复杂的感情,展示他的生活。书中写了他对母亲的深情,他对母亲自杀的悲怆;写了他去俄前夕的父子情、儿女情,写了他的两度婚恋;写了他与茅盾、鲁迅的友谊。人物传记,一要真实,二要生动。瞿秋白一生虽然短促,但将他经历的种种,一一考证确凿,并非易事,本书所记瞿秋白生平是准确的。《瞿秋白传》包括十五个按人物各个人生阶段划分的章节和瞿秋白生平活动年表及后记,是一本非常成功的传记,准确生动地为读者展现了瞿秋白先生生平,也为此作了很好的解读。
瞿秋白在临死之际坦然无情地解剖自己,为后人留下了近百年之谜。1990年,曾经和瞿秋白一起在苏联当国际代表的陆定一说:“《多余的话》也反映了秋白同志的内疚,因为他当了共产党的领导人,但没有把王明路线反掉,以致革命遭到灾难,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有愧于被推为领袖。” 都知道共产党内斗争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瞿秋白到苏区工作后,依然被博古、李德等"左"倾领导人打击斗争,使瞿秋白感到万分痛心的是,亲眼目睹了王明路线给革命带来的失败,当他提出随中央机关“长征”要求时,被数次断然拒绝。那些“党内同志”要用“甩包袱”,“借刀杀人”的手段,来地排除异己。对这一切,瞿秋白当然是心知肚明的。我们不难理解《多余的话》中的悲哀、低落的情绪,他不能在这其中谴责对他的不公,因为毕竟是共产党内部的事情,只能用“滑稽剧结束了”之类的话来嘲讽自己。
瞿秋白是一个失败的政治领袖。作者在书中写了这样两段话:瞿秋白是一介书生,论文著书,倚马可待。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内还没有几个人能够超出他之上。在大革命的高潮中,作为一个理论家、宣传家,乃至革命教育家,瞿秋白的才智洋溢,绰有余裕。但是作为政治家,特别是作为政治领袖,则嫌大不足。在纷扰复杂,纵横捭阖的政治斗争漩涡中,他还缺乏临危不乱、遇变不惊、随机处置、举措适当的气魄和能力,而容易产生犹豫摇摆,甚至举措失当。应该说,他的这个弱点,在他一生中,都没有完全克服,不能不是他终生引以为憾的事。
我们达不到他的境界,我们没有经历过他的时代他的生活,但是,我们却应该尽可能地深入到他的内心,去感受他所产生的种种情绪。当他的时代渐渐久远之后,处在世纪之交的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年轻的目光平静地看待他。
在解剖文人与政治的矛盾之后,在隐隐约约流露出对党内残酷斗争的厌倦之后,“烈士”的称号对于瞿秋白已变得无足轻重。他十分清楚,作为错误路线领导人而被解除职务后,这些年来,即使活着的他,早已被那些正掌握着领导权的人视为“异类”。因此,他可以从容死去,却是以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个人,而非仅仅是政治意义上的人。
瞿秋白的一生生前曲折,死后不得安宁。一会是烈士,一会是叛徒,一会再平反。历史也许就是在这样的闹剧中发展的。正应了瞿秋白自己所说的一句话:“我这滑稽剧是要闭幕了。 ”
认识瞿秋白,无论如何都躲不过他的《多余的话》。如何认识《多余的话》也就成了如何认识瞿秋白的关键。我赞成这样的认识:“瞿秋白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他本该以革命烈士形象结束生命,但是他却残酷的自我剖析,把真实的灵魂赤裸裸地放在显微镜下,留给后人去品评是非功过,'愿意接受历史最公开的审判'。作为政党的领袖,在你死我活的内战时期,瞿秋白的坦率可说是幼稚,他写《多余的话》不是政治遗言,而是一首散文诗。”事实上,在读《多余的话》时,我不了解它有怎样的历史背景,也不清楚中共的发展史。很惭愧地说,我甚至不知道曾在中国的革命高潮中有着这样一位领袖人物,所以,完全把它当作纯粹的文学作品来细读,就像在倾听一个人的独白。即便不能明白先生在书中所提到的一些事情,但我想我当时是能感受先生的内心情感的,甚至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那些文字那般坦然真切,我无法不用心去体会——在《告别》里有这样的话:“我早已说过: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对于动手去揭穿别人的痛快,就是对于被揭穿的也很痛快,尤其是自己能够揭穿。现在我丢掉了最后一层假面具。你们应当祝贺我。我去休息了,永久去休息了,你们更应当祝贺我。”读到这里,我想,或许在这个世界活着,或多或少都会有假面具,只是,先生的假面具太过于沉重,沉重地让人忍心再继续在他享受那所谓的痛快时有所言语。
瞿秋白对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概括说就是杨尚昆同志在1985年纪念秋白就义50年时代表中共中央讲的四句话:瞿秋白是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瞿秋白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的代表作品有: 《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等。他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并在1923年6月15日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瞿秋白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参与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挤冷落直至牺牲,这被人们视作一个悲剧。其曲折的心路历程在《多余的话》中有着真诚的表达。根据他临终前的自述,他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参与政治运动,乃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完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陈铁建先生认为“:这样的文字,它很特殊,一般人呢不大容易理解,有的呢,甚至像丁玲说的,甚至有些浅薄的人,他会拿有些话作为话柄,加以误解,甚至曲解,所以丁玲的话是不幸而言中,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是没读懂,因为没有瞿秋白这样的经历,不了解共产国际运动和中共党内的这样斗争的残酷性,这种复杂性,不了解这个真相的话,很难理解,怎么会,共产党的领袖写这样一个东西呢?”
瞿秋白从小极爱读书,勤于钻研。他增提出"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起码要懂得文学、史学、哲学。否则又怎么能算一个中国人呢?"主修俄语的他,无论每天多忙,一定要按照自修的课程表完成德法英功课,不到深夜不止。作为一名书生,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将政治与文学相结合,谋求当时有志青年发展之路。这些都值得我好好反思。读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十年读书路,难道只为换回一张大学入学通知书?进入大学,是否意味着停止读书?当然这些并非指教科书。人们常说用理论武装自己。我想这理论当下指的应该是能塑造我们健全人格的,对我们灵魂深处有所启迪触动的先进理论。作为新一代的学生青年,我们确实应该多读书,不仅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更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有所思考。漫漫人生路,我们需要坚定的信仰指引我们,不偏离人生的正轨。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紧密的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建设国家的栋梁,关注国家的发展并以之为己任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瞿秋白作为一个理论家,他有理论上的勇气和胆识,但是他自己也看到了自己和中国知识界的不足。他说:“中国的知识阶级,刚从宗法社会佛、老、孔、朱的思想里出来,一般文化程度又非常之低,老实说这是无知识的知识阶级,科学历史的常识都是浅薄的很。中国无产阶级所涌出的思想代表。当然也不能自外于此。只是革命实践的需要,正在很急切的催迫着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来解决中国革命中之许多复杂繁重的问题。‘没有牛时,迫得狗去耕田’,这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形。”
《瞿秋白传》读后感
我不算是个爱读书的人,也向来对中国的近代史没什么兴趣,这是我第一次读人物传记,也是第一次试图去了解一位早期革命工作者,进而接触到部分中国早期革命史。一开始就选择读《瞿秋白传》,或许完全是个意外。因为在时间与空间的偶然,让我遇到了《多余的话》,从而造成我对产生这位先生必然的好奇,于是翻遍整个书库,找到了库存唯一的一本《瞿秋白传》,开始对秋白先生作更客观更深入更进一步的了解。
瞿秋白不是完人。他生在一个发展不健全的社会里,自然存在着弱点和不足。本书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力求在毫无歪曲的前提下,明晰地指出这些弱点和不足。作者写道:“瞿秋白思想所受的影响是庞杂的、多方面的。清末以来流行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潮,对他都有影响。从今文经学到佛学,从改良主义到实验主义,从整理国故到文化救国,都溶入了这个青年学子的正在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青年时代的瞿秋白未能找到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答案。“苦闷到了极点时,只有那无法排遣的悒郁陪伴着他,‘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江南、童年、苦与乐、悲与欢,已如过眼云烟一去不返,然而却不曾忘却:以酒为友,寻求麻木,折梅为伴,高洁自许,也只是一种想象中的慰藉,一种在无限漫长的苦闷彷徨途程中的短暂的小驻,调子是颓唐的,愁苦的。”
瞿秋白在临死之际坦然无情地解剖自己,多余的话》的瞿秋白,的确难以重叠在一起。在死亡来临之时,他已经把自己的灵魂赤裸裸地呈现在阳光之下,他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都以本来的面目留在两万多字的自白中。让人费解的是,《多余的话》总是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忧郁、厌倦,这就为把他污蔑为“叛徒”留下了口实,后来即使许多善良的人为他打抱不平时,也不能不用惋惜的口气,感叹于作者的低沉消极。这恰恰说明,瞿秋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复杂的文本,一个难以解说的生命。
陈铁健著《瞿秋白传》是党史研究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卓越的科学成果。在“四人帮”统治时期,瞿秋白曾因在牢里写了《多余的话》,道出了心中的委曲,大受污蔑。其意仿佛告诉人们,革命烈士只有一个统一的规格,口吐八股,不能说半句真话。陈铁健看不惯这一班专门欺负已死先烈的好汉。“四人帮”统治刚一结束,就撰写《重评〈多余的话〉》,对瞿秋白这个充满争议的遗篇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这是瞿秋白以文人卷入政治漩涡因不改本色产生的内心矛盾的自我解剖。这个分析与自有这个遗稿以来所有各方人士的看法大异其趣,不但思想新颖,而且非常合理,受到了茅盾、丁玲等前辈作家和党史学界的热烈称许,一时成为话题。中央专案组特邀陈铁健参加瞿秋白案的复查工作,并起草复查平反报告。他因此获有机会遍读公安部从1954~1964年十年间办理瞿案的全部审讯记录数十卷以及其他档案材料,访问了所有与瞿案有关的人员,并到长汀察看了当年的囚室和刑场。在如此坚实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本传记无疑是精神文明的一项基本建设,因为它恢复了瞿秋白作为共产党领袖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历史学家所应有的公平正直的态度,也是使党史研究成为科学跨出的大有意义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