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期末复习范文

合集下载

大一税收基础期末总结300字

大一税收基础期末总结300字

大一税收基础期末总结300字税收基础期末总结:1、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和任务,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向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2、纳税人:是税制中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

3、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或借助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

4、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税制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通过规定课税对象,可以解决对什么征税这一问题。

在各种税制要素中,课税对象是构成税收制度的基础性要素。

5、税源:又称经济税源,是指税款的最终来源,或者说是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

6、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指税制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课税款的依据或标准。

7、税目:是从属于课税对象的一个要素,是再课税对象总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的类别或项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

8、税率:是对课税对象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

9、速算扣除数:是为简化计税程序而在计算公式中使用的一个固定常数,该扣除数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是应税所得额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和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

10、起征点:是根据税制的规定对课税对象确定的征税起点,达到起征点的按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11、免征额:是根据税制的规定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

12、税收附加:也称为地方附加,是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随同正税一起征收的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一种收入形式。

13、加成征收:是指根据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以后,再以应纳税额为依据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14、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圣餐经营活动及其他应税行为实行依法登记的一项管理制度,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向税务机关办理的一项法律手续。

15、纳税申报:是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多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也是税务机关办理征税业务,核实应纳税款,开具完税凭证的主要依据。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税收学原理是研究税收产生与发展、确定与配置、分摊与传递、影响与调控等问题的学科。

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具有收入调控、资源配置和社会调控的功能。

下面是税收学原理的复习材料,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税收学的基本原理。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收取纳税人的财产或收入的一种行政行为。

2.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纳税人无权选择是否缴纳税款,也无权决定缴纳多少税款;(2)无直接对价性: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具体服务或商品无直接对应关系,不是一种按比例交换的行为;(3)公益性:税收是政府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提供,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4)经济调控性:税收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政策的方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二、税收的分类与功能1.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例如所得税、增值税等;(2)按征税对象分类: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3)按征税方式分类:按比例征收、按差额征收等。

2.税收的功能:(1)财政收入功能: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用于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提供;(2)资源配置功能: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调节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4)经济调控功能:通过调节税收政策,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三、税收的原理与原则1.科学性原则:税收原则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规律,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2.公正性原则: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不同能力原则进行征收,实现公平和公正。

3.易于征收原则:税收征收办法应当便于管理、操作和监督,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4.经济效率原则:税收政策应当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避免产生不良经济影响。

5.稳定性原则:税收政策应当具有稳定性,不频繁调整税收政策,避免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确定性。

税务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

税务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

税务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税务是国家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税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税务知识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知识,对于纳税人、税务从业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税收的基本知识、税收政策、税务管理、税收违法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税收的基本知识1. 税收的定义和功能税收是国家的一种强制性征收的财政收入方式,是政府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财政性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调节功能,通过税收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来进行财富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三是资源配置功能,通过税收的调节作用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2. 税收的种类和分类税收按照征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照征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按照征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税和特殊税;按照税收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3. 纳税人的种类和纳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主要分为: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主要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法人主要包括企业和其他组织。

纳税人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和征收方式,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4. 纳税申报和缴纳流程纳税人在每个纳税期限内,应当向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纳。

一般纳税人应当填写纳税申报表,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国家税务机关进行税款的缴纳。

5. 税务登记和发票管理纳税人在进行经营或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依法进行税务登记,并按照相关规定开具和领取发票。

税务登记是纳税人合法身份的证明,也是纳税人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前提。

发票是税务机关查验纳税人纳税申报真实性及税款缴纳情况的重要依据。

税收基础期末总结

税收基础期末总结

税收基础期末总结一、税收基本概念和分类1. 税收的定义和特点税收是国家向居民和企业征收的强制性非对等的等价物,在国家货币形式下计量和支付的一种强制性收入。

税收具有强制性、非对等性、等价性、普遍性、实际性等特点。

2. 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直接由纳税人交纳给国家的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由生产者或销售者向消费者转嫁的税,如增值税、消费税。

(2)按征收对象分类: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3)按征收方式分类:分为按金额征收,按比例征收和按财产的实物形态征收。

二、税务征管法规和制度1. 税收法规体系税收法规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税法是指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并由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适用于税收领域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2. 税务管理制度(1)税务登记制度:纳税人在税务机关登记,并取得纳税人资格。

(2)发票制度:纳税人在销货或提供劳务时应开具发票,购买方在购货时应索取发票。

(3)纳税申报制度:纳税人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和规范填制税务申报表,按实际情况申报应纳税款。

(4)稽查制度: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务情况进行核查和稽查。

三、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 税收在经济中的作用(1)财政收入: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国家提供进行投资和公共事业的资金。

(2)调节经济:通过调节税收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如通过减税鼓励投资、促进消费。

(3)社会公平:通过税收来实现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 税收政策(1)宏观调控:通过调整税率和优惠政策来调节经济发展,如实施适度的税收减免,刺激消费和投资。

(2)结构调整:通过税收政策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如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限制资源密集型产业。

(3)扶持民生:通过税收政策保障和改善民生,如减免个人所得税、免征消费税等。

四、税收相关的法律责任1. 税法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1)逃税行为:指纳税人故意隐瞒、漏报或不足报应税项目,以躲避应纳税款的行为。

税收学网课期末总结

税收学网课期末总结

税收学网课期末总结一、引言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税收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税收制度与政策、税收行为和税收效应等内容,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在这门税收学网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深入理解了税收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学会了运用税收学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

在本篇期末总结中,我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税收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税收学研究的核心是税收,税收是指由国家依法强制性征收于纳税人的财产、收入和行为所得的一种行政强制性收取制度。

税收的主要特点是强制性、无偿性、普遍性和公平性。

税收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对象、税收基数、税率、税负和税收收入等。

税收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等。

税收原理是指税收制度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和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效能原则、便利原则和简化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纳税人应按照其能力缴纳税款,即财政公平原则;效能原则是指税收应能够对资源配置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即经济效益原则;便利原则是指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程序应简单方便,即行政便利原则;简化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应简单明了,容易运用,即管理简化原则。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为实现税收目的而制定和实施的税收政策和税法法规,主要包括税种、税率和税负等要素。

税种是指不同的税收项目,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率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收法律规定按税负缴纳的税收款额;税负是指纳税人缴纳税款对其财务状况和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程度。

税收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税收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包括税收减免、税收优惠和税收调节等手段。

税收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收入分配。

三、税收行为和税收效应税收行为是指纳税人在税收制度和政策的规范下进行的涉税活动。

纳税人的税收行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纳税义务行为,即纳税义务人依照税法的规定,依时足额、如实申报纳税;二是纳税权益行为,即纳税人依法享受税收减免、优惠等权益。

税收考试期末总结

税收考试期末总结

税收考试期末总结税收是国家为筹集财政收入而对个人、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征收的一种行政强制性财政收入方式。

税收政策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

税收考试是经济、财税等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对于了解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掌握税收技巧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税收考试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税收考试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税收的定义、分类、目的和功能等。

税收是国家的一种经济手段,是一种行政性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按照不同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税收的目的是为了筹集财政收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

税收的功能主要有宏观调控功能、收入再分配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等。

其次,税收考试还涉及税收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和掌握。

税收法规是国家对税收活动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

税收政策则是国家对税收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整的政策措施,包括减税、加税、税收优惠等。

对税收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正确理解税收考试的试题,准确回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税收考试还涉及税收技巧的运用。

税收技巧是指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合理运用税收法规和政策,从而达到降低纳税负担、合法避税等目的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税收技巧的运用不仅要求对税收法规和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分析思维能力。

在税收考试中,掌握税收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答试题,还可以提高税收管理和税收筹划的能力。

最后,税收考试的备考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备考方法是指在参加税收考试前,我们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备考计划,包括对重点知识点的复习、习题的练习和模拟考试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参加实习或者课外活动等方式,积累相关的税收知识和技能。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做好心理调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避免压力过大或者紧张过度。

财政与税收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与税收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与税收期末复习资料财政与税收期末复习资料财政与税收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财政与税收进行深入的复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财政的定义和作用财政是指国家通过收入、支出和债务等手段管理和运用财政资源的活动。

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宏观调控、公共产品供给和资源配置。

首先,财政在宏观调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财政手段,国家可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提高税收和减少支出,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其次,财政还承担着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

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商品或服务,如国防、教育、医疗等。

财政通过收取税收和其他收入,为提供公共产品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源。

最后,财政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税收和支出的调节,财政可以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减少对某些行业的税收优惠,可以调动资源向其他更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流动。

二、税收的类型和原则税收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从居民和企业等经济主体收取的义务性支付。

税收有多种类型,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税收征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公平原则,即税收应按照纳税人的能力进行征收,高收入者应负担更多的税款。

其次是效率原则,即税收应尽量避免对经济活动产生扭曲和损害,以保持经济的高效运行。

再次是简洁原则,即税制应简单明了,便于纳税人的理解和遵守。

最后是稳定原则,即税制应稳定不变,以确保纳税人的预期和信任。

三、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征收税收、收取非税收入、借款等方式获得的资金。

财政支出则是指国家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公共产品的支出。

财政收入的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

税收收入是财政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

1、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纳税主体。

2、税率: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3、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亦称起税点。

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4、社会契约论:主张国家是通过人民或者是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

5、租庸调:是以田、户、身为课税对象,以人丁为本的一种课税制度。

6、摊丁入地:就是丁银摊入地亩征收。

7、公需说:国家的职能是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这一职能的实现需要税收来提供物质资源,故此,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就在于公共需要或公共福利的存在。

8、义务说:国家是人类组织的最高形式,个人依存于国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就应有征税权,人民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任何人不得例外。

9、牺牲说:税收对于国家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人民是一种牺牲。

10、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成本或效益。

11、受益原则:认为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12、能力原则:是根据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3、税收弹性:在财政需要增加支出或是税收以外的收入减少时,税收应当能基于法律增加或自动增收。

14、税收收入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经济变化率之间的比率,反应税收收入对于经济增长的灵敏度。

用公式表示:Er=(T/T)/(Y/Y)15、税收影响点16、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应。

17、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改变纳税人的经济决策。

18、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导致商品生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

19、税收的乘数机制:在一个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刺激消费需求,极大地增加产出,即税收的变动使产出呈倍数变化。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提纲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提纲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税收的概念知识点:1、税收的含义、特征2、税收的职能3、税收的必要性重点:税收的特征——税收的“三性”第二章:税收制度知识点:1、税制与税法的概念2、税收法律关系及其特点3、税法的类别和层次4、税法的构成要素5、税种的分类6、我国税制概况重点:1、税法的类别及层次:基本法、实体法、程序法2、税法构成要素: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减免税、纳税期限、法律责任3、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相应计算题)4、税种分类:按征税对象、按税收管理与使用权限、按税收与价格关系、按税负是否易与转嫁、按计税标准第三章:增值税知识点:1、增值税的含义2、增值税的基本内容3、增值税的计算4、增值税的缴纳和会计处理重点:1、增值税的基本内容: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减免税2、税率: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小规模内税人4%—6%、零税率3、增值税计算: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小规模纳税人及简易办法的计算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章消费税知识点:1、消费税的含义与特点2、消费税的基本内容3、消费税的计算4、消费税的缴纳及会计处理二、重点:1、消费税的基本内容: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2、税率:按征税范围的11个税目所列出的一般税率,及适用税率的特殊规定3、消费税的计算:纳税环节及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五章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知识点:1、营业税的含义与特点2、营业税的基本内容3、营业税的计算4、营业税的缴纳及会计处理5、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含义与内容重点:1、营业税的基本内容:征税范围[应税劳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税率、减免税。

2、税率:采用比例税率、九大税目各自包括征税范围的各种行业,适用税率为3%—20%3、营业税的计算:计算的一般规定,各税目营业额的确定4、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1%—7%,教育费附加3%(金融业按5%)第六章企业所得税知识点:1、企业所得税的含义与特点2、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内容3、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4、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及缴纳重点:1、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内容: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范围、税率、减免优惠2、税率及减免优惠:基本税率33%,按国家规定进行减免优惠3、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纳税年度、收入总额的确定、扣除项目的规定、特殊规定、亏损弥补、核定征收方式4、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境外已纳税款的扣除、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的调整、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的计算、核定征收方式的计算。

税收基础总结期末

税收基础总结期末

税收基础总结期末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收是国家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提供社会保障而向纳税人征收的义务性款项。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非等价性和代际分布性等特征。

1.1 强制性:纳税人无论自愿与否都必须缴纳税款。

1.2 无偿性:纳税人对税款支付后无法获得等值的直接经济利益。

1.3 非等价性: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利用价值之间通常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1.4 代际分布性:税收将资源从一代人转移给另一代人。

二、税收的分类根据征税对象、目的和办法的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国税和地方税、进口税和出口税等。

2.1 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税务机关对财产、收入、消费等直接征收的税款;间接税是指税务机关通过对货物和劳务征税,由消费者最终承担的税款。

2.2 国税和地方税:国税是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款,地方税是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款。

2.3 进口税和出口税:进口税是对从国外进口的货物征收的税款,出口税是对出口到国外的货物征收的税款。

三、税收的原则税收征收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合法性、便利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等。

3.1 合法性原则:税收征收必须合法、合规,依法征收税款,保障纳税人享有合法权益。

3.2 便利性原则:税收征收应方便纳税人,实现税收的便捷和高效。

3.3 公平性原则:税收征收应公平合理,遵循纳税能力原则,对纳税人按照其能力征收税款。

3.4 效率性原则:税收征收应具备高效率,尽量减少税收征收过程中的浪费。

四、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的收入征收的一种直接税,是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核心。

4.1 纳税人范围: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没有居住地但在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都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

4.2 纳税周期:个人所得税采用年度计税,每年应当按照规定申报个人所得情况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4.3 纳税方式:个人所得税可以通过扣缴方式和自行申报方式两种方式进行纳税。

税收基础期末总结800字

税收基础期末总结800字

税收基础期末总结800字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税收基础课程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税收基础,可以系统地了解税收的概念、原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在我学习税收基础的一个学期中,我从多个方面对税收基础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本篇总结将围绕税收的定义、分类、原则、主体、对象和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税收是指国家依照法定的税额和税率,以强制的方式向纳税人收取的财政收入。

税收是一种特殊的费用,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纳税人无权拒缴或抵制。

税收是国家维持正常运转和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机关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其次,税收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税收的性质,可以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纳税人直接承担纳税义务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由第三方承担,最终通过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的税收,如增值税和消费税。

另外,还可以将税收按照对象的不同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等。

税收征收与纳税主体息息相关,有效的税收征收需要有纳税主体。

纳税主体通常包括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等,每一位纳税人都有一定的纳税义务和纳税权益。

而纳税主体又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色进行分类,包括自然人、法人、非居民纳税人和特定机构等。

税收的对象是指税收所针对的纳税主体的具体收入和财产等。

税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货物、服务和财产,也可以是一系列的财务交易和经济行为。

税收对象的确定需要依据税法的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调查核实,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同时,不同的税收对象可以根据其特点和价值进行专门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

税收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财政效益和宏观调控效益。

财政效益是指税收作为国家收入的来源,用于国家的公共开支和投资。

通过税收的征收和合理运用,国家可以提高其财政收入,保障正常的行政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指导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指导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指导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税收理论篇第一章税收本质与职能本章重点与难点如下:一、什么是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税收的特征税收的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职能配置资源的职能、分配收入职能、稳定经济职能、维护国家职能第二章税收原则本章重点与难点:一、现代西方的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二、我国的税收原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第三章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一、税收负担的定义: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向国家缴纳税款所承担的税额。

二、影响税负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职能范围的大小、国家的经济政策、企业与国民的意愿三、确定合适的税负标准:适度、公平、国际兼容性四、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后转、辗转转嫁、消转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税负转嫁的主要影响因素: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市场竟争程度课税范围大小、课税对象的性质、行政管理范围大小。

税负归宿:是指随着税负转嫁过程的结束,所产生的税负的最终归着点,即税负最终由谁负担。

五、避税与逃税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以不违法的手段,利用税收制度中的规定或漏洞,通过精心安排,以减轻或规避税负的一种行为。

逃税:是指纳税义务人采用欺诈等非法手段,逃避税负的一种行为。

六、避税与逃税的主要方式:避税的主要方式:(内资企业)利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避税、利用财务核算避税、利用税收优惠避税、利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利用租赁方式。

(涉外企业)在投资方面、在购销方面、在税收优惠方面、在外汇结算方面逃税的主要方式:不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资料、少报应税项目、伪造、涂改、隐匿、销毁发票、凭证和账册、利用虚假出口进行骗税、从事地下经营。

第四章税收来源与结构本章重点与难点一、税收收入的价值构成:是指税收收入来自社会产品价值中的那部分价值。

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精选五篇)

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精选五篇)

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精选五篇)第一篇:税收学原理重点总结税收学原理1.总体综述要求能利用税收学基本原理提出、分析税制问题:这里自己掌握税收三原则和三性分析。

(三原则:公平、效率、财政,三性:强制、固定、无偿。

)2.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指负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纳相同的税,而纵向公平有两个含义,即同自己的过去比较和能力不同的人应该区别对待做到公平。

3.税收成本:税收成本包括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

(由于来着两个概念和好理解,也很好瞎编,我就不解释了)4.额外负担:额外负担指政府征税不仅使纳税人付出了税款,还改变了纳税人的决策和行为,如果结果使其境况不如税前,那么就产生了超过税收负担额的福利损失,这种福利损失就是额外负担。

(这里理解时和税收的一些扭曲效应联合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说欧洲正果的窗户税)5.受益原则:这是公平原则的一种阐述,这指国家或政府必须合理使用人民缴纳的税款,应当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使纳税人获得好处,以补偿纳税人缴纳税款造成的损失和牺牲,而人民应按个人从国家或政府公务活动中受益多少老缴纳税收,以资交换。

6.最优商品税理论和最优所得税理论:一言以蔽之,这两个鬼理论都是理论,对一国的税制结构实践意义不大,注意一下商品税转嫁的影响因素和两税种的的意义,后面有说,此处不再累赘。

(总之这里喜欢看就看,不喜欢就不看就瞎编吧,瞎编时用各种假设就行了)7.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总总方式将法律规定由其承担的那谁业务变成他人承担的过程;税收归宿指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或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转嫁类型现在还不知道的出去罚站去)8.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供求弹性,税种属性(财产税不易转嫁,商品税以转嫁),课税范围,反应期间(短期易转移),市场结构。

9.一般均衡分析及局限性:一般均衡分析告诉我们分析税负归宿时还要考虑要素的可流动性、要素供给的弹性等因素,还要谨慎对待某些司空见惯的政策主张,如:对奢侈品征高税。

税制基础课程期末总结

税制基础课程期末总结

税制基础课程期末总结税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税制基础课程是经济学和财政学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学期我选修了税制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和研究,我对税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对于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首先了解了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由个人、企业等纳税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给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收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实现财政收入;二是调节收入分配;三是调节经济运行。

税收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征收和征收两种形式,而税收的基本原则则包括公平原则、效益原则、便捷原则等。

在学习税收的过程中,我还了解了税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税制改革是指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对税收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良的过程。

税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源管理能力、完善税收制度等。

税制改革有利于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税收的征收对象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通过从事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获得的收入缴纳给国家的一种税款。

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缴纳给国家的税款。

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征收税款的制度。

在学习税制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我还了解了税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税收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合理、公开透明、便于操作等。

税收管理的方法主要有税收征管和税收征收两种形式。

其中,税收征管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税款计算、申报纳税、稽查执法等环节。

税收征收主要是通过发票管理、稽查检查等方式来确保税款的合法征收。

税制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掌握,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税制的具体运作情况,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

例如,我在学习企业所得税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适用税率的计算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分析,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操作方法。

期末税收实务总结

期末税收实务总结

期末税收实务总结首先,税收实务主要涉及到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检查等环节。

税务登记是企业成立后,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的首要步骤。

纳税申报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计算税款并向税务部门申报的行为。

税务检查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核实的一种行政监管手段。

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学习,我了解了纳税人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依法纳税。

其次,税收实务还包括了税务筹划和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筹划是依据税收法规和政策,通过优化税务结构和调整经营管理等手段,合法降低企业的税负水平。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了鼓励和支持某些特定行业或地区的发展而制定的一些减免或优惠税收政策。

在学习期间,我了解了税务筹划的原则和方法,并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和申请程序,这对企业合法降低税负和获得相关的减免或优惠税收政策非常有帮助。

然后,税收实务还涉及到税务行政处罚和税务诉讼等方面。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进行惩罚的一种制裁手段。

税务诉讼是纳税人因与税务部门发生争议,未能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取得满意结果后,向人民法院提起的一种司法救济方式。

通过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我了解了纳税人在税务行政处罚和税务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也对税务部门进行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税收实务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税收实务的合规性和规范性,依法纳税,遵守税法,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也将会继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税收实务知识,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税务合规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总之,税收实务是税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税人和税务部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税收实务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纳税申报和核定、税务检查等方面有了深入认识。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我也加深了对税收实务的理解和把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税收实务的合规性和规范性,依法纳税,遵守税法,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税务合规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有以下三个特点:(1)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2)实行普遍征税(3)实行多环节征税2、营业税:对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及从事各种应税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

有以下三个特点:(1)征税范围是服务业为主,税源广泛(2)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3)计算简便,税收成本较低3、消费税:以消费品的消费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的统称。

其特点有:(1)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2)单一环节征税(3)从价和从量征税共存(4)实行差别税率4、资源税:对各种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所征收的一种特别税类。

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特定资源产品征税。

我国现行资源税只限于矿产品、盐和土地资源征税(2)对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征税(3)实行从量差别幅度定额税5、财产税:对财产所有人、占有人或使用人所拥有或支配的应税财产,就其数量或价值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特点:(1)财产税是一种存量税(2)财产税主要选择不动产征税(3)财产税一般作为地方财政收入(4)财产税征收管理比较复杂6、兼营销售:指增值税的纳税人在销售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同时,还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7、混合销售:指一项业务同时涉及增值税货物销售和营业税劳务8、所得税:对企业和个人因从事劳动、经营和投资而取得的各种所得所课征的的税种的统称。

特点:(1)税收负担的直接性(2)税收分配的累进性(3)税收征收的公开性(4)税收管理的复杂性(5)税收收入的弹性9、流转税: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而设计征收的税种统称。

特点:(1)税收负担的间接性(2)税收分配的累退性(3)税收征收的隐蔽性(4)税收管理的便利性(5)税收收入的稳定性10、税负转嫁:纳税人将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税负转嫁的三种方式:前转、后转和税收资本化。

税负前转:税负随着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转嫁。

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税负转嫁。

税负后转:税负转嫁的运动方向同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或方向相反。

由生产者向要素出售者的税负转嫁。

影响税负转嫁的主要因素(1)税负转嫁和税种形式。

流转税:间接税、能够转嫁;所得税:直接税;财产税: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不能转嫁,企业有转嫁的可能性)(2)税负转嫁和定价方式。

市场定价和计划定价(3)税负转嫁和价格弹性。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4)税负转嫁和征税范围。

从需求角度分析、从供给角度分析(5)税负转嫁和反应期限。

即期、短期和长期11、税收负担:指纳税人或负税人,因税收而承受的福利损失或经济利益的牺牲。

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也会呈上升趋势。

(2)国家职能范围。

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国家职能范围广,则需要的税收量大,税收的负担也就要高。

(3)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过快,引起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总需求不足,经济萎缩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4)个人分配制度。

中国长期以来采用低工资政策;西方国家高收入,高税负,税负率高于中国。

(5)财政收入结构。

多种收入形式并存,国家对其它收入形式的依赖程度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

(6)税负统计口径。

如社会保险税计入税收负担的情况下,税负较高。

12、税负归宿:税负由负税人最终承担,不再转嫁,即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归着点。

按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将税负归宿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在分析方法上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涉及税收负担、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三方面的问题。

13、帕累托最优:如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

或者说,社会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分配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些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已经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帕累托最优。

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交换最优、生产最优、交换和生产结合最优。

实现帕累托效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经济;不存在外部经济影响。

14、税收中性与经济效率:(一)税种选择:所得税优于商品税(二)税基选择:一般商品税的超额负担小于选择性商品税,因此,一般商品税优于选择性商品税。

(三)税率选择:一般商品税的单一税率。

一般商品税如果选择差别税率征收相当于选择性商品税。

(四)价格弹性:为减少效率损失,应选择单一税率的一般商品税。

但如果必须实行差别税率的一般商品税或选择性商品税,依据反弹性法则。

选择价格弹性大的商品不征商品税,或按较低税率征收,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征税,或按高税率征收。

税收杠杆与经济效率:税收杠杆作用(1)纠正外部成本和收益(2)配合价格平衡供求(3)以税代费调节资源级差收益(4)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的税收引导。

15、税收: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收特征: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固定性)。

税收要素:税基、税率、纳税人。

税率形式: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

税率分析方法: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16、为了在实现税收效率目标时兼顾公平,需要对商品税的反弹性法则作出修正。

X:必需品(低收入者)效用较大的权数Y:奢侈品(高收入者)效用较小的权数即使X商品的需求弹性<Y商品的需求弹性最优税率要求:对X商品低税率,对Y商品高税率社会可能宁愿以较高的超额负担的代价以求得更公平的收入分配。

即对必需品适用低税率或免税,对奢侈品适用高税率征税。

17、税收公平衡量公平的标准:机会标准、效用标准、均等标准。

税收公平原则:竞争原则、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计算题例8-2 某大型商场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每件商品不含税价100元,每件商品发生的原材料按70元计算进项税额抵扣。

为促销可采用9折销售、买10送1和返现金10%三种方式。

按购买10件商品1000元价格计算。

三种销售方式税收处理如下:价格折扣:1000×90%×17%-70×10×17%=34(元)实物折扣:(1000+100)×17%-70×11×17%=56.1(元)返利销售:1000×17%-70×10×17%=51(元)上述三种价格处理方式中,采用价格折扣企业税负最轻例8-4 某电视机生产企业12月份经营业务如下:(1)销售电视机9,000台,每台出厂价2,000元。

另外1,000台按9折折价销售,折扣价在同一张发票上开具;800台因在10日内一次性付款,给予销售折扣2%;200台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每台旧电视机作价300元;另外本企业生产用于职工集体福利10台;捐赠给运动会20台;本月还发生已经到期无法退还的包装物押金10万元。

(2)购入国内原材料800万元,其中600万元已付款并验收入库,200万元已付款但还未验收入库,入库购买原材料发生运输装御费用20万元,其中运输费15万元、装御费2万元、保险费1万元、建设基金2万元。

计算该企业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0.2×(9000+800+200+10+20)+0.2×1000×0.9+10/(1+17%)]×17%=373.07万元进项税额=600×17%+(15+2)×7%=103.19万元应纳增值税=373.07-103.19=269.88万元例9-1 某化妆品生产企业通过非独立核算门市部销售化妆品,每箱不含增值税售价1000元,合计销售500箱,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元。

消费税税率30%,增值税税率17%。

应纳增值税和消费税为:应纳消费税=1000×500×30%=(元)应纳增值税=1000×500×17%-34000=51000(元)如果该企业将非独立核算门市部改为独立核算门市部,卖给独立核算门市部的不含增值税出厂价为每箱800元,门市部再按1000元出售。

应纳消费税和增值税为:应纳消费税=800×500×30%=(元)生产企业应纳增值税=800×500×17%-34000=34000(元)门市部应纳增值税=1000×500×17%-800×500×17%=17000(元)设立独立核算门市部后减少消费税30000元,但不影响增值税。

主要原因是消费税在生产环节一次性征税。

例9-2 某卷烟厂5月份生产并通过交易市场销售甲级卷烟1000箱,每标准箱不含增值税实际售价1.45万元,另外有50箱作为礼品赠送给协作单位。

当月移送到本市非独立核算门市部200箱,门市部实际销售150箱,每箱含增值税售价1.872万元(含增值税),国家不含增值税核定价1.55万元,增值税进项税为145万元,消费税比例税率45%,定额税150元/箱,计算该卷烟厂应纳消费税和应纳增值税。

应纳消费税=0.015×(1000+50+150)+[1.55×(1 000+50)+1.872/(1+17%)×150]×45%=858.375万元应纳增值税=[1.45×(1000+50)+1.872/(1+17%)×150]×17%-145=154.625(万元)例10-2 某建筑工程公司10月份发生以下业务:(1)承包某商务楼工程,价款2400万元,其中内装修工程转给其他工程队承包,价款920万元,已付款;(2)销售一座别墅3500万元,已预收款3000万元,其余款按协议于移交所有权时结清;(3)自建两幢面积相等办公楼,其中一幢出售,取得不动产销售收入2500万元,另一幢自用,两幢房屋建设成本合计2000万元。

核定成本利润率10%,计算该建筑工程公司应纳营业税。

(1)承包应纳营业税=(2400-920)×3%=44.4万元代扣代缴营业税=920×3%=27.6万元(2)不动产销售应纳营业税=3000×5%=150万元(3)自建和不动产销售应纳营业税=2500×5%+2000×50%×(1+10%)/(1-3%)×3%=159.02万元例10-3 某综合服务公司发生以下业务:(1)从事代理业务,代理业务收入4000万元,其中广告业务代理支付广告发布费1000万元,税率5%;(2)组织跨国旅游,总收入1000万元,支付给境外旅游团体接团支出850万元,支付境内交通费100万元,税率5%;(3)提供租赁业务,其中经营性租赁业务收入300万元,经批准的融资性租赁业务收入2500万元,但该设备购入原价1800万元,税金200万元,费用100万元,税率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