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质学简答题
关于地质学基础知识问答题汇总

关于地质学基础知识问答题汇总当涉及到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时,问答题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地球的结构、岩石、矿物、地质时间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质学基础知识的问答题,供参考:1.什么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地质层?地球的三个主要地质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和核心。
2.地球的核心主要由什么物质组成?地球核心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外核和内核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外核是液态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内核是固态的,同样由铁和镍组成。
4.地壳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什么?地壳主要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5.什么是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外部硬壳分裂成几块大的板块,并且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漂移。
6.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和矿粒组成的。
7.什么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沉积岩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由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改变形成的。
8.石英、长石和云母是哪种类型的矿物?石英是硅酸盐矿物,长石是硅酸盐矿物,云母是硅酸盐片状矿物。
9.什么是矿石?矿石是包含有经济价值的矿物的自然固体。
10.解释一下矿床形成的过程。
矿床形成通常涉及地质过程,如热液作用、沉积、蒸发等,导致矿物富集成矿石。
11.什么是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岩层的顺序和化石的相对年龄进行确定的,而绝对地质年代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方法得到的确切年龄。
12.为什么放射性同位素对于测定地质年龄很重要?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速率可以用来确定矿物或岩石的年龄,是地质年代学的关键工具。
13.什么是化石?它们在地质学中有什么作用?化石是过去生命的遗骸或痕迹,它们在地质学中用于确定岩石的相对年龄和生态系统的演变。
14.地质时间尺度上的三个主要纪元是什么?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5.描述一下地球的形成过程。
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凝聚和积累星云中的物质,然后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地质过程。
16.解释地球上的岩石循环是如何工作的。
岩石循环包括岩石的形成、变质、侵蚀、沉积和再结晶等地质过程。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绪论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6、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10、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BCD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11、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ABCDE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E、散逸层;12、大陆地壳由AB组成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三、填空1、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1975年公布的地球参数表面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2、地磁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3、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温度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4、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5、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四、判断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2、高原是海拔在800m以上,地势较为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3、每个大洋底都有一个洋脊或者洋隆,其中,太平洋底为洋隆,其余三大洋底都为洋脊;√4、平顶海山是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海山,其顶部被风化剥蚀和海水冲蚀夷平后,由于区域性下沉淹没于水中而形成的;√5、古登堡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6、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7、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分界线在海岸线处;×8、地表的重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9、地磁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10、地球内部的电性主要与地内物质地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11、放射性元素一般都集中在固体地球表层,而且主要集中在变质岩中;×12、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13、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二、选择1、地表出露的褐铁矿,称为“铁帽”,常常是寻找地下多金属矿床的标志;它是由A 形成的;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2、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3、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点是CA、震源浅而震级大;B、震源深而震级大;C、震源浅而震级小;D、震源深而震级小;4、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A、放射能;B、太阳能;C、地球引力能;D、科里奥利力;5、下列地区中几乎没有沉积物发现的是DA、海沟;B深海平原;C、陆隆;D洋中脊裂谷;6、下列岩石中最易风化的是AA、橄榄岩;B花岗岩;C、石英砂岩;D、长石砂岩;7、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A、河流向源侵蚀;B、河流下蚀作用;C、河流截弯取直;D、河流分叉;8、下列不属于地下水沉积作用的现象是DA、溶洞滴石;B、石化木;C、泉华;D、示底构造;9、海蚀地貌不包括BA、海蚀柱;B、天生桥;C、波切台;D、海蚀崖;10、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中,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包括BCDFA、太阳辐射能;B、旋转能;C、重力能;D、结晶能和化学能;E、日月引力能;F、放射能;11、下列作用中属于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有ABCDA、温度变化;B、冰劈;C、岩石的释重;D、根劈;E、构造运动;1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BCDA、地质营力的大小;B、岩石的结构和构造;C、岩石的矿物成分;D、自然地理条件13、河水流动时能量的大小与BC有关A、河床宽窄;B、河水流量;C、河水流速;D、河床地形高差;14、河流容易发生机械沉积的主要场所是ACDA、河流进入湖泊处;B、河曲的凹岸;C、河曲的凸岸;D、山区河流进入平原处;15、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ABCD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16、冰川搬运冰运物的方式有CDA、悬运;B、跃运;C、推运;D、载运;17、成岩作用主要包括ABCA、压实作用;B、胶结作用;C、重结晶作用;D、胶体沉积作用三、填空1、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特点,可将其分为内能和外能两大类,它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重力能,放射能,旋转能,结晶能和化学能,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2、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3、双变质带分别是靠大洋一侧的___________和与之平行的___________;高压低温变质带,高温低压变质带4、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5、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自然地理条件,岩性6、河流的下蚀极限是___________;侵蚀基准面7、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海浪,潮汐,洋流,浊流8、按冰川在大陆上的分布及其本身的特点将冰川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大陆冰川,山岳冰川9、地表松散堆积物由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搬运到别处;悬移,跃移,推移10、风积物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风成砂,风成黄土四、判断1、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2、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3、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4、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块边缘;×5、地幔柱位置固定,板块运动通过地幔柱的时候可能形成火山链;√6、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7、变质作用中,静压力的主要作用是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8、糜棱岩是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9、水化作用不属于化学风化作用;×10、相同气候条件下,非晶质、细粒、等粒结构或孔隙度大的岩石比成分相同的结晶质、非等粒和粗粒的岩石更不易于化学风化;×11、在风化作用中,岩石最不易风化的矿物组分是石英;√12、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时,粘土级颗粒一旦沉积后被再一次侵蚀需要更大的流水速度;√13、瀑布的后退是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14、云南路南石林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15、泉华是地下水沉积作用的产物;√16、南极洲属于大陆冰川;√17、千湖之国芬兰,其众多的湖泊是河流成因;×18、蜂窝石是风蚀作用的产物;√19、风积物包括风成砂和风成黄土;√五、简答与论述1、简述世界地震的分布;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2、简述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答:影响和控制变质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在变质过程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而又相互制约,在不同情况下起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一般说来,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升高,岩石内部分子或原子活动性加大,为变质创造前提条件,主要引起重结晶和新生矿物形成;压力的作用分两种;静压力是上覆物质重量造成的,随深度增加;其作用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以及形成分子体积较小和比重较大的矿物;而应力是一种定向压力,与构造运动有关,在地壳浅部较强,深部则减弱;地壳浅部,地壳运动应力最集中,以形成岩石构造上的变化为主机械改造;在地壳深处,由于温度较高,矿物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最大应力方向溶解压溶,最小应力方向沉淀,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柱状,片状矿物;在地下流体中,主要是H2O、CO2还有F、Cl、B等挥发分;一般存在于矿物粒间孔隙,裂隙中;可能来自于原岩粒间孔隙,原岩矿物脱水,或岩浆及地壳深处;流体的作用是起溶剂作用,促进组分的溶解,加大扩散速度,从而促进重结晶和变质反应的进行,也可以作为一种组分参加变质反应,形成不含水或含水的矿物,水溶液又是交代作用中物质带入或带出不可缺少的介质;上述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并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在不同情况下,以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3、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4、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5、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6、简述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答: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成岩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压实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颗粒间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之间的联系力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2、胶结作用填充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3、重结晶作用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7、解释喀斯特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O和有机酸,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地下水2沿层面及孔隙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沿途岩石;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称喀斯特;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为: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及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8、简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海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及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方式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机械剥蚀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积导致岩石破坏,称为冲蚀;一种是运动着的海水所挟带的砾砂摩擦、碰撞海岸或海底使其遭受破坏,称为磨蚀作用;海蚀作用的主要营力是海浪;海浪在基岩组成的海岸带以拍岸浪猛烈冲积海岸以及以其挟带的砾砂磨蚀海岸带海底和海岸岩石;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海蚀崖;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残留于波切台上未被剥蚀掉的基岩岩柱称海蚀柱;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加宽,使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过越来越长的距离,波浪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大;最终,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蚀平台上;海蚀作用趋于停止;此后,如果地壳上升使波切台上升到海水不能淹没的高度时,形成海蚀阶地;二、选择1、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2、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的水是DA、沸石水;B、化合水;C、层间水;D、吸附水;3、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A、黄玉;B、萤石;C、正长石;D、方解石;4、白云母和黑云母属于CA、完全解理;B、不完全解理;C、极完全解理;D、中等解理;5、橄榄石属于B矿物A、环状结构硅酸盐;B、岛状结构硅酸盐;C、架状结构硅酸盐;D、链状结构硅酸盐;6、花岗岩属于A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三、填空1、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沸石水,层间水2、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标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则判错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2>65%四、判断1、结构水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2、火山岩中的杏仁体属于显晶集合体形态;×3、矿物的颜色可以用类比法进行描述,比如说赤铁矿的猪肝色;√4、矿物的光泽其实是指矿物表面的发光性;×5、金刚石的摩氏硬度为10;√6、白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7、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都是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8、高岭石和云母是属于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9、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饱和度,因此可10、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11、鲍温反应系列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12、花岗岩是酸性深成侵入岩;√13、安山岩是中性喷出岩;√14、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被称为正变质岩;×15、按照李克定律,在地壳深处,矿物在最大应力方向沉淀,最小应力方向溶解;×16、片麻岩是一种区域变质岩;√五、简答与论述1、简述矿物中水的存在类型答:水是很多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1、吸附水:中性水分子被机械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矿物表面的薄膜水,T≈110℃全部脱失,水的数量也不固定;水不参加晶体构成,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2、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水的数量固定,并遵守定比定律,因受晶格束缚,脱失温度较高,约200~500℃,甚至更高,脱失后,结构被破坏;O+离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因而也有3、结构水或化合水:以OH-或H+、H3O放出;确定的含量比;结合强度更高,脱失温度500~900℃, 以H24、沸石水:沸石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的空腔和通道,以HO存在其中,占有确2定位置,含量有一定上限,随温度变化逸失后不破坏结构;5、层间水:存在于层状结构硅酸硅矿物结构单元之间的中性水分子,如蒙脱石的层间水,含量不定,水逸失,结构不破坏,只是相邻结构单元层间距缩小,有水时,再吸收,膨胀;2、简述鲍文反应序列及其用途答:美国学者N.L.鲍文1922年根据人工硅酸盐熔浆的实验发现: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被称为鲍文反应系列;根据反应的性质不同,鲍温把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分为两个反应系列;连续反应系列为架状的硅铝矿物,矿物成分上有连续渐变关系,内部的结晶格架无质的变化;不连续反应系列为铁镁矿物,矿物成分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内部结晶格架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橄榄石变为黑云母,其结晶格架由岛状变为层状;上述两个系列在岩浆结晶过程中,硅铝矿物与铁镁矿物依次对应出现共结关系,最后两个系列演化成一个系列,即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它们是岩浆结晶的最终产物;根据上述反应系列可以解决下列实际问题:1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反应系列上部的矿物比下部的矿物早结晶;显然橄榄石、基性斜长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石英则是岩浆结晶的最后产物;2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由于两种反应系列存在着共结关系,当岩浆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必定同时结晶出一种浅色矿物和一种暗色矿物;例如当岩浆降至1550℃时,析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基性钙、培长石而组成超基性岩;岩浆温度降至1270℃时,单斜辉石和拉长石同时析出组成基性岩;3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同一种岩浆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4解释了岩浆岩中某些结构上的特征;如斜长石的正常环带结构和暗色矿物的反应边结构;二、选择1、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2、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AA、含砾的粉砂质砂岩;B、含粉砂的砾质砂岩;C、砾质粉砂岩;D、粉砂质砾岩;3、竹叶状灰岩是BA、生物骨架结构;B、粒屑结构;C、晶粒结构;D、泥状结构;4、碳酸盐岩结构中常见的粒屑有ABCDA、内碎屑;B、生物碎屑;C、鲕粒;D、团粒;三、填空1、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2、沉积岩的颜色按照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继承色,原生色,次生色3、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4、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粒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团粒四、判断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2、纯石英砂岩为白色是继承了石英的颜色,是一种继承色;√3、厚度~的岩层我们称为薄层;×4、按照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的碎屑颗粒为中砂;√5、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含砾的粉砂质砂岩”;√6、圆度好的碎屑颗粒一般来说球度也比较高;×7、基底胶结代表碎屑与胶结物同时沉积,是快速堆积的产物;√8、在砂岩和杂砂岩中,按照三个端元组分石英Q、长石F、及岩屑R的相对含量划分类型;√9、粘土岩主要是指粒度<的细颗粒组成,并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10、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竹叶状灰岩中的“竹叶”体是一种典型的内碎屑;√五、简答与论述1、列举沉积岩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并加以说明;答: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不仅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征,而且也是研究沉积环境或沉积相的良好标志;一般按形态特点把层理分为下列类型:1、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互相平行,主要形成于细粉砂和泥质岩石中,多见于水流缓慢或平流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内,如河漫滩、牛轭湖、泻湖、沼泽、闭塞的海湾沉积物中;2、平行层理:类似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也互相平行,但出现在粒度较粗的砂岩中,常伴有冲刷现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浅的水流条件下;3、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其总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层系面;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往复振荡的波浪造成的,波层对称,多见于湖泊浅水带、海湾、泻湖环境的沉积物中;另一种是微弱的单向水流造成的,波层不对称,多见于河漫滩沉积物中;4、斜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且层系之间可以重叠、交错;它是水流或风中形成的沙纹或沙波被埋藏以后在岩层剖面上所呈现出的构造特征;细层的倾向反映了介质的流向风向,细层的厚度相当于沙纹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质的流速;因此,斜层理常用来作为水流动态流速、方向、水深等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常见者如下:a、板状斜层理:细层单向倾斜,单向水流所造成,见于河床沉积中;b、槽状交错层理:在层理的横切面上,层系界面呈凹槽状,细层的弯度与凹槽一致或以很小的角度与之相交;在纵剖面上,层系界面呈缓弧状彼此切割,细层与之斜交;河流沉积物中常见之;c、楔形层理:层系呈楔形,多出现于三角洲及湖、海的浅水地带;5、透镜状层理:砂质小透镜体连续地且较有规律地包裹于泥质层中,砂岩透镜体内部又具有斜层理;它在潮汐沉积物中最常见;6、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是无明显的细层界线,整个层理主要表现为粒度的变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细逐渐递变;它是浊流的沉积特征,并且比较常见;7、块状层理:岩层自下至上岩性均一,肉眼看不出其它内部层理构造,一般厚度大于lm,是沉积物快速堆积的产物;也可为生物扰动所致;。
综合地质学简答题

1、简述交错层理与劈理弯曲现象的区别(10分)交错层理是沉积岩原生构造,是指细层与层系界面呈相交关系,一般细层呈弧形弯曲,细层内部岩石组成基本一致,也就是细层内部的岩石结构一致。
劈理弯曲现象是次生构造,是指由于岩性逐渐变化以起的一种弧形弯曲的现象,劈理域围限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颗粒具有规律的变化。
2、简述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区别(10分)2、论述褶皱形态分类(G J Ramsay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其优缺点。
(15分)褶皱形态分类(J.G.Ramsay):分类依据是等斜线。
等斜线是褶皱正交剖面上层的上下界面的相同倾斜点的连线,即相邻褶皱面的等斜切点的连线即等斜线。
J.G.Ramsay根据等斜线的型式将褶皱划分为三类五型:I类:IA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内弧曲率远远大于外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IB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等斜线长度相等,为典型的平行褶皱;IC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转折端的等斜线长度大于两翼,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II类:等斜线平行且相等,内外弧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III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厚度变化,隐含褶皱形成机制;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考虑二维空间忽视三维变化。
4、论述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其优缺点。
(15分)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水平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倾伏3)倾竖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直立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枢纽近水平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6)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两者倾向一致、倾角近相等7)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枢纽近水平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三维形态、利用三角图解较为形象;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未考虑岩层厚度变化。
5、简述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10分)概念:断层角砾岩是构造岩、底砾岩是沉积岩;断层角砾岩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底砾岩分布较广;断层角砾岩一般切层分布、底砾岩顺层分布。
地质学综合

1、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缺失部分地层,地层时代不连续,上下两套地层间有一剥蚀面,产状也不一致呈角度相叠的接触关系。
2、平行不整合:地层接触关系接触关系的一种,其特性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此时代的地层,表明在这段期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3、断层: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破裂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者称断层。
4、节理:岩石的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破裂,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无明显滑动,称节理。
5、地堑:如果两条或两组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这种断层组合称为地堑。
6、地垒:如果两条或两组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的岩块相对下降,这种断层组合称为地垒。
7、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在成岩过程中,沉积物中的水分逐渐排出,孔隙度减少,密度加大,松散颗粒被胶结或发生重结晶作用,形成固结的岩石。
8、变质作用:在地下的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9、构造运动:是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可分为造陆运动和造山运动。
10、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主要有1)风化作用,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以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表或岩石圈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
2)剥蚀作用,是指风、水、冰川等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破坏的物质剥离原地的作用。
3)搬运作用,是指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物质,随运动介质从一地搬至另一地的作用。
4)沉积作用,是指各种营力搬运的物质在介质动能减小或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在新的场所堆积下来的作用。
5)成岩作用,是指使得松散沉积物固结并形成沉积岩的作用。
地质学考试试题

地质学考试试题
1. 试题一:简答题
解释地壳运动的概念,并列举造成地壳运动的原因。
2. 试题二:选择题
下列哪种岩石是火成岩?
A. 砂岩
B. 片麻岩
C. 石灰岩
D. 火山岩
3. 试题三:填空题
地球内部的外核主要由(填空)组成。
4. 试题四:计算题
假设某地区发生一次里氏地震,震级为6.5级,如果地震深度为10千米,求地面的最大振幅。
5. 试题五:分析题
请简要分析地理学中的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6. 试题六:论述题
地质学研究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请以地质资源和环境
保护为例进行论述。
7. 试题七:简答题
解释岩石圈和地幔流体的关系,并讨论其在地球内部构造中的作用。
8. 试题八:判断题
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 弹性波是地震震前波
B. 堆积岩是变质岩的重要构成
C. 亮长石在岩浆深部结晶
D. 地壳是地球上的唯一岩石圈材料
9. 试题九:问答题
什么是地质年代学?请简要概括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10. 试题十:解释题
解释地质活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地质灾害的建议。
以上为地质学考试试题,学生们可以根据各题目要求认真回答。
祝
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地质学简答题

简答题1.解理和晶面到底有什么区别答:晶面是矿物晶体的外表面,一个方向上只有一个面(面网密度最大的面),解理面是由矿物内部同一个方向彼此平行的无数多个面组成,因为是无数多个面,所以称为一组解理,而不是一个解理。
形成解理的原因是解理面之间矿物质点的连接力较弱,所以才表现出这种力学特征。
2.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区别怎样?答:冰川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所处地区常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大陆冰川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极地),呈大面积分布,中间厚度大,边缘厚度薄,由中央向四周流动,不受地形影响,成为冰盖。
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因为大气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如果某处常年气温低于零度,形成终年积雪区,便可形成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受地形影响,沿山谷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运动到雪线附近溶化,结束冰川的运动过程。
引起全区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例如:青藏地区近年山岳冰川的范围缩小,是气侯转暖的标志,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和人类影响各占多大比例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对冰川的研究,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掌握其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的重要领域之一。
3.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是如何反映其形成环境和形成过程的?答:沉积岩中的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是母岩风化的结果,石英、长石、岩屑的含量可以反映其供源区的远近和改造的经历,这就是我们在实验课上讲的成份成熟度。
石灰岩的成份表明是海洋提供的物质。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包括:碎屑颗粒的大小、岩石的分选性、碎屑的磨圆度;构造特征包括:层理类型,层面特征等。
这些是我们了解岩石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的重要标志,即搬运介质(气体、液体、固体),搬运能力,沉积环境(沙漠、河流、海洋、冰川)。
4.为什么长石砂岩比石英砂岩距离母岩的距离近?答:长石抗风化能力比石英差。
岩石中出现大量长石碎屑表明,物质未经过长距离搬运,因此说长石砂岩是近源的。
5.什么是河流夺袭现象?答:河流袭夺现象一般发生在河流上游。
地质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1、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基础上,综合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的关于地球上海陆形成和变迁的学说,是现代地质学领域中的一大理论成就。
板块学说认为:漂浮于软流圈上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刚性整体,而是由各种断裂和构造活动带分割的块体组成的,也即由板块组成的。
每个板块都在运动着,边生长,边移动,边消亡。
板块内部较为稳定;板块间的交界处则是地壳上较活动的地带。
2、简述同沉积褶皱的特征。
绝大多数褶皱都是在岩层形成后受构造力作用变形而成的。
但是,也有一些褶皱是在形成过程中同时逐渐变形而成的,这类褶皱称为同沉积褶皱。
同沉积褶皱多为开阔褶皱,上部地层在两翼倾角小,而向下变陡。
向斜核厚翼薄,背斜核薄翼厚。
岩石结构受构造部位控制,背斜顶部水浅,粒度粗,翼部水深,粒度细,向斜反之。
3、简述矿物中水的存在类型。
水是很多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1) 吸附水:中性水分子被机械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矿物表面的薄膜水,T≈110℃全部脱失,水的数量也不固定。
水不参加晶体构成,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
(2) 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水的数量固定,并遵守定比定律,因受晶格束缚,脱失温度较高,约200~500℃,甚至更高,脱失后,结构被破坏。
(3) 结构水(或化合水):以OH-或H+、H3O+离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因而也有确定的含量比。
结合强度更高,脱失温度500~900℃, 以H2O放出。
(4) 沸石水:沸石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的空腔和通道,以H2O存在其中,占有确定位置,含量有一定上限,随温度变化逸失后不破坏结构。
(5) 层间水:存在于层状结构硅酸硅矿物结构单元之间的中性水分子,如蒙脱石的层间水,含量不定,水逸失,结构不破坏,只是相邻结构单元层间距缩小,有水时,再吸收,膨胀。
4、解释地层接触关系的不同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简答题

地质学期末复习(简答题)1.何谓重力异常?重力异常时如何产生的?具有什么实际意义?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比理论值大的称为正异常,比理论值小的称为负异常。
意义:异常的大小取决于矿石与周围岩石密度差,矿体的大小以及矿体的埋藏深度。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进行找矿和地质调查,称为重力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之一。
2.地球磁场具有什么特点?地磁异常和磁层具有什么实际意义?特点:1.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
2.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出它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3.根据人造卫星在地球外层空间探测发现,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并不规则,由于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的磁场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做磁层。
4.又因为在地球转动过程中,流体地核比固体地幔略有滞后,因此产生地球磁场逐渐向西漂移。
地磁异常的实际意义:局部的地磁异常杨主要是由地下岩石磁性差异引起的,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磁法勘探就是据此寻找地磁异常区,从而发现隐伏地下的高磁性矿床。
此外通过研究一万年前所形成的岩石中保存下来的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强度的变化,称为古地磁学。
它可以配合其他方法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发展的历史。
磁层的实际意义:磁层可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和粒子的危害。
3.岩石圈温度的垂直变化有什么规律?如何表达?规律:从里到外温度逐渐降低,地壳表层的温度常随外界温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从地表向地下达到一定浓度,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增温规律用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表示。
4.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各具有什么特点?大气圈:地球在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总是要分异出一些较轻的物质,轻的物质上升,积少成多形成大气圈。
水圈:地球上的原生水,是地球物质分异的产物,地球上的水圈是逐渐演化而成的。
生物圈: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圈层。
地质学基础简答题

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勘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
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2简述地球内部的主要圈层,分界面的名称和所在深度:地球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平均深度33千米)和古登堡面(平均深度2898千米)。
3详见书上15页表格。
4简述肉眼鉴定矿物的主要内容:肉眼鉴定矿物主要是根据矿物的颜色、光泽、条痕、解理、硬度的特点来进行鉴定工作,所需的简易工具:小刀、放大镜、磁铁、瓷板。
5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包括哪些?简述鲍文反应系列。
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六种。
鲍文反应系列是指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
6.全球地震大多集中在那三个地震活动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
大陆裂谷地震带。
7.何为地质作用?简要说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和区别。
引起地球(或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类型: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根据动力及作用方式分: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外能(太阳能、日月引力能)引起的、作用在地壳表层的地质作用。
按作用方式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8.什么叫变质作用?可分为那几种作用形式?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过程中,使原来的沉积岩,岩浆岩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
分为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9.什么叫岩浆作用?可分为那几种作用形式?全世界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那几个带上?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地质学简答非必考[最新]
![地质学简答非必考[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8cfbee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6f.png)
1.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有哪些?答: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外部圈层: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臭氧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2.什么叫做地质作用?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各有哪些类型?答: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其中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结构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的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3石英石与斜长石、方解石和石膏如何区别?答:石英:属氧化物、架状构造、柱面横纹,在分化过程中化学性质稳定,斜长石:斜晶系,属架状硅酸盐,解理面上有平行的双晶皮,基性斜长石较酸性,斜长石硬,易分化;方解石:三云晶系,集含体为粒状,鲕状,玻璃光泽,热液、变质和分化作用形成石灰岩主要造岩产物。
石膏:单斜晶系,常呈板状或纤维状,玻璃光泽或丝绢光泽,主要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盐湖沉积。
4、什么是化石?研究化石有何意义?答: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5、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史各有什么特点?答: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生命活动在地球上已经十分广泛,处于生命演化的初级阶段。
又可以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
中生代时曾发生过两次大的地壳运动:三叠纪中期的印支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燕山运动。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15、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16、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17、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18、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19、晶体习性: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20、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21、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22、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23、变质岩:它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在诸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24、岩浆: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组分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25、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26、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27、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28、原生岩浆:是指由上地幔物质经局部熔融或壳层物质局部或全部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岩浆;29、岩浆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30、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成分发生了变化,称为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为混染作用;3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32、层理构造: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33、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34、圆度:系指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35、球度:是指颗粒接近于球体的程度;36、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37、结构成熟度:碎屑颗粒的分选性、磨圆度即颗粒含量接近极限的程度;38、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39、内碎屑:是水盆地内已沉积的弱固结碳酸盐沉积物经流水或波浪冲刷、搅动成碎泥块原地堆积或近距离搬运、沉积而成;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3、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4、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ABCDE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E、散逸层;5、大陆地壳由AB组成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6、地表出露的褐铁矿,称为“铁帽”,常常是寻找地下多金属矿床的标志;它是由A 形成的;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7、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8、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A、放射能;B、太阳能;C、地球引力能;D、科里奥利力;9、下列岩石中最易风化的是AA、橄榄岩;B花岗岩;C、石英砂岩;D、长石砂岩;10、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中,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包括BCDFA、太阳辐射能;B、旋转能;C、重力能;D、结晶能和化学能;E、日月引力能;F、放射能;11、下列作用中属于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有ABCDA、温度变化;B、冰劈;C、岩石的释重;D、根劈;E、构造运动;1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BCDA、地质营力的大小;B、岩石的结构和构造;C、岩石的矿物成分;D、自然地理条件13、冰川搬运冰运物的方式有CDA、悬运;B、跃运;C、推运;D、载运;14、成岩作用主要包括ABCA、压实作用;B、胶结作用;C、重结晶作用;D、胶体沉积作用15、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16、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的水是DA、沸石水;B、化合水;C、层间水;D、吸附水;17、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A、黄玉;B、萤石;C、正长石;D、方解石;18、白云母和黑云母属于CA、完全解理;B、不完全解理;C、极完全解理;D、中等解理;19、橄榄石属于B矿物A、环状结构硅酸盐;B、岛状结构硅酸盐;C、架状结构硅酸盐;D、链状结构硅酸盐;20、花岗岩属于A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21、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22、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AA、含砾的粉砂质砂岩;B、含粉砂的砾质砂岩;C、砾质粉砂岩;D、粉砂质砾岩;23、竹叶状灰岩是BA、生物骨架结构;B、粒屑结构;C、晶粒结构;D、泥状结构;24、碳酸盐岩结构中常见的粒屑有ABCDA、内碎屑;B、生物碎屑;C、鲕粒;D、团粒;三、填空1、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2、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特点,可将其分为内能和外能两大类,它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重力能,放射能,旋转能,结晶能和化学能,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3、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4、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5、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自然地理条件,岩性6、地表松散堆积物由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搬运到别处;悬移,跃移,推移7、风积物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风成砂,风成黄土8、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沸石水,层间水9、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标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则判错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2>65%10、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11、沉积岩的颜色按照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继承色,原生色,次生色12、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13、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粒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团粒四、判断1、古登堡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2、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3、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4、变质作用中,静压力的主要作用是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5、糜棱岩是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6、水化作用不属于化学风化作用;×7、相同气候条件下,非晶质、细粒、等粒结构或孔隙度大的岩石比成分相同的结晶质、非等粒和粗粒的岩石更不易于化学风化;×8、在风化作用中,岩石最不易风化的矿物组分是石英;√9、蜂窝石是风蚀作用的产物;√10、风积物包括风成砂和风成黄土;√11、结构水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12、火山岩中的杏仁体属于显晶集合体形态;×13、矿物的颜色可以用类比法进行描述,比如说赤铁矿的猪肝色;√14、矿物的光泽其实是指矿物表面的发光性;×15、金刚石的摩氏硬度为10;√16、白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17、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都是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18、高岭石和云母是属于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19、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饱和度,因此可20、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21、鲍温反应系列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22、花岗岩是酸性深成侵入岩;√23、安山岩是中性喷出岩;√24、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被称为正变质岩;×25、片麻岩是一种区域变质岩;√26、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27、纯石英砂岩为白色是继承了石英的颜色,是一种继承色;√28、厚度~的岩层我们称为薄层;×29、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含砾的粉砂质砂岩”;√30、圆度好的碎屑颗粒一般来说球度也比较高;×31、基底胶结代表碎屑与胶结物同时沉积,是快速堆积的产物;√32、粘土岩主要是指粒度<的细颗粒组成,并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33、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竹叶状灰岩中的“竹叶”体是一种典型的内碎屑;√五、简答与论述1、简述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答:影响和控制变质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在变质过程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而又相互制约,在不同情况下起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一般说来,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升高,岩石内部分子或原子活动性加大,为变质创造前提条件,主要引起重结晶和新生矿物形成;压力的作用分两种;静压力是上覆物质重量造成的,随深度增加;其作用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以及形成分子体积较小和比重较大的矿物;而应力是一种定向压力,与构造运动有关,在地壳浅部较强,深部则减弱;地壳浅部,地壳运动应力最集中,以形成岩石构造上的变化为主机械改造;在地壳深处,由于温度较高,矿物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最大应力方向溶解压溶,最小应力方向沉淀,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柱状,片状矿物;在地下流体中,主要是H2O、CO2还有F、Cl、B等挥发分;一般存在于矿物粒间孔隙,裂隙中;可能来自于原岩粒间孔隙,原岩矿物脱水,或岩浆及地壳深处;流体的作用是起溶剂作用,促进组分的溶解,加大扩散速度,从而促进重结晶和变质反应的进行,也可以作为一种组分参加变质反应,形成不含水或含水的矿物,水溶液又是交代作用中物质带入或带出不可缺少的介质;上述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并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在不同情况下,以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2、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3、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4、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5、简述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答: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成岩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压实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颗粒间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之间的联系力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 2胶结作用填充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3重结晶作用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6、列举沉积岩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并加以说明;答: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不仅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征,而且也是研究沉积环境或沉积相的良好标志;一般按形态特点把层理分为下列类型:A.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互相平行,主要形成于细粉砂和泥质岩石中,多见于水流缓慢或平流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内,如河漫滩、牛轭湖、泻湖、沼泽、闭塞的海湾沉积物中;B.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其总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层系面;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往复振荡的波浪造成的,波层对称,多见于湖泊浅水带、海湾、泻湖环境的沉积物中;另一种是微弱的单向水流造成的,波层不对称,多见于河漫滩沉积物中;C.斜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且层系之间可以重叠、交错;它是水流或风中形成的沙纹或沙波被埋藏以后在岩层剖面上所呈现出的构造特征;细层的倾向反映了介质的流向风向,细层的厚度相当于沙纹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质的流速;D、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是无明显的细层界线,整个层理主要表现为粒度的变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细逐渐递变;它是浊流的沉积特征,并且比较常见;E、块状层理:岩层自下至上岩性均一,肉眼看不出其它内部层理构造,一般厚度大于lm,是沉积物快速堆积的产物;也可为生物扰动所致;7、列举陆源碎屑岩的类型并说明其粒度含量标准;答:碎屑岩中砾石粒度>2mm的含量大于50%者叫砾岩;碎屑岩中粒度为2~的陆源碎屑含量大于50%者称为砂岩;碎屑岩中粉砂级碎屑粒度~占50%以上者叫粉砂岩;粘土岩主要是指粒度<的细颗粒组成,并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
《综合地质学》复习地大北京

一、名词解释:矿物: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砾岩:陆源碎屑直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砂岩:是由直径为0.01mm-2mm的碎屑颗粒组成的,其中砂的含量超过50%,是机械沉积作用的产物。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样,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未结晶的玻璃质称为称为基质,这种结构称为斑状结构。
似斑状构造:岩石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斑晶和基质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基质是显晶质的,这种结构称为似斑状构造。
沉积作用: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所经历的搬运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沉积岩:是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
岩浆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者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成的岩石。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酸性火成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耐磨损,在地壳上分布最广,主要成分是长石、云母和石英。
玄武岩:一种基性喷出岩,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
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流面:侵入岩的原生流动搞糟,是片状、板状矿物及扁平捕掳体、析离体作平行排列形成的流面构造。
?流线:侵入岩的原生流动构造,是指岩浆流动过程中针状、柱状矿物或长形捕掳体定向排列形成的线状构造。
倾角:倾向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夹锐角。
变质作用:现存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及化学活动流体的参与导致岩石发生成分、结构和构造方面改变的一种地质作用。
交代作用: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参与下通过组分的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板岩:具有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由泥质岩、粉砂岩或中酸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而形成。
地质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1、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基础上,综合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的关于地球上海陆形成和变迁的学说,是现代地质学领域中的一大理论成就。
板块学说认为:漂浮于软流圈上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刚性整体,而是由各种断裂和构造活动带分割的块体组成的,也即由板块组成的。
每个板块都在运动着,边生长,边移动,边消亡。
板块内部较为稳定;板块间的交界处则是地壳上较活动的地带。
2、简述同沉积褶皱的特征。
绝大多数褶皱都是在岩层形成后受构造力作用变形而成的。
但是,也有一些褶皱是在形成过程中同时逐渐变形而成的,这类褶皱称为同沉积褶皱。
同沉积褶皱多为开阔褶皱,上部地层在两翼倾角小,而向下变陡。
向斜核厚翼薄,背斜核薄翼厚。
岩石结构受构造部位控制,背斜顶部水浅,粒度粗,翼部水深,粒度细,向斜反之。
3、简述矿物中水的存在类型。
水是很多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1)吸附水:中性水分子被机械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矿物表面的薄膜水,T≈110℃全部脱失,水的数量也不固定。
水不参加晶体构成,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
(2)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水的数量固定,并遵守定比定律,因受晶格束缚,脱失温度较高,约200~500℃,甚至更高,脱失后,结构被破坏。
(3)结构水(或化合水):以OH-或H+、H3O+离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因而也有确定的含量比。
结合强度更高,脱失温度500~900℃, 以H2O放出。
(4)沸石水:沸石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的空腔和通道,以H2O存在其中,占有确定位置,含量有一定上限,随温度变化逸失后不破坏结构。
(5)层间水:存在于层状结构硅酸硅矿物结构单元之间的中性水分子,如蒙脱石的层间水,含量不定,水逸失,结构不破坏,只是相邻结构单元层间距缩小,有水时,再吸收,膨胀。
4、解释地层接触关系的不同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综合地质学考试

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第二章:1.什么叫沉积岩?什么叫沉积作用?2.沉积岩的沉积物来源主要有那些?3.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有那些?4.沉积岩中的矿物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那些?5.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主要包括那些?6.陆源碎屑岩按碎屑颗粒大小可分为哪四类?7.内源沉积岩的结构按其成因和特点大致可分为那几种?8.碳酸盐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有那些?第三章:1.什么叫岩浆?什么叫岩浆岩?2.岩浆岩按矿物成分分,可分为哪三类?3.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分别有哪些?4.侵入岩的原生流动构造包括哪些?野外如何确定?5.什么叫矿物的自形程度?岩浆岩的结构按矿物的自形程度分为哪几种结构?6.岩浆岩常见的构造类型有哪些?7.岩浆岩的原生节理有哪几种?野外如何识别?8.岩浆岩按SiO2的含量将其分为哪四大类?9.超基性岩类中常见的岩石有那些?基性岩类中常见的岩石有哪些?中性岩类中常见的岩石哪些?酸性岩类中常见的岩石有哪些?这些岩石野外为何特征?10. 岩浆岩常见的造岩矿物有哪些?第四章:1.什么叫变质岩?什么叫变质作用?2.根据原来岩石的类型,可将变质岩分为哪两大类?3.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4.变质岩矿物按其成因划分为哪两种矿物?5.变质岩的结构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6.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哪两大类?变成构造包括哪些?7.常见动力变质岩有哪些?8.主要的区域变质岩包括哪些?9.接触变质岩的类型有哪些?10.交代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是什么岩?11.什么是混合岩?有哪几类?12.气—液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类型主要有哪三类?第五章:1何为地层叠覆律? 何为化石层序律?2地层接触关系类型有那些?3野外如何识别角度不整合的存在?4什么是地层的划分?野外如何进行地层划分?5什么是地层的对比?野外如何进行地层对比?第六章:1.什么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依据?2.什么是生物地层单位?划分生物地层单位依据?3.常用的生物地层单位有哪几种类型?4.什么是年代地层单位?第七章:1.岩层产状要素包括那些?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包括那些?2.什么是侧伏向?什么是侧伏角?3.什么是沉积岩层面向?如何识别?4.如何理解岩层真倾角与视倾角关系?5.读地质图基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6.水平岩层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出露宽度取决那些因素? 7.倾斜岩层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出露宽度取决那些因素? 8.“V”字型法则基本内涵?9.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上识别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1整合形成的时代如何确定?第八章:1.什么是极射赤平投影?2.吴氏网组成要素有哪些?第九章:1什么是透入性构造?举例说明?2劈理及组成要素?3劈理结构分类依据和类型?4如何区分层间劈理与斜层理?5如何区分劈理弯曲现象与斜层理?6物质运动与线理将线理分为那些?7小型线理包括那些?大型线理包括那些?8劈理的地质意义?线理地质意义?第十章:1褶皱及褶皱作用?什么是背斜和背形?什么是向斜和向形?2褶皱的要素包括哪些?3褶皱形态分类的原则、类型及优缺点?4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类型及优缺点?5什么是叠加褶皱?野外如何识别?6褶皱的组合类型及地质意义?7褶皱形成机制有哪些?8褶皱野外识别及研究?第十一章:1.什么是节理?2.根据节理力学性质将节理分为那些?如何区分不同力学性质的节理?3.什么是雁列式节理?什么是火炬状节理?4.野外如何进行节理分期和配套?十二章:1.断层组成要素包括哪些?2.如何区分沉积作用形成的砾岩和断层角砾岩?3.如何区分断层泥和泥岩?4.野外如何确定地层缺失是由断层引起还是不整合引起的?5.野外如何确定地层重复是由断层引起还是褶皱引起?6.野外识别断层存在的标志有哪些?并评述其可靠性?7.野外识别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标志有哪些?并评述其可靠性?8.大型低角度断层类型有哪些?野外如何识别?9.伸展构造及主要类型?10 逆冲构造基本结构?11 什么是“构造窗”、什么是“飞来峰”?12 什么是拉分盆地?什么是花状构造?13 什么是韧性剪切带?填空思考题一、填空题1.岩石的种类按其成分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地质学简答题 一

地质学简答题一1、简述世界地震地分布。
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
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
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
3、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
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
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4、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
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
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
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地质学简答题

简答题第一章:矿物1简述你对地质学中矿物的理解A矿物是自然界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
地球中的矿物具有天然性,是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经过自然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矿物。
像人造金刚石等人工合成的产物不属于该范畴。
B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单质或化合物。
每种矿物都有较一定的化学成分,可以用化学式表达,像煤,无一定化学式,不属于矿物。
C大多数矿物为结晶质固态的无机物,极少数为非晶质、非固态、有机物。
绝大多数矿物是结晶质固态无机物,即晶体,也有很少的矿物为气体、液体和有机物,如自然汞、天然气、琥珀等。
还有一部分非晶质体的交替矿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晶质矿物。
D矿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
矿物具有较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构造,决定它们有一定形态和物理特性质,反映在外形上是具有一定的晶体形状。
E矿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矿物在一定条件下才形成和稳定,条件改变后会转化为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新矿物。
2简述矿物的基本类型与共性差异三种基本类型:原生矿物:内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由外生地质作用在地表和地表附近范围内形成的矿物,包括沉积矿物等。
变质矿物:经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形成的新矿物。
共性差异:原生矿物:颜色深,硬度大,比重大,结晶形态好,富含K、Ca、Mg、Na等成分,少含结晶水,在地表环境下不稳定。
次生矿物:颜色浅,硬度低,比重小,多为土状集合体,化学成分相对单一,多含结晶水,吸附水等分子水,在地表条件下相对稳定。
变质矿物:颜色鲜艳、多数特性介于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之间。
第二章:岩石1鲍文反应序列的基本理论1.鲍文反应序列是针对不同岩浆岩含有不同矿物提出的,用来解释结晶分异等作用,认为随着岩浆温度的降低,熔点高的矿物先结晶,低熔点的矿物后结晶;先结晶的矿物可以继续和岩浆反应生成低熔点矿物。
2.它是由美国岩石学家鲍文(N. L. Bowen)根据人工硅酸盐熔浆试验得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交错层理与劈理弯曲现象的区别(10分)
交错层理是沉积岩原生构造,是指细层与层系界面呈相交关系,一般细层呈弧形弯曲,细层内部岩石组成基本一致,也就是细层内部的岩石结构一致。
劈理弯曲现象是次生构造,是指由于岩性逐渐变化以起的一种弧形弯曲的现象,劈理域围限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颗粒具有规律的变化。
2、简述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区别(10分)
2、论述褶皱形态分类(G J Ramsay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
其优缺点。
(15分)
褶皱形态分类(J.G.Ramsay):分类依据是等斜线。
等斜线是褶皱正交剖面上层的上下界面的相同倾斜点的连线,即相邻褶皱面的等斜切点的连线即等斜线。
J.G.Ramsay根据等斜线的型式将褶皱划分为三类五型:
I类:IA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内弧曲率远远大于外弧,为典型的顶薄褶皱;IB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等斜线长度相等,为典型的平行褶皱;IC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转折端的等斜线长度大于两翼,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II类:等斜线平行且相等,内外弧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III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厚度变化,隐含褶皱形成机制;
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考虑二维空间忽视三维变化。
4、论述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和类型,并评述其优缺点。
(15分)
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水平
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倾伏
3)倾竖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近直立
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枢纽近水平
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
6)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两者倾向一致、倾角近相等
7)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枢纽近水平
分类优点:具有半定量化特点、考虑褶皱层三维形态、利用三角图解较为形象;
分类缺点:相对理想化、未考虑岩层厚度变化。
5、简述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10分)
概念:断层角砾岩是构造岩、底砾岩是沉积岩;
断层角砾岩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底砾岩分布较广;
断层角砾岩一般切层分布、底砾岩顺层分布。
6、简述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10分)
节理分期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并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节理配套是将在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
节理分期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节理组的交切关系,其次为节理与有关地质体的关系。
(一)、节理级交切关系表现如下:错开、限制、互切,同时形成、追踪,利用,改造。
(二)借助其它地质体判别节理形成顺序:节理充填脉体成分异样,说明先后、充填脉被无充填脉错开,后晚。
节理配套:节理配套主要依据共轭节理的组合关系,并辅以节理发育的总体特征及其与有关构造的关系进行配套。
节理共轭的组合关系进行配套:利用节理的擦痕、羽列和派生张列确定共轭关系、利用节理尾端变化、折尾、菱形结环进行配套、两组节理互错、利用追踪节理的锯齿状张节理,两组雁列也可配套。
根据节理发育总体的特征以及节理与其它地质构造关系进行配套。
6、论述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主要标志。
(15分)
确定断层的运动主要根据根据两盘中地层的新老关系、牵引构造、擦痕和阶步、羽状节理、断层两侧的小褶皱及断层角砾岩。
a)两盘中地层的新老关系:主要根据走向断层效应判别,注意区分断层引
起的地层重复与褶皱引起的地层重复,注意断层引起地层缺失与不整合
引起地层缺失。
b)牵引构造:牵引褶皱弧形突出的方向代表本盘运动方向。
c)擦痕和阶步
d)羽状节理
e)断层两侧的小褶皱
f)断层角砾岩:
7、论述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标志。
(15分)
断层的识别主要包括地貌标志、构造标志、地层标志、岩浆岩和矿化及岩相厚度标志。
a)貌标志
断层活动及存在,常在地貌上有明显的表现,这些由断层引起的地貌现象就成为识别断层的直接标志。
主要包括: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串珠状湖泊、泉水带状、水系忽然转向等。
b)造标志
断层活动总是形成或留下许多构造现象,这些现象也是判断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
其中包括:地质体被错开、断层岩、断层牵引构造。
c)层标志:地层重复与缺失
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
5)岩相厚度标志
8 、简述交错层理与劈理弯曲现象的区别(10分)
交错层理是沉积岩原生构造,是指细层与层系界面呈相交关系,一般细层呈弧形弯曲,细层内部岩石组成基本一致,也就是细层内部的岩石结构一致。
劈理弯曲现象是次生构造,是指由于岩性逐渐变化以起的一种弧形弯曲的现象,劈理域围限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颗粒具有规律的变化。
8、简述断层角砾岩与底砾岩的区别(10分)
概念:断层角砾岩是构造岩、底砾岩是沉积岩;
断层角砾岩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底砾岩分布较广;
断层角砾岩一般切层分布、底砾岩顺层分布。
9.简述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10分)
10、简述劈理的结构分类(10分)
劈理分类包括传统分类和劈理结构分类
传统分类(根据劈理的结构及其成因):流劈理、滑劈理、破劈理
结构形态分类分类(根据劈理化岩石内劈理域结构及其能识别的尺度):根据劈理域和微劈石的特征分为连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两大类
连续劈理:板劈理、千枚理、片理
不连续劈理:褶劈理(带状和分隔褶劈理)、间隔劈理
11、简述沉积地层的观察方法(10分)
12、简述识别角度不整合的主要标志。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在沉积
角度不整合:下降、沉积,褶皱、断层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
角度不整合的识别与研究
1、接触关系与地层产状
2、地层、岩性、生物等记录的连续性
3、古风化壳(古土壤、褐铁矿、铝土矿等)
4、其它地质作用记录(岩浆、变质、变形期此等
确定不整合的标志:
1、古生物标志:古生物演化是连续的。
如有间断或古生物群截然变化,反映地层缺失
2、地层标志:两套地层之间如果存在古剥蚀面、古土壤层、风化剥蚀矿产、底砾岩等,反映隆起、侵蚀、风化。
3、构造变形差异:产状,构造线,褶皱样式和变形强度,断层类型、产状和强度,构造截切关系。
比如,下伏断层中发育的断层被上覆地层覆盖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3、简要叙述区分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思路、主要
标志和鉴别方法(15分)
14、请列出代表性的基性、中性、酸性侵入岩以及等化学系列喷出岩的名称对(即基性侵入岩-基性喷出岩;……)以及区分这些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分标准(15分)
答案:(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石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玄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中性岩中喷出岩为安山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深成岩为闪长岩。
另一组中性岩的喷出岩为粗面岩;浅成岩为正长斑岩;深成岩为正长岩。
酸性岩中喷出岩为流纹岩;浅成岩为花岗斑岩;深成岩为花岗岩。
(5分)
15、简要叙述褶皱要素中线状构造要素,即褶皱枢纽、轴迹、脊线、槽线、褶皱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5分)
枢纽:在褶皱的横剖面上同一褶皱岩层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
枢纽是一条线,它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它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
轴迹:褶皱面与地面的交线
脊线:背斜或背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高点称为脊,它们的连线称为脊线;若干相邻褶皱面上的脊线联成的面称为脊面
槽、槽线、槽面: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称为槽;它们的连线称为槽线;若干相邻褶皱面上的槽线联成的面称为槽面。
脊线与槽线:同一层面上高程最大(小)点的连线。
轴迹:轴面与任何方向露头面的交线,即露头面上褶皱岩层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枢纽: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16、简要叙述节理分期和配套的主要目的和工作方法(10分)
17、在野外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15 分)
断层接触关系一定要有断层证据存在,比如断层泥,断层破碎带,断层角砾,并且断层接触关系没有地层的缺失,但是呢,断层破碎带有可能很窄,几厘米,也有可能很宽,几公里,这个主要还是要看断层证据了。
不整合接触关系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了,平行不整合一般具有地层的缺失,这个要结合当地地形地质图,看有没有地层的缺失,如果有,但是地层是平行接触的,那肯定是平行不整合,如果既有地层的缺失,在上下地层接触时又有角度的偏差,那就是角度不整合了。
两者主要的区别和鉴定标准还是断层证据的存在。
如果没有断层证据,那肯定不是断层了。
断层接触:断层的特点、断层面的特点,断层的识别标志,段成岩的存在比如糜棱岩
角度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面的特点,地层的剥蚀与地质年代的缺失,风化壳的存在比如铝土矿
断裂面两侧的岩石发生了显著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18、论述野外区分三大岩类的主要标志(15 分)。