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种植连栋温室,一年不卖菜却收入百万
扶贫大棚撑起脱贫致富梦
Hale Waihona Puke 进 入 江 苏 省 淮 安 市 淮 安 区席
桥镇谢荡村, 有一片 白茫茫连绵起 伏 的塑 料 大 棚 , 大棚里郁郁葱葱、 扶贫大棚撑起脱 贫致富梦 生机勃 勃 , 一个个 饱 满 的红椒 长势 喜人 。 五 六 个 农 民 正 在 忙 碌 地 采 患 有 白 内障 , 已无 劳 动 能 力, 还 有 年 纪 尚幼 , 全 家 摘, 装 车 送往 附近 的集 镇和 农 贸市 个 5岁 的 小 女 儿 , 场。 大 棚 红椒 的主 人李 杰是 当地 的 吃穿 都很成 问题 。2 0 1 6 年 2月 , 在 种植能手, 而在此之前, 他 还 是 个 村集 体 的帮助 下 , 李杰贷 款 了 6万 本村人 人知晓 的低 收入农户 。 元, 大 棚红 椒 的种植 规模 从 4 亩 扩 谢 荡村 地理 条件 不太 理想 , 交 大到 了 l 8亩, 在 扩大 规模 的同时 , 通不 便 制约着 当地 的发展 , 如何 带 他 还 吸 纳 村 里 的低 收 入 农户 劳 动 领 乡亲们 脱贫 致 富 , 成 了村 两委班 力 到 大棚 里就 业 , 雇 佣 了 4人一 起 子 日思夜 想 的期 盼 。 经过 一 番市场 种 植 大棚 红椒 。 现 在 从过 去 的年 收 考察, 村里 决定 充分 利用 撂 荒 的 良 入 2 万元增 加到 了年 收入 l 0万元 , 田, 开 始 尝试 种 植大 棚 红椒 。 村 里 已经 基本脱掉 了贫 困的帽子 。 找到 了李杰 , 帮 助他 联系 到 区里 的 授 人 以鱼 不 如 授 人 以渔 , 解 位 种 植大 户 学 习红椒种 植 技术 。 决 就 业 不 如 教 人创 业 。 目前, 在 李 短 短 5个 月, 从无到有, 红 椒 成 功 杰 的 带 动 下 , 在 村 集 体 的 帮 助下 , 上 市, 虽 然 试 种 产 量 不 高, 却 让 村 村 里 还 有好 几 户 低 收 入 农 户解 决 里干部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了就 业 问题 , 有 4户 准 备来年 种 植 李 杰 家有 7口人 , 种植 大棚 前 大棚 红椒 , 扶 贫 大棚 撑起 了他 们 的 全 家年 收入 只有 2万 元 , 家 里奶 奶 “ 脱 贫梦 ” 。 ( 沈 扶)
养殖不出自家院一年稳赚六七万
养殖不出自家院一年稳赚六七万
作者:暂无
来源:《乡村科技》 2013年第5期
河南省濮阳县户部寨镇杨楼村民施正义依靠特色养殖,不出大门不出院,每年都稳赚六七
万元。
今年46岁的施正义以前跟村里其他农民一样从土里刨食,农闲时打点零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俗话说,穷则思变。
施正义在干零活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2002年,
他在山东打零工时见当地有养狐狸的,就觉得这个项目投资小、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是一
条适合自己的致富项目。
尽管当时妻子极力反对,施正义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在家里并不宽
裕的情况下,投资几千元买了三十只小狐狸在自家庭院里当宝贝一样饲养起来。
后来,事实证明,施正义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
小狐狸刚养成,就有做皮毛生意的采购商争相上门收购,
第一年他就轻轻松松净赚一万多元。
尝到了在家搞养殖的甜头,施正义的家人也开始全力支持他的事业。
第二年,他又买回几
十只种貂和种貉,将其与狐狸一起饲养。
施正义一边饲养,一边学习相关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狐狸、貂、貉的养殖要领,积累了一定经验。
如今,他在自家庭院从事特色养殖已有十年多时间,虽然因庭院面积所限没有扩大养殖规模,却也获得了丰厚利润,每年都能净赚六七万元。
有限的投资和可观的效益,吸引了当地越
来越多的农户投身这一养殖项目。
在施正义的带动和帮助下,村里已有几户农家搞起了狐狸养殖,并且规模不断扩大。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2013-04-02。
(完整版)20亩地“鱼菜共生”农场,如何实现年收入1000万?
一位50后租了20亩地做小农园,4年时间,获得8项技术专利。
一个大棚能产出5倍的产值,CSA蔬菜配送供不应求,实现年收入1000万元。
做亲子科普、休闲旅游、自然教育等,获得部委、院校与当地政府的多重认可,甚至还把农场做成了连锁模式。
这是怎么做到的?在生态领域里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叫艾维故事。
8项国家专利,一个让人羡慕的生态圈,始于农场而非止于农场,源于农业却又超越农业;它吸引了万科,皇明太阳能等众多的合作者。
原本荒废已久、靠近公路的20亩土地,现已成为一座尽管规模小巧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精致的综合性生态农场。
从鱼菜共生到气雾栽培;从种植应季蔬菜到培育香草、花卉;不仅喂着鱼,还养着鸡、鸭、鹅、兔、羊、猪;还有集热器、纳米机、植物电场发生器、气雾栽培定制器……各种新鲜创意层出不穷。
慕名而来的客人,国内外都有。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所谓的鱼菜共生,就是在塑料大棚里,用饵料喂鱼,鱼排出的粪便在异养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氨氮,这些混合着粪便的水被水泵抽到填满陶砾的蔬菜种植槽中,产生了植物可吸收的营养。
来自鱼池的废水经过种植槽过滤后,变成清水又返回到鱼池中,如此循环往复。
在这个系统中,最大的特点是“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传统的养鱼方式,水面以下能见度最多20cm左右,但是这里,鱼池里的水是清澈见底的。
在艾维农园的鱼菜共生系统中,鱼池中的水被抽到种植槽中,鱼粪便经过微生物和蚯蚓分解转化,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养料,经过种植槽净化的水再回到鱼池中,如此循环往复。
除了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需要定期补充少量水以外,不需要给鱼池换水。
目前,农园的鱼菜共生虽然实现了垃圾和水的零排放,但还需要投入外购的鱼饲料。
农园将利用麦麸、虾皮、花生饼等材料,自行配制鱼饲料。
另外,这里的水循环现在是靠电力来维系的,但乡村电力供应有时不稳定,农园就遇到过停电的情况,一旦停电就会发生鱼池中的水变浑浊等问题。
如果未来能利用清洁能源供电,如采用太阳能或者风能供电,会使得这个体系更加自给自足,不仅更低碳,也将会更加保险。
从林场到大棚,老秦的田园致富路
从林场到大棚,老秦的田园致富路
从林场到大棚,老秦的田园致富路
2012年,位于大兴安岭脊中段的阿尔山国有林场全面停伐。
阿尔山市政府建设大棚种植园区,发展种植产业,鼓励林场职工转行。
2013年,曾是林业局职工的秦荣富租下9个大棚,发展特色蔬菜与苗木种植。
时至今日,老秦一年的纯收入可达十几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当地居民也开始学习大棚种植技术。
告别森林的老林区人正走上田园致富路。
6月23日,秦荣富在阿尔山市天池镇种植园区大棚里查看即将上市的冰草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6月23日,秦荣富在阿尔山市天池镇种植园区大棚里查看柳兰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6月23日,秦荣富(右)在阿尔山市天池镇种植园区大棚里指导种植户刘国斌培育冰草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这是阿尔山市天池镇种植园区外景。
90后小伙种姜年销售额6000万
农家之友2012.10这里是四川乐山,30多个工人正在抢收仔姜。
现在正值仔姜集中收获上市的季节,价格行情波动很大。
这块地的仔姜,如果下午3点还不能装车运走,就可能错失今天4块钱1斤的好价钱,而明天的价格就可能跌到1块钱。
这一天,已经让眼前这个90后小伙子陈正全等了一周了。
时间如此紧迫,但总爱调皮捣蛋的他,却非要上前跟工人比一比谁拔姜更快。
然而,比赛刚开始不到1分钟,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陈正全就耍赖谎称自己拔完了。
在大家眼里就是个孩子的陈正全,不仅开起玩笑大大咧咧,做起事来也让人不可思议。
从几年前当工人的时候,他就被大家称为“疯子”。
而就是这个90后的“疯”小伙,却已拥有四川、重庆、海南3个仔姜基地,共2000多亩,每年销售额6000万元。
但是,第一次与他见面的人,很多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安装塔吊起步不像老板的陈正全确实很厉害。
早在15岁他刚踏入社会时,仅用了半年时间,打工每月就能赚到两三万元,这几乎是其他老乡月收入的20倍。
90后的陈正全又是如何在17岁时,靠仅有的10万元,短短5年,就获得了6000万年销售额的呢?陈正全出身在重庆綦江区石壕镇梨园村。
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了叔叔,家里曾经一贫如洗。
看到家里窘迫的生活,2005年6月,15岁的陈正全决定瞒着父母外出打工。
然而,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站在人群中,他发现自己是那么的不起眼,自卑甚至让他都不敢和别人说话。
为了生存,陈正全每天晚上都会对着墙壁自言自语,来练习胆量。
一度自卑的陈正全,经过老乡的引荐,进了工地做零工,每月赚取几百块钱维持生活。
然而半年后,他却有了每月两三万元的收入,几乎是其他老乡月收入的20倍。
陈正全到底做了什么?2005年8月,工友发现,陈正全行踪变得诡异起来,他经常偷偷半夜溜到建筑工地去。
陈正全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还要半夜去工地,上下爬梯子?原来,当时陈正全打听到,安装和操作这种又高又大的塔吊工资很高,但却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所以很多人不敢做。
大棚不种蔬菜种人参,他规模种植每亩收入十二万!
大棚不种蔬菜种人参,他规模种植每亩收入十二万!提到大棚种植,可能大部人首先想到的是各类时鲜的蔬菜,但是张国强的大棚里种的作物却和别人不一样,而且他种植的这种作物比别人种蔬菜更加赚钱,效益回报更高!因为他种的作物是号称“百草之王”的人参!据张国强介绍,人参种植虽然成本比较高,每亩大约需要投入8万元左右,但是效益非常好!一亩人参,除去各项生产成本,纯利润大约在12万元之间。
刚开始进行露天种植时由于缺乏经验,他抱着试验的心态,一亩播下6万多粒种子。
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精心管理,一个月后人参破土出苗。
由于人参苗期不能施肥、喷药,导致人参苗出现了一些病虫害,但当年的人参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九成多。
六个月后,“半岁”的“人参娃娃”便被一家外地的酒厂以每株5元的价格收走了3万多株。
由于酒厂只收购连根带叶的人参,没有叶的人参娃娃他便卖给了市场零售商。
从种到收一季下来,张国强第一次种植人参就取得了十多万元的纯收入。
露天人参种植所带来的高额利润,让张国强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商机,第二年他又在村里多流转了五亩地,全部种上人参,进行人参规模种植。
露天种植成功后,他又找农业技术专家咨询求教,大胆尝试着进行大棚种植,最终将部分“年龄”两年、三年的人参弄进了拱棚。
由于露天人参一般在秋后就要落叶,开始进入休眠期,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天,人参在休眠期里是不生长的。
而大棚人参种植,则会打破露天人参在冬季里的休眠期,增加人参的生长时间。
此外,在棚里,春节过后就可以播撒人参的种子,而露天种植,只能在惊蛰过后气温上升的时候才能播种,大棚种植人参要比露天种植在时间上要提前两三个月。
在投入与产出效益上,张国强自己算了一笔细账:一亩地的最佳种植密度在6万株左右,一粒参种价格1块钱,所以仅种子投入成本就是6万元;加上人参种植需要遮光网、人工成本、水电费、肥料等,大学需要量万元的费用,这样算下来人参种植每亩总成本在8万元左右。
而酒厂只收购带叶片的人参,每株价格是5块钱,带叶人参的出产率大约在70%左右,每亩参地能产出4万多株带叶人参,销售收入大约20万元,再去掉8万元的种植成本,最后一亩地可得利润大约12万元,效益要比种蔬菜好很多。
90后大学生,敢60万建一个大棚年销售一千万?.doc
90后大学生,敢60万建一个大棚年销售一千万?90后大学生,敢60万建一个大棚年销售一千万都说农业太难搞了,很多有钱有资源的大老板都栽在里面但一个90后大学生,并不是农二代接班人,为何敢60万建一个樱桃大棚,还做到了1000万先花1年半的时间学习和考察本文的主人公高呈来自大连,大学专业是计算机,大学期间创业成立了一个50多人兼职团队。
但他一直的梦想是做农业,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看到农民种樱桃,各种辛苦还不赚钱,很不服气,所以大四开始正式施行他的农业梦。
高呈告诉财哥,他虽然很年轻很冲动,但一开始就思考的比较清楚,10年到11年中旬,这一年半的时候都花在学习和考察上,并不是一头热血,盲目地搞农业。
高呈跟财哥讲,那一年半时间主要围绕下面三个问题种什么高呈想到种樱桃,一方面,大连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樱桃,另一方面当地农户以种樱桃为主,技术不是问题,而且他还先跟农户学习了大半年。
还有,当时高呈看到樱桃仅适合大连和山东地区种植,总体不算泛滥(10年),加上当时樱桃越来越受市场欢迎,更坚定了他种樱桃的想法。
种什么品种的樱桃,才是关键就像余惠勇在种植业五大风险里讲得,选品种是重中之重,第一步错了,往往就再也没机会挽救了大连和山东等樱桃产区高呈都去考察了,发现很少有美早这个品种,因为美早樱桃比较娇贵,并不适合露天种植,产量和品质都不好。
但对比了很多品种后,发现美早耐运输、口感好、个头大,种植技术也挺成熟,种得少正好是个机会,更坚定的选择了美早高呈在创业初期,就确定了专注美早樱桃的方向怎么种为什么只建大棚种植关于这个,高呈当时是这么想的美早不适合露天种植,那就大棚种大棚还能让美早提前上市,3月份就可以上市,市场效益好,比露天美早价格高好几倍。
同时带来了另一个优势,一个棚要投资60万,普通农户是没有这个实力的,无意之中就形成了竞争壁垒。
农业的门槛太低,没有差异化和稀缺性,是卖不出好价钱的。
说到这个,高呈说,大棚带来的这些优势有点无心插柳,当时他的想法就是不能跟普通农户种的一样,不能谁都可以种专注美早樱桃,并且是专注大棚美早樱桃,高呈的方向很明确,为后面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定基础市场在哪大棚虽好,但问题来了,一个大棚要60万,高呈怎么敢那就通过市场去验证10年,当地所有农户都卖给中间商,或者零散的水果贩子,价格压得很低。
关于富强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关于富强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们村老王的故事,那可真是一段让人惊叹的富强之路。
老王啊,以前就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子。
家里那几间破瓦房,一到下雨天就到处漏水,日子过得别提多紧巴了。
记得有一回,我在路上碰到他,他正扛着锄头准备去地里干活。
我就打趣地问:“老王,你这天天埋头苦干,啥时候能富起来呀?”他抬起头,抹了一把汗,坚定地说:“妹子,你别笑话我,我就不信勤劳换不来好日子!”
后来,老王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种大棚蔬菜能赚钱。
他二话不说,东拼西凑借了些钱,就搞起了大棚。
刚开始的时候,那可真是难啊!村里好多人都不看好他,说他瞎折腾。
有一次,大棚里的菜生了病,老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到处打听,请教专家,还拉着隔壁村有经验的老李来帮忙。
“老李啊,你可得帮帮我,这菜要是全毁了,我这日子就没法过啦!”老李拍着他的肩膀说:“别急别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
经过一番折腾,菜的病总算治好了。
慢慢的,老王的大棚蔬菜越种越好,产量高,品质优。
再后来,老王不仅种蔬菜,还搞起了蔬菜加工,把自己的产品卖到了城里。
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家里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
如今,老王成了我们村的致富能手。
每次村里开会,他都被请上台给大家传授经验。
他总是笑着说:“只要肯吃苦,肯动脑筋,咱们都能过上富日子!”
看看老王,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富裕生活,这不正是我们追求富强的一个生动例子吗?只要有决心,有行动,富强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大棚蔬菜致富故事
大棚蔬菜致富故事
在690年的石家镇,一位叫林有成的农民,因为家里面没有地块,只有几块田头地,他无力耕种。
后来他拿出了一小部分资金,去购买
了一块空地,准备在上面建设大棚,在里面养殖鱼虾及种植蔬菜,以
此赚取收益。
他开始种植藤萝、黄瓜、青豆等蔬菜,选择用温室的方式养殖,
并辅以微肥施喂,以满足餐桌求质求量的需要。
林老板在夏季冷却环境,在冬季采取保暖措施,有效的增加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价
格也相应提高,随着林有成在农业科技上的不断发展,也对提速了农
民的收益。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农户都开始建设大棚养殖蔬菜,大棚里
产蔬菜效益有保证,让乡村经济发展更加快捷,而且大棚蔬菜还拥有
无药有机蔬菜品质,风靡全球,这就是当代林有成大棚养殖蔬菜致富
故事。
吴献忠无核木瓜种植年赚百万
吴献忠无核木瓜种植年赚百万吴献忠无核木瓜种植年赚百万吴献忠是湖南省安化县东坪镇据木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培育的无核大果木瓜,在湖南省首届双新技术交流会上获得科技成果一等奖。
据有关部门考证,这种无核木瓜目前在全国尚无第二例。
艰难起步,荒山变果园据木村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吴献忠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十分困难,14岁那年,他初中未毕业就无奈地结束了求学之路,天天跟随父亲上山烧炭。
烧炭时得住在山上,经受蚊虫的叮咬。
干一天活下来,浑身衣服汗水湿透,脸面一片乌黑,且收入少得可怜。
后来,他又尝试着采药、养鱼,并到外地打工,均因缺乏技术,收入甚微。
1994年,他家7口人的年收入还不足5000元。
农村致富真是难呀!吴献忠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
一天,他在县城图书馆看到一本杂志上刊载一篇文章,介绍一位与他命运相似的农村青年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终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事迹,他感到眼前一亮,备受鼓舞。
吴献忠下定了在家乡踏踏实实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自己虽然初中都未毕业,但在当地也算是个有学问的人了,他要把知识变为财富,摆脱贫困。
他反复思索,觉得家乡虽然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但处处是青山绿水,景色宜人,土壤肥沃,被荒置多年的山地其实就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宝库。
他要利用荒山种果树,建果园。
吴献忠顶着风险承包了村里的近20亩荒山。
资金不足,他便用自家惟一的杉山交换了别人荒废多年的油茶林。
献忠,你没读多少书,不懂什么技术,要开发这么多荒山种水果树不是闹着玩的,再说咱家贫困,万一亏本了,可经不起折腾啊!母亲泪眼汪汪地望着这个不安分的儿子,忧心忡忡。
妈,要过上富裕日子,就要学习科学技术,走别人不敢走的路。
我细算了一笔账,只要水果品质好,有销路,种果树赔不了钱。
听了儿子的话,望着儿子执着的表情,母亲默许了。
创业之初,艰辛自不必说。
为尽快开发荒山,吴献忠每天早早起床,吃点饭就上山,中午在山上啃干粮,一直干到天黑。
经过1个冬春的努力,吴献忠在家人的支持下,将20亩山地全部开垦成梯田,栽种板栗,在果树行间套种了花生、黄豆等多种农作物。
种植大棚致富人事迹
种植大棚致富人事迹种植大棚致富人事迹近年来,种植大棚成为了许多农村地区致富的新途径。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大棚种植业发展迅速,众多农民通过种植大棚取得了丰收,并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
下面将介绍几位种植大棚致富的人事迹,让我们一同感受他们的奋斗与成功。
一、王师傅王师傅是河北省一位农民,为了改善生计,他决定投资大棚种植。
刚开始的时候,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不断学习和实践。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摸索,他逐渐摸索出了种植蔬菜的技巧和经验。
他种植的蔬菜品种种类繁多,例如西红柿、黄瓜、生菜等。
他利用大棚温度和湿度调控的优势,保证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他还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大棚蔬菜的生产效益。
几年的努力下来,王师傅的大棚农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他的蔬菜不仅销往了当地市场,还供应到了周边的城市。
通过大棚种植,他不仅摆脱了传统农业的低收入困境,还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
二、李女士李女士是江苏省的一位农村妇女,她利用自家的土地建起了大棚,种植了一种名叫香菇的食用菌。
在她的努力下,香菇的产量不断增加,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她的香菇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销量也越来越好。
她还充分利用了网络和社交媒体,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将香菇销往了全国各地。
因为李女士的成功,她的家庭也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张先生张先生是山东省的一位农民,他在家乡投资建设了大棚,种植了草莓。
他善于观察市场需求,选择了品质优良的草莓品种,通过精细管理和科学栽培,草莓的果实质量和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张先生还注重草莓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将自家的草莓品牌打造了起来。
他的草莓不仅畅销山东本地市场,还远销到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城市,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通过种植大棚,张先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从一个普通农民发展成了一名富有经验的农业企业家,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结种植大棚致富的人事迹并不局限于上述几位,他们只是众多成功种植大棚者中的一部分。
河南焦作市武陟县村支书何永利的“温室养鱼”故事
河南焦作市武陟县村支书何永利的“温室养鱼”故事河南焦作市武陟县村支书何永利的“温室养鱼”故事道路宽畅,绿草茵茵,参天树木郁郁葱葱,高层住宅新颖气派。
盛夏时节,记者穿行在武陟县詹店镇何营东村,感觉十分惬意。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乘电梯来到住宅楼的7层,走进村民何小花的家,但见三室两厅内宽敞亮堂,安装着空调、液晶电视,摆放着崭新的大沙发,厨房里有簇新的整体橱柜。
虽然去年年底已搬进新家,但何小花的激动兴奋之情并没有随时光流失:“我爱人出去打工了,我在家带孩子。
我家以前住的房子既矮小又潮湿,即使白天也得开着灯,一台老式电视机陪伴了我们好多年。
现在村里帮助我们致了富,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何营东村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村里群众踊跃支前,作出了很大牺牲。
刚解放时,由于这里是盐碱地,不长庄稼,群众的日子很苦。
后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引入黄河水,治理盐碱地,这里逐步变成了肥沃的农田,而且在詹泗路沿线,许多村民还利用交通优势,做起了服装、旅社、加油站等生意。
”谈起何营东村的历史与现在,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永利感慨万千。
何永利是转业军人,回到家乡后,先是承包了20亩黄河滩淤泥地,尝试着搞起温室大棚养鱼试验池,一举获得成功,仅两年时间就净赚200多万元,从此打破了北方的养鱼传统,摸索出一年两茬鲇鱼养殖模式。
自己靠养鱼发家致富了,但没有忘记乡亲,他把自己的“养鱼经”无偿传授给众乡亲。
村民们信任他,党员们相信他,2005年高票选举他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几年来,他以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将一个贫穷落后村打造成了年人均收入3.5万元的富裕村。
2007年,何永利依托自己的鲇鱼养殖场,创办了武陟县首家渔业合作社,并拿自己的养殖场作担保,解决了村民养鱼资金难题,共建立反季节温室养殖大棚150座,使何营东村95%的农户搞起鲇鱼养殖,还辐射到周边10多个村庄。
合作社也由成立时的20多户3000亩地,发展到目前的2000多户3万多亩地。
温室大棚种灵芝年入近万无人知
温室大棚种灵芝年入近万无人知
朱旭东
【期刊名称】《新农村(黑龙江)》
【年(卷),期】2016(000)020
【摘要】近年来,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广宗县在实施产业扶贫
过程中,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发展特色食用菌种植产业,开辟了一条脱贫创收新路径。
目前,广宗县食用菌种植面积650余亩,年产灵芝、银耳、香菇等食用菌鲜品4000多吨,种植户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20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
就业。
【总页数】1页(P47)
【作者】朱旭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村支书兼职巫师14年月入数万元无人制止
2.改革开放40年出版发行业快速发展:年出版图书近50万种
3.过去一年陆资入台总额近8000万美元
4.天脊集团严把进厂安全教育关 5年累计近2万人接受入厂安全教育
5.天脊集团严把进厂安全教
育关五年累计近2万人接受入厂安全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是种果蔬,凭啥他年赚百万
20农家之友 2019.12三农聚焦农经视点NONGJIAZHIYOU后带来的变化就是还能实现密植,种植密度可增加25%,种植株数由120株/亩增加到160株/亩,粉蕉的亩产可增加20%以上,平均亩产达3000多公斤。
此外,果指紧凑穗形好,有利于整穗运输,减少对果指的伤害,且果实品质不下降。
目前该公司的总种植面积已达15000亩,其中粉蕉种植8000亩,年产粉蕉2万多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最高、最先进的粉蕉种植企业。
香蕉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香蕉1.5万多吨;黑皮果蔗种植面积2000亩,年产果蔗1.6万多吨。
2019年年总产值预计将突破3亿元。
轮作模式提升种植效益 位于兴业县的“蕉海蔗林”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是该公司打造广西粉蕉与果蔗标准化种植、蕉蔗轮作创新模式的一个示范基地,2019年荣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
在传统种植模式中,无论是果蔗还是粉蕉都存在着土壤板结、病虫害严重,产品质量与品质下降的问题,其中果蔗一年或二年,粉蕉二年一造都必须换地。
而蕉蔗轮作新模式则创造了“3年粉蕉+2年果蔗”形成5年轮回的蕉蔗轮作新模式,可以实现种植粉蕉3年2造,利用半年以上时间休耕,耕地得到休养生息,第4年或第5年种植两造果蔗。
同时,通过作物秸杆还田与先重施生物有机肥再深翻的方法改良土壤,用地养地相结合,保护和提升地力,保持耕地可持续发展。
而且病虫害减少,产量与品质得以提高,基础设施投入降低,成本减少效益增加。
破解了粉蕉与果蔗的连作障碍,推动了玉林与广西的特色产业粉蕉与果蔗的高速发展。
“每亩收益提高了,土地再也不用丢荒了。
”兴业县大平山镇南村的种植户陈文峰说。
南村村民一直有种植果蔗的传统。
但是以前种植多年后,果蔗产量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果蔗商都不来收购了,要自己拉到本地市场去卖,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现在,村民学习到丰浩公司的蕉蔗轮作种植技术后,种植2造粉蕉再种植2造果蔗,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了很多。
温贤湘种植三棱橄榄赚千万财富
温贤湘种植三棱橄榄赚千万财富温贤湘种植三棱橄榄赚千万财富1公斤水果竟卖出了1600元的天价,一棵树一年能卖到10万元,足可换回一辆小汽车。
这个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般的奇迹,是一位七旬老人创造的。
如今他经营的天鹅湖农场,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三棱橄榄种植基地。
为种橄榄果陷入困境温贤湘的农场坐落在广东揭西县。
早年他曾做过镇党委办公室主任,后来辞职举债900万元,承包了1000多亩山地种橄榄。
经过一番打拼,还了700万元,2003年又是一个橄榄丰收年,他预计很快就能把剩下的200万元债务还清。
然而,一场风波不期而至。
温贤湘当时种的是一种当地人称为土榄的品种,产量大,易管理,但味道比较苦涩,只能做成果脯出售。
2003年,有媒体曝光,当地一些橄榄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剂使用超标。
从此,很多人再也不敢吃这种过去在市场上销量很大的果脯,橄榄产业受到致命打击。
原来收购价每公斤6元,一下子掉到几毛钱。
对温贤湘来说,这无异于当头一棍。
每公斤摘下来的工钱就要0.4元,卖0.6元,仅2毛钱利润,还要雇工人常年管理。
当时温贤湘已经65岁,背着200万元债务,债主纷纷上门要求还债。
家人劝他改行,然而温贤湘根本听不进去,并且在2004年他发现了一种可鲜食而且口感极好的橄榄,卖价高达几百元一斤。
温贤湘认为这是扭转败局的唯一出路,还要再借300万元才能东山再起。
土橄榄几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而后者的身价却是它的数百倍,且深受大老板们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宝贝呢?橄榄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等省,大部分品种用于加工果脯和榨油,可鲜食且味美的并不多。
温贤湘从一位朋友口中得知,汕头市金灶镇有300多年种植橄榄的历史,当地特产三棱橄榄,是橄榄果中的极品,是除功夫茶之外潮汕人最常用来招待客人的上品,在市场上每公斤要卖到1000多元。
但其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非常严格,种植技术难度大,一般农户种不好/。
正因如此,当地每年的产量仅有区区几万斤,故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大学生王显裕养竹鼠、养猪创业一年收入200万
大学生王显裕养竹鼠、养猪创业一年收入200万大学生创业一年成风光人物。
创业致富人物:王显裕,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回乡养殖竹鼠、养猪一年的时间收入200万,还被评为了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典型,先后到江西各大高校巡回演讲自己的创业经历,并且受到了江西省省长吴新雄的接见。
今年29岁的王显裕就是这个养殖场的主人,每天为竹鼠打扫完圈舍,他都要和这些竹鼠沟通一下感情王显裕:看着镜头,咬它。
跳个芭蕾舞,哎呀,你真厉害,聪明的孩子往上跑。
每当他和这些竹鼠交流感情的时候,他总会想到鼠标,因为在两年前,王显裕还是深圳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一个普通的编程员。
王显裕:鼠标不会跟我产生什么沟通性的,但是它可以,它会有反应。
每次喂食的时候它会两只脚站在那里,打个姿势,欢迎欢迎,感觉有吃的了,每次都很好玩儿的。
王显裕在回家创业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既养竹鼠又养猪,一年的销售收入超过了200万,2009年,还被评为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十大典型人物,受到了江西省省长吴新雄的接见,说起王显裕,村民都感到自豪。
村民:现在都叫他王老板,王老板。
村书记:跟我们一般老百姓,见识不同,创业精神不同。
他创业的能力更比我们老表不同。
一个普通大学生,短短一年时间,就拥有了两份生意,还受到了省长的接见,在西元村,王显裕简直创造了奇迹。
可是当记者向王显裕的母亲,了解一些关于王显裕创业的情况时,她的回答却让记者非常意外。
母亲:我是恨他,我现在都恨他,我说我恨不得掐死你。
面对采访,王显裕的母亲流露出的却不是对儿子创业成功的喜悦和骄傲,而是让记者感到吃惊的激烈的反应。
在王显裕创业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竟让他的母亲到今天还怨气未消呢?这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子叫西元村,2004年,23岁的王显裕在东华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毕业,成了走出这个偏僻山村的第一个软件工程师。
在深圳计算机行业里勤奋工作了四年,王显裕的工资虽然从每月2600涨到了每月6000元,然而,他却变得越来越寡言少语了。
牛!养虾小棚成了印钞机!90后100天赚超100万,有人一造虾赚400万
牛!养虾小棚成了印钞机!90后100天赚超100万,有人一造虾赚400万敢和创新是如东小棚虾养殖户的代名词,更是年轻一辈养虾人的代名词o文/图水产前沿植银素“3月15日投苗,5月27日卖虾,350张棚,利润接近400万元!蔡总在通州湾是出了名的!”众所周知,江苏如东小棚养虾是国内养虾界高养成率、高产量、高利润的“三高产业”,虽然今年疫情导致虾价下行,但是笔者一行人刚到达如东就听闻了今年丰产丰收的消息,为了探寻小棚养虾“三高”秘密,我们随烟台大乐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于文杰来到金辉水产养殖场。
蔡建翰:养虾也可以方便省心据金辉水产养殖场负责人蔡建翰介绍,除了管理350张小棚养虾,他还从事育苗、标粗工作,但这也是他高产的秘诀之一。
“养虾很简单,关键是在苗种、饲料,再就是要搞好水质和底质。
”笔者在养殖场发现,蔡建翰建有8个水泥池作虾苗标粗,这样能在前期供足营养,后期虾的抗病力就强。
另外,集中标粗一个月,可以减少虾棚养殖周期,降低了后期的养殖风险,70多天就能达到35头以内的上市规格,也让他抓住今年上半年最后一波好行情,平均单棚利润将近1.5万元。
金辉水产养殖场蔡建翰养虾7年,蔡建翰每天都坚持自己看料台,巡塘。
他招募了几个工人一起养虾,自己主导技术,工人负责根据自己的指示喂料,补菌或改底等。
但是长期高强度的拌料工作很容易让人疲惫和大意,拌料不均还可能会导致虾不好养。
经过考察,他决定采用烟台大乐专为解决养虾难题而研发的功能性发酵饲料——虾富肽。
“饲料是养虾最主要的成本之一,选好了就是省钱省事又省心。
这也是我使用大乐的虾富肽之后最大的感受。
”蔡建翰表示,虾富肽虽然是发酵料,但是能直接替代饲料来投喂,早上喂一餐,不仅省去拌料的时间,还能促进后面两餐的摄食量。
“我作了比较,坚持投喂虾富肽的虾最终表现出来肠道粗且清晰,体色好,成活率高,这种优质虾能打进内陆市场,保证长途运输低损耗,比供应本地的虾要贵1-2元/斤!”蔡建翰补充说道,近期他已经开始投放秋茬虾,将全面启用虾富肽,让自己养殖效益达到最大化。
靠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的阳高农民闫振国 - 蔬菜新闻
靠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的阳高农民闫振国-蔬菜新闻靠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的阳高农民闫振国,在当地很有名气。
“有技术、会经营、热心肠”,在群众眼里,他既是个能人,又是个忙人,同时还是个名人。
几经联系,1月28日晚上,记者在他家中总算见到了这位大忙人。
中等个子,爱说话,一脸的憨厚,很是热情。
知道记者的采访意图,闫振国安排记者和县里的两名同志在他家过夜,和他的交谈也就此开始。
年过五旬的他,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始终在“摆弄”着他的手机。
面对记者的好奇,闫振国展示起了他的微信朋友圈:这位是中国农大的高教授,这位是省气象局的钱工程师,这几位是蔬菜经纪人,这些是农民种植户。
他说,这几天大棚蔬菜的黑星病很厉害,需要杀菌剂控制和浇水灌溉。
种植户通过微信问得多,回复的问题也就多。
经了解,他从事大棚蔬菜种植20余年,不仅自己致富,而且凭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先后被评为省劳模、先进科技工作者。
群众信赖,让他成了大忙人。
随着“互联+”的应用,他也追赶潮流,于2022年冬天建起了阳高县设施蔬菜技术交流群。
说起微信群的作用,他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过去农户忙到黑就得收工,如今晚上都能干活;过去电话有时说不清,现在图像发来,能准确诊断蔬菜病害。
他说,建起交流群后,加入群里的农民种植户已满百人。
此后要再加入群,互联规定需对方绑定银行卡,因农民大部分还没有这一习惯,直抱怨进不了群。
无奈,他又建起了“阳高县设施蔬菜技术交流群2”。
现在“群2”的朋友马上又要满百了,正琢磨着建立第三个群。
第二天上午,闫振国家的大棚变成了农民的“活课堂”。
在他的指导下,六七个村民起垄、挖坑、移苗、浇水。
问及这些来者是谁,来学习啥,他答道,是“朋友圈里的人”,主要是实践无公害番茄的种植技术。
晚上忙线上“朋友圈”的事儿,白天忙线下“朋友圈”的事儿。
他专门又购置了一部手机,用来应答老年种植户的电话咨询。
他说,两部手机一个目的:让线上“朋友圈”的事儿不占线,让线下“朋友圈”的事儿不断线。
90后创业者屋顶种菜的创业故事
90后创业者屋顶种菜的创业故事90后创业者屋顶种菜的创业故事樊伟,是一位90后创业者。
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他,毕业后去了BAT中的腾讯,工作一年半之后,他毅然选择辞职创业。
虽然从事的是一直不被大众所看好的农业,虽然创业历程异常艰辛,但走到现在,哈哈农场已初具规模,有了40人的创业团队,有了专业的营销模式,也有了天使投资人的支持。
不再是腾讯的产品经理,但他却成为了哈哈农场的农场主,而“”让人人都是农场主“也正是他创业的理念所在。
倔强小子的农业绿色梦1990年出生的樊伟,201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应聘到腾讯公司做产品经理,年薪20万。
忙碌工作之余,他内心一直有一个创业梦想。
2013年2月,樊伟毅然辞去了腾讯的高薪工作,和亲友凑了30万元,在深圳做阳台种菜盆的代理。
但最初生意却不好,购买的人寥寥无几。
经过一番详细的市场调研之后,樊伟发现,生态农业行业的思维模式偏传统,没有做得很好的公司,更缺乏爆发式增长的商业模式。
尽管做代理项目最终赔光了所有钱,但樊伟却没放弃都市农业这一方向。
一天周末,他骑车无意间来到乡下一处菜园,满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时他的内心里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平静的力量。
正好一位好友打来了电话,向他推荐看看《舌尖上的中国II》走红的屋顶菜园。
樊伟看罢之后,有了一个大胆念头,他要将这种屋顶菜园由想象搬到现实,要在钢筋水泥中收获绿色。
在他看来,不少城市家庭都希望能拥有一片自家的菜园,而当下城市雾霾严重,需要大量绿化,全国多地已经出台屋顶绿化补贴制度,其中北京补贴为100-150元/平方米,武汉也从2006年开始推广屋顶绿化。
屋顶农场正是两者结合之下的无限商机。
为了一个合适的屋顶樊伟曾偷偷摸进商场经理办公室屋顶种菜先要有屋顶,可哪个屋顶才能成为自己的菜地呢?心怀创业梦想的樊伟不断地寻找,洽谈,终于与一家商业中心达成樊伟不无自豪地说,为了说服这家商业中心同意在屋顶种菜,自己还真是想了不少办法,如果能签下这个合同,就算再辛苦,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伙种植连栋温室,一年不卖菜却收入百万
智能连栋温室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石,可以自身来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
外界条件不会影响智能温室里面作物的生长。
所以这就给反季节蔬菜和南方作物北方种植等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有人也看中了这其中的商机,种植连栋温室,一年不卖菜却能收入百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小伙贷款租下了一个六千多平的智能连栋温室,在北方搞起了蔬菜种植,有人质疑他说,这个玻璃温室一年租金那么贵,而且地方还不大,平时管理也很耗电,一年卖菜能挣多少钱,估计电费都挣不回来。
听到这些质疑,小伙只是微微一笑。
接下来就是整地种植。
整个温室东西南北两条水泥路把温室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花卉区,果菜种植区,叶菜区和南方热带果树区。
热带果树区香蕉木瓜热带果树区主要种植香蕉,木瓜,火龙果,无花果和番石榴等,在北方平时虽然也能买到这些水果,但是确是很难见到。
盆栽叶菜冰菜在叶菜区种植一些像冰菜,穿心莲和紫背天葵之类的叶菜,也会有一些盆栽的叶菜,生菜,韭菜,芹菜等等,如果有人来参观可以售卖带走。
黄瓜
果菜区主要是一些黄瓜西红柿这类的,可以让参观的人人随
时品尝。
盆栽花卉花卉区主要是一些花卉盆栽,目的就是让参观的人可以随时喜欢就可以买走。
品尝原来小伙的意图就是参观挣钱,个人50一位,团体30一位,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很多都是带着孩子来感受的,参观有品尝,遇见喜欢的盆栽可以随时买走,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
而且国家为了支持现代农业,这样一个温室大棚一年也是补助不少资金。
所以这样下来一年基本不卖什么菜,一年不少挣钱。
主要靠参观和国家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