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小儿休克的诊断标准

小儿休克的诊断标准

小儿休克的诊断标准
小儿休克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压降低:收缩压低于正常值的5-10mmHg 或者平均动脉压(MAP)低于正常值的2SD。

2. 心率加快:婴幼儿时为每分钟> 160 次,2-5岁为每分钟>140次。

3. 精神异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或昏迷。

4. 心血管异常:包括心律失常、心音变化、心脏扩大等。

5. 呼吸异常:包括急促或浅表呼吸、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

6. 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包括低血糖、酸中毒、高钾血症等。

7. 全身感染/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表现:包括发热、白细胞增多等。

8. 液体缺乏:包括低血容量、脱水等。

以上标准并非都必须满足,但多个标准同时存在可以增加小儿休克的诊断可能性。

诊断小儿休克还需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以尽早发
现和治疗。

休克血压的诊断标准

休克血压的诊断标准

休克血压的诊断标准休克是指全身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循环血量不足致使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威胁生命的一种病理状态。

休克表现为低血压、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等多个症状,是危急状态之一。

正确的休克诊断是保证休克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的基础。

本文就休克的血压诊断标准作简要介绍。

休克血压的诊断标准休克患者低血压的定义和标准目前尚无一致规定。

多数学者认为,血压的降低是休克的一个指标,其血压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 收缩压(SBP):根据当前的指南,低于90mmHg是初始诊断休克的标准,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作相应地调整。

2. 平均动脉压(MAP):MAP反映血流通过血管管系带来的平均血压,是评估脑、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流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MAP<60mmHg被认为是诊断休克的标准,而低于65mmHg跟休克的风险增加相关。

3. 舒张压(DBP):尽管在组织器官缺乏充足的灌注时,DBP在病理状态中的贡献不如SBP和MAP显著。

但在某些情况下,DBP是休克进展的一个良好指标。

在一些诊断标准中,DBP<60mmHg是判断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的标准。

4. 脉压变化值(PPV):指每脉搏周期内收缩血压与舒张血压的波动差异值。

因为PPV直接显示了呼吸引起的血容量变化的影响,因此成为很多监测设备应用的指标。

在诊断休克时,当PPV≥13.6%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临床实践中,诊断休克存在实操困难的问题,仅使用休克血压标准进行诊断可能存在误诊的可能。

此外,在不同部位的测量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如有人认为使用无创方法测量颈动脉搏动波压(PP)相比于其他部位有更高的准确性。

总结休克是危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可能存在休克情况的患者,除了测量血压外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指标,如神志状态、尿量、心率、呼吸等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在诊断方面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情和病史等多种因素。

休克诊断标准

休克诊断标准

休克诊断标准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性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休克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下面将介绍休克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血压下降,休克患者常常伴有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
9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30%以上。

2. 心率增快,休克患者心率常常明显增快,以维持组织灌注。

3. 皮肤表现,休克患者可出现皮肤苍白、湿冷、发绀等表现。

4. 神志改变,休克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症状。

二、体征。

1. 心脏听诊,休克患者可出现心音遥远、心率快速等体征。

2. 肺部听诊,休克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肺部啰音等体征。

3. 腹部触诊,休克患者可出现腹部压痛、腹部膨隆等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休克患者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增高等情况。

2. 血气分析,休克患者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等情况。

3. 凝血功能检查,休克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红细胞沉降
率增快等情况。

综上所述,休克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并诊断休克,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救
治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医务人员应当熟悉
休克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休克程度的判断标准

休克程度的判断标准

休克程度的判断标准
休克程度的判断标准可以根据以下因素来确定:
1. 诱发休克的原因:例如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严重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剧烈疼痛等。

2. 意识障碍:轻度的休克通常不会导致意识模糊,但如果患者陷入神志不清、意识模糊等表现,则可能是休克或即将休克。

3. 脉搏次数:正常人的脉搏次数通常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但如果脉搏次数超过100次/分,或者无法触及脉搏,这可能表明休克或即将休克。

4. 皮肤表现和尿量:如果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迫后再充盈时间超过2秒钟),皮肤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少于30ml/h或无尿,这可能表明休克。

5. 血压数值:如果收缩血压低于80mmHg,或者脉压差小于20mmHg,
或者原有高血压者,收缩血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这可能表明休克。

请注意,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处于休克状态,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休克的诊断标准

休克的诊断标准

休克的诊断标准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性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休克对于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休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休克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1. 临床表现。

患者在休克状态下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症状。

此外,休克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慌、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表现。

临床医生在诊断休克时应该重点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休克的症状。

2. 生命体征。

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常常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

临床医生在诊断休克时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3. 实验室检查。

除了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外,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休克的重要手段。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4. 影像学检查。

在一些情况下,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休克的重要手段。

例如,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功能情况,有助于诊断休克的类型和原因。

综上所述,休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临床医生在诊断休克时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对临床医生在诊断休克时有所帮助。

简述休克的评判标准。

简述休克的评判标准。

简述休克的评判标准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常由重大创伤、严重感染、大手术等引起。

对休克的评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压:休克状态下,由于循环血量不足,患者的血压会下降。

根据不同类型的休克,以及个体情况,具体的血压范围可能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收缩压低于90mmHg或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可被视为休克的征象。

2. 心率:休克状态下,为了维持组织灌注,心脏会加快跳动。

心率的快慢情况与具体的休克类型有关,但通常超过100次/分钟可被视为一种征象。

3. 皮肤状况:休克时,由于对周围动脉收缩和血流重定向,皮肤可能变得苍白,冷汗淋漓,且口唇和指(趾)尖发绀。

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的。

4. 意识状态:休克患者常出现意识状态改变,如烦躁、混乱、昏迷等。

5. 尿量:休克时,由于肾脏灌注减少,尿量通常减少。

尿量的减少也可以作为评判休克程度的一个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评判休克的标准是有很多方面的,并且根据具体病情和临床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诊断和评估休克时,医生应综合考虑以上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及早识别和有效干预休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出现休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休克的诊断和治疗一、休克的分型1、低血容量休克,主要包括创伤、烧伤、出血、失液等原因引起的休克。

2、分布性休克,主要包括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主要病因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在前负荷正常状态下心脏泵功能减弱或衰竭引起的心排出量减少。

4、梗阻性休克,主要病因为腔静脉梗阻、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引起心脏内外流出道的梗阻引起心排量减少。

二、临床表现(一)休克的诊断,常以低血压、微循环灌注不良、交感神经代偿性亢进等方面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诊断条件:①有发生休克的病因;②意识异常;③脉搏快,超过100次/分,细或不能触及;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小于17ml/h或无尿;⑤收缩压小于80mmHg ;⑥脉压小于20mmHg ;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以上。

凡符合①,以及②、③、④中的两项,和⑤、⑥、⑦中的一项者,即可成立诊断。

(二)治疗:对于休克这个由不同原因引起、但有共同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应当针对引起休克的原因和休克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生理紊乱采取相应的治疗。

治疗休克重点是恢复灌注和对组织提供足够的氧。

治疗包括:一般紧急治疗;补充血容量;积极处理原发病;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治疗DIC改善微循环;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等。

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一、病因:主要发生在创伤引起的大血管损伤和肝、脾破裂,股骨干、骨盆骨折,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宫外孕破裂等引起的大出血。

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

二、诊断:1.病史:容量丢失病史。

2 .症状与体征: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尿量< 0.5ml/( kg・h),心率〉100次/ 分,收缩压下降(< 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大于40mmHg)或脉压差减少(< 20mmHg)。

3 .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 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 8mmHg 等指标。

休克诊断标准

休克诊断标准

休克诊断标准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紊乱状态,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准确的休克诊断标准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休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血压下降。

血压下降是休克的主要表现之一。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收缩压正常范围为90-140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为60-90mmHg。

当患者的血压下降到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性。

二、心率增快。

心率增快是休克的另一个常见表现。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当患者的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伴随有低血压的情况下,心率增快更加提示了休克的可能性。

三、皮肤表现。

休克患者的皮肤表现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苍白、湿冷、发绀等症状。

此外,由于组织灌注不足,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静脉曲张、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等表现。

四、意识状态改变。

休克患者由于脑组织的灌注不足,可能出现意识状态改变的表现,如头晕、乏力、精神萎靡等。

严重的休克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

五、尿量减少。

由于休克患者的肾脏灌注不足,尿量常常减少甚至完全无尿。

因此,尿量的改变也是休克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休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表现、意识状态改变和尿量改变等方面。

当患者出现以上表现时,应高度怀疑休克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休克,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鉴别。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体征监测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休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该重视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及时就医,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复。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

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表现为组织氧供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休克的治疗需要及时、全面、有序进行,所以制定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对于提高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关于休克诊疗指南与规范的范文,供参考。

一、休克的诊断标准1. 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 65mmHg,或收缩压< 90mmHg2. 血乳酸水平> 2mmol/L3.组织灌注不足表现,如皮肤苍白、湿冷,尿量减少等4.心率>100次/分钟二、休克的分型根据休克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四类:休克、低阻力休克、心源性休克和梗死性休克。

三、休克的治疗原则1.理想的治疗目标是恢复组织灌注,纠正氧供不足,维持心脏稳定,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2.快速识别并纠正休克原发病因,如出血、感染等。

3.给予液体复苏,维持循环容量。

4.血流动力学监测,实施有效血流重建。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压和心率。

四、休克的具体治疗1.液体复苏:根据休克类型和休克程度,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方案。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浆制品。

2.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心率和组织灌注等指标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3.纠正原发病:对于明确的病因,如出血、感染等,必须立即纠正。

4.是否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呼吸衰竭的程度,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5.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给予化疗。

6.营养支持:休克患者常存在代谢紊乱和能量消耗过多,应及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五、休克的预后评估与处理1.进行多器官功能评估,包括心脏、肺、肾功能等。

及时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功能障碍。

2.进行休克的分级和分型,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3.积极控制基础病情,如补充缺氧等。

4.提供心理支持和护理关怀,重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

休克是一种常见但危及生命的疾病,其治疗需要全面、及时的抢救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休克的诊断标准

休克的诊断标准

休克的诊断标准日本岛崎修次提出下列6项中具备2项以上便可诊断休克,有其实用意义,可供参考。

1、收缩压在13.3kPa(100mmHg)以下;2、脉压在4.0kPa(30mmHg)以下;3、出现冷汗、皮肤苍白等休克症状;4、尿量<25ml/h;5、血乳酸3mmol/L;6、心脏指数<2.5L/(min.m2);心脏指数[L/(min.m2)]=[心排出量(L/min)]/体表面积(m2)正常值为2.6~4.0L/(min·m2)。

发病机制1、休克Ⅰ期(休克早期,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

此时微循环内动静脉间短路开放,前括约肌收缩,表现为“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

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

2、休克Ⅱ期(休克进展期,失代偿期、淤血性缺氧期)当休克继续发展,微循环将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大量开放,使原有的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

毛细血管中血流淤滞,部分血管失去代偿性紧张状态。

此时微循环内“只进不出”。

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病程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发展。

3、休克Ⅲ期(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当休克Ⅱ期持续较长时间后,休克进入难治期或不可逆期,失代偿期时出现的某些脏器的微循环淤滞更加严重,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和缺乏能量的状况,引起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的细胞。

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乃至多个器官受损。

临床表现休克早期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

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

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机体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及时准确地诊断失血性休克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四肢发凉、尿量减少等症状。

严重失血还可导致意识障碍、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

此外,患者常有出血病史或外伤史。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出现贫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下降。

2. 凝血功能,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等异常。

3. 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pH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下降,碱剩余减少。

4. 血清乳酸水平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常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以了解出血部位和出血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ST段变化等情况,排除心肌缺血。

2. 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等指标,评估循环动力学状态。

3. 尿液检查,观察尿量和尿液成分,判断肾脏灌注情况。

综上所述,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争取最佳的救治效果。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知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救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脓毒症休克3.0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脓毒症休克3.0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脓毒症休克3.0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脓毒症休克3.0是指在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过程中,存在
器官功能障碍性低血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平均动脉压,并且伴随血乳酸水平升高(>2mmol/L),尽管液体复苏已经
进行。

脓毒症休克3.0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感染存在:要诊断脓毒症休克3.0,必须证实存在感染或者
稳定的感染病灶。

2.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收缩剂(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来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

3. 复苏不足:患者在液体复苏后,仍然存在低血压(平均动脉压<65 mmHg)。

4. 血乳酸水平升高: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即血乳酸>2 mmol/L,尽管已经进行了液体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诊断标准是基于脓毒症休克3.0的最新定义,可能与以前版本的定义略有不同。

脓毒症休克诊断标准3.0

脓毒症休克诊断标准3.0

脓毒症休克诊断标准3.01. 感染史、症状及体征:存在或疑有感染,且具有以下症状中的两个或以上: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2<32mmHg;白细胞计数>12x109/L、<4x109/L,或中性粒细胞<50%;2. 微生物学证据:血培养或其他体液培养分离到病原体;3. 危及器官功能异常:休克,即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70mmHg,并需要药物治疗维持;乳酸血症,即血乳酸>2mmol/L;其他危及器官功能异常,如急性肾损伤;4. 脓毒症休克评分:根据收缩压、乳酸水平、尿量、血小板计数、神经系统功能等指标计算得分,得分≥2分。

5. 其他因素:除感染外,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如休克是由心肌梗死、失血、胰腺炎等引起的。

以上五个条件满足三个即可诊断为脓毒症休克。

此外,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尤其是需要机械通气或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即使未达到以上诊断标准,也应高度怀疑脓毒症休克。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在诊断脓毒症休克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感染病原体的分离需要尽早进行,以便对病原体进行敏感性试验,以便合理选用抗生素。

2. 应评估休克的严重程度,并对病情进行积极的监测和干预,包括针对血容量和循环功能的支持性治疗,如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3. 应进行多种检查以评估危及器官的功能是否受损。

4. 处理潜在的感染部位和指导有效地抗生素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5. 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如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出血、脂肪栓塞等。

总之,诊断脓毒症休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多种因素。

早期的诊断、评估和治疗都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展至严重的循环功能障碍和组织灌注不足所致。

及时准确地诊断感染性休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明确的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或低体温、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血乳酸浓度升高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情况。

二、生化指标。

感染性休克的生化指标包括,血乳酸浓度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炎症反应和组织灌注情况,有助于对感染性休克进行诊断和评估。

三、血流动力学指标。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升高、中心静脉压升高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循环功能状态,有助于对感染性休克进行诊断和监测。

四、组织灌注指标。

感染性休克的组织灌注指标包括,尿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组织灌注情况,有助于对感染性休克进行诊断和评估。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可以进行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以帮助对感染性休克进行诊断和评估。

综上所述,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组织灌注指标和其他辅助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指标,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评估感染性休克,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诊断标准,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必须具备感染及休克综合症这二个条件。

一、感染依据:大多数可找到感染病灶,感染患者如肺炎、暴发性流脑、中毒型菌痢及重症肝病并发原性腹膜炎等。

个别败血症常不易找到明确的病变部位。

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相鉴别。

二、休克的诊断临床表现血压下降,脉压差小,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或花斑,唇指发绀,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时可以诊断为休克综合症。

休克晚期可见皮肤瘀斑、出血不止、甚至抽搐昏迷等症。

在病人具备感染的依据后,如出现下列症状,可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体温骤升或骤降:突然高热寒战体温达39.5~40℃,唇指发绀者,或大汗淋漓体温不升者。

2.神志的改变:经过初期的躁动后转为抑郁而淡漠、迟钝或嗜睡,大小便失禁。

3.皮肤与甲皱微循环的改变:皮肤苍白、湿冷发绀或出现花斑,肢端与躯干皮温差增大。

可见甲皱毛细血管襻数减少,往往痉挛、缩短、呈现断线状,血流迟缓失去均匀性。

眼底可见小动脉痉挛,提示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流不足。

4.血压低于10.64/6.65kpa(80/50mmHg),心率快,有心律紊乱征象。

休克早期可能血压正常,仅脉压差减小,也有血压下降等症状出现在呼吸衰竭及中毒性脑病之后。

对严重感染的老年或儿童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能仅凭血压是否下降来诊断感染性休克。

某些时候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症状是尿量减少。

休克晚期除临床有瘀斑血倾向外,3P实验等检查有助于DIC 的诊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的诊断标准
日本岛崎修次提出下列6项中具备2项以上便可诊断休克,有其实用意义,可供参考。

1、收缩压在13.3kPa(100mmHg)以下;
2、脉压在4.0kPa(30mmHg)以下;
3、出现冷汗、皮肤苍白等休克症状;
4、尿量<25ml/h;
5、血乳酸3mmol/L;
6、心脏指数<2.5L/(min.m2);
心脏指数[L/(min.m2)]=[心排出量(L/min)]/体表面积(m2)正常值为2.6~4.0L/(min·m2)。

发病机制
1、休克Ⅰ期(休克早期,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
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

此时微循环内动静脉间短路开放,前括约肌收缩,表现为“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

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

2、休克Ⅱ期(休克进展期,失代偿期、淤血性缺氧期)
当休克继续发展,微循环将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
大量开放,使原有的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

毛细血管中血流淤滞,部分血管失去代偿性紧张状态。

此时微循环内“只进不出”。

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病程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发展。

3、休克Ⅲ期(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
当休克Ⅱ期持续较长时间后,休克进入难治期或不可逆期,失代偿期时出现的某些脏器的微循环淤滞更加严重,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和缺乏能量的状况,引起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的细胞。

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乃至多个器官受损。

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
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休克中期
患者烦躁,意识不清,呼吸表浅,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脉细数而弱,血压进行性降低,可低于50mmHg或测不到,脉压小于20mmHg,皮肤湿冷发花,尿少或无尿。

休克晚期
表现为DIC和MODS。

(1)DIC表现:顽固性低血压,皮肤发绀或广泛出血,甲床微循环淤血,血管活性药物疗效不佳,常与器官衰竭并存。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表现:吸氧难以纠正的进行性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促、发绀,肺水肿和肺顺应性降低等表现。

(3)急性心功能衰竭表现: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心律不齐。

如出现心律缓慢,面色灰暗,肢端发凉,也属心功能衰竭征象,中心静脉压及脉肺动脉楔压升高,严重者可有肺水肿表现。

(4)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血钾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5)其他:意识障碍程度反映脑供血情况。

肝衰竭可出现黄疸,血胆红素增加,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肝性脑病发病率并不高。

胃肠道功能紊乱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呕血和黑便等。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